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医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医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医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医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共10篇)目录TOC\o"1-1"\h\u23120第一篇:医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 229296第二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621881第三篇: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预案 1119668第四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623891第五篇: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684第六篇: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3712613第七篇:医院膳食外包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719018第八篇:2024年医院群体性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 5120129第九篇:医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556805第十篇:医院电梯故障应急预案 62医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一、规范医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处置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工作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旦发生危害人身安全的突发事件,要首先疏散、及时抢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依法处置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三)各负其责原则。在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小组领导下,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各负其责”。科主任、护士长对本科室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四)分级管理原则。本预案由医院组织实施,指导全院各科室开展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根据本预案的要求,针对本科室安全生产与社会治安的各个工作领域,制定相应预案,并组织实施。三、编制依据依据《**市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市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市特种设备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市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市卫生系统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四、适用范围本预案所指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事件是指发生在医院内部的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各类社会治安事件等。各科室发现安全生产、火灾隐患或发生各类安全事故要及时报告。五、组织机构及职责医院成立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如警戒保卫、抢救救灾、医疗救护、后勤保障、人员疏散等。六、应急处置(一)报告。发生突发性安全生产事故或社会治安事件后,各科室应在启动本科室相应预案的同时,在第一时间内向医院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应急小组报告。(二)人员疏散。发生有可能对周围人群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时,应迅速组织人员对周围人群进行紧急疏散。疏散原则是:向上风方向转移,由专人引导和护送到安全区。在疏散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标)明方向,及时向被疏散人员宣传逃生技能;对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以及转移出的患者,实行检伤分类处置,即按轻、重、危重、死亡分类,分别以“蓝、黄、红、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它明显部位;对于事故受伤人员和转移出来的患者,立即组织医务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实施现场急救,病情稳定后应立即转入相关病区。(三)抢险救灾。组织人员维持好现场秩序,帮助疏散人群,禁止无关人员靠近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的不同情况,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并拨打“119”、“110”等紧急救援电话请求援助;在做好自身防护(如防毒、防爆、防灼伤、防辐射等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以最快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及时堵源排险,消除事故。抢救救灾过程中,应无条件服从公安、消防等专业部门的统一指挥、调度,有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对于突发抢劫、盗窃、斗殴等社会治安事件,应立即组织人员予以制止并及时报警,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制止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四)后期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事件终止后,事发科室立即组织开展后续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安排人员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对于事故中受伤人员,及时安抚情绪,做好思想工作,依法予以妥善安置;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发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防止对人体继续危害和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终止后,事发科室立即组织调查和总结,迅速查清、核实事件的起因、过程、后果和处置工作情况,认真剖析事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建议。七、保障措施(一)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暨社会治安事件工作,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要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制定本科室相应具体预案,细化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二)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本单位的具体预案,适时更新各专业队名单,定期开展演练、业务培训和安全防范培育,切实做好后勤保障。(三)本着“预防第一”的原则,切实加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切实做好灭火器、消防栓、消防应急照明灯等常用消防器材的配备、储备工作,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做到有备无患,真正建立起源头预防的长效机制。(四)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一旦发生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案件,要视事件性质、规模、危害大小、处置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隐瞒不报或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从重予以责任追究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生在我院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医院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处理工作,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和稳定正常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二、应急组织及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负责本辖区、本院内及上级部门交办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各小组根据各自职责完成相对应的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动队,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快速应对能力和相对应的技术水平,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安排,迅速开展应急处理工作。三、报告与信息发布(一)凡门诊各科室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均要一边救治一边立即报告门诊部、公共卫生科。(二)凡各病区、急诊科室发现上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积极救治的同时上报医务科、公共卫生科。(三)院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报后,急救人员及救护车要立即出动,积极抢救,同时要急报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公共卫生科;伤病员较多,需动用病区力量时,需报医务科批准并协调。(四)上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公共卫生科接报后要立即调查核实,立即报告院级分管领导,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四、有下类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应在知道后第一时间内报告公共卫生科、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事件的,公共卫生科在接报2小时内要将经调查核实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任何科室和个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本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未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对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由政府主管部门发布。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制度及措施(一)由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二)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事故发生。(三)疫情控制措施:采取紧急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等。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运转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科室不得拒绝接诊。