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共35题)_第1页
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共35题)_第2页
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共35题)_第3页
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共35题)_第4页
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共3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共9套)(共35题)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1.2008年1月13日,云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在全省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推动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建设进程。“官员问责”在SARS之后,成为我国推动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显著标志。官员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同样,从权力的运行来看,权力天然具有私人性和膨胀性。如果没有相应的责任承担机制,就可能出现权力向私人化过渡,并且膨胀异化的结果。官员问责制度的本质是依宪治政,这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政民主政体下建立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问责制度不仅包括对不作为、不履职、渎职官员的惩罚,更要求政府对公众有所交代。实行官员问责制度,是在确保公务员构架稳定延续的大前提下,政府主要官员必须回应社会诉求,对自己的施政结果承担责任。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认为,高官承担责任有四个层面:一是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向受害者和公众负责;二是承担政治上的责任,也就是向执政党和政府负责;三是承担民主的责任,向选举自己的人民代表和选民负责;四是承担法律的责任,要向相关法律规定负责,看是否有渎职的情形存在。作为中石油负责人和部级高官,马富才理应对川东特大井喷事故承担责任。他承担的应当是道义和政治上的责任。2.2008年连续发生的多起公共安全事件引发中国的问责风暴。2008年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因三鹿奶粉事件而引咎辞职,这是继9月14日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因襄汾县“9.8”尾矿溃坝重大责任事故之后,又一位引咎辞职的正部级高官。同日,因三鹿奶粉事件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被免职,这也是继此前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民之后,又一位被免职的副部级官员。此前,因三鹿奶粉事件、山西省襄汾县“9.8”尾矿溃坝事故、深圳“9.20”特大火灾事故,以及河南登封“9.21”矿难,进入9月以来,已经有大小十余名官员被问责。这一系列官员问责案,能否真正建立规范的问责制度,并将官员问责程序化,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因为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同样有诸多事故发生,也有一些问责举措,但无论力度或者效果都明显不尽如人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铁道部系统,在2008年1月间胶济铁路安丘至昌邑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4月28日胶济铁路又再次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两起事故共造成89人死亡、400多人受伤,但最终只有几名地方铁路局的官员被问责,铁道部无人出面承担责任。3.对于这种问责的不确定性,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姜明安教授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问责分为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两类。政治责任是一种道义责任,是因从政的道德要求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政府和公职人员失职或政策失误,或者某些事故、事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影响,导致其辜负了人民的信任,即应引咎辞职,对人民或人民代表机关负政治责任。承担政治责任,并不要求个人对事件或事故有直接的过失或故意,而只要其所管辖的地区或其所管理的部门出现了相应的事态,就应当承担政治责任。而法律责任是指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而依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追究的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通常需要责任人员有相关的过错,比如,存在失职渎职或者滥用职权等情况,对其的处分、处罚也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比如,依据《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可以给予开除、撤职、降职、记过、记大过、警告等行政责任,而刑事责任的追究则要严格按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进行。承担了政治责任,并不意味着可以撇开法律责任。引咎辞职并不能取代法律责任,领导者没有直接的失职渎职行为,就无须负法律责任,但反之则依然可能要负法律责任。比如,此次的问题奶粉事件,性质如此恶劣,影响如此之大,石家庄市和质监部门的官员即使承担了政治责任,是否还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要看最终的调查结果。姜明安特别强调,问责不能建立个人意愿上,因为有些领导干部在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事件发生后,本应主动引咎辞职,却“脸皮厚”,自己“良心上过得去”,坚持不辞职。这种情况下,就尤其需要建立政治上的追责途径,比如,作为民意代表机构的人大可以要求罢免其职务,其上级机关等有权机关可以启动问责程序等。对于承担政治责任的官员个人来说,这种责任有时候看起来可能不是那么“公平”,比如,孟学农因山西襄汾垮坝事件引咎辞职,就有一些人为他叫屈,认为他到山西任省长时间不长,可能还不是很了解情况,而很多问题是多年积累的结果,甚至是前任或前几任领导任职时就埋下的根子。专家指出,中国下一步完善“问责制”的方向,仍是“制度化”。作为制度性安排,就必须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要详尽规定官员的责任和义务,程序要明确,并且对问责主题本身的监督也不能忽略。我们可以看到,引咎辞职更多的是官员的一种自觉行为和个人行为,其内心道德取向我们无法了解,也无法约束和规定,它并不是一种强制行为。再来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56条规定,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几种,并没有引咎辞职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叫一个官员主动认错,主动引咎辞职谈何容易。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全国各地的煤矿,非法个人采集的也好,国有正规的也好,都出了事情。出了事故的责任方动作竟是如此的“整齐划一”,不是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救人,而是向公众,向政府部门隐瞒事情真相,推卸责任。没有看到一个责任人,一个官员主动承担责任,引咎辞职。4.某年发生在洛阳的一场火灾,该市市长迫于压力出面向市民作出解释时,只是比较勉强的解释了一番,并没有提到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更不用说引咎辞职,我们可以猜测一下这位市长当时的心理:火又不是我烧的,关我啥事?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官员承担他应当承担的责任,更不用说引咎辞职了。官员们总想当个“太平官”,安安稳稳过几年再升一级。一个官员连主动认错都难以做到,我们又如何指望他去“引咎”,并且是心甘情愿地主动“引咎”?我国引咎辞职还缺乏相应的土壤。要想真正实现干部问责制,引咎辞职,必须首先跨越“官本位”观念这道“天堑”。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关于“引咎辞职”的规定应该说范围还是小了点,它们针对的大都是直接责任人,比如,“盲目决策或违反决策程序而给国家和集体造成较大损失的”、“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恶性事件发生的”,等等。而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直接责任人是必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5.反观国外,引咎辞职者通常是非直接责任人,比如,国外常见的一些高级官员因为偶发的重大事故或部下卷入重大丑闻而引咎辞职,其实他并不是直接责任者,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任应该对此承担一定责任,他们这种“高尚”的品德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同时对那些直接责任人来说,他们要面对的就不是简单的“引咎辞职”,而是相关的法律责任了。国外政府领导人“引咎辞职”的事件我们时有所闻。仅近几年爆发的“疯牛病”就让不少国家部长级的官员丢了官。因为对“疯牛病”处理不当,德国农业部长海因茨·丰克和卫生部长安德烈埃·菲舍尔女士先后辞职。菲舍尔女士对新闻界发表讲话时承认,她在“疯牛病”问题处理上犯了错误。6.“引咎辞职”是政府官员为自己失职渎职行为自觉承担“政治道德”责任的表现,那为何我们的领导干部做不到这一点呢?他们觉得西方某个国家、某个部门的某个领导人为了丁点大的事而引咎辞职,简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官员基本上是从没有“引咎辞职”的“幸福”时代走过来的,因而在他们心里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意识。政府官员的权力和责任始终是对“孪生”兄弟。人民赋予你权力,同时你就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现在,在某些中国官员眼中只看到了权力而不承担责任。