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类社会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时代,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软件应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20世纪初戏曲唱片兴起,百代公司便为谭鑫培、汪笑侬等录制唱片。戏曲影片《定军山》拍摄,标志着电影与戏曲的联姻。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秦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欣赏梅兰芳的《生死恨》,聆听王瑶卿的唱腔,也可收看央视《空中剧院》戏曲展播。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中国传统戏曲从宋元的勾栏瓦舍发展到明清的茶园戏楼,见证了戏曲艺术传播载体的发展演进。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模式又被打破了。当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表征的新媒体与中国戏曲邂逅,我们看到了戏曲载体的极大丰富性。新媒体融合了戏曲唱片、戏曲电影、电视戏曲等海量的信息资源,戏曲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拓展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观众可随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跨时空欣赏经典剧作,构成了对戏曲剧场演出美学效果的有益补充。尤其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分享新媒体提供的海量高清戏曲视频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不能前往剧场观赏的缺憾。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由于新媒体“粉丝”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可以给喜爱的演员发“弹幕”交流。新媒体作为数字资源的“共享地”,广大戏曲迷可以在新媒体网络终端下载自己喜爱的戏曲视频,也可上传数字戏曲资源与广大网民分享。不同地域名的观众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实现跨越时空在线交流。新媒体打破了传播界限,全面拓展了传统戏曲的受众范围,从而构建了“在场”与“不在场”并存的戏曲演出生态,重构了观众的戏曲审美视野。新媒体戏曲数字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助推了优秀戏曲文化资源网络共享。大数据信息容量巨大且存储便利,有效保护与抢救了戏曲遗产,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利用高清摄像数字化技术,我国已经存档记录了多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戏曲剧种传承人影像资料。我国部分省市政府文化等部门牵头,也对地方戏曲剧种的戏曲文献资料、实物史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建设了特色数据库。未来,还可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推进传统戏曲剧种分类保护活动,挖掘复排传统戏曲剧目,建立档案数据库和口述史,保存濒危剧种的数字档案。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传统戏曲在做好数字化工程的同时,也必须注重时刻观察新媒体带给戏曲艺术本身的变化,这是我们做好传承的武器。(摘编自李有军《当戏曲邂逅新媒体》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就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B.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所以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原因不能前往剧场观赏是一种巨大的缺憾。C.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D.传承传统戏曲,我们不仅要让传统戏曲做好数字化工程,也必须注重时刻观察新媒体带给戏曲艺术本身的变化。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不同时代,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传播,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B.戏曲演员在直播平台开通网上直播,吸引广大国内外“粉丝”在线,与观众在线互动,这些戏曲演员成为网红后追名逐利,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新媒体打破了传播界限,全面拓展了传统戏曲的受众范围,从而构建了“在场”与“不在场”并存的戏曲演出生态,意味着戏曲不再需要在舞台上演出。D.建设特色数据库,推进传统戏曲剧种分类保护活动,挖掘复排传统戏曲剧目,建立档案数据库和口述史,保存濒危剧种的数字档案,都是传承戏曲的有效措施。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一项是()A.“蒲景苑”百姓剧场通过现场播放和网络直播方式播出蒲剧电影《窦娥冤》。B.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红楼梦》在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票房爆满,掌声不断。C.大型豫剧经典戏曲《花木兰》在CCTV-11戏曲频道《戏曲影视剧场》播出。D.大连京剧院演员任思媛抖音直播《甘露寺》,网友打赏鼓励:“国粹代代传”。4.请从论证结构、论证思路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特色。5.遵义市播州区教育局准备启动2023年度“传统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借助新媒体,让传统戏曲赢得观众?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D3.B4.①论证结构: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传统戏曲在新媒体时代出现新的转机,再阐述其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②论证思路: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点。除首段起笔外,每段开头即分论点。5.①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扩大传统戏曲的影响力。②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吸引观众在线观看,注意观众与演员在线互动。③做好引导,注意消解网络上的偏见,娱乐和狂欢。〖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A.“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就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说法错误,由第一段“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可知,“可以说是”只是一种类比,并非真的就是那样。B.“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原因不能前往剧场观赏是一种巨大的缺憾”说法错误,由第三段“尤其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分享新媒体提供的海量高清戏曲视频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不能前往剧场观赏的缺憾”可知,不能去剧场的缺憾是可以通过分享新媒体提供的海量高清戏曲视频资源弥补的。