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

指导书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指导书

一野外工作

1总则

1.0.1野外技术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贯彻

IS09001标准要求,加强对野外现场技术工作的管理,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的过程质量实施有用地控制,确保勘察质量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条

约及顾客要求,保证工作质量,特制订本程序。

1。2本文件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编制的,若实际工

作与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相抵触时,以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为准。

1.0.3野外技术工作的任务是将现场勘探、测试所得到的各种数据结果形

成书面文件,也称原始资料,它是勘察成果的主要组成或依据,必需采纳可

靠措施,切实保证质量。

2基本规定

2.0.1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技术工作应由相应专业技术人员负担。野外技术

人员应具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对该专业有较全面的理解,熟悉工

作目的、任务和要求,严格执行规范及相关规定。

2.0.2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技术人员应在项目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测试机具的

校核、孔位确定、岩性界线的划分、各种尺寸的丈量记录、岩土的描

述、地下水的量测、取岩土水试样的记录标识及各种原位测试数据的原

始记录和报表、岩芯卡片填写及钻孔回填的检查督促等工作。

2.0.3技术人员应对所提交的原始资料的质量负责到底,野外原始技术资料

严格按“三检制”规定进行检查,并经项目负责人检查签字验收。未经检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查验收的资料不得作为汇报编制的依据。

2。4野外技术资料必需确保齐全、真实、整齐、清楚,严禁任意涂改,凡

记错的内容应用铅笔划掉,不得用橡皮擦除。

2.0.5野外原始资料必需在现场及时完成,并在现场进行检查、校对,认定

不正确或不可靠的资料应及时解决或补做工作,严禁事后回忆、编造和补

记;原始资料不宜重抄,若必需重抄时,应将原稿一并附上。

2.0.6现场原始资料与试验资料不一致时,不得单凭试验资料整理或修改原

始记录,应通过综合分析或现场复查确定。

2.0.7野外原始资料应根据存档要求,按工程项目装订成册,经档案管理人

员验收,与本工程的其它资料一起归档。所有野外原始资料要妥善保管,不

得散乱、遗失或擅自处置。现场资料如未采纳应签注说明,完整归档。

3岩土描述

3。1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划分层次、厚度、判

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

工程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第一手资料。

3.0.2记录人员必需本着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时、全面、

正确地做好记录工作,如实反映客观情况。

3.0.3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熟悉上的差异,在描述工作正式开展之前,项目

负责人应进行现场示范性描述,统一描述标准。项目负责人应在现场随时

处置各种技术问题。

3.0.4岩、土的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

观特征具体描述,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研究后确定。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3。5野外记录应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记录要正确、具体、客观。

3.0.6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

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

1/1。的土层,且多次闪现时,宜定为“夹薄层”。当土层厚度大于。.5m

时,宜单独分层。

3.0.7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常常见“含”、“混”、“夹”字样,

其含意是:

“含”——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铁镒结核、碎砖块等。

“混”——指某类土中均匀地含有另一类颗粒。

“夹”——指某类土中不均匀地夹有另一类土,如粘土夹碎石。

3.0.8本文件包含下列各类岩、土的描述:

1岩石

2碎石土

3砂土

4粉土

5粘性土

6特殊性土

本文件未包含的岩土的描述,可参照相关规定进行。

3.1岩石分类和判定

3.1.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岩体是赋存于一

定地质环境,由各类结构面和被其切割的结构体(岩块)所构成的刚性地质

体。

3.1.2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判定岩石的名称和风化程度,并进行岩石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

3.1.3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应分别

按表3.1.3-1~表.3-3执行。

表3.1.3-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坚硬程度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fr>6060>fr>3030>fr>1515>fr>5fW5

(MPa)

注:1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可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

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GB50218执行;

2当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表3.1.3-2岩石完整程度分类

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完整性指数>0.750.75-0.550.55-0.350.35-0.15<0.15

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选定岩体

和岩块测定波速时,应注意其代表性。

表3.1.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完整程度

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坚硬程度

坚硬岩IIIIIIIVV

较硬岩IIIIIIVIVV

较软岩IIIIVIVVV

软岩NIVVVV

极软岩VVVVV

3.1.4当缺乏相关试验数据时,可按表3.1.4-1和表3.1.4-2划分岩石的坚

硬程度和完整程度。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可按表3.1.4-3执行。

表3.1.4-1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判定代表性岩石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

坚硬岩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

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硬质岩

1微风化的坚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

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

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

较软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

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质岩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软岩

浸水后手可掰开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灰

岩、泥质砂岩等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极软岩

可捏碎,浸水后手可捏成团2各种半成岩

表3.1.4-2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

完整程度平均间距主要结构面类型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结合程度

(m)