5.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的传染病要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6.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7.开展科研与交流: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药品、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交流与合作,加快病源查询和病因诊断。8.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六、物资储备我院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及时补充。七、法律责任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以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依情节给予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二)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三)未按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四)拒绝接诊病人的;(五)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八、预案管理与更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预案为确保医院感染暴发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对病人健康造成危害,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等,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组织管理成立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防治专家技术小组。㈠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的指挥、组织和协调。组长:副组长:成员(按姓名笔画排):㈡防治专家技术小组:负责指导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诊治、疫情报告和控制等工作。组长:副组长:成员(按姓名笔画排):二、部门职责与分工㈠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名单详见《关于调整各类委员会和领导小组等名单的通知》):全面指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处置工作。㈡医务处:1.医务科:统筹协调相关科室、人员,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处理。2.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负责医院感染暴发的疫情信息收集与报告,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㈢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㈣药学部: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及治疗所需的药品、疫苗及消毒用品的储备和及时供应。㈤供应科:提供防护用品并保证物力供应。㈥设备科:负责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所需设备的储备与及时供应。㈦医学检验部: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检出3例及以上同种病原体,应及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承担相关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㈧临床科室:诊治病人;及时报告并留取标本送检;协助调查;执行控制措施。三、应急处理㈠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1.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⑴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⑵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2.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各级医生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主管医生发现病区有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趋势时,应立即向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汇报,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根据医院感染疑似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进行确认。㈡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1.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暴发时,病区主管医生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医务处和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2.医院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应当于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⑴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⑵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5.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的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㈢医院感染暴发的处臵1.临床科室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2.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小组必须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等工作,制定、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基本步骤为:⑴调查感染的临床特征:包括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经过、病原体特征(种类、耐药谱等)。⑵调查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病例的总例数、性别、年龄、首发时间,续发病例发生时间,科室、病区、病房分布,人群分布,可疑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因素等。⑶标本采集和检测:包括临床标本和环境卫生学标本。⑷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因素,制定并组织落实有效的消毒措施,必要时隔离病人、暂停接受新病人。⑸调查总结:书写调查报告,分析调查资料,评判控制效果,总结经验教训。3.主管院长和医务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有关的专家技术小组成员和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支持保证。㈣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四、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负责解释。五、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各院区可参照执行或根据院区实际参照制定相关预案。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三)应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市辖区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四)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原则:提高各科室、各分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长负责制,由院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科室、各分院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3、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各科室、各分院应根据本应急预案要求,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工作,加强与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及兄弟单位的联系、协调、沟通和合作。二、应急处理组织及职责发生突发事件后,根据事故类型和事故等级迅速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职责:1、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证,决定是否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市卫生健康委等上级有关部门报告;3、指导有关科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4、统一调配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交通工具、储备物资及相关设施、设备;5、负责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人员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医院应急处理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成员:职责:1、组织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知识的培训和应急演练;2、负责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物资、设备的储备工作;3、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负责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和协调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小组的要求。应急处理办公室下设13个工作组(一)综合医疗救治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2、组织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3、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4、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二)院前急救组组长:成员:职责:1、及时派出急救车辆和人员,快速达到事故现场;2、对患者进行现场抢救,并按患者病情分别给予恰当处置;3、将患者快速转送到医院,同时做好途中的医疗救治工作。(三)急诊抢救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2、登记患者信息、分流患者。(四)重症救治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对危重症患者的进一步生命支持;2、视患者病情,及时联系会诊、手术;3、合理分配、使用重症救治资源。(五)食物中毒医疗救治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对食物中毒患者的医疗救治。2、合理分流安置食物中毒病人。(六)化学药物中毒医疗救治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对化学药物中毒患者的医疗救治。