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煤矿小槽煤开拓延深设计_第1页
屯煤矿小槽煤开拓延深设计_第2页
屯煤矿小槽煤开拓延深设计_第3页
屯煤矿小槽煤开拓延深设计_第4页
屯煤矿小槽煤开拓延深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南屯煤矿小槽煤开拓延深设计

1矿井概述............................................1

1.1矿区概况.................................................1

1.2井田地质及煤层特征.......................................2

L3井田开拓方式.............................................14

1.4矿井延仰的必要性........................................15

2开采范围与生产能力.................................19

2.1开采范围及储量..........................................19

2.2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20

3开拓准备...........................................23

3.1水平延伸方案的选择.......................................23

3.2采区划分与接续..........................................35

3.3大巷布置................................................37

3.4井筒、井底车场及碉室....................................38

3.5水平接替时的技术措施....................................42

4采区设计...........................................43

4.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43

4.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9

4.3采区巷道布置............................................49

4.4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59

4.5采掘工作................................................61

4.6工作面设备及掘进速度....................................68

4.7采区巷道掘进顺序及回采工作面接续安排.....................71

4.8采区车场及碉室..........................................73

5通风与安全.........................................75

5.1矿井通风................................................75

5.2井下灾害预防............................................79

6提升、通风、排水、压风设备..........................83

6.1提升设备................................................83

6.2通风设备.................................................84

6.3排水设备.................................................86

6.4压缩空气设备.............................................89

7劳动定员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2

7.1劳动定员.................................................92

7.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3

第二部分南屯煤矿转入-550水平开采时冲击地压预防

8南屯煤矿研究冲击地压的必要性........................94

9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96

9.1开采深度.................................................96

9.2顶底板结构...............................................97

9.3地质构造.................................................97

9.4煤柱的影响...............................................98

10煤的冲击倾向性研究................................100

11南屯矿深部开采时冲击地压的预测....................101

11.1钻屑法................................................101

11.2微震法.................................................102

11.3经验类比法............................................103

12南屯矿深部开采时冲击地压的防治...................104

12.1超前松动爆破..........................................104

12.2钻孔卸压...............................................104

12.3煤层注水..............................................105

12.4采用合理的开拓布置和开采方式..........................106

13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107

参考文献............................................108

致谢................................................109

COALMINEMETHANEINCHINA...................................................................110

第一部分

南屯煤矿

小槽煤开拓延深设计

摘要

本文根据对南屯煤矿资料的学习和研究,遵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

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要求,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南屯煤矿开采的实际情

况为依据,对南屯煤矿下组煤的开拓延伸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尽量做到危险

最少,效益好,把南屯煤矿建成高产高效的矿井,为我国的煤炭生产作出贡

献。

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合理的选择开拓延深的方案

2.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和主要运输大巷的布置情况

3.合理确定延伸水平的开拓方式

4.确定首采区的巷道布置方式

5.井下设备的选型

关键词:储量计算;多水平开拓;巷道布置;经济指标

ABSTRACT

Inthispaper,basedoninformationNantunCoallearningandresearch,in

accordancewiththe"CoalMineSafetyRegulations"and"designspecifications

ofthecoalindustry,11tomakefulluseofknowledgetoNantuntheactualsituation

ofcoalmining,basedontheNantuncoalmineunderthegrouptodevelopan

extensionofthedesign.Inthedesignoftheriskatleastasfaraspossible,

effective,andtheNamTheunintohighlyefficientandhigh-yieldingcoalmines,

China'scoalproduction.

