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3.180.01
CCS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202X
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
(PON)网络测试方法
Networkingtechnologyforindustrialinternet—TestingmethodologiesforPassive
OpticalNetwork(PON)networking
(报批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
预计如下:
——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总体技术要求;
——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网络测试方法;
——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设备技术要求;
——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设备测试方法。
本文件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
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嘉亮、张德智、曹小波、刘德坤、吕志华、李玉峰。
II
YD/TXXXXX—201X
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网络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系统的网络测试方法,包括网络测试参考
模型、网络功能测试方法和网络性能测试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互联网场景下的无源光网络系统(以下简称工业PON)的测试,包括基于EPON
和GPON技术体系的工业PON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XXXX-XXXX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总体技术要求
YD/TXXXX-XXXX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设备技术要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网络遥测telemetry
一项远程从物理设备或虚拟设备上高速采集数据的技术。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C边界时钟(BoundaryClock)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
FE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ent)
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
MAC媒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
ODN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
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
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
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
PTP精确时间协议(PreciseTimeProtocol)
1
YD/TXXXX—202X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
VNIVxLAN网络标识(VxLANNetworkIdentifier)
VTEPVxLAN隧道端点(VxLANTunnelEndPoint)
VxLAN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irtualeXtensibleLocalAreaNetwork)
XG-PON10Gbit/s无源光网络(10-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
XGS-PON10Gbit/s对称无源光网络(10-Gigabit-symmetricPassiveOpticalNetwork)
4工业PON网络测试参考模型
工业PON网络由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光分配网络(ODN)组成。
工业PON系统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者OLT本地管理接口,进行OLT和ONU设备的管理。根
据具体部署规模和业务需求,工业PON管理平台为可选网络组成单元。OLT设备侧可集成边缘计算单
元,ONU可集成工业数据采集功能,或者通过工业数据采集网关连接各类工业终端。进行本测试时,
可根据实际网络承载需求选择ONU类型。
工业PON网络的测试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工业数据采集网关主要用于实现工业现场设备的数据
采集、协议转换等功能;工业网元为工业PON网络所下挂的各类网元,包括但不仅限于工业现场设备、
视频监控设备、工厂内网各类计算机终端等。
图1工业PON网络测试参考模型
5工业PON网络功能测试
5.1网元变动及共存
5.1.1ONU加入网络
5.1.1.1测试目的
验证在工业PON管理平台或者OLT本地配置的情况下,基于多种注册认证方式,ONU是否可以
正常上线。
5.1.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
2
YD/TXXXXX—201X
图2工业PON网络ONU加入网络测试配置
5.1.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2连接被测网络设备;