在使用手中的权力时,他往往表现的是一个“男人”;在工作失职本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时,他却推三诿四,找替罪羊,表现得非常“女人”。不可否认,实行“引咎辞职”制度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进步,但真正实行起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应该在培养和提拔官员制度上找突破口。当然,干部办事能力强不强,廉洁不廉洁是应有的标准,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对官员前期的“洗脑”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责、权、利三者明确。其次,判断是否“引咎辞职”的标准,除了个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外,外界舆论对个人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要知道,人民有能力让你戴上乌纱帽,也就有能力摘掉你的乌纱帽。针对目前中国官员的“引咎辞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华通现代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刚刚完成的民意调查显示,24%的人估计他们“是在保职无望的情况下作出的无奈选择”,46%的人认为他们“是迫于舆论的压力作出的选择”。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来源渠道异常宽广和迅捷,稍有风吹草动,媒体报道铺天盖地,舆论监督力度日异加大。从地球人的本性来看,中国官员谁也不愿把现有的官位丢掉,但是迫不得已,因为群众的眼睛盯着你,媒体盯着你,自己如芒刺背,不作出一个引咎辞职的“高姿态”哪行?我们相信,引咎辞职不会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官员自身的责任感与外界的压力对他们最终选择引咎辞职都有影响。最后,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果公众认定某位高官在某件重大事件中应该“引咎辞职”,而他本人却拒不辞职怎么办?我们有什么制度可以迫使他必须辞职?7.其实,地方政府的责令辞职走在了中央政府的前面。2003年12月20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出台了一个《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暂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存在严重过失或不当行为,虽没有触犯刑律的干部,必须自行引咎辞职;对应当辞职却未提出的领导干部,将直接免职。从组织程序上对那些不称职、有重大错误的官员说“不”,要求他们“自裁”,及早让贤。引咎辞职直接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求真务实和衷心为民服务的精神。那种能上不能下,永远做个“太平官”、“逍遥官”、“三个一官”(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的时代,出了恶性事故无人负责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8.记得交警每次开罚单给正“怒火中烧”的违章者之前,总会送上一句在我看来是非常温馨的话:“我们罚你钱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你遵守交通规则,时刻要有安全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在这里套用交警的这句话,国家对中国官员实行“引咎辞职”制度,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中国官员时刻牢记你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实行引咎辞职制度,是推行依法行政、建立责任政府的需要。要知道政府的一切权力是人民给的,领导干部行使的每一项权力背后,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发生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身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干部,就应该大胆站出来承担责任。实行引咎辞职制度,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也是有益的。国家培养一个优秀的干部实属不易,领导干部又是一种特殊职业,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发生特大灾难事故,不要以为引咎辞职是件没有面子的事,虽然关系到极少数人,但教育、警示、影响的却是多数人。引咎辞职制度只会让那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官”们感到世界末日来临,再也不能混下去了。只有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要有两个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具备三个能力: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协调能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实行引咎辞职制度,还有利于干部选拔制度的创新,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干部的“上”经常一路顺风,但“下”始终是一个长期困扰干部制度改革的难题。一些干部只要不违法乱纪,平平庸庸做官,只要不是年龄到点,职位很难挪动。实行引咎辞职制度,让那些没有尽职尽责的干部主动下台,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淘汰机制,优胜劣汰。对有咎不辞的领导干部,还要启动相关的罢免、弹劾等程序,追究其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依法行政的推行,“引咎辞职”将成为我国行政机关中的惯例,它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施政理念带来巨大的“紧箍咒”效应,极大地增强我国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9.官员去职后何去何从,这是公众关注的问题。在现有体制下,绝大多数干部仍是一日入仕,终身为官。因此即使遭遇“不测”,仍然被留在体制内,甚至被保留待遇。因此,民间早有舆论指出:需警惕所谓“引咎辞职”只是为息民愤,暂避风头。辞职之后,蒋成谷并没有离开县政府,只是头衔变成了“县政府调研员”,并被取消了下届副县长候选人的资格。当地人士说,他有可能是全中国最年轻,也是同级别调研员中最有实权的。他不仅依然分管着全县的农业工作,甚至还配有专职秘书。除此之外没有改变的,还有他的正处级干部的政治和物质待遇。在记者采访的当日上午,蒋成谷正在主持全县林业工作会议。会场上下,干部们对他的称呼无一例外仍是“蒋县长”。面对记者,蒋成谷自己都笑称,他是“假调研员之名,行副县长之实”。不可能做一辈子调研员,对蒋成谷而言,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按照有关组织规定,政纪处分的保留期一般为一年,一年之内表现正常就可重获“清白之身”。彭水县委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认为,蒋成谷将很快再获任用。因为到2004年4月底,蒋成谷辞职已近一年半,其间表现堪称出色。更何况,蒋成谷的引咎辞职只是一种“组织处理”,并非处分,“连材料都没有”。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他的首份施政报告中以罕见的大篇幅阐述政府改革,其中对“监督”和“责任”的突出强调,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联系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个中国共产党执政54年来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行自我约束与促进自我发展的党内制度规范,明确写入了“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内容。分析人士认为,“问责”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的亮点。1、请你根据“给定资料”概述官员问责制的含义。要求:概述全面、突出要点。字数限200字内。标准答案:所谓官员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出官员问责制的重要意义。要求:概述全面,不得整句摘录给定资料。字数限500字内。标准答案:第一,有利于增强官员的责任心。要规范官员行为、防止违法乱纪,必须增强官员的责任心,建立系统完善的问责体系。官员问责制“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的基本原则很好地彰显了对官员责任心的这一要求,有利于增强官员的责任心。第二,有利于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建立健全官员问责制度,通过对领导干部失职失误行为作出硬性的制度约束,疏通“能下”的渠道,让那些无所作为者下台,才能使那些有所作为、大有作为者上台,最终达到“能者上,庸者下”的目的,形成良好的能上能下、新陈代谢的用人机制。第三,有利于整肃吏治。在官员问责制的理念下,实现了用干部、管干部的部门从“权力主体”向“责任主体”转变,谁用的干部谁管理,干部工作失误、失职,用干部和管干部的部门负有连带责任。这就促使干部主管部门使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标准,选拔任用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而且还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督促他们掌权为民,从而整肃了吏治,优化了官员队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请简要说明我国的官员问责制面临的主要难题。要求:问题明确、理由充分。字数限400字内。标准答案:①权责不清是实施官员问责制的主要障碍。由于历史原因、机构改革尚未完成等原因,我国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有些职责不够清楚、权限不够明确,出现在追究责任时相关部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情况。在问责过程中,被问责官员具体承担的是领导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还是其他责任不清楚,以及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责任该如何确定,很难下结论。②问责主体事实上的单一,唯上是从,有损问责的公正性。