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暨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进行垃圾分类B.大力植树造林
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2.细胞学说曾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
D.魏尔肖指出:所有细胞必定来自己存在的活细胞,对细胞学说进行了重要的补充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20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0.85%,创近43年最低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C.草原上的斑马等动物有集群行为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死亡率较高
4.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HQ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竣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5.图1、图2为两种特异性免疫的某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种抗体可以作用于同一种病原体
B.图1免疫应答方式也可以解释异体器官移植导致排斥的机理
C.图2反应后可被巨噬细胞清除
D.新的记忆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感染相同病原体的体细胞,且反应更强烈
6,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7.下图表示某池塘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种群数量
A.丙、丁两点时,鲤鱼种群数量相等
B.丁点时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获鲤鱼,图中四点中丁点最合适开始捕获
D.该鲤鱼种群数量变化呈“S”形增长
8.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口引跺乙酸分布不均引起的
B.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C.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
9.糖尿病有两种类型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0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后者是
靶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型糖尿病患者糖原合成量增加
B.I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减少
C.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人
D.I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受血糖含量影响
10.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60%,其中细胞外液占总体液的1/3,下图
是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成分包括A液、B液和D液
B.促甲状腺激素通过B液的定向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C.当遇到病原体侵染,中性粒细胞可以钻出E进入A液发挥作用
D.肝脏组织中肝糖原进入A液后水解为葡萄糖,再进入B液
11.下列与生物调查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B.调查蝗虫卵密度并预测蝗灾发生率可用标志重捕法
C.调查蛎虫种群密度应选取其密集的区域作为样方
D随机扫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12.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食物的利用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d越小,M与N种间竞争越激烈
C.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D曲线不重叠时,可通过扩大生态位使资源充分利用
1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列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的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
EL
土壤动物上壤动物
收集瓶收集瓶
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收集瓶
收集瓶
14.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叫顶极群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顶极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稳定,其中的植物种类最多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不一定比演替中的群落高
C.顶极群落类型主要由平均光照和年降雨量决定
D.顶极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地球上现存群落有少数处于顶极群落
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以正反馈为基础的自我调节
B.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指C02等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C.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其他因素相同时,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保持稳态的能力越强
16.2021年5月,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由于局地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等情况
(人体心肺等核心区域温度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失温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B.失温会使人产生寒颤,这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
C.温度低时下丘脑产生冷觉,此时可适当添加保暖衣物预防失温
D.失温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17.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
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I).参与该过程的神经元均兴奋
18.下列叙述中不用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B.蜜蜂跳舞向同伴传递蜜源
C.家猫舔舐皮毛清除体表杂物D.海豚依赖超声波进行捕食
19.在人群中,有多种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导致的,如苯丙酮尿症就是因为苯丙酮酸积累
造成的。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氐理的是()
尿黑酸暨@4乙酰乙酸型>C0:-H9
酶豕
苯丙氨酸逋”酎氨酸强尊*黑色素
苯丙酮酸
A.缺乏酶①可能导致人患苯丙酮尿症,缺乏酶⑤可导致人患白化病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C.基因通过控制氨基酸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无苯丙氨酸配方的奶粉可以缓解苯丙酮尿症患儿的病情
20.北京科兴新冠灭活疫苗是目前国内接种率较高的疫苗,需要注射两次,注射后对新冠病毒的预防保护
作用达到91.25%,目前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第二针疫苗能提高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含量
B.注射灭活疫苗和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的原理相同
C.可通过接种科兴新冠疫苗对感染新冠病毒患者进行治疗
D.已接受疫苗接种的人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可以不佩戴口罩
21.以巴拿马热带森林的相关数据建构生态金字塔如图所示(图中Ci、C2代表不同消费者),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2
IC2(lg/m)
分解者1nl
(10g/m2)C,(4g/m?)
生产者(40000g/m?)