Thedesignofthemainresearchcontentsinclude:

1.Areasonablechoicetoopenuptheprogramextension

2.Thechoiceofshaftandthemainformoftransportsituationroadwaylayout

3.Areasonablelevelofdevelopmenttoidentifywaystoextend

4.Todeterminethefirstminingareaoftheroadwaylayout

5.Downholeequipmentselection

Keywords:reservecalculation;multi-leveldevelopment;roadwaylayout;

economicindicators

1矿井概述

1.1矿区概况

1.1.1矿井的地理位置、交通

南屯煤矿位于兖州煤田东南部,东临京沪铁路和104国道,南临邹济公

路,西北有兖新铁路、327国道、京杭大运河,矿井距邹城车站约8千米,

矿区专用铁路直通矿井煤仓并与京沪铁路接轨,矿区公路四通八达,区内交

通十分方便。

井田位置交通示意图见图L1

图1.1井田位置交通示意图

1.1.2矿井的地形地势及地震

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63—+40m,自东向西逐渐降低。白马河和南

沙河分别自北向南,自东向西流经井田的西部和南部,在东纪沟附近汇合后

注入微山湖。白马河全长76km,流域面积1052平方米,河床宽10—420m,

属于季节性河流,最大流量568nf/s,近儿年,因疏通河道,现已成为常年

通航的河流。南沙河现为邹城市西苇水库的溢洪河道,建库以来溢洪一次,

近几年,由于雨量偏小,沙河成为了邹城市部分企业常年排泄污水的河道。

本区属于温带季风区的海洋一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历年来平均气温

17.9℃,日最高气温40.3℃,日最低气温一18.3℃,最大冻土深度0.27m,

最大积雪厚度0.24m.年平均降雨量708.14mm,年最大降雨量1263.8mm,年

最小降雨量268.5mm。降雨多集中在7至8月份,风向频率多为南风及东南

风,最大风速16m/s。地震烈度7度。

1.2井田地质及煤层特征

1.2.1井田境界、尺寸和面积

南屯煤矿小槽煤井田边境:东以大峰山断层为界,西以马家楼断层与里

彦矿井为界;北以皇甫断层与鲍店、东滩两井为界;南以2002年4月新调

整的南屯、北宿两矿边界6个坐标点连线与北宿矿井为界。

井田东西平均长10.5km,南北平均宽3.4km,面积约35.47km1

1.2.2井田地层及其主要特点

L第四系(Q):厚18.47~160.40m,平均102.86m,东南薄,西北厚,

分上、中、下三组。上组厚17.15~59.00m,平均33.46m,由棕黄色砂质粘

土及松散的粘土质长石、石英砂层和沙砾组成,局部见有灰绿色粘土质砂,

底部往往见钙质结核和豆状镒铁质结核,含水丰富。中组厚2.60~92.95m,

平均46.16m,由灰绿色粘土、密实的粘土质石英、长石砂砾组成,上部以砂

砾为主,透水性差,含水微弱。下组厚0~42.31m,平均22.24m,以厚层的

粘土质砂砾为主,夹粘土层,富水性较弱。

井田东部边界处缺失下组和中组,仅发育上组,井田中部仅发育中组和

上组,西部上、中、下三组均发育。

不整合于侏罗系之上。

2.上侏罗系蒙阴组(工):残厚44.88~794.57m,由南向北增厚,为一套

红色砂岩。自上而下划分为一段、两段、三段。

一段最大残厚558.34m,由灰~灰绿~灰白色及紫红色砂岩和细粉砂岩组

成。

二段厚124.56~264.39m,由紫红色泥质中、细砂岩组成,夹数层砾岩,

具缓波状层理和泥裂现象

三段厚10.90~47.42m,10.90~47.42m,平均26.02m,底部为0~12.75m

厚的砾岩,砾岩成分为灰岩块、石英、泥质岩屑,该层砾岩有的地段相变为

紫红色中、粗砂岩,其上为平均厚约20m的灰-灰绿色砂岩与粉砂岩互层,

其间夹有紫红色中、细砂岩。

不整合与二迭系之上。

3.二迭系(P):为本区上部煤系底层,矿井南部已遭剥蚀,仅东北部保

留较全,包括山西组、下石盒子和上石盒子组。

(1)上石盒子组(PQ:仅219孔残存18.32m,由细砂岩和含砾粗砂岩

组成。

(2)下石盒子组(PQ:厚51.87m(219号孔),仅在井田东北部保留较

全,主要岩性为灰色含砾中~粗砂岩和灰绿色粘土岩、粘土质细砂岩。由于

古风化作用而呈灰黄色至杂质。

(3)山西组(Pls):厚66.44~90.37m,平均77.94m,是本区内主要的含

煤层段。主要由厚层砂岩、砂岩与粉砂岩互层、薄层粉砂岩、浅灰色吕质泥

岩及煤层组成。井田南部本组已全部剥蚀掉。主要可采煤层3上,3下层煤

位于本组下部。

整合于石炭系之上。

4.石炭系(C):

