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鉴定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检查鉴定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检查鉴定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检查鉴定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检查鉴定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建筑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价4.1.1适用范围1.本细则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的可靠性评定,评定对象可为建筑结构、桥涵结构、水利水运构筑物结构与城市构筑物(广告牌、城市装饰物、高耸构筑物、市政桥涵、给排水工程)和工业构筑物(水塔、烟囱、蓄水池)等。2.本细则可用于结构设计质量(可靠性)评定、工程施工质量对结构可靠性影响的评定和已有结构的可靠性评定,不得用于设计图纸的审查和工程结构的设计。4.1.2.依据标准本作业指导书依据下列标准编制:(1)《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J50068);(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10)《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11)《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3)《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1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15)《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GB50342);(16)《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1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4.1.3.鉴定程序4.4.3.1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及危险房屋鉴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受理委托→初步调查,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和合适的内容,成立鉴定组→详细调查→补充调查→结构验算→鉴定评级→出具报告→资料归档

4.1.3.2受理委托:查验委托人合法证件、且其房屋是否属于鉴定的范围,指导委托人填写《房屋质量/可靠性/安全鉴定委托书》,与委托人约定现场查勘日期,并交待准备事项,确定收费标准,签订委托合同合约。

4.1.3.3初步调查:选派持有结构检查资质的人员承担鉴定工作,向委托人调阅被鉴定房屋的历史和现状等技术档案资料,并进行现场初步调查,制定现场检查合适的方案,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等。

4.1.3.4详细调查:仔细调查鉴定委托中提出和初始调查中确定的重点检查相关项目;绘制房屋平面图,并在平面图上标明各种损坏构件的部位,对损坏程度及数量作详细记录,必要时进行录像、拍照。

4.1.3.5补充调查:在现场时,有目的地对损坏构件进行检测。必要时应有选择地对损坏构件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钢筋强度进行现场检测或取样测试,或进行结构现场荷载试验、砌体强度原位试验;当结构损坏与地基基础不良反应有关时,在审查原地基勘探资料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可进行开挖检查,必要时专门委托进行地基的补充勘探。将检测数据资料整理汇列成文字图表,对检测结果的描述要准确具体。4.1.3.6结构验算:根据现行有关设计标准和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承载力验算,优先选用PKPM标准正版设计软件进行验算,将检验算结果绘图或列表说明。

4.1.3.7鉴定评级:对初始调查、详细调查、专项检测、承载力验算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分别按鉴定的类型(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危险房屋鉴定)进行综合评定。按判定的鉴定结论,提出原则性的处理建议。

4.1.3.8出具报告:检测鉴定报告由鉴定人员编写并签字,审核人审签,并经主管部门负责人审签同意后,加盖鉴定专用章。4.1.3.9资料归档备案:所有调查、检测、试验、计算原始记录、数据资料应与鉴定报告一并归档。4.1.4一般规定4.1.4.1结构的可靠性评定分为结构安全性评定、结构耐久性评定和结构适用性能评定;结构的抗灾害能力(防火、抗震、抗爆炸倒塌等)可依据相应情况,分别按结构安全性和结构适用性能评定。4.1.4.2结构的可靠性评定时,应对设计质量评定、施工质量对结构可靠性影响评定、已有结构评定和灾害损伤评定区别对待。4.1.4.3结构可靠性评定的依据应为下述文件或标准:⑴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关于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条例;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⑶国家、行业或地方的规范和标准;⑷国家、行业或地方的标准图;⑸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相关标准;⑹工程建设的合法文件,设计图、竣工图;⑺本中心相应的检查细则;⑻相关的企业标准。4.1.4.4结构可靠性评定时应注意建筑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的时效性。4.1.4.5结构可靠性评定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应通过专门的技术鉴定。4.1.5抽样规定结构可靠性评定,应根据建筑结构状况和相关资料,判断关键受力结构体系和构件,并确定检查项和相应抽样合适的方案。抽样应符合以下原则:1.检查样本应具备代表性、均匀性和可靠性,抽样原则宜符合《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相关规定要求。2.检查抽样合适的方案宜与委托方沟通协商,并由委托方确认后实施。3.在委托方指定检查对象和范围时,抽样位置应在指定检查范围内,且检查结果不得扩大到未检查的构件或范围。4.4.6.检查工作合适的内容与方法4.4.6.1初步调查1查阅图纸资料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计算书、设计变更记录、施工图、施工及施工变更记录、竣工图、竣工质检及验收文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定点观测记录、事故处理报告、维修记录、历次加固改造图纸记录等;2调查建筑物历史,如原始施工、历次修缮、改造、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灾等情况;3考察现场,按资料核对实物,调查建筑物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查看已发现的问题、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等;4填写初步调查表;5制定详细调查相关计划及检测、试验工作大纲,准备需要的仪器设备,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成的准备工作。4.4.6.2详细调查应进行下列结构基本情况的调查:

1结构布置及结构形式;

2砌体房屋圈梁,支撑或其他抗侧力系统布置;

3结构及其支承构造;构件及其连接构造;

4结构及其细部尺寸,其他有关的几何参数。应对结构使用条件进行调查核实:

1结构上的作用;

2建筑物内外环境;

3使用史(含荷载史);应进行下列相关项目的地基基础(包括桩基础)检查:

1场地类别与地基土(包括土层分布及下卧层情况);

2地基稳定性(斜坡);

3地基变形,或其在上部结构中的反应;

4评估地基承载力的原位测试及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5基础和桩的工作状态(包括开裂、腐蚀和其它损坏的检查);

6其它因素(如地下水抽降、地基浸水、水质、土壤腐蚀等)的影响或作用。当发现结构材料劣化或对设计图纸标明的材料性能怀疑时,宜采用无损检测法取样法进行下列材料的检测分析:

1结构构件材料;

2连接材料;

3其它材料。应对承重结构及围护结构承重部分进行下列相关项目的检查:

1构件及其连接工作情况;

2结构支承工作情况;

3建筑物的裂缝分布;。

4结构整体性;

5建筑物侧向位移(包括基础转动)和局部变形;6构件、结构或连接部位的施工缺陷、破损和腐蚀老化;

7必要时做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应进行围护系统使用功能的检查:1屋盖的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2维护墙体的裂缝、老化、保温性能、防水性能;3门窗的工作状态。应进行易受结构位移影响的管道系统检查。

4.4.6.3检查方法1结构工作状态(1)结构工作状态检查,应包括构件连接状态,结构施工缺陷、裂缝、腐蚀老化检测;(2)采用观察法,要求有经验的检查人员系统、全面、细致地观察和记录;(3)配合使用钢尺、放大镜、度数显微镜、超声波检测仪、钢筋锈蚀检测仪、雷达扫描仪等检测仪器;2结构尺寸变位检测(1)结构尺寸采用钢尺和水准仪、经纬仪测量;(2)层间柱子垂直度,采用工程检测尺检测;结构的垂直度和挠度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测量,垂直度也可采用垂线法测量;(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位置采用磁性钢筋探测仪测量,必要时打开保护层进行直接测量;3材料性能检测(1)若原设计文件有效,且不怀疑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或设计、施工偏差,可采用原设计的材料性能标准值,否则需进行现场检测;(2)混凝土强度在其龄期在14~1000天时采用回弹法检测,龄期超过1000天可采用钻心取样法检测;(3)砌体砂浆强度可采用回弹法或惯入法检测,必要时采用原位法检测砌体强度或取样试验砌体强度;(4)钢筋强度可在构件上钢筋受力较小部位取样检验;4地基基础检查(1)地基基础检查,首先进行基础变位观测和观察上部结构是否有因地基不良反应产生的变位和裂缝,当不怀疑地基基础有问题且原工程地质勘探资料有效时,可进一步审查原地勘资料,查看场地类别与地基土(包括土层分布及下卧层情况),地基稳定性(斜坡),评估地基承载力的原位测试及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资料,确认地基无问题;(2)当对原地看资料有怀疑或发现建筑有因地基不良反应产生的变位和裂缝时,应对地基基础作专门检查,对暴露部分详细观察,并可挖开怀疑有问题位置进行检查,结合原地勘资料进行判断,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地质勘探。5维护结构检查(1)维护结构检查应包括维护墙体检查、屋面防水检查和维护结构保温性能检查,采用观察法,用户调查法;(2)保温性能可采用结合测量数据的计算方法,必要时进行热工性能的现场测试。6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当结构承受动力荷载、有防振要求、承受强烈机械振动、爆破震动或因抗震设计需对动力特性进行检测时,应采用专门的结构动态测试分析仪进行现场结构原形动态特性测试。7检查工作的环境条件和安全要求(1)检查用测试仪器的工作条件应满足仪器说明书规定的环境条件,所采用的仪器应符合计量检定的要求;(2)检查工作应指定一名检查人员负责现场安全工作;(3)检查工作开始前应学习受检相关项目所在单位的安全守则和本检查机构的安全操作规则,检测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的用电、防火、起重吊装、登高、仪器设备操作等项的安全规则。4.1.7结构验算4.4.7.1一般规定1结构构件验算采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的规定。2结构构件验算使用的计算模型,应符合其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3结构上的作用应经调查或检测核实,并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作用标准值的取值。4当鉴定涉及设计责任时,应对原设计计算书、施工图及竣工图,重新进行一次复核。1.4.7.2作用效应1作用的组合、作用的分项系数及组合值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执行。