A.该生态金字塔为能量金字塔
B.图中可反映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C.图中次级生产者为Ci、C2
D.图中Ci到C2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22.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正常海水和低钠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膜电位/mV
时间/ms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会延缓动作电位峰值的产生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23.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该细胞中有4套遗传信息
C.染色体1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D.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24.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
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标记释放夜蛾离灯距离/m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小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
25.小麦是重要粮食作物。小麦植株最后长出的、位于最上部的叶片称为旗叶,旗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内有更多的类囊体堆叠,对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科研人员对多个品种的小麦旗叶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
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
粒产量的影响越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不同时期旗叶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
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灌浆末期
气孔导度*0.300.370.700.630.350.11
胞间C02浓度0.330.330.600.570.300.22
叶绿素含量0.220.270.330.340.480.45
*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A.阻断小麦籽粒有机物的输入,旗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B.若在灌浆前期因干旱导致气孔开放程度下降,有效的增产措施是合理灌溉
C.旗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内有更多的类囊体堆叠,不利于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的进行
D.在小麦的品种选育中,针对灌浆后期和末期,应优先选择培育的品种是旗叶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
二、非选择题
26.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
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2)图2中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相应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的结合具有____;若
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其靶器官是。
(3)影响图3过程的环境因素有(写出2个),图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4)图1~3中说明生物膜具有多种功能,如、、,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
原因是_____.
27.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
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
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四
营养级T
第一
营养级
图1
其他鱼类
日光f
分解者
图2
(1)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图中可能遗漏的一条能
量流动渠道是
(2)据图1分析,图2中除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和暂时未利用的能量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结
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小于”或
“等于”)7.6%。
(3)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一。经检测,水体中还存在某种可被
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28.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雄性
动物生殖的调控。
抻经中枢
HPG轴
光
视
暗、
网下丘脑
信
膜
一
号/
(+)促进
垂体
、松果体细做褪黑素(一)抑制
(1)据图分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调节方式完成的。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
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组成,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选填“单向的”或“双向
的”)。
(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在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释放后进入
一血管的血液中,运输到腺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
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雄激素超过一定量时,又会反过来抑制分泌相关激素,最终使
雄激素的含量保持在正常范围,该过程体现了机体的调节机制。
(3)从睾丸的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含有的激素种类有_____o
A.1种B.2种C.3种D.3种以上
29.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
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
标,部分结果见下图。
(
巾8
啾
娶75
州
盔50
蓬
娶25
娶
招0
半干旱增加降水
图1
(1)降水量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由图1可知,组田鼠体重增幅
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
加。
(2)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___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
(3)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
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一。
(4)另有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后,植物生长发生的变化会吸引部分个体前来觅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30.某动物为XY型性别决定,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其
中B控制黑色,R控制灰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若不含色素则为白色。为进一步
研究体色遗传机制,利用1对亲本杂交获得R,Fi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足够数量的F2,结果如下表。
PFiF2
黑色雌性X白色雄性雌性和雄性均为黑色雌性:黑色:灰色=3:1
雄性:黑色:灰色:白色二6:1:1
回答下列问题:
(1)B、b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oF2中雌性个体中无白色的原因是_____.
