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交通管理系统GBT 39277-2020》详细解读_第1页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GBT 39277-2020》详细解读_第2页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GBT 39277-2020》详细解读_第3页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GBT 39277-2020》详细解读_第4页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GBT 39277-2020》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GB/T39277-2020》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3.2缩略语4分类和编码contents目录4.1系统分类4.2编码5技术要求5.1系统通用要求5.2子系统要求6试验方法6.1总则contents目录6.2系统总体试验方法6.3子系统试验方法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7.2出厂检验(FAT)contents目录7.3现场验收检验(SAT)7.4判定规则8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8.1标志8.2标签8.3随行文件contents目录9包装、运输和贮存9.1包装9.2运输9.3贮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系统设备编码范例A.1已定义设备类型编码范例A.2未定义设备类型编码范例contents目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雷达数据格式要求B.1雷达数据报文结构B.2雷达数据定义B.3SAC和SIC示例参考文献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和功能要求、设备技术要求、系统布局和设置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准规定内容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本标准可供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航道管理部门、航运公司、船舶设计单位等参考使用。不适用范围本标准不适用于军用船舶、渔船、游艇等非商业运输船舶的交通管理。本标准不涉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具体运营和维护管理。““船舶航行安全、交通组织和信息服务。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和互联互通。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使用。涉及领域022规范性引用文件《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COLREGs)规定了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应遵循的避碰规则和操作程序。《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船舶定线制的一般规定》为船舶在特定水域内的航行提供指导和建议,以提高航行安全。国际公约与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规定了中国海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要求和监管措施。《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提供了海港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国内法规与标准详细规定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系统架构、功能要求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为VTS操作员提供了操作程序、应急响应和船舶交通管理的实用指南。《船舶交通服务(VTS)操作指南》行业标准与规范03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VTS中心指负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的中心,包括交通监控、信息服务、助航服务等功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指由主管机关实施的,用于增进船舶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及保护水域环境的管理系统。交通管理区域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所覆盖的特定水域,该水域内船舶交通由VTS进行管理和监控。术语定义VTS设备指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各种设备,包括雷达、AIS、CCTV、VHF等,用于监控和管理船舶交通。VTS服务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助航服务、交通组织服务等,旨在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AI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losedCircuitTelevision)CCTV01020304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TrafficService)VTS甚高频无线电通信(VeryHighFrequency)VHF缩略语043.1术语和定义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特定水域内船舶交通的系统,旨在促进船舶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及保护环境。定义包括船舶航行监控、信息服务、交通组织、应急反应等。功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定义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所覆盖的特定水域范围。特点该区域内船舶交通流量大、通航环境复杂,需要实施船舶交通管理以确保航行安全。VTS区域定义负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工作的机构。职责包括监控船舶航行、提供信息服务、进行交通组织、应对紧急情况等。VTS中心定义使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各类船舶和其他相关方。分类VTS用户包括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船长、船员等,他们需要遵守VTS的管理规定并接受其服务。0102053.2缩略语指由主管机关实施的,用于增进船舶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及保护水域环境的服务。通过监控、通信和信息提供等手段来实现。VesselTrafficService的缩写,意为船舶交通服务。VTS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的缩写,意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一种船舶自动报告系统,能够发送船舶身份、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有助于加强船舶之间的避碰措施,提高航行安全。010203RadioDetectionAndRanging的缩写,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船舶导航和避碰。在VTS中,雷达可用于监控船舶动态,提供实时的航行信息。RadarVHF010203VeryHighFrequency的缩写,意为甚高频。一种无线电通信频段,广泛用于船舶之间的近距离通信。在VTS中,VHF通信是实现船舶与VTS中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064分类和编码港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对港口区域内的船舶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船舶进出港口的安全和效率。