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信息类阅读课件3: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信息类阅读课件3: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信息类阅读课件3: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信息类阅读课件3: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信息类阅读课件3: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类阅读板块一理解推断信息学案3——精准理解,仔细比对复习任务1.掌握理解重要概念和句子的方法。2.用好比对法,重点突破第1、2题的设题陷阱。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20~2023年新高考Ⅰ卷1.下列对原文/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理解分析内容信息新高考Ⅰ、Ⅱ卷第1、2题均为选择题,命题有同有异。同:①设项顺序均与原材料段落顺序大体一致;②大多是信息转述或整合,内容综合性不强;③设误点细小。异:第1题:①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重点是重要概念或句子的理解。②选项多采用对原文重点词句“变形”的表述方式,也有不少跨段落的转述。③选项设误点多为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时态等。整体难度不大。第2题:①主要考查根据内容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兼及多文本间的内容观点概括或比较。②选项的表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容+推断结论”的形式;另一种是一个判断句,直接呈现结论。③选项涉及的文本区域很大,有时是跨材料的概括。④选项设误点多为无中生有、混淆关系等。2020~2021、2023年新高考Ⅱ卷2022年新高考Ⅱ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2020~2023年新高考Ⅰ卷2.根据材料(材料一/二)内容/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其中2020年新高考Ⅱ卷为第3题)根据内容信息合理推断2020~2021、2023年新高考Ⅱ卷知识图要

活动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所谓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就是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词语)和句子。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它们,就无法读懂文章。因此,它们是读懂、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答好信息类阅读第1、2选择题的关键。(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完成非连续性文本“三步”阅读后,填出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内容。整体把握共同话题历史地理学侧重点材料一材料二我国历史地理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①材料关系两则材料围绕共同话题,分别从我国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角度介绍,二者具有②______关系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特点互补一、综合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

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

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

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

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精做试题B项首先要关注前两个分句的逻辑是否得当,原文强调沿革地理研究是治学的基本功,并非指“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选项归因失当;其次,“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也与原文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相关的信息是“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表述正确。与“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相关的信息是“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表述正确。但“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无中生有,材料二中的表述是“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且没有“最能”之说,故C项错误。D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表述错误,对应的信息在材料二第二段,作者以长江三峡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城市的兴起来论证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非说明“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再者,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并列也不合逻辑,故D项错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

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

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

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

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C项对应的信息是材料一第六段中“改革开放以来”所引导的内容,其成就得益于多方面,并没有强调主次轻重,所以“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以偏概全。二、对点练(一)理解重要概念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题干要求理解沿革地理研究范畴,该内容对应的信息主要是材料一第五段中“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而A、B、C三项分别对应“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所以,它们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而D项“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的关键在于“演变研究”,根据材料二的说法“历史地理学……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所以,它属于历史地理学研究范畴。根据教材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文法”的一项是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中国建筑的特征》)A.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B.“斗拱”常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C.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纵横梁组合构架制。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原则。

[关联教材]

√“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这句讲的是建筑的原料,不属于建筑“文法”。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这4点应是答案要点,规范的定义应为:历史地理学是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的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格式为被定义概念=特征+属概念(上位概念)。根据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可知历史地理学的基本属性是一门现代地理学科,或者说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根据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概括其本质特征,即具有时空结合的特点。根据材料一的研究性质和材料二第二段,以及对长江三峡等地貌和武汉等城市的形成和演变,可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研究目的是“寻找……原因”“探寻其规律”。筛选并整合以上信息,根据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格式要求,即可概括出准确、完整的答案。理解重要概念含义是指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其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含义。点拨关键理解重要概念含义是指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其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含义。点拨关键第3题是考查概念外延的,第4题是考查其内涵的。理解概念,首先要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者多为概念的属性、特征,后者多为概念的类别。其次,要注意易混概念的区别。如沿革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本质不同。最后,给概念下定义有固定的公式,运用“……是……”“……叫……”等判断句式表述。被定义概念=被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邻近属概念。(具体可参见后面“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学案79“语段压缩”)点拨关键(二)理解重要句子5.下列对“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沿革地理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但仍不及历史地理学的涵

