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2年6月28日,交通运输部下达2022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

一批)的通知(交科技函〔2022〕313号),将《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

制定列入交通运输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号:JT2022-36。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为交通运输航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目的意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应当公布内河航道

图,《内河安全管理条例》要求船舶配备必要航行资料方可航行,以航道图为

基础、叠加各类有助于船舶航行的要素的航行参考图是一种重要的航行资料,

可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电子版航行参考图因其更新频率高、可辅助实时导航、

具备多比例尺缩放特性、可承载更多信息等特点,自问世以来广受欢迎,但纸

质航道图因其具有更好的一览性、稳定性等特点,仍然被用户所需要。目前,

JTS195-3-2019《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已对全国内河电子版航行参考图

技术规范进行了统一,全国尚缺乏内河统一的纸质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在建

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体系的背景下,统一纸质航道图编绘规范将

有利于实现内河航道纸质航行参考图质量、表达形式等的规范统一,是服务交

通运输部《内河航运发展纲要》干支衔接战略任务、提升行业用户用图便利性

的重要举措。

(三)编制单位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江航道局、武汉大学、南京星光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长江南京航道局、长江航道测量中心、黑龙江省航道事务中心、广东省航道事

务中心、重庆交通大学、长江武汉航道局、长江重庆航道局。

(四)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2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斌、杨品福、任福、刘玉金、张建春、张琴、李

连营、熊金宝、王宇、夏辉宇、万鹏、翟信德、徐静、沈继青、王辉、杨保岑、

周伟、王军、冯彪、胡江、王彦红、许锡河、万平、曹泽渊、袁鹏、金永宝、

李学祥、陶孟斯、周禹轩、徐秋朵、熊中亚、张旎、徐硕、张鹏、付娜、李金

乾、蔡斯斯。标准主要起草人分工如下:

表1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情况

序号姓名单位主要工作

负责标准的总体组织、协调,负责标准框架和总体

1王建斌长江航道局

编制工作。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负责1-2章编写和审

2杨品福长江航道局

核工作。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8章、附录的

3任福武汉大学

编写和审核工作。

南京星光测绘科技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负责第8章、第13

4刘玉金

有限公司章编写,负责标准统稿。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负责第3章、第4章

5张建春长江航道局

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负责第6章的编写和

6张琴长江航道局

审核。

7李连营武汉大学负责附录的编写和审核,参与第9章的编写和审核。

8熊金宝长江航道局负责第7章的编写和审核。

9王宇长江南京航道局负责第9章的编写和审核。

10夏辉宇长江南京航道局负责第5章、第10章的编写和审核。

11万鹏长江武汉航道局负责第11、12章的编写和审核。

12翟信德长江南京航道局负责第14章的编写和审核。

参与第10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负责核对统稿

13徐静长江航道测量中心

格式。

14沈继青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参与第9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2章、第13

15王辉长江航道局

章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3章的编写和

16杨保岑长江航道测量中心

审核工作。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5章的编写和

17周伟长江南京航道局

审核工作。

3

黑龙江省航道事务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6章、第14

18王军

中心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广东省航道事务中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6章、附录的

19冯彪

心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10章的编写

20胡江重庆交通大学

和审核。

黑龙江省航道事务

21王彦红参与第9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中心

广东省航道事务中

22许锡河参与第9章、第14章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4章的编写和

23万平长江航道局

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4章的编写和

24曹泽渊长江重庆航道局

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5章的编写和

25袁鹏个人

审核。

26金永宝长江航道局参与第7章、第11章、第12章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8章的编写和

27李学祥长江航道局

审核。

28陶孟斯长江武汉航道局参与第11章、第12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29周禹轩长江重庆航道局参与第9章的编写和审核。

南京星光测绘科技

30徐秋朵参与第7章、第11章、第12章的编写和审核

有限公司

31熊中亚长江武汉航道局参与第6章的编写和审核。

32张旎长江武汉航道局参与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33徐硕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参与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34张鹏重庆交通大学参与第10章的编写和审核。

35付娜个人参与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36李金乾个人参与第9章的编写和审核。

37蔡斯斯武汉大学参与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五)主要工作过程

规范起草组接到标准制定计划任务后,立即着手进行标准的编制工作,主

要工作过程如下:

4

2022年07月,成立了标准起草组,编写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标准编制、内河

航道制图、航道测绘、航道管理等经验,为标准编制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力保

障。

2022年09月,基于申报草案制定了编制编写工作大纲,明确了工作内容、

编写分工、进度安排等,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2022年08~09月,组织对用图者、航道管理部门、海事监管部门、制图

单位等四类共72家单位开展了线上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完善草

案奠定了基础。

2022年08~12月,规范编制组经过多轮内部工作会议、专家咨询等,编

制完成了《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编制原则

为了做好本次规范制定工作,规范编写组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

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适应技术发展和船舶安全航

行的要求,体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利于环保和经济合理。制定的标准规范,

符合国家内河航道的使用特点。

2.规范性原则

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

和起草规则》、JT/T18-2020《交通运输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和要求》的有关

要求,组织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确保语言规范,文字精练简洁。

3.衔接性原则

在编印内河各类航行图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标准的制定工作,提

出适合符合内河船舶驾引人员使用习惯的标准规范。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做好

与GB12320—2022《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178134—1999《海底地形图编

绘规范》、GB/T12343—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JT/T1256-2019

《港口航道图编绘技术规定》、JTS/T181-1-2020《内河航标技术规范》、JTS

195-3-2019《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JTS/T320-2021《航道养护技术规

5

范》、JTS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等国家和行业已有标准之间的衔接,

做到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边界清晰。

4.可操作性原则

紧密结合内河各类航道实际制定,使内河相关单位(部门)根据制定的规

范编绘航行参考图时,可操作性强。

(二)确定规范主要内容的依据

1.范围

主要基于内河有别于沿海的特点、纸质图编绘表达有别于电子图的要求、

航行参考图主要用途等,提出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全国内河通航航道公开出版

发行的各种比例尺航行参考图编制,规定了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的要求、分类、

数学基础、分幅、图名和编号、编辑设计、编绘作业方法、各要素的编绘、注

记、编绘中的改正及质量控制、印色及印前处理、更新、图式等。

2.术语和定义

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

起草规则》,术语和定义为可选要素,主要来引自或参考GB12320《中国航海

图编绘规范》、GB/T16820《地图学术语》、JTS13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等