内河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针对内河流域的船舶交通进行管理和监控,保障内河航运的安全和顺畅。沿海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对沿海区域的船舶交通进行整体规划和监控,防范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4.1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分类为确保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每个系统都应进行唯一编码,便于识别和管理。系统编码对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监控范围内的船舶进行编码,以便实时跟踪和识别。船舶编码对航道中的航标进行编码,有助于船舶准确识别和避让航标,确保航行安全。航标编码4.2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编码4.3编码原则和要求唯一性原则每个编码都应是唯一的,避免出现重复或混淆的情况。编码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规范性原则编码体系应具备可扩展性,以便适应未来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需求。可扩展性原则01数据交换通过统一的编码体系,实现不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4.4编码的应用02信息查询利用编码可以快速查询船舶、航标等相关信息,提高管理效率。03安全监管通过编码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074.1系统分类船舶交通监视系统主要用于监视特定水域内的船舶交通情况,提供交通态势感知和船舶动态信息。船舶交通服务系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按功能分类除监视功能外,还向船舶提供航行通告、气象信息、助航服务以及应急响应等服务。在监视和服务的基础上,具备对船舶进行调度、指挥和控制的功能,以确保水域内的航行安全和效率。第一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主要依赖引航员、通信和视觉信号等手段进行船舶交通管理。按技术分类第二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引入了交管雷达和VHF无线电话等技术,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第三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雷达信息处理系统、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技术,实现了对船舶的自动识别和跟踪,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效能。主要应用于内河水域,针对内河航道狭窄、弯曲、水深浅等特点进行优化设计。内河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沿海水域,具备对大型船舶的监视和管理能力,保障沿海航行的安全。沿海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专注于港口区域的船舶交通管理,确保进出港船舶的安全和效率。港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按应用水域分类010203084.2编码每艘船舶在全球范围内应具有唯一的识别码,用于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准确标识和追踪。船舶唯一识别码船舶唯一识别码应遵循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相关规则和标准,确保全球范围内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编码规则船舶标识编码VS针对不同类型的船舶交通信息服务,应制定相应的编码规则,以便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和处理。信息内容编码对于每条信息服务,应对其内容进行编码,包括船舶动态、交通状况、气象海况等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信息服务类型编码信息服务编码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应采用标准化的通信协议,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通信协议类型通信协议的编码应遵循国际电信联盟(ITU)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编码规则通信协议编码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应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包括文本、图像、音频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数据格式类型各种数据格式的编码应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可读性和可交换性。同时,应考虑到数据压缩、加密等安全性需求。编码规则数据格式编码095技术要求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减少故障率。稳定性系统应具备实时处理能力,对船舶动态进行即时更新和响应。实时性系统提供的信息应准确无误,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的安全风险。准确性5.1系统性能要求系统应能覆盖特定水域内的所有船舶,实现全面监测。监测范围系统应能准确识别船舶类型、航速、航向等关键信息。识别能力系统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仍应保持良好的监测与识别能力。夜间及恶劣天气性能5.2监测与识别技术要求数据处理能力系统应提供足够的存储容量,以保存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存储容量数据安全性系统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或损坏。系统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应对大量实时数据的分析需求。5.3数据处理与存储要求通信稳定性系统应确保通信链路的稳定性,避免因通信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信息传输速度系统应具备高速信息传输能力,以满足实时数据更新的需求。通信协议兼容性系统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以便与不同设备和系统进行数据交换。0302015.4通信与信息传输要求105.1系统通用要求5.1.1系统组成和功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应由雷达子系统、通信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显示与控制子系统等组成。VTS应具备船舶动态监控、信息交换、交通组织、助航服务、安全预警等功能,以确保船舶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VTS应具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可用性,以确保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无故障。VTS还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适应未来船舶交通管理需求的变化和系统升级的需要。系统应能快速响应并处理大量船舶动态数据,具备实时数据更新和高数据吞吐量能力。5.1.2系统性能要求5.1.3系统安全要求VTS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系统应具备故障自诊断和恢复功能,以及应急备份机制,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保障船舶交通管理的连续性。VTS应能适应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电磁环境,确保在各种条件下均能正常工作。系统还应考虑防雷、防静电、防腐蚀等防护措施,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使用寿命。