电力公司电业地下配电站导则_第1页
电力公司电业地下配电站导则_第2页
电力公司电业地下配电站导则_第3页
电力公司电业地下配电站导则_第4页
电力公司电业地下配电站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电力公司10kV地下配电站技术导则目次前言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总则 25站址选择和站区布置 35.1站址选择 35.2站区布置 35.3进出线电缆通道 35.4其它 36电气部分 46.1电气主接线和设备选择 46.2主变压器 46.3配电装置 46.4无功补偿装置 46.5站用电源和直流设备 46.6监控和二次接线 46.7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和电测量仪表装置 56.8通信 56.9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56.10电气照明 56.11电缆选择与敷设 66.12电能计量装置 66.13环境辅助装置 67土建部分 67.1建筑 67.2结构 77.3建筑防水 97.4通风、采暖与空调 97.5给水与排水 98消防 108.1建筑防火 108.2消防灭火系统 118.3火灾探测报警装置与消防供电 11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的用词说明 12

1范围本规范提出了建设在城市的10kV地下配电站在站址选择、站区布置、电气接线、建筑结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般技术要求以及需注重的设备运输、通风、防水、防火等方面的特殊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上海电网投资建设的10千伏地下配电站的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870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3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5935kV~110kV配电站设计规范GB5006035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1交流电气装置接地DL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56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103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5120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DL/T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L/T5143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DL/T5216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JD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0.110kV配电站一种设有10kV进出线、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按进出线保护配置和开关设备的不同,可分为开关站、环网站、户外配电站。配电站可根据需要配置或不配置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电站。3.0.210kV开关站也称K型站,户内配电站的一种类型。一般由上级变电站直供、出线配置带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总称,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K型站进线不带保护,出线带继电保护,采用断路器,并可根据需要配置配电变压器。配有配电变压器称为KT站,无配电变压器则称为KF站。3.0.310kV环网站也称P型站,户内配电站的一种类型。P型站进线不带保护,出线带熔断器保护,采用环网柜,并可根据需要配置配电变压器。配有配电变压器称为PT站,无配电变压器则称为PF站。3.0.4地下配电站地下配电站包括全地下配电站和半地下配电站,其建筑可独立建设,也可与其它建(构)筑物结合建设。4总则4.0.1地下配电站是在常规地上站无法建设时所采用的特殊建设形式。4.0.2开关站(K型站)、环网站(P型站)原则上应在地上一层单独设置,没有条件时可与建筑相结合。开关站不应设置在地下层,环网站若受条件所限且建筑物有地下二层及以下,可设置在地下层,应满足下列要求:1.配电站设备室设置在地下一层独立房间内。2.配电站设备室内净空高度不小于4.0m。3.设备室所在地下二层必须设置电缆层,地下二层净空高度不小于2.2m,且地下二层建筑面积不小于地下一层。4.0.3地下配电站的设计应以10年及以上电网规划为基础,依据电网结构、配电站性质等要求确定配电站最终规模,土建工程应一次建设完成。4.0.4地下配电站的设计必须与城市规划和地上建筑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工程规模、总体布置、地下建筑通风、消防、防汛、设备运输、人员出入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确定设计方案。4.0.5地下配电站必须保证有完善的设备运输、建筑防水、排水、通风和消防工程设计。4.0.6地下配电站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4.0.7地下配电站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电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规定。5站址选择和站区布置5.1站址选择5.1.1地下配电站的站址选择应与城市市政规划部门、电力部门紧密协调,统一规划地面道路、地下管线、电缆通道等,以便于站内设备运输、吊装和电缆线路的引入与引出。5.1.2站址处应具有建设地下建筑的适宜的水文、地质条件(例如避开地震断裂带、塌陷区等不良地质构造)。站址应避免选择在地上或地下有重要文物的地点。5.1.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不应建设地下配电站。5.2站区布置5.2.1地下配电站的地上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布置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5.2.2地下配电站的地上建筑物(含与其它建筑结合建设的地上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消防通道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5.2.3站区内地面道路的设置应符合DL/T5056《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5.2.4地下配电站的进、出风口应分离设置。