结合好或结整体状或巨厚层状

完整1~2>1.0裂隙、层面

合一般结构

1〜2>1.0结合差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较完整结合好或结裂隙、层面

2~31.0-0.4块状结构

合一般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

2~31.0-0.4结合差

裂隙、层面、小状结构

较破碎

结合好断层镶嵌破裂结构

230.4-0.2

结合一般中、薄层状结构

0.4〜0.2结合差裂隙块状结构

破碎23结合一般或各种类型结构面

W0.2破裂状结构

结合差

极破碎无序结构很差散体状结构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表3.1.4-3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风化程度野外特征

波速比Kv风化系数K(

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0.9〜1.00.9~1.0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

微风化0.8~0.90.8-0.9

少量风化裂隙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

中等风化发育,岩石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岩芯钻方0.6〜0.80.4~0.8

可钻进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

强风化0.4〜0.6<0.4

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镉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识别,有残余结构强度,

全风化0.2~0.4—

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镐锹易挖

残积土<0.2—

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注:1波速比代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2风化系数片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

验划分;

4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纳标准贯入试验划分,收>50为强风化;50>A/>

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5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3.1.5当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75时,应定为软化岩石;当岩石具有特殊成

分、特殊结构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石,如易溶性岩石、膨胀性

岩石、崩解性岩石、盐渍化岩石等。

3.1.6岩石的描述应包含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

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

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

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1、描述岩石名称时,应按岩石学定名,指出岩石的具体名称,如闪长

岩、花岗岩等。如遇有两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应以次要矿物在前,主要矿

物在后定名,如云母石英片岩等。

2、岩石的颜色,应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及风化面、天然状态颜色及风干

后的颜色。

3、描述岩石成分时,可只描述主要矿物成分。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

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沉积岩有砾质、砂质和泥

质等;变质岩的主要矿物有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石榴子石、十字

石、红柱石、绢云母、石墨、透闪石、蓝晶石、蛇纹石、硅线石等。

4、岩石的结构特征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Q)对岩浆岩的结构,应描述其矿物的结晶程度及颗粒大小、形状和组

合方式。划分标准可按表3.1.6-1执行。

表3.1.6-1岩浆岩结构划分标准

划分类型结构分类判别方法

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比较粗大、肉眼可分辨

矿物颗粒在肉眼和放大镜下均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

按结晶程度隐晶质结构

能识别

玻璃质结构矿物没有结晶。

粗粒结构颗粒直径大于5min

按结晶颗粒相对大中粒结构晶粒直径2—5mm

小细粒结构晶粒直径0.2-2mm

微粒结构晶粒直径小于0.2mm

岩石中矿物全部为结晶质,粒状,同种矿物颗粒大小近

等粒结构

于相等。

按结晶颗粒形态

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斑状结构岩石中比较粗大的晶粒散布于较细小的物质之中。

6对沉积岩的结构,应描述其沉积物质颗粒的相对大小、颗粒形态和

颗粒大小的相对含量。

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等。碎屑结构按粒径大小可

分为砾状结构、砂砾状结构和粉砂状结构,按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

结构和不等粒结构;泥质结构按颗粒大小及相对含量可分为砂泥质结构、

粉砂泥质结构;按组合形态又可分为豆状结构、鲍状结构等。

。变质岩的结构描述应根据变质作用和变质程度,按下列原则确定。

变晶结构:热力作用为主引起矿物重新结晶,原有结构全部改变。

变余结构:热力作用为主引起的矿物重新结晶,但岩块中残留有原岩结

构。

压碎结构:压力作用引起的岩石破裂,部分矿物重结晶、排列。

5、岩石的主要构造特征划分应符合下列内容。

Q)对岩浆岩的构造,应描述岩石中差别矿物和其它组成部分的排列与充

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构造、流

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等,其划分标准可按表3.1.6-2执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行。

表3.1.6-2岩浆岩构造特征的划分

构造划分鉴别特征

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无一定的方向排列而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岩石中

流纹状构造岩石中差别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以及长条状矿物沿一定方向排列

气孔状构造和岩石中分布着大小差别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空洞为气孔状构造;气孔中有硅质、