5.1.4系统环境适应性要求115.2子系统要求监测范围应能覆盖整个VTS区域,确保对所有船舶的有效监控。监测能力具备对船舶位置、航向、航速等动态信息的实时监测能力。监测精度应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满足交通管理的需求。5.2.1监测子系统5.2.2数据处理子系统010203数据采集负责收集并整理来自监测子系统的原始数据。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去噪、数据融合等,以提取有用的交通信息。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采用可靠的传输协议和技术手段,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传输稳定性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传输安全确保数据在子系统之间的传输速度满足实时监控的需求。传输速度5.2.3信息传输子系统通信方式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通信需求。通信质量保证通信的清晰度和稳定性,以满足船舶交通管理的需求。通信协议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确保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5.2.4通信子系统126试验方法监测子系统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能够准确监测到船舶的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6.1系统功能测试01数据处理子系统测试测试系统是否能够实时处理监测数据,并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02信息传输子系统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能够稳定、准确地传输数据,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03通信子系统测试测试系统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包括VHF无线电话通信和其他通信方式。04实时性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能够实时更新船舶动态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测试测试系统提供的船舶信息是否准确,包括位置、航速、航向等关键数据。稳定性测试验证系统在高负载、长时间运行等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表现。安全性测试测试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包括数据加密、用户权限管理等安全措施。6.2系统性能测试6.3环境适应性测试恶劣天气测试验证系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同水域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水域环境下的监测效果和性能表现,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电磁干扰测试验证系统在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和数据准确性。界面友好性测试测试系统界面是否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和理解。多语言支持测试测试系统是否支持多种语言显示,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的需求。响应速度测试验证系统对用户操作的响应速度是否满足要求,提高用户体验。6.4人机交互测试136.1总则目的为了规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提高船舶交通安全和效率,制定本标准。01目的和范围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等水域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02术语和定义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是指由主管机关实施的,用于促进船舶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及保护水域环境的管理系统。01VTS中心是指负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中心。02雷达站是指配备雷达设备,用于监测船舶动态和提供交通信息的设施。03安全性原则效率性原则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交通量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可靠性原则系统应有助于保护水域环境,减少船舶污染。环保性原则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应确保船舶交通安全,降低事故风险。系统应提高船舶交通效率,减少船舶等待时间和运营成本。基本原则和要求146.2系统总体试验方法6.2.1试验准备准备试验船舶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吨位的船舶作为试验对象,以验证系统对不同船舶的适用性。安装与调试设备在试验船舶上安装必要的通信设备、雷达、AIS等,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确定试验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域作为试验区域,确保该区域能够充分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0302016.2.2功能测试船舶识别与跟踪测试系统是否能够准确识别并跟踪试验区域内的船舶,包括船舶的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信息交换与共享测试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与其他相关系统(如海事管理系统、港口管理系统等)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碰撞预警与避碰决策支持测试系统是否能够根据船舶的实时动态提供碰撞预警,并为船舶提供避碰决策支持。数据准确性验证系统采集、处理的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包括船舶位置、速度、航向等关键信息。系统稳定性测试系统在高负载、异常情况下的稳定性,确保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服务。系统响应时间测试系统在接收到船舶动态信息后的响应时间,确保系统能够及时作出反应。6.2.3性能测试数据安全测试系统的数据加密、备份、恢复等功能,确保船舶交通管理数据的安全性。6.2.4安全测试网络安全验证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能够抵御常见的网络攻击。应急响应测试系统在遇到紧急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确保系统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156.3子系统试验方法01雷达性能测试测试雷达的探测范围、精度和分辨率,确保其满足系统要求。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测试验证AIS接收和发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AIS与雷达数据的融合能力。视频监控测试检查摄像头的清晰度、稳定性和夜视功能,确保视频监控的有效性。6.3.1监测子系统试验方法0203验证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是否能够准确融合,提供一致的船舶交通态势图。数据融合算法测试6.3.2数据处理子系统试验方法测试系统对船舶轨迹的预测准确性,以评估碰撞风险和进行交通规划。轨迹预测算法测试检查数据的存储稳定性、安全性和检索效率。数据存储与检索测试网络通信测试测试系统的网络通信性能,包括传输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数据同步测试验证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是否能够实现实时同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冗余通信链路测试测试冗余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和切换速度,以保障信息传输的连续性。