(1)太原组(C2t):厚155.75~186.02m,平均厚170.02m。由深灰~灰黑

色泥质岩、粉砂岩、砂岩、灰岩和煤层组成。其中下部的第十卜层灰岩和上

部的第三层灰岩质纯且层位稳定,是本区的主要标志层。共含煤18层,主

要可采煤层为16上和17层煤,局部可采的有第6、15上18上16F层煤也有

偶达可采的。

(2)本溪组(Czb):厚45.28~67.23m,平均57.23m。由灰绿色、紫色铝

质泥岩、铁质泥岩、铝土岩、灰色粉砂岩和石灰岩组成,中夹数层煤线。上

部为具有粒状结构的第十二层灰岩和灰绿色灰质泥岩组成,第十二层灰岩多

分为两层;中部主要为灰白色质纯的第十四层灰岩,其间常出现一层相变的

粗砂岩,由西向东显著变薄,底部为紫色铁质泥岩和灰、灰绿色铝土岩间夹

不稳定薄层第十五层灰岩。由于奥陶系侵蚀面得凹凸不平,使该层厚度变化

很大,铝土岩有时为砂砾所代替。

假整合奥陶系之上。

5.奥陶系:为煤系底层基地,厚约450~750m,分冶里统(0,)和马家沟

统(。2)。分冶里统厚210~330m。冶里统厚210~330m,马家沟统厚240~420m,

灰白色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灰岩。

1.2.3可采煤层特征及煤质

本井田共含有23层煤,平均厚度16.07m。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7层,

分别为3上3下、6、15上、16上、17、18上,平均厚度12.27m。自上而下

分为两组:3上、3下、6煤为上组,15上、16上、17、18上煤为下组。其

中主采煤层3上、3下、16上、17、18上煤为下组。其中主采煤层3上、3

下、16上、17煤全区稳定可采,平均厚度为10.56m,其余三层为局部可采。

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1).3上煤:位于山西组中下部,煤厚为3.29~7.85m,平均5.38m,