如果问责制仅仅是上级追究下级的责任,那么在上级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就难保问责结果的公正性,而且容易出现问责“白条”的情况。所以问责主体缺位,导致问责不公或问责不实,是当前实施官员问责制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③问责法制及程序不完善,影响问责效率。而且如果“问责制度”不能实现法制化和程序化,可能导致上级领导裁量权的扩大,甚至产生主要领导一言而定这样的负面影响。所以,官员问责如果不按规章程序进行,没有法律保障,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请针对上述问题写一篇文章,谈谈完善官员问责制的主要途径。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正确,联系实际,措施具体。字数在1000字左右。标准答案:官员问责还需制度护航如今,对官员问责的风尚正在形成,一些犯有严重失职等错误的官员,或被撤职、免职、劝辞,或受到记过等处分。显然,这是颇得人心的。但是问责制也出现了依法行事不够等现象。这就给问责制敲响了警钟,官员问责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合理划分权责,明确问责对象和范围。要打破这个断言,其要义就在于,找出应当负责的人并且让其负责。而当前我国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党之间、行政机关之间、正副职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明确,职能重叠。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机构的职能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以宪法和法律规定何种官员所负何责。而且问责时必须要分析责任同事件的关联点和因果关系,对于问责事件,应该追究到哪一级的官员,只能看与事件本身有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和因果性,而不能看事件多大,后果多严重。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在权责对应的原则下,树立责任意识,把问责范围从“贪官”扩大到“庸官”,对决策失误的官员也要追究责任,使官员树立一种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促进从严治政,依法行政。逐步建立民主问责制度。真正的“问责”,既来自于制度的硬规定,也来自民众与舆论的软压力,还来自于官员自身的道德自觉,以及更为深厚的政治氛围,即来自于人大、媒体、上级、民众等多个主体的问责。如果仍然仅仅是来自上级的“组织安排”,这并不是人们期待的真正“问责”。首先,人民代表大会的问责。其次,媒体代民问责。同时公民的知情权还需要媒体的帮助。民众的知情权是向官员问责的前提。使官员问责制法制化、程序化。问责的法制化进程中,严密详尽的条文约束能够使无论执法者还是犯法者都必须依法行事,而违规违纪、行政不作为的官员也将受到规章制度的制约,把法规的震慑变成工作警戒从而严谨认真地完成工作任务。首先,官员问责制必须法制化。要建立真正的问责制度,并有效地运转,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其次,责任追究程序化。正当程序是任何一项健全的制度所必备的要素,是问责制沿着法治的轨道前进、防止陷入人治误区的保证。问责程序化涉及问责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内容很多,但以下三点更为迫切:一是责任的认定程序。有了明确的责任划分,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来认定责任的归属、严重程度等,否则就可能出现“替罪羊”问题而背离问题初衷。二是问责的启动程序。即什么情况可以引起对相关官员的问责,也可以称作触发机制。三是问责的回应程序。即被问责的官员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来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给定材料材料12018年毕业季,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发网友热议。近年来,随着“90后”乃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其实谁也不想这样跳来跳去的,真的很累,但如果内心对自己、对未来还有一小点期许,就会不断去寻找自己想做的。”2017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小郭说。1994年出生的她,本科毕业不到一年就已经“闪辞”了五次。小郭大学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入西安的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初入职场,她很快发现这家公司并没有当初面试时介绍的那么美好,每天加班到深夜,还要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她感到很失落,没干多久就决定辞职。之后她在西安找了二份工作,不过,总是坚持不久就辞职。2018年6月初,小郭坐上了去往杭州的火车,她想在那里寻找满意的工作,尽管这个决定遭到家里人反对。到了杭州,她曾在一天内参加了四个公司的面试,奔波求职。她最后选定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也只在那里工作了两周。如今,小郭在一家民宿做新媒体编辑,这已是她毕业之后的第六份工作。与小郭一样,因工作“事与愿违”而辞职的还有小李。2017年6月,小李毕业于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24岁的她,在毕业后的第三个月,就有了第一次辞职经历。“天天加班,太辛苦了,招我进去是顶替别的岗位,这些我之前都不知道。”小李说,面试的时候感觉公司挺好,可是进来发现实际工作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生于1995年的小许在工作的第四天就闪辞了,原因是工资低。2017年7月,在黑龙江一所大学本科毕业的她,因为考研失利无奈踏上求职路。7月初,她在北京的一家保险公司入职,工作仅四天,就辞职了。“工作很累,还没有底薪,薪水低得可怜。”小许说。辞职后,小许一直蜗居在一家小旅馆,8个人一间房,她交了一个月房租,打算工作稳定再租房。对于住处,她没什么要求,觉得如今的上下铺生活和大学宿舍差不多。对自己未来的职场之路,小许很乐观,她说,北京那么大,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994年出生的小张,2017年在山东一所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了广州一家报社工作,2018年3月提出辞职。“主要是离家太远了,就辞了,还有就是觉得生活作息不规律。”小张解释,因为在报社上班,作息很不规律,会熬夜,所以感觉还是不太行。2018年5月,小张到北京找工作,换了一个大城市,她坦言刚开始找工作确实很困难,似乎一直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当初也想过随便找一个先上着班,但还是过不了心里那一关”。在北京求职期间,小张一边找工作一边租房,那是她感觉最艰难的时期,如今小张有了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这次的工作离家近,感觉会一直做下去。”材料2“90后”为什么爱跳槽?就业观念的转变是重要原因。相比老一辈认准“铁饭碗”便“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90后”更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他们的成长环境更优越,养家糊口压力较小,因此不再把“稳定”作为择业的必选题,而是更渴望从中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此外,他们对职场的态度也更为乐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心理暗示为他们频繁跳槽带来了勇气。从外部环境来讲,新兴行业的发展为“90后”跳槽带来了动力。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业快速崛起、新业态蓬勃发展,从传统到现代、从线下到线上,一大批前所未闻的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海归”美女辞去国企工作成为网络“哄睡师”,网络主播直播唱歌收入不菲等热点新闻层出不穷。相比传统行业,随互联网发展而衍生的新兴行业,就业方式更灵活,工作形式更活泼,为"90后”跳槽再择业创造了更多机会,提供了更多选择。当然,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是“90后”频繁跳槽的重要推手。很多“90后”对职场有美好憧憬,但对职场缺乏准确的认识,在求职中常常靠感觉、凭印象。有人在人职后一旦发现和想象有差距便可能失去热情,甚至怀疑工作的意义;有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职业,只能通过跳槽不断尝试……“大学生不够了解自己,职业规划不清晰。加之部分企业一直用低工资聘用毕业生,没有一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必然是留不住人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某说。此外,储某也指出,如今,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学生迫于压力,往往会选择随便就业,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的一个原因。对于改变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某表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和就业指导。“对于离职,在没有找到契合自身喜好的工作时,可以不断跳槽去寻找,去试错,但不可过分频繁。一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应持之以恒,积累工作经验,理性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张某说。材料3一部古装宫斗剧《延禧攻略》成为网剧爆款,继而成了职场备受热捧的“进阶之道”。“《延禧攻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宫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女主角一反过去的傻白甜人设,而是一个有仇必报、‘你打我一巴掌,我必把你打趴下’的狠角色,受到了‘90后’职场新人的强烈认可,正是因为女主角与其主要的受众群体的行为观念是一致的。”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孙某说。不怕得罪人,已经成为“90后”,尤其是“95后”职场新人的一种态度。一大波职场“狠角色”袭来,管理者应如何应对?刚入职两年的“大男孩”小黄描述了他“怼同事”的过程。“我刚人职的时候,同事总摆老资格,指使我干这干那的,如果怕得罪人不会拒绝,就总要受气。”