2当结构受到温度、变形等作用,且对其承载有显著影响时,应计入由之产生的附加内力。

4.4.7.3构件材料强度1若原设计文件有效,且不怀疑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或设计、施工偏差,可采用原设计的标准值。2若调查表明实际情况不符合上款的要求,应进行现场检测,并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强度标准值的取值。4.4.7.4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

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应采用实测值,并应计入锈蚀、腐蚀、冻融损坏,风化、老化损坏,局部缺陷或缺损以及施工偏差等的影响。4.1.8检查结果评定标准

4.1.8.1按GB50144—2008的规定进行结果评定1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应按子项、相关项目及组合相关项目和鉴定单元评定;2子项评级分为a、b、c、d四级,相关项目及组合相关项目评级分为A、B、C、D四级,单元评级分为一、二、三、四级;3据(GB50144)有关规定,按厂房的类型划分和评定子项和相关项目的等级,根据子项和相关项目等级评定综合相关项目的等级,根据综合相关项目的等级评定鉴定单元的等级。4.1.8.2按GB50292―1999进行结果评定:1民用建筑鉴定分为安全性、正常使用性、适修性和可靠性;2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的鉴定评级,应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各分三个层次,安全性每一层次分为四个等级,正常使用性每一层次分为三个等级。根据构件各检查相关项目评定结果,确定单个构件等级;根据子单元各检查相关项目及各种构件的评定结果,确定子单元等级;根据各子单元的评定结果,确定鉴定单元等级。3各层次可靠性鉴定评级,应以该层次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的评定结果为依据综合确定。每一层次的可靠性等级分为四级。4当仅要求鉴定某层次的安全性或正常使用性时,检查和评定工作可只进行到该层次相应程序规定的步骤。5民用建筑适修性评级的各层次分四个等级,根据构件修复的难易程度确定其适修性等级,根据子单元或单元修复的难易程度和修复造价与新建造价的比较评定其适修性等级。4.1.8.3按JGJ125―1999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果评定1危险房屋综合评定应按三层次进行。第一层应为构件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危险构件(Td)和非危险构件(Fd)两类。第二层次应为房屋组成部分(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维护结构)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a、b、c、d四等级。第三层次应范围房屋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为A、B、C、D四等级;2危险构件是指其承受能力、裂缝和变形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结构构件;3房屋划分成地基基础、上部承重机构和护围结构三个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危险性鉴定,应按下列等级划分:a级:无危险点;b级:有危险点;c级:局部危险;d级:整体危险4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按下列等级划分: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无腐朽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5危险房屋(简称危房)为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根据被鉴定房屋的构造特点和承重体系的种类,按其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鉴定。危房以幢为鉴定单位,按建筑面积进行计算。4.1.9鉴定报告及资料归档4.1.9.1工业厂房/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及危险房屋鉴定报告应包括下列合适的内容:

1建筑物概况;2鉴定的目的、范围和合适的内容;3检查、分析、鉴定的结果;

4结论与建议;

