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综合项目工程学院校史_第1页
福建综合项目工程学院校史_第2页
福建综合项目工程学院校史_第3页
福建综合项目工程学院校史_第4页
福建综合项目工程学院校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2-613组长:朱莹苗(广设1103班)成员:付迪李欢曾莘芳陈雅倩刘慧芳(广设1103班)我知我校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属全日制公立本科院校,学校于经教诲部批准,由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办学历史溯源于1896年清末知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开办“苍霞精舍”,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福建高工”。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院校,也是入选教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诲培养筹划”试点高校。学校简介:基本资料社会影响及作用(科学研究)校标校训历史沿革HYPERLINK本部院系(六)名人佚事(七)民间传说(八)代表性成品图基本资料学校校训:真、诚、勤、勇学校性质:福建省直属工科大学英文名称及简称:FuJ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闽工院、FJUT(简称)旗山校区:校本部福建工程学院旗山校区(含闽台科技学院)鳝溪校区:国脉信息学院(校企合伙)软件园校区:软件学院(校企合伙)校园面积:总占地面积2254亩,其中大学城旗山新校区1608亩。专业设立:我校既有本科专业39个,涉及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经济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专业布局。学科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3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另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诲中心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科研机构10个,校级科研机构19个。党委书记:吴仁华男,汉族,福建人,中共党员,教诲学博士。校长:蒋新华男,汉族,湖南人,中共党员,专家,博士生导师。\o"查看图片"社会影响及作用(科学研究)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以工为主,涵盖工管文理经法等多学科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院校,也是首批入选教诲部“卓越工程师教诲培养筹划”试点高校。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以工为主,涵盖工管、文、理、经、法等多学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于经教诲部批准,由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福合并组建。办学历史溯源于1896年清末知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开办“苍霞精舍”,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福建高工”。办学以来,已培养了12万多名面向基层一线应用型人才,校友遍及海内外,许多人成为建筑、机械、电子电气行业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被称为福建“建筑业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摇篮”。继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步入一本之后,与集美大学、漳州师范学院成为本二批次第一梯队。工程学院校园景色办学以来,已培养了12万多名面向基层一线应用型人才,校友遍及海内外,许多人成为建筑、机械、电子电气行业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被称为福建“建筑业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摇篮”。设施齐全条件优良学校位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占地面积2254亩,其中大学城新校区1608亩,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1.16万平方米;另有鳝溪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646亩,校舍建筑面积26.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8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68.56万册,电子图书8276GB(折合)192.38万册。建成覆盖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学科专业以工为主学校传承“大机电、大土木”优势,构建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五大专业群,即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建筑类产业、交通运送和物流业、文化产业专业群。既有交通信息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构造工程和岩土工程等1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10个。\o"查看图片"设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与规划系、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工程管理系、文化传播系、法学系、数理系、外语系15个系部及继续教诲学院。另有3个经省教诲厅批准成立“校企合伙”办学机构国脉信息学院、软件学院、闽台科技学院。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64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9418人。本科专业39个,工学类专业23个,占59%,工学类专业本科生占70.87%,是福建省内工科专业比例和工科专业在校生比例最高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素质先进学校拥有一支构造合理、素质优良师资队伍。专任教师1048人,其中高档职称406人,具备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705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9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9人,省杰出科技人才奖1人,教诲部教学指引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高校新世纪创新人才2人,省杰出青年科技奖2人。美丽工院学校聘请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幼堃、两院院士沈志云、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刘宝琛、陈一坚、陈清泉等以及国内100多位知名专家为兼职专家、名誉专家、客座专家。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实行教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教诲改革试点项目8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三年来,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高等教诲科学研究先进成果奖20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推动,共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5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2个;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参加“十一五”国家课题“国内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参加教诲部“CDIO工程教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大力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以来,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14个,\o"查看图片"其中全国一等奖48个,二等奖122个,三等奖219个;省级奖项787个,其中全省一等奖174个,二等奖248个,三等奖365个。