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支路片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居民出行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1页
望江支路片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居民出行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2页
望江支路片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居民出行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3页
望江支路片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居民出行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4页
望江支路片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居民出行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名称:望江支路片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居民出行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望江支路片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居民出行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文字部分195761.工程概况与勘察工作概述 .工程概况与勘察工作概述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任务由来勘察任务由来及项目信息详见下表1.1.1-1。表1.1.1-1勘察项目信息1工程名称凤城街道望江路社区望江支路片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居民出行道路改造工程2工程地点重庆市长寿区3项目编号KC(2023)-17-0007001C验证码:ACFA4勘察阶段一次性勘察5发包方/建设单位重庆长寿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承包方/勘察单位四川名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单位”7设计单位8勘察劳务单位重庆沙颍建筑劳务有限公司9室内试验单位重庆空港岩土检测有限公司10外业见证单位中规地环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概况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下同)、《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下同)和业主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附件3的附图,下同)所知:本项目主要为拟建步道、栈桥、电梯等建筑组成。本次勘察用地面积约53505.6m2,本次勘察为一次性勘察。主要勘察范围为拟建步道主线沿线。拟建步道及栈桥西起肉联厂,东至地税小区下方,全线长约2.86km。项目用地红线/建筑红线、±0.00设计高程、环境地坪高程等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1-1,下同)。场地内大部分为原始地貌,终点接已建市政道路,场地内分布大量地下管网,基础埋置深度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地基沉降允许变形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确定,设计方案无其它特殊限制,拟建物设计参数详见表1.1.2-1。表1.1.2-1 拟建(构)物设计参数拟建(构)物编号/名称±0.0高程(m)长度(m)跨度(m)最大高度(m)重要性等级结构类型拟采用基础型式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备注K0+400~K0+900段步道246.00~255.50500--三级/-敏感利用现状便道K0+900~K0+954段步道240.50~245.7054--三级/-敏感新建K0+954~K1+032段步道233.50~240.5038--三级/-敏感新建K1+032~K1+081段步道229.00~233.5049--三级/-敏感新建K1+081~K1+120段步道224.50~229.0039--三级/-敏感新建K1+120~K1+355段步道222.3~230.8-235--三级/-敏感利用现状布道K1+355~K1+420段步道230.8~233.5-65--三级/-敏感利用现状布道K1+420~K1+513段步道233.3093--三级/-敏感新建K1+513~K1+600段栈桥233.30~254.50876/10-二级/桩基础敏感新建K1+600~K2+269段步道256.0~269.50669--三级/-敏感利用现状便道K2+269~K2+483段步道267.5~268.0214--三级/-敏感新建K2+483~K2+860段步道262.50~267.50377--三级/-敏感新建垂直电梯1261.00二级/桩基础敏感地下室高程为258.55m垂直电梯2286.00二桩基础敏感地下室高程为283.55m步道K1+960处至行知学校门口栈桥261.00~317.608550-二桩基础敏感拟建K1+513~K1+600段栈桥、垂直电梯1、垂直电梯2、步道K1+960处至行知学校门口栈桥均为桩基础,单桩设计荷载为600KN/m。勘察区拟建步道全线发育陡崖,陡崖贯穿整个场地,总体走向由西南至东北,长度约2km,高度约3-29.6m。陡崖倾角约67~80°,部分为直立状态。陡崖安全等级为二级,岩体主要为砂岩,岩体较完整,岩体类别为Ⅲ类。勘察区陡崖整体裂隙较发育,陡崖上发育12处危岩(编号依次为WY1~WY12),陡崖及危岩评价详见4.6.2节。勘察区拟建步道、栈桥及垂直电梯沿线均位于原始斜坡上,共发育6段斜坡(编号XP1~XP6),斜坡地面坡度约20~35°,局部达40°,坡体主要为块石土、填土。详细评价见4.6.3节。拟建垂直电梯位置按设计高程场平后将形成2.45m高的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拟建工程按设计标高将在沿线形成高约1~9.3m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部分利用原有便道段边坡已采取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详见4.6.4节。勘察阶段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渝建【2013】346号),本项目勘察阶段判定见表1.2-1~表1.2-2。表1.2-1选址勘察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危岩发育,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小于50%不需要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非抗震危险地段不需要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属于不需要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不属于不需要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属于不需要表1.2-2初步勘察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复杂场地,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三级不需要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危岩发育,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小于30%不需要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部分自然土坡地形坡角>30°,部分岩坡地形坡角>60°,其影响面积小于建设场地50%。不需要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属于不需要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要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总建筑规模≤50万m2不需要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200m不需要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属于不需要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属于不需要综上,本项目不需要进行选址勘察和初步勘察,可以进行直接详细勘察。勘察范围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渝建【2013】345号)文件要求,本项目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见表1.3-1。