(2)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种。若F2中的黑色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3,则F3雌性个体中灰色
的概率为o
(3)某灰色雌性与某白色雄性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有灰色也有白色。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过程
31.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患者表现为记忆力衰
退、认知能力下降,出现情感及语言障碍。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
(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
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实现了的转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
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
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传入纤维末梢海马脑区神经细胞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
的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
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段
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段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
应与T段氨基酸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同c.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诸暨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进行垃圾分类B.大力植树造林
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答案】D
【解析】
【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
海洋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局部海域污染严重,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详解】A、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A错误;
B、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B错误;
C、工厂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能防止废气污染空气,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错误:
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会污染海洋环境,不利于改善环境,D正确。
故选D。
2.细胞学说曾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
D.魏尔肖指出:所有细胞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对细胞学说进行了重要的补充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A错误;
B、细胞学说没有提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观点,B错误;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深入到细胞水平,c错误;
D、德国的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正确。
故选D。
【点睛】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20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0.85%,创近43年最低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C.草原上的斑马等动物有集群行为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死亡率较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密度: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幼年个体的比例远高于老
年个体,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趋于增长)、稳定型(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比例相当,出生率接
近死亡率,种群个体数量趋于稳定)、衰退型(幼年个体比例明显小于老年个体,种群的死亡率远高于出
生率,种群数量将下降)。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一个种群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详解】A、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0.85%,,描述的是种群的于出生率,A正确;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描述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B正确;
C、草原上的斑马等动物有集群行为,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分布,C错误;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描述的是死亡率,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考生要识记和理解这些概念,结合各个选项对概念进行准
确的辨析。
4.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z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竣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IRNA,A错误;
氨基酸之间脱去的水分子中氢来自氨基和竣基,氧来自竣基,B正确;细胞内蛋白质水解时需蛋白酶催化,
蛋白酶属于蛋白质,C正确;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与碳骨架有关,也与功能基团有关,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图1、图2为两种特异性免疫的某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种抗体可以作用于同一种病原体
B.图1免疫应答方式也可以解释异体器官移植导致排斥的机理
C.图2反应后可被巨噬细胞清除
D.新的记忆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感染相同病原体的体细胞,且反应更强烈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
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2.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
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
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
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3.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
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
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同一种病原体上含有多种抗体结合区域,故多种抗体可以作用于同一
种病原体,A正确;
B、图I免疫应答方式为细胞免疫的过程,该过程可以解释异体器官移植导致排斥的机理,即异体器官排
斥是依靠细胞免疫实现的,B正确;
C、图2抗体与相应的病原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后,形成细胞团或沉淀,可被巨噬细胞清除,C正确;
D、新的记忆T细胞不能识别并裂解感染相同病原体的体细胞,识别靶细胞是图中相应的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的作用,记忆T细胞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睛】
6.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T?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其中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
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标记噬菌体一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搅拌器中搅拌,
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没有证明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染色体,A
错误;
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不能证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
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识记不同科学
家采用的实验方法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下图表示某池塘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种群数量
A.丙、丁两点时,鲤鱼种群数量相等
B.丁点时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获鲤鱼,图中四点中丁点最合适开始捕获
D.该鲤鱼种群数量变化呈“S”形增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如图表示某池塘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开始时,种群增长速率
为0;随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升高,当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此时种群数量为K/2;超过K/2后,随种群
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当种群增长速率再为。时,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详解】A、据图可知,横轴为种群数量,因此丁点的种群数量大于丙点,A错误;
B、丁点后种群数量仍增加,因此丁点时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
