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安徽省六安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号令[A]不信[B]则民不知[C]所从[D]天下[E]何由[F]而治乎[G]朕过[H]深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命令。B.让,文中指责备,与《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意思不相同。C.为,文中指因为,与《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中的两个“为”意思都不相同。D.诚,文中指确实,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中的“诚”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B.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入伍。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概括材料一中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答案】10.BDG11.B12.C13.(1)主管官员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2)喜爱狩猎就想到网开一面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14.①将大臣上书言事的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进出时观看。②赞同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③接受魏征“不点中男”的建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号令”作主语,“不信”作谓语,“则”照应上文的假设引出下一句,常置于句首,故应在B处断开;“民”作主语,“不知”作谓语,“所从”为所字结构构成的名词短语作宾语,应在D处断开;“天下”作主语,“何……乎”作谓语,语意完整,后面断开;且“朕过”偏正短语作主语,“深”作谓语,应在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两个“让”都是“责备”。句意: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C.正确。因为;治理;被。句意:联因为什么失信了?/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敌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D.正确。确实;如果。句意:确实都切中要害。/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有误。从原文“百姓固已不能无怪”来看,百姓还是有责怪之意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负”,亏欠、拖欠;“非”,不是、不属于;“征督”,征收督促。(2)“乐”,以……为乐;“盘游”,狩猎;“懈怠”,意志松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可知,唐太宗将大臣上书言事的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进出时观看。由“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可知,唐太宗接受魏征“不点中男”的建议。由“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可知,唐太宗赞同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宗对大臣裴寂说:“近来很多上书言事的奏章,朕都将它们贴在寝宫的墙壁上,以便进出时观看,朕时常思考为政之道,有时要到深夜才能入睡。希望你们也要恪尽职守,与朕的这一心意相符。”太宗励精求治,多次让魏征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均高兴地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中身体魁梧壮实的,也可一并征发。”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征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如是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答道:“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虚数呢!而且陛下总说:‘朕以诚、信治理天下,欲使臣下百姓均没有欺诈行为。’现在陛下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愕地问道:“联怎么失信了?”魏征答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久官家的财物,一律免除。’有关官员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本就不能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呢!另外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于是不征点中男做兵员,并且赐给魏征一只金甕。材料二: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处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安徽省六安市霍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C.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与“克勤克俭”的“克”字含义相同。B.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游为“游”。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中的“景”与“高山景行”中的“景”含义不同。D.三驱,指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以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12.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连用三句构成排比,对仗工整,比喻精切,说明人君安国“必积德义”,为下文蓄势。B.作者用三个含“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论证,将下愚和明哲对映,这是委婉陈述,也是严肃的劝谏。C.“人君”句开始,作者扣住君主的作为,正面立说,强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D.