下距3下煤0.18~15.66m,平均338m,下距3下煤0.18~15.66m。3上与3

下煤层间距变化与层间岩性有关,层间为泥岩、粉砂岩时,层间距较少,当

层间岩性相变为细砂岩时,层间距也随之增大。该层煤全区稳定可采。

(2)3下煤:位于山西组下部,下距山西组底界平均为17.59m,厚

2.00~4.15m,平均3.22m。该层煤全区稳定可采。

(3)6煤:位于太原组上部,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以三灰为主要标志

层,下距三灰平均7.63m。该层煤厚度小,为0~0.94m,平均0.65m,近东部

局部可采,属于极不稳定煤层。

(4)15卜.煤:位于太原组中下部,第九层灰岩为其顶板,上距第八层灰

岩10m左右。煤厚0~l.00m,平均厚度0.56m,层位稳定,厚度较小,结构

简单,仅7勘探线以西局部可采。该层煤在井田西部相变为腐泥煤、碳质泥

岩和油页岩,厚度0.45~2.98m,平均厚1.76m,其下部变化很大,灰分40%

左右,含油率5%以上,最高达45.53%,为重要的有益矿产。

(5)16上煤:位于太原组下部,第十下层灰岩为其顶板,层位十分稳定,

下距17层煤12m左右,煤厚0.281.39m,平均厚度0.93m,其间夹一层厚

0.07飞.34m碳质泥岩或碳质砂岩,煤层中含大量黄铁矿结核和黄铁矿细晶,

对煤层开采和煤质影响较大。其下距16下煤7m左右,其间岩性为粉砂岩、

中砂岩和细砂岩。

(6)17煤:位于太原组下部,第是一层灰岩为其顶板,层位稳定。煤

厚0~L43m,平均厚1.11m,厚度较小,结构简单,含一至二层夹研和大量

黄铁矿结核和黄铁矿结晶,对煤层开采和煤质影响较大,在231号孔和丁120

号孔变为厚达2.23m的腐泥岩。

(7)18上煤:位于太原组的下部,上距17层煤5m左右,下距奥灰平均

62.78m左右,为极不稳定煤层。该层煤结构复杂,全区普遍分为两个分层,

其夹层为浅灰色铝质泥岩,厚0.05~2.90m,普遍超过上分层厚度。上分层厚

。04~0.60m,下分层平均厚0.50m,最厚达1.04m。属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综合柱状图见图1.2

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特征见表L1

表1.1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特征

煤层厚度(m)煤层结构

平均值

煤层两极厚夹石层煤层可采

特征一般厚度部位复杂性稳定性范围

可采平

一般厚(层数)

均值

局部中部、

3七A0-1.801.28偶见不定简单

可采东北部

3.29-7.585.380.03-0.50上、中、全区

3±B较复杂稳定

4.70-5.505.38(2⑷下可采

2.00M.153.220.03-0.40全区

3不定较复杂稳定

T2.80-3.153.22(2~3)可采

0.00^,940.65不见或偶极不东部局

£0不定简单

4.70-5.500.75含稳定部可采

0.24-0.950.56极不西部局

F5少见不定简单

0.50旬790.79稳定部可采

0.28-1.390.930.07-0.34全区大

16不定简单稳定

t0.75-1.000.96(1)都可采

0.00-1.431.040.03-0.28全区大

17中部简单稳定

0.90-1.101.08(1)都可采

0.03-1.040.500.03-0.28极不西部局

181c不定较复杂

0.60-0.750.84(1)稳定部可采

煤层、标志层地

地层系统

综合层

名两极呼度述

柱状度

界系统绢般M变

(m)(Ill

第四系(Q):卜组煤十:采区内第四系基本呈现山东向西逐渐增厚趋

12S,(),55W势,厚度较大、变化小: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及砂砾层组成。

142.W底部与侏罗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接触岩性不固定,以砂砾岩为口

KzQ

J:

中侏蒙

罗侏阴侏罗系。):在采区内仅沉积上侏罗统蒙阴组(J3m)地所,具有南薄北

生厚的趋势。主要由褐红色及紫红色中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和灰色~深灰色

罗79.25-H8.98夹浅灰绿色砂泥岩互出、泥岩组成,底部常为以粗砾岩(部分和变为细砂岩

界系.......)与下伏地乂型角度不整合接触.

-V111二.116二叠系山西组(P0:采区内仅东部地段保留部分山西组地层,摩度变化较大.

桂西-03044537卜:要为粉砂岩、笆质胶结的细粒"娜喏和砂质泥卷全区内所仃钻孔均缺失3煤,

系通纸…IOP仅东部边界外migu有3卜燥。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P统JPls..._

0.59-IN

4.94

太原组(C2l):1打旗I:采区大多数范用为侏罗系直接公炭系接触,因

00.97此石炭系上部多数已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厚度变化不大.主要由灰黑色泥岩

古0.45-

、灰色细砂岩、粉砂詈、褐灰色夹城绿灰色铝质泥岩、灰至褐灰色石灰岩和

原0-0.84

石0.22—煤以(线)到成,为本区重要含煤岩系之,共含煤18小,主耍可来煤层为16

I.煤、17煤:局部可采的有6煤、⑸煤⑻煤此外,16卜煤也有偶达可采

的:共含灰和2层,其中卜部的第[下层灰岩和上部的第黄诙岩厚度较大.

