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汇编(下)_第1页
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汇编(下)_第2页
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汇编(下)_第3页
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汇编(下)_第4页
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汇编(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汇总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内容梳理】一、了解《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二、了解创作背景《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三、联系全书,梳理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填写下面的表格。【参考答案】①法理社会;②借助语言的社会;③团体格局;④系维着人民的宪法;⑤小家族;⑥男女求同;⑦礼治秩序;⑧调解体系;⑨无为政治;⑩地缘社会。四、内容概要(一)《乡土本色》该章是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二)《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章说明了一个问题——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三)《差序格局》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观点,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中国人独特的“私”的个性,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不同于西洋社会有如捆柴的团体格局,费孝通在书中将中国的格局比作“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每个网络都是以“己”作为中心,每个网络的中心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一个差序格局,人伦的格局。(四)《家族》《男女有别》这两篇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是生儿育女。但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沿着父系这一方面扩大。当其扩大成为氏族和部落时,其功能显然不只于生育,而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家是个连绵延续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所以,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中国人就矜持和保留得多,纪律排斥了私情,这在“男女有别”中有进一步的说明。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浮士德式的恋爱精神,在乡土社会中是不容存在的。因为乡土社会不需要新的社会关系,更害怕旧的社会关系被破坏。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文化观,男女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这便是男女有别的原则,即干脆认为男女之间不必求同,不必了解,在生活上加以隔离。(五)《礼治秩序》《无讼》这两章讨论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和约束。乡土社会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于‘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调节不是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来调节。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它正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治秩序。“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这也正是讼师在乡土社会中没有地位的原因。在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之下,原本不承认有可以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而现行法却是采用个体平等主义的。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六)《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这三章讲的是四种权力。关于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该书在《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三篇中分别加以阐述。费孝通认为社会权力共有四种形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在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在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四是在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时势权力。

第六单元《反对党八股(节选)》一、文学常识1.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2.八股即八股文。这是15世纪到19世纪中国封建王朝考试制度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种文章的每一段落都要死守固定的格式,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所以,实际上它是一种没有内容,专讲形式的文字游戏,是封建统治者愚弄和奴化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也称“八比”。)八股文起于宋末,兴盛于明代,衰亡于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变法维新派首领康有为上书要求废八股,同年光绪皇帝宣布乡、会试“一律改试策论”。3.党八股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为“党八股”。二、字词梳理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量体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无的放矢: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目标或不切合实际。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面目可憎: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祸国殃民:指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拿来主义》一、文学常识杂文杂文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既是议论文,有议论性,旨在说理;又可归入文艺作品,具有文学性、形象性。它短小精悍,能大中取小、小中见大,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二、字词梳理自诩:自夸。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喻指权贵的施舍。冠冕: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孱头:懦弱无能的人。《读书:目的和前提》字词梳理大无畏:什么都不怕(指对于困难、艰险等)。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指要做一件事情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别无他法:没有别的办法。孜孜不倦: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大失所望:指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上图书馆》字词梳理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劝学》【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以为轮

“”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

“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知明而行无过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二、词类活用1.以为轮

动词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其曲中规

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4.知明而行无过矣

名词作动词,犯错误;5.登高之博见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处;6.见者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处;7.非利足也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8.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泳;9.积善成德

形容词作名词,善行;1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11.用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三、古今异义1.以为轮

古:把……做成;今: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的刀类;今:金钱,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4.假舆马者

古:凭借;今:与“真”相对5.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6.下饮黄泉

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7.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藏身;今:托付四、一词多义1.之:取之于蓝

代词,代青

水为之

代词,代冰

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

结构助词,的

锲而舍之

代词,代雕刻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前置的标志

蛇鳝之穴

结构助词,的

2.于:取之于蓝

介词,从

青于蓝/寒于水

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

介词,向,引出对象

3.者:不复挺者

语气词,表停顿

见者远/闻者彰/假舆马者/假舟楫者

……的人无可寄托者

助词,表判断

4.一:骐骥一跃

数词,一次用心一也

专一5.而: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

表转折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知明而行无过/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终日而思/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表修饰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表转折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表承接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以(之)为轮故木受绳(测)则直,金就砺(磨)则利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2.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3.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师说》【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二、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2.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4.不耻相师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5.孔子师郯子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6.耻学于师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7.吾从而师之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8.则群聚而笑之

名词作状语,成群地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今:连词,表因果关系。3.吾从而师之

古:两个词,动词“从”(跟随和连词“而”;今: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一般人;今:大家;许多人。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今:小学学校教育。6.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今: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四、一词多义1.师:从而师之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则耻师焉

动词,从师学习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2.道: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学说,主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会天大雨,道不通