表1.3-1勘察范围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满足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满足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本项目勘察范围为拟建建构筑物及其影响范围,勘察范围满足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表1.3-3),拟建物角点坐标及勘察范围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一次性勘察阶段,应满足施工图设计的勘察要求。本次勘察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具体方案提出建议。取得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构)筑总平面图,拟建物/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构)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可能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与整治所需的岩土参数。查明建筑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构)筑物的变形特征。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发育状况及活动规律,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并对地下水质作出评价。评价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场地特殊岩土进行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判明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抗震地段等,提供抗震设计参数。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开挖支护措施建议及设计参数。评价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的适宜性。根据场地条件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基础持力层,提供承载力代表值,并对基础型式提出经济合理的建议。对成桩可能性、桩的施工条件及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对勘察无其它特殊技术要求。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勘察工作依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勘察任务委托书》;《勘察纲要》;业主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立面图(1:500)、设计说明。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勘察任务委托书》及现行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主要执行现行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T143-2018)《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其它技术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国地震动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T50585-2019)《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50/T-229-2015)《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2005年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国家/行业/地方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现行勘察设计规范/标准/法规/条例等勘察等级 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3.2.2条~3.2.37条,工程重要性等级判定为二级~三级;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2.1条、第4.1.8条、第4.1.9条,边坡重要性等级最高为二级,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复杂场地(判定表详见表1.6-1);本项目拟建物勘察等级判定为甲级。表1.6-1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判定因素场地环境情况场地复杂程度地形、地貌丘陵斜坡地貌,地形坡角约10-35°,局部陡崖区域大于60°复杂岩层倾角(°)8-9°简单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简单岩土特征种类较多,较均匀,有特殊性岩土(素填土)复杂土层厚度(m)最大19.6m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简单不良地质现象危岩发育复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简单中等复杂综合确定复杂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布置勘察方法在充分收集、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勘察任务委托书》及任务要求,我单位及时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收集/核实相关资料,进行现场地质踏勘、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并编写《勘察纲要》(附件3,下同)。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拟建物特点和设计要求,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勘察阶段等级,主要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等有关详细勘察要求布置外业工作量,采用以资料搜集整理、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为主的综合勘察手段/方法进行勘察,并建议后期加强设计参数检测、现场检验和监测。勘察工作布置搜集场区气象/水文、区域地质构造、原始/现状地形地貌、地震、临近场地钻探情况、既有地质资料、相邻建构筑/地下管网情况、临近场地水/土腐蚀性、控制点及当地建筑经验等资料。本次勘察主要沿拟建步道中心线,边坡及其影响范围近网状布置钻孔共161个。根据业主及设计要求,拟建建(构)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三级,勘探点间距一般20~30m,剖面间距一般30~50m。一般性钻孔(控制主要的受力层)共107个,控制性钻孔(满足变形计算、下卧层验算及稳定性验算需要)共54个。钻孔位置及钻孔编号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建构筑物一般性钻孔钻至预计设计基底以下且进入中等风化基岩以下6m左右终孔;建构筑物控制性钻孔钻至预计设计基底以下且进入中等风化基岩以下10m左右终孔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采用甲方提供的1:1000地形图对拟建建筑物及其影响范围范围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采用仪器现场实地放孔共161个/322次。采用8台XY-100型钻机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现场勘探,现场地质人员2名跟班编录。视情况在钻孔中取粉质粘土试样共6组,作室内土的物理力学试验,并利用前期勘察报告中土样6组进行统计分析。视情况在45个钻孔中取中风化基岩试样共45组,作岩石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抗拉/抗剪试验。视情况在3~6个钻孔中对块石土层做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在所有勘探点中进行初见/稳定水位观测。按要求回填所有勘探点。以上预计工作量根据钻探进度、逐步揭露的地质情况及对场地地质认识的加深,经项目负责确认后及时按相关程序作适当调整。勘察任务完成状况重庆沙颍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6日组织人员进场,于2023年9月17日顺利完成野外勘探、取样、水位观测及原位测试等野外工作。野外完成工作量及室内完成/提交成果资料见表1.8-1~表1.8-2。