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1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2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3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4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1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实验教学大纲...........................................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6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大纲...............................................9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10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14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5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

《液压传动与气动》教学大纲....................................................20

《液压传动与气动》实验教学大纲.................................................2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2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28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大纲.................................................30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验教学大纲............................................33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34

《纺纱设备应用》教学大纲......................................................37

《纺纱设备应用》实验教学大纲..................................................40

《机织设备应用》教学大纲......................................................42

《机织设备应用》实验教学大纲..................................................45

《纺织设备电气控制》教学大纲..................................................46

《纺织设备电气控制》实验教学大纲..............................................48

《服装机械》教学大纲..........................................................49

《服爰机械》实验教学大纲......................................................55

《服装设备使用与维修》教学大纲.................................................57

《服爰设备使用与维修》实验教学大纲............................................62

《服装工艺》实验(训)教学大纲.................................................64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65

《现代质量控制》教学大纲......................................................69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71

《CAD/CAM技术》教学大纲.......................................................73

《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75

《营销基础》教学大纲...........................................................77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80

《机械测绘实训》教学大纲......................................................82

《钳工实训》教学大纲...........................................................83

《电工考工实训》教学大纲......................................................86

《服装设备维修实训》教学大纲..................................................88

《纺织厂认识实训》教学大纲....................................................90

《纺织设备装配实训》教学大纲..................................................91

《岗位实习》教学大纲...........................................................93

《毕业设计与答辩》教学大纲....................................................96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课程代码:2140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120学时,8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

业基础课程。

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

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3、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

4、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

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步骤;

6、能用绘图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和装配图,并能对软件进行安装。

二、课程内容

(-)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投影原理及各种几何元素的投影特点、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组合

体尺寸标注、螺纹等常见标准件的规定画法、零件的几何量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零件图的

视图选择以及装配图的画法,计算机绘图等。

本课程的难点:换面法的原理及应用、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齿轮与弹簧割部分的

尺寸计算方法及尺寸标注法、公差与配合的正确理解及灵活应用。

(-)课程内容

工程制图: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1.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般规定

2.绘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

3.简单图形的儿何作图方法

4.平血图形的分析及尺寸标注法

5.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1.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重影点的概念

3.各类直线投影的特性及交叉直线的投影特性

4.平面投影特性,平面上点、线的投影,以及换面法的理解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

1.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2.截交线

3.相贯线

第四章组合体

1.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2.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3.组合体三视图的尺寸标注

4.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轴测图

1.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2.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和画法

3.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和画法

4.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第六章机件的基本表达方法

1.视图的认识

2.剖视图的概念、画法及种类

3.断面图的概念、种类、及其标注

4.局部放大图

5.简化画法

第七章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

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2.键及其连接的尺寸标注和画法

3.齿轮表示法

4.滚动轴承的结构、画法和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

5.弹簧的规定画法

第八章零件图

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2.各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3.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及画法

4.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5.零件测绘

6.阅读零件图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第九章装配图

1.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2.装配图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画法

3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

计算机绘图:

第一章AUTOCAD2006中文版操作基础

AUTOCAD2006中文版的安装、启动、基本图形界面的作用和基本操作。

第二章辅助绘图工具、图层的设置

第三章基本绘图命令及方法

基本元素的画法。

第四章基本编辑方法

绘图过程中的编辑方法。

第五章块的定义和使用

2

图块的定义、编辑和基本操作。

第六章文本编辑与标注

第七章尺寸标注

尺寸的标注方法。

第八章三维绘图初步

三维绘图的基本操作。

第九章工程绘图范例

全面绘图的综合技巧。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实验教学的要求

通过安排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理解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

绘图能力。

1、本课程安排54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认识、

掌握机械制图的常用软件如AutoCAD,

2、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

(-)实验安排

序学时

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

号要求

1AutoCAD1、基本绘图方法掌握绘图基本元素的画法、能54

2文本标注、尺寸标注够对有公差配合要求的图样

3三维绘图作正确的标注、了解AutoCAD

的三维绘图步骤。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

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计算机绘图采用平时

成绩40%,最后上机操作60%。

五、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备注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2

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10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10

第四章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法12

第五章轴测图4

第六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8

第七章标准件和常用件6

第八章零件图10

第九章装配图4

AutoCAD54

合计6654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与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制图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机械制图习题集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制定:岳强审稿:陈树彬审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3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课程代码:2140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一门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

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在掌握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

绘图》课程的理论知识之后,与该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实际动

手绘图能力,包括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同时,在如今新思路、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信息时