盖范围广。B.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乎国计民生,而且其研究内容构成了历史地理

学的基础。C.从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之间的关系看,后者从属于前者并为其重要

组成部分。D.中国历史地理学形成时间虽晚于沿革地理,但在现代,历史地理学的

研究不断发展。√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分支”可知,历史地理学的涵盖范围比沿革地理广。B项正确。材料一第四段指出“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另根据第六段可知,沿革地理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始向历史地理学发展,学术团体禹贡学会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了沿革地理的优良传统。可见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在学术上是源和流的关系,前者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乃至研究成果都可以为后者所用。C项错误。首先,原句明确说明二者“有质的区别”,所以它们不可能是从属关系;其次,根据材料一第五、六段可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更广,所以它也不可能是沿革地理的组成部分。D项正确。材料一第五段“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以及第六段第一句说明中国沿革地理成型更早,由第六段最后一句可知选项后半句表述正确。请用一个短句概括下面长句的意思,不超过20个字。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自然选择的证明》)[关联教材]答案自然选择倾向于保存物种中最为歧异的后代。该句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句意重点在“所以”后。对于信息类阅读来说,理解重要句子就是理解那些复杂长句,因为长句表达是这类文章尤其是论文表达的特点。为此,要注意:①分析句子结构层次。可依据标点,更可根据句中关联词语来划分层次。②抓住句中关键词,把握句子核心。③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定成分,准确理解。④关注句子修辞及在文中的位置。点拨关键

