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单元综述: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这一单元中主要介

绍了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包括《独树一帜的中国画》和《异彩纷

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两课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

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四学段”欣赏.评述”

课程“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

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

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

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目标设定的,旨在体现初中美术课

程的人文性,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美术的丰富性,教材中的中国画、

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等图片,在视觉美感上呈现各自鲜明的特

点,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又可

以通过欣赏活动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一课选择了从中国画的诞生,到形成

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领域,直至发展成熟,尽显不同形式和不

同题材的风格特征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本课

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己的

审美经验,并从中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一课则站在艺术

多元表现的角度,希望同学们经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雕

塑、工艺和建筑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丰富内涵,提高综合审

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掌握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一般欣赏方法,并能够大胆地阐述

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中国古代美术名作进行简短的评述,激发

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抓

住中国古代美术的审美特征这一要点,联系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

线索,对教材中呈现的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重点欣赏。中国画教学,

对不同形式和题材的作品进行赏析,感悟其审美特征。中国古代

雕塑、工艺和建筑教学,尝试归类欣赏法主导教学内容,体会我

国古代美术作品的辉煌成就。

单元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造型特点及作品风格的演

变过程。

对不同表现形式和题材的作品进行赏析,感悟

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审美

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口头或文字表达

自己对美术作品主观感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欣赏、讨论、分析为主,运用教学提

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调控,注重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历史发展线索为主线,帮助学生认识艺术与

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评述活动,感悟中国古代美

术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

的探究兴趣,使之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

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科渗透:通过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法

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

课题: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

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

内涵。教材用三条主线来组织架构,一是时间,以中国画的起源

及发展为经;二是题材,以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分类为纬;

三是技法,以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为关键点。在此基础上,选

择典型时期(发展的关键期或繁荣期)的经典作品,结合时代背

景和作者流派等,对画作进行欣赏、品评、分析,从而感受中国

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象形文字,故有“书画同源”之

说,在陶器、青铜器上的饰纹和摩崖石刻(岩画)中都可以清晰

地感受到其发展的脉络。随之以壁画、帛画等形式出现,直至演

变为卷轴画为主要形式。并且先后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

画三大领域。从技法上,又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中国

画的起源、发展、定型、繁荣和变革的时间发展轨迹,形成初步

的审美经验,产生历史纵深感。在欣赏过程中,理解中国画逐渐

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领域,各领域的艺术特征和表

现方式各有不同,从而理解美术表达方法的多样性。在审美活动

中,以作品为依托,了解作品的创作技法等美术本体知识,了解

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成长经历等,从而形成综合的审美

感知体验活动,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在丰富多彩的中国画名作中,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

绘画作品,结合课堂中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欣赏与评述,重在

表达自身感受和体会,意在促进审美活动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中国画的发展变革及艺术内涵,形成初步

的审美经验。

理解中国画不同的艺术分类,并能应用所学辨

识画作。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

评述,表达自身感受和体会。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依托画作,在自身已有审美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审美探

知,深化审美经验,升华审美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

涵,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审美

愉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中国画从起源、发展、定型、成熟到变革的过程。

2、中国画先后形成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领域,它们共同的特

点及区别。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

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

出示中国画名作《韩熙载夜宴从已有审美经验出发,两种截然不

图》和油画名作《最后的晚直观感知中国画和油画同,而又特征

餐》,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角的区别。明显的画种对

导入

度,辨别这两种画种的不同。比欣赏,便于

引出本课的题目--《独树一学生明确本课

帜的中国画》的主题。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源远流欣赏丰富的多媒体图文追根溯源,引