b)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配置的方式,为下挂ONU配置基于物理标识符的认证方式;
c)在被测OLT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
d)将被测ONU的物理标识符信息添加到OLT的认证合法列表中;
e)打开所有被测ONU电源,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查看所有ONU是否成功注册;
f)将被测ONU1和ONU2的物理标识符信息,从OLT的认证合法列表中移除;
g)关闭并重新开启所有ONU电源,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者OLT本地配置接口,查看所有ONU是
否成功注册。
h)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配置的方式,为下挂ONU配置基于逻辑标识符(LOID或
password或者LOID+password)的认证方式;
i)在被测OLT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
j)将被测ONU的逻辑标识符信息添加到OLT的认证合法列表中;
k)打开所有被测ONU电源,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查看所有ONU是否成功注册;
l)将被测ONU1和ONU2的逻辑标识符信息,从OLT的认证合法列表中移除;
m)关闭并重新开启所有ONU电源,查看所有ONU是否成功注册。
n)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配置的方式,为下挂ONU配置混合认证(OLT基于物理标识符
以或逻辑标识符进行认证)的认证方式;
o)在被测OLT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
p)将被测ONU1和ONU2的物理标识符信息,以及ONU3和ONU4的逻辑标识符信息添加到OLT的认证合
法列表中;
q)打开所有被测ONU电源,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查看所有ONU是否成功注册;
r)将ONU1的物理标识符信息,以及ONU3的逻辑标识符信息,从OLT的认证合法列表中移除;
s)关闭并重新开启所有ONU电源,查看所有ONU是否成功注册。
5.1.1.4预期结果
步骤e)中,所有ONU应能成功注册;
步骤g)中,被移出认证合法列表的ONU1和ONU2,应无法成功注册,其余ONU应能成功注册。
3
YD/TXXXX—202X
步骤k)中,所有ONU应能成功注册;
步骤m)中,被移出认证合法列表的ONU1和ONU2,应无法成功注册,其余ONU应能成功注册。
步骤q)中,所有ONU应能成功注册;
步骤s)中,被移出认证合法列表的对应ONU1和ONU3应无法成功注册,其余ONU应能成功注
册。
5.1.2ONU下线
5.1.2.1强制下线
5.1.2.1.1测试目的
验证在工业PON管理平台或者OLT本地配置的情况下,可以按需将特定ONU强制下线。
5.1.2.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参见图2。
5.1.2.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2连接被测网络设备;
b)在被测OLT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并使所有ONU能正常上线;
c)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配置的方式,获取下挂所有ONU的物理标识符、以及基于逻辑
标识符(LOID或password或者LOID+password)信息;
d)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配置的方式,将ONU1和ONU2进行下线操作;
e)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查看该指定ONU是否下线。
5.1.2.1.4预期结果
步骤e)中,ONU1和ONU2应被成功下线,其余ONU的注册和业务状态不受影响。
5.1.2.2断电下线
5.1.2.2.1测试目的
验证ONU意外断电情况下,工业PON系统应支持DyingGasp告警功能。
5.1.2.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参见图2。
5.1.2.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2连接被测网络设备;
b)在被测OLT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并使所有ONU能正常注册上线;
c)将ONU1进行手动断电处理;
d)查看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是否接收到该断电ONU的DyingGasp告警。
5.1.2.2.4预期结果
4
YD/TXXXXX—201X
步骤d)中,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应能接收到ONU1断电发出的DyingGasp消息,其
余ONU的注册和业务状态不受影响。
5.1.3多类型PON共存(共OLT平台)测试
5.1.3.1测试目的
验证GPON/XG(S)-PON/GPON与XG(S)-PON多模业务板卡,在同一个OLT机框中混插共存的能力。
5.1.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
图3工业PON网络多类型PON共存测试配置
5.1.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3连接被测网络设备;
b)在GPON、XG(S)-PON、XG(S)-PON(多模板卡,可同时下挂GPON以及XG(S)-PON的ONU)业务板卡
下,各连接4个同厂商对应类型的ONU,配置其注册上线;
c)通过数据网络分析仪同时向所有ONU发送上下行数据流量(例如流量为每个ONU对应端口最大上
下行带宽的50%,包长随机),持续30min,查看是否有丢包或者断流情况出现。
5.1.3.4预期结果