表1.8-1主要完成工作量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备注1钻探m/孔2323.10/161/2勘探点放孔及复测次/孔322/161/3地质断面测量条/km54/9.21:200(图切)4现场地质调查测绘Km20.221:10005野外采集岩样组/块45/135抗压、物性、抗剪、抗拉6野外采集土样组5土常规7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孔/米6/40.20超重型(N120)8水位观测孔161/9勘探点回填孔161/10钻孔剪切波测试m/孔20.00/211野外地质点个27表1.8-2室内主要完成工作量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备注1室内岩石试验组45抗压、物性、抗剪、抗拉2总图例张1/3利用土样组6土常规、腐蚀性实验数据4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份11:5005工程地质剖面图条661:2006钻孔柱状图张1611:1007数据表张/份2/1/8测量成果及测量说明张/份3/1/9勘察纲要份1/10勘察报告(文字部分)份1/勘察工作质量评述钻孔测设及剖面测制本次测量所用坐标系为长寿城市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钻孔测设前收集、复核甲方提供的2个测量控制点于2023年9月6日依据控制点进行初步测量放孔。依据《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采用南方NTS-302B全站仪测量支导线点并按坐标进行现场实地放孔,孔位设置具有编号的标志桩,勘探完毕后于2023年9月18日进行复测,孔口坐标及高程以复测数据为准,位置及高程误差控制在±0.05m范围内。测图精度符合比例尺要求精度(坐标、高程系统与放孔测量相同)。点号X(m)Y(m)H(m)T13303318.236507802.092314.492T23303210.778507907.576316.915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本次采用穿越法、收集、走访询问等方法,主要针对拟建场地及其附近影响范围地质情况进行调查与测绘,调查地形地貌、第四系分布范围、基岩露头、岩层产状、风化程度、构造/结构面性状及发育特征、地下水露头、软弱夹层、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人类活动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建筑物变形/工程经验等。勘察区内陡崖危岩主要对危岩区域的区域地质环境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其次开展危岩崩塌史的调查了解,现场以反应危岩分布及影响范围为前提,采取GPS进行地形及剖面测量。勘察区滑坡区域首先收集前人的滑坡资料,再现场查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调查采取测绘采用仪器法、半仪器法,比例尺为1:500,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低于2mm,其范围/精度/密度/比例尺满足规范要求。勘探勘探采取先疏后密、先控制性孔后一般性孔的原则。钻探采用合金/金刚石钻头以干钻、泥浆、套管护壁、清水钻回转钻进,全断面取芯,钻孔开孔孔径一般为110mm,终孔孔径不小于91mm(土层一般采用直径110mm的钻具钻进,进入基岩以后一般换用直径91mm的钻具钻进),严格执行到位施工,并严格控制钻探回次进尺,回次岩芯按顺序摆放,及时填写回次标签并作好原始记录,钻孔由工程地质人员跟班野外按钻进回次编录,编录时观察认真,描述仔细,控制钻探深度及分层深度量测精度控制在±0.05m范围内,确保了编录资料的可靠性。岩土芯采取率及回次进尺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方案及钻探操作规程执行,未出现伤及作业人员及地下埋设物/周边建筑物等事故。填土采取率一般65~80%;粉质粘土采取率一般90~95%;强风化基岩采取率一般75~85%;中等风化基岩采取率一般80~95%。钻孔合格率为100%,各钻孔岩芯均拍照存档,符合本次勘察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岩层、粘性土回次不超过2.0m;破碎岩石、软弱夹层、地质界线及重点查明部位不超过0.5m;采取原状土样用螺旋钻头清孔时不超过0.3m;以上均不超过取土筒长度/岩芯管长度,保证能鉴别厚度小于0.2m的薄层。封孔/回填处理严格按照《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相关要求进行回填。一般采用原土、粘土球每隔0.5~1.0m进行分层夯实、捣实,使回填土的密实度不小于天然土层。试样采集及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取样做到及时采集,及时封闭、运送,妥善保存,运输时互不挤压,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样品数量符合规范要求。土样主要采用薄壁取土器或厚壁取土器以连续静力压入法采取,土样有效长度为20cm,直径为89mm,在预计持力层以下按“上密下疏”原则取样,取样间距一般为1.0~3.0m,质量等级为Ⅰ级,做土的易溶盐试验、物性、抗剪及压缩试验。岩样从岩芯管中直接采取,取样位置一般为预计持力层以下0.5~3.0m,一般2~3节,直径为91mm,取样总长度一般800~1200mm,做抗压、抗拉/抗剪试验。取样具有代表性,试样质量满足试验要求,数量满足相关统计要求并能控制整个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采用专用土样箱包装,试样之间用柔软缓冲材料填实。岩土试样取样、保管、送样、收样、试验及测试符合渝建发【2004】175号规定要求。试样室内测试工作由重庆空港岩土检测有限公司承担(试验项目详见验收单),试验执行的规范为《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试验时岩土状态与原位状态基本一致,试验成果质量经现场地质技术人员、项目负责及试验室双方确认,试验成果满足合同/委托书及现行规范要求。勘察单位与委托试验室签订书面合同;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在《验收单》签名确认所完成委托测试项目。原位测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钻孔对块石土层进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能自由脱钩的自由落锤标准设备进行锤击,设备性能良好,严格原位测试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记录,其试验方法、质量、数量满足《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5219等现行规范要求。以上由重庆沙颍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劳务队伍完成。本次勘察在场地内选取两个钻孔进行剪切波速及纵波测试,剪切波测井方法采取“单孔测井法”。将“三分量检波器”放置于井中,充气使之紧贴于井壁,测点间距为0.5m.自下而上进行测试。剪切波振源采用横向锤击压上重物的板木激发,板木的长向中垂线对准测试孔中心,板木的中心与孔口距离为1.5m。纵波振源采用锤击金属板激发。声波测井:采用“单孔一发双收法”。测试时把一发双收换能器放在钻孔内,由孔底往上,每间隔0.5m逐点测试。波速测试工作由重庆空港岩土检测有限公司承担。水位观测直接在钻孔内及时分层(有必要时)测量钻孔初见水位,各孔钻探结束抽取孔内残留冲洗液24小时后进行观测,测量钻孔静止水位,并在全部勘察结束后采用测绳法统一测量静止地下水位,水位测量精度不低于±20mm。外业见证本次勘察野外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工程地质测绘等工作,均在现场技术负责人的指导和审验下完成,并随时接受甲方委托的第三方见证单位(中规地环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外业见证员(寇宏,见证号:YKJZ-2320024-0007)现场全过程旁站见证和对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获得的各项指标真实可靠,达到了勘察的目的及精度,勘察成果满足委托书及规范要求,第三方见证单位及时提供见证的相关资料。内业整理所有图件均为浩辰CAD2020绘制,图形处理软件采用浩辰CAD2020,文字编制采用word2016,资料经过了三级校审,资料可靠。勘察纲要的执行情况及后续工作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勘察纲要执行。基础深度大部分是按剖面钻孔揭露地质情况进行推测的,部分地段的异常地质情况具有不可预见性;地基本身均匀性差,取样室内试验抗压强度数据个别离散性较大,施工期间可能存在较勘察建议值偏大或偏小或超深的情况,可采取后期施工勘察、超前钻探、增加施工取样验证等,必要时调整设计参数。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达到了勘察纲要要求,勘察精度和深度满足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完成了合同、勘察任务委托书技术要求,勘察质量合格。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地理位置、交通及施工条件勘察区位于区位于长寿区凤城街道内,距G50沪渝高速桃花街互通约0.5Km。