C.“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说法错误,由第四段“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可知,选项缺少“传统意义上的”这一限定词。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传播,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说法错误。“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传播”并不能说明戏曲越来越受欢迎,只是说明其传播方式的增多。B.“戏曲演员成为网红后追名逐利”于文无据。第四段只提到“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这是为了说明戏曲演员在新媒体时代的身份变化,作者对这一现象并没有进行道德评判。C.“戏曲不再需要在舞台上演出”说法错误。新时期是舞台演出与新媒体的传播并存。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选项中“现场播放和网络直播方式播出”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B.“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红楼梦》在全国巡演”只是通过舞台形式传播戏剧,不能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C.“大型豫剧经典戏曲《花木兰》在CCTV-11戏曲频道《戏曲影视剧场》播出”表明除了舞台形式外,还通过其他的传播媒介进行文艺传播,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D.“大连京剧院演员任思媛抖音直播《甘露寺》”表明除了舞台形式外,还通过其他的传播媒介进行文艺传播,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结构及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关于文章的论证结构,文章共有七段,其中第一段第一句就提出论题,“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是总说。接着,第二到七段则是分别叙述了戏剧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第二段指出“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第三段到第七段则是分别指出“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新媒体作为数字资源的‘共享地’”“新媒体戏曲数字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助推了优秀戏曲文化资源网络共享”“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全文的论证结构为总分式。在论证思路方面,第一段“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点。接着,在以下的几段中,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分论点,这样,让论证内容非常具有条理化,让读者便于掌握作者的思路,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文中“新媒体融合了戏曲唱片、戏曲电影、电视戏曲等海量的信息资源,……尤其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分享新媒体提供的海量高清戏曲视频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不能前往剧场观赏的缺憾”“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应该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扩大传统戏曲的影响力。从文中“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可以总结出,应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吸引观众在线观看,注意观众与演员在线互动。同时,根据网络中经常出现的网络霸凌、网络偏见以及偏离正确方向的将严肃问题变为无厘头的网上狂欢等现象,相关职能单位应发挥好引导作用,将戏剧在新媒体形式下的传播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注意消解网络上的偏见,娱乐和狂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②,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③”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吊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吓得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④”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⑤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备注〗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④“苗而不秀”两句即中看不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四本第二折。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牡丹亭·惊梦》。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脚步践踏落花,于是宝玉兜了花瓣抖入池内,后来更建议林黛玉用花帚扫落花且撂入水池里,这体现了宝玉爱花惜花的人物形象。B.宝玉深知自己该读《中庸》《大学》之类的书,但仍偷偷地阅读禁书《西厢记》,这表现了宝玉心行不一、纨绔不学好的性格特点。C.“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此语原是《西厢记》中张生初见崔莺莺的内心独白,宝玉借此向黛玉表达情意。D.黛玉怒宝玉欺负于她,说起“欺负”两字,眼圈又红了,心酸不已。黛玉虽对宝玉也有意但宝玉言语暧昧轻浮,黛玉觉得受到了伤害。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黛玉竖眉瞪眼,怒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这样既可以躲开口无遮拦的贾宝玉,又能避免这个敏感的话题继续进行下去。B.选文最后一段,讲述了黛玉听曲的情节,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重点描写了黛玉的语言变化,完整地描绘出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C.“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等戏句,让林黛玉想到自己父母已逝,其孤身一人寄人篱下,无人倾诉衷肠,便“站立不住”。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伤曲,实在是令其痛心疾首。8.请结合文本分析林黛玉的形象。9.林黛玉喜看《西厢记》,自觉其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然后面又说它是淫词艳曲,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的原因。〖答案〗6.B7.A8.①多情而自尊:爱宝玉,但又认为宝玉唐突表白是对自己的轻浮,于是“薄面含嗔”。②多愁善感:见花落而葬花,听《牡丹亭》心痛神痴,眼中落泪。