(七)传染性疾病医疗救治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对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治;2、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防止传染源的扩散和传播;3、及时上报疫情和传染病患者的救治情况。(八)重大创伤事故医疗救治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创伤患者经初期处置后的医疗救治,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手术等治疗措施。(九)急救物品保障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药品、设备、血液制品等急救物品的应急储备工作;2、按照医疗救治需求,及时快速调剂急救物品。(十)疫情监控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工作,积极配合市、区疾控中心等部门做好全市流行病学调查工作;2、对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十一)院内感染监控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负责全院范围内的消毒喷杀、感染监控工作。(十二)后勤与安全保障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提供床褥、被服等后勤保障用品;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物资,并及时向现场调运;2、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饮食供应;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十三)宣传报道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采集、整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的相关资料、信息;2、以减少恐慌、稳定群众情绪为目的,适时宣传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相关情况;3、宣传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三、监测与报告(一)监测各科室均为突发事件的监测单元,每个职工均有监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做好突发事件信息的日常收集、分析和报告工作。同时,与相关部门、单位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报制度,及时沟通相关信息。(二)报告发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日间立即报告应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节假日和夜间立即报告应急办主任/副主任或总值班(内线*********、外线*********)。被报告人要立即对报告的情况进行核查评估,内容包括:事发地点、受伤人数、严重程度等。一经查实,要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报告,并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健康委报告。四、应急处理(一)应急反应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各类突发事件按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I级(院级重大事件)、II级(系统部门重大事件)、III级(科室内部事件),并决定启动何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处理措施1、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要紧急调集人员、物资、设施、设备等,果断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2、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传染病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3、疫情流调组负责协助市、区疾控中心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做好传染病患者的登记及报告。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4、院内感染监控组负责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对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给予具体的技术指导,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发生。5、综合医疗救治组负责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进行病例分析与总结,加快病源查寻和病因诊断。6、传染病医疗救治组负责对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7、急救物品保障组负责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药品的供应。8、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必备的物资,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五、法律责任(一)未依照本预案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依据突发事件要求,未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等物资供应和储备的,对科室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当场训戒,口头警告、行政处分、就地免职,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面对疫情畏缩不前或临阵脱逃的;2、不听指挥、贻误救治时间的;3、擅离职守或工作消极的;4、违反规程,草率马虎,操作不当致使防控救治不力导致疫情蔓延、扩散的;5、拒绝接诊患者的;6、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调度的;7、随意评论或发布事件相关信息,泄露秘密或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六、附则(一)各科室依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科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二)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财产损失和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二)编制依据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三)事件分类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暴雨、暴雪、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等。2、事故灾难。事故灾难:包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电气水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冠感染等)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包括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非法侵害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五)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始终贯穿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事前、事发和事后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始终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促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对公共突发事件进行分级管理、分级处置。4、依法规范,职责明确。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加强应急管理,对突发公共事件严格依法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尽快恢复秩序。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和部门职责,确定处置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并明确相应职责。5、资源整合,协调联动。按照资源整合、降低成本的要求,建立健全联动协调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系统,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六)应急预案体系1、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医院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参照依据,是各类事件应急处理遵循的规范性文本,由医院应急管理委会负责制定。2、专项应急预案。为应对某一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由事件主要责任部门牵头制定,报医院应急管理委会批准后实施。3、部门应急预案。职能部门为规范相同或相近类型科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制定的统一的应急处置规范,便于职能部门对科室应急培训及演练的监督管理。4、科室应急预案。科室根据本科室自身工作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特定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报职能部门备案,自行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主管职能部门监管。二、组织体系(一)医院应急管理委会医院应急管理委会是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议事和协调机构。应急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担任,各部门和科室的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研究部署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指导各部门、各科室制订和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订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领导、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决定启动和组织实施有关专项应急预案;根据需要组成抢险救灾队伍,参加应急处置工作;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二)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组织审查各部门提交的各项预案;汇总、核查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报告应急管理委员会;在决定启动相关预案后,通知并协调有关部门具体实施;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承办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三)专项工作小组具有处置某类突发公共事件职责的职能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作为专项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主要职责是:承担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三、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后期处置及调查评估等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一)预测与预警应急办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报送分管院领导,认为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报送医院应急管理委员会研究。