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4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羧 酸学案 苏教版选修5-苏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学案_第1页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羧 酸学案 苏教版选修5-苏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学案_第2页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羧 酸学案 苏教版选修5-苏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学案_第3页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羧 酸学案 苏教版选修5-苏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学案_第4页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羧 酸学案 苏教版选修5-苏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羧酸[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羧酸的结构特点及简单分类方法。2.能够以甲酸为例学会根据分子结构及官能团分析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3.以酯化反应为例,认识缩聚反应,能根据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合成一些有机物。1.乙酸的组成与结构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是—COOH。2.乙酸的性质(1)乙酯俗名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2)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强,具有酸的通性。在水中可以电离出H+,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CH3COOH→(CH3COO)2Mg+H2↑。③与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CH3COOH→(CH3COO)2Ca+H2O。④与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2CH3COOH→(CH3COO)2Cu+2H2O。⑤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探究点一羧酸的性质1.写出下列各种酸的结构简式,并填空:①乙酸:CH3COOH;②硬脂酸:C17H35COOH;③苯甲酸:C6H5COOH;④油酸:C17H33COOH;⑤乙二酸:HOOC—COOH。(1)从上述酸的结构可以看出,羧酸可以看作是由羧基和烃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其通式可表示为R—COOH,官能团为—COOH。(2)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羧酸进行分类:若按羧酸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④属于脂肪酸,③属于芳香酸。若按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③④属于一元酸,⑤属于二元酸。2.羧酸可以表示为(1)当①键断裂时,羧酸电离出H+,因而羧酸具有酸的通性。(2)当②键断裂时,—COOH中的—OH被取代,例如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脱去—OH而生成相应的酯和水。[归纳总结]醇、酚、羧酸的结构中均有—OH,由于这些—OH所连的基团不同,—OH受相连基团的影响就不同。故羟基上的氢原子的活性也就不同,表现在性质上也相差较大,其比较如下:含羟基的物质比较项目醇酚羧酸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eq\o(→,\s\up7(逐渐增强))在水溶液中电离极难电离微弱电离部分电离酸碱性中性很弱的酸性弱酸性与Na反应反应放出H2反应放出H2反应放出H2与NaOH反应不反应反应反应与NaHCO3反应不反应不反应反应放出CO2[活学活用]1.羧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关于羧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羧酸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物质B.羧酸的通式为CnH2n+2O2C.羧酸的官能团为—COOHD.只有链烃基与羧基相连的化合物才叫羧酸答案C解析A×常温常压下通常只有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以下的羧酸为液态,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以上的羧酸通常为固态。B×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CnH2nO2。C√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可写为—COOH或写为。D×羧酸除包括链烃基与羧基相连的有机物外,环烃基、芳香烃基等与羧基相连得到的有机物均为羧酸。2.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则用Na、NaOH、NaHCO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3∶2 B.3∶2∶1C.1∶1∶1 D.3∶2∶2答案B解析由题意和所学知识得出Na能与羧基、醇羟基和酚羟基反应,NaOH能与羧基和酚羟基反应,NaHCO3只能与羧基反应。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理解感悟醇、酚、羧酸的结构中均有—OH,可分别称为“醇羟基”、“酚羟基”和“羧羟基”。由于这些—OH所连的基团不同,—OH受相连基团的影响也就不同。故羟基上的氢原子的活性不同,表现在性质上相差较大,则下列物质中羟基的活性顺序:羧酸>酚>水>醇。探究点二酯化反应及应用1.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在一试管中加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1)你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上方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2)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浓硫酸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且有香味的乙酸乙酯。(3)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eq\o(,\s\up7(浓H2SO4),\s\do5(△))CH3COOC2H5+H2O。(4)实验思考:①浓H2SO4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②导气管末端不能浸入饱和Na2CO3溶液的原因是防止受热不均发生倒吸。③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2.通过酯化反应,人们可以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如像上述反应中,由有机化合物分子间脱去小分子获得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缩聚反应。[归纳总结](1)酯化反应的原理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一般是羧酸分子中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结合生成酯,用示踪原子法可以证明。(2)无机酸也可以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如:[活学活用]3.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当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产物是()答案B4.酸牛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简式为。高级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1)乳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①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③水解反应④消去反应⑤聚合反应⑥中和反应(2)两分子乳酸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链状酯和六元环酯,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1.确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据是()A.乙酸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B.乙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C.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D.Na2CO3中加入乙酸产生CO2答案B解析乙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乙酸钠是强碱与弱酸形成的盐。2.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B.乙酸分子中含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四元酸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答案B解析羧酸是几元酸是根据分子中所含羧基的数目来划分的,一个乙酸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羧基,故为一元酸。3.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答案C解析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判断。4.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下列有关A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3B.A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3C.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D.A既能与羧酸反应,又能与醇反应答案B解析A中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三者均能与钠反应,故1molA能与3mol钠反应,A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A中的酚羟基、羧基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1molA能与2mol氢氧化钠反应,符合题意;C选项中A中的酚羟基、羧基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A含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含羧基,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不符合题意。5.