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家国同构下的中国古代政治(测试)(原卷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1页
专题01 家国同构下的中国古代政治(测试)(原卷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2页
专题01 家国同构下的中国古代政治(测试)(原卷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3页
专题01 家国同构下的中国古代政治(测试)(原卷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4页
专题01 家国同构下的中国古代政治(测试)(原卷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家国同构下的中国古代政治(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2024•立山区模拟)《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这反映了变法()A.废井田,确立了土地国有制 B.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 C.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 D.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原创题)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都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A.承认土地私有 B.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C.奖励耕织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3.(新情境)“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秦朝派去地方的官员称为()A.刺史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4.(新情境)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组织,郡守、县令由朝廷直接任免。上述措施反映的是秦朝的()A.制度创新 B.经济改革 C.法律严苛 D.文化专制5.(历史解释)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减免田赋。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反映了当时()A.摒弃了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C.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D.儒学已居于主导地位6.(历史解释)历史蕴含着大量值得我们借鉴的政治智慧。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妙处是()A.和平化解了地方诸侯对皇权的威胁 B.加强了诸侯对封地的控制力C.完全消除了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矛盾 D.彻底剥夺了地方豪强的权力7.(跨学科)为了解决甲图的现象,汉武帝在主父偃的建议下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造成了乙图的结果,该措施是()A.推恩令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焚书坑儒 D.统一文字8.(2023秋•仁化县校级期末)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可用于论证“民族交融逐步加强”的是()A.胡凳等少数民族坐具引入中原 B.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了平城 C.南朝时期南方的政权更迭频繁 D.鲜卑语成为北方地区通用语言9.(新情境)下面为某一史实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这一史实是()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联姻A.商鞅变法 B.西晋建立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前秦汉化改革10.(唯物史观)如表是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墓葬变化对比表,从中可以看出改革的影响是()对比改革前北魏墓改革后北魏墓殉葬牲畜牛、羊、马的头骨、肢骨猪、狗、鸡、羊等家畜陶器模型墓葬形制鲜卑族:梯形竖穴土坑墓仿东汉:弧边方形砖室墓壁画装饰狩猎、宴饮、打场、采桑等场景儒家“孝悌”“升仙”等内容A.结束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B.促进了封建化C.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民族隔阂消失11.(2024•和平区校级开学)如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据如表可知()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朝唐朝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察举制导致阶层逐步固化 B.九品中正制拒绝寒门子弟C.选官标准影响着阶层流动 D.科举制度淡化族群的差异12.(2024•西平县一模)这是网络上一则网友的评论:“古往今来的实践一再证明,实行考试制度有其弊病,但废止考试制度必将造成更大的祸害。理论上说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才方式,却是目前为止相对公平的方式。”我国隋朝时期建立的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指的是()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 D.分封制13.(历史解释)如图目录节选自一本人物传记,他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第八章求谏与纳谏第一节“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一)鼓励极言规谏(二)直谏者首推魏征第二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14.(历史解释)李白青年时曾写诗句:“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表达了决心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当世,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诗中的“明时”(大好时代)是指()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15.(2024•西安一模)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①把军队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③在地方设置节度使④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新情境)在历史复习课上,某班同学有如下的发言,根据这些观点,你认为这节课复习的主题是()派文人担任地方知州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扩大科举考试录取名额文臣拿握国家的军事大权A.重文轻武的政策 B.休养生息的政策 C.以德化民的理念 D.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17.(2023秋•红桥区期末)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A.抑制土地兼并,致力改善民生 B.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C.推行科举制度,大量选拔人才 D.剥夺武将军权,强化中央集权18.(新情境)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19.(历史解释)《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上述材料中“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枢密院 B.行中书省 C.中书省 D.御史台20.(唯物史观)这是某同学整理的湛江历史沿革表(部分)。与这两个时期相对应的制度是()时期沿革内容秦朝属于象郡元属湖广行省雷州路A.分封制、行省制 B.郡县制、行省制C.分封制、郡县制 D.行省制、郡县制21.(2023•李沧区二模)《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郡,与都省为表里。”由此可知,行省制度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助长地方割据势力C.监察豪强与官吏 D.削弱了丞相的权力22.(2024•正阳县一模)“这种文体跟代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用不着独立思考,实际上是严厉地禁止独立思考,只要能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地带入这种格式中,便是篇最好的文章。”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军机处 B.允许言论自由 C.制造文字狱 D.实行八股取士23.(时空观念)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图图示中空白处应是()A.分封制 B.八股取士 C.三司 D.军机处24.(新情境)使团乘坐那么多的船只远道而来,中国人见了一定非常得意,因为长幡上用中文写着几个大字:“英吉利贡使”。无论在旗上还是在英使提供的礼品清单上,中国官吏都把礼——“礼物”改为贡——“贡物”。“礼”改为“贡”折射出()A.两种文明的差异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民族融合的深入 D.对外开放的实行25.(历史解释)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奏章;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这反映清朝()A.君主专制持续加强 B.边疆治理卓有成效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 D.政治决策日益民主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而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隋唐时期考试成绩是取士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赵家冀《中国教育通史隋唐卷》材料二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中国科举史话》材料三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材料四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到隋唐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科举制正式创立是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期间?(4分)(2)材料二中刘、李二人的经历说明当时科举制有什么特点?(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朝这种科举考试形式的影响是什么。(4分)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材料二图二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思想什么措施。(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个朝代的机构建制。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西藏管理,该朝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4分)(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4分)(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