小黄说,自从他当面怼了一个爱指使人的女同事以后,大家都对他客气多了。“只要我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就不必看别人的脸色。”小黄平时从事设计工作,并不需要与同事有过多交集,下班以后,自己也有颇为亲密的朋友圈。“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不需要左右逢源。”小黄说。职场新人们认为,“怼人”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远离负能量。在英国本科毕业后,小胡进入一家业界知名的金融公司任职,工作本也风平浪静,最近却因为成为“抖音达人”而被同事告到了分管领导那里。“经理让我给她看我录的抖音,看完我录的小视频以后,她不但觉得新鲜有趣,还安排我去主持公司年会。”小胡说,听完经理的安排,她马上向领导阐明,组长打自己的小报告居心不良,“结果领导当着我的面对组长说,以后要把心思多用在工作上,不要太关注别人的私事。”小胡说,她利用自己录制视频的经验,在年会上表现得非常得体,自此,领导认为她敢说敢做,善于表现,反而对她另眼相看了。对于“90后”“95后”被贴上“自我”“任性”标签这一现象,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会长洪某认为:“将来的职场越来越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压力,在各城市都在出招争抢人才的背景下,年轻、学历高、见识广的职场新人必定会倒逼管理者重新审视组织管理。”实际上,正如洪某指出的那样,经过职场的更新换代,对于一些白领和高层次工作者来说,工作态度的差异已经显而易见地成为不同时代职场人之间的主要矛盾。对于传统的劳动者来说,对工作的使命感和对报酬的需求构成了工作最重要的支撑。通过工作来提高生活质量,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90后”来说,家庭物质条件的相对富足及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他们更少受到社会外在因素的牵制,而更多地选择追求自我的理想状态。“在现在的年轻人眼里,理想的领导是职业顾问型的——能阐述工作的意义、认可下属的优点、耐心提供建议,帮助下属迅速成长。这也是以后管理者的理想形象。”在职场工具书《12个工作的基本》里,作者大久保幸夫结合大量职业调研数据,提出了应对未来职场挑战的方法。在“60后”企业高管老陈看来,他对中层领导的建议就是软化冲突、淡化权威。“不用说每年的管培生,即使是新人职的HR,也经常出现与部门协调时产生矛盾,甚至闹到我这里来解决的现象,往往因为争个高下而陷入谁对谁错的争辩,最终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但是,哪个公司能够不招年轻人?新一代的职场人个性鲜明,面对新的情况,管理者应该以更高的智慧追求结果的一致。”老陈表示,从企业文化培训的角度来说,管理升级的概念其实并不是“服软”,而是通过强化边界的管理方式,通过企业各层级领导的组织力去弥补新员工社会性格、职业意识的短板,让他们首先乐于接受企业利益优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通过强化职场基本规则与区分自我个性偏好的方式,来使职场新人发自内心地认同企业文化。“如果员工高度认同企业文化,那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矛盾自然就可以顺势疏导了。”在老陈看来,有效地管理“90后”,虽然面临困难与挑战,但本身也是企业管理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一部分。材料4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辅导员王嘉说,以前大学生毕业后大都急着找上作,而现在,有的学生选择支教保研,即先去支教一年再回来读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安琪认为,“慢就业”的大学生一般面临的生活压力不大,父母的观念比较开明,不会因为孩子不工作而焦虑,而且会支持孩子进修、游学、考察就业市场或者暂时放松。“从主观方面看,有些学生很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也有大学生不工作是因为怕累、怕承担责任。”调查显示,没提前规划好未来(62.4%)是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最常见原因。而其他主观原因还有: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42.7%);想“错峰”就业(36.7%);自己水平不够,得先弥补短板(34.3%);计划创业,先了解市场环境(28.0%);“喘口气”,适应角色转变(27.8%)等。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霆表示,“慢就业”是“90后”新生代高校毕业生逐渐展现出来的一个新的就业特点。他认为,学生上学期间很难对自我有充分的认知,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道路都比较迷惘。而当下社会的宽容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父母对孩子的自我意愿也更加尊重。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夏青云表示,大学生“慢就业”正逐渐被接受,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就业理念。“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而言,选择一份既让自己喜欢又能解决温饱的工作,实在太难,他们自然会迟疑。”调查中,41.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慢就业”是因为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安琪希望学校可以开设真正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已经丌设了这类课程,但对学生来说大都没什么实际帮助。希望这些课程能多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行业发展状况,比如让学生参观或体验各种职业,使其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另外,希望学校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职业人格测试。”“我们学校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据我了解,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并不重视,但课程的很多内容是很有价值的。”王嘉认为,如果职业规划课程和学分挂钩,学生会更重视。“学生自身要明确目标,无论是慢‘就业’还是立刻就业,都应该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夏青云指出,“慢就业”表面上看起来与家庭经济好转和社会环境变化有关,但也反映出如今“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所以应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的了解。而政府相关就业服务部门也应出台政策,注重发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同时,将校园招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范围,做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夏青云认为,从长远来看,求职速度的快慢其实并不重要,大学生应强大自己的内心,不再逃避。“与其拖延进入职场的时间,还不如拿出勇气步入职场,主动迎接挑战,千万不要因为‘慢就业’而蹉跎了大好时光。总之,大学毕业生应尽早树立起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未来的发展才会更顺畅。”材料52018年,新一线城市强势登陆,撼动了北上广在大学生心中的牢固地位,人工智能人才80万元年薪一人难求,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人才紧俏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不少调查报告和专业人士指出,面对求职市场的新趋势,既要多关注,也要冷静观察和思考,避免盲目跟风。何莹莹是北京市某知名高校新闻学院的硕士应届生。“媒体的大规模校招还没有开始,所以我现在把简历投到一些事业单位、银行、央企等行政、宣传相关的岗位。”何莹莹表示,“我不是北京生源,但是在这里生活了7年,还是很有感情的,而且北京机会多,所以首选还是想留在北京。”然而,何莹莹和她的同学们相比前几年毕业的学长,对留京并没有那么“非此不可”。“我们班里想留在北京的有一半多,但是大家的想法都是不想错过应届生进京这一重要的机会,如果留不下也没有关系,我感觉南京、杭州这些城市也挺好的,会考虑。大家都会因时而变。”某就业机构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Q3人才吸引力报告》数据显示,在人才吸引力指数前5位的城市出现排名洗牌,杭州人才吸引力指数首次超越北京,排名第一。该报告指出,2018年前10个月中,杭州实现一线城市高质量人才净流入,2018年应届生留存率69.1%,对外埠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2018年前10个月,杭州平均招聘薪资为9566元,同比增幅12.9%,涨势迅猛,人才需求同比增幅37.1%,增长势能愈发充足。另外,不少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趋近甚至高于一些传统一线城市。调查指出,2018届毕业生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例(37%)超越传统一线城市(31%)。此外,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显示,2017届本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6%、74%,、71%和70%。而同届本科生在杭州工作的就业满意度为75%,仅次于北京。其他满意度较高的“新一线”城市还包括天津(72%)和南京(70%)等。材料6在中国,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出生于1990到1999年之间,在青少年阶段就被社会冠以“叛逆”和“不懂事”的头衔。长大之后,当他们带着更为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全的素质走入社会时,却令全社会刮目相看。同样的,在日本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样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恰逢赶上国家教育改革的他们,从小就被所有人宠着护着,这种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思进取,甚至被冠以“平成废宅”的蔑称,与坚韧的“昭和男儿”形成鲜明对比。