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持续三年初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位居福建省高校前列。科研产业紧贴海西学校紧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产学合伙紧密。既有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机构29个,校办公司12个。与253家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订立产学研合伙合同,形成了长期稳定产学研合伙关系。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80项,主持和参加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o"查看图片"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先进成果奖4项,其中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合伙交流前景辽阔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伙。与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有关大学开展合伙交流。近年来与台湾多家科技类大学订立了合伙办学合同;我校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与台湾明道大学开展闽台教诲合伙与交流项目,该项目已招收第一届学生310人,开设建筑学等5个分段对接专业。我校是进入平潭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诲改革试点首批4所院校之一。科研现状1.科研项目与成果,我校获得科研项目301项经费2416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173项经费1718万元,海西重点建设项目11项经费1000万元,省部级重点项目10项经费420万元,行业技术创新重大专项1项经费200万元,科技创新平台项目1项经费70万元等。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省社会科学先进成果奖1项。刊登科技论文667篇。出版科技专著2部。申请专利18件,获授权专利6件。至,我校纵向科研项目934项总经费5362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29万元,省部级重点项目37项2744万元(重大专项4项1545万元)。获省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刊登各类论文6673篇;出版科技专著26部;申请专利50件,获授权专利22件。2.科研定位与特色面向福建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运用与开发,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基本研究与成果转化。重要从事“三新”研究与“四技”开发,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机构省级科研机构1.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2.福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3.福建省生产力增进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分中心4.福建省模具技术研究中心5.汽车核心零部件实验平台6.材料制备及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7.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8.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校级科研机构9.福建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中心10.福建工程学院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中心11.福建工程学院电动汽车实验研究中心12.福建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13.福建工程学院控制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4.福建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模具技术研究所15.福建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16.福建工程学院都市与建筑研究所17.福建工程学院建筑文化研究所18.福建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19.福建工程学院环保研究所20.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研究所21.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技术与安全研究所22.福建工程学院专用车辆与专用设备研究所23.福建工程学院燃气与节能技术研究所24.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25.福建工程学院公司管理研究所26.福建工程学院林纾文化研究所27.当代烟草机械研究所 校标校训校徽\o"查看图片"福建工程学院释义:1.标志主体图形构成“人”字造型,体现出以人为本办学理念。2.以学校前身创始人之一林纾手迹作为原则字,传递百年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3.标志左右以线条进行组合,向中间汇聚,象征着学校两校合并,不断融合、发展、壮大;又构成台阶图形,寓意学校不断迈进,稳步向上发展。4.标志主体图形构成造型,体现出学校土木、建筑、机电、电子电气等学科背景。5.六个“L”线条汇聚,体现出学校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特点。6.标志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稳定、沉着,具备蓄势待发力量,又能体现出工科为主特点。校训(此校训从1932年拟定福建高工校训变化而来)释义:1、真:真实、真理、真心、认真;2.诚:诚实、诚恳、诚信、忠诚;3.勤:勤奋、勤俭、勤学、勤政;4.勇:勇气、勇敢、敢于开拓、敢于创新。整个校训体现我校“以人为本、以工为本、以本为本”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求真务实、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大学文化和校园风貌,师生员工在做人、做事、做学问过程中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志功兼顾、知行合一实践准则以及对真、善、美不懈追求。历史沿革历史悠久桃李芬芳福建工程学院于经教诲部批准,由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办学历史溯源于1896年清末知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开办“苍霞精舍”,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福建高工”。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1896年清朝末知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开办“苍霞精舍”,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福建高工”。19改建为福建官立中档工业学堂1933年改名为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改名为福建省立高档工业学校。1952年改名为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1953年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土木科)分建为福州建筑工程学校,其他某些分建为福州工业学校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53年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土木科)分建福州建筑工程学校1956年福州建筑工程学校改名为福州都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福州都市建设工程学校改名为福州建筑工程学校福建工程学院历史沿革1958年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合署)福建建筑专科学校1960年福建建筑专科学校升格为福建建筑工程学院1962年福建建筑工程学院改建为福建建筑工程学校1969年福建建筑工程学校撤销1974年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创立(复校)1978年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994年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改名为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福建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中华职业大学、福建高档工业学校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1.