③聪明颖悟:看书过目成诵,有很高的文学领悟能力。9.①黛玉爱读《西厢记》,体现了其内心的反封建精神,希望争取爱和自由的思想。②黛玉说《西厢记》是淫词艳曲,是因为书中对爱和自由的追求与她所受的正统教育相矛盾。〖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表现了宝玉心行不一、纨绔不学好的性格特点”错误。表现的是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不是宝玉心行不一、纨绔不学好的性格特点。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重点描写了黛玉的语言变化”错,重点描写的是黛玉的心理变化。C.“想到自己父母已逝,其孤身一人寄人篱下,无人倾诉衷肠,便‘站立不住’”错误,看不出父母已逝、寄人篱下所带来的感受,更多的是联想到宝玉。D.“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错,本文本选自《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听戏文惊醒了林黛玉对生命爱情及自身命运的思考,对自己命运的观照慢慢地清晰起来。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①文中写:“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黛玉爱宝玉,但又认为宝玉的唐突表白是对自己的轻浮,于是“薄面含嗔”,表现了她的多情而自尊。②文中写:“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见花落而葬花,听《牡丹亭》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表现了她的多愁善感。③文中写:“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看书过目成诵,有很高的文学领悟能力,体现了她的聪明颖悟。【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特点的能力。①宝玉深知自己该读《中庸》《大学》之类的书,但仍偷偷地阅读禁书《西厢记》,这表现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黛玉爱读《西厢记》,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反封建精神,希望争取爱和自由的思想。②“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黛玉虽对宝玉也有意但黛玉觉得受到了伤害,因为与她所受的正统教育相矛盾。黛玉说《西厢记》是淫词艳曲,是因为书中对爱和自由的追求与她所受的正统教育相矛盾。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广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平!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B.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C.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D.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效指的是没有效仿,与现在常用的“无效”含义不同。B.罔罗意思是网罗搜寻,“罔”与《齐桓晋文之事》“是罔民也”的“罔”含义不同。C.四海之内中“内”指在一定范围里,与《鸿门宴》“毋内诸侯”的“内”含义相同。D.是故意为因此,与《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是故”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因为多次窘困羞辱汉王,所以刘邦悬赏捉拿季布。B.朱家冒着罪连三族的危险收留季布,并为此亲自去洛阳劝说高帝赦免季布。C.丁公作为项羽的手下,在彭城追困高帝却心怀二心放走他,因此被高帝所杀。D.司马迁认为进取与守成是不一样的。守成之时,君王应倡导礼仪,鄙弃二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2)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14.为拯救季布,朱家是如何劝说滕公的?〖答案〗10.C11.C12.B13.(1)忌恨壮士而以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啊。(2)当群雄并起争相取胜的时候,百姓没有确定的君主,谁来投奔就接受谁,本来就该如此。14.①季布多次让刘邦陷入困境,乃各为自主,系忠于职责。②刘邦始得天下,却因私怨而追捕仇人,显得心胸狭窄。③季布是贤者,而逼迫贤者,等于资助敌国,后果严重。④项羽的旧部那么多,不能一一诛杀。〖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短兵相接,高帝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急”,即感到事态危急,不用来修饰“顾”,“顾”与“谓”联系紧密,排除AD。“两贤岂相厄哉”整句都是高帝所说的话,“两贤”是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说法正确。现在常用的无效指的是没有效果。B.“罔”在后一句中指陷害。句意:网罗搜寻/这样做是陷害人民。C.“毋内诸侯”的“内”指接纳,不是在一定范围里。句意:全天下/不要放诸侯进来。D.说法正确。句意:因此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为此亲自去洛阳劝说高帝赦免季布”说法有误。朱家去洛阳劝说的是滕公夏侯婴,让夏侯婴劝说高帝。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忌”,忌恨;“资”,资助;“所以”,……的原因。(2)“角逐”,争相取胜;“定主”,确定的君主;“固”,本来。【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由“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可知,朱家认为,季布多次让刘邦陷入困境,乃各为自主,系忠于职责。由“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可知,朱家认为,刘邦始得天下,却因私怨而追捕仇人,显得心胸狭窄。由“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可知,季布是贤者,而逼迫贤者,等于资助敌国,后果严重。由文中内容还可以概括出,项羽去世后,旧部依然多,刘邦不能一一诛杀,应当让他们为己所用。参考译文:当初,楚地人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多次窘困羞辱汉王。项羽灭亡后,高帝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说有敢收留窝藏季布的,罪连三族。季布于是剃去头发,用铁箍卡住脖子当奴隶,把自己卖给鲁地的大侠朱家。朱家心里明白这个人是季布,就将他买下安置在田庄中。朱家随即到洛阳去进见滕公夏侯婴,劝他道:“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为他的君主效力,这是职责啊。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因为私人的怨恨去寻捕一个人,怎么显露出胸襟不宽广的样子呀!况且根据季布的贤能,朝廷悬赏寻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他不向北投奔胡人,便往南投靠百越部族啊!忌恨壮士而以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所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缘由呀。您为什么不从容地向皇上说这些道理呢?”滕公于是就等待机会,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帝进言,高帝便赦免了季布,并召见他,授任他为郎中。朱家便不再见季布。