标准的界定,结合地图制图领域、地理信息领域惯用术语及内河航行参考图编

绘实际确定。

(1)制图资料

条款“3.1制图资料”的定义。依据GB12320、GB/T16820相关定义,结

合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实际情况给出,符合行业共识。

(2)现势性

条款“3.2现势性”的定义。依据GB/T16820相关定义,结合内河航行参

考图编绘实际情况给出,符合行业共识。

(3)制图综合

条款“3.3制图综合”的定义。依据GB/T16820相关定义,结合内河航行

参考图编绘实际情况给出,符合行业共识。

(4)拼接图

6

条款“3.4拼接图”的定义。引自GB12320。

(5)诸分图

条款“3.5诸分图”的定义。引自GB12320。

(6)主附图

条款“3.6主附图”的定义。参考GB12320,结合专题地图编制领域地图

表现手法及惯用术语确定,符合行业共识。

(7)叠幅

条款“3.7叠幅”的定义。引自GB12320。

(8)注记

条款“3.8注记”的定义。依据GB/T16820相关定义,结合内河航行参考

图编绘实际情况给出,符合行业共识。

(9)构面

条款“3.9构面”的定义。结合地理信息领域习惯用语给出,符合行业共识。

(10)标准等深线

条款“3.10标准等深线”的定义。依据JTS131相关表述,结合内河航行

参考图编绘实际情况给出,符合行业共识。

3.要求

包含基本要求和数学精度两个部分。

(1)条款“4.1”规定了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以满足航行安全需要、方便

使用为原则,并基于这一原则从内容选取、制图资料采用、相关信息说明等三

个方面做出了规定。其中,列项“b)”之所以未严格要求制图资料采用最新成

果,主要是考虑到部分内河航道呈洪、枯季周期性变化,选取虽不是最新、但

时效性相对较强的特征时段制图资料对船舶航行参考更有意义。根据JTS/T320

《航道养护技术规范》对不同特点航道的图籍更新周期做出的规定不同,做出

航行参考图出版后根据航道变化特点定期更新的要求。强调制图资料的权威、

准确是基于航行安全考虑提出;列项“c)”考虑到内河航道存在航行规则根据

水位或时间等条件变化,提出此要求。

(2)条款“4.2”规定了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过程中的精度控制要求,其

7

中计算、图形化的精度要求与GB12320《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一致;各类要

素制图作业完成后的位置精度要求,在GB12320基础上,将水深注记作为点状

要素,不另行规定其精度要求,在计算机制图背景下这一精度要求是很容易达

到的。

4.分类

第5章将内河航行参考图按照使用用途分成了三类:总图、航行图、港口

图。

(1)列项“a)”规定了总图的范围以及主要用途,总图一般不绘制水深

和航行规则,其中全国内河航道总图、分省航道总图、分流域航道总图、主要

供研究航道分布、拟定航行计划使用,制图区域形势图主要是表现制图区域内

航道的区位、走势等,便于阅图者了解制图区域的总体形势,制图区域的分幅

索引图主要表现制图区域内图幅分布,便于查找图幅。

(2)列项“b)”规定了航行图包括的内容以及主要用途,航行图一般绘

制水深,包括航道图和基于航道图叠加航行规则要素的航行图,主要用于船舶

航行、航道管理维护等。

(3)列项“c)”规定了港口图包括的内容以及主要用途。

5.数学基础、分幅、图名和编号

(1)条款“6.1”规定了内河航行参考图的坐标系、高程基准、深度基准、

比例尺、投影等数学基础。

①条款“6.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

系。

②条款“6.1.2”规定了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特殊情况主

要是考虑用户综合利用其他信息的便利性。

③条款“6.1.3”规定了深度基准的确定原则。列项“b)”主要是为便于

用户综合利用相关信息,提出了深度基准面可与相应库区公布的水位深度基准

保持一致的规定,如三峡大坝水位采用的是吴淞高程、且其水位对公众公布,

为便于船舶同时利用航行参考图和相关水位信息,该河段航行参考图深度基准

可与三峡库区水位保持一致,即无深度基准,直接采用吴淞高程。

8

④条款“6.1.4”规定了确定比例尺应考虑的因素,并基于对内河的调研情

况和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图比例尺给出了各类航行参考图的比例尺范围,

此外,要求成套图应采用相同比例尺、同一河段不同版次比例尺尽量保持一致,

主要是考虑到用户读图的便利性。同时,规定因航行安全需要,重点区域所在

图幅可采用更大比例尺,主要是考虑随着比例尺增大可表示的航行要素更详尽,

有利于船舶掌握更多有用信息。

⑤条款“6.1.5”航行图、港口图比例尺一般大于1:10万,采用高斯克吕

格投影,总图比例尺相对较小,且一般不分幅,推荐使用圆锥投影,但考虑到

总图对投影变形控制要求相对较低及内河制图资料大多为高斯克吕格投影,故

增加了高斯克吕格投影。

(2)条款“6.2”规定了图幅尺寸、分幅的原则和方法、分幅的要求。纸

张尺寸主要是参考GB/T14511《地图印刷规范》、GB/T14477《海图印刷规范》,

考虑到图集裁切、装订要求不同,同样尺寸纸张单张图比汇集成册出版的图幅

尺寸要大一些,主要根据GB/T14477和长江、鸭绿江等内河航道制图经验确定。

分幅的原则和方法、分幅的要求主要是基于以满足航行安全需要、方便使用为

原则提出。条款“6.2.3”的列项“c)”叠幅的有关规定主要结合内河相关图籍