而在他们长大之后,以前那些只怕他们累着的人又开始抱怨他们的懒惰,在他们走人社会时对他们有所歧视。这群被时代所摆布的年轻人,在日本被称作“宽松世代”。虽然日本的“宽松世代”问题重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2016年,日本推出了一部名为《宽松世代又如何》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是三个年近三十的“宽松世代”,这三个人各有各的烦恼和不幸,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被外界总是以“所以才说宽松世代不行啊”评价的他们,仍然在努力地生活着。这部剧在当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揽了一大堆奖项。而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与其表达的内容是分不开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即使不被任何人看好,即使跌得满身尘土,也要拍拍衣服站起来,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下去。这种正能量的观念,不仅仅是为了鼓励“宽松世代”的年轻人赶快觉醒,也是为了鼓励那些虽是“宽松世代”,却早已在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日本而努力的人。材料7“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毕业4年,我换了13份工作”……网上有关年轻人频繁离职的文章不少,一言不合就“裸辞”“闪辞”。一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定力,频繁跳槽,希望以此来增加收入或是谋求高位。可是,工作换来换去的多,事业有所起色的少。年轻人有自信张扬、敢闯敢拼的一面,但也难免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匹配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刚进入社会,就一心想着“身登青云梯”“出名要趁早”,也许很快就会陷入心态失衡的境地。不要忘了,学习与历练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尤其是修炼一些管长远的“内功”。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从青年到暮年,一心研究核潜艇,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在年轻时苦心钻研量子物理,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攻克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世界难题。可见,欲成大器,必先修“内功”。“修炼内功”、夯实基础是自古而来的道理。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必须有深厚的学养和积淀,才华之箭方能射得更远更准。青年是人生中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刻,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较为快捷,因此也是修炼“内功”的最佳时段。与其牢骚抱怨、消极懈怠,或是挖空心思、投机取巧,不如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如此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成为“闪光的金子”。作答要求1、根据材料1、2,归纳概括当前“90后”群体容易离职的原因。要求:(1)全面、准确、简明,逻辑清楚;(2)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当前“90后”群体容易离职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一是“90后”成长环境优越,生活压力小,就业观念向“先就业,再择业”转变,渴望从工作中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二是很多“90后”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职场和自身能力缺乏认知而不断尝试跳槽。客观原因:一是部分企业没有如实介绍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等,员工入职后产生心理落差。二是部分企业用低工资聘用毕业生,没有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三是新兴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新兴职业,就业方式更灵活,工作形式更活泼,“90后”有更多选择机会。四是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学生迫于压力随便就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材料3中画线部分提到,“有效地管理‘90后’,虽然面临困难与挑战,但本身也是企业管理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一部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1)理解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2)不超过250字。标准答案:“90后”职场新人会给企业管理带来转型升级的压力,但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年轻、学历高、见识广的职场新人也在倒逼管理者重新审视组织管理。“90后”职场新人敢于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害怕冲突,在工作态度上与传统劳动者存在显著差异,他们更加注重追求自我的理想状态,个性鲜明。倒逼企业管理转型升级。企业管理者需要更高的智慧,发挥好职业顾问作用,帮助“90后”迅速成长。通过强化边界的管理方式和各层级领导的组织力去弥补新员工的短板,使他们乐于接受企业利益优先的管理模式,继而认同企业文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根据材料4,针对当前存在的部分大学生因不明确未来发展而选择“慢就业”这一现象,提出你的对策建议。要求:(1)内容全面,合理可行,条理清晰,语言简练;(2)不超过350字。标准答案:针对“慢就业”,应从政府、高校、个人三方面着手。政府:一是相关就业服务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将校园招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范围,做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高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促使大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对口工作。二是开设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并与学分挂钩。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行业发展状况,使其通过参观或体验各种职业找到兴趣点;进行职业人格测试,使其充分认知自我,明确未来生活方式和职业道路。个人:一是强大内心,拿出勇气步入职场,主动迎接挑战。二是重视并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尽早树立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认为好工作是跳槽跳出来的。请结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切合题意,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层次分明,表达有力;(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3)不少于1000字。标准答案:好高骛远不如明辨笃行当下社会,就业往往被看作一个年轻人自立的标志。但相比于老一辈人对“从一而终”的追求,“90后”一代却开启了频频离职的“闪辞”模式。相当部分的年轻人认为频繁跳槽才能找到好工作。然而,一味追求外部环境改善而忽视自我的提升,是难以走上职业生涯坦途的。不可否认,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当下的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更灵活的就业方式,而“90后”“95后”成长在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充满个性、不受束缚是他们鲜明的底色。年轻一代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追求更好的发展空间,这种选择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但是,这种选择必须是理性的,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基础之上。如果仅仅因为工作不尽如人意就盲目离职,试图通过不断跳槽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则会陷入误区,势必给个人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西方有一句谚语:“狐狸有一千种想法,刺猬只有一个主意。”年轻人初入职场时,一定要做好人生规划,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反复跳槽中不断尝试,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彻底陷入迷茫。创业之初的楼仲平一山望过一山高,先后干过二十多个行当,却始终一事无成。直至而立之年,他才静心沉思,开始专注于毫不起眼的小商品,多年奋斗拼搏,成就了今日“吸管大王”的美名。年轻人若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浅尝辄止,势必虚耗时间精力,错过发展的大好时机。此外,富足的成长环境导致部分年轻人缺乏韧性,在工作中稍不如意就急于跳槽。殊不知,遇事应当先求诸己,再求诸人。拒绝磨砺、提升自我,把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态度,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年轻一代是未来的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然而,在中国年轻一代被称为任性的“90后”,在日本则被看作没有希望的“宽松世代”,其中纵然有不同价值观带来的偏见,却也不乏年轻一代过于自我、缺乏韧性的因素。与其等待大任压肩时被动成长,不如尽早明确职业规划,摆脱茫然,停止逃避。