长,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资料,感知、欣赏、品导学生梳理中

可以追溯至象形文字,故有味中国古代美术从稚拙国画的发展脉

追根“书画同源”之说。在陶器、走向繁复、规范的发展络,丰富个人

溯源青铜器上的饰纹和摩崖石刻历程。审美经验,产

(岩画)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生历史纵深感

到它们的发展脉络。和民族自豪

出示象形文字范例、新石器时感。

代《舞蹈纹彩陶盆》、青铜器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贺兰山岩画等多媒体图文资

料。

在中国画的逐渐定型阶段,多欣赏壁画形式的中国画通过对中国画

以壁画形式出现,后来演变为感知中国画形式的多样经典名作的学

以卷轴画为主要形式。唐代和性。习,丰富个人

五代时,人物画达到高峰。了解《洛神赋图》在中审美经验。

欣赏《洛神赋图》,提问:这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洛神赋图》

幅画的作者,以及表达的故事位。与历史名人。

题材?这幅画以人物为主,人欣赏作品,感知人物画神话传说紧密

物各自的身份不同,他们的服“以形传神”的特点。联系,促成学

品评饰、姿态也相应有何不同?生对美术与文

体验(强调人物画的特点:以形传学、历史等学

神)科的跨域转换

这幅画虽然属于人物画,但里有直观体验。

面也表现了一些山水的内容,

只是比较支持稚拙,但山水画

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这幅

画中已见雏形。

欣赏山水画《溪山行旅图》,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小组间合作交流。

作品的主要表达对象是什尝试用一两个词来总结《溪山行旅

么?这幅作品给你的第一直作品的整体印象,培养图》构图雄奇,

观感受是什么?能否用一两审美的直觉。墨色凝重浑

个词语来形容?厚,商旅行人

你能够分辨出作品里面表现与巨峰壁立对

的是北方的山峦还是南方的理解画家通过比例对比比强烈,应从

山峦吗?简述理由。为了表现的方法表现出山势雄美术本体知识

山峦的高峻雄奇,作者在构图奇,初步接触山水画构方面切入,促

上进行了怎样的处理?画面图中的“高远法”以及成学生此方面

右下部分有一支小小商旅队画家对山水画意境的追审美经验的积

伍,他们与整幅作品的比例怎求。累。

样?这样表现有何作用?

中国画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小组合作探究,综合感根据上一环节

逐渐细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知、欣赏、讨论花鸟画中所学到的欣

三大画科。根据刚学到的方代表作《墨葡萄图》的赏方法,尝试

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欣赏、审美意境。自主探究花鸟

自主分析徐渭的《墨葡萄图》。讨论过程中,可以求助画作的欣赏,

探究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巡视指教师、网络或相关书籍达成审美技能

导,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如作的支持,来验证本小组的内化。

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画面的构的论点。

图、水墨干湿浓淡的处理、作

者题咏所表达的意思等。

小组选代表,陈述自己所在小

组的讨论意见。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串接各跟随教师思路,把本节巩固知识点,梳

总结知识点的主线。课知识点再次回顾和串理知识网络,提

评价评价:同学们在本堂课上的表接。高总结、分析、

现。学生自评或互评。评价能力。

中国画传世名作频出,名家名自主多渠道、多角度探培养主动探究

作灿若繁星,有兴趣的同学可究中国画的瑰丽世界,的意识和能

延伸

以多参观画展,多去图书馆借探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知力。

拓展

阅此方面的图书,开阔自身眼识,提高审美能力。

界,提高审美品位。

板书

教学

反思

课题:第二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意蕴与形式风格,

它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而闪耀着独特的光辉。那些形体概括、敦

实浑厚的具有装饰美的雕塑;那些精雕细刻、技法娴熟的工艺美

术;那些木结构、大屋顶富有精神内涵与象征意义,着重天人合

一的传统建筑,无不给人以特有的艺术美感和精神享受。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它介绍了中国古代雕塑

的题材内容和技法特征;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工艺美术作品的艺

术特色;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制特点,从而让学生了解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发展概括以及艺术成就,提高学生的视觉感

受能力,发展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强调不同时代的源远关系,介绍这些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

演变以及社会功用,感悟中国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启发学生大

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此激发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热爱。

活动一:”研究与讨论”

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或建筑作品,进行研究

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历

史源流、形式和风格,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中

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方法,在了解作

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

术性的理解,提高欣赏与审美能力。

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

不同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色。

在欣赏过程中运用对比法、问题法、故事法等

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

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

对中国古代美术艺术特点的探究兴趣,培养热

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加深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理解,了解民族文化

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

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

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比较讨论,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不同艺术风格的对比,对文化内涵

