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及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第三节燃烧方式及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3、醇类、醛类、醚类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危害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为A、B、C、D、E、F六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①特别重大火灾: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②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③较大火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④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注:“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三、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及途径一、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热量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在火场上,烟雾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建筑物发生火灾,烟火在建筑内的流动呈现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且两种流动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一)烟气的扩散路线烟气扩散流动速度及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火风压和外界风的作用。(三)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蔓延、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面蔓延。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第四节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一、冷却灭火——水喷雾灭火系统;二、隔离灭火——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三、窒息灭火——用二氧化碳、氮气、蒸汽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此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实施动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汽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四、化学抑制灭火——干粉和七氟丙烷。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二、爆炸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一)物理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如蒸汽锅炉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二)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及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及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2)粉尘爆炸的特点。①连续性爆炸;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③及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①颗粒的尺寸。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②粉尘浓度。③空气的含水量。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④含氧量。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⑤可燃气体含量。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第二节爆炸极限(一)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浓度)极限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通常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除助燃物条件外,对于同种可燃气体,其爆炸极限还受以下几方面影响。(1)火源能量的影响。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2)初始压力的影响。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3)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初温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4)惰性气体的影响。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宽,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二)可燃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粉尘的质量(³)表示。三、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物质的爆炸极限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的火灾危险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其他防火安全技术的重要依据。控制可燃性物质在空间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是保证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基本措施之一。具体应用有以下几方面:①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②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③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④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第三节爆炸危险源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爆炸介质,二是引爆能源。在生产中,爆炸危险源可从潜在的爆炸危险性、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等几方面来确定,具体包括能量及危险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缺陷等。一、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物料原因、作业行为原因、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二、常见爆炸点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第一节爆炸品爆炸品的主要危险性——爆炸性、敏感度。第二节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时,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一、易燃气体的分级易燃气体分为二级。I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毒害性。第三节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一、易燃液体的分类易燃液体分为三级。I级。初沸点≤35℃。类。闪点<23℃,且初沸点>35℃。类。23℃≤闪点≤35℃,且初沸点>35℃。或35摄氏度<闪点≤60℃,初沸点>35℃且持续燃烧。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28℃≤闪点<60℃归为乙类;闪点≥61℃归为丙类。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第四节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在易燃易爆危险品这一类物质中包含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三项。一、易燃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二、易于自燃的物质(1)发火物质。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及空气接触,在不到5内便会燃烧的物质,如黄磷、三氯化钛等。(2)自热物质。指发火物质以外的及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如油纸,动、植物油,潮湿的棉花等。第二篇建筑防火第一章概述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一)总平面布置(二)建筑结构防火(三)建筑材料防火——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疏散的走道内应当采用不燃材料。(四)防火分区分隔(五)安全疏散——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六)防排烟(七)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的重点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位置和疏散距离。基本要求是: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值;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减少袋形走道的设置;选用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楼梯间应为安全的区域,不受烟火的侵袭,楼梯间入口应设置可自行关闭的防火门保护;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及地上楼梯相连,如必须相连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通过防火门出入;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清晰的空间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第二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一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一、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一)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二)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闪点。(三)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熔点和燃点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国内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5类:甲乙丙丁戊。