编绘经验确定;列项“d)”内河航道大多纵横比悬殊,在单张图纸上排版多幅

图或制作附图、拼接图、插图可用更少的纸张表示更多内容,也便于使用。

(3)条款“6.3”规定了确定图名的基本要求,条款“6.3.1”规定图名唯

一主要是便于图幅索引使用,条款“6.3.2”规定总图图名由制图区域名称和专

题名称组成,主要是便于阅图者通过图名即可了解制图区域和制图主题。

(4)条款“6.4”考虑到内河航道狭长的特点,顾及条款“6.2.3”分幅要

求,本标准未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号方法,而是采用自下游往上游顺

序编号的方式,以通过编号体现图幅间的空间相邻或相近关系。

6.编辑设计

第7章主要规定了内河航行参考图编辑设计的工作内容;制图区域研究的

目的、内容;制图资料的类型、资料分析的重点和资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图

面配置的内容和具体要求;编辑计划的内容和图历簿填写等内容。

9

在编写过程引用了《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12320—2022)的部分内

容,参考了《长江航行参考编绘规范》,结合《长江下游航行参考图(吴淞口

至武汉)》、《长江下游航行图(浏河口-中山码头)》、《长江中游航行参考

图(武汉-宜昌)》编制实践,并在多年内河航行参考图编制经验基础上编写。

(1)条款“7.1”在GB12320基础上增加了内河参考图集的编辑设计工作

内容。条款“7.1.2”规定了“汇集成册出版时,应对图集开本及装帧、结构编

排和内容,图集的封面封底、扉页、编制说明、目录、图例、索引、附录、版

权页、署名页等内容进行设计。”因不论从“上游往下游”还是从“下游往上

游”编号对装订方式和装订位置可能产生影响,故应根据具体情形,在编辑设

计中做出具体规定。

(2)条款“7.3.1”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外业调绘成果资料、实景三维

扫描资料、大型网络运营机构发布的电子地图和钻探单位对边滩及水下的钻探

资料。

(3)条款“7.4.4”对图幅编号的位置进行了规定,主要从便于阅图和装

订的角度做出的相应规定。

(4)条款“7.4.5”内河使用的基本资料一般情况都是同一批次实测资料,

时间跨度短、时效性强,且资料相对比较单一,无需做资料采用略图,只对采

用的资料情况作简要说明。

(5)结合内河实际需要,在GB12320基础上增加了条款“7.4.6”跨河

建筑物示意图、条款“7.4.7”架空电缆曲线图、条款“7.4.8”水道概况、航

行规定及注意事项的相关规定。

(6)条款“7.5”中的图历簿是记录作业过程、质量评定和追责的主要依

据,必不可少。

7.编绘作业方法

第8章主要规定了内河航行参考图的编绘作业方法,包括成品图上宜表现

的经纬线网、经纬度细分划和经纬度注记;作业过程的需要用到的方里网;作

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控制网、控制点的种类、数量、要求、获取方法;制

图资料加工及注意事项;制图资料转绘方法和注意事项;相同比例尺之间和不

10

同比例尺之间的图幅叠幅处理要求和注意事项。

(1)条款“8.2”、“8.3”参考《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12320—2022),

结合长江、鸭绿江等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经验撰写。条款“8.2.2”直线比例尺,

考虑到海轮进江的需要,直线比例尺规定了两种情形。条款“8.2.3”用于转绘

资料或数据定位的控制网或控制点,并非国家规定的等级控制网、控制点,只

要满足编辑设计和工作过程的需要即可。

(2)条款“8.4”、“8.5”在面向全国内河的情况下引用了《中国航海图

编绘规范》(GB12320—2022)相关章节部分内容,并作了适应性修改。

8.各要素的编绘

第9章主要规定了内河航行参考图中,各类实体要素是否表示、如何表示、

是否进行概括,如码头等要素,在宽度小于图上一定宽度后应使用不依比例尺

符号表示;规定了图内要素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应以何种方式在航

行参考图上表示,如跨河构筑物净空尺度等属性信息;规定了不得在图上表示

的内容,如国防、军事内容等。

(1)条款“9.1.1”规定“编制过程中使用纸质资料进行转绘时,图上应

保留相应控制点,控制点不区分等级一律用高程点符号表示;其余除对通航有

特殊指引意义的控制点外,内部用控制点一般不在图上表示”,主要考虑两点

因素:一是编绘工作确需用到纸质资料的,保留控制点以确保精度;二是从资

料安全和图面美观出发,内部用控制点不宜在公开出版的图中表示。

(2)条款“9.1.2”航标推算点,指航道维护单位为表达航标位置,在航

行参考图中提供的预设点,用图者可通过极坐标方式标定出航标位置。

(3)条款“9.3.1”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内河航行参考图受比例尺及河道

宽度的限定,水域部分内容较少,应尽可能表示水域内容。

(4)条款“9.3.3”主要因图面美观而制定。

(5)条款“9.3.5”主要参考《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第一部分》

(GB/T12343.1—2008)。

(6)条款“9.4.1”主要参考《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12320—2022)