6.3.3信息传输子系统试验方法测试VHF通信设备的通话质量、范围和抗干扰能力。6.3.4通信子系统试验方法VHF通信测试验证数字通信设备的传输速度、误码率和稳定性。数字通信测试在模拟应急情况下,测试通信子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通信质量。应急通信测试167检验规则型式检验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产品设计、结构、性能等进行全面的检验,以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出厂检验对每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产品在出厂前进行的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7.1检验分类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包括涂层、标识、紧固件等。外观检查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如雷达性能、通信性能等。性能测试测试产品在异常情况下的安全性能,如过流、过压保护等。安全性能测试7.2检验项目7.3检验方法全数检验对所有产品进行逐一检验,确保其全部符合要求。抽样检验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抽样,对抽样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合格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判定为合格。不合格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判定为不合格。对于不合格产品,应进行返修或报废处理。7.4检验结果判定177.1检验分类定期检验在年度检验之间,根据系统使用情况和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必要的中间检验。中间检验每年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年度检验新建系统检验对新建立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重大改建检验对系统进行重大改建后,需要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初次检验特别检验损坏检验当系统遭受损坏或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特别检验以评估其损坏程度和修复方案。临时检验在特殊情况下,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对系统进行临时检验,以确保其适航状态。其他检验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监督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监督检验当系统的关键参数或配置发生变更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性能。变更检验187.2出厂检验(FAT)出厂检验(FactoryAcceptanceTest,FAT)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制造完成后,由制造商在工厂内进行的一种质量验证过程。这一过程旨在确保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为后续的现场安装和调试奠定基础。7.2出厂检验(FAT)“1.功能测试验证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包括但不限于雷达数据采集、目标跟踪、信息显示、报警功能等。这些测试将确保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船舶交通信息。2.性能测试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如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响应时间等。这些性能测试有助于确保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能够满足高效、稳定的要求。7.2出厂检验(FAT)7.2出厂检验(FAT)3.安全性测试检查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善,包括数据备份、恢复机制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这些测试旨在确保系统在面临各种潜在风险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并保护关键数据不被泄露或损坏。4.兼容性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能够与其他相关设备或系统顺利集成和交互。这包括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电子海图系统(ECDIS)等设备的兼容性测试,以确保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和共享。5.文档和资料审核检查制造商提供的文档和资料是否齐全、准确。这些文档应包括系统的操作手册、维护手册、技术规格书等,以便用户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能够方便地查阅和参考。197.3现场验收检验(SAT)根据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确定现场验收检验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确定验收时间和地点组建由多方代表组成的验收团队,包括业主、供应商、监理等。组织验收团队整理并准备相关的技术文档、测试报告、操作手册等验收所需资料。准备验收资料验收准备010203现场验收流程系统演示供应商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现场演示,展示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功能测试验收团队对系统进行详细的功能测试,确保系统满足合同要求和技术规格书的规定。性能测试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响应时间、数据处理能力、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安全测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用户权限等方面的测试。记录问题对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描述、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等。分析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为后续整改工作提供依据。整改措施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和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验证整改效果对整改后的系统进行再次测试和验证,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问题处理与整改207.4判定规则船舶在航道内正常航行,未出现拥堵、碰撞等异常情况。正常状态当航道内船舶密度过大,导致船舶行驶速度明显降低,甚至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拥堵状态船舶航行过程中出现违反交通规则、碰撞风险增高等危险情况。危险状态7.4.1船舶交通状态的判定两艘或多艘船舶之间发生实际接触,造成船体损坏或人员伤亡。船舶碰撞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触及水底,导致无法继续航行。船舶搁浅船舶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对船舶和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船舶火灾/爆炸7.4.2交通事件的判定7.4.3违规行为的判定超速行驶船舶在航道内行驶速度超过规定限速。船舶在航道内反向行驶,与其他船舶形成对向航行。逆行船舶在未经允许的区域内停泊,影响其他船舶正常航行。