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件讲解_第1页
第一篇课件讲解_第2页
第一篇课件讲解_第3页
第一篇课件讲解_第4页
第一篇课件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常识分制:考试70%(判断、单选和简单)+平时分30%(考勤+实践)课程计划: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复习+考试身边的案例:校园火灾

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室火灾工厂消防安全交通运输类火灾

香港地铁尖沙咀火灾2017年2月10日晚上约7时15分,港铁一辆由金钟开往荃湾的列车,在开往尖沙嘴期间,车上突然有浓烟冒出。“东网”报道称,起火疑似有人在车厢内投掷燃烧弹所致,一名男生目击过程发生,他忆述过程时双手仍然抖震。他指,当时列车由金钟开出不久,车厢非常挤。一名男子突然大叫,随后男生便见到有液体泼出,及后见到有火光。事件已导致12人受伤,4人严重烧伤,大部分人被烧伤。身边的隐患——电动车火灾8月22日18时18分许,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接警,闵行区叶家桥东路36弄瑞和雅苑三街区一居民住宅发生爆燃,1人坠楼死亡。目前事故救援已经结束,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之中。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达到3亿辆左右,关于电动自行车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的报道屡见不鲜。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电动车引发的火灾数量最近几年猛涨,已经占到了火灾总量的10%。电动车爆燃1.mp4电动车爆燃.mp4电动车爆炸.mp4电动车火灾引发的后果?什么原因引起了电动车的火灾呢?怎么做?电动车火灾的可怕后果如何预防电动车火灾?

前言

消防工作的历史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害。在世界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时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灾害。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高达600万-700万起,全世界每年死于火灾的人数高达6.5万-7.5万。根据南京市消防救援局统计,2020年1月至11月,南京市共发生火灾1297起,造成13人死亡、26人受伤,财产损失约1750余万元,南京平均每天发生近4起有一定影响或损失的灾害事故。

除少数火灾是雷击等自然灾害引起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管理不严、思想麻痹、用火不慎、不懂得消防法律法规或明知故犯、违规冒险作业、人为纵火引起的,所以火灾不是自然灾害,绝大多数是人为造成的。

应运而生的是以防范和治理火灾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即消防工作,事实一再证明,绝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的。我国最早的火灾文字记录是《甲骨文合集》第583版、第584版中,记录了3200多年前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三座粮仓的运动。我国最原始的人类建筑火灾现场遗址是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一座半地穴式的方形小房屋,因火灾焚毁后留下的木炭清楚可见。我国最早的防火技术出现在5000前年甘肃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遗址。考古学者在残留下来尚未烧完的木柱上,发现了一层坚固的防火涂料。消防工作的现状消防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消防工作。1957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6年修订);1957年11月29日颁布第一个全国性的消防法律—《消防监督条例》;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失火罪、放火罪及重大责任事故罪等与消防有关的刑罚,1996年又增加“消防责任事故罪”。1984年5月13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98年9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4月29日。但是伴随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经济上呈现高速度、跳跃式发展,但是消防保障能力却出现“迟滞”、“脱节”现象。火灾呈现“现代化”,相反抢险救援救灾的能力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公民消防意识薄弱是消防安全工作的短板。据统计80%以上的火灾均由于消防意识不强,消防安全常识缺乏,违法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2018年11月9日,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授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

他强调,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党中央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作出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

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国民消防安全素质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城乡居民中

:80%以上的人没有接受过消防知识教育;46%的人缺乏火场逃生常识;35%的人不会扑救家庭初起火灾;12%的人不知道火警电话近50%的学生有过玩火的经历49%的学生未在学校接受过消防安全知识学习或消防演习身边的火灾隐患有哪些?安全出口锁闭消防车通道被占用消火栓损毁违规操作灭火器欠压防火卷帘堆放杂物防火门锁闭何为消防?广义指一个国家内整个社会预防火灾、扑灭火灾的活动、信息和科学的总和狭义我国现行的两项主要消防工作,消防管理、消防监督为出发点,特指针对火灾所实施的预防火灾、扑灭火灾的各项工作措施消防工作方针、原则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1、预防为主即把预防火灾放在消防工作的首位2、防消结合即预防和扑救必须有机结合工作原则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1、政府统一领导2、部门依法监管3、单位全面负责4、公民积极参与消防宣传教育的意义、作用和形式1、推进消防事业社会化进程的需要2、依法治火的需要3、维护校园安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拓展为维护社会安全、保护人民健康成长的需要1、增强社会责任感2、普及消防知识3、传播同火灾斗争的哲理4、警钟长鸣