甲类: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乙类:1.28℃≤闪点<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丙类: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注: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第二节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一、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甲类: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乙类:1.28℃≤闪点<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丙类: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类:难燃烧物品戊类:不燃烧物品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类:甲类:油品闪点<28乙类:A——28≤≤45B——45<<60丙类:A——60≤≤120B——>120第三章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第一节建筑分类一、民用建筑的分类:单、多层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一类高层住宅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单、多层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二类高层公共建筑:除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民用一类高层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2.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的建筑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5.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建筑三、按建筑高度分类(1)单层、多层建筑。27m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或已超过24m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2)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我国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第二节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国外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我国分级为A(A1、A2)、B1(B、C)、B2(D、E)、B3。A不燃材料(制品)B1难燃材料(制品)B2可燃材料(制品)B3易燃材料(制品)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1)材料。(2)燃烧滴落物/微粒。(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5)600s。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和标识(一)附加信息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包括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和烟气毒性等级。(二)附加信息标识8624□(□-□,□,□)烟气毒性等级(t0、t1、t2)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d0、d1、d2)产烟特征等级(s1、s2、s3)燃烧性能等级(A2、B、C、D)燃烧性能等级(A、B1、B2、B3)示例:8624B1(s1,d0,t1),表示属于难燃B1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细化分级为B级,产烟特性等级为s1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0级,烟气毒性等级为t1级。第三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通常我国把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即:不燃性、难燃性和可燃性。(注意:无易燃性)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础,再根据其他构件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以及耐火性能可能的目标值调整后制定的。第四节建筑耐火等级要求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二、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1)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②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3)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材料,但屋面防水层可采用可燃材料。(4)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难燃性墙体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当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大于l00㎡时,房间的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难燃性墙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性墙体。二级耐火等级多层住宅建筑内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5)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不燃材料的吊顶,其耐火极限不限。三级耐火等级的医疗建筑、中小学校的教学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的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当采用难燃材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二、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中门厅、走道的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建筑消防安全布局第二节建筑防火间距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火场热辐射强度取决于火灾规模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及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及风速、风向等因素。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一)防止火灾蔓延(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三)节约土地资源(四)防火间距的计算二、防火间距(一)厂房的防火间距★乙类厂房及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甲类厂房及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m,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小于30m。★厂区围墙及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二)仓库的防火间距★两座仓库的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小,但丙类不应小于6m;丁戊类不应小于4m。(三)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及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规范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三、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及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第三节建筑平面布置二、设备用房布置(一)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燃煤、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宜独立建造。当确有困难时可贴邻民用建筑布置,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3.锅炉房、变压器室及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必须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及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及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隔开。(二)柴油发电机房布置1.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2.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及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8h的需要量,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及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4.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5.应设置及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三)消防控制室布置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3.严禁及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4.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它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四)消防设备用房布置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其它部位隔开。2、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地下室内地面及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楼层,消防水泵房设置在首层时,其疏散门宜直通室外,设置在地下层或楼层上时,其疏散门应靠近安全出口。3、消防水泵房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电梯机房应及普通电梯机房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分开,如开门,应设甲级防火门。三、人员密集场所布置(一)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3.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00h的楼板及其它场所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及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3.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可设置一个出口。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设施等。(三)电影院、剧场、礼堂1.电影院、剧场等不宜设置在住宅楼、仓库、古建筑内。3.当电影院、剧场、礼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二层;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四、特殊场所布置(一)老年人建筑及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当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内设置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当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及二层;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并均宜设置独立的出口。