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概论_第1页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概论_第2页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概论_第3页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概论_第4页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概论EverymealinChinaislikeanepisodeofFearFactor.……Ihaveeateneverythingimaginable(andunimaginable).Nameanyanimal,nameanybodypartyoucaneatitinChina.文化结构层(隐/显)物质文化(衣食住行)制度文化(社会组织)行为文化(节日习俗)精神文化(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宗教、哲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一)显象的中西冲突与中国文化特点一、餐饮习俗二、时间观三、隐私四、客套语及语言一、餐饮习俗1、餐饮制度(一日三餐):冷热早中晚中国泡饭咸菜大饼油条肉包豆浆餐饭团聚美国谷类食品牛奶鸡蛋香肠咖啡快餐热狗汉堡包肉鱼蔬菜、米面,甜食、沙拉、汤、咖啡英国牛奶,炒蛋咸肉煎香肠,豆快餐三明治肉鱼加蔬菜,甜点,茶法国果酱土司,牛奶咖啡快餐三明治牛猪鸡肉、鱼子酱蜗牛鹅肝大蒜丁香香菜德国面包奶酪,香肠熏鱼果酱咖啡鱼肉蔬菜和土豆面包、香肠和奶酪熟食与中国文化特点:

a\文化的早熟b\人与自然关系c\理性与感性关系2、餐饮内容:广/狭/荤/素

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素食与中国文化性格:植物性格/与动物性格(农耕与游牧)西方人的血管壁较厚,弹性较好;而中国人血管壁较薄,弹性差。因为食物链的关系,西方人的血管容易堵塞,多发冠心病,性格比较张扬;而中国人容易产生出血性中风,性格比较温文尔雅。广食:包容性、交换与吸纳3、饮食方式:分/合/主观/客观圆桌,敬酒、让菜、劝菜,各取所需。共做分食:各吃各的,互不相扰自助餐围餐与中国文化特点:会通统一,和合圆融4、餐饮器具:筷子与刀叉瓷器为主、品种较少,碗、盘、筷子、勺子和酒杯。西方人餐具种类较多、用法各异。分五大类:银器(金属器)、瓷器、玻璃器皿、上菜盘和厨房用具。英国人西尔·伯奇《现代西方礼仪》称:我们的祖先似乎为每一种特殊情况都发明了一种匙具或叉具,从叉取泡菜到舀取火鸡肚里的填馅,样样餐具齐全。以玻璃器皿为例,每一种酒都要用一种玻璃酒杯,白葡萄酒杯、红葡萄酒杯、香槟酒杯、烈性酒杯等。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5、饮食语言中国:取名多艺术化:现实主义者如“青椒肉丝”,浪漫主义者如“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一塔湖图”之类。富于想象力。西方:简单的将菜的原料累加,如fishandchips,friedchicken。6、饮食艺术中:强调饮食之美,譬如颜色、香味;大多写意,菜的颜色和搭配比如西方浓重强调味觉。西:强调饮食中的营养搭配及热量补充,多面食、猪肉、鸡蛋、奶制品等。合理?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中国文化重意会/分析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互相补充,互助渗透。讲究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中庸,允执其中,中和之美为什么好吃?台湾张起钧教授《烹调原理》指出:西方人的人生倾向明显偏于男女关系,而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中国人对性的回避排斥,导致了他们把人生精力倾泄导向于饮食,从而对饮食文化作出巨大贡献。二、时间观西方人的时间观很强,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提前做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跟别人约见甚至可能只是临时决定。赴约的准时程度上不大严谨,迟很常见。模糊时间:一会儿,回见,马上,清晨快慢时间就是金钱。快节奏生活:快餐店、24小时速递服务、特快专列、即时提款机、快速减肥计划,速熟大米、方便食品。吃饭讲效率,微波炉把早餐、午餐和五点的晚餐都热好。美国人的信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先到先得”。每个人都按安排好的议程办事。开会所用的时间跟时间表上的时间一分不差。有效地兼顾事业和家庭。接电话时,也先报出自己的电话号码,以免别人打错,无端浪费时间。1.单向时间与多向时间的时间倾向人类学家Hall把人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向时间,一类是多向时间。他认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属于单向时间文化,而东方和拉美地区的人们属于多向时间文化。遵守单向时间的人们把时间看成一条可以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直线,强调时间表和日程的周密安排。制定的计划具有高度约束性,即使事情在安排好的时间内没有结束,也必须停止,不能影响下一项安排或让下一个人等候。多向时间倾向的人们习惯在同一时间做多件事或至少和另一个人一起做事,强调人们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为了维持和谐的关系,人们常常采取一种灵活的时间模式,不强调一切都按照时间表,制定框架性的计划,计划可临时改动。持有多向时间倾向的人们不重视预约,要找人可以随时登门拜访,有时约定了时间以后,来访者又可能到时不来。2.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倾向