季布的舅父丁公,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帝刘邦。短兵相接,高帝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丁公于是领兵撤还。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谒见高帝。高帝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是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就把他杀了,并说:“让后世为人臣子的人不要效法丁公!”臣司马光说:汉高祖刘邦从丰、沛起事以来,网罗强横有势力的人,招纳逃亡反叛的人,也已经是相当多的了。待到登上帝位,唯独丁公因为不忠诚而遭受杀戮,这是为什么啊?是由于进取与守成,形势不同的缘故。当群雄并起争相取胜的时候,百姓没有确定的君主,谁来投奔就接受谁,本来就该如此。待到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臣服时,如果不明确礼义以显示给人,致使身为臣子的人,人人怀有二心以图求取厚利,那么国家还能长治久安吗?因此汉高祖据大义做出决断,使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身为臣子却不忠诚的人没有地方让自己容身,怀揣个人目的布施恩惠给人的人,尽管他甚至于救过自己的命,依照礼义仍不予宽容。杀一人而使千万人畏惧,这样考虑事情难道不是既深刻又有远见吗?汉高帝的子孙享有上天赐予的禄位四百多年,应当的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①晚望高蟾(唐)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②云满故城。〖备注〗①金陵:古地名,即今南京,为六朝故都。②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诗认为“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故丹青能画,“一片伤心”乃抽象情感,故丹青妙手亦难以描绘。B.高诗结尾两句,感慨深沉。作者预感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奈何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为此而苦恼无能为力。C.韦庄认为正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故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D.韦诗后两句批判了此画家为迎合世人而画出的粉饰太平的金陵画作,对这样的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行为作了有力的驳斥。16.这两首诗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两者都借助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担忧。②高诗借景抒情,借浮云、晚翠、落日等象征唐王朝危机四伏,正在走向崩溃。后两句通过议论伤心难画,更突出内心的苦恼与担忧。③韦诗通过反问,既批判了一般画家只想迎合世人而不愿反应社会的真实面貌作出批判,又通过对比,表达对《金陵图》画作描绘的凄清荒凉的真实图景的赞赏。〖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韦诗后两句批判此画家……”错误。韦诗最后两句是赞美了画家画出了六幅真实的南朝情景,一片衰败之感。也是借此表达对当时部分画家为迎合世人而画出粉饰太平的画作的批判。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①“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世间有无数擅长画事的高手,却没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绘出来。诗人追昔抚今,百端交集,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却无可挽回。“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您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六代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座金陵城,韦诗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发对晚唐现实的担忧。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借助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担忧。②“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曾经陪伴着云朵等到傍晚来临,也曾看到秋天的落日。高诗借景抒情,借浮云、晚翠、落日等象征唐王朝危机四伏,正在走向崩溃。“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世间有无数擅长画事的高手,却没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绘出来。通过议论伤心难画,更突出内心的苦恼与担忧。③“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是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韦诗通过反问,既批判了一般画家只想迎合世人而不愿反应社会的真实面貌作出批判。“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您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六代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座金陵城。表达对《金陵图》画作描绘的凄清荒凉的真实图景的赞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两个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游子的漂泊孤寂之感及对亲人的思念。(3)荀子在《劝学》中论证了“积累”的重要性:他认为,没有每一步的积累,就“_______”,没有细流的汇聚,就“_______”。〖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3)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年一度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之夜,①。今年的春晚节目类型丰富、形式多样、丰富新颖、生动感人,节目都紧扣时代主题、紧贴火热生活,是一场吉祥喜气、信心满满的文化盛宴。春晚是传统的。从1983年央视举办第一届春晚,至今过去了整整四十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看春晚,已成为大家在除夕夜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不仅把它作为年夜饭席上的“大菜”,春晚上的一些歌曲、段子,更成为新一年的流行曲和流行语。千人百味,②。但这道“大菜”,依然会让大家产生了共鸣。春晚是时尚的。春晚始终③,在内容和形式上守正创新。如今,我们不仅可以选择在4K/8K超高清频道收看,还可以通过网络、APP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欣赏。春晚是民族的。春节,是中华民族④、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具有特殊意义。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也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通过春晚的舞台,让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各族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奋进向未来的磅礴力量。