各有关部门(科室)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信息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应急机构、职能部门和责任科室,要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一旦发生重大或特大突发公共事件,要根据**市关于应急事件报告的时限要求,逐级上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范围超出医院控制范围,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三)突发事件分级制度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识,一级为最高。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值守。2、指定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和报告工作。3、安排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4、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评估,预测突发事件可能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5、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险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6、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要设备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7、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行。8、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物资。9、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10、其它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四)应急处置1、先期处置。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室负有进行先期处置的第一责任,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展开自救互救。相关职能部门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并向上级报告。2、应急响应。一旦先期处置仍不能控制,由医院应急管理委员会决定,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请求上级政府部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或技术支援。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应急任务目标与要求,明确责任科室及工作程序。(五)应急结束事件已得到控制,重大险情已经消除,事故主要信息已经采集,善后工作已有序展开,无群体性事件,即应决定为应急结束。相应应急组织决定并宣布解除应急状态。(六)事后恢复与重建1、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级应急组织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需要恢复重建的,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2、应急办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时查明突发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向应急委员会报告,根据具体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适时修订。应急处置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接报和应急处置过程,组织指挥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应急处置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处置效果,遇到的问题,经验和教训,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措施和建议等。四、应急保障(一)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办和各专项工作小组要明确处置突发事件参与部门、人员的通讯联系方式,并建立备用方案和通讯录,确保处置行动能够快速、有效展开。医院建立基础通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讯系统,建设以消防控制室为中心的集中警报和通信网络。(二)应急队伍保障应急指挥部下设各专业工作小组和应急救援队伍及后备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救援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本着就近救援的原则,组织当地救援力量及时救援。(三)交通保障院务部建立应急车辆紧急调配制度,确保在指定位置停放一定数量安全系数高、性能好的应急车辆,保障应急车辆出动迅速、及时。(四)治安保障保卫科、消防办要按照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指挥事件发生区内人员的撤离,及时疏导交通,指引应急救援车辆顺利进出现场,维护撤离区和人员安置区场所的社会治安,避免出现意外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混乱。(五)物资保障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应急处置实际需要,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包括药品、总务物资、设备、器材等。并建立紧急情况下应急物资采购、调拨和运输制度。根据实际需要指定有关部门建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物资储备仓库,集中存放各类装备、器材、器械等。(六)经费保障医院财务部门要做好应急工作的经费投入和保障,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做好预算并保证能够及时足额追加。应急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应急资金的监督管理,保障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宣传、培训和演习(一)宣传报道1、遵循的原则。宣传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内外有别、维护大局的原则,以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2、审核和发布。新闻报道审核程序和发布部门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授权发布信息。(二)技能培训要将应急管理作为全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普及教育,使有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应急救援的原则、方法和流程。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队伍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三)演练和演习应急办协同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协调、指挥和救援能力。六、附则1、预案管理应急办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对本预案和专项预案不断完善并定期进行修改。要定期对总体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进行评估,并作相应调整。2、监督检查①应急办对各级各类预案的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各种预案的演练和修订进行监管,指导各部门各科室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②各部门定期对分管的应急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对有关科室及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应急办定期对各部门、各科室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情况、应急知识和技能等进行抽查,根据完成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各部门、各科室改进应急管理工作。七、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归应急办负责解释。麻疹防控应急预案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麻疹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为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蔓延暴发,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一、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医疗救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制定和修订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负责全院应对突发麻疹疫情和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二)临床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熟练掌握《麻疹诊断及治疗规范》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负责麻疹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及时、准确、规范地上报医疗救治进展情况,负责麻疹相关诊疗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三)感染控制、疫情报告组组长:成员:职责:熟练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负责就诊流程和防护指导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负责麻疹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及培训;负责疫情登记,确保24小时内疫情报告通讯畅通,及时收集、上报传染病报告卡。二、工作要求(一)切实加强应对麻疹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目标,从预案下发起立即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随时准备开展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要求各成员必须24小时开机,如因信息不畅通造成的损失及后果将追究当事人责任。(二)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演练和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麻疹相关防控知识、诊疗方案、处置原则、工作流程等。加强麻疹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好麻疹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学》中规定的“普通麻疹临床症状消失,出疹后5天,均可以出院。如症状严重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的出院标准。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发挥中医中药在麻疹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三)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在门诊、急诊设预检分诊台,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到发热门诊进行预检和筛查,对疑似病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进行医学观察,临床诊断病人转隔离病房治疗,排除的患者转普通门诊治疗。