福建中华职业大学1985年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创立2.福建高档工业学校1952年福建省省立高档工业学校改名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1953年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改名福州工业学校1958年福州工业学校升格福州机电专科学校1960年福州机电专科学校升格福州机电学院1963年福州机电学院改建福州机电学校1969年福建机电学校停办1973年福建机电学校复办1995年福州机电学校改名福建高档工业学校 本部院系专业院系专业概况学校既有本科专业39个,涉及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经济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工学专业25个,管理学专业6个,文学专业5个,法学专业1个,理学专业1个,经济学专业1个。专业布局体现了“以工为主”特色,其中,土建类、机械类、电气信息类等专业办学条件较好,有较强优势。为积极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规定,我校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潜力和优势,做精做细专业构造调节与改造建设工作,改造老式学科,扶持特色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型工科专业。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理结合,学科渗入,按照“基本夯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档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简称机电系)是福建工程学院开办最早专业系之一,重要面向装备制造业,辐射其他应用机械电子技术行业,培养机电类应用型高档工程技术人才。机电系设有机械制造、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工程图学等六个教研室及一种校内实践基地。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是福建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福建省首批省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等三个本科专业。截止底,全系有教职工92人,全日制在校生1389人。机电系秉承百年高工“真、诚、勤、勇”校训,遵循“学生为本,素质为基,能力为重,特色为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爱心、负责、面向将来”态度办学,开展教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机电系在“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液压技术”、“绿色再制造”等领域具备学科优势,拥有“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产力增进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分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汽车核心零部件实验平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设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专用车辆与专用设备研究所”、“当代烟草机械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拥有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和各种领域科研团队。机电系骨干教师承担着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项目及一批公司横向课题,不但直接为海西—福建经济建设服务,更将科研资源为教学服务,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福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是本校创立最早系之一,19曾开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电气工程专业,是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摇篮。先后设立电机制造、无线电技术、工业公司电气设备、电气自动化、电磁检测技术及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悠久办学历史,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一贯保持注重基本、严格规定、加强实践、培养能力优良老式和严谨治学精神,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立足我省,面向全国,为社会培养具备夯实理论基本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档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哺育和输送各种层次毕业生一万余名,许多已成为福建机械、电子电气、航空、电力等行业技术与管理骨干,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交通信息与控制”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之一。由蒋新华专家(校长、博士生导师)任学科负责人,重要研究方向: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射频辨认技术等。设有控制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研究中心、RFID技术应用研究室、电源技术研究室等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开发机构,近几年承担由政府部门或公司资助科研项目80多项,在无线宽带移动网关研究方面获得国内领先水平。与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保持良好合伙关系,为多学科合伙开展科技攻关、提高能力形成优势基本。与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二十各种单位建立良好产学研合伙关系。电气信息大类学生实践环境建设得到校外公司大力支持与合伙,为学生能力培养、创新实践、研究提高提供良好条件。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师科研与见习及其公司人才需求,生产技术难题攻克等有着互惠双赢良性循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拥有福建省首批“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福建省“电气信息大类校企合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中心”占地面积11300M,实验实习设备达3543.8万元人民币。设有强电、弱电及集成电路设计等实验室27个和实训室5个,承担实验实习教学工作量约52万人时数/年。“中心”与德州仪器公司共建DSP技术应用实验室、与台湾永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合伙共建PLC技术应用实验室、与GE-Fanuc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共建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与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当代通信实验室等。其中,与GE--FANUC共建自动化系统实验室拥有美国统一电气公司推出最新高品位控制器,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智能化控制系统平台,也是当前福建省最完整、先进和最大型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优美教学环境,精良而又充分实验设备,为电气信息大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本。