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2 伟大的悲剧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2 伟大的悲剧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2 伟大的悲剧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2 伟大的悲剧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2 伟大的悲剧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伟大的悲剧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伟大的悲剧》教学方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根据原始材料加入理解和想象,真实细致地再现历史的写法。

2.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了解传记文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根据原始材料加入理解和想象,真实细致地再现历史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根据原始材料加入理解和想象,真实细致地再现历史的写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记述了这场“争取南极的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一个记录者;但他记录的又不是“斯科特日记”的翻版,在他笔下又多了许多感人的因素,从这点上讲,他又是一个创作者。那么作者如何真实、细致而又生动地再现这段历史,我们继续学习来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导学生进入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问题探究

自主探究

过渡: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而写成的。

1.探究任务

请结合斯科特日记和茨威格的描写谈谈作者如何再现这段历史的。

2.探究方法

(1)结合斯科特的日记,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相应描写的段落。

(2)在课文中,勾画出茨威格加入自己理解和想象的部分。

(3)比较斯科特日记和茨威格的描写的异同。

斯科特日记

3月29日,星期四自从21号到现在,西南偏西方向的风持续地刮着,我们的油料只够煮两杯茶,20号还剩下两天的食物。每天我们都时刻准备启程出发前往20英里之外的补给站,但帐篷外始终到处是风雪的漩涡。现在,我想,我们已不可能再指望情况好转了,但我们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过我们已是越来越虚弱了,当然,末日不远了。真的很遗憾,但我想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最后补充一条:看在上帝的份上,照顾好我们的家人。最后,请把我这日记,交给我的遗孀。

3.成果展示

预设:(1)茨威格的描写在课文的11、12、13段。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斯科特写到“末日不远了”;而茨威格却在传记中补充了斯科特在末日来临之际脑海中的想法:“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斯科特写到“最后,请把我这日记,交给我的遗孀。”;而茨威格描写细致: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3)斯科特的日记和茨威格描写的内容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斯科特的日记是朴素的记录,茨威格则加入了细致的描写,他对斯科特当时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展开了想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比读斯科特日记和茨威格的描写,初步感知传记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

过渡:有人说,茨威格总是从自己的视角对人物进行诠释,他的传记中你总会看到人物的思考,而实际上是茨威格的思考,或者是他认为笔下人物在那一时刻、那个地点应该做的思考,有过度解读的嫌疑。你认为呢?

1.探究任务

品读勾画出的语句,结合日记谈谈茨威格的描写合理吗?

2.过程安排

(1)品读勾画的句子,思考课文补充的内容是否合理,并进行批注。

(2)总结茨威格传记文学的特点,小组交流探讨,形成小组结论。

(3)选取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探究示范

“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预设:是以斯科特日记中“末日不远了"为佐证的,这是人之将死的正常反应,这样写更能表现他令人钦佩的坚毅刚强。茨威格只是把斯科特心里隐埋的情绪“挑”出来了,让读者融入情境,真切感受他当时的痛苦和绝望,了解他内心的眷念和希望。

4.成果展示

(1)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预设:是根据日记“最后,请把我这日记,交给我的遗孀。”创作的。作者采用创作者的视角,在事实框架之下对事件细节、人物心理、动作进行的想象式补充与描写,更具画面感,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体验到人物的微妙情感,体会到斯科特等人的悲壮和处境的艰难。

(2)茨威格凭借其精妙的描写、合理的推测,让我们像读小说一样沉浸其中。尤其是鲜明而突出的心理分析,这是茨威格传记文学的突出特点。茨威格往往从心理分析入手来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以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心理和活动。在茨威格看来,历史人物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情、就有性格、就有心理活动,所以他对传主的心理活动、心理变化、情感波澜进行细致的剖析和细腻的刻画。

4.活动小结

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更加强调了传记的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设计意图:研读细节,感受作者细腻的心理分析和深切的情思,由此深入传主的内心世界,体会独特的传记风格。

合作探究二

过渡:茨威格根据原始材料加人理解和想象,真实细致地再现了历史,产生了动人心魄的力量。除此之外本文还有哪些特色值得我们借鉴呢?

1.探究任务

你认为文章中的人物、环境以及叙事等方面,给你的写作以哪些启示?

