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4475-2023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技术要求_第1页
YDT 4475-2023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技术要求_第2页
YDT 4475-2023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技术要求_第3页
YDT 4475-2023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技术要求_第4页
YDT 4475-2023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3.040.50

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

功能的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ccessnetworkequipmentssupportingdatacollectionbased

ontelemetryinterface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真铭、杨子尧、汤健、陈颖、丰晓东、谢煜。

III

YD/TXXXXX—2021

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OLT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系统架构、采集功能、采集项及性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支持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PON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测试,

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ETFRFC768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IETFRFC793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IETFRFC5246传输层安全(TLS)协议版本1.2(TheTransportLayerSecurity(TLS)Protocol

Version1.2)

IETFRFC6241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ConfigurationProtocol)

IETFRFC7540超文本传输协议版本第二版(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Version2)

IETFRFC7950YANG数据建模语言1.1(TheYANG1.1DataModelingLanguage)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遥测telemetry

一项远程从物理设备或虚拟设备上高速采集数据的技术,通过推模式(PushMode),提供实时高速

的数据采集功能。

3.2

采集对象collectionobject

采集参数所关联的设备中的特定的物理或逻辑实体。全量采集指针对OLT设备下所有相应采集对象

的采集。

3.3

采集项collectionitem

同一类采集对象中,具有同一类特征的参数集合。

1

YD/TXXXXX—2021

3.4

采集数据实例instancesofdatacollection

单个采集对象的单个采集项的采集数据集合。

3.5

采样路径sensor-path

指向采样数据的路径。通过指定这些路径可以指定采集的对象。

3.6

传感器组sensor-group

多个sensor-path关联而成的组。

3.7

目标组destination-groups

包含telemetry采样上传的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的组。

3.8

设备采样间隔equipmentacquisitioninterval

设备获取目标采样数据的最小间隔。该数值是设备针对目标采样数据进行采集的能力指标。

3.9

样本间隔sampleinterval

设备向采集器上报报文中的采集数据实例的时间间隔,该数值由配置订阅模块配置。例如样本间隔

为5s、设备采样间隔为1s时,单个采集数据实例由其所对应的5个设备采样数据按照对应规则生成。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IR:承诺信息速率(CommittedInformationRate)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

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

DEI:丢弃指示器(DropEligibleIndicator)

DOW:窗口漂移(DriftofWindow)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

FEC:前向纠错(ForwardErrorCorrection)

GEM:GPON封装方式(G-PONEncapsulationMode)

GPB:谷歌协议缓冲存储区(GoogleProtocolBuffer)

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s)

gRPC:谷歌远程过程调用(GoogleRemoteProcedureCall)

HEC:混合纠错(HybridErrorCorrection)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2

YD/TXXXXX—2021

LOF:帧丢失(LossofFrame)

LOS:光信号丢失(LossofSignal)

NETCONF: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ConfigurationProtocol)

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

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

PIR:峰值信息速率(PeakInformationRate)

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

PPS:每秒数据包数(PacketsPerSecond)

RPC: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Call)

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

T-CONT:传输容器(TransmissionContainer)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LS:传输层安全(TransportLayerSecurity)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XG-PON:10Gbit/s无源光网络(10-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

XGS-PON:对称10Gbit/s无源光网络(10-Gigabit-capablesymmetricpassiveopticalnetwork)

5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系统架构

接入网设备(本文件中目前为OLT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的采集功能中,采用主动推送模式,

支持结构化数据,具备更高的执行效率及更加实时的亚秒级采集精度,且对设备自身功能和性能影响小,

结合SDN应用可为网络问题的快速定位、网络质量优化调整提供重要的大数据分析基础,满足精细化、

可视化、智能监控的运维需求。

在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应用场景中,telemetry采集体系可以分为采集控

制器和OLT。采集控制器负责采集配置、接受OLT上报的telemetry采集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OLT负

责依据采集配置上报telemetry采集数据,如图1所示。

采集控制器

订阅配置telemetry数据上报

ODN

OLTONU

SNIUNI

图1OLT支持telemetry采集的系统架构

6采集功能要求

3

YD/TXXXXX—2021

6.1总体要求

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的采集功能按照不同的配置和上报方式分为3种模式,分别为:

NETCONF配置及gRPC上报模式、NETCONF配置及UDP上报模式、gRPC订阅及gRPC上报模式。接入网设备应

至少支持NETCONF配置及gRPC上报模式、NETCONF配置及UDP上报模式中的一种,可选支持gRPC订阅及gRPC

上报模式。

6.2NETCONF配置及gRPC上报模式

采集控制器包含控制模块和采集模块。其中,控制模块应支持通过NETCONF协议,并基于配置数据

模型an-telemetry.yang、an-telemetry-ext.yang下发数据采集配置;OLT设备应支持作为gRPC的客户

端,并基于to、to和表6中涉及的采集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封装并上报,

如图2所示。相关数据模型在本文件附录A、附录B中进行定义。

采集控制器

控制模块采集模块

采集配置协议:数据上报协议:gRPC

NETCONF编码:GPB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

an-telemetry.yang-to,

-to

-采集数据模型

OLT

图2NETCONF配置及gRPC上报模式示意图

控制模块下发给OLT设备的配置报文应遵循IETFRFC6241中NETCONF协议要求,其中OLT设备应作为

NETCONF服务器端,控制器应作为NETCONF客户端。协议分层及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关配置数据模型

在本文件附录A中进行定义。

表1NETCONF配置及gRPC上报模式配置报文的协议分层及要求

层次要求

应包含采集配置数据,通过YANG模型an-telemetry.yang、an-telemetry-ext.yang

内容层进行采集配置数据建模,并通过其包含的sensor-path指定采集项,应符合IETF

RFC7950的规定

操作层应支持NETCONF协议,实现NETCONF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6241的规定

消息层应支持NETCONF协议,实现NETCONF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6241的规定

通信协议层应支持NETCONF协议,实现NETCONF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6241的规定

4

YD/TXXXXX—2021

OLT设备上报给采集模块的采集报文应遵循gRPC协议,协议分层及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NETCONF配置及gRPC上报模式采集报文的协议分层及要求

层次要求

应符合to文件中的sensor_path字段定义,该字

数据模型层业务数据层段取值来自不同的业务数据“.proto”文件。0是有意义的数

说明:据,应上报。全F值表示因设备原因无法上报的数据值

数据模型层分为三

应符合to文件中的定义,相关数据模型在本文件

层,分别在不同的telemetry层

附录B中进行定义

“.proto”文件中

定义应符合to文件中的定义,相关数据模型在本文

RPC层

件附录B中进行定义

gRPC层应支持双向数据流模式

应支持HTTP2协议,实现HTTP2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7540的

HTTP2层

规定

可选支持TLS协议,实现TLS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5246的规

TLS层

TCP层应支持TCP协议,实现TCP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793的规定

6.3NETCONF配置及UDP上报模式

采集控制器包含控制模块和采集模块,其中控制模块应支持通过NETCONF协议,并基于配置数据模

型an-telemetry.yang、an-telemetry-ext.yang下发数据采集配置;OLT设备应支持作为UDP的客户端,

并基于to和表6中涉及的采集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封装并上报,如图3所示。相关数据模型

在本文件附录A、附录B中进行定义。

5

YD/TXXXXX—2021

采集控制器

控制模块采集模块

数据上报协议:UDP

采集配置协议:

编码:GPB

NETCONF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

-to,

an-telemetry.yang

-to

-采集数据模型

OLT

图3NETCONF配置及UDP上报模式示意图

控制模块下发给OLT设备的配置报文格式要求同6.2。

OLT设备上报给采集模块的采集报文应遵循UDP协议要求,协议分层及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NETCONF配置及UDP上报模式采集报文的协议分层及要求

层次要求

应符合to文件中的sensor_path字段定义,该字

数据模型层

业务数据层段取值来自不同的业务数据“.proto”文件。0是有意义的数

说明:

据,应上报。全F值表示因设备原因无法上报的数据值

数据模型层分为两层,分

别在不同的“.proto”文

应符合to文件中的定义,相关数据模型在本文件

件中定义telemetry层

附录B中进行定义

可选支持通过消息头层实现分片及编码格式指示。消息头层中第

4比特为S位,第5比特至第8比特为ET位,当S位取值1,ET

消息头层

位取值0时表示GPB编码格式,参考IETFdraft-ietf-

netconf-udp-notif-01

UDP层应支持UDP协议,实现UDP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768的规定

6.4gRPC订阅及gRPC上报模式

采集控制器应支持作为gRPC客户端下发数据采集订阅;OLT设备应支持作为gRPC的服务器端,并基

于to、to和表6中涉及的采集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封装并上报,如图4所示。

相关数据模型在本文件附录A、附录B中进行定义。

6

YD/TXXXXX—2021

采集控制器

数据上报协议:gRPC

采集配置协议:

编码:GPB

gRPC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

-to,

to

-to

-采集数据模型

OLT

图4gRPC订阅及gRPC上报模式

采集控制器下发给OLT的配置报文应遵循gRPC协议,配置报文协议分层及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gRPC订阅及gRPC上报模式配置报文的协议分层及要求

层次要求

应符合to文件中的定义,相关数据模型在本文件附录B

数据模型层RPC层

中进行定义

gRPC层应支持双向数据流模式

HTTP2层应支持HTTP2协议,实现HTTP2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7540的规定

TLS层可选支持TLS协议,实现TLS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5246的规定

TCP层应支持TCP协议,实现TCP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793的规定

采集报文应遵循gRPC协议。采集报文协议分层及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gRPC订阅及gRPC上报模式采集报文的协议分层及要求

层次要求

应符合to文件中的sensor_path字段定义,该字段取值

数据模型层

业务数据层来自不同的业务数据“.proto”文件。0是有意义的数据,应上报。全F

说明:

值表示因设备原因无法上报的数据值

数据模型层分

为三层,分别应符合to文件中的定义,相关数据模型在本文件附录B

telemetry层

在不同的“.pr中进行定义

oto”文件中定

应符合to文件中的定义,相关数据模型在本文件附录B

义RPC层

中进行定义

7

YD/TXXXXX—2021

层次要求

gRPC层应支持双向数据流模式

HTTP2层应支持HTTP2协议,实现HTTP2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7540的规定

TLS层可选支持TLS协议,实现TLS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5246的规定

TCP层应支持TCP协议,实现TCP协议时应符合IETFRFC793的规定

7采集项及性能要求

7.1采集项

OLT设备支持的采集项、单个采集项对应的采集性能要求符合表6的规定。采集数据模型在本文件附

录B中进行定义。采集配置senorpath的格式要求在本文件附录C中定义。

表6采集项及采集周期要求

采设备采样间隔样本间隔

集数据对应采

采集项采集内容单采集对单采集对

类全量采集全量采集集模型

象采集象采集

1.字节数(收发)

2.数据包数(收发、丢

弃、CRC错误、超长、超B.3.3an-et

上联口流量短、分片、Jabber、错≤1s≤1s≤1s≤1shernet-kpi.

误a)proto

3.上下行速率(平均、峰

值)

B.3.11an-g

1.字节数(收发)pon-pm-olt-

GPON

流2.数据帧数(收发、丢

OLTPO

量弃、CRC错误、超长、超to

N口流≤1s≤1s≤1s≤1s

短、错误a)B.3.5an-ep

3.上下行速率(平均、峰on-pm-olt-t

EPON

值)t

o

1.转发字节数

队列流量(OL2.数据包数(转发、丢B.3.1an-bb

TPON端口、弃)≤1s≤1s≤1s≤1s-queue-kpi.