春晚是国际的。春晚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更全面深入了解的桥梁,还满足了海外侨胞的精神需求,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探索和人类文明健康的生动展示,呈现出了深刻而丰厚的人文精神。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四字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18.①如约而至②众口难调③与时俱进④除旧布新1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20.C〖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指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之夜按时到来,可填“如约而至”。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②结合后文“但这道‘大菜’,依然会让大家产生了共鸣”,可知,此处与之相反,可填“众口难调”。众口难调:众人口味不同,很难调和得使大家都满意。亦比喻人多意见多,很难协调统一,使人人都满意。③结合“时尚”,可知,春晚始终在发展、前进,可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④此处放在“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前面,表示春节的最根本特点,可填“除旧布新”。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处是“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主宾搭配不当,“我国”应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处是语序不当,应该先说“先人们留给我们丰厚遗产”,再说“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例句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把各族人民群众喻为石榴籽。A.对偶,“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拟人,以“护”形容“水”,以“排”“送”形容“山”。B.“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应是主人客人下马到船上;“管弦”为借代,代指音乐。C.把浪花喻为雪,为比喻。D.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落红”是用颜色借代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为拟人。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G、盘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②。青霉素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一种高效、低毒、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感染性疾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的不断出现,③。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到2001年,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居世界首位。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22.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D.司马迁历尽艰辛磨难,经过无数摧折,才写出这部沥尽心血之作——《史记》。〖答案〗21.①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②是抗生素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③进一步增强了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22.D〖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可知此处是解释青霉素的概念及其与杀菌的关系,故可填“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第二空,根据后文“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等,可知青霉素的发展在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故可填“是抗生素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第三空,根据前文“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感染性疾病”的成就以及“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的不断出现”可知,应是指抗生素药物不断发现,人类对抗感染病的能力不断增强,故可填“进一步增强了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破折号是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语气中断。B.表示话题转换。C.表示引文出处。D.表示解释说明,引出对象。故选D。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第四回描写了贾雨村罔顾法律,胡乱判案,作者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在当今社会,法治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准绳。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有正确的法治观。请以“法治”为主题,结合你的阅读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结构必须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提示〗:拟个好题目,写个好开头;论证有法,书写当整洁。〖答案〗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类社会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时代,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软件应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20世纪初戏曲唱片兴起,百代公司便为谭鑫培、汪笑侬等录制唱片。戏曲影片《定军山》拍摄,标志着电影与戏曲的联姻。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秦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欣赏梅兰芳的《生死恨》,聆听王瑶卿的唱腔,也可收看央视《空中剧院》戏曲展播。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中国传统戏曲从宋元的勾栏瓦舍发展到明清的茶园戏楼,见证了戏曲艺术传播载体的发展演进。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模式又被打破了。当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表征的新媒体与中国戏曲邂逅,我们看到了戏曲载体的极大丰富性。