步骤b)中,所有ONU应能成功注册上线;
步骤c)中,所有上下行数据流量无丢包或者断流情况出现。
5.2网络拓扑支持能力测试
5.2.1树型组网拓扑支持能力
5.2.1.1测试目的
验证工业PON对于树型组网拓扑的支持能力,包含无保护、TypeA/B、TypeC/D、双OLT手拉手等
多种树型组网拓扑场景。
5
YD/TXXXX—202X
5.2.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4。
6
YD/TXXXXX—201X
图4工业PON树型组网拓扑能力测试配置
5.2.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4a)连接被测网络设备,在被测OLT对应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
b)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配置的方式,配置所有ONU注册上线;
c)打开所有被测ONU电源;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查看所有ONU是否成功注册;
d)按照图4b)连接被测网络设备,在被测OLT对应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
e)重复步骤b)~c);
f)按照图4c)连接被测网络设备,在对应PON接口下连接2台ONU设备;
g)重复步骤b)~c);
h)按照图4d)连接被测网络设备,在对应PON接口下连接2台ONU设备;
i)重复步骤b)~c)。
5.2.1.4预期结果
步骤d)、e)、g)、i)中,所有下挂ONU均能成功注册上线。
5.2.2链型组网拓扑支持能力
7
YD/TXXXX—202X
5.2.2.1测试目的
验证工业PON对于链型组网拓扑的支持能力,包含无保护、双链型手拉手、双OLT手拉手链型等多
种树型组网拓扑场景。
5.2.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
8
YD/TXXXXX—201X
图5工业PON树型组网拓扑能力测试配置
5.2.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5a)连接被测网络设备,在被测OLT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
b)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配置的方式,配置所有ONU注册上线;
c)打开所有被测ONU电源,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查看所有ONU是否成功注册;
d)按照图5b)连接被测网络设备,在被测OLT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
e)重复步骤b)~c);
f)按照图5c)连接被测网络设备,在被测OLTPON接口下连接4台ONU设备;
g)重复步骤b)~c)。
5.2.2.4预期结果
步骤c)、e)、g)中,所有下挂ONU均能成功注册上线。
5.3网络业务隔离
5.3.1基于VLAN的业务隔离
5.3.1.1测试目的
验证同一OLT下不同ONU,基于VLAN实现业务的相互隔离。
5.3.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6。
9
YD/TXXXX—202X
图6工业PON网络基于VLAN业务隔离测试配置
5.3.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6连接被测网络设备,在被测OLT下挂6台ONU设备;
b)ONU1、ONU2配置单播业务双层VLAN(例如CVLANID=102,SVLANID=101);
c)ONU3、ONU4配置单播业务单层VLAN(例如VLANID=201);
d)ONU5、ONU6配置其他不同的VLANID参数(例如VLANID=301);
e)发送上述VLAN配置的单播业务流,记录PON系统被测ONU承载业务的情况。
5.3.1.4预期结果
步骤e)中,每个ONU可以接收预设VLAN的业务流,所有单播业务流应能正常转发,实现业务隔离。
5.3.2基于PON网络切片的业务隔离
5.3.2.1OLT板卡粒度网络切片的业务隔离
5.3.2.1.1测试目的
验证PON网络切片粒度为OLT板卡粒度时,可实现不同切片之间业务的相互独立和隔离。
5.3.2.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7。
10
YD/TXXXXX—201X
图7网络切片业务隔离测试配置
5.3.2.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7连接被测网络设备;
b)在被测OLT的2个PON业务板卡下,每个板卡下挂2台ONU设备;
c)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在被测OLT设备上划分2个OLTPON业务板卡粒度的
切片,对应2个被测PON业务板卡;
d)通过数据网络分析仪,向位于不同切片的ONU的UNI端口,发送相同VLAN组合(例如VLAN均为101
和102的组合)、不同源/目的MAC地址的数据流,验证切片之间的隔离和独立。
5.3.2.1.4预期结果
步骤c)中,切片设置应能成功配置;
步骤d)中,不同切片之间的业务应能实现相互隔离,每个切片中的ONU应能收到对应VLAN和源/目
的MAC地址的数据业务流,不应收到对应VLAN不属于本切片的源/目的MAC地址的数据业务流。
5.3.2.2OLTPON端口粒度网络切片的业务隔离
5.3.2.2.1测试目的
验证PON网络切片粒度为PON端口粒度时,可实现不同切片之间业务的相互独立和隔离。
5.3.2.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7。
5.3.2.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7连接被测网络设备;
b)在被测OLT的同一个PON业务板卡的2个端口下,各下挂2台ONU设备;
c)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在被测OLT设备上划分2个PON端口粒度的切片,对
应2个被测PON端口;
11
YD/TXXXX—202X