违规停泊判定依据根据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船舶航行记录、船员报告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判定流程首先由系统自动检测异常数据,然后结合人工审核确认异常情况,最后根据相关规则和流程进行判定和处理。7.4.4判定依据及流程218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标志应设置明显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标志,以便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系统设备和服务区域。安全警示标志在重要或危险区域,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设备状态标志对于重要设备或关键部件,应设置设备状态标志,以指示设备的运行状态。标志每个设备或部件都应有唯一的标签,标明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等信息,方便管理和维护。设备标签电缆和线路应贴有标签,标明起点、终点和用途等信息,以便在故障排查和维修时能够快速定位。电缆标签标签随行文件维修保养手册应提供维修保养手册,包括设备保养周期、保养方法、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等内容,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使用说明书应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包括系统操作、设备使用、故障排除等内容,以便用户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系统。228.1标志包括航道、锚地、禁航区、警戒区等标志,用于指示船舶航行的方向和界限。航行标志用于标示水域中的危险物,如沉船、暗礁、浅滩等,以提醒船舶注意安全。危险标志包括军事、海事、航道、水利等专用标志,用于标示特定功能区域或设施。专用标志8.1.1标志的种类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和船舶交通流的特点,合理设置标志的位置和种类。合理性原则明显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标志应设置在明显、易于被发现的位置,且颜色、形状等特征应易于识别。同一水域内的标志应保持一致性,以便于船舶驾驶人员理解和遵守。8.1.2标志的设置原则更新改造随着水域环境的变化和船舶交通的发展,应及时对标志进行更新或改造,以适应新的需求。定期检查定期对标志进行检查,确保其位置准确、完好无损。及时维修发现标志损坏或移位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重置。8.1.3标志的维护与管理保障航行安全合理的标志设置能够引导船舶有序航行,减少交通拥堵和冲突,提高交通效率。提高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通过标示危险区域和禁航区等,能够防止船舶误入敏感水域,从而保护水域环境。标志是船舶航行的重要参考,能够提醒船舶驾驶人员注意危险和遵守航行规则,从而保障航行安全。8.1.4标志的重要性238.2标签船舶识别标签用于唯一标识船舶身份,包括船名、呼号、MMSI等信息。货物信息标签标明船舶所载货物的种类、数量、危险性等关键信息。航次信息标签记录船舶的始发港、目的港、预计抵达时间等航次相关信息。标签种类标签应清晰可见,方便查验,不得遮挡或污损。船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标签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所有在中国水域航行的船舶必须按规定张贴或悬挂相应的标签。标签使用规定标签制作与发放010203船舶识别标签由海事管理机构统一制作并发放,其他标签可由船舶自行制作或委托专业机构制作。制作标签时应选用耐磨、防水、防晒等性能良好的材料,确保标签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清晰可见。海事管理机构应定期对船舶的标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船舶识别效率通过船舶识别标签,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船舶身份,便于海事管理机构进行监管和服务。保障航行安全促进航运业发展标签的意义与作用货物信息标签和航次信息标签有助于海事管理机构及时了解船舶的货物情况和航行计划,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航行安全。规范的标签使用有助于提升航运业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货源和投资,推动航运业的持续发展。248.3随行文件随行文件是指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相关的文档、证书、记录等,用于证明船舶的适航状态、设备配置、维护保养情况等信息。定义随行文件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船舶安全、合规运营以及事故应急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性随行文件的定义与重要性随行文件的种类与内容包括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检验证书、船舶营运证书等,用于证明船舶的合法运营资格和技术状况。船舶证书包括设备说明书、操作手册、维护保养指南等,用于指导船员正确操作和维护船舶设备。记录船舶定期安全检查的情况,包括检查时间、检查项目、检查人员及检查结果等信息,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设备文档记录船舶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包括保养时间、保养项目、保养人员等信息,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维护保养记录01020403安全检查记录文件的编制与审核随行文件应由专业人员编制,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文件的保存与备份随行文件应妥善保存,并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止文件丢失或损坏。同时,应确保文件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文件的查阅与使用船员和相关人员应能够方便地查阅和使用随行文件,以指导其正确操作和维护船舶设备,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营。文件的更新与维护随行文件应根据船舶运营和设备更新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其与实际运营情况相符。随行文件的管理与要求01020304259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材料系统设备应采用防震、防潮、防尘的包装材料,以确保设备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安全。包装标识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并附有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包装根据设备的大小、重量和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汽车、火车、轮船或飞机等。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震、防碰撞措施,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地到达目的地。运输安全运贮存环境设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贮存期限应明确设备的贮存期限,并在期限内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同时,对于超过贮存期限的设备,应重新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贮存269.1包装耐用性材料应选用耐磨、防水、防震等性能良好的材料,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环保材料包装材料选择优先选择可回收、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0102紧凑设计包装设计应紧凑合理,有效利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标识清晰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等信息,便于识别和管理。