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简称“材料系”)成立于,是在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原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教研室基本上发展起来。材料系拥有福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从属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属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高等学校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从属福建省教诲厅)和福州市材料与模具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从属福州市科技局)等省市级科技平台。在这些平台支撑下,材料系在学科和专业建设等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当前,材料系现开设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一种专科专业,当前在校生1000多人。,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获新增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资格,同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入选教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筹划”试点单位。当前,材料系材料成型专业在学校领导下,作为闽台科技学院一种专业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开展合伙办学。材料系既有教职工工47人,其中专家4人,副专家11人,高档实验师1人,高档工程师1人,具备博士学位12人(其中博士后出站人员2人)。材料系中心实验室设有材料成型实验室、材料合成与制备实验室、材料构造与性能测试分析实验室和当代模具技术实验室,下设8个专门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共3500平方米,配备了种类齐全模具检测、材料分析、材料成型、数控加工、特种加工、逆向工程、迅速成型、迅速制模先进设备,以及高品位CAD/CAE/CAM软件,资产总值达1400多万元。材料系始终坚持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高档应用型人才为指引思想,培养毕业生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均能不久适应各自岗位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位居全校前列。许多校友已经成为行政、科研、生产部门重要骨干。近年来,材料系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级以上项目成果鉴定8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申请专利14项(其中创造专利8项),已授权专利5项(其中创造专利3项)。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福建省高等教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土木工程系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是我校开办最早专业系之一,具备百年办学历史。我系土木工程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我系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是我省当前唯一一所获此项目殊荣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系既有两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构造工程学科和岩土工程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被评为福建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本系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应用型高档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现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近年来本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赞誉和重用,一次就业率均达95%以上。学生毕业后可分别在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中从事房屋、桥梁、道路及管网、地下工程等设计、施工管理、房地产、交通规划、工程勘查、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技术或管理工作。\o"查看图片"本系设有6个教研室,2个研究所,7个实验室和1个土木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土木工程综合实践中心获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27人,博士16人,在读博士12人,研究生40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先进教师1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同步尚有多位教师担任全国和省级学术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本系教师具备较强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当前已有51人具备双师职称,40余人次获得各项国家专业技术执业注册资格。承担国家、省、教诲厅等各类教研、科研项目130余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精品课程4项,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有数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本系拥有良好校内外实践性教学环境。校内土木工程综合实训中心是国内率先成立同类型基地,曾获国家级先进教学成果奖,中心设备齐全,指引教师经验丰富。同步与省内数十家大型设计、施工、勘查、交通等公司订立了合伙办学合同,由各公司为学校提供学生岗位实习场合。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于8月成立,其前身为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设备工程系。既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家3人、副专家11人(4人同步具备高档工程师职称)、博士9人(涉及在读),具备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占全系教职工总数70%。既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基本化学五个教研室和一种实验中心;在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实验中心建有制冷空调、建筑消防、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流体力学等十二个专业和基本实验室。在省内外20各种重点公司中建立了实习基地;既有“福建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中心”(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海源公司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中心”、“福建工程学院环保研究所”和“福建工程学院燃气与节能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完毕了涉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30余项科研课题,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当前主持涉及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项目在内22项科研项目。既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其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专业是福建工程学院第一批校级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福建省第六批重点建设特色专业,教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筹划”试点建设专业。