只有将外在的锋芒化为内敛的锐气,将说走就走的果断化为直面困难的勇气,年轻一代才能在职场中展现出朝阳一般的能量,获得这一代人应有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年轻人的朝气、热血,不应在一次次跳槽中浪费。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往往在于“怎么做”,而不仅在于“怎么选”。只要年轻一代能够认清职场,认清自我,在年轻人的拼劲之中再加上一点坚持,一定可以为自己开辟一片光明广阔的天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1.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的根本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党性所在,先进性所在,有了崇高理想,就有了不懈追求,有了坚定信念,就有了高尚的情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灵魂和基石,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在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上产生霉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生活是否正派、情趣是否健康,关键在于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一个满脑子都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人,是不可能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不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事业中的。2.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是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多数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积极,赞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而且逐渐弱化,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多数党员干部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强。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不存在为人民服务,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淡化为人民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党员意识的强弱反映党员的理想信念坚持与否,关系到对党的先进性的认同感。有的党员由于党员意识淡化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意志衰退,落伍僵化,不积极做群众工作,脱离人民群众。多数党员干部道德情操高尚,具有道德人格力量,但有一部分党员干部道德败坏、腐化堕落和人格扭曲。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呼唤和推崇高尚道德的时代。一个思想上、政治上保持先进性,具有真理力量的党,必然是一个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人格力量的党。必须看到,现在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特别是在极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暴露出来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3.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现阶段我们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如社会分配不公、个人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富两极日趋分化等问题,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了不理解。同时,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信息网络化在迅速发展,西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精神文化将伴随着经济产品渗透到我们的思想意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大众。如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变性,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和负面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际关系上就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从而使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不断滋生,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丧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忽视世界观改造。群众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学习很不满意地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吃喝玩乐有瘾,就是对学习没瘾。有的一进酒场舞厅就来劲,一提政治学习就没劲;有的在酒场赌场一趴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但老老实实趴在那认认真真学习就很难做到;有的对学习不关心、不热心、不用心,认为学习没有用,学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成天忙于应付会议、应酬来人、应对检查,总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根本谈不上学习。当前,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对当前腐败问题,一些同志不能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去看待和分析,把支流当作主流,把局部的问题看成全局的问题,只看到党内有消极腐败现象的一面,看不到党和政府惩治腐败所取得的成绩和力度不断加大的一面;只看到腐败现象在现阶段的严重性,看不到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完善、立法和监督机制的健全,腐败现象将逐渐减少的趋势,由此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一些同志甚至是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同志,在“酒绿灯红”和各种错误思潮面前,辨不清是非,经不起诱惑,价值取向偏移,理想信念滑坡,除了思想原因外,纪律和制度松弛也是重要的原因。胡长清在悔过书中曾写到:自己是“牛栏里关猫”,来去自由。近年来,虽然出台了许多监督领导干部的制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管不到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世界范围内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他们采用各种形式、手段和途径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领导干部抵御“糖衣炮弹”侵袭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自上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部分领导干部由此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如既然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有更大优越性,为什么会出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既然资本主义制度是腐朽没落的制度,为什么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甚至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反而明显优于社会主义国家?等等。4.2011年4月11日,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开始在D省巡展。据D省检察院的最新统计,2005年至2010年,全省检察机关共查处各类渎职侵权犯罪1216件、1435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有230人,占总数的16.03%,这个比例连续几年居高不下。应该说,年轻干部成为腐败高危人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少年得志心气盛,阅历肤浅经验少,缺乏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和干部选拔、监督上存在漏洞的问题等等,但说到底是干部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理想信念缺失是“腐败年轻化”之根。“腐败年轻化”反映出这些年轻干部政治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加之一些地方在提拔和选用干部时,过分要求官员的年轻化、高文凭,而忽视了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等,往往将许多并不具备领导素质和能力的年轻人提拔上来,也导致了干部犯罪起步早、胆子大、作案手段更加狡猾。年轻,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干部年轻化”是党的事业传承的战略选择。这些违法犯罪的青年干部大多31岁到45岁之间,正是事业稳定渐入佳境的年龄,被党组织、社会和家庭寄予厚望。他们的犯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警惕“腐败年轻化”现象,引导年轻干部成人成才,是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年轻化”现象,除了完善选人用人和监督制度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其理想信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在思想上筑起防腐反腐的长城,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青年干部的职务犯罪问题,使之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5.