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共126题)_第1页
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共126题)_第2页
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共126题)_第3页
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共126题)_第4页
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共126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共5套)(共126题)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1题,每题1.0分,共21分。)1、冯某高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升学,而是开始了创业之路,但每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他总是将不成功的原因归于运气不好。冯某的这种归因属于()。A、内部、不稳定的归因B、外部、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稳定的归因D、内部、不稳定的归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未能准确记忆每种成败因素的所属维度。在外部归因中只有任务难度是稳定因素,在内部归因中只有自身能力是稳定因素。在所有归因中只有努力程度是可控制因素。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体现的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来源于个体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性动机是指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动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属于远景性外部动机。3、属于外部、不稳定归因的是()。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机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韦纳把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机遇)、身体状况、外界环境。上述六个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其中能力属于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努力程度属于不稳定、内在、可控制因素;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外在、不可控因素;运气(机遇)属于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因素。4、“少了就买,多了就卖”“用板子在火上一盖,火就灭了”属于学习认知策略中的().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易混淆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侧重于将头脑中的新旧知识进行整合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精加工策略侧重于将头脑中已有信息联系起来进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做题时,考生可以根据是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还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来进行判断。5、某学生用“博客”谐音来记忆英文单词book。该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资源管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和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方法。其中记忆术还具体包括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和视觉联想。谐音联想法是在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方法。学生用“博客”谐音来记忆英文单词book,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谐音联想法。6、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利用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属于组织策略中的纲要策略。7、如果在掌握了汉语语法的情况下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对英语语法的掌握。这种情况属于学习的()。A、正迁移B、负迁移C、零迁移D、一般迁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汉语语法的掌握阻碍英语语法的学习,属于负迁移。8、提出只有当两种学习的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时,才有可能进行迁移的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说D、关系转化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共同要素说提出只有当两种学习的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时,才有可能进行迁移。9、某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内化说D、关系转换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相同要素说也称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的要素。10、学生学习“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时,进行的是一种()。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概念学习D、下位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不能准确区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概念学习强调归纳、概括:命题学习是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命题是可以判断正误的,题干中若出现可以判断正误的句子就可以判断是命题学习。11、个体能用语言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描述性知识又叫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12、儿童在熟悉了“白菜”“菠菜”“韭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属于()。A、下位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派生类属学习D、上位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当新知识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时产生的学习。上位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题干所述属于上位学习。13、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心算、打腹稿、默读等技能属于()。A、动作技能B、心智技能C、策略技能D、精细技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心智技能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心算、打腹稿、默读等技能属于心智技能。15、在原型内化阶段,对学生言语培养的重点应放在()上。A、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B、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C、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认知D、使学生学会利用言语进行练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原型内化阶段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即检查动作的结果是否使观念性对象发生了应有的变化。16、某学生在刚学习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后,在运算40-3×6=?时,错把40与3相减后再乘以6。导致这种现象的心理影响机制是()。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晕轮效应D、思维定势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在证明数学几何题时,小佳能够把多种解法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最佳解法。小佳的解题方法属于()。A、归纳式B、算法式C、推理式D、启发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包括启发式和算法式。算法式是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式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18、下列关于智力与创造力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智力与创造力是线性关系B、高智力者一定有高创造力C、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D、智力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低智商者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19、游戏时,小华不再把游戏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伙伴间的共同约定,只要大家觉得游戏规则不合理就可以改。依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A、自律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公正道德阶段D、前道德阶段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王小二拿同学的文具盒,同学发现后告诉了老师,王小二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王小二,你这是第几次拿别人的东西了?”王小二低着头回答:“第九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下列哪方面入手对王小二进行教育?