508115.06-180.26

上层4克稳定,是本区的主要尿却捻其它各层灰岩厚度彳:稳定,II.常相变为泥岩

(1707.30-

0.96157"或粉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常以I:灰顶板为界呈.性合接触。本组对该采区匕要

煤层开采仃威胁的含水层主要为第I吓层灰岩。

0.611.45

0.99

0-131

炭C2t-仇72

Q-.JJQ

1.15

1.397239

一^;528971矜本溪组<C2b):主要由灰绿色、杂色佳睡岩、铁质泥岩、砂质页岩'灰

本色粉砂岩和石灰?Ml成,局部夹薄由煤线.燥线为19煤和21煤两个以位,沉枳

系•%不检定旦原搜较小,淡济开采价值。与下伏奥陶系呈假修合接触。本组主要

溪的含水层为:四灰,其厚度分布不均,局部地段缺失(8例附近)。

10.13

C2b

'Hp下l奥陶系@):采区内奥陶系初露最大厚度54.04m(O2-5/L),埋深450.80〜

PZ陶

统450.00-750.00530.31m,补充勘探施工的2个奥灰水文长观孔(Or4和0广6)做的单孔抽水

明试验,总位涌水用q=Q00353—0.04708L/s.m,渗透系数k=0.006l35~2.52026

()m&水质类型为硫酸盐t丐镁型,矿(匕敢.68〜2.809如。

图L2煤层综合柱状图

本区煤质稳定,各层煤均为中变质程度的气煤,山西组煤质为低硫中灰

煤,中等可选至易选,是良好的炼焦配煤和动力用煤;太远群各煤层除15

上层煤为中灰、18上层煤富灰外,16上与17层煤为高硫低灰,除18上层

煤难以选择外,其余各层煤均属易选至中等可选。

(~)煤中有害组分分析

1.灰分:各层煤分在平面上变化不大,相邻采样点变化小于2%,但在剖

面上则具有一定规律性。即结构复杂煤层大于结构简单煤层,不稳定煤层大

于稳定煤层,薄煤层灰分的变化幅度大于厚煤层的变化幅度。

2.硫分:山西组煤层为低硫煤,太原组煤层为中高至高硫煤。各层煤全

硫在平面上变化不大,剖面上从上往下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山西组煤层的硫化铁硫和有机硫均低于0.4%,且有机硫高于硫化铁硫;

太原组煤层硫化铁硫、有机硫均大于现,且有机硫小于硫化铁硫。

3.磷分:各煤层均属低磷至特磷磷煤,精煤磷分低于0.01虬

煤质特征见表1-3

(二)煤质评价

L原煤灰分除第18上层煤的灰分较高外,其余煤层的平均灰分•般为

10^16%,各煤层的发热量、灰熔点高,为良好的动力用煤。下组煤硫分高,

除作为动力用煤外,还可作为化工用煤。

2.除第3层煤符合炼焦用煤要求外,其它各层煤经洗选后,硫分仍较高,

故不宜单独炼焦。

3.除第18上层煤难洗选外,其它各层煤属易至中等可选。若混合洗选,

可选1.45作分离比重,这样既可提高洗煤效率,又可扩大下组煤的应用范

围。

1.2.4地质构造

南屯煤矿位于兖州向斜的南翼,为一倾向北东倾角3度到15度的单斜

构造。东西北三面而分别北峰山断层、马家楼断层及皇甫断层所截。井田内

次一级褶曲及小断层发育,属于兖州煤田中构造较为简单类型井田之一。

1.断层

井田内断层较少,且多分布在井田边界和东北部,除峰善断层落差较大

以外,其余断层落差均在20—70m左右,断层特征见表1T

2.褶曲

矿井生产与勘探中揭露和控制的褶曲,大部分为中小宽缓褶曲,但井田

东部经地震勘探后发现有较大幅度褶曲,褶曲主要有:

(1)丁36号孔附近背斜:呈北40°东的方向,位于4至5勘探线之间,

长500余米。地层倾角变陡,幅度达15m。由于后期的剥蚀作用,致使该孔

附近出现3煤剥蚀无煤带

(2)178~补47~丁14~丁21号附近的向背斜构造,轴向北40°东,轴向长

约4100m,位于井田南部6线~井田东部边界之间,总跨度约1200m,幅度约

40m,由钻孔控制,他是造成井田南部出现剥蚀无煤带的主要原因。

(3)西部9~13勘探线之间的多个小背,向斜相间排列。倾角2°~3°,局

部倾向相反,产状变化大,褶曲其短轴,宽缓的特点,幅度一般在5到15m。

(4)14勘探线附近的鼻状结构:为兖州倾伏向斜的次级构造,是受同挤压

力作用后,遭受剥蚀的结果,使第3上,3下层煤西部露头附近呈鼻状构造,

但3下煤以下的太原组地层比较完整,说明构造向深部逐渐消失。

(5)补19孔的背斜构造:由补19孔控制,上组煤为一背斜构造,幅度

约20mo

(6)219号孔附近向斜:轴向近东西向,轴线长1100m,并被F103断层切

割,跨度100m,是本井田内幅度最大的褶曲,由二维和三维地震线控制

(7)丁16~丁19号孔附近向斜和背斜:两者轴向一致,呈北60°东方向,

轴向长约1200m,被103断层所截,位于广3勘探线之间,总跨度约600m,

幅度约65m,由二维和三维地震线控制

(8)补39~丁45~补38号孔附近向斜:位于井田东北部4~6线之间,轴线

呈近东西向且落有弯曲,长约1500m左右,褶曲幅度小,约为30m。

(9)丁26~丁145号孔之间向斜:位于6~8线间的南部,轴线东西向,长

1000m左右,褶曲幅度小,约为30m。

一采区东部向斜构造:轴向北20°西,宽约340m,幅度30m。为一短轴、

倾伏褶曲。

主要断层特征表见表1.2

表1.2主要断层特征表

序断层落差力学

走向倾向倾角延展及控制程度

号名称(ID)性质

皇甫

1北东东北西606'150水平T155号孔

逆断层

皇甫之

2北东东北西606'150水平T134与127号孔穿过

一断层

皇甫之T133与丁132、丁127与

3北东东北西6010'13水平

二断层T128号孔控制

21号孔21号孔穿过,8309切眼3

4北东东北西600~28水平

逆断层个井下钻孔控制

2、4、5电剖面控制,201

峰山推定垂直力

5近南北西>1500号孔穿过,另有电5、电8、

断层80为主

电45号孔控制

峰山之垂直力

6北20西西8030丁1号孔

一断层为主

峰山之垂直力

7北30西西8050~74178和丁18号孔

二断层为主

174、补3号孔穿过,「20

1号井垂直力

8北30西北东8025~44与丁23和丁19与丁29号

东断层为主

孔控制

1号井东垂直力

9北西北东8016229号孔

之一断层为主

1号井东之垂直力T15、T23、T16、T

10北西北东8060

二断层为主29号孔控制

马家楼

11北45西南西8060~75平移T29号孔

断层

831L三条探巷,井下86-6、

八采区64.86-7、86-9、86-10号孔及

12北45西北东50近水平

东断层82地面补16、补22、补26

号孔控制

1.2.5田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特征

含水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上、下组砂岩、砂砾岩、侏罗系红层,二迭系

山西组3层煤顶板砂岩,石炭系太原组三灰,十下层灰岩,本溪群十四层灰

岩和奥陶系石灰岩。简述如下:

第四系上、下组砂岩、砂砾岩:上组煤厚11.19^69.10m,平均厚53.97m。

主要由棕色砂质粘土与松散的粘土质长石、石英沙砾层组成,下部偶见灰绿

色,含水丰富。单位涌水量为1.4ir2.0221/s.m,属孔隙水。对矿井开采基

本无影响。下组厚0~42.31m,平均厚22.24m,仅发育井田中、西部,东部

缺失。由灰绿色、局部黄绿色的粘土质岩、砂砾、沙层及砂质粘土组成,富

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30971/s.m,对矿井开采基本无影响。

侏罗系红层:为一套红色砂岩层,属孔隙-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0~0.1861/s.m.该层水赋存极不均匀,裂隙发育层段,-一般含裂隙水,甚至