德行即人的道德品行,是人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在日常言行举止中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第一次把“重品行”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了出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选用干部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品行”,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选拔任用干部要注重道德品行的立场和方向。从干部选拔工作上来说,注重干部道德品行也是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必然要求。大力提倡重德行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事业发展。当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选用“好”干部,这个“好”,不仅是能力强、素质高,更重要的是操守正、品行好。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干部选任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含义,认真贯彻执行“选用干部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品行”的要求,把重德行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和首要条件,选拔任用干部首先看德行,以德行选干部,以德行用干部,德行不端正的干部坚决不予提拔重用,树立注重德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努力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6.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如何衡量隐性的“德”,一直是组织部选人用人的一大难点。A省B市近年来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德行考评体系,对“德”进行量化细化的科学公正的考评,为党委及组织部门选任奖惩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尺度和依据,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德是人的品行、品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现有对干部德的评价办法大多存在客观性不强、鉴别度不够、应用性不足等问题,评价结果往往千篇一律,难以发挥导向作用。”A省B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E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B市从2004年起就开始与有关高校合作,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德行评价体系。具体做法上,B市把重点放在了德行考评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上。先对干部的从政道德进行划分,主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方面来明确考评内容,政治品质包括政治信念、政治纪律、宗旨观念、大局意识、坚持原则和理论素养,道德品行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然后,布置各县(市、区)和部分市直局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不同情形的干部德的考核突出不同的考核重点。如建立反向测评法、扣分辞职制、正反对比法、道德临界点法等,这些办法虽然名称不一,切入点不同,但总的精神和操作思路是一致的,即通过计分量化、评分考核,使干部的德行表现从隐性变为显性,从不可比性变为可比性,从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在考评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了解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情况。”E说,一是考察干部履职中的工作态度、作风、成效及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精神:二是考察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胆识、意志品质和对群众的感情;三是考察干部在关键时刻、大是大非面前,能否立场坚定、坚持原则;四是对待个人升迁、个人名利的态度,能否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这些标准好比是“尺子”,通过合理设置指标权重,给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每个指标及具体内容赋予一定的分值,并采取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让管他的人——上级领导、他管的人——下属同志、他服务的人——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了解他的人——身边同志和邻居等共同参与测评,最终将测评分值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量化评价体系.实现“一把尺子量道德”。作为B市探索建立干部德行考评体系的先行者,C区委组织部这把“尺子”的具体形态共有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随意选取两份面向评价者单位和社区的调查问卷,测评题上至“面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决议时的言行与态度”。下到“与父母、配偶的关系”、“环保意识”、“消费态度”、“子女教育”等。在指标评价标准设计上,C区针对每个质化指标设计了“优、良、中、差”或“优、中、差”等不同层次。其中,理想信念、政治态度、清正廉洁为“一票否决”指标,只要这其中的一项指标考核为“差”,不管其他指标得分为多少,总体评价为“差”。“自2006年‘造尺’以来,C区先后用这把‘尺子’对5个批次12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道德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干部评价结果为‘优’,特别是政治立场、政治行为、科学发展、个人品行、家庭关系等9个指标得优的比例接近100%。但是,政治学习、奉献精神两个指标得优比例较低,分别只有45%和58.7%。”C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Q说,下一步,我区将把“尺子”运用到全体区管干部的日常考察和管理中,及时将测评信息录入评价系统,建立起领导干部道德档案。7.饱含着对老母妻女的愧疚与牵挂,承载着小岗百姓的信任与期望,沈浩扎根基层,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干就是6年。沈浩的事迹和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许多人纷纷发帖留言表心声。“流泪了,为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流泪,为一位真正的中华好儿女流泪!”“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人、好官!”许多人这样在网上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沈浩在小岗的奋斗和奉献有一种无声的穿透力,像沈浩这样的于部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沈浩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干部,用青春和生命谱就了恢弘的乐章,也重写了人们心中的干部形象。在一定意义上说,沈浩是一个鲜活、生动、可信的形象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现了千万名优秀基层干部的品质。对于一心为百姓谋福祉的干部,人们从来也不会忘记。沈浩是真在为百姓干事创业,小岗群众数次用摁红手印的质朴方式挽留他,乃至请求把他的骨灰留在小岗。那些与沈浩素昧平生但听过沈浩事迹的群众心中同样有一杆秤,懂得什么样的干部才是真正的“群众贴心人”,才会不吝笔墨表达感动和敬佩。“干部的好坏,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不甘心留在基层的干部,我们不能说他不是好干部;但一个甘愿扑在基层一心为民的干部,肯定是个好干部。”“官不在大小,一心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官,一样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为民者民必记之、惠民者民必感之、乐民者民必爱之。”从这些留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干部才能赢得民心。沈浩的奋斗和实践让人们看到了干部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他的事迹和精神则为广大干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价值标杆,人们也因此对广大干部寄予了更多期望。8.“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随着这首歌谣的传唱,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先进事迹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从普通农家子弟到革命工作队伍中的一员,从党的基层干部到地委主要负责同志,从退休的老干部到植树造林的新干将,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人生轨迹。这是有形的生命痕迹,以农村始,以农村终,始终围绕着杨善洲家乡的大亮山,始终围绕着祖国两南边陲山区的各族群众。这是无形的精神丰碑,讲述了一个共产党人执着理想信念、致力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镌刻着一位地方领导干部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谋福祉的非凡业绩,张扬出一个志虑忠纯、品行高洁的人的光辉境界。“他真是一心一意为人民!”