环境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拥有涉及国家教诲部环境工程教学指引员会委员在内高水平师资力量,教师具备较夯实理论基本、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科研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聘请省内外1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专家、客座专家和顾问,参加人才培养和建设。教师热心教诲事业,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风和学风建设,产、学、研相结合培养第一线应用型高档技术人才。办学质量得到各方面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多次名列前茅,毕业生受到工程界欢迎,在海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与规划系建筑与规划系前身为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城乡建设系。8月组建福建工程学院后设有建筑学和都市规划(五年制)、艺术设计等3个本科专业,当前在校生1353人,其中建筑学专业学生551人、都市规划专业学生331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412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59人。几年来,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达97%以上。建筑学专业、都市规划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前期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申请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材料审核,获得免实地评审通过各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资格。全系教职工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含实验教师10人),辅导员4人,行政人员7人,图书资料室3人。专任教师职称构成:正高5人、副高17人、讲师37人,助教27人,高档职称占总人数25.6%。具备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7人、国家注册都市规划师8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协会会员4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委员1人。学历构成:博士4人、在读博士生3人,研究生62人,具备研究生以上学位教师占总人数76.7%。年龄构成:45岁以上教师11人,占12.8%,35岁如下教师52人,占60.5%。既有9名客座专家,其中:全国高等院校都市规划专业指引(评估)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指引(评估)委员会委员3人,艺术设计学科知名专家3人。建筑与规划系拥有“都市规划”省级特色专业,“都市规划原理”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都市规划与设计”校级重点学科。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实验中心(建筑创作与图像技术实验室,基本造型实验室,模型实验室,装饰艺术实验室,陶瓷艺术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测量与地理信息实验室),2个产业机构(福建工程学院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工大测绘技术中心),2个校级研究所(建筑文化研究所、都市与建筑研究所),3个专业教学团队和测量教研室。建筑系馆占地面积为2085.9m2,总建筑面积10672m2,由1#、2#楼通过连廊构成,主体建筑为6层,建筑总高为23.85m,设有专用绘图教室、实验室、合班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及办公科研用房等。\o"查看图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共获得70余项科研课题、10余项教研课题,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级课题或子课题3项,省厅级课题12项。刊登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EI收录11篇,出版专著7部,编(参)著13部。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项,福建省贯彻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百项建言和推动两个先行区建设百项建言活动三等奖2项,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论文二等奖1项,福建省先进都市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先进奖4项。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教诲科学研究先进论文三等奖1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1项。教师指引学生作业获得国家级奖项38项、省级奖项50余项。文化传播系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由原福建建筑专科学校和福建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社科系(部)构成,其文脉直可追溯至创立我校前身苍霞精舍林纾先生,迄今已有近年办学历史。1985年,我系开办秘书专业;1998年,我系在原有基本上开设专科层次传播策划方向;开设专科层次新闻传播学专业。,我系开设本科层次广告学专业;开设本科层次新闻学专业;开设本科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艺术设计方向)。其中,广告学专业设立,使我系成为福建省省属本科院校中第一所开办广告学专业院系。当前全系拥有教职工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高档职称比例达师资总数33.8%;拥有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55.4%。国内知名学者陈培爱、颜纯均、郭丹等均为我系客座专家。系设有新闻、广告、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人文素质教诲中心5个教研室和传媒实践创新中心1个,实验中心1个;校林纾文化研究所也设在我系。此外,系图书资料室藏书2300册,光盘资料600多张。系实验中心下设纸质媒介、数字媒体、照相摄像、演\o"查看图片"播厅、虚拟演播室、录音室、礼仪形体训练等实验室,设备总值达874.84万元。此外,我系还与社会联系,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社会实践基地。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诲教学改革中,文化传播系立足海西,始终坚持与社会紧密结合、依照时代需求设立课程原则,坚持人文素质教诲与科学教诲相结合,注重培养具备夯实人文底蕴高素质应用型文科人才,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强。据不完全记录,近5年来,文化传播系学生先后在各类学科大赛中崭露头角,有718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学科大赛奖项299项,其中全国级大赛奖项168项。近二十年来,我系秉持“厚德励学弘文传道”系训,培养毕业生遍及省内外,不少学生成为各地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传播媒体骨干,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数理系数理系前身是基本学科教研部,8月撤部建系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团结奋斗,爱岗敬业,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成绩。,数理系设有:高等数学教研室、工程数学教研室、专业数学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基本教学实验中心、系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八个部门。当前教职工59人,教师49人,其中专家2人,副专家(或相称职称)16人,具备博士学位5人,研究生学位31人,1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得“福建工程学院首届教学名师奖”。数理系有一种数学类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开始招生,当前在校学生356人。数理系教师积极组织并指引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六年来,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省级一、二等奖52项。