11.8.5,添加了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等内河特有要素。

11

(7)条款“9.4.2”船位报告线、船位核对点为海事管理机构核对航行船

舶位置的要素,和航行安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表达。

(8)条款“9.5.2.2”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国测图字〔2009〕

2号),公开地图不得表示重要设施的具体形状及属性,故对跨河桥梁的断面图

不作要求,仅标注净空高度。条款“9.5.3.2”部分内河河段船舶航行习惯枯水

取缓流行驶,易触及岸边丁坝等整治建筑物,可夸大表示以提醒航行船舶。

(9)条款“9.6.2”取水口、排水口等水域属重点保护区域,须重点提醒。

(10)条款“9.7.3.2”主要考虑在保障航行安全情况下,保持图面的美观

协调,不对大堤外5cm的地物详细表示。条款“9.7.4.2”尽量用山形线表示,

即不标注高程,陆域地形表示应兼顾航行安全和保密。

(11)条款“9.8.2”航道养护单位、海事管理机构分界线对船舶航行具有

重要意义,故建议绘制。

(12)条款“9.9.2.3”标示礁石群对船舶安全航行有重要意义,可通过绘

制范围线以提醒过往船舶注意。

(13)条款“9.9.3.5”内河存在较多历史沉船,部分木质船已自然消失,

尚有较多水泥、钢质船未打捞,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如2014年武穴水道打捞的

沉船即为历史沉船,碍航。这部分船舶对抛锚、停泊船有安全隐患。

(14)条款“9.10.3”内河航行船舶,其吃水不会超过20米,为保持图面

美观、整齐,故取此数值。

(15)条款“9.10.4”水深注记的选取原则,首先应保障航行安全,当小

块水域同时存在可能碍航的浅点和较深区域时,选取较浅点;航行参考图还应

表示船舶通过能力,因此需要深浅兼顾,以便于船舶确定航线和选择停泊区域。

(16)条款“9.11.2”维护水深,指该河流某个河段全年最低的维护水深;

考虑到标识出航道及边滩分布,兼顾图面美观,等深线不宜过密,故以2.0米

为分界。

(17)条款“9.11.4”海图规范中为2mm舍去,考虑到内河特征,取1mm。

(18)条款“9.12.1”的列项“a)”主要是为保持全图集的助航标志时间

一致性,方便船舶进行航标改正;列项“b)”主要是考虑实测过程中,航标特

别是浮标有可能存在漂浮、走位情况,应以航道管理部门提供的标位为准。

12

(19)条款“9.13.1.1”规定应表示正式批准公布的分道通航航道,这些

航行规则如同道路上的交通规则,对船舶航行具有重要意义。如长江下游安徽

钱江嘴至江苏浏河口段,海事管理部门公布的船舶定线制规定中明确表示了通

航分道的边界和宽度,故该段航行参考图以绿色表示深水航道,以黄色表示小

型船舶推荐航路。条款“9.13.1.2”分边航行,船舶互会左舷或右舷,其通航

分道并无明确界限,因此一般以文字方式说明。条款“9.13.1.3”特殊航法如

长江六圩河口、天河口实行的环岛航法,长江航道部门通过插图形式附在图中,

效果较好。

(20)条款“9.13.2.3”关于停泊区的不同标示方法,主要是考虑到内河

相当多的停泊区无明确位置,仅有大致描述,可通过符号结合注记方式说明大

致位置。

(21)条款“9.17”主要是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和有关地

图审查经验规定。

9.注记

(1)条款“10.1”按照通用制图原则,将注记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

数字注记等三大类,在后续章节中,针对实际制图重点需要注意的内容加以详

细阐述。

(2)条款“10.2”本部分共分6个条文,主要内容涵盖地名采用的原则、

地名的统一原则、水域名称注记、岛屿、洲滩、礁石等名称注记、居民地名称

注记、山名、水系名称注记。

①条款“10.2.1”阐述的是使用地名注记时应采用顺序的规则,考虑到全

国内河航行图存在覆盖国外部分区域的情况,对外国地名采用顺序也进行了规

定。

②条款“10.2.2”对相同地域不同比例尺图上的地名统一原则作出规定。

③条款“10.2.3”规定了水域名称注记的标注规则。与海图存在不同的是,

内河航道通常表现出弯曲狭长的地理特性,为了使用图者方便直观的看清水域

名称所指代的地物,规定水域注记名称排列原则上应顺应地物的地理形态分布。

④条款“10.2.4”对内河航行参考图上最常见的岛屿、洲滩、礁石等地物

13

的名称注记作出规定,兼顾注记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⑤条款“10.2.5”规定了航行参考图上居民地名称注记原则,考虑到内河