在现在、过去、将来这三个相关的时间向度上,历史悠久的民族倾向于过去的取向,他们崇拜祖先,尊重历史,对未来没有像对过去那样感兴趣,因为不可知,没法捉摸。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取向认为人人机会均等,历史无足轻重,只要努力奋斗,就可获得成功。他们认为未来是可以驾驭的,或至少是可以受他们影响的。现在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为更美好的未来做准备而已。人们普遍认为变意味着进步,新事物总是优于旧事物。3.线形—圆形的时间倾向

线形时间观认为时间是物质形态普遍固有的延续性和一般顺序的统一性,它反映事物形态序列不断更新、延展、流动的过程。其行为方式是一步一步进行的,他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严格的区分标准。某个特定的时刻都是时间坐标上的一个点,两点之间的空间就是一段时间。使用时间十分精确,甚至精确到每分每秒。认为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一种时间的紧迫感和对时间流逝的紧张心理,试图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他们计划的事情。圆形时间观认为时间是可以循环的。这种圆形的时间观受到自然现象的影响,比如日夜交替、四季更迭、潮起潮落和植物的周期生长等。三、隐私、客套语及语言1、称呼:尊人抑已,民胞物与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夫人时会介绍:“这是贱内!”儿子会以“犬子”代称,称自己为“鄙人”等等。但在称呼别人时却大放异彩:对方的父母是令尊令堂,对方的儿子是令公子。这种礼节将自己永远放在别人之下。Comrade?Teacher?Director?自谦的词语:鄙人,鄙校,愚见,浅见,拙见,拙文,寒舍,舍下,卑职,下官,在下,小可;佩服,甘拜下风,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茅塞顿开,无所作为,碌碌无为,相形见拙,望尘莫及,三生有幸,不足挂齿,见笑,初出茅庐,微不足道,不学无术,井底之蛙,五体投地,心悦诚服等等。恭维词:贵校,尊府,玉体,大作,高见,高论,惠赠,惠存;久仰大名,赫赫有名,精神文明,遐迩闻名,大名鼎鼎,名不虚传,有口皆碑,功德无量,汗马功劳,后生可畏等等。2、感谢和答谢客气与不客气中国人家庭成员间很少用“谢谢”。距离感。英语国家“Thank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是最起码的礼节。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Yes,please.”“No,thanks.”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3、赞美赞美常用来作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you.”“哪里哪里,您过奖了!不敢当不敢当!”中国人不诚实?含蓄?4、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西方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去哪儿?”(Whereareyougoing?)“在干什么?”(Whatareyoudoing?)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5.、打招呼您吃过了吗?您上哪儿去?Goodmorning,GoodafternoonorGoodevening。Hello!,Hi!Howareyou?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中国人行为性格特征【美】明恩溥著《中国人的素质》:面子要紧、省吃俭用、辛勤劳作、恪守礼节、漠视时间、漠视精确、天性误解、拐弯抹角、柔顺固执、心智混乱、麻木不仁、轻蔑外国人、缺乏公共精神、因循守旧、漠视舒适方便、生命活力、遇事忍耐、知足常乐、孝行当先、仁慈行善、缺乏同情、共担责任与尊重律法、互相猜疑、言而无信、多神论泛神论无神论、中国的现实与需要。西方人行为性格特征: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恩铭教授编《美国文化习俗杂谈》:宽容性(这与中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类似)、不拘礼节(dress-up,dressdown,见面的称呼、民主气氛、头衔与称呼)、样样自己动手(不认为干家务会降低他们的体面身份)、不喜欢沉默、快节奏生活方式、说话直率、批判精神、真话重于客气(Honestyisthebestpolicy)、邀请(在约定时间后的5分钟至10分钟内赶到)、数量观念、爱搞实验、随便与约束(表面上办事满不在乎,内心崇尚法治)、个人主义与合作精神、标新立异、破除神秘。“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谦虚,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严复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文化分期: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关注问题: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宇宙因果法则意欲方向:向前面要求—>调和持中—>反身向后面要求