数理系有校级精品课程《大学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校级教学团队“公共数学教学团队”。出版主编、参编教材及教学参照书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记录》等9本。近三年来,主持科研项目有: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福建省教诲厅基金6项、校科研教研基金项目20余项,参加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刊登论文9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30篇;出版专著一本,有一篇论文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先进论文二等奖”。法学系法学系·马列部是2月合并而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法学系·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博学、崇法、厚德、笃行”为系训,积极开展法学、思想政治教诲。系、部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师资队伍,全系共有专任教师70名,其中正高职称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2.9%;副高职称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7.1%;中级职称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4.3%;初级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4.3%;具备博士学位教师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3%;研究生学位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4.3%;双师型教师21人,具备行业背景教师15人。系既有法学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共有全日制在校生725人。法学专业于开始招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开始招生。法学专业开办以来,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千名法律人才,历届学生在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和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中成绩突出,不少学生成为公、检、法和律师事务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骨干,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系设有工程法教研室、民商法教研室、法学基本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基本教研室、概论教研室、纲要教研室、原理教研室和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系现建有专业图书资料室、模仿法庭(视听室)、法律诊所、物证鉴定实验室等,并在福建省各地多家公、检、法和律师事务所建立实践基地,当前正在筹建电子政务实验室。系部建设有两个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诲”校级重点学科和“民商法”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经济法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本》、《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当代史纲要》、《婚姻继承法》、《法理学》、《合同法学》、《形势与政策教诲》等九门校级精品课程;“法学专业”校级重点专业;“工程法”校教学团队;近年来,教师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积极撰写论文,获得较丰硕成果。来教师承担国家和省级课题26项,厅级项目33项,校级项目75项,撰写论文207篇主编,期中核心期刊14篇。教师们能不断将自己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号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福建工程学院组建伊始,以原福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与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教研室合并,组建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同年,招收了90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通过近8年建设与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798人,其中本科学生1499人。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教诲经验丰富适合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档工程人才师资队伍,全系专任专业教师66人,其中专家、副专家等具备高档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6名,博士及博士后8名,博士生4名,85%以上教师拥有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学位。设有计算机系统构造、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基本等教研室、计算机系中心实验室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6月,计算机系中心实验室被拟定为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既有面积4170平方米,下设11个实验分室。中心实验室既有仪器设备总值800万元,近3年采购设备达280万元。此外,我系已与星网锐捷网络公司、榕基、多家知名IT公司订立实习基地共建合同,建立了长期和谐合伙关系,使我系学生在拥有良好工程实验和实训条件同步,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综合竞争力。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中心实验室办学以来,承担了多项省、厅级科研与教改课题,8人教师在各类学术机构中任职,高水平访问学者7人,主编或参编教材17部,获奖成果11项,获得有关专利4项。近年来刊登论文27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有57篇。近年来已完毕和在研科研项目近100项。为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与信息高档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支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教诲部主办“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ITAT教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福建省软件设计大赛、“福富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及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及省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均获得优良成绩。持续四年获得校科技节先进组织奖。近年来,共获得校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奖80余人次,在由教诲部教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中,在有多所“985”和“211”知名大学参赛状况下,我系代表队凭借强大实力,以第1名成绩获得一项一等奖,以第2、4名成绩获得二项二等奖,同步获得三项三等奖,综合成绩位列福建省各参赛高校首位。在福建省第一届软件设计比赛中,有1队2人次获得二等奖;在福建省第二届软件设计比赛中,有1队2人次获得一等奖,有1队3人次获得三等奖;特别是在福建省“福富杯”软件设计大赛中,在涉及有我省重要老本科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状况下,在进入决赛30支代表队中,我系占了10支,并最后获得1个一等奖(总共只有2个),2个三等奖,总成绩位于首位。外语系外语系成立于9月,由原外语教研部升格组建。负责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教学任务。现设有五个教研室,第一、第二、第三教研室负责公共英语教学,英语专业基本教研室、高年级教研室负责专业英语教学。