西起地税小区下方,东至三洞沟风雨廊桥,全线长约1.8公里,场地现状多为原始地貌,位于桃花溪西侧岸坡上,拟建步道与市政道路相连,交通较方便,施工条件一般。图2.1-1拟建场地交通及地理位置示意图气象及水文气象及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常年平均气温17.68℃,最高20.4℃,最低16.7℃,多数年份极端高温38℃,极端最低温0℃,曾有日极端最高温44℃和日极端最低温-6.1℃出现。常年降水量1158.8毫米,最高降水量1554毫米(1968年),最少降水量847毫米(1961年),日最大降水量196.3毫米,小时最大降水量6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春79%,夏77%,秋、冬83%。常年平均无霜期360天,最长365天,最短349天。勘察区桃花溪为长江北岸一级较大的支流,全长63.1km,流域面积361.8km2,沟床随山丘蜿蜒延伸,沟床纵坡陡,天然落差509.5m,多年平均流量5.3m3/s,在凤城镇龙舌梁处注入长江。场地内及附近无地表水体。勘察期间场地内地表水体不发育,采取一定的排水设计后地表水对场地的影响小。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内无断层通过。场地影响范围内未见全新活动断裂、发震断裂等其他构造痕迹,构造对场地影响小。场地处于梁平向斜南东翼,岩层产状325~329°∠7~9°,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素填土及块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等,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层面稍湿,闭合,层面较平直,层理不明显,层理间距一般0.2~0.6m,泥质胶结,结合程度很差,属于软弱结构面。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和制约。根据基岩露头调查测量,调查区裂隙以以下2组(优势结构面/控制性结构面)为主,详见表2.4-1。表2.3-1结构面特征及结构面参数建议结构面特征①②③位置见图位置见图位置见图产状210°~230°∠72°~82°90°~133°∠70°~82°325~329°∠7~9°结构面类型裂隙裂隙层面结合状况分离分离胶结延展情况延伸8~10m延伸2~4m/张开度1~3mm2~4mm/起伏粗糙程度裂面起伏粗糙裂面起伏粗糙/充填物性质泥质薄膜无钙泥质胶结充水性湿湿湿结合程度很差很差很差性质软弱结构面软弱结构面软弱结构面φ(°)181614C(kPa)353025注1:表中φ为结构面内摩擦角建议值,C为粘聚力建议值,为不利状态经验建议值;注2:结构面力学参数宜根据现场原位测试确定,并视情况调整;注3:该建议值未考虑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受其它因素影响发生的变化,当存在不利因素时应适当折减。图2.3-1场地构造纲要图地形地貌拟建场区总体上属丘陵斜坡地貌,整体地形坡度较大,总体上为西侧地势较高,东侧地势较低,场地内总体高程在242~315m之间,总体高差达73m,地形坡度约在10~20°,局部地段可达30~40°以上,陡崖位置达70~80°,总体场地内上覆土层有素填土、粉质黏土及块石土,其下为砂岩、泥岩地层,场地地形地貌总体上较复杂。地层结构经外业钻探,根据现场岩芯鉴别并结合原位/室内测试,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分别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崩坡积层(Q4col+dl)及下卧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组成,按岩土年代/结构/成分/力学性质分段/分层(有必要时)叙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碎、块石组成,碎、块石成份主要为泥岩、砂岩等组成,其含量约占20~27%,碎石粒径一般1-27cm,其分布不均匀,无序抛填而成,堆填方式为机械或人工抛填,结构呈松散状,稍湿。堆积时间在2~3年。土质未被污染。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西北侧靠已建市政道路位置,厚度及规模较大,揭露最大厚度7.50m,层底高程241.28m。第四系崩坡积层(Q4col+dl) 块石土:黄褐色~褐红色,主要成分为强风化泥岩及砂岩等,局部岩夹土状(或土夹岩状),块石含量约占50~60%,呈棱角状,岩块质软,手可捏碎,块石粒径为10~380mm,其分布不均匀,崩坡积成因,结构呈稍密状,稍湿。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及规模较大,揭露最大厚度16.50m,层底高程255.04m。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黄褐色。呈可塑状态。残坡积成因。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少量碎石、碎屑、植物根系。该层在主要分布于场地东部现状行知学校东侧及南侧陡崖下,厚度变化较大,揭露最大厚度13.10m,层底高程242.58m。~~~~~~~不整合~~~~~~~~~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J2s)岩体分类及特征砂岩:为该段主要岩层,呈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团块或条带。强风化带见有分布较密集、延伸较长的风化裂隙,风化裂隙很发育,裂隙面见铁泥质薄膜充填,呈块状~碎块状,质软,击可碎。中风化带岩芯断口较新鲜,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短柱状,敲击声清脆,轻微回弹,不易击碎。泥岩:为该段主要岩层,呈紫红色,主要由粘土性矿物及长石、石英、云母、暗色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局部见砂质条带或条纹。强风化带岩芯见有分布密集、延伸短的风化裂隙,风化裂隙很发育,裂隙面多见铁泥质薄膜充填,岩芯多沿裂隙面张开,呈碎块状、碎块夹土状、颗粒状,质极软,手捏即碎,为强风化层。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长柱状,岩质软。各层在钻孔中分布/厚度/层位及高程等情况详见“钻孔柱状图”及“附表1-勘探点成果表”。岩体结构类型强风化基岩呈碎块状、碎块夹土状、颗粒状,岩体结构类型为碎裂状结构~散体状结构。中等风化基岩结构体形状为块状、层状,以层面和裂隙为主,闭合,一般小于3组,间距一般大于1.0m,岩体结构类型主要为块状结构、层状结构。岩体完整程度强风化基岩沿岩体裂隙极发育,碎块状、碎块夹土状、颗粒状,极破碎,强风化岩体的完整程度定性判定为极破碎。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裂隙较发育~发育,岩体结构为中~厚层状结构或块状结构,根据岩芯鉴别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6-2中等风化岩体的完整程度定性判别为较完整。基岩顶面起伏特征强风化基岩面埋深约1.10~20.50m,厚度0.50~5.80m,层底高程约205.51~312.42m。场地整体覆盖层厚度较大,基岩面整体起伏较大,基岩面整体倾角较大。基岩面起伏形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特征经钻探揭露建设场地覆盖层主要为填土、块石土及粉质粘土。素填土夹碎石、块石,密实度为松散状,孔隙度较大,为中透水层;块石土主要为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黏土组成,为稍密状,为中透水层;粉质粘土土质致密,渗透性弱,属弱透水层;强风化带基岩风化裂隙很发育,属强透水层;中等风化带基岩较完整,岩质结构致密,裂隙贯通性较差,总体为弱透水层。场地地下水受场地地形和岩性的控制,根据地层的富水性、渗透性及含水层的分布特征,钻探深度内/影响深度内场地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土层内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及块石土中,该层孔隙度大,透水性及富水性好,为孔隙水良好的流通、储存场所,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迳流途径为由地表垂直下渗产生侧向层内渗透,向地势较低处临空面渗流排泄或直接通过大气通过蒸发排泄。该类地下水受季节、降雨及地表排水效果等因素影响较大;雨季期间或地表排水设施持续渗漏,极有可能形成临时地下水,虽无统一稳定地下水位,但是对场地、地基、边坡等产生不利影响;而枯水季节一般不存在水位。当基础施工在经历雨季期后且排水不畅时,应考虑填土内地下水的影响。粉质粘土层由于渗透性差,厚度及规模小,分布连续,为隔水层,该层土体内孔隙水对场地及地基影响小。勘察期间孔隙地下水总体贫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网状裂隙中,强风化及裂隙发育的中风化基岩为主要含水层,该类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或上部覆盖层地下水下渗补给,迳流途径较短,沿基岩裂隙向地势较低处临空面渗流、排泄或直接通过大气蒸发排泄。