的领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

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赞赏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为顺利开展

课前

学生的课前表现。料。教学做好充

准备

分准备。

播放音乐,展示《龙门石窟奉学生欣赏。为学生的感

先寺卢舍那佛龛》、《舞蹈纹彩性认识提供

引导陶盆》、《北京故宫太和殿及其必要的基础

阶段广场》,简要介绍以上三件作知识。

品的背景资料,导入本课教

学。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感加深对丰富

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受作品带来的美感。的中国古代

欣赏,感受作品不同的时代风美术作品的

发展

貌。认识和了解。

阶段

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造型等

方面欣赏,体会工艺之美。

2、从器皿的装饰内容入手,

从纹饰的含义、美学等方面加

以分析,体会巧夺天工的真正

含义。

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结合地方美术资源,加进有特激发学生的

色的地方名胜古迹,收集中国乡土情怀。

古代建筑图片,分析其主要的

特点。

提问: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包含学生欣赏感悟,回答问

哪些方面?教材中的主要建题。

筑分别建于哪个朝代?

为什么要采用木结构的建筑

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类

型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展示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学生分析比较,回答相感受了解东

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山关问题。方特有的审

西《应县木塔》等图片,引导美情趣。

深入

学生从造型---用途---艺术

阶段

风格---审美情趣等角度进行

欣赏,从技法、实用、美学的

角度了解其特征和功能。

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分析中国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将研究当时的

古代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搜集的文献资料与同学审美观念,认

术这三个领域所体现的社会分享,共同探讨,互相识当时的艺

讨论

现象,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与交流,回答问题。术成就。

阶段

思想?

教师讲评学生的发言,鼓励学

生自觉地培养审美的能力。

我们应该为祖先的聪明才智收拾学具。

总结

所骄傲,更应该为自己是华夏

阶段

文明的传人而自豪

板书

教学

设计

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6课时

单元综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剪纸》《编结艺术》《线材造型》

《蜡染与扎染》《彩塑》五课内容,涉及“设计.应用”和“造型.

表现”两个学习领域,通过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感

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剪纸》课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对民间传统剪纸作品的欣

赏,来探究剪纸的种类、艺术特点、剪纸的样式和表现形式,以

此感受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进而学习如何设计制作剪

纸。

《编结艺术》课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人类古老的编结

艺术,理解编结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指导学生学习编结技法,

用自己的作品表达美好愿望。

《线材造型》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对线材造型设

计艺术作品的欣赏,来探究线材造型的种类、艺术特点、线材造

型的样式和表现形式,以此感受线材造型艺术的独特美感。进而

学习如何设计制作线材造型艺术作品。

《蜡染与扎染》课内容包括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传统民间印

染工艺,以靛蓝或其他颜色的染料在纯白棉布上染上图案。学生

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中的防与染的技

艺,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作出具有情

趣浓郁的蜡染和扎染作品。

《彩塑》课内容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对中国民间彩塑及其两

大代表一一南方无锡的“惠山泥人”和北方天津的“泥人张”,

作简单介绍,后面部分介绍的则是这种民间彩塑的具体制作方

法。

本单元教学可以采用欣赏讲授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针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民

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艺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单元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赏析各种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作品,了解我

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的技艺体会其审美特征。学会各种手工艺品的

设计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剪纸、编结艺术、线材造型、蜡染与扎染、

彩塑的基本知识及审美特征,掌握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手工艺

品的设计制作方法,并能初步设计制作出体现个性风格的手工艺

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的热

情,提高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水平。

4、学科渗透:通过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法制

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

课题:第一课剪纸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远在商周即已出现。剪纸

是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

的平面造型艺术,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和喜庆活动的点缀。剪纸

作品讲究构图图案化,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

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风格独特的

剪纸。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以构图繁茂、精巧

秀美闻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感受民间传

统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了解剪纸艺术在民间的广泛应用,了解

剪纸艺术的种类、特点,了解剪纸的样式和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剪纸技法,学习对称、折叠团花和独

幅剪纸等形式,并用自己创作的剪纸装饰教室环境和居室环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审美能力,

