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第22讲 水循环(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第22讲 水循环(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第22讲 水循环(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第22讲 水循环(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第22讲 水循环(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讲水循环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核心考点精准练模块四小试牛刀过关测1.知道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2.掌握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过程;3.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了解破坏和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危害;4.知道节约用水与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点一:水循环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去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转移。2.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云:水蒸气上升到气温较低的高空,凝结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一朵多白色的云。雨:云中的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大水珠,形成雨。雹: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结成小冰晶;当气流减弱时,小冰晶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则再上升,如此上下翻腾,小冰晶就可能逐渐成为冰雹。雪:在冬天,高空水蒸气急剧降温,直接凝华为美丽的小冰晶,便形成了雪。雾: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则水蒸气会以空气中的尘埃为核心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雾。露: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便凝结成为露。霜:冬天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水蒸气便凝华成为霜。■知识点二: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但其中约97.2%是海洋的咸水,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人类实际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1.水资源受到污染的原因:(1)城市工业区的污水排放,酸雨的污染,热污染;(2)农业区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引起的污染,以及灌溉中的盐污染;(3)生活用水污染,如含磷洗涤剂的污染等。2.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1)尽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2)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和节约用水;(3)要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制定有关节水的法规,有效地使用水资源。考向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例1】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的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②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思路点拨】了解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并知道每个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答案】吸热;液化【解析】①处是地面上的水变为水蒸气升入空中,是汽化,汽化是吸热的;②处是空中的水蒸气经过“物态变化”重新回到地面,是凝华和液化,凝华、液化是放热的。【总结升华】大自然中水的循环方式:水→水蒸气,物态变化是汽化。水蒸气→水,一者是气态→液态,物态变化为液化,另一者是气态→固态→液态,物态变化是先凝华再熔化。考向二:珍贵的水资源【例2】关于水有这么一组数字:每个普通人体含水50L,占体重的65%,占人体组织的70%至75%,对于血液几乎100%,即使骨骼也占20%。由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察了水是生命之源,人们要珍惜水资源,并节约用水。【答案与解析】由资料可知: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人体来讲是构成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2/3都是水所组成的,人体器官组织含水量一般都在70%以上,而血浆、脑脊髓等则在90%以上,就连骨头还含有20%的水分,故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察水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就是生命之源,人们需节约水资源。考向三:综合应用【例3】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2)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答案】(1)是由物体的温度决定的。(2)实验方案:①用同样的两个杯子装上水,一个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一个放进冷冻室;②五个小时后取出,放在空气中,观察两个不同的杯子上的变化。若从冷藏室中拿出来的杯子上凝结的水,而从冷冻室中拿出的杯子上是霜的话,就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是与温度有关的;若两个杯子都凝结的是水,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与温度无关。【解析】根据霜和露的形成时间,夏天形成露,秋天形成霜,由此可以猜想:是不是由温度决定的。

要验证猜想,我们需要找到温度不同的物体,拿到空气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温度不同的物体我们可以从冰箱的冷藏室和冷冻室中取出。【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容易出问题的是很多同学不注意观察生活,就不知道霜和露的形成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一、单选题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水平的,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以下对水资源的利用中,恰当的是()①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②推广家用节水器具;③垃圾可以扔到河里由水流带走;④大量开采地下水;⑤农业灌溉引用工业废水。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④【答案】C【解析】①工业废水如果能够达标排放,这样就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故①做法正确;②家庭如果都能够利用节水器具,这样会减少对水的利用量,节约用水,故②做法正确;③垃圾扔到河里,会污染河水,故③做法不妥;④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大量开采地下水会破坏地质结构,故④做法不妥;⑤工业或生活废水对环境有很强的污染性,如果直接用来农业灌溉,会造成对庄稼污染和破坏,故⑤做法不妥。综上所述,恰当做法是①②,故C符合题意。故选C。2.水是液体黄金,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下列关于水认知正确的是(

)A.烧水时壶口看到的“白气”与晾干湿衣服发生的是同一种物态变化B.水循环是指水可以在气态、液态、固态间不断循环C.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不用节约用水D.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对环境不会造成多大影响【答案】B【解析】A.烧水时在壶口上分看到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晾干湿衣服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B.水循环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不同领域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水循环是指水可以在气态、液态、固态间不断循环,故B正确;C.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即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D.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损害,故D错误。故选B。3.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B.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C.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D.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答案】D【解析】A.霜和雪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下雪后,雪发生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但二者的凝华过程都是放热的,故A错误;B.水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多种物态变化,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凝固过程、液化过程、凝华过程都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C.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总量也基本不变,但是淡水资源缺乏,因此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故C错误;D.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因此雪和霜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雨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所以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是自然界是水循环,关于这个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放热成水蒸气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D.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答案】B【解析】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吸热成水蒸气,故A错误;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故C错误;D.由于水污染等原因,导致能够饮用的水越来越少,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故选B。