该类地下水受季节、降雨及地表排水效果等因素影响较大,雨季期间、地势很低地段或地表水持续补给地段,极有可能在形成临时静止地下水,当基础施工在经历雨季期后且排水不畅时,应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勘察期间,勘察深度内、影响深度内该类地下水总体贫乏。结合本工程场地素填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区经验,场地泥岩为隔水层,场地人工填土(素填土)渗透系数取4~8(m/d)为中透水层,块石土为中透水层,渗透系数取2~5(m/d),强风化基岩为中透水层,渗透系数为1~2(m/d),场地砂岩渗透系数取0.35~0.80(m/d)属弱透水层。水位及富水性勘察期间,对所有勘探点进行水位观测,勘察深度内钻孔无静止水位/稳定地下水位(测绳法,测量时间为现场钻探结束后24小时)。场地表层岩土体整体含水层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差,场地地下水不丰富。地下水受季节、降雨、排水条件等影响,水量及水位变化可能较大(由于本次勘察为直接详细勘察,没有足够的时间及条件准确掌握本项目场地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及变化幅度,后期可设置长期地下水观测孔,以预测/修正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及变化幅度)。雨季可能存在一定量的地下水,对场地产生一定的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基础可能位于临时地下水位以下,地形有自然及人工排水条件,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含水层结构简单,渗透性小,地下水不丰富。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9.1.1条综合判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不良地质及致灾地质体经过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岩溶、泥石流、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但拟建场地内分布三处滑坡及陡崖上发育有13处危岩,详见评价4.6.1及4.6.2节,场地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场地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场地内不存在地下硐室、墓穴、孤石、古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可靠性及适用性评价测试成果数据经野外取样、保存、运输、试验方法与取值标准、数据离散程度、测试方法配套性及影响测试质量其它因素综合分析,确认统计统计数据可靠、适用。按3倍标准差法适用于大样本数据,岩土数据一般为小样本,宜采用肖维耐法或格拉布斯法进行异常值剔除。取样5-50组(失效概率5%时)时,肖维耐法按1.68-2.58倍标准差剔除差异常值、格拉布斯法按1.67-2.96倍标准差剔除差异常值。最小样本9个时,肖维耐法按1.92倍剔除,格拉布斯按2.11倍剔除:根据高斯误差定律(误差正态分布),数据小千2倍标准差的概率为5%。按岩土体分布、年代、成因、岩性、物理力学特征差异等分段或分地质单元、层位进行统计,统计单元的划分合理;取样数量、统计单元样本数量满足规范要求。室内试验数据成果经现场地质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与实验室技术人员双方对比确认,试验定量数据与定性鉴定基本吻合,取样及数据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真实反映岩土特性。现场原位测试数据与岩土芯样定性鉴别所反映岩土状态基本一致,原位测试数据可信度高。个别试验指标数据偏大,为构造、成分、胶结程度等差异导致,为不均匀地质体的客观反映,无继续划分亚层的可操作性及必要性,按不利原则考虑而未参与统计,其数据可供参考;试验数据偏小的位置宜加强施工阶段取样验证。当统计样本数量偏少或变异系数偏大时,综合分析现场地质调查成果、岩土芯样鉴别、已有试验指标统计结果并类比相似工程、结合地区经验进行参数建议取值。岩土参数变异性分级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7条,应符合下表3.1-1的规定。表3.1-1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分级变异系数(δ)δ≤0.10.1<δ≤0.20.2<δ≤0.30.3<δ≤0.4δ>0.4变异性很低低中等高很高试验指标的统计方法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节执行:算术平均值μ0、标准差б、变异系数δ按下式计算: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式中——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岩土性质指标测试值。岩土性质指标标准值按下式确定:式中:Ψa――统计修正系数;μ0――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注: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土层测试成果统计土层表3.2.1-1块石土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统计序号孔号试验深度(m)试验段长度(m)实测击数N备注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1ZK311.00~22.370.39/2ZK501.50~7.906.4063ZK621.20~9.208.006.642.500.384ZK651.50~9.007.506.622.540.385ZK681.00~7.306.306.812.620.396ZK1551.60~8.406.806.422.300.36合计40.20实测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6.47变异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0.38该层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6.47击,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T50-043-2016)第3.2.3条判定密实度总体为稍密状。根据现场岩芯钻探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该地层土质均匀性较差。粉质粘土本次勘察取土样5组,进行土常规测试,其试验结果详见附件1,利用《2022年凤城街道黄桷湾社区等老旧小区污水管网及环境整治项目-居民出行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利用报告勘察单位为我司,与本勘察报告同时审查)中土样实验数据5组进行了数理统计,统计结果详见表3.2.2-1。根据结果表明,粉质黏土天然重度平均值为19.33kN/m3,塑性指数为12.33,属粉质黏土,液性指数为0.39,呈可塑状,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33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为5.20MPa,属中等压缩性土,天然状态粘聚力标准值为22.47kPa、内摩擦角为11.05°,饱和状态粘聚力为16.93kPa、内摩擦角为9.58°。其试验成果统计详见表3.2.2-1。表3.2.2-1粉质粘土土工试验主要指标统计样品编号物理性质界限含水率快剪固结天然饱和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干密度比重液限10mm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压缩模量%g/cm3—%——kPa(°)kPa(°)0.1~0.2MPa-1MPaZK24-120.42.001.662.6826.616.410.20.3922.412.616.810.40.2765.844ZK28-121.22.011.662.6729.317.811.50.3023.711.517.710.00.2476.518ZK29-122.71.961.602.6930.518.512.00.3524.013.118.011.50.3115.415ZK32-120.12.041.702.7227.817.210.60.2720.910.415.79.20.3025.301ZK38-121.42.021.662.7029.118.011.10.3121.811.216.49.90.2955.502ZY22-1(利用)28.51.901.482.7034.820.614.20.5626.712.620.310.90.4274.276ZY36-1(利用)24.71.961.572.7232.919.413.50.3922.110.916.89.60.3524.918ZY40-1(利用)27.11.931.522.7135.121.114.00.4325.712.219.810.00.3774.735ZY54-1(利用)25.91.921.532.6833.119.913.20.4524.111.518.39.90.4024.371ZY63-1(利用)24.11.971.592.6931.818.813.00.4123.710.218.08.90.3295.152子样数N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最大值28.52.041.72.70.5626.713.120.311.50.4276.518最小值82.6726.616.410.20.2720.90.2474.276平均值(φm)23.611.971.602.7031.1018.7712.330.3923.5111.6217.7810.030.335.20标准差(бf)1.780.981.450.76变异系数(δ)0.080.080.080.08修正系数(γs)0.960.950.950.96标准值(φk)22.4711.0516.939.58岩石测试成果统计本次勘察在56个钻孔中取岩样共56组,作岩石块体密度、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详见附件2~3,分类统计见表3.3-1~表3.3-4。