形成耐心细致、整洁有序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喜爱剪纸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和制作形象概括简练、装饰性强,有传统文化意

蕴的剪纸。

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

用课前搜集的剪纸作品布置

教室,营造学习环境。组织

学生分析比较剪纸与其他画使学生能够对

种的区别,感受剪纸的形式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剪纸剪纸艺术的形

美。了解剪纸概括、夸张、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感式美和艺术特

生动、简洁的艺术特点,教受剪纸的形式美感,讲点有进一步的

导入

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述剪纸概括、夸张、生了解,引岛学

阶段

文化传统。动、简洁的艺术特点。生继承和发扬

引导学生讨论剪纸的功用及学生思考并回答。民族文化艺术

其文化内涵。通过观察、比传统。

较剪纸的独特形式、特点及

表现内容等,主动获取新知,

求得发展。

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不同形式学生通过课堂中展示的使学生了解剪

发展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不同形式的剪纸作品,纸艺术在我国

阶段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及在延了解剪纸艺术在我国的的悠久历史,

续过程中的不断创新。悠久历史,及在发展过及在发展过程

介绍并讨论剪纸的创作、方程中的不断创新。中的不断创

法、要求,进行设计与制作了解剪纸的创作、设计新。

方法的示范演示。归纳出剪与制作方法。学生自由使学生对剪纸

纸设计和制作步骤及要求,选择题材,进行构思设艺术的创作、

强调剪纸造型要夸张变形、计。设计与制作方

简洁概括。制作要先剪刻里法有所了解。

面花纹,后剪刻轮廓。

要求安全使用剪刀,认真仔

细。自由选择题材,进行构

思设计。

展示独幅剪纸作品的设计与学生完成独幅剪纸作品运用所学知识

制作方法。的设计与制作。进行创意表

体验以动物、十二生肖为题材,现,学以致用

实践进行剪纸创作。提高学生的动

强调剪纸造型要夸张变形、手实践能力。

简洁概括。

点评学生剪纸练习的情况,学生进行优秀剪纸作品教师对学生的

引导学生相互欣赏,鼓励相展示。剪纸作品给予

评价互交流、学习。展示课堂剪肯定,激励学

小结纸作品,引导学生继承优秀生的积极思考

文化艺术传统,热爱生活,与参与。

提高生活品味。

用已学会的剪纸方法,以所

熟悉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进行

课后剪纸创作。尝试用自己创作

拓展或搜集的剪纸作品为图样,

装饰生活用品或装点居室环

境。

板书

教学

反思

课题:第二课编结艺术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编结艺术是由远古时代的结网技术发展而来,人们利用藤条

表皮纤维,编结成细密的网,穿在身上,史称“网衣经过漫

长的发展,到了我国汉代开始出现毛线编结而成的流苏,装饰在

车上、轿子上等居室环境中,之后流传到服饰的装饰。

编结中的汉字“结”有多种含义,在这里的“结”指的是采

用绳子、绸带等条状物,运用盘绕、打结等方法制作而成,蕴含

特定的含义装饰物,“结”谐音“吉”,具有吉祥的寓意,又称为

“寓意结二中国结造型优美,编结手法多样,色彩多采用喜庆

吉祥的红色、金黄色、绿色等艳丽的色彩,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和广泛的装饰作用。

授课人刘俊君原设计者刘俊君学科美术

执教班级初三年级课题编结艺术

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课型造型备课时间9月16日

学习简单的变结技艺,表达美好的愿望,在整个单元中以编结的造型诠释

教材

分析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同时为第三课“线材造型''从文化层面引导,在技

艺上为下节课做准备。

1、让学生了解编结的起源,中国结是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装饰性传统技艺。

教学2、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历史和象征等。

目标

3、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结的几种值单编结方法。

教学

了解古代编结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理解与思考中国结的寓意。

重点

教初步掌握中国结的几种简单编结方法

相关的课件,美术作品欣赏视频。

媒体

运用

教学9月30日

时间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个人修改

一、导引新课、欣赏

生: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国结?