()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也要受到道德认识的支配,是人们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如动机间的冲突及行动过程中坚持与动摇的斗争)与支配行为的力量。题干中王小二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表明其已有道德认识,教师接下来应从道德意志入手对其进行教育。21、在对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进行评判时,小明认为海囚茨偷药会被警察抓起来,所以他不应该偷药。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中,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其中,服从与惩罚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及严重程度,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小明认为海因茨偷药会受到惩罚,所以他不应该偷药,说明小明处于服从与惩罚道德定向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2、元认知策略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判断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3、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说。()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24、品德形成的核心部分是道德情感。()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不能准确识记和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认识,因此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核心部分。25、处于他律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皮亚杰认为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1、某班英语老师上课时讲解生动,将枯燥的英文单词变成一个个有趣形象的故事,使学生容易理解与记忆。因此,该班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都很高,英语成绩也较优秀。该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远景的直接性动机D、内部学习动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的动机。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指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倾向于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英语老师讲课生动,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学习动机属于近景的直接性动机。2、由内部动机引发的行为是()。A、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上课认真听讲B、为了得到奖学金而勤奋学习C、为了暑假能跟随父母出去旅游,认真复习功课D、为了解飞机起飞原理,乐此不疲地搜集相关书籍和网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是指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其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A、B、C三项都是外部动机。3、芳芳在考试的时候,一般都是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这种策略属于()。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求助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一名中学生在学习植物生长时,以时间为轴,将植物由种子到成熟这一过程全部展现出来,制作了一幅植物生长一览图。这属于学习认知策略中的()。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见的组织策略有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系统结构图、概念关系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题干所述属于组织策略中的纲要策略。5、学生采用绘制网络关系图或列提纲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见的组织策略有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系统结构图、概念关系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题干所述属于组织策略。6、小学生初学英文字母时,常常将其读成汉语拼音。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一个学生用汉语拼音为英语单词注音,导致英语发音始终不准确。这是学习的()。A、正向迁移B、负向迁移C、零迁移D、逆向迁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负向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用汉语拼音为英语单词注音,导致英语发音不准确,这属于负向迁移。8、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贾德提出概括化理论,他于1908年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所以,该实验支持的是概括化理论。9、某老师认为,通过做大量的应用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应用题的作答正确率。该老师的观点主要受以下哪一迁移理论的影响?()A、关系理论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形式训练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迁移理论,代表人物是沃尔夫。该观点认为,迁移产生的条件是要有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题干中强调通过做大量的应用题即通过大量的练习就能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应用题的作答正确率,体现了形式训练说的观点。10、儿童在知道“桌子”“椅子”等概念之后,再学习“家具”的概念。这种学习属干()。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根据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假如学生先学习了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之后学习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联系时产生的学习。学生在各门学科中对于许多新概念的学习都属于并列结合学习,如学习长度和面积、能量和体积、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属于并列结合学习。12、刘春在学习运球时,可以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来做出运球动作,但总是需要老师的提醒,他才能发现自己动作的错误之处。此时,刘春的动作技能处于()阶段。A、操作定向B、操作整台C、操作模仿D、操作熟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生易混淆操作定向与操作模仿。操作定向是认知过程,是在头脑中对操作活动建立定向映像的过程;操作模仿是对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的再现过程,与操作定向阶段最明显的区别是有外显的动作表现。13、某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经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教师细致地演算例题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拟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原型定向。14、有人认为蜂蜜的用途只是食用,很难想到它还可以美容和做药材。这在心理学上称为()。A、功能固着B、思维定势C、认知风格D、顿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考生容易混淆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概念。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都是由于先前经验对问题解决产生了影响。二者的区别在于思维定势是指先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功能固着是指事物通常的功能对问题解决的影响。15、人从蒲公英的轻轻飘落受到启发进而发明出降落伞。这是()。A、原型启发B、酝酿效应C、近因效应D、宽大效应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题干所述为原型启发。16、科尔伯格采用()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个水平。A、对偶故事法;四B、两难故事法;三C、两难故事法;四D、对偶故事法;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学生吴军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吴军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A、自律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公正道德阶段D、前道德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生根据题干的描述不能准确判断主体道德发展的阶段。处于自律道德阶段的个体认为规则是可以变化的,套根据情境的变化建立新规则进行道德判断。处于公正道德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不再依据规则,而是依据自身的价值观进行判断。18、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是()。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19、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沦,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根据他的理论,人的品德发展的最高水平是()。