进风口宜设置在夏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5.2.5结合建设的地下配电站,地下一层高度需满足设备运输车辆、检修车辆的通行要求;地下室出入口至配电站门口的通道需满足设备及运输车辆的荷载要求。5.2.6地下室出入口至地下配电站门口的通道宽不小于7m,通道转弯半径不小于8m,通道高度不小于5m,且需满足5吨载重量货车通行需求。5.2.7地下配电站需设立方向不同的两扇2.4m*2.7m的大门。5.3进出线电缆通道5.3.1地下配电站的电力电缆通道应满足电缆出线数量要求,并应留有适当裕度。配电站的电源电缆有条件时宜通过不同的电缆通道引入所内。5.3.2当地下配电站电力电缆夹层布置较深时,可采用电缆竖井将电缆引上与站外电缆隧道(排管)连接。5.3.3地下配电站应尽设置靠近大楼外墙体,以方便进出线电缆敷设。5.3.4地下配电站电缆进出通道需由站外引至站内电缆层后,连接配电设备。5.4其它5.4.1地下配电站所区的场地绿化应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绿化树种不得影响配电站的安全运行。5.4.2配电装置室上方不应有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通过。

6电气部分6.1电气主接线和设备选择6.1.1地下配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应根据其在电网中的地位、规划容量、电压等级、线路和变压器连接元件总数、负荷性质、设备特点等条件综合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6.1.210千伏地下配电站高压侧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侧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6.1.3电气主接线应满足无功就地补偿的原则,分散配置的无功补偿不能就地平衡时,应在低压母线上装设并联电容补偿。6.1.4地下配电站内较为潮湿的地方,其中的用电设备外壳采用不锈钢,并达到IP65防护等级。6.2主变压器6.2.1地下配电站宜采用低损耗、低噪声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10kV变压器应采用干式变压器。6.2.6地下配电站的主变压器订货时应注意对变压器设备运输尺寸与城市道路运输条件进行校核。应注意地下建筑内变压器运输通道的荷载符合要求。6.3配电装置6.3.1地下配电站的配电装置设计应符合《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要求。6.3.210kV环网柜应符合《上海市电力公司非居民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6.3.30.4kV配电装置应采用固定式开关柜,不宜采用小型化设备。6.3.4站内连接用硬导体均需包裹母排绝缘热缩套。6.3.4配电站进出线电缆均应由设备下方进入配电装置。6.4无功补偿装置6.4.1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和DL/T5242《35kV~220kV配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的规定。6.4.2无功补偿装置应符合《上海市电力公司非居民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6.4.3地下配电站的无功补偿设备应选用无油型产品。6.5站用电源和直流设备6.5.1地下配电站所用电的设计应符合国标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规定。6.5.2地下配电站的站用变压器应选择无油型设备,宜采用站用变成套设备。6.5.3地下配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应符合DL/T5044《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和DL/T5120《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的规定和要求。6.5.4地下配电站应装设蓄电池组向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负荷和交流不停电电源、断路器操作机构以及直流事故照明负荷等供电。6.5.5地下配电站应装设至少一组蓄电池组,蓄电池宜采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直流充电装置应采用高频开关充电装置。6.5.6在选择蓄电池组容量时,地下用户站的全站交流事故停电时间应按2小时计算。6.5.7地下配电站内的水泵应由二路电源供电,单电源用户应自备应急电源保证供电。6.6监控和二次接线6.6.1地下配电站监控和二次接线的设计应符合DL/T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6.6.2地下配电站的断路器宜在采用就地控制方式。6.6.3地下配电站应配置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结构。6.7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和电测量仪表装置6.7.1地下配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GB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6.7.2地下配电站调度自动化的设计应符合DL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6.7.3地下配电站电测量仪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DL/T513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6.8通信6.8.1地下配电站可根据如下通信要求设置通信设施:1系统调度通信2对外行政通信3站内通信6.8.2地下配电站的远动、继电保护、电话以及配网业务的通道可采用光纤、电力无线专网专等通信方式。6.8.3地下配电站通信设备应有可靠的事故备用电源。当以专用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时,其容量应按2h~3h计算。6.8.4地下配电站应考虑覆盖三大运营商手机信号。6.9过电压保护和接地6.9.1地下配电站的过电压保护设计应符合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的规定。6.9.2地下配电站的接地装置设计应符合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和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规定。6.9.3站内预留至少4个可靠接地点。10千伏电力设备接地,接地电阻R≤1Ω。6.10电气照明6.10.1地下配电站照明包括一般照明、事故照明和检修照明。地下配电站电气照明的设计应符合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DL/T5390《火力发电厂和配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和DL/T5216《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的规定。