流经内陆水域,所涉及的居民地较多,为提高地名识别度,突出内河航行图特

点,本规范规定市、县、镇级居民地同时标注行政专名和通名,如“武汉市”、

“忠县”、“东流镇”等。

(3)条款“10.3”本部分共3个条文,对航行参考图中常见的专有名称注

记进行规定,各类要素详细注记方法可参考本规范第9章中各要素的编绘规范

内容。值得具体说明在条款“10.3.3”中,当同类航标、码头等名称注记密集

时,可以顺序编号的形式进行简化。例如连续分布的“XX公司#1码头”、“XX

公司#2码头”、“XX公司#n码头”等,图上可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码头标注全

名,中间可以省略“XX公司”字样。

(4)条款“10.4”下共4个条文,内容涵盖符号的说明注记和范围的说明

注记标注规定、说明文注记标注规定以及说明注记颜色的规定。在条款“10.4.3”

中,所述图幅无重要要素的位置,一般是指矩形图幅框内大片陆地区域,即不

会覆盖重要航行信息,又能方便用图者快速找到说明注记。

10.编绘中的改正

(1)条款“11.1”主要是考虑到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有一定的周期,在编

绘周期内,部分要素可能会发生变化,对航行参考具有重要意义的要素发生变

化时,应根据新的资料对正在编绘的图进行更新。

(2)条款“11.2”规定了用于改正的资料收集要求,将相关要素在已采用

资料基础上发生的变化和更新变化情况,作为更新依据。

(3)条款“11.3”分别对单幅图和汇集成册出版图的最终更新时间做出了

规定,考虑到汇集成册出版的图编绘工作量大、出版周期长,最终更新时间要

求较单幅图要宽松一些。

11.质量控制

(1)条款“12.1”参照GB12320—2022《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JTS258-2008

《水运工程测量质检验标准》,将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过程中、出版前的质量

控制分为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列项“a)”~“c)”对各级检查、验收的内容和

14

要求作出了规定,一级检查在测量数据作业组互检的基础上,由生产单位组织

人员对测量作业组提交的成果进行100%过程检查并填写一级检查图历簿,检查

无误后提交二级检查;二级检查由成图提供单位质量管理部门依照表1对编绘

成果进行抽检和质量评定,合格后提交验收;验收由内河航行参考图出版单位

或委托授权单位开展,对最终的编绘成图进行抽查并对二级检查的评定结果进

行复核。

(2)条款“12.2”对内河航行参考图的质量评定等级、质量缺陷类型及内

容、成果质量评分方法进行了规定。“12.2.1”参照GB12320—2022《中国航

海图编绘规范》、JTS258-2008《水运工程测量质检验标准》将质量评定等级

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12.2.2”参照JTS258-2008《水运工程测量质检

验标准》将缺陷类型分为严重、一般、轻微缺陷三类。“12.2.3”参照JTS258-2008

《水运工程测量质检验标准》结合航行参考图编绘特点,给出了质量评分的规

定,“公式(1)”中T值主要是考虑到图幅量大的编绘工作中,出现的缺陷数

量也可能会更多,将单个缺陷造成的扣分分值进行适当降低。

(3)条款“12.3”为确保印刷产品能够准确反映编绘成果,规定印刷成品

符合GB/T14477《海图印刷规范》要求时,才能够入库验收印刷。

12.印色及印前处理

第13章主要规定了内河航行参考图印色、印前制作与样图方面的内容,包

括4个基本色;陆域、水域、滩涂的印色要求;印刷前处理及样图制作的要求、

方法和过程。引用了GB12320—2022《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T14477—2008

《海图印刷规范》、GB50139—2014《内河通航标准》。

(1)条款“13.1.1”专色印刷要求同GB/T14477—2008《海图印刷规范》

规定。条款“13.1.2”规定了普染色(面积色)的印色方案。条款“13.1.2.1”