A、遵守法规定向B、普遍伦理定向C、寻求认可定向D、社会契约定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分别是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0、张华同学在期中数学考试中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结果,下列归因中属于内归因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A项将学习成绩归囚于能力,能力是不可控的内归因,B项将学习成绩归因于外界环境,外界环境是不可控的外归因,C项将学习成绩归因于任务难度,任务难度是不可控的外归因,D项将学习成绩归因于努力,努力是可控的内归因。21、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22、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具有()特点。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操作技能的特点包括动作对象的客观性、动作执行的外显性和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心智技能的特点包括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执行的内潜性和动作结构的简缩性。三、判断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3、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起到促进作用。()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负迁移起的是消极阻碍作用,正迁移起的是积极促进作用。24、打乱的魔方重新还原,这种问题解决方式属于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让魔方复原的过程是典型的算法式策略的应用过程。25、在态度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丰动性。()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态度形成的内化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1题,每题1.0分,共21分。)1、初一学生徐明努力学习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此成就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成就内驱力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易混淆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附属内驱力则更倾向干获得赞许或认可。2、李阳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他认为原因是近期喜欢班里的一个女生,上课开小差,所以学习不够努力。这种归因属于()。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B、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C、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D、稳定、不可控制的内归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李阳把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没有努力,而努力是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A、自我提高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内部动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动机的来源,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题干的句意为“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强调的是内部动机。4、在阅读活动中,对当前阅读活动不断进行调节、自我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随时采取修正策略等。这属于()。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它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题干中所述即为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5、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达、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法体现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教师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分析问题,体现的学习策略是组织策略。6、在学会加减法后有助于学习四则运算。这种现象属于()。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一般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的具体应用。8、下列选项中的心理学家与迁移理论相匹配的是()。A、贾德一关系理论B、奥苏伯尔—概括化理论C、桑代克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D、安德森一产生式迁移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概括化理论。奥苏伯尔提出的迁移理论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桑代克提出的迁移理论是相同要素说。9、“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时,首先必须通分,找到最小公倍数,然后再将分子相加。”这种关于任务完成步骤的知识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隐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根据题干描述不能准确区分其到底是属于陈述性知识还是属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是在使用时需要用语言清晰描述的知识。程序性是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是在没有语言清晰描述时仍旧可以指导个体解决问题的知识。10、下列哪种学习属于概念的学习?()A、父亲指着一条狗并告诉孩子说:“这是狗。”从此孩子知道了狗的概念B、猫在英文当中的表述为catC、直角三角形属于三角形D、圆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圆周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D项属于概念的学习。11、儿童在熟悉了“哈密瓜”“西瓜”“菠萝”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一概念。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理论,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并列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当新知识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时产生的学习。上位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哈密瓜”“西瓜”“菠萝”等概念属于已有的较低层次的概念,“水果”属于较高层次的概念,因此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12、我们学会的游泳、打字、滑冰、投掷等本领都属于()。A、智慧技能B、态度C、认知策略D、操作技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是()阶段。A、操作方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D、原型定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易混淆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原型定向是在头脑中对心智活动形成映像的过程;原型操作是将智力活动模式付诸实施的过程。14、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原型定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15、下列属于问题解决过程的是()。A、穿衣服B、回答“你叫什么名字”C、回答“4+5=?”D、用一个词语造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考生不能正确理解问题解决的概念。判断一个情境属不属于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从问题解决的特点入手。只有符合目的性、序列性和认知性这三个特征的,才是问题解决。16、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欣赏音乐B、每天练太极拳C、做几何证明题D、对黑暗的适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17、熟悉了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这属于()。A、定势B、功能固着C、缺乏生活经验D、粗心大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典型的功能固着。18、父母问小山:“什么行为是好的呀?”小山回答说:“受到爸爸、妈妈表扬的行为是好的。”父母又问:“那什么行为是坏的?”小山又回答:“受到爸爸、妈妈惩罚的行为是坏的。”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山处在道德发展的()阶段。A、相对功利取向B、惩罚与服从定向C、寻求认可D、社会契约定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一般来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他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认知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这主要表明了道德情感的作用。20、母亲让自己的儿女帮她料理家务,让女孩去擦盘子,让男孩去拖地,但是男孩溜出去玩了,于是母亲将两项任务都交给了女孩。皮亚杰将这个故事讲给一群孩子听,这些孩子大部分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女儿不应该服从。那么听故事的孩子们的年龄最有可能的是()。A、3—5岁B、6—8岁C、9—10岁D、11—12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性阶段(9—10岁);公正阶段(11—12岁)。