(二)医院的病房1.对于设置在人防工程中的医院病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地面及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2.人防工程内设置的病房,应划分独立的防火分区,且疏散楼梯不得及其他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共用。3.当病房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二层;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五、工业建筑附属用房布置(一)办公室、休息室1.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当必须及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2.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及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3.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二)液体中间储罐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1m³。(三)附属仓库1.厂房内设置不超过一昼夜需要量的甲、乙类中间仓库时,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及其他部分隔开。第五章防火防烟分区及分隔第一节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面积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火灾危险性、消防扑救能力等因素确定。一、厂房的防火分区甲类厂房除因生产工艺需要外,应尽量采用单层建筑。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1.0倍。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二、仓库的防火分区除了对仓库总的占地面积进行限制外,库房防火分区之间的水平分隔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不能采用其他分隔方式替代。甲、乙类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且甲类仓库应采用单层结构。甲、乙类仓库不应附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内。三、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2.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四、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办公建筑或丁、戊类厂房(库房)的房间隔墙和非承重外墙可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采用木结构的自用车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五、城市交通隧道的防火分区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及车行隧道分隔。隧道内附设的地下设备用房,占地面积大,人员较少,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第二节防火分隔二、功能区域分隔(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相互分隔的独立房间应是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厅、室之间及及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及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单元之间或及其他场所之间的分隔构件上无任何门窗洞口。(二)人员密集场所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且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幕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三)医院、疗养院建筑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三、设备用房分隔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四、中庭防火分隔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中庭相连通的建筑面积之和大于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庭应及周围相连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五、玻璃幕墙防火分隔1.对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1.2m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2.为了阻止火灾时幕墙及楼板、隔墙之间的洞隙蔓延火灾,幕墙及每层楼板交界处的水平缝隙和隔墙处的垂直缝隙,应该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以阻止火灾通过幕墙及墙体之间的空隙蔓延。需要注意的是,当玻璃幕墙遇到防火墙时,应遵循防火墙的设置要求。防火墙不应及玻璃直接连接,而应及其框架连接。六、管道井防火分隔第三节防火分隔设施及措施防火分隔构件可分为固定式和可开启关闭式两种。固定式包括普通砖墙、楼板、防火墙等,可开启关闭式包括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等。一、防火墙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00h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在设置时应满足六个方面的构造要求:1.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防火墙应截断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不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40,高出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50。2.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可燃性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3.建筑物外墙如为难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应突出墙的外表面40,或防火墙带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4.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防火封堵材料将缝隙紧密填塞。5.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如设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6.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低于4h。二、防火卷帘1.按叶板厚度,可分为轻型:厚度为0.5-0.6;重型:厚度为1.5-1.6。一般情况下,0.8-1.5厚度适用于楼梯间或电动扶梯的隔墙,1.5厚度以上适用于防火墙或防火分隔墙。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安全,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三、防火门窗(1)按耐火极限:防火门分为甲、乙、丙三级,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1.50h,1.00h,和0.50h,对应的分别应用于防火墙、疏散楼梯门和竖井检查门。(2)防火窗的耐火极限及防火门相同。设置在防火墙、防火隔墙上的防火窗,应采用不可开启的窗扇或具有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功能。四、防火分隔水幕防火分隔水幕宜采用雨淋式水幕喷头,水幕喷头的排列不少于3排,水幕宽度不宜小于6m,供水强度不应小于2(s·m)。五、防火阀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火灾时,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70℃时,易熔合金片熔断断开而自动关闭。(一)防火阀的设置部位1.穿越防火分区处;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5.竖向风管及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及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及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二)防火阀的设置要求1.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2.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维护的检修口;3.在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六、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当管道内的烟气达到280℃时排烟阀门自动关闭。排烟防火阀设置场所:排烟管在进入排风机房处;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上;排烟系统的支管上。第四节防烟分区一、防烟分区面积划分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长边不应大于60m。当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5.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同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二、防烟分区分隔措施——挡烟垂壁、隔墙、防火卷帘、建筑横梁等。第六章安全疏散第一节安全疏散基本参数主要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参数。(一)百人宽度指标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二)疏散宽度1.厂房疏散宽度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2.高层民用建筑疏散宽度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4.电影院、礼堂、剧场疏散宽度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0.6m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时,可增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6.其他民用建筑疏散宽度应按本层及以上各楼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办公建筑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00m,高度不应小于2.10m。三、疏散距离指标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第二节安全出口及疏散出口一、安全出口(一)疏散楼梯1.平面布置(1)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2)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3)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2.竖向布置(1)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2)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二)疏散门疏散门是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其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4.