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主题线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推动政治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实行“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国家统一政策。【主要表现】(1)新中国实行政治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建立政权保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保障(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破坏;新时期的完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基层民主自治。(2)“一国两制”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15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点考情分析考题角度·备考分析考点试题角度备考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新时期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近年来全国卷考查的主要内容。而“文化大革命”对教育、文化、史学影响是前几年考查的重点,故均应有所关注。(2)其他内容主要侧重把握主干知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18·全国Ⅲ卷,30:从刘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考查新中国法制建设“文化大革命”2014·全国Ⅱ卷,41:从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考查“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2018·全国Ⅰ卷,41(3):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考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山东考情回顾五年真题:2015·山东卷,19:从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考查“文化大革命”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史学研究备考分析:本讲全国卷和山东卷考查比例相对较低。在复习时,应该把握中国现代史的阶段特点,注重与相应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联系起来进行通史学习主干知识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1)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2)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讨论
的有关事宜。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②确立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筹建新中国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标志着中国
的基本胜利,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3)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牢固基石。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目的①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③改北平为
,采用公元纪年,确立国旗、代国歌。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②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通过: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3)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4)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
原则。(5)意义①性质: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③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2.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标志:1954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社会主义(2)地位:我国的
。(3)组成:各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4)意义①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②规范了
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3.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2)发展过程①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根本政治制度政府②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③新阶段: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的方针。(3)主要形式:
。(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4)历史作用①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②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4.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作了更明确的规定。(2)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政治协商少数民族聚居(3)作用: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人权被践踏:许多老干部、知名学者、普通知识分子被抄家、批斗,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2.民主政治制度遭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破坏,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3.中国共产党内部:各级党组织遭到破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四、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确立了指导思想。2.措施(1)平反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
.
。基层民主建设(3)加快法制建设①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③通过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4)基层民主选举①法律依据: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②意义: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正得到进一步普及,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依法治国1998五、“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
,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形成过程(1)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针对祖国统一问题提出“
.
”的设想。(2)酝酿:1981年,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3)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4)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上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定为国策:1984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
”方针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3.成功实践(1)条件①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国两制②条件:“一国两制”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完善。(2)过程①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②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双方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意义①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为国际社会以
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19971999和平方式4.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1979年元旦,《
》发表,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实现了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2)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两岸民间交流活动不断增加。(3)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
原则”问题上两岸达成共识。(4)1995年,江泽民就台湾问题提出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5)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告台湾同胞书一个中国重理解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它确定新中国的首都、国名、国旗和代国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是普选产生的正式代议制机构,它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只起到临时宪法作用,不是正式宪法。(2)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的。延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多数内容,在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的同时,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关于台湾问题的认识(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2)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3)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4)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岛内“台独”势力的阻碍;国际反华势力对“台独”势力的帮助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阻挠。要点史料探究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社会主义政治不断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构建材料一