2.过程安排

(1)快速浏览课文,总结写作特点。

(2)小组交流探讨,形成小组结论。

(3)选取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成果展示

预设:(1)本文的叙事脉络十分清楚,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心理的变化来组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简洁。

(2)在人物刻画上,作者抓住了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3)作者把握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特点,运用了恰当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全文的悲剧性色彩。

设计意图: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旨在指导学生以后的写作实践。

三、课堂小结

本文叙事条理清晰,运用合理的想象展开情节,在“典型环境"中描写“典型人物”,注重细节,都是我们写作中需要借鉴的。而抓住想象力是写作中的重要能力,想象离不开“经验"。这“经验”于茨威格就是他对斯科特的理解,对原始材料的思考;这“经验"于我们,就是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刻思考。但是我们又不能局限于“经验”,唯有超越,才有想象。茨威格超越了现实,用文字把我们带到了南极的茫茫冰原,亲历争夺南极的斗争。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超越经验,让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四、拓展延伸

过渡: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还有不少精彩的传记作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滑铁卢的一分钟》,进一步品味作家笔下的历史图景。

滑铁卢的一分钟(节选)

茨威格

拿破仑一下子就看清了这种致命的危险。他必须在普鲁士人、英国人、奥地利人联合成为一支欧洲盟军和自己的帝国没落以前就将他们分而攻之,各个击破。他必须行动迅速,不然的话,国内就会怨声四起。他必须在共和分子重整旗鼓并同王党分子联合起来以前就取得胜利。他必须在富歇——这个奸诈多变的两面派与其一丘之貉塔列兰结成同盟并从背后捅他一刀以前就班师凯旋。他必须充分利用自己军队的高涨热情,一鼓作气就把自己的敌人统统解决掉。每一天都是损失,每一小时都是危险。于是,他就匆匆忙忙把赌注押在欧洲流血最多的战场——比利时上面。六月十五日凌晨三时,拿破仑大军(现在也是仅有的一支军队)的先头部队越过边界,进入比利时。十六日,他们在林尼与普鲁士军遭遇,并将普军击败。

时间已是上午九点钟。今天的太阳可不像当年奥斯特里茨的太阳那样金光灿烂,预兆着吉祥。今天的太阳只散射出淡黄色的微光,显得阴郁无力。这是北方的阳光。战役打响以前,拿破仑又一次骑着自己的白色牝马,沿着前线,从头至尾检阅一番。在呼啸的寒风里,旗手们举起战旗,骑兵们英武地挥动战刀,步兵们用刺刀尖挑起自己的熊皮军帽,向皇帝致意。所有的战鼓狂热地敲响,所有的军号都对着自己的统帅快乐地吹出清亮的号音。但是,盖过这一切响彻四方声音的,却是雷鸣般的欢呼声,它从各个师团滚滚而来。这是从七万士兵的喉咙里迸发出来的、低沉而又宏亮的欢呼声:“皇帝万岁!"

二十年来,拿破仑进行过无数次检阅,从未有像他这最后一次检阅这样壮观、热烈。关于这次战役,曾经有过无数的描述。但人们似乎从不厌倦去阅读关于它的各种各样激动人心的记载,一会儿去读司各特写的宏篇巨制,一会儿去读斯汤达写的片断插曲。这次战役,无论是从远看,还是从近看,无论是从统帅的山头上看,还是从盔甲骑兵的马鞍上看,它都是伟大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杰作:一会儿陷入畏惧,一会儿又充满希望,两者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最后,这种变换突然成了一场灭顶之灾。这次战役是真正悲剧的典型,因为欧洲的命运全系在拿破仑这一个人的命运上,拿破仑的存在,犹如节日迷人的焰火,它像爆竹一样,在倏然坠地、永远熄灭之前,又再次冲上云霄。

但是,格鲁希并未意识到拿破仑的命运拿握在他手中,他只是遵照命令于六月十七日晚间出发,按预计方向去追击普鲁士军。雨已经停止。那些昨天才第一次尝到火药味的年轻连队士兵,在无忧无虑地、慢腾腾地行走着,好像是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

……

格鲁希征求意见。副司令热拉尔急切地要求:“立即向开炮的方向前进!”第二个发言的军官也赞同。可是格鲁希却拿不定主意。他习惯于唯命是从,他胆小怕事地死抱着写在纸上的条文——皇帝的命令。

热拉尔只能尽最后的努力。他恳切地请求,至少能让他率领自已的一师部队和若干骑兵到那战场上去。他说他能保证及时赶到。格鲁希考虑了一下。他只考虑了一秒钟。

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在瓦尔海姆的一家农舍里逝去的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而这一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这一秒钟全掌握在这双神经质地揉皱了皇帝命令的手中。——这是多么的不幸!徜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可惜这个毫无主见的家伙只会始终听命于写在纸上的条文,而从不会听从命运的召唤。

格鲁希使劲地摇了摇手。他说,把这样一支小部队再分散兵力是不负责任的,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就这样,他拒绝了这一违背皇帝命令的行动。在他周围鸦雀无声。而决定性的一秒钟就在这一片静默之中消逝了,它一去不复返,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这一秒钟。

当英军的进攻刚刚击溃拿破仑的部队,就有一个当时几乎名不见经传的人,乘着一辆特快的四轮马车向布鲁塞尔急驶而去,然后又从布鲁塞尔驶到海边。

引导语: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