新媒体融合了戏曲唱片、戏曲电影、电视戏曲等海量的信息资源,戏曲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拓展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观众可随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跨时空欣赏经典剧作,构成了对戏曲剧场演出美学效果的有益补充。尤其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分享新媒体提供的海量高清戏曲视频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不能前往剧场观赏的缺憾。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由于新媒体“粉丝”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可以给喜爱的演员发“弹幕”交流。新媒体作为数字资源的“共享地”,广大戏曲迷可以在新媒体网络终端下载自己喜爱的戏曲视频,也可上传数字戏曲资源与广大网民分享。不同地域名的观众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实现跨越时空在线交流。新媒体打破了传播界限,全面拓展了传统戏曲的受众范围,从而构建了“在场”与“不在场”并存的戏曲演出生态,重构了观众的戏曲审美视野。新媒体戏曲数字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助推了优秀戏曲文化资源网络共享。大数据信息容量巨大且存储便利,有效保护与抢救了戏曲遗产,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利用高清摄像数字化技术,我国已经存档记录了多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戏曲剧种传承人影像资料。我国部分省市政府文化等部门牵头,也对地方戏曲剧种的戏曲文献资料、实物史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建设了特色数据库。未来,还可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推进传统戏曲剧种分类保护活动,挖掘复排传统戏曲剧目,建立档案数据库和口述史,保存濒危剧种的数字档案。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传统戏曲在做好数字化工程的同时,也必须注重时刻观察新媒体带给戏曲艺术本身的变化,这是我们做好传承的武器。(摘编自李有军《当戏曲邂逅新媒体》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就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B.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所以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原因不能前往剧场观赏是一种巨大的缺憾。C.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D.传承传统戏曲,我们不仅要让传统戏曲做好数字化工程,也必须注重时刻观察新媒体带给戏曲艺术本身的变化。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不同时代,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传播,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B.戏曲演员在直播平台开通网上直播,吸引广大国内外“粉丝”在线,与观众在线互动,这些戏曲演员成为网红后追名逐利,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新媒体打破了传播界限,全面拓展了传统戏曲的受众范围,从而构建了“在场”与“不在场”并存的戏曲演出生态,意味着戏曲不再需要在舞台上演出。D.建设特色数据库,推进传统戏曲剧种分类保护活动,挖掘复排传统戏曲剧目,建立档案数据库和口述史,保存濒危剧种的数字档案,都是传承戏曲的有效措施。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一项是()A.“蒲景苑”百姓剧场通过现场播放和网络直播方式播出蒲剧电影《窦娥冤》。B.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红楼梦》在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票房爆满,掌声不断。C.大型豫剧经典戏曲《花木兰》在CCTV-11戏曲频道《戏曲影视剧场》播出。D.大连京剧院演员任思媛抖音直播《甘露寺》,网友打赏鼓励:“国粹代代传”。4.请从论证结构、论证思路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特色。5.遵义市播州区教育局准备启动2023年度“传统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借助新媒体,让传统戏曲赢得观众?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D3.B4.①论证结构: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传统戏曲在新媒体时代出现新的转机,再阐述其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②论证思路: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点。除首段起笔外,每段开头即分论点。5.①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扩大传统戏曲的影响力。②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吸引观众在线观看,注意观众与演员在线互动。③做好引导,注意消解网络上的偏见,娱乐和狂欢。〖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A.“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就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说法错误,由第一段“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可知,“可以说是”只是一种类比,并非真的就是那样。B.“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原因不能前往剧场观赏是一种巨大的缺憾”说法错误,由第三段“尤其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分享新媒体提供的海量高清戏曲视频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不能前往剧场观赏的缺憾”可知,不能去剧场的缺憾是可以通过分享新媒体提供的海量高清戏曲视频资源弥补的。C.“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说法错误,由第四段“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可知,选项缺少“传统意义上的”这一限定词。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传播,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说法错误。“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传播”并不能说明戏曲越来越受欢迎,只是说明其传播方式的增多。B.“戏曲演员成为网红后追名逐利”于文无据。第四段只提到“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这是为了说明戏曲演员在新媒体时代的身份变化,作者对这一现象并没有进行道德评判。C.“戏曲不再需要在舞台上演出”说法错误。新时期是舞台演出与新媒体的传播并存。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选项中“现场播放和网络直播方式播出”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B.