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的门应设置在火灾时能从内部易于开启门的装置;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从门扇开启90°的门边处向外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5.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三)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每个防火分区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标志。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符合下列规定的防火分区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1.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1个;2.该防火分区直通室外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70%。(五)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符合下列条件时,每个单元每层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15m;2.建筑高度大于27m且不大于54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多单元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54m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六)厂房、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厂房、仓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5.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6.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7.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不大于100㎡。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地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二、疏散出口对于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人数众多,如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为保证安全疏散,应控制通过每个安全出口的人数:即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第三节疏散走道及避难走道一、疏散走道疏散走道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走道应简捷,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2.在1.8m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3.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4.疏散走道的宽度应符合要求。5.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二、避难走道(一)基本概念——设置防烟设施且两侧采用防火墙分隔,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二)避难走道设置要求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第四节疏散楼梯及楼梯间三、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及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如下: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四、防烟楼梯间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防烟楼梯间: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及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三)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第五节避难层(间)1.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1)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2)面积指标。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可按5人/㎡计算。2.避难层的设置数量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45m。3.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1)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2)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热层。(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避难层的安全疏散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消防电梯是供消防人员灭火和救援使用的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则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5.通风及防排烟系统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二、避难间建筑高度大于24m的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设置避难间。第六节逃生疏散辅助设施一、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②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③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1)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第七章建筑电气防火第一节电气线路防火一、电线电缆的选择固定敷设的供电线路宜选用铜芯线缆。工业及市政工程等场所不应选用铝芯线缆。阻燃电缆的性能主要用氧指数和发烟性两指标来评定。由于空气中氧气占21%,因此氧指数超过21的材料在空气中会自熄,材料的氧指数愈高,则表示它的阻燃性愈好。阻燃电缆燃烧时的烟气特性可分为一般阻燃电缆、低烟低卤阻燃、无卤阻燃电缆3大类。电线电缆成束敷设时,应采用阻燃型电线电缆。当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在同一通道中敷设的电缆,应选用同一阻燃等级的电缆。阻燃和非阻燃电缆也不宜在同一通道内敷设。非同一设备的电力及控制电缆若在同一通道时,宜互相隔离。明敷的耐火电缆截面积应不小于2.5m㎡。二、电气线路的保护措施——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第二节用电设备防火(一)电气照明灯具的选型:火灾危险场所应选用闭合型、封闭型、密闭型灯具。(二)照明灯具的设置要求3.照明电压一般采用220V;携带式照明灯具(俗称行灯)的供电电压不应超过36V;如在金属容器内及特别潮湿场所内作业,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36V以下照明供电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5.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25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不宜过超过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应超过30A。10.舞台暗装彩灯泡,舞池脚灯彩灯灯泡,其功率均宜在4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60W。二、电气装置防火——开关防火、熔断器防火、继电器防火、接触器防火、启动器防火、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防火、低压配电柜防火三、电动机防火(一)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电动机的具体火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过载、断相运行、接触不良、绝缘损坏、机械摩擦、选型不当、铁心消耗过大、接地不良(二)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合理选择功率和型式、合理选择启动方式、正确安装电动机、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装置、启动符合规范要求、加强运行监视、加强电动机的运行维护电动机不允许频繁启动,冷态下启动次数不应超过5次,热态下启动次数不应超过2次。第八章建筑防爆第一节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二、防爆措施建筑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分为预防性技术措施和减轻性技术措施。(一)预防性技术措施1.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2.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二)减轻性技术措施1.采取泄压措施2.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3.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第二节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范围(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1.爆炸性气体环境——0级区域(简称0区)、1级区域(简称1区)、2级区域(简称2区)。2.爆炸性粉尘环境——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场所)、11区(偶然出现)(二)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1.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2.爆炸性粉尘环境其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按爆炸性粉尘的量、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确定。二、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一)总平面布局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2.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及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如甲类厂房及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及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甲类库房及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及民用建筑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按其储存物品性质不同为25m~40m。3.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及主导风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4.防爆厂房宜单独设置。如必须及非防爆厂房贴邻时,只能一面贴邻,并在两者之间用防火墙或防爆墙隔开。相邻两个厂房之间不应直接有门相通,以避免爆炸冲击波的影响。(二)平面和空间布置1.地下、半地下室(1)甲、乙类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2)甲、乙类仓库也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2.