1953年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按照选举权计算,即8个农民等于1个工人。1982年后,工农人大代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1,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议将比例改为1∶1。——根据1953~2010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整理材料二
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实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解析】第(1)问“变化”概括材料信息即可;“实质”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制度、民主形式等方面考虑。第(2)问结合材料二信息“村民自治迅速发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与所学知识,从乡村治理、基层民主、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方面回答。【参考答案】
(1)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基层民主建设成果显著。实质:我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完善。(2)意义: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高考教材连线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新中国法制建设【典例1】
(2018·全国Ⅲ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1956年”“中共八大”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述,当时社会制度、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相应的法制建设,C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只是提出“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的新任务,但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并没有付诸实践,未能坚持下来,立法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后来“文化大革命”发动,法制建设遭到全面破坏。“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应该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另外,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期间,社会转型,社会关系、法律关系尚未定型,法制建设是开创、奠基时期,尚未迈向制度化,A项不正确。新政权的组建工作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这与题中时间不符,B项错误。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中时间不符,D项错误。答案:C角度二时代和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史学研究【典例2】
(2015·山东卷,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C【试题分析】1949~1978年,中国史学研究受意识形态影响,呈现出颂扬革命、否定资产阶级改良的倾向,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研究较多,论文数量也多,戊戌变法则受到轻视。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为起点,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才逐渐增多,故C项符合题意。角度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教材的特点【典例3】
(2014·全国Ⅱ卷,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试题分析】(1)“发现问题”:按照题目的要求,首先要对两份目录进行比较,而比较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所发现的问题,既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既可以涉及历史观念、史学理论,也可以是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因此,在发现问题环节上本题没有固定的要求,不管是发现了“西瓜”还是发现了“芝麻”,都是对问题的提取。(2)“阐释问题”:这是对考生历史阐释能力的集中检验和考查。既然要求的是“分析”,这就需要考生对历史持有正确认识的同时,还要分析合理充分。这里的“充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比较全面,二是比较深入。本题并不要求每个角度都要做到既全面又深入,只要达到其中之一即可。(3)“答案示例”:从本题给出的示例可以看出需要分析层次和程度。示例选择了从教材出版的时代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指出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而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就概括指出了时代特点。之后分析了时代特征对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影响,这就把时代特征与目录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对比目录B的分析上,也遵循了同样的逻辑层次:时代特征——历史研究领域变化——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可见,考生需要分析出层次感并照顾到相关的各个方面。答案:示例: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角度四新时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典例4】
(2018·全国Ⅰ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试题分析】
第(3)问,结合材料三信息“村民自治迅速发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与所学知识,从乡村治理、基层民主、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方面回答。答案:(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考点即时演练实战演练·夯实基础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共同纲领”1实施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管理体制的目的2五四宪法颁布前法律的制定原则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民族政策的作用4解决台湾问题51.“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新中国成立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
A.制定了1954年宪法 B.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C.颁布“共同纲领”D.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解析:C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在于单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本大法”推理出此处的“法”指的是1954年宪法。实际上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的,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不符,故A项错误;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新中国成立之初”不符,故B项错误;“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变通办法”指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故C项正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根本大法”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案为C。2.(2019·湖北八校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解析:A
社会组织政策的实施反映的是特定阶段国家治理中的迫切或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首要任务就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对旧社会留存下来的各种社会团体进行清理整顿,确立新的社会组织秩序,政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反映了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严格控制,即政府通过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形式来剔除那些威胁政权与社会的危险因素。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新知生成】社会组织“分级登记”:1950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社会团体的类别、登记的范围、筹备登记、成立登记的程序、原则、登记事项以及处罚等内容。该法规将社会团体分为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文艺工作团体、学术研究团体、宗教团体和其他符合人民政府法律组成的团体,并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向内务部申请登记,地方性社会团体向当地政府申请登记,从此确立了社会团体的分级登记原则,并形成了社会团体分级登记管理体制。在规范登记的同时,为实现巩固新政权,国家重点对一大批旧社会组织进行清理取缔。比如旧有的互益组织、慈善机构、宗教组织、带有政治色彩的反动组织等相继快速被改造、整顿、镇压或取缔。3.(2018·陕西榆林二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大多数的法律并非按一般模式立法所制定,基本上贯彻的是实用主义,即在政策引导下开展社会运动,然后制定法律来保护或巩固运动的成果。这一做法(
)A.开辟了法律制定的新原则B.为新政权的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新标准
- 交通出行零花钱协议
- 代建合同样本交通行业
- 仓储库房吊顶安装合同范本
- 二手食品加工设备转让合同
- 个人购船贷款协议书
- 临时摊位租赁合同样本
- 三人合作林业项目协议
- 企业风险管理指南
- 企业风险管理: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 重度残疾儿童小学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 科创板问题测试题库300题试题及答案
- 4.2特异性免疫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网络安全安全事件(事故)处置记录表
- 电气可编程控制原理与应用习题解答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4单元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 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案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第2单元 3.bpmf第二课时课件
- 零星维修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 声幅变密度测井原理及解释方法课件
- 输尿管结石教学查房PPT课件(PPT 4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