有教职工79名,其中有69名专任教师。五年来,随着学校发展,逐渐改进了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基本齐全,拥有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室和英语无线发射台等当代化多媒体设施,配有充分英语原版书籍、有声资料和光盘,供教学使用。学校重点支持建设教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拥有3000多册英文原版专著,订阅国内外专业期刊70各种。外语系还被“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中心批准设立为福州培训、考试(一级、二级)中心。五年来,外语系认真贯彻执行党教诲方针,努力培养适合国内经济发展外语人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摸索一条适合我校特色大学英语教学路子。通过不断努力,获得了较好效果。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良好:级四级通过率74%,06、07、08级通过率逐年提高。今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一级、二级)考试均获得了优秀成绩。\o"查看图片"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了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严格选拔,先后补充了二十余名素质较高青年教师,充实加强了师资队伍;有近二十名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还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办法,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提高;聘请了三名专家担任客座专家;还引进了两位有资历、教学水平高博士到校工作。建立了上岗试讲,以老带新等制度,多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搞好学科建设,咱们加强教学管理,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重新修订了教学筹划、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制定了教与学整体规划。抓好题库建设,逐渐实行教考分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在规范教学工作同步,理解学习进度,发现教学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努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在搞好教学同步,制定详细办法,勉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五年来,外语系教师主持多项各级科研课题,在全国核心刊物、省级刊物上共公开刊登论文60多篇,专著2本,译著2本,出版教材8本,教学科研工作开始呈现出良好势头。交通运送系交通运送系是适应国内交通运送、制造业和当代物流业发展融合和海西经济建设对交通运送和物流管理人才需要而成立。当前有工业工程、物流管理、交通工程(运营与管理方向)(闽台合伙项目)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工业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特色专业。交通运送系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管理科学与工程”二个省级重点学科,在我校—新增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三个一级学科和两个支撑一级学科中,“交通运送”为立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支撑学科。交通运送系已形成老中青相结合、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构造合理、富有创新开拓精神学术队伍,教师中具备博士学位(含在读)占40%,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位占93%。交通运送系教师积极开展各类质量工程建设,其中《管理信息系统》获省级精品课程,《运筹学》获校级精品课程,《校企结合工业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管理学院历史沿革管理学院于7月由工程管理系3个专业、经济管理系4个专业和法学系1个专业整合组建,是校本部首个成立二级学院。学院各专业历经近年发展,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面向基层一线工程管理和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校友遍及八闽大地,已成为我省培养工程管理和经济管理应用型高档专门人才重要基地。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构造合理、富有生机与活力师资队伍,多数教师具备较丰富管理实践和工程实践经验。全院既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专家9人,副专家28人,高档职称以上教师占全院专任教师42.5%;有博士8人,在读博士15人,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占全院专任教师78.6%;有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3名,省先进教师3人,省新世纪先进人才1人,省师德榜样1人,省三八红旗手1人;学院还拥有国家注册造价师、注册会计师等“双师”型教师38人。教研科研学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完毕(含在研)教诲部人文社科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类项目91项,刊登了270多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59篇;出版专著和教材二十余部。学院已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商管理、科技产业管理和房地产经济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科研方向。学院还是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省会计学会、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省房地产协会、省物业管理协会、省外贸学会、省市场营销协会等理事单位,还是福建省机械工业会计学会副会长单位。教学条件学院现建设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9个,学院还拥有福建工大建筑经济技术研究所和公司管理研究所。学院与福建晨曦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和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与金蝶公司合伙成立金蝶公司管理软件联合实验室,与新中大公司合伙成立新中大管理软件实践基地;学院构建了80各种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4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闽台科技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是在福建工程学院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台湾高校合伙办学基本上,7月,经福建省教诲厅正式批准福建工程学院设立闽台科技学院作为二级教学机构(闽教高【】91号),统筹管理闽台合伙项目,统一组织教学工作,不属于独立学院。闽台科技学院实行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诲,采用“分段对接”合伙培养模式,引进台湾高校优质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经验和国际化师资,整合优质教诲资源,实现强强互补;采用“3+1”双校园学习模式—学生大学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将于第二或三年到台湾合伙大学学习,以最经济方式享用台湾知名高校国际化教诲资源。学生毕业经考核合格,颁发福建工程学院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台湾合伙大学出具课程学习成绩证明或结业证书。合伙大学当前属于闽台科技学院闽台合伙项目合伙大学有: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台湾明道大学,台湾逢甲大学拥有专业土木工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通信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运营管理方向),新闻学(资讯与传媒方向)名人佚事张国安[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专家]基本信息姓名:张国安