消防知识展览消防讲座及灭火演习

消防常识课安全知识比赛

消防法规消防法规广义:指的是国家有关机关制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狭义:指的是国务院或者有立法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消防法规体系消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消防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等消防规章:消防工作中常用的依据。《仓库安全管理规定》、《铁路消防管理办法》等消防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时间:1998年9月1日修订时间:2021年4月29日立法目的: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财产等的安全保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法定责任一、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国务院的责任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二、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三、公安消防机构责任四、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消防义务和法定职责义务职责法律责任案例:湖北省对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燃气爆炸事故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包括11名省管干部在内的34名公职人员受到撤职、免职等处理。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危害及分类一、火灾的定义: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时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思考:火究竟为何物??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什么是火灾??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凡是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和(或)财产损失的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危害及分类讨论:火灾有什么危害??二、火灾的危害:从远古到现代,从蛮荒到文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同火灾作斗争。自人类掌握用火的技术以来,火灾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却又屡屡危害成灾,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的灾害之一。具体表现在:(一)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凡是火灾都要损坏财物。火灾,能烧掉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能将成千上万的家园变成废墟,能吞噬森林和草原,能烧掉文物古迹,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造成无法估计的价值。(二)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重火灾不仅使人陷于困境,它还涂炭生灵,直接或间接地残害人类生命,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如:1994年11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233人死亡;同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宾馆发生火灾,造成325人死亡等。据统计2000年至2004年,年平均发生火灾23.4万起,死亡2559人,受伤3531人。仅2008年1月至11月份,全国发生火灾11.9万起,死亡1198人,受伤624人。(三)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巨大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之大,往往是直接财产损失的数十倍。如:烧掉大量文物古迹(四)火灾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火灾不仅对人类生命本身造成伤害,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没破坏生态平衡,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火灾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火灾导致化学物质的泄露,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二是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烟气、热量和生成的有毒气体及有毒的灭火对象的扩散等对环境产生的破坏作用大,其中火灾中的物质产物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影响最大。三是森立火灾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使得森林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减弱,导致火灾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高而形成酸雨可能。谈一谈:生活中有哪些火灾?三、火灾的分类火灾可按燃烧对象、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火灾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一)根据燃烧对象的不同,火灾可分为建筑火灾、露天火灾、交通运输火灾、森林与草原火灾等。(二)根据燃烧物质的特性,《火灾分类》(GB/T4968-2008)将火灾可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等六种不同的类别。A类火灾是指含碳可燃物的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B类火灾是指甲、乙、丙类液体物质火灾或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将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针对能够燃烧的液体而言可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指闪点小于28摄氏度的液体,如汽油、苯、乙醇等乙类:指闪点大于等于28摄氏度,小于60摄氏度的液体,如煤油、松节油等丙类:指闪点大于等于60摄氏度的液体,如柴油、桐油、润滑油等我国国家标准规定闪点小于或等于61摄氏度的液体为易燃液体。C类火灾是指气体物质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D类火灾是指易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等E类火灾(带电火灾)是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主要是指发电机、变压器、仪器仪表、电子计算机等在燃烧时仍旧带电的火灾。思考:E类火灾可以用水灭吗?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如动物油脂、植物润动脂。(三)根据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四、火灾的特点突发性多变性瞬时性高温性毒害性建筑内部火灾建筑外部火灾燃烧暴露大气温度风力火灾的发生与发展