5附件;4.1.9.2应分别按三个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填写调查表格作为报告的附件,同时将必要的数据图表、计算资料和照片等作为报告的附件;4.1.9.3检测鉴定报告由鉴定人员编写并签字,审核人审签,并经主管部门负责人审签同意后,加盖房屋鉴定专用章。鉴定报告一式6~7份,向用户发出4份,中心和分室各存一份,涉及房屋损坏纠纷的鉴定报告或验收备案的报告应报上级主管部门一份备案。4.1.9.4所有调查、检测、试验、计算原始记录、数据资料由调查、记录、计算人员签字并由相关人员审核经整理清楚后与鉴定报告一并归档,采用电子仪器记录的数据图像资料应备份资料光盘归档,同时应将资料打印注释并签名后一并归档。4.1.10检查记录表格4.1.10.1本机构实施的房屋检查鉴定应填写检查相关项目记录表4.1.10.2工业厂房鉴定应根据房屋特征分别填写单层工业厂房或多层工业厂房初步调查表4.1.10.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应填写民用建筑初步调查。4.2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定4.2.1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评定4.2.1.1一般规定1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评定应分成结构布置、结构体系、构件承载能力和构造措施。2混凝土结构抗灾害能力中的建筑抗震结构布置、结构体系与相应的构造措施、建筑的防火、结构的抗意外事故倒塌能力可作为结构安全性的评定相关项目。3混凝土结构在评定时应作为重点考虑的部位主要有:①悬挑构件(包括承载力及抗倾覆验算);②较大跨度的厂房顶层边柱;③主梁受集中荷载作用的部位。4.2.1.2结构布置、结构体系的评定1涉及结构安全的结构布置和结构体系评定应以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作为评定的依据标准,本项规定同样适用于已有结构的评定和建筑的抗震鉴定。2结构布置的评定包括结构平面、竖向布置的规则性、抗侧力构件布置的对称性等。3建筑结构体系的评定包括结构的层数、高度、高宽比、跨度及与结构型式的匹配性,传力途径的明确和合理性,承重构件与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以及支撑的设置等。4工程构筑物结构体系按相应的专业规范的规定进行评定。5当对结构设计的结构体系进行评定时,应依据现行规范标准对设计图纸标注的体系要求质量进行评定。6按现行规范标准设计的已建成的结构,应按结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体系评定。7对于使用年数较长的已有结构,不宜对结构设计的结构体系进行评定,但应确定,按现行规范标准衡量已有结构在结构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4.2.1.3.承载能力的评定1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的评定应根据评定对象的差异采取相应的评定方法。2对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设计承载能力评定时,作用效应的确定应遵守下述原则:结构上的作用应经调查或检测核实,当实际作用与原设计相比有差异,选用时应注意作用效应值与实际作用值尽可能接近。构构件上作用效应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恒载,可按现场测定的情况确定;②可变荷载,不应低于设计图纸标注值,且不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下限值;③作用的组合、作用的分项系数及组合值系数,应根据情况按相应标准执行;④当结构受到温度、变形等作用,且对其承载力有显著影响时,应计入由此产生的附加内力。3材料强度的取值可按以下原则确定:⑴当被检测钢筋和混凝土的材质性能都能符合原设计要求时,可取原设计的材料强度值或现场实测强度值,否则应取现场实测强度值。⑵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15,当实测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15时应考虑混凝土强度过低对结构耐久性的不利影响。⑶当实测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10时,应考虑钢筋强度不能充分发挥的影响,对构件内钢筋的设计强度作相应折减。4结构验算的计算模型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与构造状况。确定计算模型必须进行充分的理论分析并与工程经验判断相结合。5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周期折减系数需根据结构型式与填充墙的情况选取合适的系数;当考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对梁的作用时,可将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放大。6计算模型中构件的尺寸(含钢筋截面面积)与轴线偏差,可取实测值。以下变化因素应在计算分析中予以考虑:①部分构件已经失效或被取消;②锈蚀、腐蚀、风化、局部缺陷或缺损的影响。7对结构或构件的设计承载能力评定时,评定结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用下述方法表示:①用R/Sγ0的形式表示,R—构件承载能力的设计值,S—作用效应的设计值,γ0—结构重要性系数;②计算受力钢筋的配筋量与设计图纸标注的受力钢筋配筋量的比值;③计算所需的材料强度设计值与设计图纸标注的材料强度标准值的比值。8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和评定:进行抗震设防的的房屋按相应建造年代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评定,未抗震设防的房屋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评定。验算结果可根据构件的配筋和配箍情况以及结构的抗震等级,允许对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作适当放宽,但最大的轴压比不应大于0.95。9基础不均匀沉降尚在发展的结构,应提出继续观测的要求,或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进行评定。