师:中国结历经千年不衰,现在正逢盛世,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现已

分析讨论

成为人们日常服饰的一贯重要装饰部分,并伴随着人类服饰的发展而逐渐变化,日益

丰富的。。我国的结艺源远流长,其制作方法、材质、图形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

样的制作工艺。其生动优美的造型以及色彩的和谐搭配,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依标导学

中国结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工具少、材料简单多样、好学易做。每一个结从头到尾

都是用一根线绳编结而成的;每一个基本结都有它编结的规律:每一个基本结又都根

据其形、意而命名,如方胜结、笼目结、梅花结、酢浆草结等。如果把不同的基本结以组为单位进行讨

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便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论分析。

多彩、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品,不同造型的组合表示一种强烈浓郁的美好祝欣赏

福,赞颂与传达忠心至诚的祈祷和美好的心愿。

师:介绍中国结编制的基本技法和小窍门。

A、编结:一根线按一定线路走,要注意挑和压这两种线的走法。

B、抽型:中国结里紧外松。

C、整理:把结型固定下来,可以用针线暗缝和少量喷发胶加固。

欣赏

D、接线:绳子对接用打火机或酒精灯烧一下接头,把接头连在一起即可。

生:学编中国结:

(1)激发兴趣,师问:同学们,我们对中国结了解了这么多,接下来准备

干什么?

(2)中国结的编制变化无穷,我们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结来学习。

(3)参照课本步骤学习“中国结”的编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分析讨论

五、作业设计尝试完成一件中国结,并把自己的“美好情结”编结其中

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一、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板书二、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设计剪纸的基本技法

阴刻

阳刻

(1)锯齿纹(2)鱼鳞纹(3)月牙纹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编结艺术看似简单,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艺术创作也并非轻松之事,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艺术财

富非常宝贵,我们要继续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多多练习。

第三节线材造型

设计者:上海市香山中学钟方来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线形材料是立体造型运用得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它作为立体造型的基础

语言广泛运用于各类立体造型中,但生活中的造型艺术往往是以各种完美的

形式出现在观者的面前的,而人们在被艺术品的形式感染打动的同时,比较

容易会忽视艺术品的组织语言。那么,通过对立体造型艺术的语言分析,讲

解,运用,学生们将会对立体造型艺术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可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并通过动手制作来实现和传达对美的感

受。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预备班的学生有较强的图形认知能力和强烈的情感表现欲望,但

缺乏的是对立体的抽象形式的理解和表达,对线性的概念容易产生模糊认识

和不确定感,所以,课程设计从具象的,学生熟悉的物件切入比较合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对线型材料的认知。

2、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线材结构创造的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线材作品的制作方法,从而达到能让学生学会从

生活中观察并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创制小作品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体验、探究,感受不同的线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特点

2、用简单的概括手法描述,制作线材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线形材质与作品之间的联系,并能体会材质

的性能,而后从实践制作一件成品得到一种表达和肯定,完成一次从体验

到表达的艺术体验。

四、教学重点

1、不同的线材所具有的不同性质以及不同的形态所传达的审美情趣。

2、不同的线材所采用的不同的技巧。

3、具体教学范例所采用的技巧方法。

五、教学难点

1、对线材造型的的理解和运用。

2、制作物件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操作的好坏决定作品的成功与否。

六、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塑管,毛线,铁丝类生活中易得物品,教师准备课件,范例。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围绕知、识、做来展开教和学

(一)知——线材

说明:线材造型作品因其不同的制作材料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里的线

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线的概念,材质的特征决定了线在作品中的表达方

式,因此让学生知道各种各样线材的特点是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关键之一。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线材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事物的能力。

1、展示线材造型成品实物展示,电线、毛线、铁丝、等线材实物,通过问

答形式让学生对线有明确认知,并和生活联系起来。

2、进一步提问,要求学生观察并触摸后回答以上“线”所得出感受,引导

学生说出线材之外观之“形”一长短,粗细,曲直……线材之“质”一

一软,硬,糙,滑,细等等。

3、略作总结,明确线材名词的定义,性质,范围等

(-)识一一线材造型

说明:不管线材有多么复杂和不同,它还是要为作品服务的,还是离不开

造型而独立存在的。教师要从美术的角度启迪学生学会从不同的线材立体

造型中感受美,欣赏美。充分运用直观的视觉感受,感悟线材造型的独特

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图片展示线材造型欣赏

1、具象类一一拟物一一真实传神

2、表现类一一夸张,变异一一传达强烈情感

3、抽象类一一几何构成图案化一一和谐美观

(三)制作讲解

说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示范、讲解线材造型制作方法,将本课

操作技能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难点。教师课中当场面

授技艺所产生的效果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有助于动手实

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释放。

介绍不同的线材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如软质线材采用编,绕,缠,折,叠……如中国结,毛线动物等,硬