活动二运用比对法,识破设题陷阱(一)如何运用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正误的做题方法。它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选择题或者说答选择题几乎都要用到比对法。其运用要注意以下三点:1.比对原则(1)整体原则选项在转述或概括文本信息时会有一定程度的跨越,跨句子、段落,甚至材料,筛选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2)理解原则不能简单依据选项关键词去筛选文中信息,还要理解该词语的内涵,找同义词、近义词、有包含或从属关系的词语,确保信息不遗漏。2.比对角度(1)内容角度有三种错误类型:选项中有而原文中没有,原文中有而选项中没有,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意思不一致或相反。(2)语法角度检查主语,看选项与原文陈述对象是否一致;检查修饰成分,看选项是否刻意删除或增加了修饰限定词。(3)逻辑角度选项若涉及因果、条件、假设、选择等逻辑关系,即带有“因为……所以……”“只有……才能……”“如果……就……”“不是……就是……”等关联词时,要检查其与原文逻辑是否一致。3.比对敏感词(关键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点,既可以快速锁定原文比对范围,又便于快速比对。这个关键点,一是选项中的核心词语(陈述对象或关键概念),二是选项涉及的敏感词,后者更为重要。(1)内容理解题常见的敏感词:①表范围的词,如“所有”“全部”“都”“一些”“极少”“部分”“相关”等;②表程度的词,如“最”“极其”“严重”“非常”“可能”等;③表时间、结果的词,如“了”“已经”“将要”“完成”“结果”等;④表指代的词,如“之”“其”“此”“这”“那”等;⑤表关联的词,如“或”“和”“及”“除”等;⑥表是非的词,如“没有”“无”“无非”等。这些敏感词基本都是试题设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混淆是非”等陷阱时常用的词语。(2)依文推断题除了上面的敏感词外,还有:①复句间关键词语:表条件的,如“只有……才……”“只要……就……”等;表假设的,如“如果……就……”“假如……就……”等;表因果的,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表目的的,如“以使”“免得”“为的是”等。抓住这些敏感词,看看选项与原文原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一致。②结论性词语,如“由此可见”“说明”“总之”等,表明得出一个新结论。应根据这些结论性词语看新结论是否成立(是否有据,是否合乎常理等)。③预测性词语,如“当……时”“……也……”“启示是”“还应该”“将”等,表明得出一种预测性结论。应看看结论从原文中是否推得出来。(二)运用比对法,识破第1题“曲解文意”等主要陷阱命题者常设陷阱常见设误点阐释辨析标识曲解文意指选项中的观点和原文不一致,选项更换个别词语或说法,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者歪曲原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出现与原文内容类似的复述句或概括句。常见设误点阐释辨析标识以偏概全指选项表述有意把原文中对某类事物某一部分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功用等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功用。即以部分代整体,以局部代全局。常出现表范围、程度的词,如“所有、全部、都、全、一些、极少、部分、相关、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等。常见设误点阐释辨析标识张冠李戴指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或者将原文中甲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或者将与甲事物有关的信息说成是与乙事物有关的信息。常出现一些代词,如“之、其、此、这、那”等;一些连词,如“或、和、及、除”等。常见设误点阐释辨析标识夸大其词指命题者对原文中涉及的有关作用、效果、用途等信息,在选项表述时故意夸大作用,或加深程度等。常出现一些表示程度或范围的词,如“唯一、极其、稍微、更加、分外、尤其”等。混淆时态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或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说成是未发生的,又称作混淆已然和未然。常出现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了、已经、将要、完成、结果”等。请用比对法判断选项正误并说明理由。1.选项:文艺经典在文化层面价值创造和精神构建的要素是发现生命、礼赞自然、敬畏宇宙。原文:《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更不要说四大古典名著了,它们博大精深,直至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教育。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答案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由此可见,原文是说《兰亭集序》的文化表达,并不是说“文艺经典”。2.选项:西方美学的朦胧美与雾里看花同中有异,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雾里看花则借助迷离恍惚展示美感。原文:雾里看花,乃是中国美学的又一种境界。它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不同于西方美学的朦胧美,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答案张冠李戴。由原文“雾里看花,乃是中国美学的又一种境界。它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不同于西方美学的朦胧美,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可知,选项把原文中的“它”换为“西方美学的朦胧美”,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3.选项:比起修饰身体的传统方式,医疗美容手术凭借科技的支持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不仅见效快而且使得人们可以彻底实现理想的美貌。原文: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答案“可以彻底实现”曲解文意,原文是“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4.选项: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原文: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答案变“或然”为“必然”。由原文“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可知,人工智能的“奇点”不一定会到来。(三)运用比对法,识破第2题“于文无据”等陷阱第2题是一种依据信息内容进行推断的题,答题时尤其要立足文本,用好比对法,识破这类题“于文无据”“逻辑失当”“说法绝对”三种主要陷阱。1.看推断前提是否有据,识破“于文无据”陷阱看选项的前提时思考:①前提是否混淆范围,如原文内容是涉及局部的或整体的,而选项则相反。②前提是否混淆语气,注意前提中表示或然语气的限制语,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推断可能成立;前提中表示必然语气的限制语,如“一定”“必定”“肯定”——推断不能成立;有时则是相反的。这就需要考生仔细比对选项中的前提与原文信息是否一致。③前提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请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识破“于文无据”陷阱。(1)选项:钱锺书的文学批评实践具有“人化”特点,以彰显文学作品自身的生命力和鲜活的社会人生气息为目的。原文:钱锺书在理论上总结出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人化”特点,自己的批评实践也呈现出这样的特色,“文心”“文气”“肌理”“神韵”等概念常出现其笔下,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心灵的自由与鲜活的社会人生气息。