6.11电缆选择与敷设6.11.1地下配电站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选择与敷设应符合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6.11.2地下配电站的电力电缆宜采用铜芯低烟无卤阻燃,控制电缆应采用铜芯低烟无卤阻燃。6.12电能计量装置10kV出线均装设数字电能计量装置。新装的数字电能计量装置应满足实施线损分线管理和10kV母线电量平衡计算及电能质量监测的要求。电能量数据采集宜采用串口通信方式。6.13环境辅助装置6.13.1地下配电站采用SF6气体绝缘,应设置浓度报警仪,底部应加装强制排风装置,并抽排至室外地面。确保工作人员及周边人员的安全,留有备用电源接入装置。6.13.2地下配电站需配置消防环控设备、空调、工业级除湿机、除尘、新风系统以及空气净化系统。6.13.3地下配电站需采取降噪措施,配置隔音墙、隔音门窗及变压器减震垫。6.13.4地下配电站应在电缆夹层电缆出站处配置水浸报警装置,每个电缆埋管出站处,安装传感器1台。6.13.5地下配电站如有集水井且安装有排水泵的站内,应在集水井内配置水位报警装置。6.13.6地下配电站应配置站内运行环境视频监控装置,要求做到运行环境可视化,大门和通道全覆盖;可考虑安装柜顶摄像机,用于检测墙体开裂漏水等情况。6.13.7地下配电站可根据需求考虑配置智能巡检机器人。7土建部分7.1建筑7.1.1一般规定1地下配电站地上建(构)筑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建筑高度的限值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规定和要求。3站区内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退界均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规定和要求。4站区室外地坪高程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应高出邻近城市道路路面标高。地下配电站站址地面场地标高不宜低于频率为2%的洪水水位和最高内涝水位。5地下配电站覆土厚度应满足城市绿化和其它管理部门的要求。7.1.2建筑设计1地下配电站一层地面、常设吊装口与进风口的下檐高出室外地坪不应小于0.5m;当出风口外侧为公共人行道时出风口下檐高出人行道不应小于2.0m。2常设吊装口、通风口临空处应有安全防护设施。3地上建筑物通风口应有防雨、雪及小动物的措施。必要时,可采取滤尘措施。4消防泵房宜布置在地面或者地下一层靠近外墙处。5建筑非结构构件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满足抗震设计要求。7.1.3建筑内装修1地下配电站建筑内装修应当安全、实用、经济、美观,其装修材料应符合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2地下配电站宜采用防霉耐潮装修材料。7.2结构7.2.1一般规定1地下配电站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50年。2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下列各项功能要求:1)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4)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3配电站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4当主体结构基础位于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进行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稳定计算。5地下围护结构应做长期地下水工况下的结构计算。7.2.2荷载1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及偶然荷载三类。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1)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2)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3)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2结构楼(屋)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组合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应根据实际的工艺、设备、运输等条件确定。其标准值及相关系数不应低于表7.2.2中数值。3搬运重物的动力系数可采用1.1,其动力作用只传至楼板和梁。4计算吊车梁及其连接强度时,吊车竖向荷载应乘动力系数,动力系数可取1.05。5地面及地下运输通道荷载除应按运输的最重设备考虑外,还应考虑汽车荷载作用。表7.2.2楼(屋)面均布活荷载及有关系数项次类别标准值

kN/m2组合值系数

c准永久值系数

q计算主梁、柱及基础的折减系数1不上人屋面0.50.701.02上人屋面2.00.70.41.03二次设备室及通信室楼面4.01.00.80.74电缆夹层楼面3.01.00.80.75屋内配电装置(开关柜)室楼面4.0~7.01.00.80.76电容器室楼面4.0~9.01.00.80.77室内沟盖板4.00.70.3

8楼梯2.00.70.4

注1:本表各项活荷载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设备荷载或使用荷载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采用。注2:运输通道按运输的最重设备计算。注3:当电缆层电缆系吊在上层楼板下或在楼板板面上活动地板内布置电缆时,楼面荷载应计入电缆荷载值。注4:地上一层地面的活荷载不宜小于4.0kN/m2。注5:地面均布活荷载可取15.0kN/m2。当有堆载时应按实际荷载取值。注6:站区地面运输按实际可能情况考虑汽车荷载作用。7.2.3结构形式的选择与计算1地下及地上主体结构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或剪力墙结构体系,跨度宜控制在10~12m以内。当跨度大于12m,可选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2当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开洞较大,并需考虑楼板对地下外墙的支承作用时,楼板的强度与变形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3当地下部分主体结构梁板承受较大压力时,其梁板应计入轴向压力的影响,按压弯构件计算。4地下配电站地下主体结构埋深较深,需做基坑支护时,基坑支护应满足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规定和要求。5地下水位较高时,应考虑施工方案及降水对周围建、构筑物的不良影响。7.2.4构造与变形要求1受弯构件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数值。