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3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3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3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3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3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3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3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范进中举》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第6单元第23课时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第一课时(45分钟):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入本课《范进中举》的学习。

2.作者介绍:介绍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品《儒林外史》。

3.课文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4.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生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5.内容概括: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范进中举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45分钟):

1.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塑造这些人物的意图。

2.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评,探讨其在现实社会的意义。

3.写作技巧:分析文章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并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人物、情节等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5.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范进中举的读后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讽刺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培养批判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写作能力。

3.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核心素养目标1.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解读《范进中举》中所蕴含的封建科举制度弊端,以及作者对这一制度的讽刺与批评。

2.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科举制度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

4.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仿写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

5.文化理解与传承: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认识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分析《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掌握文章的讽刺手法,体会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难点:

1.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特别是对科举制度及其社会影响的深刻理解。

2.学生对于讽刺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从文中具体描述出发,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人物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2.对于讽刺手法的理解,采用示例分析法,挑选文中典型的讽刺段落进行讲解,让学生模仿练习,加深认识。

3.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4.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如仿写讽刺段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讽刺手法,提高写作能力。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

-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

-学生用计算机或平板设备

-投影仪

-白板

2.软件资源:

-电子教材

-课文朗读音频

-人物形象分析图表

-讽刺手法解析PPT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课堂互动平台(如雨课堂、课堂派等)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案

-网络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专家讲座等)

-在线讨论区

5.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小组合作学习

-互动问答

-仿写练习

-课堂展示

-课后线上作业与讨论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布电子教材、《范进中举》的朗读音频和相关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范进中举》的主题,设计问题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文本的初步解读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课《范进中举》的学习。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讽刺手法等,结合具体段落进行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等人物形象,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心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对老师的提问进行积极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体验讽刺手法的运用。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或新想法进行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分析和讽刺手法。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范进中举的读后感。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儒林外史》的其他章节。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拓展学习:阅读拓展资源,拓宽知识视野。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学习效果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认识到作者通过这些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评。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堂听讲、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宽了知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理解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学生在分析课文过程中,学会了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能够熟练复述《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并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如范进的悲剧性、胡屠户的市侩嘴脸等。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讽刺手法,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进行创作,如模仿课文的讽刺段落,创作讽刺性小短文。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和补充,展现出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出观点明确、分析深入的读后感,体现出较高的写作水平。

5.学生通过拓展学习,对《儒林外史》等经典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阅读相关书籍,拓宽了知识面。

6.学生在反思总结中,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自我提升。重点题型整理1.分析题型:比较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变化,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原因。

答案示例: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他极尽辱骂之能事,邻居们也对他冷嘲热讽;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阿谀奉承,邻居们也纷纷送礼巴结。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在于范进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封建社会中,科举及第意味着身份的跃升,因此人们对他的态度也随之改变。

2.阐述题型: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范进的形象来讽刺封建科举制度。

答案示例:

作者通过范进这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范进一心追求功名,虽然才学出众,但性格懦弱,深受科举制度之苦。他中举后的疯狂举动,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摧毁。同时,作者通过范进与胡屠户等人物的关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市侩嘴脸和利己主义。

3.应用题型:运用课文中的讽刺手法,以身边的一个社会现象为主题,创作一篇讽刺性短文。

答案示例:

短文:《“键盘侠”的盛宴》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一群人被称为“键盘侠”。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默默无闻,但在网络上却横行霸道,肆意评论他人。一天,某个明星因为一件小事引发了网友热议,键盘侠们纷纷跳出来,对这位明星进行人身攻击。他们在屏幕背后挥舞着键盘,仿佛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享受着这场盛宴。

4.讨论题型:讨论范进中举后,为什么选择疯狂而不是理智地应对周围人的巴结。

答案示例:

范进中举后的疯狂举动,实际上是他长期受到压抑的心理状态的爆发。他为了追求功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当终于实现目标时,他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喜悦和压力。此外,他深知周围人的巴结并非出于真心,而是看中了他的地位和权力,这种虚伪的人际关系让他感到厌恶和绝望。因此,他选择以疯狂的方式应对这一切。

5.评价题型:评价《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它让我们反思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功利主义现象。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手法,对我们认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权力斗争等方面,具有启示作用。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补充说明:

1.在分析题型中,学生需要关注课文中人物关系的细节描述,从中挖掘出社会现象的深层原因。

2.在阐述题型中,学生应着重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

3.在应用题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熟悉的社会现象进行创作。注意运用课文中的讽刺手法,使短文更具讽刺意味。

4.在讨论题型中,学生可以从心理、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范进中举后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5.在评价题型中,学生需要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和启示,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反思改进措施教学特色创新:

1.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不足。

2.在教学评价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进措施:

1.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如相关的视频、音频等,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我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他们的听课态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从而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此外,我还会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这些方式,我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作业评价: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会进行认真的批改和点评。在批改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答题思路、语言表达、知识点掌握等方面,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点评环节,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板书设计-人物形象分析:范进、胡屠户

-讽刺手法:对比、夸张

-封建科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