5.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所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迫在眉睫,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水中 B.洗完菜的水用来冲厕所C.使用节水器具 D.及时修理漏水龙头【答案】A【解析】A.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河水中,故A错误,A符合题意;B.洗完菜的水可用来冲厕所,可节约水资源,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使用节水器具可节约水资源,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及时修理漏水龙头可防止浪费水资源,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多选题6.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要放热,这是汽化过程B.雪花飘落大地渗入地下的过程要吸热,这是熔化过程C.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D.我市水资源匮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不必在技术上优化用水系统【答案】BC【解析】A.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水的汽化过程,汽化吸热,故A错误;B.雪花飘落大地渗入地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B正确;C.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D.我国是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要节约用水,从技术上改进用水系统,故D错误。故选BC。三、填空题7.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现象,在冷冻室里发生现象,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正常使用时,小明发现家里冰箱下部的冷藏室(温度为4℃)里面有水流到外部的接水盘,这些水是内部的发生形成的,此过程需要热量;(3)小明发现家里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15℃)总是结有厚厚的霜,铲掉这些霜后不久又有了,但其他同学家的电冰箱却没有这种现象,他通过网上查询得知需要更换冷冻室门上的密封条,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请你解释这些霜的形成原因。【答案】液化汽化水蒸气液化放出见解析【解析】(1)[1]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制冷剂蒸汽压缩而液化变成液体,放出热量。[2]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的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汽化变成气态,吸收热量。(2)[3][4][5]冷藏室内有水,是进入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液态水,此过程需要放热。(3)[6]如果冰箱密封不严,外界空气进入冰箱内部,外界空气温度高于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箱内壁凝华为了霜。8.水资源主要指的是资源。造成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废水、工业废物、垃圾等。【答案】淡水水污染工业生活【解析】[1]人能够利用的主要是淡水,所以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2]造成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污染,除此之外还有浪费。[3][4]水污染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等,需要减少这些污水排放。9.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括号处涉及到物态变化的名称、、。(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答案】液化凝华熔化熔化使用节水型器具;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解析】(1)[1][2][3]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的变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2)[4]液化过程放热;凝华过程放热;熔化过程吸热。(3)[5]节水措施: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将卫生间的水箱浮球向上调整2厘米,可达到节水目的;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10.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②③;(2)干旱时,实施人工降雨,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选填“吸热”或“放热”),使云层及周围的温度急剧(选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产生上述降雨;(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答案】液化凝华熔化升华吸热降低用洗衣水冲厕所【解析】(1)[1]由水蒸气变为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一种液化现象;[2]由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一种凝华现象;[3]小冰晶变为小水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一种熔化现象。(2)[4]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5][6]在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因此这一过程吸热,使云层及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3)[7]可以从一水多用或者是尽量防止水的无谓的损耗这两个角度来考虑如何节约用水,例如:用洗衣水冲厕所。11.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划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2)上面四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提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①②。【答案】汽化液化凝华熔化汽化熔化见解析见解析【解析】(1)[1]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2]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3]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4]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2)[5][6]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汽化、熔化吸热,液化和凝华放热。(3)[7][8]节水措施:1、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2、使用节水型马桶等;3、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4、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12.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4×1018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1018吨。由于盐份的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蒸发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云被风吹到陆地的上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湿地才得以形成。它们是陆地生命的淡水源。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也会因日晒而减少,或通过江河流回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如图是我国节水标志,如图是每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请你认真阅读,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填“能”、“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2)海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3)请你就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答案】能蒸发液化凝华卫生间使用节水型洁具【解析】(1)[1]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蒸发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2)[2][3][4]海水在阳光下蒸发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3)[5]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逐年增加,并有急剧增长趋势,而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采取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生活的中节约用水的地方很多:如淘米水浇花、随手关闭水龙头、卫生间使用节水型洁具等。尽量少用洗涤剂、少用含磷的洗衣粉等等。【点睛】(1)海能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间作为水源来利用。看能不能变成淡水;(2)水的三态变化:液态的水能结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重新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3)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逐年增加,并有急剧增长趋势,而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采取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生活的中节约用水的地方很多。四、简答题13.说起“节约用水”总会想起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其中有句让人刻骨铭心的广告词:别让你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水对于这个蓝色的星球来说太重要,它意味着两个字:生命。所以水对于人类来说很重要,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作为一个中学生怎么做到节约用水呢?至少说出两种方法。【答案】见解析【解析】节约用水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其方法有许多,如用洗菜的水浇花、用完水后把水龙头拧紧、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14.自来水是城镇居民的用水来源,水厂从自然界取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后,通过管道到达居民家中。生活中由于水龙头拧不紧、水管生锈漏水、用水不节制等原因,造成了水资源浪费。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