(四)做好病例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工作报告麻疹病例的科室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或通知疾控中心取样,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标本采集率要达到100%,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应放置4℃冷藏,并及时将血清标本送达市疾控中心。(五)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建立并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规范和流程,有效开展消毒隔离工作,科学实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根据情况对密集接触者进行应急性接种。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麻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对麻疹就诊病例接诊医院要做好院内隔离,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症状严重者延长至10天,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感染其他患者。要加强人流和物流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六)完善疫情报告管理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进行麻疹病例的网络直报工作。保证报告病例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定做到不瞒报、不误报、不漏报。对于门诊就诊病例,接诊医生要详细填写病人真实情况和联系方式,并及时报预防保健科,通知上级疾控中心,以便开展个案调查等工作。(七)妥善做好病例转运工作要设置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配置洗消设施,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麻疹病例的转运工作,并做好病例转运交接记录。(八)做好医疗救治物资贮备工作储备必需的抢救设备、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要及时评估储备的医疗资源,一旦资源不足,应及时汇报。(九)开展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监测、报告、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就诊病人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防控意识,并做好宣传解释、健康教育工作。此预案自下发之日起正式开始实施。附件:1.麻疹患者就诊流程2.麻疹诊断标准3.麻疹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附件1麻疹患者就诊流程附件2麻疹临床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1.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1.2发热(38℃或更高)。1.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1.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1.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2.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3.实验室诊断3.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3.2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3.3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4.病例分类4.1疑似病例:(1.1+1.2同时伴有1.3症状)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发热(38℃或更高)。同时伴有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4.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1.4或1.5或2流行病学史。4.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1.1条或1.2条或1.3条。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加1.1条或1.2条或1.3条。5.处理原则5.1病人的隔离与治疗(1)发现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隔离期直至出疹后5天。(2)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3)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5.2对易感者的应急措施(1)对病人周围未发病的易感人群可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覆盖面宜广,实施时间要尽早,应在接触病人的3日内接种。(2)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年幼、体弱或具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症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价麻疹抗体的人丙种(血浆或胎盘)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3)与病人密切接触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应检疫21天。5.3麻疹的免疫预防对易感儿童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普种,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常规免疫(初免)定为8月龄进行,根据人群对麻疹免疫力的监测,当免疫力减低时应进行疫苗再免疫。为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的成功率应保证活疫苗的冷链保藏和运输,并接种足够的剂量。附件3麻疹院内感染防控措施一、病室环境管理每日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可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1.进行湿式清洁,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三、物品的清洗与消毒1.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压舌板应使用一次性压舌板。非一次性压舌板,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2.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遇污染及时处理。3.可复用医疗器械及医疗装置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4.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5.运送病人的担架和推车用后要及时消毒。6.病人出院后要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在病区内使用后的物品经消毒后方可带出病区。四、病人的管理1.确诊及疑似感染病人应分病室安置。2.无条件时,确诊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3.减少人员进入,限制陪人探视,设专人护理,护理工作集中进行;4.尽可能避免转移病人,限制病人活动范围。必须运送时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尽可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五、手卫生医护人员为病人诊疗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手卫生,为每位病人操作前后要洗手或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必要时要戴手套,脱手套后要及时洗手,遇污染和诊疗结束后流水洗手。六、医疗废物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要及时放入医疗废物桶中。凡接触病人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垃圾要及时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中,有专人负责每天及时回收,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七、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应加强职业防护,对于可能接触麻疹患者时应佩带外科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或潮湿及时更换,放入感染性医疗垃圾桶内。如无麻疹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应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力低下或孕妇避免接触患者。八、终末消毒麻疹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物表及地面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并进行通风,做好空气消毒。医院膳食外包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了切实提高我院应对突发膳食外包食品安全故事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医院职工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二、工作原则(一)以人为本,以防为主。1、以保障全院医患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处置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时要以生命救助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将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低。2、本院职能部门应加强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食堂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切实做好实施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3、工作中要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与有关政策相衔接,确立决策科学、反应及时的处置方式。(二)统一领导,协调配合。1、成立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应急处置效率。2、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管理的原则,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3、健全膳食外包食品安全信息报告沟通制度,整合本镇应急资源,加强协同作战能力;必要时迅速要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调度应急资源,以应对突发食堂食品安全事故。(三)信息公开、科学果断。1、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公布相关信息,保障信息通畅。