中间仓库(1)厂房内设置甲、乙类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3.办公室、休息室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当办公室、休息室必须及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第三节爆炸危险性建筑的构造防爆为了防止爆炸时建筑构造受到破坏导致建筑物承载能力降低乃至坍塌,必须加强建筑构造的抗爆能力,并采取有效泄压措施降低爆炸的危害程度。一、泄压泄压设施可为轻质屋盖、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但宜优先采用轻质屋盖,不应采用普通玻璃。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在设计中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泄压面的单位质量(即重力惯性)和连接强度。二、抗爆(一)防爆结构形式的选择耐爆框架结构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1.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钢框架结构。耐爆强度较高,但耐火极限低,能承受的极限温度仅400℃。(二)隔爆设施:防爆墙、防爆门和防爆窗等。第四节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一、电气防爆原理及措施(一)电气设备引燃爆炸混合物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电弧,二是电气设备表面(即是爆炸混合物相接触的表面)发热。(二)电气防爆基本措施1.宜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2.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3.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4.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5.安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6.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二、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三个区,即0区、1区、2区;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两个区,即10区、11区;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三个区,即20区、21区、22区。三、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类(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四、防爆电气设备(一)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型式1.隔爆型(d)——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2.增安型(e)——主要用于2区危险环境,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3.本质安全型——适用于0区、1区、2区危险环境,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4.正压型(p)——可以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5.油浸型(O)——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6.充砂型(q)——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7.无火花型(n):——设备仅适用于2区危险环境。8.浇封型(m——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9.特殊型(S)——根据实际使用开发研制,可适用于相应的危险环境。10.粉尘防爆型——选用于20区、21区或22区危险环境。(二)防爆电气设备类别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和Ⅱ类两种类别。I类:煤矿用电气设备。Ⅱ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2.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A型尘密设备、B型尘密设备、A型防尘设备、B型防尘设备。(五)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原则1.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应及爆炸危险区域相适应。2.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及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的危险性相适应。3.应及环境条件相适应。4.应符合整体防爆的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维修方便。第九章建筑设备防火防爆第一节采暖系统防火防爆一、选用采暖装置的原则1.甲、乙类厂房和甲、乙类库房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2.散发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生产厂房对采暖的要求:(1)为防止纤维或粉尘积集在管道和散热器上受热自燃,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相当于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但输煤廊的采暖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3)不应使用肋形散热器,以防积聚粉尘。★下列汽车库或修车库需要采暖时应设集中采暖:①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②I、Ⅱ、Ⅲ类汽车库;③I、Ⅱ类修车库。第二节通风及空调系统防火防爆★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熔断器的防火阀,其动作温度宜为70℃。(2)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3)防火阀安装时,可明装也可暗装。当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检修的检修口。(4)为保证防火阀能在火灾条件下发挥作用,穿过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具备足够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穿越处的空隙应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燃油、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当设置机械通风设施时,该机械通风设备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燃油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3次确定。(2)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确定,事故通风量为正常通风量的2倍。第三节燃油、燃气设施防火防爆(一)柴油发电机房的火灾危险性对于柴油发电机房而言,它主要安装了发电机组、电气设备和供油设施,它可能发生下列几种火灾:1.固体表面火灾。发电设备超温、油路泄漏、机内电路短路。2.电气火灾。供电线路短路或其它原因的火灾引起电器设备着火。3.非水溶性可燃液体(柴油)火灾。供油系统的输油管路、容器泄漏或火灾时遭到破坏,油类流淌到地面,接触到高温烟气或明火而燃烧。(二)柴油发电机房的防火防爆措施1.宜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柴油的闪点不应小于55℃。2.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及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机房内设置的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及发电机间分隔;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4.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5.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直燃机房的防火防爆措施直燃机组机房的安全问题,其核心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泄漏,使爆炸不致发生。2.机组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燃油直燃机房的油箱不应大1m³,并应设在耐火极限不低于二级的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直燃机房人员疏散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至少应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从机房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35m。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或不小于1.20m的窗间墙。4.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燃油直燃机房应设温感报警探测器,燃气直燃机房应设可燃气体报警探测器)及水喷雾灭火装置,并且可靠联动,报警探测器检测点不少于两个,且应布置在易泄漏的设备或部件上方,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时,报警系统应能及时准确报警和切断燃气总管上的阀门和非消防电源,并启动事故排风系统。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直燃机房应设置排水设施。10.在烟道周围0.50m以内不允许有可燃物,烟道不得从油库房及有易燃气体的房屋中穿过,排气口水平距离6m以内,不允许堆放易燃品。三、厨房设备防火防爆措施1.由于厨房环境温度较高,其洒水喷头选择也应符合其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应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颜色为绿色。3.厨房灶具旁的墙壁、抽油烟机罩等容易污染处应天天清洗,油烟管道清洗至少应每半年一次。第四节锅炉房防火防爆★燃油和燃煤锅炉房的耐火等级分别为一、二级。但如装设总额定蒸发量不超过4.00、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燃油锅炉的油箱间、油泵间、油料加热间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生产厂房,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锅炉房应选择在主体建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第五节电力变压器防火防爆三、电力变压器本体的防火防爆措施1.防止变压器过载运行。2.保证绝缘油质量。3.防止变压器铁芯绝缘老化损坏。4.防止检修不慎破坏绝缘。5.保证导线接触良好。6.防止雷击。7.短路保护要可靠。8.保持良好的接地。——容量100以下的变压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9.防止超温。10.变压器室应配备相应消防设施。11.应经常对运行中的变压器进行检查、维护。第十章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第一节装修材料的分类及分级二、分级(一)标准分级A级1、A2级——不燃材料(制品)B1级、C级——难燃材料(制品)B2级、E级——可燃材料(制品)B3级级——易燃材料(制品)第二节装修防火的通用要求一、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使用不低于B1级装修材料。二、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的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装修材料。