全段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给人一气呵成之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2)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4.作者所提“十思”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哪几戒?【答案】10.C11.C12.C13.(1)(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2)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14.①戒奢侈;②戒骄傲;③戒放纵;④戒小人;⑤戒赏罚不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在殷忧”与“既得志”对应,“必竭诚以待下”与“则纵情以傲物”对应,“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与“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应,所以应分别在“忧”“下”“志”“物”“一体”“行路”后断句。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和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克”,都是能、能够的意思。句意: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既能勤劳,又能节俭。B.正确。C.“含义不同”错。“景”,均为大、重大的意思。句意:(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仰望高山,通行大道。以高山和大路比喻人的道德之美。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正面立说”错,应为“反面立说”。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凡百元首”,所有的帝王;“景”,大、重大;“殷忧”,深忧。(2)“弘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简”,选拔;“择”,挑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思指考虑到身居高位,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参考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徵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齐主若为优劣?”徵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暗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选自《贞观政要》)材料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蹲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节选自西汉刘向《说苑》)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字母涂黑。(3分)顷读周A齐史B末代C亡国之主D为恶E多相类也F齐主G深好H奢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B.弘,文中指扩大、光大,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弘兹九德”的“弘”字意思相同。C.孰与,文中是“怎么”的意思,与《鸿门宴》中“孰与君少长”的“孰与”意思相同。D.关市,古代指设在交通要道的集市,后来专指设在边境同外族或外国通商的市场。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认为周武王和秦始皇虽然都平定天下,但国运长短悬殊,并与大臣探讨其中的原因。B.唐太宗以隋朝旱灾旧事为鉴,指出治理国家的紧要任务在于重视民生,而不在于充实粮仓。C.在与魏征谈及北齐北周两代亡国之君时,唐太宗认为齐主非常奢侈,横征暴敛,比天元更劣。D.师旷通过理论阐释,列出了“人君之道”的具体内容,言简意赅,应答得当,晋平公很信服。13.将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宋·苏洵《六国论》)14.材料一和材料二谈及了一些相同的“人君之道”,请简要概括。(3分)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抒发兴衰荣辱之感?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10.【答案】ABF(“周”和“齐”是两个朝代,为并列成分,中间A处断开;“读周齐史”是动宾结构,宾语后B处断开;“也”为句末语气助词,“齐主”作下句主语,“也”后F处断开。)11.【答案】C(怎么;与……相比,哪一个更。句意:国君又怎么能够富足呢?/他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12.【答案】C(C.“唐太宗认为……比天元更劣”错,认为齐主比天元更劣的是魏征,而不是唐太宗。)13.【答案】(1)如果他昏庸,即使粮食满仓,也只不过是助长他奢侈浪费的习气而已,这是国家危亡的根本原因。(“不肖”,没有才能、昏庸;“徒”,只不过;“益”,增加;“危亡之本也”,判断句。)(2)有人问:“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互丧”,相继灭亡;“率”,全部,都;“以”,因为。“丧”灭亡)14.【答案】①仁爱(体恤百姓);②清心寡欲,不奢侈;③独立有远见;④广开言路,不独断专行。①由原文材料一“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材料二“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可知,仁爱(体恤百姓);②由原文材料一“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材料二“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可知,清心寡欲,不奢侈;③由原文材料一“齐主暗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材料二“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可知,独立有远见;④由原文材料一“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材料二“广开耳目,以察万方”可知,广开言路,不独断专行。)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初年,唐太宗从容地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之乱,而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国运长短如此悬殊呢?”