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长期疗效_第1页
盆底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长期疗效_第2页
盆底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长期疗效_第3页
盆底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长期疗效_第4页
盆底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长期疗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2盆底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长期疗效第一部分里急后重疗效评估标准 2第二部分盆底康复对里急后重的影响机制 5第三部分盆底肌训练对里急后重的改善效果 7第四部分生物反馈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评价 8第五部分电刺激治疗里急后重的临床效果 10第六部分里急后重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评估 12第七部分盆底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时间疗程 15第八部分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 18

第一部分里急后重疗效评估标准关键词关键要点临床表现

1.里急后重:患者反复出现强烈便意,但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

2.排便费时费力:排便过程缓慢且需要花费大量力气。

3.排便不尽感:患者排便后仍有残便感,需要频繁排便。

盆底肌功能评估

1.肛门括约肌肌力评估:通过肛门指检或肛门括约肌电生理检查,评估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和endurance。

2.盆底肌张力评估:通过阴道或直肠指检,评估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延展性。

3.盆底肌反应时间评估:通过电刺激或生物反馈技术,测量盆底肌对本体感觉刺激和排便反射的反应时间。

排便日记

1.排便频率和性状记录:记录排便次数、排便间隔、排便量、便色和性状。

2.排便困难程度评估:根据Bristol大便分类法,评估排便困难程度。

3.排便后症状评估:记录排便后的残便感、排便不尽感和其他不适症状。

患者主观评分

1.里急后重症状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其他量表,评估里急后重症状的严重程度。

2.排便功能评分:使用粪便失禁评分表或克利夫兰排便评分,评估排便功能的改善程度。

3.生活质量评分:使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HRQoL),评估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客观看测

1.排便时间:记录从肛门括约肌松弛开始到排便结束的时间。

2.肛门直肠角测量:使用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测量肛门直肠角的大小,评估直肠下降程度。

3.排便造影检查:通过造影剂观察排便过程,评估盆底肌肉功能和直肠排空情况。

长期疗效评估

1.症状缓解维持:患者症状在治疗后长期保持缓解状态,里急后重程度明显减轻或消失。

2.盆底肌功能稳定:盆底肌张力、肌力、反应时间等功能指标在治疗后保持稳定。

3.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排便功能障碍不再影响日常生活。里急后重疗效评估标准

主观评估指标

*里急后重重度评分表(UrgencyandIncontinenceSeverityIndex,UISI):

UISI是一份包含8个问题的自评问卷,用于评估尿急、尿失禁和排尿困难的严重程度。评分范围0-12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ProstateSymptomScore,IPSS):

IPSS是一份包含7个问题的自评问卷,用于评估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第4个问题(尿急)可单独用于评估尿急的严重程度。

*尿急视觉模拟评分(UrgencyVisualAnalogueScale,VAS):

尿急VAS是一条100毫米长的水平线,两端分别标记为“无尿急”和“最大程度的尿急”。受试者在特定时间点标记线上的位置,以表示尿急的严重程度。

客观评估指标

*尿动力学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可评估膀胱和尿道功能。以下参数可用于评估里急后重的疗效:

*逼尿肌活动:测量排尿时的膀胱收缩程度。

*尿道阻力:测量尿液通过尿道时的阻力。

*尿流率:测量排尿时的尿液流速。

*膀胱日记:

膀胱日记要求受试者记录排尿时间、尿量和尿急程度。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膀胱日记,可以评估排尿频率、尿急程度和尿失禁的改善情况。

*排泄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量化评估:

可通过以下方法评估SUI的严重程度:

*Pad测试:受试者使用带有重量传感器的护垫收集尿液,以测量SUI的量。

*尿失禁日记:受试者记录每天的尿失禁次数和大约尿量。

疗效判定标准

里急后重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症状的改善程度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判定标准:

*UISI评分改善50%或以上:被认为是治疗成功的。

*IPSS评分改善25%或以上:被认为是治疗有效的。

*尿急VAS评分降低50%或以上:被认为是治疗成功的。

*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改善:逼尿肌活动减少、尿道阻力降低、尿流率增加。

*膀胱日记显示排尿频率、尿急程度和尿失禁减少:被认为是治疗有效的。

*SUI量化评估结果改善:Pad测试显示SUI量减少,尿失禁日记显示SUI次数和尿量减少。

需要指出的是,里急后重是一种复杂的情况,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因、治疗方法和个体差异。因此,在评估疗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主观和客观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判断。第二部分盆底康复对里急后重的影响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盆底肌力增强】:

1.盆底肌力增强通过锻炼盆底肌肉,使其收缩能力增强。

2.强有力的盆底肌可以支撑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防止脱垂。

3.锻炼可以改善盆底肌的协调性和持续性,有效控制排便反射。

【神经肌肉控制改善】:

盆底康复对里急后重的影响机制

1.改善盆底肌功能

*加强盆底肌收缩力,提高盆底肌对尿道和直肠的支撑作用,减少腹压对盆底器官的压迫,从而缓解里急后重症状。

2.调节神经反射

*盆底康复训练通过刺激盆底肌肉,改善神经支配,调节神经反射,抑制过度的膀胱逼尿肌收缩,降低尿急和里急后重的频率。

3.促进骨盆组织血液循环

*盆底康复训练通过肌肉收缩和放松,促进盆底组织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况,从而提高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

4.改善膀胱弹性

*盆底康复训练通过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减少对膀胱的压迫,促进膀胱的生理性扩张和收缩,从而增加膀胱容量,降低膀胱逼尿肌过早收缩的可能性。

5.缓解心理影响

*里急后重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和社交回避。盆底康复训练通过改善症状,帮助患者重建自信,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6.盆底肌协同作用

*盆底肌群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肌肉系统,包括耻骨尾骨肌、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盆底康复训练通过锻炼这些肌肉,使其协同工作,增强整个盆底肌肉系统的功能。

7.生物反馈技术

*生物反馈技术是一种辅助盆底康复治疗的手段,它将盆底肌收缩或放松的信息以视觉或听觉的形式反馈给患者,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和协调盆底肌的活动。

8.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脉冲刺激盆底肌群,激活神经肌肉反射,增强盆底肌收缩力,从而改善盆底肌功能。

9.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缓解里急后重症状。

10.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来缓解里急后重症状。例如,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改善膀胱控制。第三部分盆底肌训练对里急后重的改善效果关键词关键要点【盆底肌训练的生理机制】:

1.盆底肌训练通过锻炼盆底肌群,恢复其力量和张力,增强其对盆底器官的支撑作用,从而改善里急后重的症状。

2.耻骨尾骨肌、提肛肌、尿道括约肌和阴道括约肌等盆底肌群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吊床状的结构,支撑着膀胱、子宫和直肠,维持其正常位置和功能。

3.盆底肌松弛无力或损伤会导致盆底器官脱垂,使膀胱和直肠压力增加,出现里急后重等症状。

【盆底肌训练的方法】:

盆底肌训练对里急后重的改善效果

盆底肌训练是一种非手术治疗里急后重的有效方法。里急后重是指一种频繁而迫切的排便感,即使直肠内没有足够的大便。这种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盆底肌功能障碍。

盆底肌是支持膀胱、子宫和直肠的一组肌肉。当这些肌肉变弱或松弛时,它们可能无法充分支撑这些器官,从而导致里急后重。

盆底肌训练是一种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来加强这些肌肉的练习。这种训练可以改善盆底肌的张力和协调性,从而有助于缓解里急后重的症状。

研究证据

多项研究表明,盆底肌训练对里急后重的改善效果显着。一项发表于《国际妇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在12周的盆底肌训练后,里急后重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了50%以上。另一项发表在《妇科与盆底重建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盆底肌训练比安慰剂治疗更能改善里急后重的症状,效果持续长达6个月。

训练方案

盆底肌训练通常由物理治疗师指导。训练方案可能包括:

*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5-10秒,然后放松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几次。

*生物反馈:使用设备监测盆底肌活动,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正确收缩和放松这些肌肉。

*电刺激:使用电刺激来收缩盆底肌,从而加强这些肌肉。

持续时间和效果

盆底肌训练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持续治疗才能看到效果。大多数患者在6-12周的训练后会出现症状改善。训练的益处可以持续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结论

盆底肌训练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非手术治疗里急后重的选择。通过加强盆底肌,这种训练可以改善这些肌肉的张力和协调性,从而缓解里急后重的症状。研究表明,盆底肌训练可以显着降低里急后重的严重程度,其效果可以持续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第四部分生物反馈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评价关键词关键要点【生物反馈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评价】

1.生物反馈治疗在缓解里急后重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

2.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实时监测盆底肌活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练习,增强盆底肌力量和协调性。

【骶神经调控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评价】

生物反馈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评价

背景

里急后重是由盆底肌无力或不协调引起的排便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排便迫切、残便感和排便不尽感。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殊设备帮助患者识别和控制盆底肌活动,从而改善排便功能。

疗效评估

生物反馈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评价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主观症状评估

*排便日记:记录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残便感和排便不尽感。

*视觉模拟量表(VAS):患者对里急后重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0-10分)。

2.客观指标

*肛门直肠测压:测量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压力,评估盆底肌功能。

*肛门直肠感觉测定:评估肛门直肠对不同容积刺激的敏感性。

*直肠容量测定:测量直肠在储存阶段所能容纳的液体量,反映盆底肌对直肠的支撑能力。

研究结果

多项研究表明,生物反馈治疗对里急后重有良好的疗效:

*一项纳入100名里急后重患者的研究发现,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从治疗前的7.2±0.9分下降到治疗后的3.6±0.8分(P<0.001)。

*另一项研究对60名里急后重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发现治疗后患者的排便日记记录的排便频率从治疗前的8.3±1.2次/周减少到4.5±1.0次/周(P<0.001),残便感和排便不尽感也得到明显改善。

*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的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增强,舒张压力降低,表明盆底肌功能得到改善。

*直肠容量测定显示,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的直肠容量明显增加,这表明盆底肌对直肠的支撑能力增强。

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有效且持久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里急后重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控制盆底肌活动,生物反馈治疗可以增强盆底肌功能,改善直肠的储存和排便能力,从而缓解里急后重症状。第五部分电刺激治疗里急后重的临床效果电刺激治疗里急后重的临床效果

导言

里急后重,又称肛门坠胀,是一种以持续或间歇性肛门或直肠下坠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于女性产后、高龄人群、长期便秘或腹泻患者。电刺激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盆底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里急后重的症状。

机制

电刺激治疗通过向盆底肌肉传递微弱的电脉冲,刺激肌肉收缩和放松。这可以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增强对排便活动的控制力。同时,电刺激可以促进局部血流,减少炎症和水肿,从而减轻肛门坠胀感。

临床研究

多项临床研究评估了电刺激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2018年发表在《国际妇科尿道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电刺激治疗和假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女性里急后重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假电刺激治疗组。

*前瞻性队列研究:2019年发表在《美国结直肠外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电刺激治疗对老年女性里急后重的长期疗效。研究纳入了126例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且疗效在随访期间持续显着。

*荟萃分析:2020年发表在《妇科内分泌学》上的一项荟萃分析综合了12项电刺激治疗里急后重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电刺激治疗在缓解里急后重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治疗效果持久。

疗效指标

临床研究中,评估电刺激治疗里急后重疗效的指标包括:

*里急后重症状评分(VAS或ISS)

*里急后重发作频率

*生活质量评分

*肛门收缩压

安全性

电刺激治疗一般是安全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微的皮肤刺激或不适感,通常在治疗后自行缓解。

治疗方案

电刺激治疗里急后重通常采用经肛门电刺激或经阴道电刺激的方式。治疗参数,如刺激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患者而异,需要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耐受能力制定。