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均已略去)。请填空:(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管b中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冰醋酸(2)在试管中加入几片沸石(或碎瓷片)(3)①加快反应速率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4)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解析(1)因为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应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冰醋酸。(2)为了防止发生暴沸,应在加热前向试管中加入几片沸石或碎瓷片。(3)加热试管可提高反应速率,同时可将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4)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而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和乙醇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因此便于分离出乙酸乙酯。(5)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因为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理解感悟(1)盛反应混合液的试管要向上倾斜约45°,主要目的是增大反应混合液的受热面积。(2)导管应较长,除导气外还兼起冷凝的作用。(3)实验中小心均匀加热使液体保持微沸,这样有利于产物的生成和蒸出,从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4)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因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较彻底,几乎得不到乙酸乙酯。[基础过关]一、羧酸的结构及分类1.下列有关乙酸结构的表示或说法中错误的是()A.乙酸的比例模型为B.乙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C.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名称为羧基D.乙酸分子中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答案B解析乙酸分子中含有甲基,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2.从分类上讲,属于()①脂肪酸;②芳香酸;③一元酸;④多元酸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B二、羧酸的性质3.要使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可选用的试剂是()A.Na B.NaHCO3 C.NaCl 答案B解析酸性强弱顺序为—COOH>H2CO3>,NaHCO3仅能与—COOH反应生成—COONa,不能和酚羟基反应。4.下列物质中肯定不能与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新制的Cu(OH)2悬浊液 B.乙二醇C.氯化钙 D.苯酚钠答案C解析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强酸盐CaCl2反应。5.某同学在学习了乙酸的性质后,根据甲酸的结构()对甲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下列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B.能发生银镜反应C.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能与单质镁反应答案C解析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具有醛与羧酸的双重性质。6.1mol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LCO2(标准状况),则X的分子式是()A.C5H10O4 B.C4H8O4C.C3H6O4 D.C2H2O4答案D解析1mol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LCO2(标准状况),说明X中含有2个—COOH,饱和的二元羧酸的通式为CnH2n-2O4,当X为不饱和羧酸时,H原子个数小于2n-2,符合此通式的只有D项。7.下列物质中,既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又可与Na2CO3水溶液反应的是()A.苯甲酸B.甲酸C.乙二酸D.乙醛答案B解析甲酸()分子结构中既有,又有COH,故既有羧酸的性质,可与Na2CO3溶液反应,又有醛的性质,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三、酯化反应实验8.关于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反应物混合时的操作方法可以是: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滴加一定量的浓硫酸和乙酸B.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当用大火快速加热C.反应中长导管的作用有两个:导气和冷凝D.反应的原理实际上是羧基和醇羟基的反应答案B解析药品混合时浓硫酸不可最先加;因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沸点接近,且都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将会大量蒸发而降低产率;长导管除了导气外,还要使乙酸乙酯在导出之前尽量冷凝为液态而液化。9.向CH3COOH+C2H5OHeq\o(,\s\up7(浓H2SO4),\s\do5(△))CH3COOC2H5+H2O平衡体系中加入Heq\o\al(18,2)O,一段时间后18O还可存在于()A.乙酸分子中B.乙醇分子中C.乙酸、乙酸乙酯分子中D.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分子中答案A解析由于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加入水后考虑的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酯的水解),则生成的乙酸含18O,再脱水生成的酯不含18O,故答案为A项。10.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答案C解析A项,该反应温度为115~125℃,超过了100℃,故不能用水浴加热;B项,长玻璃管可以进行冷凝回流;C项,提纯乙酸丁酯不能用NaOH溶液洗涤,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D项,增大乙酸的量可提高醇的转化率。[能力提升]11.0.5mol某羧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羧酸的质量增加了28g,则原羧酸可能是()A.甲酸 B.乙二酸 C.丙酸 D.丁酸答案B解析0.5mol羧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羧酸的质量增加了28g,则羧酸与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56(即2个—COOH转变为2个—COOCH2CH3),故原羧酸为二元羧酸。12.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A与过量NaOH完全反应时,A与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时,A与被还原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A与参与反应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______。答案1∶21∶21∶3解析A物质中有羧基和酚羟基,故1molA能与2molNaOH反应。A与Cu(OH)2的反应有两种类型:①—COOH与Cu(OH)2的中和反应;②—CHO与Cu(OH)2的氧化还原反应。—CHO与Cu(OH)2以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生成—COOH,又A分子中原有一个—COOH,故A可与Cu(OH)2以物质的量之比1∶3发生反应。13.已知下列数据: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乙醇-117.078.00.79乙酸16.6117.91.05乙酸乙酯-83.677.50.90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配制2mL浓硫酸、3mL乙醇(含18O)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加热3~5min。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1)配制①中混合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A.中和乙酸和乙醇B.中和乙酸并吸收乙醇C.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从仪器________(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4)该同学反复实验,得出乙醇与乙酸的用量和得到的乙酸乙酯生成量如下表:实验乙醇(mL)乙酸(mL)乙酸乙酯(mL)①221.33②321.57③42x④521.76⑤231.55表中数据x的范围是__________;实验①②⑤探究的是________。答案(1)将浓H2SO4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然后加入乙酸(或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后再加浓硫酸并在加入过程中不断振荡)催化剂、吸水剂CH3COOH+CH3CHeq\o\al(18,2)OHeq\o(,\s\up7(浓硫酸),\s\do5(△))CH3CO18OCH2CH3+H2O(2)BC(3)大火加热会导致大量的原料气化而损失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有香味的液体,下层为浅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颜色变浅分液漏斗上口倒(4)1.57~1.76增加乙醇或乙酸的用量对乙酸乙酯生成量的影响解析(1)混合中浓硫酸相当于被稀释,故应将浓H2SO4加入乙醇中,然后加入乙酸,也可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好后再加入浓硫酸;因酯化反应速率慢且为可逆反应,使用浓硫酸可加快酯化反应的速率并有利于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吸收了水);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故生成的酯中含有18O。(2)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理由是①可除去混入乙酸乙酯中的乙酸;②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并有利于液体分层。(3)由表中数据知乙醇的沸点(78.0℃)与乙酸乙酯的沸点(77.5℃)很接近,若用大火加热,大量的乙醇会被蒸发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失;因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上层为油状有香味的无色液体,又因会有一定量的乙酸气化,进入乙中与Na2CO3反应,故下层液体红色变浅;将分层的液体分离开必须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