火灾的发展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

(1)火灾初始阶段

(2)发展阶段

(3)猛烈燃烧阶段

(4)减弱阶段

(5)熄灭阶段。初始阶段是扑灭火灾的最佳阶段。第二节、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为了更好地掌握灭火原理,首先我们要理解燃烧的定义,并掌握燃烧的本质,熟悉物质燃烧的条件、类型、可燃物燃烧过程和产物等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物质。比如:二氧化碳、氯化氢等。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它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二、燃烧的本质物质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发光、发热、发烟、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有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三、燃烧的条件任何物质的燃烧并不是随便发生的,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包括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一)燃烧的基本条件(必要条件)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是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或助燃剂)、着火源(点火源),此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只有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缺少其中任一个,均不会发生燃烧。这三个要素的关系详见下图,燃烧三角形1、可燃物(1)含义: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映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2)类型:根据化学组成可将可燃物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根据物理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燃烧性能是不同的,一般为气体>液体>固体。

凡是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氧化剂)中燃烧的固体物质,成为可燃固体。如:棉、麻、木材等天然纤维,稻谷、大豆等谷物及其制品,涤纶、腈纶等合成纤维及其制品,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及其制品。

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液体,都成为可燃液体。液体大多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氢原子、有些含由氧原子,其中有不少是石油化工产品。

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气体,都成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需要与空气的混合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即燃烧最低浓度),并还要一定的温度(即着火温度)才能发生燃烧。

2、助燃物(亦称氧化剂或助燃剂)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并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着火或爆炸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这种空气中的氧成为空气氧,空气中含大约21%的氧。多数可燃物质没有氧是不会燃烧的,如燃烧1KG石油需要10-12m³空气,燃烧1KG木材需要4-5m³的空气,当空气供应不足,燃烧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当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于14%-18%时,就不会发生燃烧。此外除了氧,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钾等。少数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纤维、硝酸纤维的赛璐珞等含氧物质,一旦受热,可自动释放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以发生燃烧。3、着火源(引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或爆炸的热能源,统称为着火源(亦称点火源、引火源)。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焰、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能等转化而成的热能。由于不同种类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各不相同,使其发生燃烧的温度也不相同。明火焰是比较强的火源,火焰的温度在700-2000℃之间,高于可燃物的自燃点。电弧电火花是两电极之间放电产生,温度高达2000℃。碰撞火星是指铁、石等强力碰撞和摩擦时产生的,火源温度可达1200℃。(二)燃烧的辅助条件(充分条件)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这些要素只是引起燃烧的质的方面的条件,发生燃烧还应有“量”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发生燃烧或者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是:1、一定浓度的可燃物即可燃物质与助燃剂(氧化剂)要有一定的浓度比例,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例如,甲烷只有在其浓度达到5%时才有可能发生燃烧;而车用汽油在-38℃以下,灯用煤油在40℃以下、甲醇在7℃以下时均不能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浓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充足的氧气和明火的条件存在下,仍不能发生燃烧在常温下用火柴等明火接触煤油,没有不会立即燃烧,这是因为在常温下没有表面挥发的没有蒸气量不多,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2、一定比例的助燃物即助燃物的数量必须足够,实验证明,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低于这个浓度,即使燃烧其他条件全部具备,燃烧也不会发生。汽油的燃烧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为14.4%,煤油为15%,乙醚为12%。一般可燃物的含氧量不得低于16%,否则燃烧不会发生。3、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不管何种形式的的点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发生燃烧反应。所需点火源的强度,取决于可燃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即引燃温度,低于这一能量,燃烧便不会发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点火温度各不相同,汽油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乙醚(5.1%)最小点火能量为0.19mJ,甲醇(2.24%)的最低点火能量为0.125mJ。4、三者相互作用燃烧不仅需要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而且还必须使燃烧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或持续,否则燃烧不能发生。例如:我们的教室有桌椅、门等可燃物,有充满空间的空气,有火源(电源),存在燃烧的基本要求,可没有发生燃烧现象,这就是因为这些条件没有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缘故。所谓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止于发生或不能持续。第三节燃烧的类型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掌握燃烧类型,对于认识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和预防与扑救火灾是十分重要的。一、闪燃(着火的先兆)(一)闪燃的含义: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易燃或可燃液体(固体)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成为闪燃。可燃液体为什么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闪即灭。从消防角度,闪燃是危险警告。(二)闪点1、含义: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易燃或可燃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2、闪点是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下表列出部分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3、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1)、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2)、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闪点小于28℃的液体