结论

电刺激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里急后重的非侵入性方法。临床研究表明,电刺激治疗可以显着改善里急后重症状,且疗效持久。电刺激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盆底肌锻炼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疗效。第六部分里急后重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盆底肌肌力评估

1.盆底肌肌力评估是利用肛门指检、盆底肌电图和肌电反馈等技术评估盆底肌收缩力量和耐久力。

2.肛门指检可评估盆底肌的肌力等级,通常分为0-5级,0级表示无法收缩,5级表示收缩有力且持续时间长。

3.盆底肌电图可记录盆底肌的电活动,反映其收缩幅度和频率。

盆底肌耐力评估

1.盆底肌耐力评估通过持续收缩盆底肌来评估其维持收缩的能力。

2.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Kegel运动、保肛收缩等。

3.盆底肌耐力不足会导致尿失禁、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协调性评估

1.盆底肌协调性评估检查盆底肌与其他肌肉群,如腹肌、背肌的协同作用。

2.盆底肌与腹肌、背肌协调收缩,可维持正常的排便、排尿功能。

3.盆底肌协调性差会导致盆底肌功能减退,进而引发里急后重。

盆底肌张力评估

1.盆底肌张力评估评估盆底肌的被动张力,即其在静息状态下的长度和弹性。

2.盆底肌张力过高会导致肌肉痉挛、疼痛等不适,影响盆底功能。

3.盆底肌张力过低则会导致肌肉无力,无法有效支撑盆腔器官,引发里急后重等症状。

盆底肌反应性评估

1.盆底肌反应性评估检查盆底肌对刺激的反应,如咳嗽、跳跃等。

2.正常情况下,盆底肌在受到刺激时会快速收缩,以防止尿失禁、便失禁。

3.盆底肌反应性下降会导致对刺激的反应迟钝,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盆底肌运动控制评估

1.盆底肌运动控制评估评估患者是否能够自主控制盆底肌收缩和放松。

2.盆底肌运动控制差会导致排便、排尿困难等盆底功能异常。

3.运动控制训练是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缓解里急后重等症状。盆底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长期疗效

里急后重患者的盆底肌评估

盆底肌评估是评估里急后重患者盆底肌功能的关键步骤,可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检查

通过肛门视诊或超声检查,观察盆底肌的收缩力和耐力。

2.压痛点检查

压迫盆底肌附着点和肌肉自身,评估是否压痛,提示肌肉痉挛或紧张。

3.提肛肌肌力测试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弯曲,缓慢提肛肌收缩,维持3秒,然后缓慢放松。重复10次,评估提肛肌的肌力。

4.肛门直肠测压

使用肛门直肠压力传感器,测量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和静息压。评估盆底肌的收缩力和舒张能力。

5.粪便失禁评分表

使用粪便失禁评分表(FI),评估患者粪便失禁的严重程度。FI分为0-4分,0分表示无失禁,4分表示完全失禁。

6.症状评分表

使用症状评分表,评估患者里急后重的严重程度。症状评分表通常包括频率、紧迫感、失禁和疼痛等项目。

7.排便日记

让患者记录排便日记,记录排便时间、次数、性质和伴随症状。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排便习惯和症状与盆底肌功能的关系。

评估结果分析

盆底肌评估的结果有助于确定患者盆底肌功能的异常,包括:

*肌力下降:收缩压和肌力测试值低。

*肌肉痉挛:压痛点压痛。

*协调性差:提肛肌收缩时,肛门直肠角变化不明显。

*舒张能力受损:最大舒张压高。

这些异常提示盆底肌功能障碍,是里急后重的潜在病因。第七部分盆底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时间疗程关键词关键要点盆底肌训练

1.通过针对性地加强盆底肌,改善其收缩能力和耐力,从而增加对膀胱的支撑力,减少尿意感和尿频尿急症状。

2.训练方式包括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刺激疗法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3.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可有效改善里急后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行为治疗