尚书右仆射萧瑀回答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苦于他的统治,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与周武王会师,(讨伐纣王)。周朝虽然衰微,六国无罪,秦国完全是倚仗智诈暴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太宗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周灭殷以后,致力于光大仁义;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它们不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别,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道理就在这里吧!”贞观二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隋朝开皇十四年遇到大旱,百姓大多饥饿困乏。当时国家粮仓贮存甚丰,朝廷竟不允许救济灾民,竟然下令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找粮食。隋文帝不爱惜百姓却吝惜粮食,到了隋朝末年,计算国家粮仓贮存的粮食,足够五六十年之需。隋炀帝依仗国家富庶,所以挥霍无度,极尽奢侈,终于国破家亡。隋炀帝失去国家,也是这个原因。凡是治理国家的君王,要致力于含养民生,不要只专心于充盈自己的府库。古人说:‘老百姓不富足,国君又怎么能够富足呢?’只要仓库的贮备足以对付灾年,再多贮存粮食又有什么用呢!国君的后代如果贤明,他自然可以保住江山,如果他昏庸,即使粮食满仓,也只是助长他奢侈浪费的习气而已,这是国家危亡的原因。”贞观九年,唐太宗对魏徵说:“近来我读北周、北齐的史书,发现末代亡国君主所做的坏事多数都很类似。齐主非常奢侈,府库所藏,几乎都被他挥霍光了,以至于关隘市集,没有哪一处不征收赋税的。我常说这就像嘴馋的人吃自己身上的肉一样,肉吃完了自己也就死了。君主不停地征敛赋税,百姓既然已经疲弊了,他们的君主也就灭亡了,齐主就是这样的人。然而天元皇帝与齐主相比较,谁优谁劣呢?”魏徵回答说:“这两个君主虽然同样亡国,他们的做法还是有所区别。齐主懦弱无能,朝廷政令不统一,国家没有法度,以至灭亡。天元帝生性凶悍好强,作威作福独断专行,国家的灭亡,都由他一手造成。从这方面来看,齐主要差一些。”材料二:晋平公问师旷说:“做人君的道理有哪些?”师旷回答说:“做人君的道理应是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努力做到博大仁爱,追求的目标在于任用贤能;开阔自己的见闻,来明察各方面的情况;不拘执、沉溺于世俗的偏见,不受身边亲信的人的影响和羁绊;做到目光开阔、视野远大,见解独特超群;经常检查考核官吏的政绩,以此来统管臣下。这就是人君所掌握的道啊。”晋平公说:“很好!”安徽省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二: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征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之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坐与语,公大悦。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曰:“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公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圣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曰:“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公不许。公孙支曰:“君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请终致之!”公不许。公孙支曰:“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不肖失伦,臣之过。进贤而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选自《说苑·臣术》,有删减)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摄衣冠A谢曰B婴虽不仁C免子D于厄E何F子求绝之G速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这里是“整理”的意思,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摄乎大国之间”的“摄”词义不同。B.“征”这里是“征召”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里“征利、拒谏”的“征”词义不同。C.“具”这里是“准备”的意思,与《鸿门宴》里“具告以事”的“具”词义相同。D.“以”这里是“并且”的意思,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申之以孝悌之义”的“以”词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子担任齐相后,国君对他说到的事,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君王命令行事。B.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入自己的内室。过了很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他绝交。C.秦穆公从百里奚对待牛的态度看出他是个君子,便把他留下来,最终百里奚做了上卿。D.公孙支了解到秦穆公思考深刻周到的原因后,当即向秦穆公祝贺并表示要让位给百里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2)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请终致之!14.结合材料,谈谈晏婴和公孙支在面对人才时有哪些相同的美德?(3分)10.[答案]BCE[评分细则](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解析]本句句意是“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晏婴尽管算不上善良宽厚,可是也曾经将您从危闲中解救出来,您为何这么快就请求绝交呢?’”“曰”,翻译为“说”,其后要断开;“婴虽不仁”与“免子于厄”之间是转折关系,需要断开;“何子求绝之速也”是完整的疑问句,不需要断开。11.[答案]C[解析]“词义相同”错误。准备/全部,都。A.整理/夹处。B.征召/求。D.并且,连词/用,介词。12.[答案]D[解析]D项中“当即”表述错误,据原文可知,第二天公孙支才请求让位给百里奚。13.[答案](1)越石父有才干,当时正在囚禁中,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了他,便解下坐车左边的马将他赎出来,并用车载他回家。[评分细则](“缧绁”1分,“涂”通“途”1分,“左骖”1分,句意1分。)