2当地下部分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裂缝控制宽度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2mm。3地下外墙宜连续浇筑,当必须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在施工缝处采取止水措施外,施工缝处的承载力尚应满足强度要求。4地下外墙内侧预埋件应于浇筑混凝土前埋设,不应在地下外墙上后补埋件或后补膨胀螺栓。5吊装孔应满足各层设备的垂直运输及安装检修的要求,常设吊装口上方应设吊装钢梁,常设大吊装口楼板处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7.2.5地基与基础1地基与基础应按地方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应符合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2地下部分主体结构宜选用筏板基础。7.2.6抗震设计应符合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7.3建筑防水与排水7.3.1地下配电站防水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符合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或规定。7.3.2排水设计应符合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且建筑排水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设计方法。7.3.3地下配电站应按一级防水设计。7.3.4地下部分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实际,合理确定防水标高。7.3.5地下配电站防水宜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与外包防水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混凝土可掺加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防水性能。7.3.6当主体结构可能受到侵蚀性介质作用和需要多道防水相结合使用时,宜在迎水面做卷材防水层。7.3.7地下主体部分宜不设变形缝或者少设变形缝。需要设置时,变形缝宜设置在主体与通道的连接处。7.3.5地下配电站的地面电缆进线处必须设挡水墙,防止水流灌入,若电缆排管进入地下配电站,在站外10m左右需设置工井。7.3.8站外通道与建筑地下外墙的外壁之间设置防潮隔墙。7.3.9应沿建筑地下外墙的内壁设置排水沟,并应在一处或若干处地面较低点设置集水坑或集水池,同时设置排水泵,通过自动启停的排水设备排至所在城市地下水。7.3.10地下配电站出入口处应设置截水沟,且不应与配电站自身排水系统连通,应设置独立排水系统。7.3.11建筑地下室出入口、地下配电站房间门口应设置防水挡槛。7.3.12地下配电站站内地坪应高于站外地坪标高300mm。7.3.13地下配电站站内排水系统应接入建筑物排水系统。7.3.14地下配电站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7.3.15地下配电站应设置自动排水系统。机械排水的出口管段上必须采取防止废水回灌的措施。7.3.16地下配电站电缆、接地线和管道穿越建筑地下外墙时时,应在穿越处采取防水措施。7.4通风、采暖与空调7.4.1通风、采暖与空调的设计应考虑防火排烟措施,并符合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7.4.2地下部分的通风系统设计应能适时排除电气设备电能损耗所产生的热量,其通风方式原则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7.4.3变压器室的通风系统应与其他通风系统分开。配电装置室通风系统的排风机可兼作灾后排烟风机。火灾时,应切断通风机的电源。7.4.4应设置独立的进排风通道。进风口位置距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应大于10m,排风口的位置应高于室外地坪2m。进风口设置应考虑当地主导风向,避免有排放污染物位于进风口的上风向。7.4.5地下配电站应设置降温装置。7.4.6配电装置室通风设备应满足事故时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不低于6次的要求,排风口应设在室内上部;SF6电气设备室应采用机械通风,排风口应分别设在室内下部和上部,通风设备应满足事故时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不低于4次的要求。7.4.7二次设备室、通信室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7.4.8通风、采暖与空调计算参数的选择应符合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7.5给水7.5.1地下配电站水源应取自市政给水管网,取水点和取水量应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当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应设置升压或减压装置。7.5.2给水设计应符合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7.5.3地下配电站宜考虑清洁用水。8消防8.1建筑防火8.1.1独立建设的地下配电站与相邻地面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根据配电站的地上建筑与相邻地上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确定,应满足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相关规定。8.1.2地下配电站的各设备房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规定。8.1.3地下配电站与其它建筑联合建设时,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8.1.4地下配电站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²。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大1.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8.1.5地下配电站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8.1.6地下配电站直通地面的门、楼梯及走道的宽度应满足设备运输要求。且一般疏散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首层外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m。