重庆市巫山县一位普通的下岗职工W说:“把价值过亿的林场无偿奉献给国家,自家却住那么破的房子,这种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精神让人感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位老人最近一直在收看电视上对杨善洲的报道。他说:“杨善洲不但工作时兢兢业业,一心为民,退休了还要发挥余热,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坚持二十几年,硬是把荒山变成林海,这是很了不起的。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我还是要学习他,发挥自己的余热,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9.2011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这“三心”,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事业、权力和个人名利地位的鲜明标准,也是引导领导干部如何做人为官的深刻警示。领导干部是掌握着党和政府各级机构权力的领导成员。领导干部在事业的兴与衰、决策的得与失、个人的进与退等方面,往往处于风口浪尖,经常起到示范和楷模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做到始终保持进取之心、敬畏之心、平常之心,是党和国家事业是否顺利推进、科学发展的伟大战略能否化为壮丽现实的关键。前不久,全国两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宏伟蓝图已绘制,关键在抓落实,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在这次调研中,习近平提出“三心论”,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作出要求、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1、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当前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动摇的原因。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表现:一是在政治方面丧失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二是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化。三是组织纪律涣散,不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脱离人民群众。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原因:一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造成部分领导干部价值取向功利化。二是轻视理论学习,忽视世界观改造一三是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四是纪律和制度松弛,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五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导致部分领导干部陷入思想迷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给定资料4”提到“理想信念缺失是‘腐败年轻化’之根”,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分析合理,理解深刻,不超过200字。标准答案:“腐败年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看,理想信念缺失是根源,干部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出了问题。理想信念缺失反映出这些年轻干部政治信仰的缺失,价值现的扭曲。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年轻化”现象,除了完善选人用人和监督制度以外,还要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其理想信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在思想上筑起防腐反腐的长城,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如何衡量隐性的“德”,一直是组织部选人用人的一大难点。请结合给定资料,就如何推行领导干部德行评价体系,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对策。要求: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250字。标准答案:为推行领导干部德行考评体系,可以从考评前、考评中、考评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考评之前,进一步规范各项指标,从根本上确保德行考评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计分量化、评分考核,使干部的德行表现从隐性变为显性,从不可比性变为可比性,从软指标变为硬指标。二是在考评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并采取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最终将测评分值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量化评价体系,实现“一把尺子量道德”。三是在考评之后,把“尺子”运用到干部的日常考察和管理中,及时将测评信息录入评价系统,建立起领导干部道德档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请结合给定资料,以“三心”为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字数1000~1200字。标准答案: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党员干部须以“三心”对待事业、权力、名利言为心声,行为心表,领导干部的言行是其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习近平同志在安徽党政干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党员干部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三心”很有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警示广大领导干部须以“三心”对待事业、权力、名利。进取心是干事创业“发动机”。“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人总是需要有进取之心的。一个人如果丧失进取之心,就会精神萎顿、碌碌无为。进取之心是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动力。我们正置身在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尤其需要保持一颗不断进取之心、一股激情勃勃之气,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无数事实表明,只有那些敢想大事、敢成大事的人,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发展,才能不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那些因循守旧、瞻前顾后的人,只能迟滞事业的发展,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敬畏心是安身立命“护身符”。敬畏之心本身是道德的一部分。“敬”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追求与人生态度,“畏”则显现人们的自省智慧与警示界限。“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一个人只有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常怀敬畏之心,就会循自然规律与道德规范行事,追求和谐与善关;如果无所敬畏,则很容易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必然是可怕的。党员干部尤其要在权力面前保持敬畏之心,始终做到谨慎用权、民主用权、秉公用权,坚持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平常心是修身养性“镇定剂”。人生总是有得有失。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唯有得所该得,失所该失,因得而失,由失而得,才算真正掌握名利得失的要诀。总体上讲,党员干部的得大于失。我们的成长进步,固然与个人奋斗分不开,但更是组织教育培养的结果,当知恩知足,心存感激、多干事业才对。内心一失衡。行为就要失范。这样的人,即使一时得到满足,也会欲望膨胀、贪心不足;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往往会心生邪念,通过非正当手段谋权谋名谋利。“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都有烦恼。”这虽然是一段调侃语,但对于党员干部看淡名利得失,不无启示。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才能在喧闹复杂中凝神静气,不为纷繁万象所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常怀“三心”,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有此“三心”,人生就是一种新境界。对事业要有追取之心、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对名利地位要有平常之心。各级领导干部须牢记“三心”、珍惜使命、不负重托.为党和人民建新功立大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河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4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给定材料材料1正确对待来自组织、来自社会、来自群众的监督,习惯在“放大镜”和“聚光灯”下工作和生活,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组织观念的检验,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要求。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作的一点一滴、生活的一言一行,都处于“放大镜”和“聚光灯”之下。事实上,接受监督是常态,善用监督是一项基本功。然而,有人“不理解、有怨言”,有人认为监督太严是对干部的不信任,有人觉得监督多了是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