(2)现在您已经得到了这样的福分,却使我失去让贤的福分,难道可以吗?请您(成全我)也让:我得到它吧![评分细则](“既”1分,“禄”1分,“致”1分,句意1分。)14.[答案]共同的美德有:①惜才:材料一晏子遇到了被囚禁的越石父并予以解救;材料二公孙支得知秦穆公得到人才后想要让位给百里奚。②谦逊:材料一晏子无意中怠慢了越石父,经解释后待他为贵宾;材料二公孙支得知秦穆公得到人才后,随即向他祝贺,最后坚持让出上卿之位。[评分细则](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本题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晏平仲,名婴,是莱地夷维人。侍奉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由于节俭又能努力做事而被齐国人尊重。做了齐相以后,吃饭不用两道肉食,侍妾不穿丝织品。他在朝廷上,国君说的话涉及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他便秉公而行。国君有道的时候,他便服从命令;无道的时候,他便斟酌而行。正因为这样,他连续三朝名声都传闻于各国诸侯。越石父有才干,当时正在囚禁中,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了他,便解下坐车左边的马将他赎出来,并用车载他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入自己的内室。过了很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感到震惊,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晏婴尽管算不上善良宽厚,可是也曾经将您从危困中解救出来,您为何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了伸张。当我正在囚禁之中,那些人是不了解我的。先生既然已经受到感动醒悟而把我赎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我还不如仍在囚禁之中。”晏子于是请他进屋,待为贵宾。材料二:秦穆公派商人运盐,向商人征聘,商人用五张羖羊皮买了百里奚,让他赶盐车来到秦国。秦穆公验看盐时,看到百里奚驾车的牛很肥,问:“负担很重,道路遥远,而且险阻又多,可是你的牛为什么还能这么肥壮呢?”百里奚回答说:“我按时喂料饮水,使用时不残暴,遇到险阻时,用身体或在前或在后帮着拉车推车,所以牛才肥壮。”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个君子,便让执事官吏为他准备洗澡洗头,穿衣整冠,并坐下来与他交谈,秦穆公非常高兴。有一天秦穆公和公孙支谈论政事,公孙支感到很不安,说:“君王耳聪目明,思考深刻周到,大概君王得到圣人了吧?”秦穆公说:“是的,我欣赏百里奚的言论,他就像圣人一样。”于是公孙支就回家取来一只大雁,祝贺说:“君王得到了国家的圣臣,请让我为国家祝福。”秦穆公没有拒绝,拜了两拜,就接受下来。第二天,公孙支就退出上卿的职位,让给百里奚,说:“秦国地处偏僻,百姓孤陋寡闻、愚昧无知,这就是国家危亡的根本原因。我自知才能不足以处在他的上位,请允许我将上卿的职位让给百里奚吧。”秦穆公不答应。公孙支说:“您没有通过宾相的礼仪,就得到了国家的圣臣,这是您的福分;我见到贤才而让上卿之位,这是我的福分。现在您已经得到了这样的福分,却使我失去让贤的福分,难道可以吗?请您(成全我)也让我得到它吧!”秦穆公还是不答应。公孙支说:“我没有才能而居处上卿的位置,这是您违背了伦常。由于我缺乏才能而使您违背伦常,这是我的过错啊。任用有才能的人而辞退没有才能的人,这是您的英明。如今我居于上卿之位,不仅毁坏了您的美德,也违背了做臣子的品行,我将要逃走。”秦穆公才接受他的请求。因此百里奚官居上卿之位治理国政,公孙支作为次卿来帮助他。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文学曰: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吴起长兵攻取,楚人搔动,相与泣悼王。其后楚日以危,秦日以弱。故利蓄而怨积地广而祸构恶在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人不苦也?文学曰: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知其为秦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文学曰: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昔商君明于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秦致利成业,是以战胜攻取,并近灭远,乘燕、赵,陵齐、楚,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踰之河北,若坏朽折腐。何者?商君之遗谋,备饬素修也。故举而有利,动而有功。文学曰: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业。今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虽以获功见封,犹食毒肉愉饱而罹其咎也。苏秦合纵连横,统理六国,业非不大也;桀、纣与尧、舜并称,至今不亡,名非不长也。然非者不足贵。故事不苟多,名不苟传也。(节选自桓宽《盐铁轮》①)材料二: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注】①西汉始元六年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当时的贤良、文学(通经变达之士)双方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为议题,对政府当时施行的政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辩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利蓄A而怨积B地广C而祸构D恶在利用E不竭F而民不知G地尽西河H而人不苦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敛衽,指整理衣襟,文中表示各国诸侯臣服于秦国的恭敬态度。B.遗,指遗留,与《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中的“遗”意思不同。C.苟,指随便,与《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中的“苟”意思相同。D.材料一“见封”与材料二“见教”中的“见”字用法和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桑弘羊大夫认为商鞅做秦国宰相的时候,严明刑罚,整顿政令和教化,使国富民强。B.文学认为君子做官时靠道德,辞官后讲礼义,不骄傲自夸,世人便不会嫉妒他的功业。C.文学举苏秦和桀纣、尧舜的事例,意在说明只要功劳大,名声流传是很容易的事。D.在名实相符的前提下,王安石对司马光的责难逐一辩驳,认为对他的指责是不合理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材料二中司马光以“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批评王安石变法,材料一第三段中文学是从哪些方面批评商鞅变法的?