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霜天晓角纳兰性德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壁,天已早安排就。注:彀,同“够”。青蝇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清白。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两句交代诗人与友人对酒折柳之事,一个“尽”字道出词人的深情不舍。B.古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若问”几句,弥散着失意无奈的情绪。C.结尾两句表明君子为人所污之事是上天安排,命运如此,表达词人的妥协和痛楚。D.这首词写别情,却脱出别情外,终又回到别情上,始终想解脱,又始终不可解脱。16.搔首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描写,是为人有所思的情态。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说明本词和杜甫《春望》中搔首这一举动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15.C16.在本词中,“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这里的“搔首”表现出词人面对人生无奈、命运不公时的愁苦、烦闷和思索;在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通过“搔首”这一动作,抒发了诗人因国破家亡、忧国忧民而产生的焦虑、痛苦和愁绪。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宋·欧阳修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①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②上,江淹浦③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④。注释:①晴碧:指蓝天下的青草。②谢家池: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家的池塘,曾得句“池塘生春草”。③江淹浦:指别离之地,南朝文学家江淹曾作《别赋》。④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上阙不仅点出了时、地、人,还写出了人物的处境、动作和心情。B.“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运用典故,极言内心的离愁别苦。C.该词语言繁复华丽,委婉深沉,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词有所区别。D.开篇咏草而兼写离愁,以写意为主;结尾由景入情,进一步深化离愁之苦。16.王国维称该词为“咏春草绝调”,其中“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更是广为传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15.(3分)C;“语言繁复深沉”错,应为“清新质朴”。16.(6分)①一语双关。“千里万里”,从空间展现了草的辽阔,“二月三月”从时间点明了草生长的时令,这两句既写出了春草繁茂,还表现出离别之后相隔千里无尽的离愁。②以乐景衬哀情。这三句描绘出一幅阔大辽远的春草盛景图,但抒发的却是离别之愁。(从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点面结合、巧用数词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给分)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①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②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③、老成尪悴④。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注]①范仲淹于宋仁宗庆历三年主持“庆历新政”,欧阳修积极支持。改革终因旧派阻挠而失败,范仲淹被贬。本词当是其被贬前在京中写成。分题:诗人聚会,分探题目而赋诗。②刘伶: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③痴騃:愚蠢。④尪悴:瘦弱憔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夜读史书、评论史事,慨叹曹、刘、孙三人用尽权谋,最终也只能够三分天下。B.词人叹人生短暂,认为应趁年少看淡浮名,不要等满头白发才后悔没有回避名利。C.本词以咏史开篇,继而抒发人生感怀,虽是席上即兴之作,却章法谨严、气脉贯通。D.本词用“徒劳”“只有中间”“如何回避”等口语化的语言,读来明白如话,晓畅自然。16.有人评论“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这句“语虽调侃,而意未尝不沉痛”,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15.B(3分)16.【参考答案】①“屈指”一句对三国诸人进行调侃:他们耗尽心力也只得三分天地,还不如像刘伶一样远离纷争,醉酒逍遥。②貌似通脱的语言隐含沉痛的心情:词人理想受挫,劝世人学刘伶醉隐山林,看似通达洒脱,却也隐含了人生多艰的苦闷。【评分意见】本题共6分,每点3分。意合即可。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西江月丹阳湖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绍兴二十九年(1159),张孝祥任中书舍人时为汪彻劾罢,曾经此湖。绍兴三十二年(1162),张孝祥于建康还宣城,重经丹阳湖,遂作此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问讯”二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自然的春天人格化,表达了作者送春、留春、惜春的忧伤心境。B.“重来又是三年”是对“问讯”的自答,暗示时光荏苒,也暗含作者经受仕途坎坷后的复杂心情。C.词人驾舟荡漾在广阔的湖面上,春风骀荡,湖面轻柔如丝的杨柳枝条随风飘舞,充满了诗情画意。D.下片由景入情,直抒词人内心的深沉感慨,仕途升沉的遭遇,使他谙练人情世态,已习惯世路艰辛。16.“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简要分析该词的最后两句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6分)15、A(送春、留春、惜春理解错误)16、①词的最后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将景物和情感融合起来,②在江南风和日丽的春天,词人泛舟湖面,只见寒光亭下水天一色,蓝天碧水,群鸥飞翔,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美好画面,③表现了词人尽情领略大自然美好风光的自由宁静,怡然自得的美好心境。(1点2分)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释]①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飕(sōuliú):风声。②拳毛:拳曲的马毛。③眄(miǎn):斜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通过秋风和诗人的对话,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含蓄别致。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点。C.颔联从诗人自己的角度写。上句点明“始闻秋风”,下句由此生发对衰老的感慨。D.颈联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侧面表现秋风的强劲萧索,让人深感冷清凄凉。16.本诗与杜甫的《登高》都写到了秋风,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借秋风表达的情志有何异同。(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让人深感冷清凄凉”错,颈联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或奔驰沙场,或搏击长空。

故选D。

(2)刘诗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杜诗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答案:

(1)D

(2)同:两首诗都借秋风表达出韶光易逝的悲秋之感。

异:①刘诗还借秋风表达出自己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杜诗则表达了因秋风而生发的漂泊孤独之感。

译文:

去年看菊花与秋风告别,今年听到蝉鸣又再次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飕枕上觉,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

战马思念边塞秋草,拳毛急剧耸动;鸷雕望见晴朗的高空,睡眼倏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带着病体为你登上高台。

赏析: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鹧鸪天•荆州别同官张孝祥又向荆州住半年。西风催放五湖船。来时露菊团金颗,去日池荷叠绿钱。斟别酒,扣离弦。一时宾从最多贤。今宵拚注醉花迷坐,后夜相思月满川。【注】拚:同“拼”。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风催促船只起航,运用拟人的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