包装设计要求VS对包装进行抗震测试,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护产品。防水测试进行防水测试,验证包装的防水性能,确保产品在潮湿环境下不会受损。抗震测试包装测试与验证包装与运输安全防火防潮包装应具备防火和防潮功能,确保产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固定与支撑包装内部应设有合理的固定和支撑结构,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移位或碰撞。279.2运输船舶运输管理航行计划制定与执行船舶应制定详细的航行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如遇特殊情况需改变航行计划,应及时向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报告。危险品运输管理对于载有危险品的船舶,应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的相关规定,确保运输安全。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船舶在进出港口前,需按照规定向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报告相关信息,包括船舶名称、国籍、呼号、船舶类型、总吨、吃水、载货情况、始发港、目的港等。030201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应对货物的装载和卸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货物安全、有序地装卸。货物装载与卸载监控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控货物的运输状态,包括货物的位置、温度、湿度等,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货物运输状态监控货物运输监控船舶交通组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应负责组织和协调船舶的交通流,确保船舶在港口和航道内的有序航行。信息服务系统应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包括航道情况、天气状况、交通管制等信息,以帮助船舶做出正确的航行决策。应急响应在紧急情况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和处理。020301船舶交通组织与服务289.3贮存01温度控制贮存区域应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以防止系统设备过热或过冷,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贮存环境要求02湿度调节保持贮存区域内的湿度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设备受潮或过于干燥,影响性能和寿命。03防尘措施贮存区域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防止灰尘对设备造成损害。贮存安全要求010203防火安全贮存区域内应严禁烟火,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防盗措施为确保设备安全,贮存区域应采取有效的防盗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门禁管理等。设备固定贮存的大型设备应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因地震、振动等原因导致设备倾倒或损坏。定期检查定期对贮存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出入库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出入库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流向可追溯,防止设备丢失或被盗用。设备清单应建立详细的设备清单,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方便管理和查找。贮存管理要求29附录A(资料性附录)系统设备编码范例通常由设备类型码、设备编号和校验码组成。编码结构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编码长度,确保编码的容量和识别度。编码长度系统设备编码应遵循唯一性、可扩展性、易读性和规范性的原则。编码原则系统设备编码规则设备类型码范例02通信设备03数据处理设备01雷达设备04显示设备05其他设备设备编号范例雷达设备001表示第一台雷达设备通信设备002表示第二台通信设备数据处理设备003表示第三台数据处理设备校验码计算范例校验码通常采用CRC校验或奇偶校验等方式计算得出。以CRC校验为例,通过对设备类型码和设备编号进行CRC计算,得出一个固定长度的校验码,附加在编码的末尾,用于检验编码的正确性。30A.1已定义设备类型编码范例用于监测船舶位置和航向的雷达设备,具有高精度的测距和测速功能。船舶交通雷达安装在岸边的雷达设备,用于监控沿海或内河航道上的船舶交通情况。岸基雷达雷达设备VHF无线电话船舶与船舶之间、船舶与岸台之间进行语音通信的主要设备。01通信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用于船舶与船舶之间、船舶与岸台之间传输数据信息的设备,如AIS(自动识别系统)设备。02CC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船舶交通情况,可配合雷达设备使用,提供更直观的船舶交通画面。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通过接收船舶发送的信息,自动识别船舶身份、位置、航向等信息,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监控系统气象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气象信息,如风向、风速、能见度等,为船舶交通安全提供重要参考。水文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水流速度、水位等信息,帮助管理人员了解航道情况,确保船舶安全通行。其他设备31A.2未定义设备类型编码范例未定义设备指的是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标准中尚未明确规定的设备类型。设备类型概述这类设备可能因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而诞生,暂时还未被纳入标准体系。未定义设备编码范例的制定,旨在为这类设备提供一个临时的、统一的标识方法。唯一性原则每个未定义设备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以避免混淆和冲突。简洁性原则编码应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扩展性原则编码体系应具备一定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设备类型。编码原则采用字母与数字的组合方式进行编码,如“UD-001”。“UD”代表“UndefinedDevice”,即未定义设备。数字部分用于区分不同的未定义设备,从001开始递增。编码方法010203010203当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出现新型设备时,可使用未定义设备编码进行临时标识。在系统升级或更新时,可根据未定义设备编码对新型设备进行识别和管理。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应用场景32附录B(规范性附录)雷达数据格式要求数据格式概述雷达数据格式应遵循统一的标准,以确保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交换的准确性。数据格式应包含必要的信息元素,如船舶位置、速度、航向等,以支持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船舶识别信息包括船舶名称、呼号、MMSI等唯一标识符,以便准确识别每艘船舶。位置和时间戳提供船舶的经纬度坐标和时间信息,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航速和航向记录船舶的实时速度和航向,有助于分析船舶动态和预测未来位置。030201数据元素要求雷达数据应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