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日本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日本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日本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日本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JapaneseLiterature)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603024学分:2学时:32(其中: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基础日语、日语阅读、日本概况等适用专业:日语专业建议教材:《日本文学史》,肖霞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3《日本文学史》,张如意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2课程归口:外国语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可作为语言文学类专业的选修课。于日语专业第五学期开设,教学对象为日语本科三年级学生。本课程通过介绍梳理日本文学史;选读、分析、鉴赏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思潮、流派的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文学特色,增强学生对日本文学及日本社会文化的理解。同时使学生理解作品表达的主要思想,鉴赏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令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二、课程目标目标1.了解日本古典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掌握相关基础文学文化知识。掌握近现代文学各流派特征,熟悉近现代各流派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目标2.阅读教学中所选近现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培养阅读、理解和欣赏日语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文学批评知识鉴赏和分析文本,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目标3.启发学生理解和思考文学所反映的人生与社会,引导学生能够采取批判的态度,客观、理性和辩证地看待日本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课程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1-1、4-2、4-3、5-1、5-2、5-4、8-1。对应关系如表所示。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3毕业要求1-1√毕业要求4-2√毕业要求4-3√毕业要求5-1√毕业要求5-2√毕业要求5-4√√毕业要求8-1√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古代前期的文学1.教学内容(1)古代前期文学概论。(2)神话传说、民间文学的诞生。(3)日本历史书籍《古事记》与《日本书纪》。(4)日本古代诗歌——《万叶集》的世界。2.重点难点(1)掌握《古事记》与《日本书纪》的相关知识。(2)掌握《万叶集》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基本分类及著名诗歌以及诗歌相关知识。3.课程思政知识点了解日本古代文学的发端,认识中华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起源及发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二章古代后期文学1.教学内容(1)古代后期文学概论。(2)物语文学的诞生及日本古代文学的最高峰——《源氏物语》。(3)日记文学及随笔文学的出现。(4)民间故事的最高峰——《今昔物语集》2.重点难点(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形成创作高峰的原因。(2)对日本古代文学理念“物哀”及“清趣”的理解。3.课程思政知识点着重讲解《源氏物语》,促使学生理解其女性角色悲剧内核,认识其思想上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性。第三章中世文学1.教学内容(1)中世文学概论(2)诗歌、连歌、歌谣的发展(3)物语文学的发展——军记物语及历史物语(4)随笔文学的新发展——《方丈记》、《徒然草》(5)戏剧的兴起——能乐与狂言2.重点难点(1)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军记物语及历史物语兴起的内在原因及其中的“无常观”。(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日本古代文学理念“幽玄”。3.课程思政知识点结合时代背景,令学生理解争权夺利的战争对无辜百姓的伤害,批判性地认识当时文学作品中流行的“避世”观念的消极性。第四章近世文学1.教学内容(1)近世文学概论。(2)俳谐的兴起及发展(3)庶民文学的兴起(4)戏剧文学的发展2.重点难点(1)理解松尾芭蕉及其作品的思想性。(2)结合时代背景,了解庶民文学及庶民文化兴起的原因及特征。3.课程思政知识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比中国明清时代市民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了解两者的不同特征,理解日本庶民文学的缺陷。第五章近代前期文学1.教学内容(1)近代前期文学概论(2)近代文学启蒙期及写实主义(3)拟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4)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倾向2.重点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近代前期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各个流派兴起的原因及特征。(2)赏鉴田山花袋、夏目漱石、森鸥外、有岛武郎、谷崎润一郎、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作家的作品,了解其写作手法、写作风格及创作理念。3.课程思政知识点结合时代背景和日本特殊的文化发展环境,了解至今仍对日本文坛有重要影响的自然主义的兴起原因和缺陷,认识其由于制度和环境造成的先天不足和短板。第六章近代后期文学1.教学内容(1)近代后期文学概论(2)无产阶级文学(3)新感觉派、新兴艺术派、新心理主义。(4)战后派文学2.重点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近代后期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各个流派兴起的原因及特征。(2)赏鉴小林多喜二、川端康成、太宰治、大江健三郎等作家的作品,了解其写作手法、写作风格及创作理念。3.课程思政知识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高潮和失败,理解其先进性和缺陷。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讲授学时实验学时1第一章古代前期的文学目标1、目标31-1、4-2、5-1、5-442第二章古代后期的文学目标1、目标31-1、4-2、5-1、5-443第三章中世文学目标1、目标31-1、4-2、5-1、5-424第四章近世文学目标1、目标31-1、4-2、5-1、5-425第五章近代前期文学目标1、目标2、目标31-1、4-2、4-3、5-1、5-2、5-4、8-1126第六章近代后期文学目标1、目标2、目标31-1、4-2、4-3、5-1、5-2、5-4、8-18合计32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应的原著材料,提高学生对日本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程情况,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文学的相关知识及影像,讲解文学知识点及文学鉴赏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3.课后布置与当天课程相关的主题,由学生自行分组、自行编写内容进行发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实课本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根据关键词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课堂发表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日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二)课程实施与保障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1备课(1)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2)熟悉教材各单元,借助专业书籍资料,并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编写每次授课的教案。(3)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构思授课思路、技巧,合理选择教学方法。2讲授(1)条理清晰、要点准确、重点突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熟练讲解每次课程的主题。(2)表达方式应能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力求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课下需根据课堂内容,以组为单位,按照教师所给出的主题或关键词,收集材料,撰写稿件,在下一次课上发表。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表,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4课外答疑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需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5成绩考核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监考由学院统一安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未参与分组发表或消极应对分组任务者。(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3)课程目标小于0.6。五、课程考核(一)课程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平时课堂发表考核等,期末考试采用笔试。(二)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权重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平时成绩课堂提问/课堂发表/出勤率/学习态度等40%能够熟练回答出课上讲授的文学知识点内容,并可以应用相关内容进行练习。能运用课上教授的文学批评方法,鉴赏文学选读作品。能够按要求准备课堂发表讲稿,能以讲稿为基础,流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按时上下课,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1-14-24-35-15-25-48-1期末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60%期末测试试卷内容与平时学习吻合。考查整学期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及学习水平。题型包括古典文学知识连线题、近现代文学知识填空、古典文学作品赏鉴、近现代文学作品赏鉴等。1-14-24-35-15-25-48-1六、有关说明(1)本课程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平时发表、期末考试的情况和学生、教学督导等的反馈,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整改完善,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2)将授课过程中所用视频材料等根据学生的反映或时事等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