答案“以……为目的”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钱锺书在理论上总结出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人化’特点,自己的批评实践也呈现出这样的特色……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心灵的自由与鲜活的社会人生气息”,并不是说钱锺书就是以此为目的。(2)选项: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最早发现在语法研究上“仪刑西方”是没有出路的。原文:实践证明,将中国的语言文字研究纳入西方语言学的分析体系之中,终究是方枘圆凿、治丝益棼。即使是语法研究,一味“仪刑西方”也是没有出路的。语言学家们早已洞察到这一点。王力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论证了依附西方语法来建立汉语语法体系是流弊甚多而走不通的绝路”。答案“最早”于文无据。原文“语言学家们早已洞察到这一点。王力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论证了依附西方语法来建立汉语语法体系是流弊甚多而走不通的绝路’”说的是王力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没有说“王力先生是最早发现在语法研究上‘仪刑西方’是没有出路的”。2.看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识破“逻辑失当”陷阱比对关系,就是在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思时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看选项表述的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首先,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其次,比对每一分句的含意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特别要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等现象。关系类型意义解说关注关键词设误方式因果关系原因产生结果“因为……所以”“因此”等因果颠倒、强加因果、遗漏多因条件关系事件发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只要……就……”“只有……才”等把充分条件换成必要条件,或者相反假设关系两者之间是假想的情况“如果……就……”等把假设当事实或把事实当假设并列关系句与句之间是横向存在的“同时”“既……又……”等把并列关系变成其他关系关系类型意义解说关注关键词设误方式选择关系按照目的进行选择“不是……就是……”等把选择关系变成并列关系承接关系事件发生有先后顺序“然后”“于是”等把承接关系变成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先肯定,然后部分否定“但是”“可是”等把转折关系的前后语句转换成其他关系请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看看推断逻辑失当在哪里。(1)选项:文艺的“风格就是人格”,所以一个作家的倾向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原文:一个作家总有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是他毕生生活经验、文化教养和时代风尚所形成的。它总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文艺的“风格就是人格”。答案因果倒置。“一个作家的倾向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不是结果,而是原因。(2)选项:只要创作者具有足够的“诚意”,就可以创作出具有最动人和最有“体温”与“活性”的品质的作品。原文:散文应当具备或者包含的三个要素就是真诚、自由、妖娆。散文之所以能够绵延许久,至今还有人喜欢、继续接力的原因,就在于发自写作者“本体”和“内在”的那种具有强大辐射力与“能量”的“诚意”。这个“诚意”是写作者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就是写作者自身“修为”与胸襟、视野和识见的体现,也才构成了散文最动人和最有“体温”与“活性”的品质。答案“诚意”只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条件之一,还有“自由”“妖娆”等条件。而选项中“只要……就……”把充分条件变成了必要条件。3.看推断结论是否合理,避免说过头话、绝对化推断结论是根据文中已有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以此推彼、以已知推未知、以现在推未来、以整体推局部以及因果互推等。这个结论要避免绝对化。如选项中出现了“都”“无论”“任何”“一定”“必将”“独有”等绝对化的词语,一要看它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匹配的信息,二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常理及人的认识规律。请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识破“绝对化”陷阱。(1)选项:“红色经典”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只要能基于现实主义原则,注重“烟火气”,就能增强新时代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原文:基于历史真实,追求艺术真实,“红色经典”再生产一定要明白英雄人物首先是“人”,但更要明白英雄人物之为英雄的超越性和特殊性,因此对其“烟火气”的刻画要有“度”,再生产要基于现实主义原则,以英雄主义为轴心展开,要回到社会生活的常识、常情、常德,以增强新时代人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答案“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来看,“红色经典”塑造英雄形象要想“增强新时代人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必须满足“基于历史真实,追求艺术真实”“对其‘烟火气’的刻画要有‘度’”“回到社会生活的常识、常情、常德”等条件。(2)选项:《边城》故事并不复杂,没有矛盾冲突,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也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判断。原文:《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判断,而只是“不凑巧”,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答案“没有矛盾冲突”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冲突”。(说明:设题陷阱类型虽说在第1、2两题中有所侧重,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对点练案1一、专项训练1.请认真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看选项错在何处。(1)选项: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原文: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ChinmayHegde认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这些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1234567答案“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工作”以偏概全。原文是“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要注意是“某些工作”而不是全部工作。