会形成富水段;而在裂隙不发育段内,含水较少,甚至起隔水作用。该层水

对小槽煤开采不会有影响。

3煤顶板砂岩:是目前矿井开采3层煤时主要充水含水层。厚度

3.28~39.54m,平均厚13.80m,主要为中细砂岩,为裂隙承压含水层,单位

涌水量问哦0.00203^0.0381/s.m。

第三层石灰岩:厚3.42~7.73m,平均5.45m,灰白至深灰色,为裂隙承

压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000303~0.1801/s.m,井田西北部和东部富水性较

好。据1998年J3-24号水文孔三灰稳定水位观测资料及矿井北石门、西大

巷、中央泄水巷等揭露点的涌水资料,三灰水位已由精查期的+37.72~+40.23

下降到-295.679~-350m以下,白马河风井检查孔水位已下降到三灰顶板以

下,已不具有承压性,故三灰水补给不良,易于疏干。

第十下层石灰岩:厚3.3广9.03m,平均5.21m,静储量大,动储量小,

浅部为洞穴水,深部为裂隙水,井田西部富水性好,该层是第16上层煤的

直接顶板,故是小槽煤开采的直接冲水含水层。根据临近北宿、落陵、唐村

煤矿开采经验,该含水层对矿井充水具有初期大、后期小、深部疏水浅部干

等特点。另外由于浅部矿井的开采,水压标高已降低,据北宿煤矿资料,-290m

水平以上已基本疏干。

第十四层石灰岩:厚0.30~14.79m,平均厚0.30~17.79m,本身富水性

不大,属溶洞裂隙承压水。但距奥灰很近,因构造等原因与奥灰往往有水力

联系。1986年11月混合井检查孔对该层灰岩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

0.01022/s.m,水压标高为+29.234m0

奥陶系石灰岩:厚450~750口,上部裂隙发育,局部有溶洞,属溶洞裂隙

承压水,水压标高为+27.34m。

2.断层导水性

边界断层导水性:据精查期资料,井田边界的峰山断层、皇甫断层均为

若透水性断层,西部马家楼断层为导水断层。但据现在的资料,东部峰山断

层也为导水断层。

井田内断层的导水性:井田内断层较少,东部断层发育较密,三维地震

对断层的导水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落差大于30m的断层都具有横向导水

性。从断层力学性质上考虑,走向近南北向的断层应为张性断层,其导水性

可能性要大。有的断层使三灰、十卜灰、奥灰等与煤层对接,甚至含水层间

直接对接,它们之间均有补给关系。

3.封闭不良钻孔对不良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井田内共有封闭不良或封闭情况不明的钻孔11个,已启封4个,这些

钻孔穿过三个以上甚至井田内所有含水层,对矿井生产构成潜在威胁。封闭

不良钻孔的存在,在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复杂化。

4.小槽煤开采水平涌水量预计

由于南屯矿小槽煤水文地质资料少,其水文地质特征没有查明,尤其是

对小槽煤开采具有较大威胁的十四灰鹤奥灰水未作详细分析,故小槽煤开采

水平涌水量准确难度较大。本设计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和邻近矿井开采小

槽煤时的涌水量,对南屯煤矿小槽煤开采水平涌水量预计如下:

根据兖州矿务局兖矿局基字第44号文“关于南屯矿井建设计补充修改资

料的函”第二条规定,南屯矿井-440m水平小槽煤涌水量预计46(W/h。

南屯煤矿于2000年12月编制的《矿井地质报告》预计小槽煤正常涌水

量为75m7h,最大涌水量为225m7h„

另外,目前北宿煤矿-290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45nl〃h,最大涌水量89

m7ho而北宿与南屯两井田为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所不同的是南屯煤矿小

槽煤位于北宿煤矿深部,正常情况下,南屯煤矿小槽涌水量较北宿矿大。

综上所述,设计充分考虑到南屯煤矿小槽煤赋存条件及地质特征等多方

面因素,预计小槽煤开采水平正常涌水量为250m3/h,最大涌水量为500m:7h,

需要说明的是:奥灰富水性较强,是将来小槽煤开采的主要防治水对象,

故深部开采时,为防止底板奥灰突水,保证回采安全,在对奥灰水采用疏水

降压、注浆加固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水患工程。

1.2.6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然性

该矿属地低沼气矿井。根据各煤层取样化验结果,煤尘爆炸指数高达

44.48飞1.37,故煤尘具有爆炸性强、火焰长的特点,生产过程中必须高度

重视。各煤层均有自然发火倾向,特别是3上和3层煤极易自然。太原群煤

层虽有自然发火倾向,但在兖州矿区至今尚无先例。

1.3井田开拓方式

1.3.1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采用为立井多水平上山开拓,分为-350和-440两个开采水平。

1.3.3井筒情况

南屯煤矿采用立井开拓,大槽煤分-350m和-440m两个开采水平。开采

大槽煤时,整个矿井共有4井筒,即主井、副井、中央风井和白马河风井。

1.3.4井底车场

井筒与水平轨道运输大巷距离较远,矿井采用立井立式环形井底

车场见图1.30

图1.3立井立式环形井底车场

1.3.5井田开采程序、回采方法

开采顺序按照由近到远、由易到难、先浅部后深部的顺序进行。后退式

回采。

1.4矿井延深的必要性

1.4.1延深的必要性

南屯煤矿是兖州矿区第•对投产的大型化矿井,也是兖州矿区第一对以

开采山西组3层煤即大槽煤为主的矿井。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

1973年12月26日移交生产,1978年矿井实际生产原煤157.5万t,达到并

超过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矿井于1986年进行改扩建设计,扩建后矿井设计

生产能力为240万t/a。

南屯煤矿从投产至今一直开采大槽煤,在大槽煤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等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矿区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由于矿井对大槽煤

开发强度较大,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开采技术和工作面水平的提

高,矿井产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大槽煤储量递减较快,截止2001年底大槽

煤地质储量14579.5万t,工业储量10978.8万t,可采储量7657.9万t,

占可采储量的75.7%。按目前开采强度,在村庄搬迁的情况下,大槽煤服务

年限仅为11年。由此可见,从保证矿井持续稳定发展的角度来看,小槽煤

开拓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4.2延深水平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

1.目前小槽煤勘探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小槽煤勘探程度:

南屯煤矿小槽煤井田面积35.47km,,井田内施工至小槽煤钻孔计93个,

平均每平方公里2.62个钻孔,主要断层及褶曲已基本控制,煤层和煤质特

征基本清楚。

存在的问题:

①钻孔分布不均,井田西部、东部及深部钻孔较少,储量级别较低,控制

程度较差;

②小槽煤构造控制程度相对较差;

③小槽煤水文地质资料缺乏,其水文地质特征没有查明,尤其是对小槽煤

开采有较大威胁的十四灰和奥灰水未作详细分析。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故今后还需作大量的补勘工作,以满足将来不同设

计阶段和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1.4.3补勘探的要求

1.前期补勘工程

前期补勘以查清小槽煤水文地质特征、初期采区构造及提高初期采区储

量等级为目的,补勘工程如下:

(1)补水文孔6个,编号为14-1、14-2、14-3、0-1、0-2、0-3,其中

14-K14-2.14-3终孔位置为十四灰岩,、0-1>0-2、0-3终孔位置以进入

奥灰30m为准。14-1与0-1、14-2与0-2、14-3与0-3各一组,分别位于工

业广场、中央风井工厂及白马河工厂。此六个钻孔除表土段采用无芯钻进外,

基岩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