2、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关系全院职工及病患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有关职能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依靠科学,提高效率,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抢救伤员,减少损失,并及时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院职工及病患出现的突发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处置与抢救措施。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院长成员:总务科长、保卫科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2.食品安全事故小组成员职责组长: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应急工作安排。副组长:协助现场整体工作安排,收集记录相关情况,形成文字材料。组员:负责现场救治,与卫生、防疫、医疗等部门联系,查明事因,及时落实相关工作安排,并向食品中毒人员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五、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流程1.对食物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1)停止使用中毒食品(饭菜);(2)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3)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4)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治疗;(5)对中毒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性措施;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1)保护现场,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材料;(2)为控制食品中毒事故扩散,责令商家和生产经营者回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3)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3.对相关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并进行清洗消毒。(2)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引起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方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75%的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3)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患。4.食物中毒紧急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和接受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应及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说明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以及食物中毒等有关内容。5、环境处理组。由职能部门牵头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以及污染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建,消除危害,并对潜在危害继续监控。六、责任追究1.针对外包食堂,我院具有监管职能,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事故),善后工作由医院总务科,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集体研究,制定处置方案。2.责任追究:外包公司负责落实执行;属公司管辖的,由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集体研究决定。3.事件处理结束后,立即着手清查隐患,堵塞漏洞,组织食品管理和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并对员工进行情况通报和教育。七、附则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每年及时修订本预案。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24年医院群体性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为高效应对可能威胁社会公共健康、医院环境安全及日常医疗秩序的突发事件,确保在紧急医疗救援中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维护医院正常运转,特此制定本《医院群体性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一、适用场景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大规模意外伤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爆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暴发、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事件、医院内感染大规模流行、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以及动乱、恐怖袭击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医疗秩序的紧急情况。二、组织架构与职责(一)组织体系医院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院长XX担任总指挥,全面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指挥与协调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医疗急救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三个核心部门,以确保快速响应与高效运作。(二)指挥部职责1.统筹规划应急资源,制定整体应对策略。2.监督各小组执行应急计划,确保措施落实到位。3.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进展,请求必要的支援。(三)办公室职责1.负责日常信息收集、整理与通报。2.接收并处理应急响应期间的内外通讯。3.协调各小组间的工作衔接与资源调配。(四)医疗急救小组职责1.现场急救、病情评估与分流转运。2.组织专家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3.开展应急医疗知识培训与演练。(五)后勤保障小组职责1.确保物资供应、设施维护与安全防护。2.协助人员疏散、现场秩序维持。3.处理应急期间的食宿、交通等问题。三、应急响应流程1.启动条件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患者数量超过4人时,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2.初步响应首诊医生:首先进行紧急救治,同时向所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请求支援。3.科室内响应科室主任与护士长:立即组织科室人员投入救治,并通过医院内部通讯系统报告给办公室(工作日)或医院总值班(非工作时间)。4.医院层面响应办公室:接收预警后,立即通知医疗急救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同时向应急处理指挥部总指挥汇报情况。5.应急小组行动医疗急救小组与后勤保障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召集小组成员,医疗急救小组根据患者情况组织急救队伍,后勤保障小组确保救援物资充足、设施运转正常。6.救治进展与决策调整医疗急救小组:持续向应急处理办公室反馈救治进展,办公室汇总信息后上报指挥部。指挥部:根据最新情况调整救治方案,必要时向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申请更多资源支持。四、后续处理与评估1.事件平息后,组织进行全面回顾分析,总结经验教训。2.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确保康复效果。3.评估应急响应机制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4.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全员应急意识与能力。附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总指挥:xxx副总指挥:xxxxxx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付莉莉兼任办公室主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2个工作组,成员名单如下:一、医疗急救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临床及医技科室所有人员。负责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落实、组织疑难病例的会诊及转诊、组建医疗救治队伍、人员培训等。二、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后勤科室所有人员负责后勤物资(被服、防护品、设备等)、药品、车辆、医疗器械的筹措、调集、维修;隔离区域的围护、安全保卫、人员出入管理;伙食、生活用品的保障供给等。保证水、暖、电、气供应及通讯畅通;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指示标牌的设立、医院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医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切实做好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和操作规程。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二、工作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法规范,依靠科学,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2.日常管理组织由公共卫生科负责对突发性传染病时间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职责:负责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根据领导小组做出的决定,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甲类及乙类甲类管理的疾病在2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疾控部门;乙类、丙类在24小时内上报。并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工作。3.突发传染病疫情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小组职责:对原因不明诊断不清的新发传染病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时对突发急性传染病进行预警,提出隔离措施、合理治疗方案。必要时可通过医院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协助救治。4.应急处理机构临床科室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并开展临床救治。危重病人尽可能转送具备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上报所在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监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四、监测、预警与报告1、监测公共卫生科负责开展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苗头。2、预警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报告。3、报告公共卫生科接到责任报告科室、责任疫情报告员的报告或其他途径反映的突发传染病疫情情况后,详细记录疫情发生的地点、发现过程、病例的基本特征、主要临床表现、考虑的可能因素等内容,并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