10当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构件存在下述现象之一时,应判该构件处于破坏状态,应立即通知有关当事方,采取顶撑措施,并采取措施防止构件塌落和结构的连续倒塌:①受力主筋拉断;②受力主筋处,受力裂缝宽度达1.5mm;③悬挑构件,悬挑端挠度达到L/25;④简支构件,跨中挠度达到L/50。11当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构件出现的情况,达到上述规定值的1/2时,应判该构件为极度危险构件,应通知有关当事方,组织人员和重要设备撤离,同时作好顶撑措施。12对设计承载能力不足构件的处理建议,可综合考虑工程施工质量、构件在结构中的重要性以及处理效果情况综合确定。4.2.1.4构造措施的评定1混凝土构件之间或混凝土构件与钢构件之间的连接,绝大多数预埋件或焊缝和螺栓实现,对这些部件的使用状态和损伤程度应进行详细的调查,应根据其严重程度,结合工程经验并通过科学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例如预埋件的锚板有明显变形,或锚板、锚筋与混凝土之间有明显滑移或拔脱现象。2与结构安全性相关的构造措施的评定,应以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为依据。4.2.2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定4.2.2.1对已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可进行结构耐久性状况的评定和剩余使用年限的评估两方面的工作。4.2.2.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况的评定应针对影响结构使用的损伤和影响使用安全的隐患。4.2.2.3处于大气环境中的构件,耐久性能极限状态的界限如下:⑴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明显锈蚀,保护层出现因钢筋锈蚀造成的裂缝;⑵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潮湿环境,碳化达到预应力钢材表面;干燥环境,预应力钢材有明显锈蚀趋势;氯离子含量超过相应规范要求;⑶素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明显损伤。4.2.2.4受冻融、磨损影响的构件,以表面出现明显损伤作为评定界限。4.2.2.5已有混凝土结构的剩余使用年限应为结构不出现影响结构使用的损伤和不存在影响使用安全的隐患且无需大修的年限。4.2.2.6处于大气环境中剩余使用年限推定:⑴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以碳化达到受力主筋表面为推定的界限;可按下式推断剩余使用年限:式中:—剩余使用年限(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混凝土碳化深度(mm)—结构已使用年数(年)⑵钢筋混凝土构件,以钢筋锈蚀达到一定程度作为剩余使用年限的推定界限;可按下式推断剩余使用年限:式中:—预期钢筋锈蚀年限,可按下表确定:表1保护层厚度、环境情况与关系环境情况保护层厚度(mm)干燥105潮湿102干燥2010潮湿204干燥3015潮湿3084.2.2.7使用年数较长的已有混凝土结构,不宜进行耐久性能设计质量的评定。4.2.2.8对于临时性混凝土结构,可不进行耐久性评定。4.2.3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能评定4.2.3.1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能包括结构构件的抗裂能力和开裂情况、变形能力与变形及位移、振动、隔声、局部稳定等。4.2.3.2应对混凝土桁架和其它受弯构件的实测挠度符合规范要求不符合规范要求做出评定。4.2.3.3应对混凝土柱的柱顶水平位移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定。4应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应分受力裂缝与非受力裂缝进行评定。检查鉴定项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CEETC-JD-303E版本:B版第0次修订发布日期:2013年7月25日砌体结构可靠性评定本节:第页4.6建筑抗震性能评价4.6.1编制目的为规范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检查相关项目和实施步骤,保证检查工作的准确有效,编制本细则。4.6.2编制依据本细则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和《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DB11/T689制定。4.6.3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建筑抗震性能评价的相关检查工作。4.6.4检查前的现场初勘初勘应调查了解房屋建筑历史、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等相关情况。4.6.4.1调查了解房屋建筑历史:如建筑年代、施工建设、历次修缮加固、改造、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损等情况。4.6.4.2调查了解房屋建筑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1)房屋建筑所处环境是正常环境、腐蚀性环境或者高温高湿环境;(2)房屋建筑周边可能影响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的振动荷载、大量排灰的厂房;(3)房屋建筑周边可能影响房屋建筑抗震安全的沟渠、道路、洞穴等;(4)房屋建筑周边可能产生扰动地基的行为,如地铁施工、抽取地下水、打桩、深基础开挖、爆破等;(5)房屋建筑附近用水设施(如上下水管、暖气管道等)漏水造成的地基浸水。(6)房屋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对于建设年代较早、管理管控单位更替频繁的建(构)筑物,上述技术资料收集比较困难,但应尽力搜集全面。4.6.5检查相关项目检查相关项目一般包括:房屋建筑现状与设计图纸的符合性、房屋建筑外观与内在质量、房屋建筑结构体系、房屋建筑整体性连接构造、局部易损易倒部位构件自身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墙体砌筑用砖抗压强度、墙体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构件混凝土强度、构件配筋情况、构件截面尺寸等。