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获鲤鱼,应在大于K/2时进行捕捞,使捕捞后的数量为K/2,因为此时的增长
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即图中四点中丁点最合适开始捕获,C正确;
D、根据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后减直至变为0,可知该鲤鱼种群数量变化呈“S”形增长,D正确。
故选A。
8.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呼I噪乙酸分布不均引起的
B.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C.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
科
学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分析
家
达①胚芽鞘+单侧光f向光生长;②去尖端+单侧光f不生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
尔长,不弯曲;③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f生长,不弯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
文曲。曲。
詹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f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
森琼脂片+单侧光f弯曲。片。
拜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
尔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
温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
侧;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
特输,促进下部生长。
侧。
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
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详解】A、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
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口引噪乙酸,A错误;
B、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作用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于向光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
进作用,B错误;
C、生长素是植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可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正
确;
D、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D错误。
故选C。
9.糖尿病有两种类型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0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后者是
靶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型糖尿病患者糖原合成量增加
B.I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减少
c.n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人
D.I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受血糖含量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
【详解】A、I型糖尿病患者是胰岛(3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血糖合成糖原就会减弱,糖原合
成量减少,A错误;
B、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则葡萄糖入组织细胞减少,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
c、n型糖尿病患者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引起的,而胰岛素的分泌是正常的,因此胰岛素水
平和正常人一样,C错误;
D、I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也受血糖含量影响,D错误。
故选Bo
10.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60%,其中细胞外液占总体液的1/3,下图
是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成分包括A液、B液和D液
B.促甲状腺激素通过B液的定向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C.当遇到病原体侵染,中性粒细胞可以钻出E进入A液发挥作用
D.肝脏组织中肝糖原进入A液后水解为葡萄糖,再进入B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1、题图分析:A液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液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
境;C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D液为细胞内液;E是毛细胞血管;F是毛细
淋巴管。
2、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利用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详解】A、细胞外液包括B液一血浆、A液一组织液和C液一淋巴,A错误;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能和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特异结合,B错
误;
C、当遇到病原体侵染,中性粒细胞变形后,可以钻出E毛细胞血管进入A液一组织液发挥作用,C正
确;
D、肝糖原在肝细胞中水解成葡萄糖后进入A液一组织液后,再进入B液一血浆,D错误。
故选C。
11.下列与生物调查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B.调查蝗虫卵密度并预测蝗灾发生率可用标志重捕法
C.调查蛎虫种群密度应选取其密集的区域作为样方
D.随机扫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
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2、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常以患者家系为调
查对象;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在随机的人群中调查。3、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
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
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常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A正确;
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土
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错误;
C、用样方法调查蛎虫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取样,导致结果偏大,应该随机取样,C错误;
D、表层土中生存的小动物很少,大多数小动物生存在土壤中下层,D错误。
故选Ao
12.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食物的利用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摄取食物的种类
A.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d越小,M与N种间竞争越激烈
C.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D.曲线不重叠时;可通过扩大生态位使资源充分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M、N两物种食物的利用曲线重叠一部分,说明这两个物种处于共同的区域内,
生态位重叠,有竞争关系;b是指每一物种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该值越大,食物链越复杂,表示生物适
应能力越强;d越小表示这两个物种共同的食物越多,竞争越激烈。
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各物种的生态
位窄,相互重叠少,表示种间竞争小;各物种的生态位宽,相互重叠多,表示种间竞争大;若两个物种的
生态位完全分开,表明有些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详解】A、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A正确;
B、b越大,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B正确;
C、根据题图可知,M、N有共同的食物资源,因此两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曲线不重叠时,仅从食
物关系来看,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处于共同的区域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产生竞争关系,
例如竞争生存空间等,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C错误;
D、曲线不重叠时,表明有些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可通过扩大生态位使资源充分利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考生要理解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结合图示分析,对各选项进行推
理,准确判断。
1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列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的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
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A装置上的的热光源会使土壤小动物进入到下方的收
集瓶中;BCD装置没有造成收集瓶中避光、避热的环境。
故选A。
14.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叫顶极群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顶极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稳定,其中的植物种类最多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不一定比演替中的群落高