d)通过数据网络分析仪,向位于不同切片的ONU的UNI端口,发送相同VLAN组合(例如VLAN均为101
和102的组合)、对应的不同源/目的MAC地址、以及不同VLAN的数据流,验证切片之间的隔离和
独立。
5.3.2.2.4预期结果
步骤c)中,切片设置应能成功配置;
步骤d)中,不同切片之间的业务应能实现相互隔离,每个切片中的ONU应能收到对应VLAN和源/目
的MAC地址的数据业务流,不应收到对应VLAN不属于本切片的源/目的MAC地址的数据业务流。
5.3.2.3ONU粒度网络切片的业务隔离
5.3.2.3.1测试目的
验证PON网络切片粒度为ONU粒度时,可实现不同切片之间业务的相互独立和隔离。
5.3.2.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图8ONU粒度网络切片业务隔离测试配置
5.3.2.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8连接被测网络设备;
b)在被测OLT下挂4台ONU设备;
c)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在被测OLT设备上划分2个ONU粒度的切片,每个切
片包含2台ONU设备;
d)通过数据网络分析仪,向位于不同切片的ONU的UNI端口,发送相同VLAN组合(例如VLAN均为101
和102的组合)、对应的不同源/目的MAC地址、以及不同VLAN的数据流,验证切片之间的隔离和
独立。
5.3.2.3.4预期结果
步骤c)中,切片设置应能成功配置;
步骤d)中,不同切片之间的业务应能实现相互隔离,每个切片中的ONU应能收到对应VLAN和源/目
的MAC地址的数据业务流,不应收到对应VLAN不属于本切片的源/目的MAC地址的数据业务流。
12
YD/TXXXXX—201X
5.3.3基于VxLAN的业务隔离
5.3.3.1测试目的
验证PON网络中同一OLT设备不同VxLAN隧道之间的隔离功能。
5.3.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9。
图9工业PON网络基于VxLAN业务隔离测试配置
5.3.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9连接被测网络设备;
b)OLTPON口1映射至VNIA,PON口2映射至VNIB;
c)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OLT本地管理接口创建2条VxLAN隧道,分别是VxLAN隧道A和VxLAN隧道
B;
d)OLTPON口1和PON口2各连接1台ONU,每台ONU配置相同业务;
e)数据网络分析仪同时向ONU和OLT方向发送测试业务流;
f)查看并验证业务功能实现情况。
5.3.3.4预期结果
步骤f)中,PON口1下用户业务经过隧道A进行转发,PON口2下用户业务经过隧道B进行转发,相同
业务相互隔离、互不影响。
5.4工业场景业务相关
5.4.1工业场景业务连通性测试
5.4.1.1测试目的
13
YD/TXXXX—202X
验证工业PON系统承载业务的连通性,可正常承载下挂工业网元与上层工业平台之间的业务。
5.4.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0。
图10工业PON网络工业协议相关功能测试配置
5.4.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10连接被测网络设备,按被测工业PON网络业务承载需求,配置对应形态和接口类型的
ONU设备和工业网元(含工业现场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工厂内网各类计算机终端等),ONU数
量大于等于4台;
b)在每个被测ONU设备的UNI端口下挂1台工业网元;
c)查看工业网元与上层对应的工业平台之间的业务交互是否正常。
5.4.1.4预期结果
步骤c)中,工业平台与工业网元终端之间的业务交互正常。
5.4.2OLT边缘计算业务板卡业务连通性测试
5.4.2.1测试目的
对于OLT侧配备边缘计算业务板卡的工业PON系统,验证其承载业务的连通性,可正常运行各类指
定的业务功能。
5.4.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0。
5.4.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10连接被测网络设备,按被测工业PON网络业务承载需求,配置对应形态和接口类型的
ONU设备和工业网元(含工业现场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工厂内网各类计算机终端等),ONU数
量大于等于4台;
b)在每个被测ONU的UNI端口下挂1台工业网元;
14
YD/TXXXXX—201X
c)结合被测工业PON网络实际业务承载需求,在OLT边缘计算业务板卡上运行特定功能的业务应用;
d)查看OLT边缘计算业务板卡上的业务应用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可以与所有被测工业网元终端进
行正常业务交互。
5.4.2.4预期结果
步骤d)中,OLT边缘计算业务板卡上的业务应用应能正常运行,应可以与工业网元终端进行正常业
务交互。
5.5网络运维管理功能
5.5.1网络运维管理方式支持能力测试
5.5.1.1测试目的
验证工业PON网络对于各类本地和远程管理方式的支持能力。
5.5.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
5.5.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2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至少下挂4台ONU设备;
b)通过本地管理方式,对工业PON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包括配置新入网ONU上线、对指定ONU进行强
制下线、查看和配置指定ONU的带宽、VLAN等业务属性等功能;
c)通过远程管理方式,重复步骤b)的各类业务操作。
5.5.1.4预期结果
工业PON系统应支持YD/TXXXX-XXXX《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总体技术要求》
10.6节中所描述的管理功能。