规定了陆地范围(岸线以上)的印色。条款“13.1.2.2”规定了滩涂范围(岸

线至0米等深线之间)的印色。条款“13.1.2.3”规定了水部(0米线以下)浅

水域和深水域分层设色,根据GB50139—2014《内河通航标准》和内河的实际

情况,分3层设色:

(2)条款“13.2.1”主要是考虑,通常航行参考图页面元素基本上都是在

15

多软件平台上制作的,如地图、影像或图片和统计图、表格、文字版面等页面

元素,这此元素需要在组版软件平台上进行排版,从而实现图文合一,形成完

整的页面。

①条款“13.2.1.1”规定在专业制图编辑软件或GIS软件下编绘制作的矢

量数据文件;

②条款“13.2.1.2”规定在专门图像处理软件下制作的图像或图片、统计

图等栅格图像;

③条款“13.2.1.3”规定了表格、文字版面排版要求;

④条款“13.2.1.4”规定了影像或图片、统计图、表格、文字版面在排版,

出现压盖时的处理方式。

⑤条款“13.2.1.5”规定了横开本图集的装帧要求;

⑥条款“13.2.1.6”规定了直开本图集的装帧要求。

13.更新

(1)条款“14.1”结合内河的实际情况,分别规定了航行参考图集的版次

更新的周期和单张成套航行参考图的更新周期,因全国内河的通航情况、运力

差异较大,规定的版次更新周期不宜过短,最长的为10年;调研了解到部分河

段单张成套航行参考图的实际更新周期为一个季度,因此,对单张成套的航行

参考图更新周期规定为最短3个月。条款“14.1.4”规定了新版参考图开始发

行后,旧版参考图必须即时报废。因不同的部门或单位对报废的操作程序和要

求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条文对报废只提出了原则性意见,即遵循相关的规定、

环保和保密原则。

(3)条款“14.2”在同一版次周期内,当航行参考图的库存不足而需要加

印,只对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读者反馈意见做出修改;如果更新了水深或更

新了助航标志则属于版次更新了。

14.附录

结合内河的实际情况,规定了航行参考图要素的图式表达。包括:(1)一

般规定;(2)控制点、航标推算点、方位圈和磁偏角;(3)陆地特征地物;

(4)岸线、洲滩(岛屿);(5)管理及服务机构;(6)临、跨河建筑物;(7)

16

陆地地貌、道路、居民地、行政区;(8)境界及其他分界线;(9)航行障碍

物;(10)水深、等深线、等深区;(11)助航标志;(12)航道、航行监管

要素及航行规则;(13)水文要素及底质;(14)插图、表格;(15)注记。

引用了GB12319—2022《中国航海图图式》,参考了JTS131-2012《水运工

程测量规范》、GB5863—1993《内河助航标志》和GB/T20257.1—2017《国家

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系列标准规范,结合内河航行参考图编制实践,新增设

计了部分内河航行参考图特有的要素符号。利用长江中下游、黑龙江等内河数

据,采用《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进行了样图制作,验证了编绘规范中要

素表达、工艺流程等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三、预期效益

本标准根据我国内河航道特点、航行需要,对航行参考图编绘的要求、分

类、数学基础、分幅、图名和编号、编辑设计、编绘作业方法、各要素的编绘、

注记、编绘中的改正及质量控制、印色及印前处理、更新、图式等进行了规定,

可解决内河航行参考图编制长期无统一标准规范的问题,实现内河航行参考图

编绘质量、表达形式等的规范统一,服务交通运输部《内河航运发展纲要》干

支衔接战略任务、提升行业用户用图便利性。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本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

家及行业管理部门有关的政策及制度要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GB

12320—2022《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等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冲

突和矛盾。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

无。

17

七、标准过渡期的建议

本标准发布后,为了使标准相关使用方更好学习和贯彻执行本标准,建议

本标准发布6个月后实施。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九、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期间尚未发现涉及专利情况。

18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3年1月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2年6月28日,交通运输部下达2022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

一批)的通知(交科技函〔2022〕313号),将《内河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

制定列入交通运输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号:JT2022-36。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为交通运输航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目的意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应当公布内河航道