名词,道路不足为外人道也

动词,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名词,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名词,道德,道义,正义3.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为五百人立传

名词,传记4.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内惑于郑袖

动词,迷惑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5.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副词,表转折,竟,反而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副词,表顺承,就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副词,才项王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副词,仅仅,只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副词,表判断,是,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的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连词,于是6.其: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人称代词,他们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指示代词,那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表感叹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副词,表猜测、推测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被动句:不拘于时3.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状语后置句:耻学于师

第七单元《故都的秋》一、文学常识1.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淮南子·说山》:“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知秋”比喻由细微的迹象看出形势的变化,由现象或部分推知本质或全部。2.陶然亭位于北京城南,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的四大历史名亭(绍兴的兰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变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在这个文人雅集的地方,有林则徐、翁同龢所写的对联,还留下了很多诗文,秋瑾、龚自珍等人都曾在陶然亭上留诗。陶然亭也曾经是早期革命者高君宇与石评梅爱情的见证者,两人后来合葬于此,“冰雪情谊”流传至今。3.秋士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指秋天的时候,男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有些英雄末路的伤感。常与“春女”(春天的时候,女子往往会因为看到落花而感到红颜易老,时光飞逝伤感)陪伴相出。也指迟暮不遇之士。二、字词梳理息列索落:形容细小琐碎的雨声,拟声词。平平仄仄:文中指推敲字的声韵。二、字词梳理息列索落:形容细小琐碎的雨声,拟声词。平平仄仄:文中指推敲字的声韵。《荷塘月色》一、文学常识通感也叫移觉,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你的歌声真甜啊!”中的“甜”字,本来是味觉用词,在这里却应用到听觉上,以味觉来写听觉。这个“甜”字细腻、生动地表现了歌声的柔美、动人,比“好听”“悦耳”更有味道。二、字词梳理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弥望:充满视野,满眼。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袅娜:柔美的样子。脉脉:默默,形容水没有声音。《我与地坛(节选)》一、文学文化常识1.《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共有一万三千多字,分为七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其中前两部分。2.地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的正式名称叫作“方泽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二、字词梳理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急于求成:形容急着要取得成功。心神不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坐卧难宁:指人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又表示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声名狼藉: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赤壁赋》【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乘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同“缭”,盘绕、围绕二、词类活用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2.下江陵

名词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4.歌窈窕之章

名词作动词,吟诵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作状语,向南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7.舞幽壑之潜蛟

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8.泣孤舟之嫠妇动词使动用法,使……哭泣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白茫茫的水汽。今: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旷远的样子。今: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指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女子。四、一词多义1.歌:歌窈窕之章动词,唱歌曰“桂棹兮兰桨……”名词,歌词倚歌而和之

名词,歌曲的韵律诗言志,歌永言名词,能唱的诗2.望:七月既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西望夏口

动词,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

动词,盼望德高望重名词,名望,声望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名词,希望,念头3.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动词,如同,好像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

连词,表假设,如果突如其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自以为不如

动词,及,比得上4.属:举酒属客动词,劝请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属予作文以记之

动词,同“嘱”,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辈有情人终成眷属名词,家属,亲属5.于: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强于百万之师介词,比告之于帝介词,向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4.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登泰山记》【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须臾成五采“采”同“彩”2.多平方,少圜“圜”同“圆”二、词类活用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照3.山多石,少土

形容词作动词,多有;少有三、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古:到达。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2.多平方

古:平的,方形的,指山石的形状。

今:数学用语。四、一词多义1.阴:其阴,济水东流名词,山的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名词,阴天,没有阳光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副词,暗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名词,阴影,树荫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寒冷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名词,光阴,时间2.坐: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动词,坐在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名词,同“座”,座位王曰:“何坐?”曰:“坐盗。”动词,因……而获罪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动词,因为3.及:及既上

动词,等到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连词,和其贤不及孔子

动词,比得上4.道:循东谷入,道有天门名词,道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名词,道义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名词,政策,方法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动词,取道万户侯岂足道哉动词,称道5.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余始循以入

连词,表顺承关系回视日观以西峰助词,表方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以刀劈狼首

介词,拿、用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用来皆以美于徐公

动词,认为、以为五、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2.判断句:此东海也

古诗词诵读《静女》【知识积累】词义解释1.见:通“现”,出现2.爱:通“薆”,隐藏,遮掩3.说:通“悦”,喜爱4.女:通“汝”,你5.匪:通“非”,不是6.姝:美丽漂亮7.城隅:城角8.踟蹰:徘徊9.娈:美好10.洵:确实《涉江采芙蓉》【文学常识积累】《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