4.6.5.1应针对不同结构类型,通过对材料强度、配筋、构件变形及损伤部位与程度等相关项目的检测/检查,为结构抗震鉴定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4.6.5.2应针对不同结构类型选取相适应的检查方法和具有代表性的抽样部位,并应重视对损伤严重部位和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构件的检查。4.6.5.3对图纸资料缺失但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检测(包括破坏性检测)予以查明实际状况的,应按照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规范或规程的要求取样检测。4.6.5.4对图纸资料缺失且不易通过现场检查检测予以查明实际状况的(如钢筋强度、节点做法等隐蔽工程),应向委托人(单位)说明其对鉴定结论的影响。如根据建设期标准图、标准做法或经验予以确认,应向委托人(单位)说明。5.5应与委托人(单位)沟通确定检测鉴定合适的方案,并由委托人(单位)签字确认。4.6.6现场检查4.6.6.1一般规定1现场检查应当有两名以上鉴定人员参加。2应根据与委托人(单位)共同确认的检查鉴定合适的方案进行现场检查,做到应查尽查,不缺项漏项。3检查时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查相关项目的要求。4应及时、准确记录检查的原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杜撰,原始记录必须由检查及记录人员签字。4.6.6.2房屋建筑组成部分的检查1.宜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场地、地基基础(含桩基础)的检查:(1).应根据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一般出现在首层,例如建筑散水与主体结构之间是否脱开、主体结构或填充墙体中有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表现的裂缝等外观情况)、倾斜状态等情况分析判断基础和桩的工作状态,必要时可开挖检查,宜包括(不限于)以下合适的内容:(1.1)现状:基础类型、基础尺寸、埋置深度及基础材料强度,检查基础的开裂、蜂窝、孔洞等缺陷和老化、酥碎、折断、腐蚀等损坏,必要时应检测基础内钢筋配置情况;基础与承重砖墙连接处的斜向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状况;基础与框架柱根部连接处的水平裂缝状况;(1.2)场地类别与地基土:土层分布及下卧层情况、软弱土层、持力层;(1.3)地基稳定性:斜坡、滑坡、特殊土变形和开裂、山洪排泄变化、坡地树林态势、工程设施增减;(1.4)地基变形:沉降和水平滑移的数值与速率;(1.5)地基承载力的原位测试及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1.6)其它因素的影响或作用:地下水抽降、地基浸水、水质、土壤腐蚀、邻近工程(已有房屋建筑、在建房屋建筑、地下工程)等。(2).当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倾斜量偏大、结构裂缝、门窗变形、装修及管线破损、电梯运行障碍等现象或怀疑继续沉降时,应对建筑物进行地基不均匀沉降观测。地基不均匀沉降测点布置、观测操作及判定地基是否进入稳定阶段等情况可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规定进行。2.宜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上部承重结构的检查:(1).应按设计或竣工资料核对实物,询问并查看已发现的问题、听取有关人员的介绍等。(2).上部承重结构的检查,可分为结构体系、结构布置、结构上的作用和结构现状等相关项目。(3).应对结构体系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核查,主要包括以下合适的内容:(3.1)房屋建筑结构类型的判定,主要有砖混、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筒体、框架剪力墙)、钢结构、木结构、砖木及其他结构等;(3.2)结构竖向和水平传力途径的合理性;(3.3)支撑系统(或其他抗侧力系统)布置及传力路线的合理性。(4).应对结构平面、立面和剖面布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核查,主要包括以下合适的内容:(4.1)平面布置(结构构件、填充墙等)的规则性、对称性(楼板有无大洞口或错层造成的不连续)及防震缝设置的合理性;(4.2)立面及剖面的规则性,注意局部收进或悬挑部位的检查检测;(4.3)竖向构件的连续性,注意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无突变,当底部几层取消部分剪力墙或柱子等结构构件时应有相应的加强措施。(5).应通过对结构上作用的调查,确定结构验算所用的荷载和荷载效应,包括结构上的直接作用(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收缩变形、焊接变形、温差变形或地震等)。应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检查结构的使用与原设计的符合性,重点调查以下合适的内容:(5.1)设计使用用途的改变及其详细资料;(5.2)使用荷载的改变,例如增设图纸未注明的设备(含吊车、电动葫芦等)、隔墙、堆载等荷载;(5.3)特殊使用用途房间的设置情况,例如增设厨卫、洗浴、楼电梯、档案室、健身房等房间。(6).应对结构现状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合适的内容:(6.1)建筑物外观及内在质量;(6.2)建筑物的整体变形(倾斜率、四角垂直度);(6.3)出现挠曲、裂缝等受损构件类型及其在建筑物上出现的位置、分布、走向和量值等;(6.4)按照第6.3节的要求对上部承重结构构件进行检查。3.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围护系统的检查:(3.1).围护系统的检查主要包括承重结构与构造的安全性及使用功能的检查。(3.2).围护系统承重结构与构造的安全性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合适的内容:a围护墙体的材料类型:砌体墙(砖、砌块)、轻质墙板、钢筋混凝土大型墙板等;b围护墙体的结构布置及构造措施: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基础圈梁、上部圈梁)、构造柱等设置的位置、间距、数量、长度与主体结构的拉结状况;应注意检查超高超长墙体中圈梁或水平系梁的设置情况;c建筑非结构构件:应注意检查围护墙、隔墙、女儿墙、挑檐、阳台、雨蓬的可靠性和布置合理性,其余非结构构件(广告牌等)按照合同合约约定进行检查;d按照第6.3节的要求对围护系统的承重结构构件进行检查。