杏仁装构造钙质等物质充填为杏仁状构造

6对沉积岩的构造,应描述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差别而显示

出来的成层现象。常见的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构造、波浪层理构造和斜

层理构造。

。对变质岩的构造,应描述岩石中差别矿物颗粒在排列方式上所具有的

岩石外貌特征。常见的构造有片状构造、带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千枚

状构造、块状构造、板状构造和斑点状构造等,其划分标准按表3.1.6-3

执行。

表3.1.6-3变质岩构造特征的划分

构造划分判别特征

层状构造岩石由细粒到粗粒片状或柱状矿物定向排列而成,沿平行面易劈成薄片

岩石由结晶颗粒较粗大而颜色较浅的粒状矿物、片状矿物或柱状矿物大致相间成带

片麻状构造

状平行排列、形成差别颜色,差别宽窄的条带

岩石中矿物颗粒细小,肉眼难以分辨,为隐晶质片状或柱状矿物,并具有定向排列,沿

千枚状构造

这些定向排列的矿物可劈成薄片

板状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很细小,常闪现较为平整的破裂面

块状构造岩石中结晶矿物无定向排列,也无定向裂开的性质

6、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

(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

(RQD<25)O

7、岩石的胶结物与沉积岩的胶结类型可按下列内容描述。岩石的胶

结物有泥质、钙质、铁质、硅质等。沉积岩的胶结类型有充填胶结、孔

隙胶结、接触胶结和基底胶结等。

3.1.7岩体的描述应包含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合下列规定:

1结构面的描述包含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

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结构体的描述包含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

等;

3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3.1.7执行。

表3.1.7岩层厚度分类

层厚分类单层厚度/?(m)层厚分类单层厚度力(m)

巨厚层/?>1.0中厚层0.5^/?>0.1

厚层1.02%>0.5薄层力W0.1

3.1.8对地下洞室和边坡工程,尚应确定岩体的结构类型。岩体结构类型的

划分应按表3.1.8执行。

表3.1.8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

岩体结构岩体地质类结构体可能发生的岩

结构面发育情况岩土工程特征

类型型形状土工程问题

巨块状岩浆以层面和原生、构造节

岩体稳定,可

整体状结岩和变质岩,理为主,多呈闭合型,间距

巨块状视为均质弹性各

构巨厚层沉积大于1.5m,一般为1〜2组,

向同性体局部滑动或

岩无危险结构

坍塌,深埋洞室

结构面相互牵

厚层状沉积有少量贯穿性节理裂隙,的岩爆

块状制,岩体基本稳

块状结构岩,块状岩浆结构面间距0.7-1.5m«一

柱状定,接近弹性各向

岩和变质岩般为2~3组,有少量分离体

同性体

多韵律薄变形和强度受

层状可沿结构面

层、中厚层有层理、片理、节理,层面控制,可视为

层状结构板状滑塌,软岩可产

状沉积岩、常有层间错动各向异性弹塑性

生塑性变形

副变质岩体,稳定性较差

断层、节理、片理、整体强度很低,易发生规模

构造影响严

碎裂状结层理发育,结构面间距并受软弱结构面较大的岩体失

重的破碎岩碎块状

构0.25~0.50m,一般3组以上,控制,呈弹塑性稳,地下水加剧

有许多分离体体,稳定性很差失稳

易发生规模

断层破碎带,构造和风化裂隙密集,结整性遭极大破

散体状结较大的岩体失

强风化及全碎屑状构面错综复杂,多充填粘性坏,稳定性极差,

构稳,地下水加剧

风化带±,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接近松散体介质

失稳

3.1.9对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和V级的岩体,判定和描述除按第3.1.6〜

第3.1.8条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殊性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质;

2对极破碎岩体,应说明破碎的原因,如断层、全风化等;

3开挖后是否有进一步风化的特征。

3.2土的分类和判定

3.2.1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应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

期沉积的土,应定为新近沉积土。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

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类,应

按表321执行。

表321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有机质含量

分类名称现场判别特征说明

Wu(%)

无机土

Wu<5%

深灰色,有光泽,味臭,除腐1.如现场能判别或有地区经验

殖质外尚含少量未完全分时,可不做有机质含量测定;

有机质土5%〈WHO%解的动植物体,浸水后水面2、当3>3」1.0We<1.5时称

闪现气泡,干燥后体积收缩淤泥质土

3、当3>3L,e31.5时称淤泥

深灰或黑色,有腥臭味,能可根据地区特点和需要按Wu细分

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结为:

泥炭质土10%VWuW60%构,浸水体胀,易崩解,有植弱泥炭质土(10%VW“W25%)

物残渣浮于水中,干缩现象中泥炭质土(25%<WuW40%)

明显强泥炭质土(40%VWuW60%)

除有泥炭土特征外,结构松

泥炭Wu>60%散,土质很轻,喑无光泽,干

缩现象极为明显

3.2.2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

并按表进一步分类。

表3.221碎石土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形状颗粒级配

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超

块石棱角形为主过总质量50%

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

碎石棱角形为主过总质量50%

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

角砾棱角形为主总质量50%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322.2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

