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历史选修内容第1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广东中山模拟)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措施的理解能力。“为户籍相伍”打散了国野制的区分,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的户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民”,与③④无关。故选B项。答案B2.(·四川内江一模)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拔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A.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C.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解析观察图表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改汉姓,这一举措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故选B项。答案B3.(·宁夏银川模拟)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史的历史线索。”以下贯穿远东近代历史最普遍的线索是 ()。A.学习西方,走工业化的道路B.学习西方,走民主化的道路C.学习西方,走殖民扩张的道路D.学习西方,走民族解放的道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日本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近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以西方工业文明为主导,在亚洲表现为在受到侵略的同时,不断学习西方文明,走近代工业化的道路。答案A4.(·广东深圳二模)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可知,农民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获取土地时需支付高额赎金从农奴主手中购买,故选B项。答案B5.(·皖北联考)1895年6月,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夫泰西诸国之相逼,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也”,“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不变可也”。由此可见清朝末年 ()。A.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中国社会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B.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C.西方国家的侵略,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变革D.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造成政治制度变革的大趋势解析从材料中“夫泰西诸国之相逼,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也”,可以看出康有为认为正是西方的侵略,才使中国政局开始变革,故选D项。答案D6.(·广东中山模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制度创新 B.武力掠夺C.民主强国 D.和平崛起解析本题考查对世界强国的崛起的理解能力。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从而成为战国后期势力最强的国家;18、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则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本则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日益强大。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6分,共64分)7.(·徐州、宿迁三模)(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材料二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竟,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6分)(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5分)解析第(1)问,从减少干预和兴办私学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阐明仁义忠孝第”总结。第(3)问,围绕教育和改革展开,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内容:扩大大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2)指导思想: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的忠君爱国思想,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魂洋才)。(3)改革推动教育,教育服务改革。(言之成理,即可)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7月10日,是“新教的教皇”加尔文诞辰500周年。恩格斯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 ——引自搜狐网年7月9日新闻材料二明治初年的“神佛分离”和“废释毁佛”是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门槛和基础。当时举国疯狂砸毁佛像,勒令大批和尚还俗,强制幸存的和尚蓄发、娶妻、吃肉喝酒,禁止取法名等等。同时解放神道教,禁止佛教用神道教神做护法神,以神道教为国教,强制佛教寺院必须悬挂天照大神的神符。——引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材料三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避免触动宗教,希望能在不进行宗教改革的情形下富国强兵,结果这些变法都夭折了。——引自《闲话宗教与改革》(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为什么被称为“新教的教皇”?加尔文为什么要迫害塞尔维特?(4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日两国改革对宗教的态度。指出形成两国对宗教迥然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8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改革中对宗教政策所产生的影响。(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是外延式问题,要联系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结果来回答;第二小问,要联系塞尔维特的主张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是内涵式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摘录下来回答;第二小问,要联系佛教在中日两国的不同状况回答。第(3)问是内涵式问题,评价要一分为二。答案(1)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最高领袖。塞尔维特是人文主义科学家,反对加尔文教观点;加尔文教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2)态度:日本推行“神佛分离”、“废释毁佛”,以神道教为国教。中国改革中避免触动宗教。原因:佛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日本改革的进行。中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均要求维护清朝统治,佛教对统治有利。(3)日本废释毁佛,解放了思想,但造成佛教文化严重破坏;中国不触动宗教,导致改革失败。9.(·福建南安一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分析时间大致在19世纪的中后期,欧洲的进步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近代化,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第(2)问,从国家政治制度的改变分析列宁的观点。答案(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答具体措施也可)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答生产力也可)。10.(·山东烟台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天下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竞然绝版。 ——中国国学网材料二(日本)福泽渝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所著的《劝学篇》总共销售了340万册,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王建《中日两部〈劝学篇〉之比较》(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和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4分)(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8分)(3)假如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改革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请按西方改革的模式设计除政治经济改革之外的其他改革内容。(4分)解析第(1)问,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日本在学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政治制度;第(2)问,考查思想对政治事件的影响。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改革前、改革之时思想解放的程度,日本广泛深入,中国相对有限;第(3)问,政治经济之外的改革主要是文化、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