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_第1页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_第2页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_第3页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_第4页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政策提出了多项重要的教育理念,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双减”政策的指导为依据,分别引导学生展开情境创设、模型制作、精心预设、自主讲解、针对训练等活动,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刻性,帮助学生掌握多种数学学习方法,及时弥补不足之处,全面提升学习效果。一、创设情境,生动理解“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身心压力,关怀学生的身心健康。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直接让学生抄写和背诵大量的知识,导致学生学习氛围过于沉闷,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和生活场景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进行生动体验,深刻理解,有效消除学习的枯燥感。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生动理解。升和毫升是一种数学计量单位,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时会认为这些知识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一只水杯和一个水壶;一瓶墨水和一桶食用油”等事物。其次,教师运用数学语言做出如下描述:“这只水杯中大约有200毫升水,这个水壶中大约有5升水,这瓶墨水大约有50毫升,这桶食用油大约有10升。”根据这些描述,学生能够认识到升和毫升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再次,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如下思考:“我为什么会用毫升和升来描述不同的事物呢?”学生发现教师使用毫升分别描述了水杯和墨水,而使用升描述了水壶和食用油。通过观察这些容器的体积,能够认识到升主要用来形容体积较大的事物,毫升主要用来形容体积较小的事物。由此,学生根据这些生活情境对这两种计量单位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有了明确认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自主创设情境,对这些知识进行更生动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如下交流:“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品呢?可以用这些计量单位来描述吗?”对此,有的学生分享了以下生活经历:“那天我咳嗽时喝了10毫升的止咳糖浆。”有的学生说:“那天我们举行家庭聚会,所有人一共喝了10升的饮料。”其他学生一方面联想这些学生描述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举例其他的生活场景,从而在这些情境的综合作用下加深对这两种计量单位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解效率,从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减负提质的要求。二、操作体验,深入探究“双减”政策要求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很多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仅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往往难以进行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制作模型,模拟相应的数学要素,进行充分观察和探究,寻找恰当的解题思路,加深学习深度。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型制作深入探究几何知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点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教材中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示意图,运用相应的材料制作这些几何图形,进行充分观察。有的学生用剪刀裁剪两张大小相同的圆形纸片和一张长方形纸片,将长方形纸片的两端卷在一起,形成一个镂空的圆柱体形状,再将两张圆形纸片分别粘贴在镂空的圆柱体上方和下方,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圆柱体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以及侧面形状特点进行具体认识。还有的学生将纸张裁剪成一个曲面,接着裁剪出一个圆形,将这两部分粘贴形成圆锥体,从而对圆锥体的底面和侧面形状特点进行具体认识。之后,学生还可以从这些模型中找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顶点和高,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程度。而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模型进行如下思考:“圆柱体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学生能够认识到圆柱体是由上底面和下底面以及侧面组成的,并认识到这些部分分别是圆形和长方形,从而发挥组合思维,具体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模型对学习复杂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与圆柱体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模型展开探究。比如,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水桶的面积。学生利用圆形和长方形纸片制作水桶的模型,在反复观察后发现,水桶的上底面中空,因此认识到水桶是一个特殊的圆柱体,从而将水桶的面积确定为侧面积和一个底面圆的面积,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剖析数学知识,解析数学问题,有效掌握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的学习思路,充分激发探究意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三、精心预设,接纳生成“双减”政策倡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设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设置合理的提问方式,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有意义的问题探究中,促进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理解。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可以精心预设,促进学生接纳新的数学知识,生成新的数学认识。本课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在反复尝试中对可能性这种客观规律进行具体认识。