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3.2.2.3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按表-1或表

-2确定,表中的做3.5和应通过杆长修正。

表-1碎石土密实度按做3.5分类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密实度

N63.5&5松散

5CN63SW10稍密

10<M,I.5<20中密

M3.5>20密实

注: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

的碎石土。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

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或用野外观察判别。

表3.223-2碎石土密实度按N12。分类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M2。密实度

Ni2oW3松散

3VN120W6稍密

6VM中密

11VM20WI4密实

M2O>14很密

碎石土密实度的定性描述可按表的规定执行。

表3.224碎石土密实度野外判别

密实度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可挖性可钻性

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锹可以挖掘,井壁易

钻进较易,钻杆稍有跳

松散量的60%,排列混乱,大坍塌,从井壁取出大颗粒

动,孔壁易坍塌

部分不接触后,立即塌落

骨架颗粒质量等于总质锹镉可挖掘,井壁有钻进较困难,钻杆、吊

中密量的60%-70%,呈交错掉块现象,从井壁取出大锤跳动不猛烈,孔壁有坍

排列,大部分接触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塌现象

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

锹镐挖掘困难,用撬钻进困难,钻杆、吊锤

密实量的70%,呈交错排列,

棍方能松动,井壁较稳定跳动猛烈,孔壁有较稳定

连续接触

注:密实度应按表列各项特征综合确定。

3.2.2.5采纳差别的判别方法有可能得出差别的密实度结果,故应交待依据

的是“野外判别”、“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还是“超重型圆锥动力触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探”。

3.2.3砂土

3.2.3.1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粒径大于

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

进一步分类。

表砂土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23.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

湿度、密实度等。

3.2.3.3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

中密、稍密和松散,并应符合表323.3的规定。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

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表3.233砂土密实度分类

砂土名称密实度

NW10松散

10VNW15稍密

15VNW30中密

N>30密实

砂土的野外判别可按表执行。

表323.4砂土密实度分类

砂士名称颗粒粗细干燥状态湿润时拍击状态粘着感

约1/4以上的颗粒

砾砂接近或超过小高梁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

粒大小

约1/2以上的颗粒

颗粒完全分散,有

粗砂接近或超过细小米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

个别胶结

粒大小

约1/2以上的颗粒颗粒基本分散,部

中砂表面偶有水印无粘着感

接近或超过鸡冠花分胶结,但一碰即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籽粒大小散

颗粒粗细程度较精颗粒大部分分散,

表面有水印(翻

细砂制食盐稍粗,与粗玉少量粘结,但稍加偶有轻微粘着感

浆)

米粉相当碰即散

颗粒粗细程度较精颗粒少部分分散,

表面有显著的翻

粉砂制食盐稍细,与小米大部分粘结,但稍有轻微粘着感

浆现象

粉相当加压即能分散

3.2.4粉土

粒径大于。.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

等于或小于1。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324.2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

应、干强度、韧性等。

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其湿度应

根据含水量3(%)划分为稍湿、湿、很湿。密实度和湿度的划分应分别符

合表324.3-1和表-2的规定。

表3.243-1粉土密实度分类

孔隙比e密实度

eV0.75密实

0.754W0.90中密

e>0.90稍密

表324.3-2粉土湿度分类

含水量3湿度

3V20梢湿

20W3《30湿

3>30很湿

3.2.4.4粉土的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描述等级,可参照表

执行。

表3.2.4.4粉土的描述等级

推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迅速、中等无光泽反应低低

3.2.5粘性土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塑性指数大于1。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

粘性土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

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粘

±O

注: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

液限计算而得。

325.2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

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325.3粘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I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

和流塑,并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3.253粘性土状态分类

液性指数状态状态特征

ILWO坚硬干硬,很难掰成块,无法用手按出凹痕

0VILW0.25硬塑手捏感觉硬,不易变形,用力捏可裂成碎块,手按无指印

0.25<IL^0.75可塑手按易变形,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0.75VILW1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出坑

IL>1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放手中握拳,士便从指缝中挤出

粘性土的包含物,应重点描述影响土性质的物质,如云母、氧化

铁、贝壳、植物及钙质结构等。粘性土中含(混)碎石和砂土的包裹体时,

应描述其含量、成分、粒径、磨圆度和分布特征。

土的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描述等级,可参照表

执行。

表325.4粘性土的描述等级

推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无光滑、稍有光滑高、中等高、中等

3.2.6特殊性土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当岩土具有特殊成分、特殊结构或特殊工程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

土,包含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