)、乙(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丙(闪点大于等于60℃)三个类别,以便根据其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名称闪点名称闪点名称闪点汽油-50甲醇11.1苯-14煤油37.8乙醇12.78甲苯5.5柴油60正丙醇23.5乙苯23.5原油-6.7乙烷-20丁苯30.54、有机物闪点变化规律通常,可燃液体多数是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分子结构不同,有机液体可分为若干类。同类有机液体的闪点一般有如下变化规律。(1)同类易燃与可燃液体的闪点同类液体的闪点会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增高;随其沸点的增加而增高;随其密度的增加而增高;随其蒸气压的降低而增高。(2)混合液体的闪点两种完全互溶的燃烧性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于这两种可燃液体闪点的平均值。可燃液体与不燃液体的混合物的闪点,若在可燃液体中掺入可互溶的不燃液体,其闪点随着不燃液体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乙醇掺入水,可提高乙醇的闪点。固体的闪点:木材的闪点在260℃左右,从这一温度起木材热分解加快,放出的分解产物增多。二、着火(一)着火与燃点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着火是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这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又称燃点或火焰点),以“℃”表示。部分可燃物质的燃点物质燃点物质燃点物质燃点松节油53漆布165松木250樟脑70蜡烛190有机玻璃260赛璐珞100麦草200醋酸纤维320纸130豆油220涤纶纤维390棉花150黏胶纤维235聚氯乙烯391(二)燃点与闪点的关系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闪点。一般规律: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而且液体闪点愈低,这一差值愈小,反之相反。燃点的实际意义??衡量火灾危险程度:即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解决方法:控制可燃物质在燃点以下。三、自燃(一)自燃与自燃点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有火源的作用,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产生的自行着火现象叫做自燃。即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部分可燃物的自燃点,如下表部分可燃物的自燃点(二)自燃的分类根据热的来源不同,物质的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然自燃(亦称本身自燃)两类1、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明火接触而靠外部热源的作用下,达到一定温度时而发生自行着火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如:可燃物质在加热、烘烤等或者辐射热、化学反应热等的作用下引起的火灾。2、自热自燃(本身自燃):由于物质内部发生生物、物理、化学等作用产生的热并蓄积起来而引起的自行着火现象。例如:湿稻草、油棉纱、硫化铁等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下的燃烧。物质自燃点物质自燃点物质自燃点黄磷34-35乙醚170棉籽油370赤磷200-250煤油240-290芝麻油410松香240汽油280花生油445锌粉360沥青270-300菜籽油446丙酮570柴油350-380豆油460受热自燃与自热自燃的比较: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导致自燃的初始热量源不同。受热自燃不是明火接触,而是受外部加热的作用;自热自燃是物质自身的热效应,包括: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发酵热等四、爆炸(一)含义爆炸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二)分类按爆炸过程的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中类型,最常见的是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1、物理爆炸:是指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由于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如: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爆炸。物理爆炸是机械能或电能的释放和转化过程,参与爆炸的物质只是发生物理状态或压力的变化,其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2、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而引起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时,参与爆炸的物质在瞬间发生分解或化合,合成新的爆炸产物。化学爆炸按照爆炸的变化传播速度可分为爆燃、爆炸和爆震,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预防的重点。3、核爆炸:是指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的巨大核能引起的爆炸。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爆炸等(三)爆炸极限如果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预先按一定比例与空气均匀混合,遇火源即发生爆炸,这种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气体混合物。1、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的气体、粉尘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其中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2、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