可逆性阶段(9—10岁)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同伴间的共同约定。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是以是否公平作为标准。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结合题干中“孩子大部分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可知他们已经不把规则(妈妈的话)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故听故事的孩子们的年龄处于9—10岁。21、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A、甲同学错误大B、乙同学错误大C、两者都没错D、两者错误一样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阶段论,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会考虑行为的动机。此阶段的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思维具有刻板性,做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反映在道德判断上的主要表现是单纯以数量判断错误的大小。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2、李红是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在中学阶段就对幼儿教育兴趣浓厚,进入大学后李红更加坚定了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的信念。李红的学习动机属于()。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远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题干中,李红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动机和内部动机。23、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A项是监控策略,B、D两项是调节策略,C项是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24、下列属于学习迁移的现代理论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关系转化说是学习迁移的早期理论。三、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5、举例分析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教学中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标准答案: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例如,把一个桌子砍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思维定势会让人说出3个角的错误答案。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思维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某学生的数学总是考不及格,他认为自己没有数学细胞,不是学数学的料。他的这种归因属于()。A、内部、稳定的归因B、外部、稳定的归因C、内部、不稳定的归因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为了赢得社会地位”的学习动机属于()。①附属内驱力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③内部动机④外部动机A、①③B、①③C、②③D、②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来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和外部动机。3、根据个人成败是由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决定,归因常被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外部归因的是()。A、王华认为没考好完全是因为天气太热B、王涛认为取得高分是因为运气太好C、李明认为考试不及格是张老师出题太难D、张华认为成绩不理想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而天气、运气、任务难度均属于外部因素。4、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这种认知策略被称为()。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效果牢固。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精细加工策略中,对简单知识来说,记忆术是常用的策略,主要有位置记忆法、缩编和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等。对复杂知识来说,常用的策略是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利用背景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题干中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6、小贝通过设置学习目标、自我控制、复查等方式来促进学习。他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组织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元认知策略D、认知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题干中小贝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策略。7、学生掌握乘法原理后,可以将其运用到许多问题情境中。这种迁移属于()。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生容易混淆具体迁移和一般迁移的概念。具体迁移和一般迁移都是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二者的区别在于,具体迁移是将之前学习的具体技能应用到之后学习的具体内容中,原有经验的要素及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一般迁移是将抽象的原理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内容中。做题时,考生可以根据题目的情形是将具体技能迁移到具体内容中还是将一般化原理迁移到具体内容中进行判断。8、学生学会写“石”字,有助于写“磊”字。这种迁移是()。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题干描述的是具体迁移。9、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断训练,学生判断长方形的能力提高了,判断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的能力没有提高。下列可用于解释这种现象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学习定势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倩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圆形等图形间缺乏共同成分,不易产生学习迁移。10、小玲将沙发、茶几、衣柜等归纳为“家具”。这样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属于以下哪类知识?()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属于陈述性知识。12、根据奥苏伯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这属于()。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发现学习D、符号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字及词汇学习。符号学习不仅仅限于语言符号的学习,还包括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的学习。另外,符号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13、写作构思的技能、速算技能都属于()。A、心智技能B、操作技能C、逻辑技能D、识记技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考生易混淆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具有直观的外在动作表现,而心智技能具有内潜性,不能直接观察到。14、佳明在篮球训练中表现为三步上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尽管偶有失误,但动作干净利索,控制性强。这说明佳明处于技能形成中的()。A、操作定向阶段B、操作模仿阶段C、操作熟练阶段D、操作整合阶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一般来说,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其中,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该阶段视觉控制不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动觉控制范围扩大。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15、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是()。A、操作技能B、智力技能C、一般技能D、特殊技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智力技能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16、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并通过增加这种差距,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启发策略是()。A、算法式方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爬山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手段—目的分析法是指将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比较,然后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小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与爬山法不同,手段—目的分析法还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17、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一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这是一种()现象有消极作用的表现。