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试题_第1页
初中文言文试题_第2页
初中文言文试题_第3页
初中文言文试题_第4页
初中文言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

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

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

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

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A)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荐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三、《马说》与《论马》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

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

材也。

【注】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i):解除。

18、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2分)

(1)尽粟一石能:吃下一石粮食(2)常马:普通的马

(3)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常奇之:经常以之为奇(5)奋迅示骏:奋振四蹄迅速奔跑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20、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2分)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21、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

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四、《送东阳马生序》与《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

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

试于一村,沟池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

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土寇:土匪。③角:战斗。④泡(xU):沟渠。⑤甫:刚。

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理书一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

是打仗失败和治水失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余幼时即隋学(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乂2)去送之(跑)

⑶自谓可将兵十万(率领)⑷含有土寇(适逢正赶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些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可以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⑵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

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兵书和水利的书,

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五、《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于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

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

政猛于虎也。”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

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阡陌交演(交错相通)⑵便攀还家(通“邀”,邀请)

⑶手之哭也(你)⑷苛政猛于虎也(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⑵今吾子又死焉。

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描写)(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

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想象)(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反衬

(对比)(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

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二.(07重庆市,15分)

阅读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J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壬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

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

为O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1)类(2)全,都(3)邀请(每词1分)

2.(2分)A(古义;B交错相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

义略)

3.(4分).(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

得心满意足。(“黄发垂髻”1分,“怡然自乐”1分)(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

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

言”与“所闻”各1分,其中“所闻”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

4.(2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

求。意合即可。(“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2分)

三.(2008南充市)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

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

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

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

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宜()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

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从[4]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

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2分)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

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四.(2008甘肃省金昌市)读《桃花源记》,完成8——12题。(17分)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3.用最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

愿离开?(3分)

答:

5.陶加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

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

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

了。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1)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髯,并怡然自

乐。(3)避秦时乱4.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

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5.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

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2008吉林省)(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

达的意思相近?(2分)

答:

4.作: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

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

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

“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

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

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富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

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甲)(10分)

1.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

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乙)(5分)

6.告诉(1分)

7.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

(2分)

8.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

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

1分)

六.(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

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一(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

炀帝。⑤乂(yi):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

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o(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

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

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2.(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

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

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

百姓。

七.(08安徽非课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薪,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

(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口□口□;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哪。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

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

分)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

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八.(08长春)(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

而来,意思是。(2分)

4.看白,鼠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后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

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

幽美的地方。

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

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

苦。

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

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

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

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九.(08黔东南课改)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第二、三段,完成各题。(8分)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Q分)

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髻”“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十.(08苏州)阅读《桃花源记》中的第二、三段文字,完成6-10题。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政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和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4.“黄耳垂髻”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

景?(2分)

答:

5.陶渊庙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

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l.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

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2.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4.“黄发垂髻”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5.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

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

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十一.(08温州非课改)阅读《桃花源记》中的第二、三段文字(13分)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一一()一一()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

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o(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咸(皆)(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十二.(08徐州)阅读《桃花源记》中的第二、三段段文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4)皆叹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系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十二.1.(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至!)(3)都(4)惊讶,惊

2.(2分)答案:D

3.(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

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2分)答案:B

十三.(09湖南娄底市)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

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

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2)这

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十四.(09广东省)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

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口口”,但再来寻

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o(3

分)

十四.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2.

答: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

语填写一一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

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六、《岳阳楼记》与《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

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缴①一匹,嫁娶丧葬,

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①缀: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⑵前人之述备矣()

⑶范文正公轻财好施()⑷岁衣绿一匹()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以养群从之

贫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

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三峡》

20XX年重庆市(A)卷

(二)阅读《三峡》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略无阚处(“阙”通“缺”,空缺)(2)夏水襄陵(漫上;)

(3)不以疾也(快)(4)属引凄异(延长。)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2.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

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4分)

广告语: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20XX年重庆市(B)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4)属引凄异()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

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12.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4

分)

答:

9.(1)“阙”通“缺”(缺口或断开)(2)飞奔的马(奔马)(3)急流(急流的水)(4)

连接(连续)(4分,每个1分。)

10.(1)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4分,每小题2分)

11.(3分)C(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美。)

12.示例:我会在夏天去。那江水漫上小山,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百里峡谷

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4分,选择季节1分,结合课文内容说明理由2分,

语言通顺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XX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三、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爆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

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爨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

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挟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

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

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

【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渔家傲秋思》)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悠然自得欲出不得B.然徒步则汗出决背娟然如拭

C.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D.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10.下列句子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何以战

C.贤能为只用D.余之游将自此始

第II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13小题,共90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

12.【甲】【乙】两文的划线句都是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这两文德划线句分别体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2)千嶂里千嶂:

14.【丙】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词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感情?

答:

9.C10.Dll.(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2)(我

这)才知道郊田(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12.主要都

运用了动静结合(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的划线句

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乙】文的划线句体现了作者对春回大地,万

物复苏的喜悦之情。13.(1)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

声音。(2)千嶂:崇山峻岭14.这两句词包含了作者虽然思念家乡,但是因战事未

平,功业未成(或还没有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而欲归无计的复杂感情。

20XX年辽宁省朝阳市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UT5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

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续帛藉③船底,然后

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

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

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

岛。③藉:垫。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沿溯阻绝沿()(2)清荣峻茂荣()

(3)与之俱使高丽俱()(4)船欲倾覆欲()

1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译文:

1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答:

1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2分)

答:

15.【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答:

(-)(15分)11.(4分)(1)顺流而下(2)树荣(茂盛)(3)-起,一同(4)将要

12.(4分)(1)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2)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

(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13.(2分)山高、岭连、峡深。(答“连绵不断,遮天蔽

日”亦可)

14.(2分)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

民生活艰辛的感慨。(答出两点,意近即可)

15.(3分)对比。(1分)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会自食其果。(2分)

《桃花源记》

20XX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

(二)桃花源记(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