4.6.6.3房屋建筑结构构件的检查检测1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检查:(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检查检测可分为构造及连接、裂缝、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配置情况、现场荷载试验或其他损伤等相关项目。(2).构造及连接的检查检测主要包括:构件种类(现浇或预制)、截面尺寸与偏差、支承处的构造方式、连接形式和所用材料、构造尺寸、伸缩缝的设置及完好性能等。(3).裂缝的检查检测主要包括:裂缝的分布、位置、走向、长度、宽度、深度、数量、裂缝发生及开展的时间过程、裂缝是否稳定、裂缝内有无盐析、锈水等渗出物,裂缝表面的干湿度,裂缝周围材料的风化剥离情况以及裂缝开展情况等。(4).变形检测主要是对构件弯曲变形和倾斜(率)的检测。待测构件的检测面上有装饰层或抹面层时,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将其去除。可使用吊锤、多功能检测尺、弦线、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可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附录F的规定进行。(5).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的检测,可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或后装拔出法等方法。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及碳化深度的测定可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DBJ/T01-78)的规定进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可按《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的规定进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可按《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的规定进行。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可按《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的规定进行。(6).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主要包括钢筋直径、间距、数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相关项目,可使用钢筋检测仪或雷达仪等设备进行,必要时可凿开混凝土进行验证。钢筋锈蚀状况可根据测试条件和测试要求选择剔凿检测方法、电化学测定方法或综合分析判定方法,可按《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进行。钢筋检测仪检测钢筋的方法可按《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11/T365)的规定进行。(7)应对混凝土的质量缺陷或其他损坏进行检测,必要时可进行结构构件性能的现场荷载试验。由于施工造成的质量缺陷(露筋、蜂窝、孔洞、疏松等)或其他损坏(包括环境侵蚀损伤、灾害损伤、人为损伤等)的检查检测,可采用直观法或相应仪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等)进行。2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砌体结构构件的检查:(1).砌体结构构件的检查可分为构造及连接、裂缝、倾斜率、砌块强度、砌筑砂浆强度、砌体强度、砌筑质量及其他损伤等相关项目。(2).构造及连接的检查主要包括:砌筑材料、砌筑方法、截面尺寸、高厚比、轴线偏差、梁垫、壁柱、预制构件的搁置长度、锚固措施、构造柱及圈梁布置与连接、芯柱、砌体局部尺寸及钢筋网片和拉结筋等相关项目。圈梁、构造柱等混凝土构件的检查方法可按6.3.1节的规定进行;圈梁、构造柱、芯柱和砌体中拉结筋等钢筋的配置,可使用钢筋检测仪或雷达仪等设备检测。(3)裂缝的检查应包括:裂缝的分布、位置、走向、长度、宽度、深度、数量、裂缝发生及开展的时间过程、裂缝是否稳定。必要时应剔除构件抹灰层,以判断是墙体裂缝或抹灰层开裂,并确定砌筑方法、留槎、洞口、线管及预制构件等对裂缝的影响。宜对所有裂缝进行观测、记录,并绘制所有裂缝在构件、房屋建筑平面图及立面上分布、开展状态示意图,以便对裂缝的成因进行判别。(4).墙体的倾斜率可采用悬挂吊锤或多功能检测尺的方法直接测量,也可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测量。墙体倾斜(率)的检测可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附录F的规定进行。(5).砌块强度、砌筑砂浆强度、砌体强度的检测可按下列规定执行:砌块强度可采用回弹法、材料试验等方法检测,砂浆强度可采用回弹法、点荷法、筒压法等方法检测,砌体强度可采用轴压法、扁顶法、剪切法等方法检测。回弹法检测烧结普通砖强度可按《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进行;回弹法检测砌体中砂浆强度可按《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的规定;其他的强度检测方法可按《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及相关规定进行。(6).砌筑质量及其他损坏的检查检测主要有:砌筑方法、灰缝质量、砌体偏差、留槎、洞口以及环境侵蚀、灾害或人为等因素造成的损伤等相关项目。应对酥碱风化的部位、面积、深度和范围进行量测,并确定损伤对结构的影响程度。3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钢结构构件的检查:(1).钢结构构件的检查可分为构造及连接、变形、力学性能及损伤与缺陷等相关项目。(2).构造及连接的检查主要包括:构件的截面尺寸、宽厚比,杆件的长细比;各连接节点的焊缝、螺栓、铆钉等情况;钢柱与梁的连接形式、支撑杆件、柱脚与基础连接损坏情况;钢屋架杆件弯曲、截面扭曲和钢屋架挠度、侧向倾斜、球形节点连接状况、节点板弯折状况等。螺栓连接可采用直观检查、仪器(扭力扳手等检查检测方法)等方法检查检测。对于螺栓连接,应检查连接板滑移变形、螺栓松动断裂和脱落;对于高强螺栓连接,还应检查螺栓终拧标志及目视连接部位是否发生滑移。