步骤b)和c)中,各类本地和远程管理方式应能正常连接工业PON系统网元,并进行正常业务操作。
5.5.2网络配置管理
5.5.2.1测试目的
对于配备了工业PON管理平台的工业PON网络,验证管理系统对于网络的配置管理能力。
5.5.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1。
15
YD/TXXXX—202X
图11工业PON网络配置管理测试配置
5.5.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11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至少下挂4台ONU设备;
b)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对ONU的业务属性进行离线配置,在ONU1离线的状态下将所有的业务配
置(例如最大带宽、VLAN属性配置等)关联到ONU1上;在ONU1上线后自动将配置下发到ONU1,
查看业务是否可以自动生效;
c)接入新的ONU2,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查看是否可以自动发现该ONU2;
d)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修改PON系统对于ONU的认证方式,例如在基于物理标识的认证、基于逻
辑标识的认证两种认证方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查看是否可以生效;
e)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对OLT的PON端口进行复位操作,使该PON端口下挂所有ONU全部复位;
f)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对OLT上联口、ONU的NNI和UNI端口的VLAN配置进行修改;
g)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对ONU1、ONU2和ONU3进行软件升级,对于ONU3,还需在软件升级过程中
通过手动下电等方式中断ONU3升级过程。
5.5.2.4预期结果
步骤b)中,ONU1上线后,其业务配置应与离线时配置的保持一致,并成功生效;
步骤c)中,管理系统应能成功及时发现新上线的ONU2;
步骤d)中,ONU断电重新上线时,应能通过切换后的认证方式成功上线;
步骤e)中,该PON端口下所有ONU应能成功复位,并成功注册上线;
步骤f)中,VLAN配置应能成功修改;
步骤g)中,ONU1和ONU2软件升级应能成功;ONU3升级失败应能退回原软件版本,正常运行;其他
不进行升级的ONU,其业务应不受影响。
5.5.3网络性能监控
5.5.3.1测试目的
对于配备了工业PON管理平台的工业PON网络,验证管理系统对于网络的性能监控能力。
5.5.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6。
5.5.3.3测试步骤
16
YD/TXXXXX—201X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6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至少下挂4台ONU设备;
b)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采用SNMP、Telemetry等协议对OLTPON端口、所有ONU进行性能参数的
采集和统计,性能参数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1)OLTPON端口、ONUNNI端口的光功率发送、接收指标参数;
2)OLTPON端口、ONUNNI端口的带宽使用情况;
3)OLTPON端口、ONUNNI端口的丢包计数;
4)OLTPON端口、ONUNNI端口的接收、发送包计数。
5.5.3.4预期结果
步骤b)中,各类性能参数应能正确采集和统计。
5.5.4网络故障定位
5.5.4.1测试目的
对于配备了工业PON管理平台的工业PON网络,验证管理系统对于网络故障的定位能力。
5.5.4.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6。
5.5.4.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6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至少下挂4台ONU设备;
b)手工引入特定的网络故障,例如拔出ODN中某段光纤,将ONU1、ONU2进行强制断电,拔出被测
OLTPON端口的光模块等,观察管理系统是否可以及时进行故障告警和定位。
5.5.4.4预期结果
步骤b)中,管理系统应能判定故障发生的时间和故障的位置,且显示的故障原因应与实际情况相
符。
6工业PON网络性能测试
6.1网络吞吐量测试
6.1.1测试目的
测试工业PON网络中特定PON端口最大吞吐量。
6.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6。
6.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17
YD/TXXXX—202X
a)按照图6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被测OLTPON端口下的ONU数量应能保证,其所有ONU的上行下行
端口最大吞吐量之和大于该PON端口的吞吐量(应针对被测PON端口类型,综合考虑被测ONU的
SNI和所有UNI总带宽能力,确定被测ONU最少的数量);
b)配置每个被测ONU的每个端口使用其最大数据传输带宽,测试过程中应关闭上行方向FEC功能、
加密功能;
c)测试采用混合包长模式(典型的混合包长包含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
业务流);
d)上行方向,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ONU的UNI端口分别发送untag的以太网业务流,ONU为每个端
口的业务流标记各自不同的CVLAN,OLT为每个CVLAN标记SVLAN,且CVLAN=SVLAN,业务流带宽
总和大于所有被测端口最大吞吐量;
e)下行方向,数据网络分析仪向OLT的上联口发送双层VLANtag的以太网业务流,其中每个被测