(2)选项: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技术与观念的创新,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原文: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欢迎技术进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指挥机器的是人,人是机器本身,而要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与创新创造。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让机器当好“秘书”,在科学与文化领域一定会取得更深远的突破。答案“聚焦于技术与观念的创新”偷换概念。原文是“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不是“技术与观念的创新”,而是“思想与观念的创新”。1234567(3)选项:而今,立冬有了新节俗,各种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和社区轮番上演,运动迎立冬即将成为新风尚。原文:在立冬新节俗中,健身运动是最受欢迎的迎冬活动,各种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和社区轮番上演,运动迎立冬已然成为新风尚。答案“运动迎立冬即将成为新风尚”变已然为未然。原文是“运动迎立冬已然成为新风尚”,是“已然成为”,而非“即将成为”。1234567(4)选项:词不能雅到诗的地位,是“诗余”,而曲又比词俗,所以曲是最俗的文学作品形式。原文: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词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的,而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答案“所以曲是最俗的文学作品形式”于文无据。原文“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是说相较于词而言,曲更俗,没有说曲“最俗”。1234567(5)选项:兴寄论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破“过娱论”,反对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反对娱乐作用。原文: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唐朝初年,励精图治的唐太宗提出“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所谓“释实求华,以人从欲”,就是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娱”。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答案“反对娱乐作用”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反对过娱”而非反对娱乐作用。1234567(6)选项: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的作用远远超过思想的作用,可见文艺作品中“情感”比“思想”更为重要。原文:提“倾向性”似比提“思想性”较妥,因为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有时还比思想起更大的作用。答案“情感的作用远远超过思想的作用”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有时还比思想起更大的作用”。1234567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历史年代学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目前流行的公元纪年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有了这样一种方法,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条地被安放在这条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伸展的时间之线上。而且,世界上不同地方在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纪年法上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转换到这一线性的时序中。1234567这种以数字标记的线性时间,看起来客观、中性,其实不然。虽然每个以数字表现出来的年代,原本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历史学家在这些年代上开始编排历史事件的时候,这些年代就被赋予一定的意义。例如,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这在西方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一年被认为对近代历史发展有深远意义。这种被赋予了重要意义的年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几乎到处存在。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倾向性,使一些数字化的时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这一事实说明,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历史时间确定性质,历史上的年代标记、时代和时期的划分,是历史学家有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结果。(摘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1234567材料二:在欧洲,有人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否不是连续时间,而是“分段时间”?这可能是一种偏见。的确,单纯的纪年法,比如奥林匹克纪年或者公元纪年,都没有在中国自发产生。中国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自公元前140年左右以来朝代中又有年号。但中国的历史学家又想出了一套关于王朝合法性的融贯的“单轨”理论,努力把同时代的小王朝、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用的主要时间标度关联起来。1234567此外,中国的历史编纂绝不限于朝代史的框架,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形式的“通史”发展起来,以处理包括若干个朝代兴亡在内的长时间历史。司马光于1084年主持完成了中国最伟大的通史著作——《资治通鉴》,由此书又产生了另一种体裁,即“纪事本末”。1190年左右,袁枢考虑到《资治通鉴》材料过于庞杂,遂选出239个论题,在其《通鉴纪事本末》中分别论述,这又给接下来几个世纪创造了一整套历史体裁。这样中国人便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123456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巨著的标题——“资治”。历史服务于一项重要的道德目的,即“资治”,指导行政工作,抑恶扬善。这便是中国历史编纂基本的“褒贬”理论,它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崇高努力,尽管会使一些西方现代历史学家感到不快。由这导致的任何看似悖谬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深藏于一代代中国历史作家心中的一种深刻信念将其化解,那便是社会的显露和发展过程的一种内在逻辑,一种内在的道,因此“仁心”(善心、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终究会得到社会的善果,而不仁之心则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罪恶。人们感到这种归纳有非常充分的经验依据。于是,历史是道的显现。怎么会有人以为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不如欧洲人呢?我们甚至可以说,是欧洲人的时间意识不如中国人,因为道在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摘自(英)李约瑟《时间、年代学和中国的历史编纂》]1234567(1)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举例与相关概念,不相符合的一项是选项概念举例A线性时间梁启超主张中国历史应以孔子纪年,将孔子生年作为纪年的开始,以此确立时间之线,方便考古。