请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BD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言词语的能力。思路点拨C项,“苟富贵,无相忘”中的“苟”指“如果”,与材料一中的“苟”字意思不同。12.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思路点拨“意在说明…容易的事”理解错误,举苏秦和桀纣、尧舜的事例,意在说明做坏事的人得不到尊重,好名声不是随便流传的。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案(1)因此去征服敌人攻打敌国,夺取土地开拓疆土,不必向百姓征收赋税而军队的给养就很充足。(关键词“赋”“赡”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这不是拒绝他人的规劝。(关键词“辟”“壬人”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意,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案①刑罚本已严酷,又滥增刑罚和罪名。②百姓赋税已繁重,又禁止开发资源。③重视财利轻视礼义,提倡武力崇尚军功。(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桑弘羊大夫说:昔日商鞅做秦国宰相的时候,对内制定了法令制度,严明了刑罚,整顿了政令和教化,诡诈虚假的人或事没有被容纳的地方。对外采取了许多增加国家收入的措施,向开发山川湖泽资源的人们征税,促使国富民强,农具和兵器完备,物资储备充足有余。因此去征服敌人攻打敌国,夺取土地开拓疆土,不必向百姓征收赋税而军队的给养就很充足。文学说:商鞅实行严刑峻法来增加财利,秦国民不聊生,都去向秦孝公哭诉。吴起兴兵攻战,楚人骚动不安,都去向楚悼王哭诉。后来楚国日益危急,秦国日益削弱。因此财利蓄积而民怨也积累了地域拓广了而灾祸也构成了。怎么能说国家财利取之不竭而民众并不知情,疆域拓展到西河而民众并不感到征战痛苦呢?文学说:善于凿地为穴的人建置坚固而不易拔掉,善于打地基的人建成高楼而不会倒塌。伊尹用尧、舜的治国之道作为商朝治国的基础,因此子孙继承王位,政权延续百代没有断绝。商鞅用严酷的法律作为秦国统治的基础,所以秦朝二世而亡。刑罚已经很严酷了,商鞅又制定了连坐法,定了诽谤罪,增加了肉刑,弄得老百姓胆战心惊,手脚不知该放到哪里好。征收的赋税已经很繁重了,还要禁止人民开发山林湖泊的资源,把巨额利润收归国有,使得人民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视财利而轻视礼义,提倡武力而奖励(崇尚)军功,这并不是不能扩充领土,增加地盘,但这就好像人得了水肿病一样,喝水越多病就越重。您只知道商鞅为秦国开创帝业,不知道他将秦国引向灭亡的道路。大夫说:说起来不难,做起来才难。所以,有才能的人是踏踏实实地建立功勋,而不是只说空话罢了。昔日商鞅懂得开疆拓土的策略,凭借当时秦孝公给他的权力,为秦国增长财利,成就伟业,因此才能一打仗就胜利,一进攻就占领,吞并邻国,消灭远国,战胜燕、赵,侵犯齐、楚,各国诸侯都恭恭敬敬,归顺西面的秦国。后来蒙恬征讨匈奴,开拓了千里土地,把匈奴赶到黄河以北,秦军的攻势好似摧枯拉朽。为什么能这样呢?就是因为继承了商鞅遗留下来的谋略,平时加以整顿,有所准备的结果。所以一举就能收到利益,一动就能得到成功。文学说:君子做官时必须依靠道德,辞官后也不失掉礼义,才能很高但不骄傲,有功劳也不自夸,地位尊贵而举止谦逊,功劳大但通情达理。所以世人就不会嫉妒他的才能,不会嫉妒他的功业。现在商鞅抛弃仁义而玩弄权术,废除仁德而依靠暴力,提倡严刑峻法,以暴虐为习俗,用欺骗老朋友的手段立功,以对宫室贵族施加刑罚建立威势,对老百姓没有恩惠,对诸侯国没有信用,别人和他结为仇怨,家族与他结为仇敌,虽然他以此建立功劳,获得封地,但这就像吃了有毒的肉一样,吃得越饱就越是遭殃。苏秦合纵抗秦,统理六国,功业不能说不大。桀、纣和尧、舜的名声同时流传到现在,不算不长远。然而干坏事的人永远不值得被尊重。所以,事情不能随便赞美,好名声也不是随便流传的。材料二:读书人所争辩的问题,尤其在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了。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我却认为接受皇帝命令,商议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夺官吏职权;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以此来兴利除弊,这不是生事扰民;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这不是拒绝他人的规劝。至于天下对我怨恨非议这么多,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材料一: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节选自《鸿门宴》)材料二: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话录音机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为第人创建设计开发和维护网站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宠物旅馆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姑息治疗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云出版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云无服务器计算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瓦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冷链肉类产品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在啤酒作坊内供应饮料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吸湿排汗运动衫产品供应链分析
- 狼来了英语话剧
- 电源测试报告模板
- AxureRP9网站与App原型设计(全彩慕课版)-教学教案
-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科学-医用高分子及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
-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100字(大全8篇)
- 完整辩论赛ppt-含计时器
- 肺炎-内科学课件
- 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 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
- 《财务共享实务》课程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疗安全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