任教专业:农学-植物生产类

在职状况:在

性别:男

所在院系:植物科技学院

所教课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动物学

研究方向:昆虫生态学昆虫分子生物学、害虫预测预报、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研究成果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为\o"人物\“计算机控制\”不存在,点击可创立"计算机控制、\o"人物\“嵌入式系统\”不存在,点击可创立"嵌入式系统、计算数学、系统工程与可靠性,刊登有关论文24篇,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获第四次全国先进职教论文二等奖,主持完毕高校省级教改课题1项。专著电子版收录国家863筹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编号616)。两个主持项目列为江西省重点新产品。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个人简介1969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0年至1981年在北京大学进修“昆虫生态学”一年,同步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动物生态学”及有关课程。1992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王宽诚皇家学会奖学金”去英国自然资源研究所进行合伙研究一年。1993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由于在转基因水稻抗虫性测定研究工作中突出成绩,11月受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邀请到该所访问两周(所有费用由国际水稻所支付)。至到英国洛桑农业实验站生物化学系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进行了6个月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课题为“克隆果蝇触角嗅觉基因和其蛋白质体外表达”,基本上掌握了昆虫基因克隆技术,并能纯熟进行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曾主持和参加完毕多项国家、部省级下达科研课题;主持完毕两个项目分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参加编写《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教材获国家教委颁发全国先进教材奖;参加完毕课题分获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和教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1996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棉铃虫三年治理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98全国科技界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刊登了60多篇研究论文,主编和参编了近10部教材和专著。现为湖北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湖北植保》杂志编委。重要学术成果代表性著作:《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代表性论文:转Bt基因水稻对稻飞虱及蜘蛛种群数量影响。

陈一坚,少年时期在福州萃文小学就读,后因福州被日本侵略军占领,随爸爸教学学校迁往福建省南平县,又在南平中学和福州高档工业职业学校读完初中和高中。高中毕业之后投考大学时,所有志愿都填上了“航空系”。1949-1950年

在厦门大学航空系学习。1950-1952年

在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学习。

工作时期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先生1952年,陈一坚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毕业后,分派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修理抗美援朝前线受伤飞机和仿制苏联伊尔-28轻型轰炸机。1952-1956年

任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设计科设计组组长。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组建“第一飞机设计室”,陈一坚被选中,并于1956年终赴沈阳工作,期间陈一坚深受组织关怀和教诲,启发思想觉悟,从单纯爱国、救国思想提高到为共产主义最后目的而奋斗崇高抱负。1959年12月加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1961-1964年

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64年,陈一坚从沈阳调到西安重型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任西安重型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工程师、总师助理、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副所长、代所长、研究员。1982年,出任“飞豹”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并主编了《飞行器构造强度分析手册》、《飞机构造耐久性及损伤容限设计手册》,撰写了《“飞豹”飞机研制工作总结报告》等,为增进航空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她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学会原则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飞机设计顾问组顾问。1999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院院士。[1]科学成就研究飞机疲劳问题专家仰望起飞中飞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蓝天上一定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自己制造飞机在飞翔”。这是建国后来,从事航空设计人员共同愿望。\o"1966年"1966年4月,为了打破外国飞机一统国内民用航线被动局面,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发出批示:以603所技术力量为主,仿制、设计运7飞机。陈一坚从1965年起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研究“疲劳与断裂”,恢复工作之后,她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份飞机疲劳实验大纲和运7飞机疲劳实验疲劳载荷谱。日后,她又主持编写了《疲劳手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同志合伙,编著了\o"《微观断裂力学》"《微观断裂力学》一书,这是当时一本很有价值研究微观断裂力学专著。陈一坚由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影响研究飞机疲劳问题专家。[2]“飞豹”飞机重大技术方案和核心技术决策者\o"1982年"1982年,陈一坚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飞豹”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在603所科技人员支持下,她提出打破航空系统始终沿用原苏联规范体系,大胆决策采用F-16、F-18等飞机使用美国规范MIL-A-8860系列作为“飞豹”飞机重要设计规范。7760CAD/CAMM软件系统在“飞豹”飞机研制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增进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一体化过程,形成了一套软件系统,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在初次全面引用美军标条件下,得到全机静力实验97.8%破坏抱负成果,不能不说是一种十提成功纪录。在飞机设计应力分析办法上,陈一坚提出了全面开发应用有限元法取代老式应用工程梁法,实现了从局部求解到飞机全机求解重大奔腾,解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飞机研制中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一致性难题。飞豹战机在全机静力实验技术上,开创了67%设计载荷即可首飞先例。这一技术是对以往在100%设计载荷全机破坏实验合格后才干首飞重大突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