C.顶极群落类型主要由平均光照和年降雨量决定
D.顶极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地球上现存群落有少数处于顶极群落
【答案】B
【解析】
【分析】顶极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
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
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
【详解】A、顶极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稳定,但植物种类不一定是最多的,A错误;
B、绿色植物在呼吸之后剩余的这部分有机物质的数量叫做净初级生产量。即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总初级生
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演替中的群落用于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比顶极群落少,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的净初级生产量比顶极群落多,净初级生产量大于顶极群落,B正确;
C、顶极群落是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即达到最终的
平衡状态;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C错误;
D、顶极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地球上现存群落大多处于顶极群落,D错误。
故选Bo
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以正反馈为基础的自我调节
B.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指C02等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C.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其他因素相同时,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保持稳态的能力越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
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以负反馈为基础的自我调节,A正确;
B、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02的形式循环,而碳循环是指C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复
循环的过程,B错误;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人类可利用的能量不一定越少,
因为人类可以从各个营养级获得能量,C错误;
D、一般而言,其他因素相同时,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D正确。
故选D。
16.2021年5月,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由于局地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等情况
(人体心肺等核心区域温度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失温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B.失温会使人产生寒颤,这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
C.温度低时下丘脑产生冷觉,此时可适当添加保暖衣物预防失温
D.失温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
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
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详解】A、人体出现“失温”现象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体温不断降低,A正确;
B、寒冷刺激下,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可引起骨骼肌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增加产热量,B正确;
C、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故温度低时大脑皮层产生冷觉,此时可适当添加保暖衣物预防失
温,C错误;
D、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因此机体维
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故选C。
17.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
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D.参与该过程的神经元均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
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使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
形式传导,A不符合题意;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不符合题意;
C、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说明低级中枢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C不符合题意;
D、参与缩手反射的传出神经元并没有兴奋,D符合题意。
故选D。
18.下列叙述中不居丁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B.蜜蜂跳舞向同伴传递蜜源
C.家猫舔舐皮毛清除体表杂物D.海豚依赖超声波进行捕食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
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
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
递某种信息。
【详解】A、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化学信息,A不符合题意;
B、蜜蜂跳舞向同伴传递蜜源属于行为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家猫舔舐皮毛清除体表杂物是个体行为,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C符合题意;
D、海豚依赖超声波进行捕食属于物理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在人群中,有多种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导致的,如苯丙酮尿症就是因为苯丙酮酸积累
造成的。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氐娜的是()
尿黑酸超阿a乙酰乙酸壁》<02-为0
酶豕
苯丙氨酸逋2酎氨酸蟹*黑色素
苯丙酮酸
A.缺乏酶①可能导致人患苯丙酮尿症,缺乏酶⑤可导致人患白化病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C.基因通过控制氨基酸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无苯丙氨酸配方的奶粉可以缓解苯丙酮尿症患儿的病情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解,其中酶①可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酶②可将酪氨酸
转化为尿黑酸,酶③将尿黑酸转化为乙酰乙酸,酶④将乙酰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酶⑤可将酪氨酸转
化为黑色素,酶⑥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由此可见,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新陈代谢,进
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苯丙酮尿症就是因为苯丙酮酸积累造成的,缺乏酶①可能导致苯丙酮酸的积累,所以缺乏酶
①可能导致人患苯丙酮尿症,缺乏酶⑤则人体不能合成黑色素,可导致人患白化病,A正确;
B、由分析可见,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新陈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
C、苯丙酮尿症可以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C错误;
D、苯丙酮尿症患儿缺醐①导致苯丙氨酸只能通过酶⑥大量形成苯丙酮酸,所以苯丙酮尿症患儿的专用配
方奶粉和正常儿童的奶粉相比,前者无苯丙氨酸,这样可以缓解苯丙酮尿症患儿的病情,D正确。
故选C。
20.北京科兴新冠灭活疫苗是目前国内接种率较高的疫苗,需要注射两次,注射后对新冠病毒的预防保护
作用达到91.25%,目前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第二针疫苗能提高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含量
B.注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业版反担保协议示例总汇版B版
- 2024年专项代理业务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国际间商品买卖所有权移交规定协议版B版
- 江南大学《高级英语(2)》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前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英语视听说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妇产科考题解析》课件
- 2024专业彩钢瓦屋顶安装服务合同版B版
- 暨南大学《招聘与人才测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文明交通携手共创》主题班会教案2篇
- 劳动用工风险课件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国开2024年秋《机械制图》形考作业1-4答案
- QBT 2460-1999 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
- 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医科大学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PPT课件
- 第8章绿色设计PPT课件
- 精品【毕业设计】年产1万吨维生素C发酵车间设计-定
- 辛普森一家介绍theSimpsonsJacksonR图文.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