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A.火车发明引发了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下图是一幅1954年出版的宣传画《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A.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B.青少年具有生态环保意识C.重视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D.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3.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量单位)80先令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而事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该法案1815年出台,1846年被废除。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广使用“国历”。参与此运动的人感慨地说:“为提倡公历,(我们)宣传演讲,可是结果到了旧历年关,他们虽然受了经济的限制,但仍拼命挣扎,以享受其新年的乐趣。”这说明A.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观念 B.近代国人素质普遍较低C.习俗进步依赖于经济发展 D.传统社会习俗根深蒂固5.1861年,字林洋行创办了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广告的形式刊登商情信息,试图“把舶来的大众信息直接推进到上海的华人社会中去”。这可以佐证当时A.大众传媒有利于中西文明交流 B.近代报纸启动了价值观念更新C.近代中国广告业已完全西方化 D.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自然经济6.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7.1919年,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正式成立,受到广泛支持,其宗旨是通过平和的经济革命改造社会,原则是实行公有制,人人有工作,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接着,武昌、上海、南京、天津、广州、扬州等地都先后成立了工读互助团。但是,因为经济危机和人心涣散,1920年工读互助团的试验进入尾声。这现象A.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B.提高了入们鉴别真假社会主义的能力C.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在华出现严重挫折D.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革命成功8.下列言论中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思想上最接近的是A.“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B.“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D.“绝圣弃智,民利百倍”9.“实行公有化的生产资料是:全部役畜、农具(犁、播种机、耙、打谷机、割草机)种子、饲养公有牲畜所必需的饲料……不实行公有化而留归集体农户自用的生产资料是:住宅、农户自有的家畜、家禽和饲养此项禽畜所必需的建筑物。”符合以上材料说法的是A.列宁时代实行固定粮食税制 B.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农业C.斯大林时代建立的集体农庄 D.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10.“小小的三棱镜、时钟和地图竟成为藉以敲破中国森严的思想堡垒的法宝”,这得益于A.遣唐使 B.粟特人 C.传教士 D.留学生11.通过观察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A.美苏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 B.经济危机对英国的破坏最小C.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对优势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难以动摇12.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13.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A.北方的经济实力迅速下降 B.南方人口总数接近北方C.南方经济呈日益发展趋势 D.南方市镇经济空前繁荣14.《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诗经》B.《春秋》C.《礼记》D.《四书集注》15.19世纪60年代前期,英国人赫德向清政府提出创办一个仿效西方的全国邮政系统,清政府没有接受。1896年,清政府正式开办了国立邮政——大清邮政,后设邮传部,接管全国邮政。这一变化反映出A.英国在侵华中占主体地位 B.近代化的趋势和时代要求C.中国近代通讯业开始起步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16.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下列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同构 B.等级森严 C.君主专制 D.官僚政治17.俾斯麦说:(德意志)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材料中所说的“联合体”是指什么A.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 B.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C.德意志的军国主义思想严重 D.德意志地区是当时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18.以下是19世纪英国政府关于劳动立法的简表,这些法律A.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B.表明政府在劳动就业方面作用增强C.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D.为全国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证19.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演进历程有迹可循。下列文明成果按照问世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①④②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20.资本主义的变化影响着西方诸国的沉浮。一国之强盛,或支配地位被他国所取代,都有其时代大背景。凡能够在资本主义某一发展阶段上捷足先登者,往往抢占发展优势,成为一个潮流的领头人。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以上观点的是A.新航路开辟后的重商主义促使荷兰、英国迅速率先崛起B.工业革命后英法两国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引领资本主义发展C.固守重商主义传统的徳国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实现了真正的统一D.实施“混合经济”的美国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21.下面的漫画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破袭战。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A.敌后军民抗战的决心 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C.中国持久抗战的策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22.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23.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提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上述思想A.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D.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24.公元8世纪下半期,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越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朝还设置“市舶司”。用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经济交流主导着中外关系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合时宜C.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的繁荣 D.政府的外贸政策较为开明25.上海国际饭店于1934年落成,地面以上高83.8m,钢框架结构,它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并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纪录达半个世纪。如今上海最高的建筑是高492米的环球金融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国际饭店在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26.近代有人向政府上书建言:“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此上书应在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民国初年 D.新文化运动中27.中国金银比价一直高于欧洲,明初大概是1:6,随后到1:8,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14。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狂潮。根据学者全汉舁估算,1700—1830年间输人中国的美洲白银约为6亿元,折合约4.3亿两。据此推知A.金银套利是白银输华的主要途径B.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C.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强D.白银输入将加速中国经济货币化28.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真诚地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外交路线,取信于亚非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成为万隆精神的集中代表。据此可知,这次会议A.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B.解决了亚非各国的政治分歧C.事实上结束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实现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29.2019年12月4日,庆祝北约成立70周年的峰会在伦敦闭幕。峰会虽达成一份申明,再次强调团结与力量,但难掩成员国尤其跨大西洋国家之间的分歧。为此,美国智库外交学会的斯图尔特·帕特里克评价道:“在跨大西洋关系受损和大国竞争加剧之际,战略自治对欧洲人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这说明A.西方国家已经陷入分裂 B.北约组织的土崩瓦解C.美国已成欧盟战略对手 D.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30.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学校课题小组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时,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清政府《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年11月3日公布)第三条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第四条皇位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第五条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第六条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第八条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第九条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动时,非国会解散,即内阁辞职。但一次内阁不得为两次国会之解散。第十条陆海军直接皇帝统率,但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此外不得调遣。第十一条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第十二条官制官规,以法律定之。第十七条国务裁判机关,由两院组织之。(1)根据材料,概括《十九条》所设计宪政制度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发布《十九条》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宪政史上的积极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后期,战胜国在讨论分区占领德国时,尽管柏林位于苏占区,但是它作为德国的首都,还是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春夏,西方国家分裂德国活动出现了高潮,联邦德国的雏形基本形成。苏联认为,如果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柏林就丧失作为德意志首都的地位",西方国家没有理由再留在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西方国家不肯搬出西柏林,但也不愿意使用武力打开水陆交通,在比较了各种方案以后,决定利用美国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经济实力,使用空中走廊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当时苏联也不希望走向武装冲突,因而没有干扰西方国家空运活动,最终于1949年5月达成协议,12月份取消封锁,柏林危机平息。——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柏林危机产生和平息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林危机的影响。33.灾害应对是关乎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汉魏以来,逢水旱等灾害,皇帝必遣使巡问。唐玄宗晚年将中央应灾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央仅派使臣前往宣慰。到了唐后期代宗时,诏令各地每逢灾害“其百姓遭损不能自存者,应须赈给蠲免(减免)”的同时,地方官员须与中央观察使商量处置应灾事宜。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七月,江淮等四十余州大水,溺死者二万余人。中央派遣救灾专使与州府一道,调用当地政府的财物进行赈恤,还规定水损田苗及五六分者,当年税米及诸色官田种子并减放一半,损七分以上全免。此外,作为救灾专项粮食储备之常平义仓的控制权亦掌握在专使手中。唐宪宗元和元年,规定天下州府每年税收之十分之二充常平仓及义仓。“仍各逐稳便收贮,以时出粜,务在救人,赈贷所宜速奏。”宪宗还将水旱应灾的赈济储备法令化,成为唐后期灾害救助的常制。北宋苏辙评价道“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败坏)于朝”,“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摘编自李殷《唐后期应灾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践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宗增强中央救灾职权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唐朝后期灾害应对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后期应灾举措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等,说明工业革命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选C.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点评:工业革命的开展,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2、D【解析】

