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诗歌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1.本词开篇“正故国晚秋”中的“故国”即__________(填写地名)。12.关于本词使用修辞手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用典、反复 B.用典、比喻 C.拟人、比喻 D.拟人、反复13.本词景物描写颇具特色,请以画线句为例,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庚戌岁①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东晋】陶渊明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②。孰是③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山中饶④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⑤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⑥。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⑦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注】①庚戌岁:这一年是陶渊明弃官归田的第五年。②端:起始,开端。③是:指衣食。④饶:多。⑤弗获:不能。⑥干:犯。⑦沮溺:即长沮、桀溺,这里指隐者。9.下列对本诗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风格质朴刚健 B.意境清新明丽C.语言简练平易 D.修辞多用设问10.清代学者方宗诚评价此诗“不废人事人理,不离人情”而“志趣高远”。请以此为角度,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杜甫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桃花嫩,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10.根据诗歌的题目判断,本诗可以归类于()A.送别诗 B.咏物诗 C.酬和诗 D.拜谒诗11.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一组词语填入诗歌的空白处,并说明理由。A..映、照B.愁、怨C.走、过D.入、归(1)我的选择是()。(2)我的理由是。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__________》(唐)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①春。为于耆旧②内,试觅姓庞人③。【注】①岘首:山名,在今湖北襄阳。②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③姓庞人:庞德公,汉末高士,擅举荐识人。8.以下最适合作为本诗题目的一项是()A.襄阳路逢寒食 B.登襄阳城 C.赠别郑炼赴襄阳 D.襄阳舟夜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交代诗人困守柴门无官一身病之个人境遇。B.诗人怀想读诗度日时便会有神伤心惊无奈之感。C.作者借典抒怀是意在表达自己欲遁迹归隐之思。D.全诗体现律诗之美,每联均对仗工整章法谨严。10.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宋)苏轼谁作桓伊三弄①,惊破绿窗②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注】①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音乐家,善筝笛。②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13.“昭君怨”是这首词的______。14.下列对本词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豪放雄阔 B.沉郁激愤 C.含蓄隽永 D.精巧艳丽15.请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本词为何用“飞絮”而不用“柳絮”。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1.金陵12.B13.诗句意象鲜明,“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以用典和比喻的手法,描写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不断翠绿的山峰,景象壮美。再加上船帆飘动,酒旗迎风,景色壮丽,高远辽阔。【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结合题目“金陵怀古”可知,作者在金陵登高赏景怀古,所以“故国”指金陵。【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中“千里澄江似练”把澄澈的江水喻为白练,运用比喻修辞;“千里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属于用典;“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故使用了用典和比喻的修辞。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特点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意境特点。诗句中“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等极具特色的意象,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表达技巧上。用典:“千里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比喻:“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运用修辞使一幅金陵壮美的锦绣江山图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描写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不断翠绿的山峰,再加上船帆飘动,酒旗迎风,景色壮丽,高远辽阔。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9.C10.示例:劳者之事,隐者之心。诗人先是承认“衣食”是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这一人世至理;而后记录了自己的切身劳作和感受,尤其是农忙时节,“晨出”而作,“日入”而归,虽历“饶霜露”“寒风气”,亦在所不辞,完全成为了最普通和朴实的劳动者;最后落脚到“沮溺心”,愿意做一个真正的隐士,永远躬耕不仕,这种隐逸情怀在全诗最后得以升华。【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A.本诗风格质朴平淡,并不“刚健”。B.由“饶霜露”“风气寒”“檐下”等可知,本诗意境恬淡自然,而不是“清新明丽”。D.诗中有设问句,如“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算不上“多用设问”。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先审读题干,“不废人事人理,不离人情”中的“人理”“人情”,即不脱离和违背正常的人世情理;“人事”即诗中关于收获早稻等实际农事;“志趣高远”主要体现在最后的隐逸之心,作者愿意甘愿一直这样躬耕不仕。具体而言,关于“人理”“人情”,在开头即中肯地承认“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开宗明义地指出“衣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没有人可以放弃这一根本营生而求得自身的安乐。所以必须躬耕谋食物,且从初春就开始忙碌,才有可能丰收在望。关于“人事”,则是具体劳作的经历和感受,“晨出”而作为,“日入”而还,可能会经历“饶霜露”和“风气寒”,但这是作为田家,本就该有的苦辛,由不得推辞。劳累了,四体疲软,就尽快盥洗收拾,而后饮着自家的糙酿,释放疲劳,心情顿时欢畅。关于“志趣高远”,主要最后几句流露出来的隐逸之心,这是全诗的落脚点所在,诗人和远隔千载的古贤长沮和桀溺心意相通,愿意做一个真正的隐士,永远这样春种秋收,躬耕劳作,决不为此而叹息。这种“志趣高远”的隐逸情怀,在全诗最后得以升华。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C11.①D