表3.3-1中风化泥岩抗压试验成果统计野外编号野外定名块体重度(KN/m3)单轴抗压强度(MPa)备注天然饱和天然饱和ZK4-1中风化泥岩24.8925.0924.7025.1924.8925.0924.7025.2824.7925.28ZK10-1中风化泥岩24.7025.1924.7925.0924.6025.1924.7924.9924.7024.99ZK15-1中风化泥岩24.7025.0924.7025.0924.5024.9924.7024.8924.5024.89ZK20-1中风化泥岩24.7025.2824.7925.0924.8925.2824.7025.0924.8925.19ZK23-1中风化泥岩24.4024.7924.2124.7924.4024.6024.3024.6024.2124.70ZK32-2中风化泥岩24.7925.1924.7925.2824.8925.1924.9925.3824.9925.38ZK34-1中风化泥岩5.852.604.042.854.873.40ZK39-1中风化泥岩5.682.934.723.375.293.43ZK43-1中风化泥岩4.202.723.351.963.852.04ZK49-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5.063.364.452.484.982.86ZK55-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5.052.815.193.274.733.04ZK62-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5.052.294.403.184.322.77ZK68-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4.792.945.313.144.602.74ZK75-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5.384.942.71ZK80-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32.764.572.90ZK89-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5.302.934.703.305.213.05ZK90-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4.462.383.702.964.172.07ZK93-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4.192.803.862.724.762.16ZK98-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5.052.924.963.455.473.23ZK106-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4.472.224.813.104.012.66ZK108-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4.202.762.36ZK114-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4.422.395.043.184.792.98ZK120-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4.513.034.382.414.642.69ZK125-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4.573.064.312.515.142.83ZK130-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3.812.044.092.413.952.54ZK136-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3.952.284.642.953.982.30ZK140-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3.892.724.192.064.342.66子样数N30306363最大值24.9925.385.853.58最小值24.2124.63.351.96平均值(φm)24.6925.074.572.76标准差(бf)0.530.41变异系数(δ)0.120.15修正系数(γs)0.970.97标准值(φk)4.462.67软化系数0.60表3.3-2中风化砂岩抗压试验成果统计野外编号野外定名块体重度(KN/m3)单轴抗压强度(MPa)备注天然饱和天然饱和ZK141-1中风化砂岩23.9124.2124.1124.2123.9124.3024.1124.4024.0124.40ZK143-1中风化砂岩23.9124.3023.9124.1124.0124.1123.8124.3023.9124.21ZK151-1中风化砂岩24.1124.3024.1124.3024.2124.5024.1124.5024.0124.30ZK45-1中风化砂岩17.924.616.6ZK51-1中风化砂岩24.317.825.620.027.018.9ZK57-1中风化砂岩27.721.226.519.928.822.2ZK82-1中风化砂岩21.815.022.416.623.016.7ZK94-1中风化砂岩25.821.127.518.726.820.1ZK99-1中风化砂岩20.013.021.514.319.415.3ZK112-1中风化砂岩20.315.221.716.522.313.9ZK122-1中风化砂岩27.520.828.623.630.322.3ZK132-1中风化砂岩22.718.323.815.624.116.8子样数N15152727最大值24.2124.530.3023.60最小值23.8124.1119.4013.00平均值(φm)24.0124.3024.5518.06标准差(бf)2.912.81变异系数(δ)0.120.16修正系数(γs)0.960.95标准值(φk)23.5817.12软化系数0.73表3.3-3中风化泥岩抗剪、抗拉试验成果统计野外编号野外定名抗拉强度三轴抗剪强度备注(MPa)单值平均值φ(°)C(MPa)ZK145-1中风化泥岩0.1680.17532.30.730.1960.161ZK149-1中风化泥岩0.1980.19233.10.800.2060.173ZK156-1中风化泥岩0.2840.23133.10.950.1760.233ZY194-1(利用)中风化泥岩0.1670.18532.40.770.1730.215ZY196-1(利用)中风化泥岩0.2640.27333.41.130.3070.248ZY198-1(利用)中风化泥岩0.1810.23532.90.950.2550.270子样数N18-66最大值0.307-33.41.13最小值0.161-32.30.73平均值(φm)0.22-32.870.89标准差(бf)0.05-0.430.15变异系数(δ)0.21-0.010.17修正系数(γs)0.91-0.990.86标准值(φk)0.20-32.510.76表3.3-4中风化砂岩抗剪、抗拉试验成果统计野外

编号野外

定名抗拉强度三轴抗剪强度备注(MPa)单值平均值φ(°)C(MPa)ZK5-1中风化砂岩1.011.0639.33.741.051.12ZK18-1中风化砂岩1.181.2540.64.431.261.31ZK30-1中风化砂岩1.181.1540.04.061.121.15ZY1-1(利用)中风化砂岩0.9951.0639.23.821.081.11ZY22-2(利用)中风化砂岩1.141.1440.04.081.201.08ZY32-1(利用)中风化砂岩1.221.2740.64.351.271.32子样数N18/66最大值1.3240.604.43最小值0.99539.203.74平均值(φm)1.1639.954.08标准差(бf)0.100.610.28变异系数(δ)0.080.020.07修正系数(γs)0.970.990.94标准值(φk)1.1239.453.8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野外岩芯定性鉴别、岩石室内抗压强度试验及原位波速测试成果统计,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3.1.1条、第3.1.6条、第3.1.7条的相关规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综合判定见表3.4-1。