1954年正值国家工业化建设,因此宣传画《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反映了当时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D正确;宣传画的主题是工业建设,与教育、生态环保以及农田水利建设无关,排除A、B、C。3、C【解析】

依据题干“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可以看出《谷物法》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19世纪中期,废除这一法律,而且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在时间和发展过程来年,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要求,得到国家的承认,故C选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物法》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废除《谷物法》才是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农民阶级利益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4、D【解析】

材料说明,民国政府推行公历,但民众仍然倾向于“旧历年关”,说明了传统习俗或文化的深远影响,故选D;A项“民主共和”,B项“素质普遍较低”,C项“依赖”等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排除。5、A【解析】

根据材料“把舶来的大众信息直接推进到上海的华人社会中去"可知,中文报纸促进把西方文化传播到华人社会,说明大众传媒有利于中西文明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文报纸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没有体现价值观更新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报纸,而非广告业,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大众传媒对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信息,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也称为经济危机,是空前严重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值都大幅度下降,比如美国直接下降了50%,失业人口超过了1500万,这也是在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近半数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即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故D选项正确;“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体现了美国面对二战的威胁而增兵,没有体现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而大量青年征兵被拒的现象,没有涉及到医疗科技进展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是大萧条的深远影响,与分权制衡无关,故C选项错误。7、A【解析】

工读互助团兴起的时间及其主张“实行公有制,人人有工作,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显然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关,因此选项A正确;工读互助团本身并没有鉴定真伪马克思的功能,排除B;工读互助团不属于社会主义运动,排除C;工读互助团是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其属于中国自立社团,但最终失败,因此选项D排除。8、A【解析】

根据所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主张,强调仁,而“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孟子的主张,体现的是“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体现的是仁政的主张,故二者最接近,A正确;B项是强调天理,不符合题意;C项强调的是三纲五常中的纲常伦理,不符合题意,排除;“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儒家,排除D项。9、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将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收归集体经营的举措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内容特征,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中农业实行固定粮食税,并未没收农民的生产资料,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中农业改革措施主要是调节农业生产及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排除B项;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排除D项。故选C。10、C【解析】