焊缝连接可采用直观检查、超声波法、磁粉、渗透、射线等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查检测,必要时可截取试样进行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构造及连接的检查检测可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及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执行。(3).变形检测主要包括下列合适的内容:梁和桁架的平面内垂直变形和平面外侧向变形,可通过构件支点间拉弦线或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柱的倾斜(率)可用吊锤、多功能检测尺、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钢构件倾斜(率)和挠度变形的检测可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附录F的规定进行。(4).如有必要对钢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如钢材受到锈蚀、火灾等作用影响时),可在构件上截取试样进行实验室检测,但应确保结构的安全。(5).钢结构构件损伤与缺陷检查,主要包括构件裂缝、拼接变形及损伤、表面缺陷、构件锈蚀程度与表面涂装质量等相关项目。钢材的锈蚀程度可通过测量其截面厚度来判断,可使用游标卡尺、超声波测厚仪对钢材的厚度进行测量。具有防火要求的结构构件应检查防火措施的完备性及有效性,采用涂料防火的结构构件应检查涂层的完整性。4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木结构构件的检查:(1).木结构构件的检查可分为结构体系及构造连接、材质及力学性能、变形、腐朽、虫蛀及损伤与缺陷等相关项目。(2).结构体系及构造、连接的检查主要包括下列相关项目:(2.1)检查确定结构体系及屋架形式(人字屋架,三角屋架、中式木屋架、檩、椽、木柱等);(2.2)检查确定构件间的连接方式(榫卯连接、胶合连接、齿连接、螺栓连接和钉连接等),可采用直观法、仪器法对连接进行检测;(2.3)检查木结构构件的长度和截面尺寸,包括人字屋架,三角屋架、中式木屋架、梁(含檩条)、柱等构件的尺寸;(2.4)检查受拉杆件有无断裂,钢拉杆是否受力,钢垫片有否锈蚀变形,螺帽有无松动,受压杆件有无曲折,各种连结构件的受剪面有无裂缝,受拉接头是否有过量的滑移,各榀屋架之间的剪刀撑及水平撑是否设置齐全等;(2.5)勾连搭或有女儿墙的屋面需重点查看天沟有无渗漏,沟嘴排水是否通畅。(3).材质和力学性能的检测可按下列规定进行:(3.1)根据木构件的颜色、纹理、硬度、气味等特点判定木构件的材质;(3.2)必要时可采取现场取样的方法,对木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密度、含水率等特性进行实验室检测,但应确保结构的安全。(4).木结构的变形检测包括节点位移、连接松弛变形、构件挠度、侧向弯曲矢高、屋架出平面变形、屋架支撑系统的稳定状态和木楼面系统的振动等相关项目。对屋架及水平受弯构件,主要是可采用拉弦线或水准仪等方法测定最大挠度和挠度曲线;对竖向杆件可采用吊锤、多功能检测尺、经纬仪或全站仪等仪器测量其倾斜(率)和侧向变形。对木构件的弯曲,应判别是原有材料的弯曲,还是后期受力变形所致。木构件倾斜(率)和挠度变形的检测可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附录F的规定进行。(5).裂缝的检查应包括裂缝的位置、形式、走向、长度、宽度、深度、数量、裂缝发生及开展的时间过程、裂缝是否稳定及发展状态。(6).木构件腐朽、虫蛀及损伤与缺陷等的检查可按下列规定进行:(6.1)用锤敲击或观察木屑等情况判定腐朽和虫蛀的范围,表面腐朽的范围可用尺量测;(6.2)腐朽或虫蛀的深度可用木(电)钻或钢钎进行测定,表面腐朽深度可用除去腐朽层的方法测量;(6.3)重点检查埋入墙内的柱根、柁头、檩头、椽头等的腐朽程度;对某些重要、隐蔽的木结构构件,必要时应根据其腐朽的可能性拆开隐蔽构造进行检查,对于吊有顶棚的各类房屋建筑,必须打开检查口检查;(6.4)木材缺陷,对于原木和方木结构可分为木节、斜纹、扭纹、裂缝和髓心等相关项目;对胶木结构,有翘曲、顺弯、扭曲和脱胶等检测相关项目;对于轻型木结构有扭曲、横弯和顺弯等检测相关项目。具体检查检测方法可遵守《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4.6.7验算分析1.2.7.1应依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规程对现场检查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当发现检测数据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补充检测。1.2.7.2应根据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和鉴定类型的要求,合理确定验算相关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合适的内容: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验算;基础: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受冲切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验算;砌体结构:墙体受压承载力和抗震承载能力验算,楼板承载力验算,局部承压验算,必要时,还应对过梁、墙梁和挑梁等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混凝土结构:柱梁板承载力验算、变形验算(周期、位移角等)。1.2.7.3应根据结构材料达到的实际强度及钢筋配置情况进行结构及构件验算。4.6.8抗震性能评定4.6.8.1抗震鉴定应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逐级鉴定,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并对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作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应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建筑抗震性能鉴定程序如图1:图1建筑抗震性能鉴定程序框图4.6.8.2砌体结构1.砌体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应按下列规定评定:(1)建筑总高度和总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2)墙体平面布置宜对称或基本对称;(3)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