“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红楼梦》在全国巡演”只是通过舞台形式传播戏剧,不能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C.“大型豫剧经典戏曲《花木兰》在CCTV-11戏曲频道《戏曲影视剧场》播出”表明除了舞台形式外,还通过其他的传播媒介进行文艺传播,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D.“大连京剧院演员任思媛抖音直播《甘露寺》”表明除了舞台形式外,还通过其他的传播媒介进行文艺传播,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结构及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关于文章的论证结构,文章共有七段,其中第一段第一句就提出论题,“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是总说。接着,第二到七段则是分别叙述了戏剧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第二段指出“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第三段到第七段则是分别指出“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新媒体作为数字资源的‘共享地’”“新媒体戏曲数字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助推了优秀戏曲文化资源网络共享”“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全文的论证结构为总分式。在论证思路方面,第一段“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点。接着,在以下的几段中,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分论点,这样,让论证内容非常具有条理化,让读者便于掌握作者的思路,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文中“新媒体融合了戏曲唱片、戏曲电影、电视戏曲等海量的信息资源,……尤其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分享新媒体提供的海量高清戏曲视频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不能前往剧场观赏的缺憾”“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应该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扩大传统戏曲的影响力。从文中“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可以总结出,应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吸引观众在线观看,注意观众与演员在线互动。同时,根据网络中经常出现的网络霸凌、网络偏见以及偏离正确方向的将严肃问题变为无厘头的网上狂欢等现象,相关职能单位应发挥好引导作用,将戏剧在新媒体形式下的传播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注意消解网络上的偏见,娱乐和狂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②,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③”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吊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吓得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④”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⑤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备注〗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④“苗而不秀”两句即中看不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四本第二折。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牡丹亭·惊梦》。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脚步践踏落花,于是宝玉兜了花瓣抖入池内,后来更建议林黛玉用花帚扫落花且撂入水池里,这体现了宝玉爱花惜花的人物形象。B.宝玉深知自己该读《中庸》《大学》之类的书,但仍偷偷地阅读禁书《西厢记》,这表现了宝玉心行不一、纨绔不学好的性格特点。C.“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此语原是《西厢记》中张生初见崔莺莺的内心独白,宝玉借此向黛玉表达情意。D.黛玉怒宝玉欺负于她,说起“欺负”两字,眼圈又红了,心酸不已。黛玉虽对宝玉也有意但宝玉言语暧昧轻浮,黛玉觉得受到了伤害。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黛玉竖眉瞪眼,怒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这样既可以躲开口无遮拦的贾宝玉,又能避免这个敏感的话题继续进行下去。B.选文最后一段,讲述了黛玉听曲的情节,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重点描写了黛玉的语言变化,完整地描绘出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C.“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等戏句,让林黛玉想到自己父母已逝,其孤身一人寄人篱下,无人倾诉衷肠,便“站立不住”。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伤曲,实在是令其痛心疾首。8.请结合文本分析林黛玉的形象。9.林黛玉喜看《西厢记》,自觉其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然后面又说它是淫词艳曲,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的原因。〖答案〗6.B7.A8.①多情而自尊:爱宝玉,但又认为宝玉唐突表白是对自己的轻浮,于是“薄面含嗔”。②多愁善感:见花落而葬花,听《牡丹亭》心痛神痴,眼中落泪。③聪明颖悟:看书过目成诵,有很高的文学领悟能力。9.①黛玉爱读《西厢记》,体现了其内心的反封建精神,希望争取爱和自由的思想。②黛玉说《西厢记》是淫词艳曲,是因为书中对爱和自由的追求与她所受的正统教育相矛盾。〖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表现了宝玉心行不一、纨绔不学好的性格特点”错误。表现的是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不是宝玉心行不一、纨绔不学好的性格特点。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重点描写了黛玉的语言变化”错,重点描写的是黛玉的心理变化。C.“想到自己父母已逝,其孤身一人寄人篱下,无人倾诉衷肠,便‘站立不住’”错误,看不出父母已逝、寄人篱下所带来的感受,更多的是联想到宝玉。D.“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错,本文本选自《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听戏文惊醒了林黛玉对生命爱情及自身命运的思考,对自己命运的观照慢慢地清晰起来。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①文中写:“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黛玉爱宝玉,但又认为宝玉的唐突表白是对自己的轻浮,于是“薄面含嗔”,表现了她的多情而自尊。