教师在备课环节要认识到,很多学生会凭借生活经验直接运用语言表述数学结果,而缺乏体验得出可能性过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袋子中有一只红球和一只黄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吗?”其次,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启发:“我们一共摸了几次?总共摸到几次黄球和几次红球?”这样的问题预设十分细致,能够让学生从个体数量与整体数量的角度思考可能性的计算方法,运用具体的数值验证自己的猜想。由此,学生可以进行多次摸球活动,发现摸到红球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一样,从而做出具体验证。又如,在思考“有三张红桃扑克牌,一张黑桃扑克牌,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黑桃的可能性大?”这一问题时,教师要提前认识到,很多学生会发现红桃扑克牌的数量多,黑桃扑克牌的数量少,就会直接认为摸到红桃牌的可能性大,这种思路是不全面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总共有多少张牌?摸到红桃扑克牌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黑桃扑克牌的可能性是多少?”这样连续性的问题,让学生逐次展开计算。同时,教师要提前预设很多学生对可能性的普遍性缺乏足够认识,对计算的结果不够确信这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不能够只是使用图片让学生想象摸牌的过程,而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花色的扑克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抽牌游戏,对比各自的结果,增加实验的次数,进行求真探索。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前准备具有思路启发意义的问题以及活动,让课堂教学资源更充分,让学生对各项数学问题进行更具体的理解。四、自主讲解,合作交流“双减”政策一方面要求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倡导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讲解活动,让学生梳理自身的学习思路,认识课堂知识之间的关联,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然后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关的知识和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思路和经验,汲取更多数学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讲解以及合作交流活动。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知识构建意识不足,不能全面讲解课堂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中的一些知识进行随机分享,消除学生自主讲解的压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知识呢?可以分享给大家。”对此,学生A在多媒体上展示“两座灯塔,一只轮船”的情境图片,用手指着灯塔1,做出如下表述:“我们可以看到图片中灯塔1在轮船的北边,也在轮船的西边,所以灯塔1在轮船的西北方向。”而学生B与学生A展开互动,进一步增强自主讲解的生动性,用手指着灯塔2提问:“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呢?”学生A说:“灯塔2既在轮船的北边,也在轮船的东边,这就是东北方向的判断方法。”这样带有互动性的自主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具体地剖析数学知识,避免全程背诵概念,有效提高了讲解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共同交流疑难问题。比如,一名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了灯塔和轮船的方向关系,就一定能够准确找到灯塔的位置吗?”对此,一名学生可以在图片中寻找出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从而进行如下表述:“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是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方向确定轮船的大体位置。”接着,另一名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确定了角度就能够确定轮船的具体位置吗?”其他学生可以随机设定:“灯塔1在轮船的西偏北50°方向”这样的条件,并用量角器画出示意图。这时,部分学生认为精准确定了轮船的位置,而另外一部分学生说:“这个角度只能让我们知道灯塔1在这条线上,但还不能确定灯塔1在哪个点上。”由此,学生可以进一步设定“灯塔1在轮船的西偏北50°方向,距离轮船6千米的位置”这样的条件,并完善示意图,从而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讲解课堂知识,表达个人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共同探讨具有难度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学习深度。五、针对训练,弥补提升“双减”政策要求充分创新学生的作业设计方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而课堂训练对优化课堂教学成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弥补不足之处,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活动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以下问题:“本节课中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哪些知识还没有理解?”学生如实反馈,帮助教师明确训练方案。有的学生反馈可以准确找到长方体的所有面和顶点,但对长方体的棱长的特点缺乏具体认识。因此,在训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多个长方体包装盒,让学生利用直尺测量包装盒每条棱的棱长,学生根据数据得到以下认识:“长方体的棱长并不是全部相等,而是每个面中相对的两条棱长相等。”而有的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缺乏足够认识。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从长方体的角度认识正方体的棱长和面,学生能够具体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还有的学生反馈已经熟练掌握了标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但对较为复杂的应用题目缺乏正确思路。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的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30厘米,40厘米,制作这样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需要多少玻璃?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宽、高分别为12厘米,8厘米,10厘米,包装这样的5个长方体包装盒,长100厘米,宽80厘米的包装纸够用吗?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绘制相应的模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进行逐步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