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使天主教的势力在欧洲逐渐缩小,他们转而向东方传教,材料反映的就是其传教中采用的手段,C正确;遣唐使是唐朝时期日本和朝鲜政府派往唐朝的使者,A错误;粟特人是前6--前4世纪波斯帝国的居民,B与材料无关;中国历史上的留学生开始于洋务运动,D与材料无关。11、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下时,苏联此时却通过斯大林体制实现了工业化,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对优势,C正确;材料不仅仅只有美苏比较,排除A项;从份额并不能看出对英国的影响最小,排除B项;此时美国并没有确立霸主地位,排除D项。12、C【解析】

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为鲧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C正确;材料信息与阶级的产生、王的出现、世袭制无关,排除ABD。13、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南方县城数量自汉至唐不断上升,体现了随着南方人口增多与经济发展封建国家对南方管理的重视,这从侧面反映出南方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北方县城数量有所下降,并不能说明北方经济实力迅速下降,排除A项;县城数量不一定能反映人口数量,排除B项;南方市镇经济繁荣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14、D【解析】试题解析:从材料中“汉明帝”“太学”“研讨儒学经典”可分析出讲学的内容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朱熹的,与时间不符,故选D。其它各项都是战国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15、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896年清政府创办了近代化的邮政系统,说明当时中国社会近代化趋势明显加强,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正确;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早在1881年中国就已经引进了电话,C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D排除。故选B。16、A【解析】

根据材料,从商到周,异姓公卿减少同姓公卿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配合,西周的政治管理加强,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公卿比例中同姓和异姓数据的升降,没有体现出等级森严的特色,B选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政治在西周时期尚未形成,CD两项错误。17、A【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叙述“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可以知道谈到的是国家的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靠“铁和血”完成统一,才能走近代化的道路,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统一的背景,材料没有涉及到工业革命和军国主义思想、也没有涉及教皇的压迫。故A项正确。18、B【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政府通过立法,对童工使用的年龄,童工的卫生、教育和工作时间等方面都做了要求和限制,表明政府在劳动就业方面作用增强,故选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848年,明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点开始,与材料法律颁布时间不符合,C错误;材料规定仍然可以使用童工,不能为儿童身心健康提供保证,D错误。1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是1863年,②是1859年,③是1776年,④是1687年,故其顺序为④③②①。故选D,排除ABC。故选D。20、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法两国率先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从而引领了资本主义发展,故B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崛起,故A错误;重商主义不是德国的传统,故C错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故D错误。21、A【解析】

根据漫画可知是日军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而面对坚固的堡垒,抗日军队以夜间为掩护,不怕牺牲,顽强攻打破坏敌人的坚固工事、据点,表明敌后军民抗战的决心,故选A;BCD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22、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少数民族的侵扰,且节度使掌握募兵权也是中央财力不足导致的,说明节度使的出现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D正确,B排除;

材料与民族融合无关,A排除;

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3、B【解析】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王夫之的主张体现了唯物主义,这些思想启发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式,B正确;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与启蒙思想之间不存在关联,排除A;宋明理学是唯心主义,提倡三纲五常,与黄宗羲、王夫之的主张不符,排除C;黄宗羲、王夫之不属于近代人物,排除D。24、D【解析】

唐代交州、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而兴盛越来,唐朝还设置“市舶司”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知,唐代的对外政策较为开明和开放,故D正确;A项错在“主导着”,叙述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依然是国策,故B错误;对外贸易对沿海城市发展有较大影响,但不能说依赖,故C错误。25、B【解析】

据“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可知人们至今仍然肯定国际饭店在建筑史上的地位主要是从当时的背景下进行评价的,故选B;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当时的环境中,而不是以今人的标准、对后世的影响或者使用方法,排除ACD。故选B。2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依据材料中的“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可知此上书主张统治者与民同时断发易服;故这应该是在清朝统治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故选B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点评:材料中体现了移风易俗的生活改良,由此可知是维新变法。民国初年则是国家强制了27、D【解析】

根据材料“明初大概是1:6,随后到1:8,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14。”“1700—1830年间输人中国的美洲白银约为6亿元,折合约4.3亿两”表明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输入中国,使中国金价上涨,说明白银的流动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繁荣和加速中国经济货币化,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金银套利,A错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B错误;材料体现白银货币化,没有体现经济的影响力,C错误。28、A【解析】

万隆会议上,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信于亚非国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都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断扩大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A正确;万隆会议上亚非国家虽达成一些共识,但无法解决亚非各国的政治分歧,B错误;1955年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与“一边倒”原则不冲突,C错误;协商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D错误。故选A。29、D【解析】

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岐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势力不断在角逐,故D正确;北约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西方国家,排除A;有分岐并不代表瓦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盟,排除C。30、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研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在研究李鸿章的资料中最具有史学价值的是第一手资料,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内容都带有主观色彩,排除即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实行虚君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实行三权分立。(2)背景:《钦定宪法大纲》激起朝野的普遍不满;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独立;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积极影响:《十九条》初步确立了有关宪法的制定、修改、颁布和地位的制度,使宪法具有了形式上的根本法意义。《十九条》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钦定宪法大纲》有关规定是一大进步。【解析】

(1)根据材料“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可知体现了虚君政治;根据材料“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动时,非国会解散,即内阁辞职”可知实行责任内阁制度;根据材料“法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