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项一 热学综合(第01期)(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项一 热学综合(第01期)(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项一 热学综合(第01期)(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项一 热学综合(第01期)(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项一 热学综合(第01期)(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一热学综合1.(2024·山东滨州)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C.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是晶体,故A错误;B.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第10min开始熔化,第25min熔化结束,因此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故B错误;C.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因此其熔化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D.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前后,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熔化后温度升高的较小,由可知,熔化后比热容较大,故D错误。故选C。2.(2024·湖南)小明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会了烹饪一道经典湘菜——辣椒炒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解冻时冻肉向温水传递热量 B.磨刀可以增大切肉时的受力面积C.切肉时是力改变了物体形状 D.炒肉时闻到香味不属于扩散现象【答案】C【解析】A.当冻肉被放入温水中进行解冻时,会发生热量传递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温水具有较高的温度,而冻肉则处于低温状态。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热量会从温水流向冻肉。故A错误;B.磨刀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更容易切肉,故B错误;C.切肉时,肉在力的作用下被刀切成很多部分,形状发生改变,因此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D.炒肉时,温度很高,肉中的芳香分子会在高温下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到空气中,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很远就能够闻到炒肉的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D错误。故选C。3.(2024·湖南)有关能量的转移、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烤炉取暖,是电能转移到人体B.钻木取火,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中医提倡的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脚部的内能D.用嘴对着手哈气取暖,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答案】C【解析】A.电烤炉取暖,电烤炉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然后内能转移到人体,故A错误;B.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中医提倡的热水泡脚,脚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脚部的内能,故C正确;D.用嘴对着手哈气取暖,手从哈气中吸收热量,因此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C。4.(2024·江苏扬州)关于扬州美食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翡翠烧麦呈现绿色是因为吸收了绿光B.麻鸭汤沸腾后用文火加热,温度升高C.用蒸笼蒸包子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包子的内能D.盐水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A.翡翠烧麦呈现绿色是因为反射绿光进入眼睛,故A错误;B.麻鸭汤沸腾后用文火加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故B错误;C.用蒸笼蒸包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包子的内能,包子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C错误;D.盐水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气分子不断扩散到空气中,故D正确。故选D。5.(2024·甘肃白银)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的一些设备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B.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降低C.切菜的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D.刚出锅的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含有的热量很高【答案】C【解析】A.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不能提高汤的温度,故A错误;B.气体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煮食物时高压锅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在高压锅内沸腾时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食物熟得越快,故B错误;C.切菜的刀磨得很锋利,可以减小刀锋的面积,所以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来增大压强,故C正确;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刚出锅的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的温度高,故D错误。故选C。6.(2024·山东烟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奥秘,对以下生活实例解释正确的是()A.夏天向地面洒水可以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气压使液体的沸点降低D.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答案】A【解析】A.夏天向地面洒水可以降温,水不见了,这是因为水蒸发(汽化)吸热降温,故A正确;B.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这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错误;C.高压锅的原理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提高,故C错误;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7.(2024·四川成都)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答案】D【解析】A.因为排骨在冷冻室的低温环境下,其表面温度极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这样低温的排骨表面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即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形成我们看到的“白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白气”是由于煮沸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后迅速冷却并凝结成的小水滴,因此“白气”是液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排骨汤含有大量的水,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与等条件的其他物质相比,当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故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2024·四川遂宁)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对煮粽子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锅周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C.粽子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的D.“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A.煮粽子时,锅内温度水蒸气温度较高,锅周边“白气”的形成是由于锅内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遇到锅外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B.水沸腾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煮粽子时,粽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内能增加的,故C错误;D.“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9.(2024·四川眉山)热学知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燃烧过程中,质量减少,热值不变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不存在间隙C.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答案】A【解析】A.酒精燃烧过程中越来越少,所以质量减少,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无关,所以热值不变,故A正确;B.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铁块被压缩时,分子间距变小,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致使铁块很难被压缩,故B错误;C.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对活塞做功,内能减小,故C错误;D.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砂石的比热容小,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故D错误。故选A。10.(2024·重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拍摄的“中国年·中国味”活动情境,对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说明汽化不需吸热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D.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是墨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A错误;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是因为砂锅煲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沸腾,故B错误;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敲鼓时,听到的声音由鼓的振动产生的,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11.(2024·四川泸州)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汽化吸热,故A错误;B.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吸收,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故B错误;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放热,故C正确;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故选C。12.(2024·重庆)小丽为妈妈的生日做了一桌美食(如图所示),下列对美食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锅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砂锅煲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内能C.冰冻食物在解冻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D.食物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答案】A【解析】A.“白气”是锅中出来的热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放热液化而成,故A正确;B.砂锅煲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故B错误;C.冰是晶体,冰冻食物在解冻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食物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故选A。13.(2024·湖南)2024年4月25日,搭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如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的燃料燃烧得越充分,热值越大B.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热机效率是100%C.火箭“体内”的液氢燃料温度低至-253℃,内能为零D.火箭搭载着飞船升空的过程中,飞船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大【答案】D【解析】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燃烧情况无关,所以火箭的燃料燃烧得越充分,热值不变,故A错误;B.火箭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其热机效率并不能达到100%。这是因为火箭发动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能量损失。故B错误;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所以火箭“体内”的液氢燃料温度低至-253℃,内能不为零,故C错误;D.火箭搭载着飞船升空的过程中,飞船的质量不变,高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越来越大。故D正确。故选D。14.(2024·四川广安)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如图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冲程示意图,若该汽油机的效率为30%,飞轮每分钟转动1800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冲程是做功冲程B.若该汽油机完全燃烧5kg汽油,则汽油机做的有用功为C.该汽油机在1s内做功30次D.汽油机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答案】B【解析】A.图中所示冲程两气阀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故A错误;B.若该汽油机完全燃烧5kg汽油,则汽油机做的有用功为故B正确;C.飞轮每分钟转动1800圈,则每秒转动30圈,该汽油机飞轮转动2圈对外做功一次,则在1s内做功15次,故C错误;D.由得,汽油机消耗的燃料越少,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少,做的有用功不知,无法比较效率高低,故D错误。故选B。15.(2024·四川南充)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主要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B.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C.丙图双手互搓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手的内能D.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然机的压缩冲程【答案】B【解析】A.分子间存在引力,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故A错误;B.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距离,故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C.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丙图双手互搓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故C错误;D.丁图中火花塞放电,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然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B。16.(2024·新疆)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1)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的燃料为煤油、液态氢和液态氧,发射前加注燃料时,应在(填“低温”或“高温”)环境中进行。为防止燃料汽化导致燃料贮箱内气压过高,应先加注(填“煤油”“液态氢”或“液态氧”)。氢在(填“液”或“气”)态时氢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2)火箭加速升空时,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机械能的增加量(填“大于”或“小于”)其动能的增加量。探测器在月球上(填“具有”或“没有”)惯性。已知氢的热值为,则质量为1t的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答案】低温煤油气大于具有1.4×1011【解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