表3.4-1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判定岩性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定性鉴别定量指标frk判定结果定性鉴别判定结果砂岩中等风化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不易击碎23.58较软裂隙较发育~发育,厚层~巨厚层状结或块状结构较完整Ⅳ砂岩强风化可捏碎~易捏碎/极软裂隙很发育,结构面无序;散状结构极破碎Ⅴ泥岩泥岩中等风化锤击声哑,无回弹,易击碎,易软化4.46极软裂隙较发育~发育,厚层~巨厚层状结或块状结构较完整Ⅴfrk为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MPa。岩土体地基承载力3.5.1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素填土层在场地内部分分布,未经处理并不满足设计要求时不宜选作基础持力层,现状填土为松散状,其地基极限承载力需由现场原位测试确定。3.5.2块石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块石土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其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3.3-1取400Kpa。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采取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0.5为200Kpa。3.5.3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利用现场岩芯鉴定及参考地区经验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3确定粉质黏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为480Kpa。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fk根据平均值*修正系数0.9为432Kpa。粉质黏土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采取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0.5为216Kpa。3.5.3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4.2条,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当岩体受水浸泡时,用饱和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本工程中风化基岩为较完整岩,较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泥岩取1.30,砂岩取1.2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表3.5-1基岩承载力特征值换算岩性完整程度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地基条件系数分项系数承载力特征值

(kPa)备注天然饱和天然饱和泥岩强风化破碎~极破碎////300经验值砂岩强风化////400经验值泥岩中风化较完整1.300.33/天然值计算砂岩中风化较完整1.200.33/饱和值计算斜边坡上岩土质地基承载力尚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8~4.2.10条的规定。3.5.4桩基础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采用嵌岩桩基础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如下:Quk=Qsk+Qrk5.3.9-1Qsk5.3.9-2Qrk=ζrfrkAP5.3.9-3式中Qsk、Qrk——分别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嵌岩段总极限阻力标准值;qsi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li——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m);u——桩身周长(m);Ap——桩端面积(m2);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黏土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ζr——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hr/d、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有关,可按下表(表3.6-2)采用;表中数值适用于泥浆护壁成桩,对于干作业成桩(清底干净)和泥浆护壁成桩后注浆,ζr应取表列数值的1.2倍。表3.5-2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ζr嵌岩段深径比hr/d0.00.51.02.03.04.05.06.07.08.0极软岩、软岩0.600.800.951.181.351.481.571.631.661.70较硬岩、坚硬岩0.450.650.810.901.001.04----注:①极软岩、软岩指frk≤15MPa,较硬岩、坚硬岩指frk>30MPa,介于二者之间可内插取值。②hr为桩身嵌岩深度,当岩面倾斜时,以坡下方嵌岩深度为准;当hr/d为非表列值时,ζr可内插取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时,中风化砂岩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为17.12MPa,中风化泥岩取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为4.46MPa。设计参数选用岩土体的设计参数建议值系根据室内/原位试验数据,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规范要求,综合分析现场地质调查成果、岩土芯样鉴别、试验指标统计结果并类比相似工程、结合地区经验得出。岩土体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见表3.6-1。表3.6-1岩土体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建议取值序号项目单位素填土块石土粉质黏土强风化泥岩强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砂岩1重度天然kN/m319.50*20.0*19.3323.50*23.00*24.6924.01饱和kN/m320.00*20.5*20.00*24.00*23.50*25.0724.302抗拉强度kPa—————764263抗剪强度天然CkPa5*6*22.4740*50*2171097饱和CkPa3*4*16.93————天然φ°30*35*11.0520*25*2834饱和φ°26*30*9.58————4基底摩擦系数处理后现场原位确定现场原位确定0.25*0.30*0.35*0.40*0.60*5岩石与M30砂浆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50*1012*6抗压强度天然MPa—————4.4623.58饱和MPa—————2.6717.12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200*216*300*400*191367808岩层层面CKPa———25*φ°———14*8结构面CKPa———30*/35*φ°———16*/18*9负摩阻力系数0.30*——————10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土体)MN/m412*12*14*100*120*——11水平抗力系数(岩体)MN/m3—————58*343*12临时边坡建议坡率(H土<5,H岩石<8)1:1.50*1:1.50*1:1.50*1:0.75*1:0.75*1:0.50*1:0.35*14永久边坡建议坡率(H土<5,H岩石<8)1:1.75*1:1.75*1:1.75*1:1.00*1:1.00*1:0.75*1:0.50*15等效内摩擦角(Ⅲ类)(°)——40*42*55*58*16等效内摩擦角(Ⅱ类)(°)——42*45*63*66*带*参数宜通过可靠的试验验证,并视情况调整。坡率栏括号内的数值用于中风化岩体;岩体列没有说明的均指中等风化岩体。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数据仅适用于注浆强度为M30及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土体抗剪强度为直剪试验数据;岩体抗剪强度为三轴抗剪峰值强度。强风化岩体基底摩擦系数可取0.30~0.35。强风化视为土体,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可取100~120MN/m4。强风化基岩坡率参考粉质粘土。岩体的抗剪、变形及抗拉等参数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3节由相应岩块参数折减所得;中等风化基岩指标C、φ、τ的折减系数分别取0.3、0.9、0.4,时间效应系数统一取0.95;以上需折减的数据项为折减后值。应加强施工及运营环境的控制,当地下水、施工扰动、开挖卸荷、人类活动、爆破等不利作用较明显时设计参数建议值应视情况作适当调整。