ONU的CVLAN各不相同,且CVLAN=SVLAN,业务流带宽总和大于所有被测端口最大吞吐量;
f)测试时间为90s;
g)记录数据网络分析仪的测试结果(不丢包情况下的最大吞吐量)。
6.1.4预期结果
步骤g)中,数据网络分析仪应能正确得到被测PON端口最大吞吐量结果。
6.2网络长期稳定性测试
6.2.1测试目的
测试工业PON网络的长期稳定性。
6.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6。
6.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6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被测ONU数量不少于4个;
b)测试可采用固定包长,或混合包长;
c)测试的流量为被测端口最大吞吐量能力的90%;
d)上行方向,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ONU的UNI端口分别发送untag的以太网业务流,配置被测ONU
为每个端口的业务流标记各自不同的CVLAN,OLT为每个CVLAN标记SVLAN,且CVLAN=SVLAN;
e)下行方向,数据网络分析仪向OLT的上联口发送双层VLANtag的以太网业务流,其中每个被测
ONU的CVLAN各不相同,且CVLAN=SVLAN;
f)按上述配置进行测试,测试时间设置为12h、24h或其他符合具体应用场景的时间。
6.2.4预期结果
在步骤f)规定的时间内,上行和下行各业务流应无丢包。
6.3时间同步功能
6.3.1测试目的
验证工业PON网络对于时间同步功能的支持能力。
18
YD/TXXXXX—201X
6.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2。
图12工业PON网络时间同步功能测试配置
6.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12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至少下挂4台ONU设备;
b)被测OLT设备接入来自时间分析仪的时间信号输入,被测设备均设置为BC模式;
c)在OLT输入口与ONU输出口之间通过时间同步分析仪捕获PTP协议报文,测试支持的PTP报文类型。
6.3.4预期结果
在步骤b)中,工业PON网络中被测设备跟踪时间信号正确,PTP配置状态和PTP端口状态上报正确;
在步骤c)中,被测设备应支持事件报文和通用报文两类PTP协议报文,其中事件报文包括以下报文:
sync、delay_req,通用报文包括以下报文:announce、delay_resp。
6.4网络确定性性能测试
6.4.1测试目的
验证工业PON网络端到端的确定性传输能力。
6.4.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6。
6.4.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6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至少下挂4台ONU设备;
b)为OLT以及被测ONU配置确定性传输模式;
19
YD/TXXXX—202X
c)根据确定性传输的具体业务特征需求,数据网络分析仪在上行和下行方向,分别向被测PON设
备发送指定业务特征的数据流(例如数据流的周期性、包长、带宽等参数应符合被测确定性传
输业务需求,例如数据流周期性为100ms、测试包长为64Byte、业务流带宽为10Mbps);
d)记录被测链路上行和下行方向的平均、最大、最小传输时延和抖动值;
e)记录被测链路上行和下行方向的丢包结果。
6.4.4预期结果
步骤d)和步骤e)的结果,应符合YD/TXXXX-XXXX《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设
备技术要求》中第12章的相应规定。
6.5网络保护倒换性能
6.5.1TypeA/B保护倒换方式场景
6.5.1.1测试目的
验证工业PON网络系统在TypeA/B保护倒换方式下的业务保护倒换性能。
6.5.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3。
图13工业PON网络TypeA/B保护倒换测试配置
6.5.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13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至少下挂4台ONU设备;
b)配置所有ONU注册上线;
c)配置被测ONU的保证带宽为100M或以上;
d)数据网络分析仪为OLT到每个被测ONU发送双向流量,每秒钟发包数目FPS=10000,包长分别固
定为64Byte、128Byte、512Byte、1024Byte;
e)自动倒换功能测试采用断开主干光纤或者拔出OLT主用光模块等方式:
f)强制倒换功能测试:通过工业PON网络管理系统,配置设备进行保护倒换操作,记录不同包长取
值时,整个保护倒换过程中产生的上下行丢包数;
20
YD/TXXXXX—201X
g)记录测试的保护倒换时间=(丢包数/10000),单位为秒。
h)上行和下行方向,按测试需求,测量多次,取最大值。
6.5.1.4预期结果
步骤e)和步骤f),所有被测设备应能成功进行保护倒换操作;
步骤g)的结果(含上行和下行方向,多次测量的最大值),应符合YD/TXXXX-XXXX《工业互联网
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设备技术要求》中第12章的相应规定。
6.5.2TypeC/D保护倒换方式场景
6.5.2.1测试目的
验证工业PON网络系统在TypeC/D保护倒换方式下的业务保护倒换性能。
6.5.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图14工业PON网络TypeC/D保护倒换测试配置
6.5.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至少下挂4台ONU设备;
b)被测主用和备用OLT侧PON口为同一个PON业务板上共用一个PONMAC芯片的两个PON口,配置所
有ONU注册上线;
c)配置被测ONU的保证带宽为100M或以上;
d)数据网络分析仪为OLT到每个被测ONU发送双向流量,每秒钟发包数目FPS=10000,包长分别固