质线材则采用焊接,弯,绕,粘……如铁丝,铜线,木材等,通过对多个

材料结构不同的作品的解释介绍,让学生对制作品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和

了解,这样也就会对制作产生兴趣。

(四)制作练习

说明: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图例在课堂展示,让学生参照原理步骤自己设

计制作,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制作,材料的选

取运用要尽量简单易操作,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材料的运用结合所学知识

享受到动手制作的乐趣了。

1、学生运用线材制作一件美术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创新,提倡合作学习。

3、学生作品展示,谈感受,交流评价。

八.教学评价

说明:教师对学生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

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可以进行分层次地要求学生。

1、是否能意识到线材是立体造型艺术的基础语言。

2、是否能对生活中的线材造型艺术有一定的审美和认识。

3、是否能用线材制作一些成品。

第四课蜡染和扎染

课题蜡染与扎染授课班级九年级授课时间

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了解蜡笔水彩有不相融

知识技能合的特性,懂得在制作蜡染作品时,深浅色要合理搭配,

教上蜡时要用力均匀,色彩的渲染可丰富多彩。

目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认知欣赏蜡染作品,用蜡笔水彩的方

过程方法

标法制作蜡染作品。

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增强学生民

情感态度

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蜡染作品。

教学难点

上蜡力度的把握,深浅色的搭配使用。

欣赏法一讨论法一启发式

课型新授课主要教学方法

-引导法一小组合作法

范画若干幅、示范用工具材

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具料(蜡笔、水彩颜料、毛笔、

水罐、调色盘、剪刀)

蜡画表现的内容:简单的动物、花卉、人物等。

板书设计

表现的方法:粗犷的线条和色彩涂块面的办法。

作业设计设计或选择一个简单的图案形象,制作一幅蜡染作品。

教学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设计意图及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演示在事先用白蜡笔画好图案的一、导入新

白纸上渲染色彩。通过引导观察,懂得蜡课

笔水彩有不相融合的特性。

学生好奇心开启,极激起学生的

2、出示课题:积发言学习的兴

出示课题《蜡染与扎染》趣,为课堂

二、授新课创设一个良

(一)、举例讲述蜡染花布的设计过好的学习氛

程(边讲边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回围

1、先设计好蜡染花布的骨格,可用答

蜡笔或油画棒画。

2、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考虑如何二、讲授新

搭配出好看的色彩。可以是同类色,也可课

以多画几种颜色,用同类色可取得淡雅柔自主观察,

和的效果,运用对比色彩可取得灿烂鲜明学生认知自主学习。

的效果。引导学生了

解欣赏

(二)、探究与发现

1、学生上前尝试练习制作“蜡染”,

学生上前尝试练习

故意给学生创设不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

探究,并发现问题的根源。制作“蜡染”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深浅色的搭配,

也是影响作品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欣赏与发现

1、出示收集的蜡染作品,引导学生

观察。

学生欣赏观察,发现蜡画的内容与方

学生欣赏观察,发现

法。通过观察发现蜡画表现的内容:简单

的动物、花卉、人物等。表现的方法:粗蜡画的内容与方法。

犷的线条和色彩涂块面的办法。

2、拓展

病导用完成的蜡染作品制作简单的

服饰样式。(对折剪一半)使作品更富有

生活情趣。

三、出示作业要求:

1、设计或选择一个简单的图案形象,提高动手能

制作一幅蜡染作品。力

2、用线条和涂块面的办法画形象学生作业

3、画蜡画时,用力均匀。

4、蜡笔色与水彩色的对比要强烈

5、渲染颜色可丰富多彩,也可是单

色。

四、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创作练习

能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简单的蜡

染作品。并可用对折剪的办法,制作简单

的服饰样式。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情趣。

五、欣赏与评议教师总结,

1、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制作,并肯定学生的

作适当的点评。制作,并作

2、学生展示作品适当的点

3、学会欣赏他人作品:评。

1、学生上前尝试练习制作“蜡染”,

故意给学生创设不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

探究,并发现问题的根源。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深浅色的搭配,

也是影响作品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五课

《彩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课题

彩塑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七讲)

二、教学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程教学属于艺术课程教学的范畴,人文性和综合性是课程

教学的基本特征。本课程教学围绕彩塑这一艺术主题展开。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彩塑作较

为系统的介绍。本课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

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彩塑的发展及其独

特的地位。

为此,本课程的教学应将彩塑的艺术精神、文化内涵和人文价

值的主题内涵及其对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教

育价值追求作为学习的主题内容,实施生态式艺术教育。

2、教学资源与技术分析

从教学技术的角度分析,对于这些学习对象的采集获取,及其

文化内涵的感受、体验,以及再创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传统的技

术资源,更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的

技术资源优势,以改变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转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使课程的实施获得

更加理想的教学与教育效果。

3、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的学生。他们有了较多的艺术课程的

学习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但是,面

对艺术新课程的学习,还是需要更好地转变学习的方式,以适应新

课程的教学。为此,更需要教师以艺术新课程的艺术教育理念为指

导,更深刻地领会和把握艺术新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艺术教育本

质内涵和形式特征,切实有效地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文

化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精神,使教师和学生都真正地走进艺术新课程中去。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艺术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设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更是

一门人文课程。依据艺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思

想,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

展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即教学设计充分关注学生在艺术的感知

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能力,以及交

流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与完善,关注学生人文意识、

人文精神等人的精神与品质的发展与完善。

设计应高度重视艺术课程本身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

悦性和经典性,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

科学的关联中,发掘教学资源,组织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通

过与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发展相关的生活经验、社会情感、文化背景、

科学知识的教学组织,围绕着《彩塑》这一艺术主题,引导学生积

极地感知、体验、探究学习对象,进行艺术的表现和创造的学习活

动,生成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并发挥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拓展思维

的空间。

四、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

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

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

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

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重点:

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敦煌、晋祠

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六、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

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

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

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

墓彩塑、民俗彩塑。

3、彩塑的艺术特点

彩塑的艺术特点很多,但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塑绘结合,

互为一体。它表现为雕塑与绘画的一体结合,雕塑与绘画的局部结合,

雕塑与绘画的一壁结合,雕塑与绘画的整窟结合。二是丰富多彩,千

姿百态。彩塑表现的宗教佛神,题材局限性很大,几个主要人物屈指

可数,例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但是古代雕塑大师,凭借丰

富的艺术想像力和高超的塑绘技艺,塑造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神

采奕奕,形象逼真的几千身彩塑。既使同一时期的同一人物,也各具

不同形神风貌,几乎没有一身完全相同的彩塑。例第439窟迦叶像,

头大耳大,弯形连眉,圆眼突球,笑嘴丰张,一手抚胸,一手收腹,

像一位可亲可敬的老者。第419窟的迦叶像,方脸大耳,满面皱纹,

喜笑露齿,一手捧瓦钵,一手抚前胸,像一位不辞辛苦,游沦四方的

化像老和尚。彩塑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对于了解古代的政治、思

想、文化,研究我国的佛教史、雕塑史、是极宝贵的资料。

4、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1)敦煌石窟彩塑: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

▼主叶、告存、天王卷

和榆林窟。

有时也将

其中最大

的莫高窟

称为敦煌

石窟。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

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

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敦煌彩塑的表现主

体是:佛教偶像,表现对

象是:佛、菩萨、天王、

力士等,其发展是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

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

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

绚烂多姿;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

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点

1、功能:既是宗教艺术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侣从事宗教活

动的场所。

2、特点:塑绘结合市融合多种艺术语汇的造型艺术。

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

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

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

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

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

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

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

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