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 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加速了汉族与北方民族的融合 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2.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如右图所示),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可见,隋唐大运河()A.使全国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B.推动了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C.使北方的商品生产陷入持续低迷 D.便利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4.下列各图是考古发掘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铁器,据此可以推断()A.铁农具和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B.铁农具取代了青铜农具在农业中的地位 C.战国时期的农具种类比春秋时期更多样 D.战国时期的冶铁技术达到了古代的顶峰5.《管子•海王》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说明()A.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 D.铁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6.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卿大夫家族发展成三支很有势力的宗族,被称为“三桓”。三桓将鲁国军队原有的上、下二军扩充成上、中、下三军,三桓各掌握一军,这种情况说明()A.卿大夫家族掌握了诸侯国的实权 B.王室衰微导致诸侯国力量的膨胀 C.争霸战争促使鲁国增强军事力量 D.内乱导致鲁国逐渐走向分裂衰亡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未来社会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周朝()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8.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代表性论述如“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据此可知,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A.关注个体在社会的价值作用 B.强调社会中个人的道德自律 C.促使儒学逐步上升为法律 D.凸显人性与统治关系的融洽9.有学者认为,虽然百家争鸣中各学派发表自己的观点,批评别人的看法,但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如荀子政治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礼容法,兼言王霸。这说明()A.春秋时期风气开放 B.各派思想本质相同 C.百家既争鸣又融合 D.争鸣推动思想繁荣10.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出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 B.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井田制的崩溃而确立 C.人们渴望重建因诸侯割据而被破坏的社会秩序 D.思想家希望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11.(2023·河北武邑)进入春秋时期后,中原地区各诸侯国仍恪守西周时的称号,如齐、晋、秦、鲁、卫、宋等国国君称“公”或“侯”,郑国称“伯”,许称“男”等。公元前323年,魏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魏、韩、赵、燕、中山),于是,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了。上述变化()A.大大加快了国家统一的进程B.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C.表明中原各国政治改革滞后D.表明社会转型日益深化12.(2022·山东高考)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二、综合题1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宋国的农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国内有睢水、获水、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这些水流不仅有利于宋国的农田灌溉,也促进了水上交通的便利。——摘编自新民《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材料二“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司马迁《史记·河渠书》(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意义。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 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加速了汉族与北方民族的融合 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2.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如右图所示),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可见,隋唐大运河()A.使全国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B.推动了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C.使北方的商品生产陷入持续低迷 D.便利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答案】D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答案】C4.下列各图是考古发掘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铁器,据此可以推断()A.铁农具和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B.铁农具取代了青铜农具在农业中的地位 C.战国时期的农具种类比春秋时期更多样 D.战国时期的冶铁技术达到了古代的顶峰【答案】A5.《管子•海王》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说明()A.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 D.铁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答案】D6.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卿大夫家族发展成三支很有势力的宗族,被称为“三桓”。三桓将鲁国军队原有的上、下二军扩充成上、中、下三军,三桓各掌握一军,这种情况说明()A.卿大夫家族掌握了诸侯国的实权 B.王室衰微导致诸侯国力量的膨胀 C.争霸战争促使鲁国增强军事力量 D.内乱导致鲁国逐渐走向分裂衰亡【答案】A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未来社会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周朝()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答案】D8.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代表性论述如“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据此可知,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A.关注个体在社会的价值作用 B.强调社会中个人的道德自律 C.促使儒学逐步上升为法律 D.凸显人性与统治关系的融洽【答案】B9.有学者认为,虽然百家争鸣中各学派发表自己的观点,批评别人的看法,但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如荀子政治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礼容法,兼言王霸。这说明()A.春秋时期风气开放 B.各派思想本质相同 C.百家既争鸣又融合 D.争鸣推动思想繁荣【答案】C10.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出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 B.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井田制的崩溃而确立 C.人们渴望重建因诸侯割据而被破坏的社会秩序 D.思想家希望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答案】C11.(2023·河北武邑)进入春秋时期后,中原地区各诸侯国仍恪守西周时的称号,如齐、晋、秦、鲁、卫、宋等国国君称“公”或“侯”,郑国称“伯”,许称“男”等。公元前323年,魏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魏、韩、赵、燕、中山),于是,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了。上述变化()A.大大加快了国家统一的进程B.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C.表明中原各国政治改革滞后D.表明社会转型日益深化【答案】D12.(2022·山东高考)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答案】A二、综合题1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宋国的农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国内有睢水、获水、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这些水流不仅有利于宋国的农田灌溉,也促进了水上交通的便利。——摘编自新民《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材料二“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司马迁《史记·河渠书》(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意义。[答案](1)原因:重视水利兴修和农业灌溉。(2)主要意义: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诸侯国富强起来,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弱小的诸侯国,有利于局部统一的实现;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鼓励耕织,兴修水利,国力增强,最终统一六国。[解析](1)原因:根据“宋国的农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国内有睢水、获水、汳水等水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