定为64Byte、128Byte、512Byte、1024Byte;
e)自动倒换功能测试:
1)断开主用的主干光纤,记录不同包长取值时,整个保护倒换过程中产生的上下行丢包数;
2)断开某ONU的主用的分支光纤,记录不同包长取值时,整个保护倒换过程中产生的上下行
丢包数;
3)手动拔出OLT侧主用光模块,记录不同包长取值时,整个保护倒换过程中产生的上下行丢
包数;
21
YD/TXXXX—202X
f)强制倒换功能测试:通过工业PON网络管理系统,配置设备进行保护倒换操作,记录不同包长取
值时,整个保护倒换过程中产生的上下行丢包数;
g)记录测试的保护倒换时间=(丢包数/10000),单位为秒;
h)步骤b)中,主用和备用PON口配置为同OLT机框上两个不同PON业务板上的PON口,重复步骤b)~
g)。
6.5.2.4预期结果
步骤e)和步骤f),所有被测设备应能成功进行保护倒换操作;
步骤g)和步骤h)的结果,应符合YD/TXXXX-XXXX《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设
备技术要求》中第12章的相应规定。
6.5.3双OLT手拉手组网保护倒换方式
6.5.3.1测试目的
验证工业PON网络系统在双OLT手拉手组网保护倒换方式下的业务保护倒换性能。
6.5.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5。
图15工业PON网络双OLT手拉手组网保护倒换测试配置
6.5.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图15连接被测网络设备,至少下挂4台ONU设备;
b)被测主用和备用OLT侧PON口为不同PON机框上的两个PON口,配置所有ONU注册上线;
c)配置被测ONU的保证带宽为100M或以上;
d)数据网络分析仪为OLT到每个被测ONU发送双向流量,每秒钟发包数目FPS=10000,包长分别固
定为64Byte、128Byte、512Byte、1024Byte;
e)自动倒换功能测试:
1)断开主用的主干光纤,记录不同包长取值时,整个保护倒换过程中产生的上下行丢包数;
22
YD/TXXXXX—201X
2)断开某ONU主用的分支光纤,记录不同包长取值时,整个保护倒换过程中产生的上下行丢
包数;
3)手动拔出OLT侧主用光模块,记录不同包长取值时,整个保护倒换过程中产生的上下行丢
包数;
f)强制倒换功能测试:通过工业PON网络管理系统,配置设备进行保护倒换操作,记录不同包长取
值时,整个保护倒换过程中产生的上下行丢包数;
g)记录测试的保护倒换时间=(丢包数/10000),单位为秒。
6.5.3.4预期结果
步骤e)和步骤f),所有被测设备应能成功进行保护倒换操作;
步骤g)的结果,应符合YD/TXXXX-XXXX《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设备技术要
求》中第12章的相应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YD/TXXXX—202X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1
4工业PON网络测试参考模型..................................................................................................................2
5工业PON网络功能测试..........................................................................................................................2
5.1网元变动及共存.....................................................................................................................................2
5.2网络拓扑支持能力测试.........................................................................................................................5
5.3网络业务隔离.........................................................................................................................................9
5.4工业场景业务相关...............................................................................................................................13
5.5网络运维管理功能...............................................................................................................................15
6工业PON网络性能测试........................................................................................................................17
6.1网络吞吐量测试...................................................................................................................................17
6.2网络长期稳定性测试...........................................................................................................................18
6.3时间同步功能.......................................................................................................................................18