②文中写:“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见花落而葬花,听《牡丹亭》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表现了她的多愁善感。③文中写:“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看书过目成诵,有很高的文学领悟能力,体现了她的聪明颖悟。【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特点的能力。①宝玉深知自己该读《中庸》《大学》之类的书,但仍偷偷地阅读禁书《西厢记》,这表现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黛玉爱读《西厢记》,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反封建精神,希望争取爱和自由的思想。②“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黛玉虽对宝玉也有意但黛玉觉得受到了伤害,因为与她所受的正统教育相矛盾。黛玉说《西厢记》是淫词艳曲,是因为书中对爱和自由的追求与她所受的正统教育相矛盾。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广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平!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B.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C.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D.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效指的是没有效仿,与现在常用的“无效”含义不同。B.罔罗意思是网罗搜寻,“罔”与《齐桓晋文之事》“是罔民也”的“罔”含义不同。C.四海之内中“内”指在一定范围里,与《鸿门宴》“毋内诸侯”的“内”含义相同。D.是故意为因此,与《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是故”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因为多次窘困羞辱汉王,所以刘邦悬赏捉拿季布。B.朱家冒着罪连三族的危险收留季布,并为此亲自去洛阳劝说高帝赦免季布。C.丁公作为项羽的手下,在彭城追困高帝却心怀二心放走他,因此被高帝所杀。D.司马迁认为进取与守成是不一样的。守成之时,君王应倡导礼仪,鄙弃二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2)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14.为拯救季布,朱家是如何劝说滕公的?〖答案〗10.C11.C12.B13.(1)忌恨壮士而以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啊。(2)当群雄并起争相取胜的时候,百姓没有确定的君主,谁来投奔就接受谁,本来就该如此。14.①季布多次让刘邦陷入困境,乃各为自主,系忠于职责。②刘邦始得天下,却因私怨而追捕仇人,显得心胸狭窄。③季布是贤者,而逼迫贤者,等于资助敌国,后果严重。④项羽的旧部那么多,不能一一诛杀。〖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短兵相接,高帝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急”,即感到事态危急,不用来修饰“顾”,“顾”与“谓”联系紧密,排除AD。“两贤岂相厄哉”整句都是高帝所说的话,“两贤”是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说法正确。现在常用的无效指的是没有效果。B.“罔”在后一句中指陷害。句意:网罗搜寻/这样做是陷害人民。C.“毋内诸侯”的“内”指接纳,不是在一定范围里。句意:全天下/不要放诸侯进来。D.说法正确。句意:因此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为此亲自去洛阳劝说高帝赦免季布”说法有误。朱家去洛阳劝说的是滕公夏侯婴,让夏侯婴劝说高帝。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忌”,忌恨;“资”,资助;“所以”,……的原因。(2)“角逐”,争相取胜;“定主”,确定的君主;“固”,本来。【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由“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可知,朱家认为,季布多次让刘邦陷入困境,乃各为自主,系忠于职责。由“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可知,朱家认为,刘邦始得天下,却因私怨而追捕仇人,显得心胸狭窄。由“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可知,季布是贤者,而逼迫贤者,等于资助敌国,后果严重。由文中内容还可以概括出,项羽去世后,旧部依然多,刘邦不能一一诛杀,应当让他们为己所用。参考译文:当初,楚地人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多次窘困羞辱汉王。项羽灭亡后,高帝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说有敢收留窝藏季布的,罪连三族。季布于是剃去头发,用铁箍卡住脖子当奴隶,把自己卖给鲁地的大侠朱家。朱家心里明白这个人是季布,就将他买下安置在田庄中。朱家随即到洛阳去进见滕公夏侯婴,劝他道:“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为他的君主效力,这是职责啊。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因为私人的怨恨去寻捕一个人,怎么显露出胸襟不宽广的样子呀!况且根据季布的贤能,朝廷悬赏寻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他不向北投奔胡人,便往南投靠百越部族啊!忌恨壮士而以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所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缘由呀。您为什么不从容地向皇上说这些道理呢?”滕公于是就等待机会,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帝进言,高帝便赦免了季布,并召见他,授任他为郎中。朱家便不再见季布。季布的舅父丁公,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帝刘邦。短兵相接,高帝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丁公于是领兵撤还。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谒见高帝。高帝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是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就把他杀了,并说:“让后世为人臣子的人不要效法丁公!”臣司马光说:汉高祖刘邦从丰、沛起事以来,网罗强横有势力的人,招纳逃亡反叛的人,也已经是相当多的了。待到登上帝位,唯独丁公因为不忠诚而遭受杀戮,这是为什么啊?是由于进取与守成,形势不同的缘故。当群雄并起争相取胜的时候,百姓没有确定的君主,谁来投奔就接受谁,本来就该如此。待到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臣服时,如果不明确礼义以显示给人,致使身为臣子的人,人人怀有二心以图求取厚利,那么国家还能长治久安吗?因此汉高祖据大义做出决断,使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身为臣子却不忠诚的人没有地方让自己容身,怀揣个人目的布施恩惠给人的人,尽管他甚至于救过自己的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