B分段时间深知年号繁多的弊端,朱元璋登基后规定,从他以后的皇帝只能制定一个年号,并且以此作为祖训。C“单轨”理论《汉书》中用汉武帝元朔二年与匈奴的纪年时间进行关联,《新唐书》中用唐朝年号纪年为沙陀国作列传。D“褒贬”理论孔子修改了鲁国史书中不合微言大义的部分,删除了无关治道人伦的内容,最后编定了《春秋》。√1234567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四个概念的内涵,再看举例是否与其内涵一致。线性时间的特点是用数字标记历史事件;分段时间是指以朝代和统治纪年;“单轨”理论指把同时代的小王朝、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用的主要时间标度关联起来;“褒贬”理论是指历史学家抑恶扬善,指导行政工作。B项朱元璋规定只能制定一个年号实际上是克服年号繁多带来的时间“分段化”。1234567(2)材料一说“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材料二说“历史是道的显现”,这两句话侧重表达的内涵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前者侧重提醒我们,历史时间的意义依据历史学家的价值观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局限性;后者强调,历史应该服务于人类的道德和社会进步,应该秉持惩恶扬善的进步历史观。1234567分别找到两句所在的段落,根据其内容看其表达的内涵。“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所在段落是说线性时间看似无意义,但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历史时间确定性质,标记事件、时代和时期,才有了“意义”。这“意义”是主观的。“历史是道的显现”中的“道”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内在逻辑,历史就应该体现这种“道”并服务于它。1234567二、综合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①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②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1234567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最好的悲剧,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1234567③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有两种常规选择: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迷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但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摒弃了这两种选择,他在剧作《伽利略传》中故意安排了一个最为难的结构: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科学发现是谬误,教会因此赦免了他死罪,而他原先的学生和朋友也从道德上把他流放了,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重要。这让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困惑:他当初该不该屈服?当初如果不屈服,必定死亡,那也就说不上后来的科学成就了;但是,屈服又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显然,布莱希特自己也没有结论,甚至连偏向都没有,他让广大观众与自己一起卷入苦恼。但对艺术而言,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正在这里,它让人们因苦恼而高贵。1234567④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也是如此。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作者对于老人与海的搏斗展开了很有力度的描写,但这并不是这个作品走向伟大的理由。它走向伟大的理由只有一个:谁也说不清老人究竟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如果有一个读者凭着这一些信息说老人是胜利者,那么,就一定会有另一个人拿出充分的理由说老人是失败者。彼此相反的理由可以是四条、五条、六条,乃至无穷,条条都有驳难者。于是,人们不能不想起,人类历史上的胜利和失败几乎都是如此:永久的两难,永久的转换,永久的无解。1234567⑤其实,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对这种两难早就有过深入论述,他把两难结构的哲学原理,归结为“两个片面都具有充足理由,相持不下又相辅相成的悖论”,也可称之为“二律背反”。由于“背反”的是“律”,而不是故意设计的戏剧情节,因此这种“背反”是两强共构。如果对峙的两方面有了强弱,那就很快构不成对峙,对峙成了虚假。黑格尔认为,古希腊悲剧中的几个最高典范,都是两难结构。⑥伟大的艺术作品,都存在两难的结构。那这两难结构能在中国作品中获得印证吗?当然也能。从《离骚》到《红楼梦》,最伟大作品的背后,也都埋藏着“二律背反”的两难。1234567⑦两难结构有一个巨大的陷阱,让大量有可能问鼎伟大的作品失足其间,结果只能保持杰出,却与伟大无缘。这个巨大的陷阱,可称之为“两难的调解方案”。这种调解方案,是出于世俗心理而在万丈深渊上勉强勾画的安慰之桥。勾画这种安慰之桥的,首先是评论家。他们首先要安慰的不是民众,而是自己,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心力理解不了万丈深渊。例如评论《伽利略传》,评论家最常规的说法是,布莱希特塑造了一个“既伟大又渺小的科学家”,伽利略是“科学上的巨人、人格上的矮子”等,硬是让一个人的“自身矛盾”来解释世间人生的共同难题。不少评论家还会寻找政治原因、历史原因对作品的两难进行解释。而对于创作者来说,艺术创作中,最怕“洞察一切”“看透一切”的宣教。《三国演义》开宗明义,一上来就把书中的故事全都高屋建瓴地看透了,从这一点上说,《三国演义》是优秀作品但不是伟大作品。1234567⑧伟大作品的一个重大秘诀,在于它的不封闭。不封闭于某段历史、某些典型,而是直通一切人,也不封闭于各种“伪解决状态”,而是让巨大的两难直通今天和未来。一般说来,不封闭程度越高,也就越伟大。(摘编自余秋雨《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1234567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戏剧、音乐、美术等,在伟大作品的身上,都

普遍存在着“两难结构”。B.用艺术方式来表现科学家伽利略的这两种常规选择,任何一种,都有

主题思想,也都有简明的结论。C.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都存在“两难结

构”,黑格尔对此早就有过论述。D.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不封闭性,它们直通人心,穿越时代,带给

读者无尽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1234567“黑格尔对此早就有过论述”错。C项中的“此”指的是《伽利略传》和《老人与海》中都存在“两难结构”这一现象,而原文中,黑格尔“早就有过深入论述”的是“这种两难”,而非这两部作品中的“两难结构”,选项偷换了概念。1234567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真正的杰作,还是那些伟大的作品,都不一定有正确的主题和

合适的艺术形式。B.文章第②段中的“拐杖”与第⑦段中的“调解方案”,虽表述不同,

但其效用是相似的。C.有些评论家的天赋和心力理解不了作品中的两难,因此他们提出“调

解方案”来安慰自己。D.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该放低自己的身位,不作看透一切的宣教,否则很

难创作出伟大的作品。√1234567“都不一定有正确的主题和合适的艺术形式”错。根据第②段“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可知,作者探讨的是伟大的艺术作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