6.4网络确定性性能测试...........................................................................................................................19
6.5网络保护倒换性能...............................................................................................................................20
I
YD/TXXXXX—201X
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网络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系统的网络测试方法,包括网络测试参考
模型、网络功能测试方法和网络性能测试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互联网场景下的无源光网络系统(以下简称工业PON)的测试,包括基于EPON
和GPON技术体系的工业PON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XXXX-XXXX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总体技术要求
YD/TXXXX-XXXX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无源光网络(PON)设备技术要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网络遥测telemetry
一项远程从物理设备或虚拟设备上高速采集数据的技术。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C边界时钟(BoundaryClock)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
FE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ent)
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
MAC媒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
ODN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
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
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
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
PTP精确时间协议(PreciseTimeProtocol)
1
YD/TXXXX—202X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
VNIVxLAN网络标识(VxLANNetworkIdentifier)
VTEPVxLAN隧道端点(VxLANTunnelEndPoint)
VxLAN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irtualeXtensibleLocalAreaNetwork)
XG-PON10Gbit/s无源光网络(10-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
XGS-PON10Gbit/s对称无源光网络(10-Gigabit-symmetricPassiveOpticalNetwork)
4工业PON网络测试参考模型
工业PON网络由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光分配网络(ODN)组成。
工业PON系统通过工业PON管理平台,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模拟(8)生物试题含解析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PB(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交通学院《结构方程模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跨文化演讲与辩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百色职业学院《医药消费行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B1403T 37.2-2024 源头科技治超业务规范和技术要求+第2部分:监管
- DB15T 3480-2024河套地区网纹蜜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 搬家行业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考核试卷
- 电信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实践考核试卷
- 水文遥感研究考核试卷
- 体外膈肌起搏器
- “数学悖论”-辛普森悖论
- 六宫格数独100题
-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送审资料清单
- 中文产品手册机架效果器tcelectronic-triplec manual chinese
- 人卫版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第3节)
- 食堂设备维修记录
- DB65∕T 4357-2021 草原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规程
- 幼儿园绘本:《闪闪的红星》 红色故事
- 植物生理学_第七版_潘瑞炽_答案
- FZ∕T 60021-2021 织带产品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