8.1.7地下配电站当地下部分为二层或以上,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并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机械加压送风风机进风口应直通室外,送风机应设置在专有机房内。8.1.8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接与室外空气相联通。2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宜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如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送风口应不受烟气影响。3送风机应设置在风机房内(除排烟风机外)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分隔开。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可设置在专用的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8.1.9设常开加压送风口的系统,其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应加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当风机不设于该系统的最高处时,应设与风机联动的电动阀。8.1.10长度超过20m,不具备自然排烟方式的内走道,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且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8.1.11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的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分隔开。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可设置在专用的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当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下列条件:1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和管道。3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得设有软接管。8.1.12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电缆夹层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采用钢质防火门。8.1.13地下配电站中电缆隧道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电缆头连接处、主控制室与电缆夹层之间,均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表8.1.13设备房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设备房间名称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主控制室、二次设备室戊二级配电装置室丁二级干式变压器a室、电抗器室、电容器室丁二级电缆夹层b丁二级消防设备间、通风机房戊二级备品间、工具间戊二级a干式变压器包括SF6气体变压器、环氧树脂浇铸变压器等。b当电缆夹层中敷设充油电缆时,其火灾危险性为丙类。8.2消防灭火系统8.2.1干式变压器室可不设置固定灭火系统。8.2.2无人值班地下配电站应在入口处和主要通道处设置移动式灭火器。8.2.3固定灭火系统可采用水喷雾、细水雾或气体等灭火系统。8.2.4地下配电站的消防给水应符合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8.3火灾探测报警装置与消防供电8.3.1地下配电站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具有火灾信号远传功能。8.3.2地下配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为二级,其系统形式为区域报警系统,各种探测器及火灾报警装置等的设置应符合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8.3.3地下配电站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根据安装部位的特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感烟及感温探测器,并应符合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8.3.4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应与固定灭火系统及通风设备联动。8.3.5消防供电应符合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的用词说明A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A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A3表示允许或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A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附录B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防水等级防水标准1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2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房屋建筑地下工程:总湿渍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包括顶板、墙面、地面)的1‰;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2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1m2;其他地下工程:湿渍总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其中,隧道工程平均渗水量不大于0.05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渗水量不大于0.15L/(m2.d)3级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漏水或湿渍点数不超过7处,单个漏水点的最大漏水量不大于2.5L/d,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3m2;4级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平均漏量不大于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