对粘土质岩,在确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时,可采用天然状态下承载力特征值。当桩顶水平位移大于《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T50-043-2016)表10.3.8-1值或灌注桩配筋不小于0.65%时,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适当降低;当水平荷载为长期荷载或经常出现时,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乘以0.4后使用。当拉力垂直于结构面时,抗拉强度可视情况进行折减;抗拉强度适用于当结构面不起控制作用时。表中填土为现状填土,其设计参数应通过现场原位测试最终确定。现场填土经处理且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不考虑负摩阻力。斜边坡上岩土质地基承载力尚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8~4.2.10条的规定。表中中等风化岩体边坡的建议坡率适用于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4.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地震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构)物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地震效应按《中国地震动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C,该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按《中国地震动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8.1条,Ⅰ0、Ⅰ1、Ⅲ、Ⅳ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应根据Ⅱ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本规范附录E(下表4.1.2-1)进行调整。表4.1.2-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Ⅱ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别Ⅰ0Ⅰ1ⅡⅢⅣ≤0.05g0.720.801.001.301.250.10g0.740.821.005g0.750.831.000g0.760.851.001.001.000.30g0.850.951.001.000.95≥0.40g0.901.001.001.000.90注:摘自《中国地震动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表E.1。按《中国地震动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8.2条,Ⅰ0、Ⅰ1、Ⅲ、Ⅳ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应根据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按本规范第8.2条表1(下表4.1.2-2)进行调整确定。表4.1.2-2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

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值场地类别Ⅰ0Ⅰ1ⅡⅢⅣ0.350.200.250.350.450.650.400.250.300.400.550.750.450.300.350.450.650.90注:摘自《中国地震动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表1;单位均为秒(s)。按《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2.2.2条表2.2.2-1及表2.2.2-2,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建工程为标准设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为确定拟建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为地震效应及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本次勘察在场区内选取了2个钻孔进行剪切波测试,波速报告详见《附件4波速测试报告》,其成果见表4.1.2-3。表4.1.2-3剪切波速测井成果表序号孔号岩性测试孔深(m)层厚(m)Vs范围值(m/s)平均Vs(m/s)Vse(m/s)覆盖层厚(m)1ZK28块石土6.16.1155.0-175.0166.0172.29.7粉质粘土9.73.6178.0-190.0183.9强风化泥岩11.01.3511.6-537.4524.5————中风化泥岩12.0——>800>800————2ZK151素填土4.54.599.7-122.5109.9109.94.5强风化泥岩5.40.9532.8-560.4546.6————中风化泥岩7.0——>800>800————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3条及波速报告得知,素填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为109.9m/s。粉质黏土为中软土,剪切波速为183.9m/s。块石土为中软土,剪切波速为166m/s。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取500~800m/s,属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基岩一般>800m/s,属于岩石。拟建场地按设计地坪高程整平后,覆盖层最大厚度为19.6m,按抗震结构单元、设计高程及不利地质情况分别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如表4.1.2-4。表4.1.2-4拟建建筑地段的场地类别划分表建筑地段最大土层厚度钻孔平基后最大土层厚度(m)各拟建物等效剪切波速(m/s)设计特征周期场地类别抗震地段划分备注K0+400~K0+900段步道剖面5-5’9.9m(素填土2.6m,块石土7.3m)146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现状滑坡上K0+900~K0+954段步道6.8m(素填土6.8m)109.9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现状滑坡上K0+954~K1+032段步道109.9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现状滑坡上K1+032~K1+081段步道166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现状滑坡上K1+081~K1+120段步道166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现状滑坡上K1+120~K1+355段步道109.90.35Ⅱ一般地段K1+355~K1+420段步道109.90.35Ⅱ一般地段K1+420~K1+513段步道133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斜坡上K1+513~K1+600段栈桥142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斜坡上K1+600~K2+269段步道1490.45Ⅲ不利地段工程位于斜坡上K2+269~K2+483段步道166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斜坡上K2+483~K2+860段步道131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斜坡上垂直电梯1124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斜坡上垂直电梯21430.35Ⅱ不利地段工程位于斜坡上步道K1+960处至行知学校门口栈桥109.90.45Ⅲ不利地段工程位于斜坡上土层厚度大于15m,按不利地段划分,不利地段可采取地基加固、及时支挡、周边环境改善、支挡结构加强等措施。当压实处理后可实测剪切波速再复核表5.1.2的评价。以抗震结构单元为基本抗震评价单元,当前抗震结构单元的划分主要根据建筑物平面位置及其关系确定,当后期有依据进行抗震结构单元细分时,可进一步进行地震效应细化、调整。覆盖层厚度计算标高以设计地坪标高最不利情况作为起算标高。当边坡支护结构与主体建筑相连时,覆盖层厚度为基坑边坡与建筑地基的土层厚度之和。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场地类别分界线±15%范围内时,应按插值方法确定特征周期。以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相关条文执行,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如下确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5条):Vse=d0/tt=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