图,《内河安全管理条例》要求船舶配备必要航行资料方可航行,以航道图为

基础、叠加各类有助于船舶航行的要素的航行参考图是一种重要的航行资料,

可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电子版航行参考图因其更新频率高、可辅助实时导航、

具备多比例尺缩放特性、可承载更多信息等特点,自问世以来广受欢迎,但纸

质航道图因其具有更好的一览性、稳定性等特点,仍然被用户所需要。目前,

JTS195-3-2019《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已对全国内河电子版航行参考图

技术规范进行了统一,全国尚缺乏内河统一的纸质航行参考图编绘规范。在建

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体系的背景下,统一纸质航道图编绘规范将

有利于实现内河航道纸质航行参考图质量、表达形式等的规范统一,是服务交

通运输部《内河航运发展纲要》干支衔接战略任务、提升行业用户用图便利性

的重要举措。

(三)编制单位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江航道局、武汉大学、南京星光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长江南京航道局、长江航道测量中心、黑龙江省航道事务中心、广东省航道事

务中心、重庆交通大学、长江武汉航道局、长江重庆航道局。

(四)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2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斌、杨品福、任福、刘玉金、张建春、张琴、李

连营、熊金宝、王宇、夏辉宇、万鹏、翟信德、徐静、沈继青、王辉、杨保岑、

周伟、王军、冯彪、胡江、王彦红、许锡河、万平、曹泽渊、袁鹏、金永宝、

李学祥、陶孟斯、周禹轩、徐秋朵、熊中亚、张旎、徐硕、张鹏、付娜、李金

乾、蔡斯斯。标准主要起草人分工如下:

表1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情况

序号姓名单位主要工作

负责标准的总体组织、协调,负责标准框架和总体

1王建斌长江航道局

编制工作。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负责1-2章编写和审

2杨品福长江航道局

核工作。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8章、附录的

3任福武汉大学

编写和审核工作。

南京星光测绘科技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负责第8章、第13

4刘玉金

有限公司章编写,负责标准统稿。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负责第3章、第4章

5张建春长江航道局

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负责第6章的编写和

6张琴长江航道局

审核。

7李连营武汉大学负责附录的编写和审核,参与第9章的编写和审核。

8熊金宝长江航道局负责第7章的编写和审核。

9王宇长江南京航道局负责第9章的编写和审核。

10夏辉宇长江南京航道局负责第5章、第10章的编写和审核。

11万鹏长江武汉航道局负责第11、12章的编写和审核。

12翟信德长江南京航道局负责第14章的编写和审核。

参与第10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负责核对统稿

13徐静长江航道测量中心

格式。

14沈继青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参与第9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2章、第13

15王辉长江航道局

章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3章的编写和

16杨保岑长江航道测量中心

审核工作。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5章的编写和

17周伟长江南京航道局

审核工作。

3

黑龙江省航道事务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6章、第14

18王军

中心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广东省航道事务中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6章、附录的

19冯彪

心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10章的编写

20胡江重庆交通大学

和审核。

黑龙江省航道事务

21王彦红参与第9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中心

广东省航道事务中

22许锡河参与第9章、第14章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4章的编写和

23万平长江航道局

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4章的编写和

24曹泽渊长江重庆航道局

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5章的编写和

25袁鹏个人

审核。

26金永宝长江航道局参与第7章、第11章、第12章的编写和审核。

标准编制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第8章的编写和

27李学祥长江航道局

审核。

28陶孟斯长江武汉航道局参与第11章、第12章、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29周禹轩长江重庆航道局参与第9章的编写和审核。

南京星光测绘科技

30徐秋朵参与第7章、第11章、第12章的编写和审核

有限公司

31熊中亚长江武汉航道局参与第6章的编写和审核。

32张旎长江武汉航道局参与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33徐硕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参与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34张鹏重庆交通大学参与第10章的编写和审核。

35付娜个人参与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36李金乾个人参与第9章的编写和审核。

37蔡斯斯武汉大学参与附录的编写和审核。

(五)主要工作过程

规范起草组接到标准制定计划任务后,立即着手进行标准的编制工作,主

要工作过程如下:

4

2022年07月,成立了标准起草组,编写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标准编制、内河

航道制图、航道测绘、航道管理等经验,为标准编制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力保

障。

2022年09月,基于申报草案制定了编制编写工作大纲,明确了工作内容、

编写分工、进度安排等,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2022年08~09月,组织对用图者、航道管理部门、海事监管部门、制图

单位等四类共72家单位开展了线上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为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