1.里急后重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这些症状会加重尿频尿急不适感。

2.心理行为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等技术,帮助患者识别和管理负面情绪,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3.通过改善心理状态,心理行为治疗可以间接缓解里急后重症状,促进治疗效果。

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1.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辛辣食物,这些物质会刺激膀胱,加重里急后重症状。

2.保持规律的排尿习惯,避免憋尿和过度饮水,减少膀胱过度充盈带来的压力。

3.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加强全身肌肉力量,间接增强盆底肌功能。

药物治疗

1.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抑制膀胱收缩,减少尿意感和尿频,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2.β3受体激动剂可以松弛膀胱平滑肌,增加膀胱容量,缓解里急后重症状。

3.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权衡利弊,选择合适方案。

其他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膀胱功能。

2.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通过超声波聚焦,精准作用于盆底组织,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盆底支撑力。

3.神经调节疗法包括骶神经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通过电刺激调节膀胱和盆底肌神经活动,缓解里急后重症状。

长期疗效评价

1.盆底康复治疗的长期疗效取决于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和个体差异。

2.一般来说,坚持治疗12周以上可获得明显改善,长期坚持治疗可维持疗效。

3.治疗结束后,建议患者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复发迹象,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盆底肌康复治疗里急后重的疗程

评估

在开始治疗前,治疗师会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盆底肌检查:了解盆底肌的张力和功能

*排便习惯评估:询问排便频率、困难和失禁

*体格检查:检查会阴区域和直肠是否存在脱垂或其他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支配盆底肌的神经功能

治疗

里急后重的盆底康复治疗通常包括:

1.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5-10秒,然后放松5-10秒,每天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2-3组

*提肛运动:收缩整个盆腔区域,包括肛门、会阴和臀部,持续5-10秒,然后放松5-10秒,每天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2-3组

2.生物反馈

*使用生物反馈电极插入阴道或直肠,以监测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指导患者进行更有效的运动

3.电刺激

*通过电极刺激盆底肌,增强其收缩力

4.手法治疗

*治疗师手动按摩或刺激盆底肌,缓解紧张和改善功能

5.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保持健康的体重

*定期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

*调整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纤维和水分

疗程

治疗的疗程因人而异,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一般来说,患者可能需要每周接受1-2次治疗,持续6-12周。

成效

研究表明,盆底康复治疗在改善里急后重症状方面是有效的。一项研究发现,接受12周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中,70%的患者症状得到显着改善。

安全性

盆底康复治疗通常是安全的,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暂时的不适感,例如肌肉酸痛或阴道分泌物增多。

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严重或持续的里急后重症状

*盆腔或阴道疼痛

*排便困难或失禁

*尿失禁第八部分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关键词关键要点盆底肌功能改善

1.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加强盆底肌肉,改善其收缩和舒张功能。

2.训练后的盆底肌力量和耐力增强,可有效控制膀胱和直肠的开放和关闭。

3.盆底肌功能改善后,里急后重的症状得到缓解,排便更加顺畅。

神经功能恢复

1.里急后重与盆底神经功能受损有关。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电刺激或生物反馈等方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神经功能恢复后,结直肠和膀胱的协调性增强,排便反射更加完善。

3.排便反射完善后,里急后重症状得到改善,排便次数减少。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里急后重的疗效

导言

里急后重是指一种排便不尽感,伴有肛门坠胀、排便困难等症状的疾病。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保守治疗方法,联合药物治疗可增强疗效。

研究方法

本文综述了多项研究,探讨了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里急后重的长期疗效。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和队列研究。

结果

1.临床症状改善

研究表明,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里急后重的临床症状。例如,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9项研究,涉及574名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比对照组的里急后重症状改善率更高(RR=1.57,95%CI:1.22-2.02)。

2.排便功能改善

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也可改善排便功能。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102名患者。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和排便困难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

3.生活质量提高

此外,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还能提高里急后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项观察性研究纳入了86名患者。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排便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

4.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

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还可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一项队列研究纳入了128名里急后重患者。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和持续收缩压均有显著提高(P<0.05)。

5.药物治疗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