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1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2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3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4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PAGE8-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目标导学】1.了解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和政权建立的基本史实2.知道辽与北宋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知识构建】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是怎样兴起和建立政权的?(1)兴起: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西夏”建立者是谁?他是如何“吸收汉族文化”的?(1)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2)表现: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微点拨: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大宋皇帝”是谁?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虔奉欢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1.“大宋皇帝”:宋真宗。2.事件:宋辽“澶渊之盟”。3.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4.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西夏损耗巨大,人民处于困苦之中。2.和:(1)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微点拨: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材料一如图探究1.据如图所示货币可知,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为什么要仿效中原王朝?对各自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答:改变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面貌的需要;影响:加速了辽、西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民族交融,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探究2.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答: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材料二①(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②澶渊之盟……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③神宗初即位……一日语及辽事,曰:“……盖辽人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且视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探究3.材料二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对澶渊之盟的不同观点。请将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材料填写在横线上。支持“和议是统治者的耻辱”的材料是③。(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不利于军事发展”的材料是②。(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有利于社会安定”的材料是①。(填写序号即可)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客观评价“澶渊之盟”(1)“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给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对于北宋:是屈辱和约,岁币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3)对辽:使辽兵安然脱险,而且得到岁币。(4)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1.有首诗这样描绘契丹人的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写契丹人的生活状况是 (C)A.农耕生活 B.定居生活C.游牧生活 D.渔猎生活2.银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曾被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A.西夏 B.辽C.吐蕃 D.北魏3.到9世纪后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契丹服装样式也影响到中原地区,北宋官方曾多次颁发诏书禁止百姓穿用契丹服装。材料体现了(A)A.农牧文化的交融B.民族政权的并立C.民族战争的延续D.对外交往的频繁4.1004年,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大军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兵锋直指都城开封,宋廷朝野震动,欲迁都南逃,这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 (D)A.司马光 B.房玄龄C.王安石 D.寇准5.澶渊之盟后,宋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辽也设场多处,与宋朝互市。这说明澶渊之盟 (C)A.加剧了辽与中原的冲突B.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C.促使两国保持和平局面D.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6.(2022·郑州月考)宋与辽曾在边界开设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交易各种商品,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辽也曾经在灾荒之年购买了北宋官仓的两万石粟。榷场的兴办 (D)①加重了民众的赋役负担②加剧了各民族间的军事冲突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④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归纳比较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其共同点是 (B)①宋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②辽、西夏都与大宋约为兄弟之国③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④宋割地给少数民族政权A.②③④ B.①③C.①④ D.①②③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材料三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15万匹绢、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1)从材料一中找出契丹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答: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官制,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2)材料二中的“协议”历史称为什么?答:“澶渊之盟”。(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盟约的内容?当时西夏在位的皇帝是谁?答:宋夏和约。元昊。(4)你如何认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和、战关系?答: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其中和平相处是北宋与辽、西夏关系的主流。北宋与辽和西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北宋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辽和西夏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9.【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需要物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1)写出澶渊之盟签订的两个政权名称。答:北宋与辽。(2)你同意材料中关于澶渊之盟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同意;澶渊之盟对宋朝来说虽然是屈辱的盟约,但换来了宋辽边境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定,不同民族之间得以相互交流、交融,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