A、发散思维B、思维定势C、逻辑思维D、启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思维定势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重复性地背乘法口诀使人的思维形成定势,因此人们在提出顺序发生改变的问题时,往往反应不过来。18、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卓卓道德发展处于()。A、相对功利取向阶段B、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C、寻求认可阶段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生根据题干的描述不能准确判断主体道德发展的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属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是以是否受到惩罚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寻求认可阶段属干道德发展的习俗水平,是以是否得到别人的认可来判断行为的好坏。19、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道德情感是个体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20、若问小刚“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刚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道德发展处在服从与惩罚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及严重程度,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小刚认为偷东西会挨打,其道德认知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1、下列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反复诵读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属于复述策略。22、下列选项中,哪些俗语或成语不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举一反三”是正迁移的现象。三、判断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3、写一篇20页的论文很难,但是如果先让他们进行选题,然后查资料、开题,最后完成论文,就会容易完成。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属于爬山法。()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容易将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混淆。已知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分阶段完成,逐渐缩短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差距的方式属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与手段—目的分析法相似,但区别在于,后者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24、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是社会规范。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四、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哪些?标准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2)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任何问题解决都要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必要的知识经验、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问题顺利地解决。(3)思维定势,又称心理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4)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小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5)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6)动机与情绪状态。一般而言,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适中的情绪激动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7)个性特征或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差异也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1、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此成就动机属于()。A、自我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家长许诺:如果孩子考第一名,奖励孩子一台平板电脑。这直接诱发了孩子学习的()动机。A、生理性B、外在C、内在D、近景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动机从来源上可以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在学校教育中,有多种多样的外部条件,可以吸引、激励、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竞争的奖励等。同样,也有各种各样的外部条件可以起到抑制、约束和限制不良行为表现的作用,如教师的批评、学校的处分、竞争的失败等。这种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学习动机,称为学习的外在动机。3、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来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4、建勋在考试时,一边做题一边监控自己的答题速度,确保自己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考试。这种策略属于()。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求助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易混淆调节策略和监控策略。调节策略是在监控中发现问题时及时修正和调整;监控策略是对认知目标的及时评价和反馈。5、学生将《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禁止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建领事馆”浓缩为“钱禁兵馆”四个字,并用“前进宾馆”帮助自己记忆。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组织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中用“前进宾馆”来帮助和巩固自己的记忆,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谐音联想法。6、某学生在记忆圆周率时,将3.14159…编成口诀“山巅一寺一壶酒……”进行识记。这是运用了认知策略中的()。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见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位置记忆法、谐音联想法、缩简与编歌诀等)、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等。把3.14159…编成口诀“山巅一寺一壶酒……”进行识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谐音联想法。7、小刚学过高等数学后加深了对初等数学的理解,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正迁移与负迁侈、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是易混知识点。考生在分辨正迁移与负迁移时要根据学习影响进行区分:一种学习对男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或有助干另一种学习,是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或阻碍另一种学习,是负迁移。区分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要根据学习的顺序: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8、小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的掌握有助于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运算。这种学习迁移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乘法运算的学习一般是在学习加减法运算之后,所以这是一种逆向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从“有助于”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正迁移。因此,这种学习迁移属于逆向正迁移。9、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A、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B、桑代克认为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C、重叠的产生式导致迁移D、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10、根据知识的分类,“火山是一种圆锥形的山丘,主要由来自地层深处的物质所组成”属于()。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命题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生容易混淆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的概念。新知识的包摄性高于旧知识的学习是上位学习;旧知识的包摄性高于新知识的学习为下位学习。做题时,考生可以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类属关系进行判断。12、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的知识,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时产生的学习。下位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