上联端口)3.绿色流量(转发字节proto

数、转发丢弃报文数)

8

YD/TXXXXX—2021

采设备采样间隔样本间隔

集数据对应采

采集项采集内容单采集对单采集对

类全量采集全量采集集模型

象采集象采集

4.黄色流量(转发字节

数、转发丢弃报文数)

B.3.16an-g

pon-pm-onu-

GPON

1.下行平均速率

ONU流2.上行平均速率应≤3s,应≤3s,应≤3s,应≤3s,to

量3.下行峰值速率宜≤1s宜≤1s宜≤1s宜≤1sB.3.9an-ep

4.上行峰值速率on-pm-onu-t

EPON

t

o

1.下行总包数

2.下行丢包数(总数、最

大、最小)

3.下行丢包率(最大、最B.3.2an-bb

业务流流量小)应≤3s,应≤3s,应≤3s,应≤3s,-service-fl

(VLAN粒度)4.下行字节数宜≤1s宜≤1s宜≤1s宜≤1st

5.下行平均速率o

6.上行字节数

7.上行包数(通过、丢

弃)

1.温度

2.供电电压

B.3.12an-g

3.通道1类型

pon-pm-olt-

GPON4.通道1偏置电流

transceiver

5.通道1发送功率

to

6.通道1空闲时刻的接收

OLT光光功率

链≤1min≤1min≤1min≤1min

模块7.通道2类型

8.通道2偏置电流

B.3.6an-ep

9.通道2发送功率

on-pm-olt-t

EPON10.通道2空闲时刻的接收

ransceiver

光功率

to

11.光模块类型

12.光模块子类型

ONONU光1.接收光功率B.3.10an-g

U模块信2.发送光功率pon-pm-onu-

GPON≤5min≤15min≤5min≤15min

信息(远3.偏置电流transceiver

息端b)4.温度to

9

YD/TXXXXX—2021

采设备采样间隔样本间隔

集数据对应采

采集项采集内容单采集对单采集对

类全量采集全量采集集模型

象采集象采集

采5.电压B.3.4an-ep

集6.光模块类型on-pm-onu-t

EPON

7.光模块子类型ransceiver

to

1.下行FEC校正字节数

2.下行FEC校正codewor

ds数

3.下行FEC不可校正wor

ds数

4.下行接收words总数

5.下行FEC校正时间

B.3.15an-g

6.GEMHEC错误数

pon-pm-onu-

GPON7.丢弃GEM帧数≤5min≤15min≤5min≤15min

ONU状remote-inf

8.内存利用率(可选)

态及下to

9.CPU利用率(可选)

行链路

10.CPU的温度(可选)

信息

11.发送报文数

(远端

12.接收报文数

b)

13.接收报文错误数

14.TCONT队列丢包数

15.TCONT队列转发包数

1.内存利用率

2.CPU利用率B.3.8an-ep

EPON3.CPU的温度on-pm-onu-r

≤5min≤15min≤5min≤15min

4.发送报文数emote-info.

5.接收报文数proto

6.接收报文错误数

B.3.14an-g

1.OLT接收光功率pon-pm-onu-

GPON

ONU在2.在线时长local-info.

线信息3.最后一次下线时间proto

≤5min≤5min≤5min≤5min

(近端4.最后一次下线原因(可B.3.7an-ep

c)选)on-pm-onu-l

EPON

5.ONU状态ocal-info.p

roto

B.3.13an-g

ONU上1.LOFi告警次数

pon-pm-onu-

行链路GPON2.DOWi告警次数≤5min≤5min≤5min≤5min

line-qualit

信息3.上行帧定界错误次数

to

10

YD/TXXXXX—2021

采设备采样间隔样本间隔

集数据对应采

采集项采集内容单采集对单采集对

类全量采集全量采集集模型

象采集象采集

(近端4.上行帧交叉奇偶校验错

c)误次数

5.下行帧交叉奇偶校验错

误次数

6.上行FEC解码纠正块数

7.上行FEC解码未纠正块

8.上行接收words总数

9.上行FEC校正字节数

10.上行HEC校验错误次数

11.上行GEM帧数

12.LOSi告警次数

13.DGi告警次数

注:EPON包含EPON、10G-EPON;GPON包含GPON、XG-PON、XGS-PON、GPON/XG-PON双模、GPON/XGS-PON双

模。双模光模块中,不同PON系统的数据采集通过模型中的通道号区分,且多个PON系统按照其下行速率从小

到大的顺序从1开始依次使用通道号。

a该错误数据帧数采集参数统计所有错误数据帧的数量,错误数据帧包括超短帧、超长帧、CR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