②“入”和“归”写出了桃花刚刚变得红艳,柳条才开始泛青的状态。与题目中的“早春”相照应,又和后面的“嫩”“新”相吻合,“走”与“过”无法表现桃花柳条新生的特点。同时“归”“入”化静为动,使画面充满生机,而“映”“照”没有这一效果。颈联以春天生机勃勃之景,反衬作者内心因年老、思乡、战乱等原因而产生的愁与悲,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悲。而“愁”“怨”二字则过于直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题材的能力。题目是“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结合“酬”字分析可知,诗人的表丈李都督写了首诗给诗人,诗人便写下本诗来酬答,本诗是酬和诗。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能力。颈联写在大好的春天里,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诗句以乐景写哀情,这样美好的春景,“入”“归”二字,是化腐为新之法,极生动传神地写出早春的特点,写出生命的复苏与萌动,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色堪娱;“嫩”“新”引发诗人的伤春、伤老之感,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入”“归”二字,和题目中“早春”二字呼应,表明写诗的时候刚刚入春,所以“桃花”“柳叶”刚刚长出来,“红”“青”两种颜色只是初露端倪,与这种状态最吻合的动词就是“入”“归”,从冬天刚转到春天,所以“红色”和“青色”似乎和人一般,也刚从外面回到“桃花”和“柳叶”身上,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人格化,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初红”,柳叶的“初青”,照应了“嫩”和“新”,同时富有动态美。颈联以乐景写哀情,用初春富有生机的画面,反衬诗人的年华老去,归期无日的感伤。A.“映”“照”虽然表明了“桃红柳青”,但缺少情趣,不够生动。B.“愁”“怨”虽然采用了拟人手法,但是与初春的气氛不符,更像写暮春,且“愁”“怨”二字过于直白。C.“走”“过”虽然有动态感,但是与“初春”不符。故选D。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答案】8.C9.A10.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岘首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空间上间隔遥远,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思念之情。【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该诗首先交代离别的家国背景及个人的孤微身世,再诉说与友人离别之感伤,最后诗人把时间推向未来,从而寄语友人。尤其是诗歌颔联“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可知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B.“诗人怀想读诗度日时便会有神伤心惊无奈之感”错误,诗歌颔联写拿着朋友的诗拜读以度时日,想到此次分别内心就不能平静。C.“表达自己欲遁迹归隐之思”错误,尾联“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这联的情感比较复杂、纠结。寻访隐逸高士不过是盛唐诗人的时尚,诗人也的确仰慕庞德公能“处士节独苦”;但山林之思并不一定就是杜甫的真实意愿。其实,诗人报效朝廷的理想仍未泯灭。D.“章法谨严”错误,诗歌首联写“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为“上二下三”的句型,即“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颔联“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已有变化,变成了“上三下二”的格式,即“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章法并不很谨严。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采用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上句的“峨眉”是空间概念,代指送者即诗人所在的蜀地,“晚”是时间概念,一个令人伤感的时分,“地阔”是对空间特点的说明。“峨眉晚”,写出与朋友分别之际因天色已晚,诗人不得不与友人分别的依依惜别之情。下句“岘首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天高”句悬想揣度,言别后朋友对自己的思念:料想你到襄阳之后,也会在春天的傍晚翘首云天,只觉天高地迥,再也见不到我的多病之身。如此前实后虚地并置两个“时空句”,离别的万千思绪尽在其中,含蓄至极。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孤独寂寞的思念之情。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3.词牌名14.C15.“飞絮”点明季节,在这样的日子里送别,使人更添离愁。“飞絮”一方面写好友如柳絮般飘然远去,另一方面也指人生的飘忽不定。【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昭君怨”,词牌名。相传为汉王昭君嫁于匈奴后所作。又名“一痕沙”“宴西园”,所以,“昭君怨”是这首词的词牌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奖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C.《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上阕融情入景,笛声、绿窗、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织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浩淼幽清的图画,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离愁;下阕中“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