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三、挡烟垂壁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其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四、变形缝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温度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五、消火栓门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及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六、配电箱建筑内部的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七、灯具和灯饰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八、饰物公共建筑内部不宜设置采用B3级装饰材料制成的壁挂、雕塑、模型、标本,当需要设置时,不应靠近火源或热源。第三节特殊功能部位及用房装修防火要求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室内装修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装修的顶棚、地面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二、共享空间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三、无窗房间除地下建筑外,无窗房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原规定基础上提高一级。四、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这类房间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应使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五、特殊贵重设备用房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六、设备机房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七、建筑内的厨房建筑物内厨房的顶棚、墙面、地面这几个部位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八、使用明火的餐厅和科研试验室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比同类建筑物的要求提高一级。九、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也不应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设计所需的净宽度和数量。第四节单层、多层公共建筑装修防火第五节高层公共建筑装修防火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100m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座位数大于800的观众厅、会议厅,顶层餐厅外,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第六节地下民用建筑装修防火地下民用建筑也包括半地下民用建筑,即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第七节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一、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2级。二、建筑外保温材料从材料燃烧性能的角度看,用于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以矿棉和岩棉为代表的无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不燃材料;二是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为代表的有机-无机复合型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难燃材料;三是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包括板和板)、硬泡聚氨酯和改性酚醛树脂为代表的有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可燃材料。第十一章灭火救援设施第一节消防车道一、消防车道设置要求(一)环形消防车道1.对于那些高度高、体量大,功能复杂、扑救困难的建筑应设环形消防车道。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2.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1500㎡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二)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1.当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2.为了日常使用方便和消防人员快速便捷地进入建筑内院救火,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三)尽头式消防车道(四)消防水源地消防车道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边缘距离取水点不宜大于2m。二、消防车道技术要求(一)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二)消防车道的荷载:轻、中系列消防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11t;重系列消防车其总质量15t~50t。(三)消防车道的最小转弯半径:轻系列消防车≥7m,中系列消防车≥9m,重系列≥12m。(四)消防车道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回车场不宜小于l5m×l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五)消防车道的间距: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左右,按规定一般设在城市道路两旁,故消防车道的间距应为160m。第二节登高面、消防救援场地和灭火救援窗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条长边或周边长度的4且不小于一条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高度不大于5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三、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要求(一)最小操作场地面积:最小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不宜小于15m×8m。(二)场地及建筑的距离:登高场地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四、灭火救援窗的设置要求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应小于0.8m和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3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及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第三节消防电梯一、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4.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1)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的高层塔架。(2)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的丁、戊类厂房。二、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消防电梯前室应符合以下要求:(1)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2)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及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3)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第四节直升机停机坪对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建筑中部需设置避难层。一、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范围建筑高度大于l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的公共建筑,其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二、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要求(一)起降区1.起降区面积的大小。当采用圆形及方形平面的停机坪时,其直径或边长尺寸应等于直升机机翼直径的1.5倍;当采用矩形平面时,其短边尺寸大于或等于直升机的长度。并在此范围5米内,不应设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旗杆等突出物。3.起降区的标志。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停机坪起降区常用符号“H”表示,符号所用色彩为白色,需及周围地区取得较好对比时亦可采用黄色,在浅色地面上时可加上黑色边框。(二)设置待救区及出口待救区应设置不少于2个通向停机坪的出口,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0m。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及分类二、建筑消防设施的分类按其使用功能不同划分,常用的建筑消防设施有以下15类:(一)建筑防火分隔设施——防火墙、防火隔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防火阀、阻火圈等。(二)安全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避难)走道、消防电梯、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消防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三)消防给水设施——消防供水管道、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消防水泵、消防稳(增)压设备、消防水泵接合器等。(四)防烟及排烟设施——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五)消防供配电设施——消防电源、消防配电装置、线路等。(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等。系统按应用范围可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类。(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依照采用的喷头分为两类:闭式系统——包括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简易自动喷水系统等;开式系统——包括雨淋系统、水幕系统等。(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房地产买卖合同模板
- 2024年港口疏浚及堤坝修建合同3篇
- 劳动合同书电子版
- 水甲苯精馏塔课程设计
- 插班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 管道课程设计小结
- 航空物流课程设计
- 航天研学课程设计
- 烘焙网络营销课程设计
- 机械小车课程设计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巩义市山川铝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六篇
- 二十五项反措检查表优质资料
- 保密办主任工作总结保密办主任工作总结八篇
- 新生儿沐浴及抚触护理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的设计
- 教学案例 英语教学案例 市赛一等奖
- 四川省2023职教高考英语试题
- JJG 913-2015浮标式氧气吸入器
- GB/T 12190-2006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 2020年贵州专升本高等数学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