(二)隐性的中西差异与中国文化特点一、思维模式:“天人合一”与“二元对立”

直觉形象与逻辑推理

实践理性与抽象理性

二、行为规范礼制与法治三、价值取向伦理与理智群体与个体1、天人合一

中国人的观念,明知物我、人我之间的种种矛盾,但力求避免强化对立,希望相融和合一,追求对称、平衡、和谐。

中国文化的三种平衡:人与自然界的平衡(天人平衡)、社会内部人与人的平衡(人伦平衡)、人心内部的平衡(身心平衡)。

“天人合—”是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痛恶分裂,不尚竞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反对空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礼之用,和为贵”,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文以载道”,情景交融,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天人合一:主客体合一。如以“道”、“一”、“太和”表明整体,以阴阳为两面,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整体综合。强调了宇宙一元论、世界的一体化,是一种古朴的系统论。而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又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辨证思维。认识论认识论在天人统一体中,人处于中心位置,认为天道(自然规律)与人道(社会规律)是同一的宇宙规律的表现,因此,“人者,天地之心也”,了解人道,就是了解天道,或者说用人道取代天道。忽视天道,就是对客观不做分解分析,也不做界限区别,用主观代替客观。天人合一的系统观虽然相信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合理性,却否定了一个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实体的存在,与科学需要的客观精神相悖。

思维对事物整体“统观会通”的缺点在于即使对客体解析区别,也是用简单的阴阳(一分为二)解释一切,穷尽真理。这种朴素系统论,就是对系统内部的子系统、要素不做具体研究分析,而是笼统地解释。这种思维方式断绝了进一步的探索,堵塞了走向近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道路。

自然观“天”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有机的联系。

中国文化从来不认为自然是外界、是彼岸,是人身外的知识活动对象,而是与人自身融为一体的统一有机体。“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道家)文化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协调和感恩,以人与自然的亲和作为其文化的价值基础。这种思想受到现代环境保护人士、绿色和平组织的推崇。社会观“天”是道德之天,

儒家将天道、天理视为社会伦理价值的最高来源。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社会观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统一。统一观念表现于政治领域,是春秋大一统的观念;在伦理上表现为顾全大局,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天人合一: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由此,它引导中国文化理性趋于实用,它指导了一个较少宗教情结的乐观坚定的民族,一个关注热爱现实生活的文化。二元对立认识论自然观

社会观

宗教观

随着文明的发展,他们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识,确立了一个物我分离,主客对立的二元世界。

二元对立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对立,人自身的分裂。2、实践理性

中国哲学的目标在于回答“怎么样”,它关心的是物的功用。中国思维以“经世致用”为目标;西方哲学则致力于回答“是什么”,它的兴趣在于寻求终极真理。实践理性:“正德、利用、厚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人生头等大事。在正德的基础上讲利用、厚生。重视实用技术的开发创造,只关心理论的实用价值而不作纯粹认知,从而使纯粹科学得不到重视与发展。实用目标不仅存在轻理论的问题,而且实用目标的理性近视还会模糊我们对终极目标的追求。实践原则使中国文化具有急功近利的理论近视和极强的世俗功利心态。

有名家而无逻辑学,有测量计算而无几何学,有占星术而无天体学,有辞章学而无语法学,生物学知识也几乎完全含于农学和医学之中,从而使纯粹科学得不到重视与发展。而纯粹科学是应用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发达的纯粹科学,那么,实用技术的发展也就有限了。

3、直觉形象中国式的直觉形象

重形象、重体验、重直觉。从语言、宗教开始,中国人认识事物习惯借助具体的、形象的符号,用形象来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从感官感知的事物入手,以直观具像的符号说明道理,用某种具体事物或直观表象表示抽象概念、思想意境。用特殊性例子(不经过归纳)直接得出普遍性结论,抽象概念均由感性词汇借喻演变而来。以阴阳五行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解释一切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