代尽可能地拓展学生视眼,增加他们的知识面。

二、主要仪器设备

每位学生PC机一台,该PC机要求Windows2000操作系统,装有AutoCAD2006或其

他版本,最好配备光电鼠标。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通过安排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在手工测绘与制图方面有一个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

在理解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本实验教学安排52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认

识和掌握机械制图的常用软件如AutoCAD,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3、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

4、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

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步骤:

6、熟悉AutoCAD二维、三维绘图环境,并掌握二维环境下强大的图形绘制和编辑功

能;能用该绘图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和装配图,并能对软件进行安装。

四、考核与报告

1、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手工绘图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机

械制图》的总分中;

2、计算机绘图采用平时成绩40%,最后.上机操作60%。

五、实验安排

序实验每组实验开出

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

号学时人数属归:要求

1AutoCAD1、基本绘图方法

2、文本标注、尺寸标注541操作必做

3、三维绘图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与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4

机械制图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机械制图习题集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制定:岳强审稿:陈树彬审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5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代码:51402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26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不仅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

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

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没有互换性生产原则的指导,没有测量技术的发展,现

代机械电子工业不可能获得发展。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高校机类、仪器类、机

电结合类各专业门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和计量的基本概念。比较确切地理

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与定义。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几

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使用通用

测量器具以及处理测量结果的能力。结合实验课教学,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

尽快的适应工作,成为应用性专门人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应用

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能正确选用公差与配合,拟订测量

方案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互换性的意义及特征。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公差

带的构成规律。公差与配合的选用。随机误差与数据处理。形位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形位公差项目,公差原则及形位公差选用原则及图样表达方法。螺纹公差与配合特点。螺纹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渐开线齿轮主要几何参数误差及公差的含义及分析。

本课程的难点:随机误差与数据处理。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公差

带的构成规律,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形位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互换性生产的意义、特征、分类及优越性

2.互换性与设计、制造及使用的关系

3.标准化的意义,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

1.概述

2.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计量器具

4.测量方法

5.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第三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

6

1.概述

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

4.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5.尺寸的检测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

1.概述

2.形状公差与误差

3.位置公差与误差

4.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5.形位公差的选择

6.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

1.概述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第六章光滑极限量规

1.概述

2.量规公差带

3.量规设计

第七章尺寸链

1.概述

2.解尺寸链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充分掌握并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灵

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安排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

1长度测量(游标卡尺的使用)必做2

2外径测量(千分尺的使用)必做2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理论测试闭卷或开卷;

2、考核办法:平时20%,实验10%,考试70%。

五、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

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42

第三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62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2

第六章光滑极限量规2

7

第七章尺寸链2

合计224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与参考书名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陈于萍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黄云清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定:陈树彬审稿:陈树彬审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8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代码:514023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学时学分:4学时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适用专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不仅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

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

具有正确使用通用测量器具以及处理测量结果的能力。结合实验课教学,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工作,成为应用性专门人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应用

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主要仪器设备

量具和量仪,待测工件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外径测量、长度测量的知识及其应用,进一步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工作

作风,为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考核与报告

考核方法: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操作成绩包括抽查预习报告的情况和

提问回答,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及实验态度。

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不抄袭指导书,同学之间不互相抄袭,字迹端正、工整,按要求

书写。

实验评分标准:五级计分制

五、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号实验学每组实验开出

实验项目名称

时人数属性要求

1长度测量(游标卡尺的使用)22操作必做

2外径测量(千分尺的使用)22操作必做

总计4

六、建议教材与实验指导书

教材与参考书名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陈于萍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黄云清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定:陈树彬审稿:陈树彬审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9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51402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有两部分组成: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具备力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

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

方面,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1.能力目标:

(1)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

(2)分析并处理工程实际中关于构件承载问题的能力。

(3)对常见机构、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认知能力。

(4)初步分析及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包括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分析能力。

(5)分析、选用和设计通用机械零件的能力。

(6)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网络信息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7)设计资料编撰的能力。

(8)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9)创新与合作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力系的简化和平衡;

(2)掌握杆件的四种变形及相关的强度计算:

(3)掌握常见机构、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

(4)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强度与寿命;

(5)掌握选用和设计通用机械零件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6)掌握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一般步骤。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后续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分析、创新能力和综合知识

应用能力,使其在学习与适应能力上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

汇交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圆柱扭转时的应力和强

度计算,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钱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

凸轮机构的设计,螺纹强度计算,轴毂的联接,带传动的基本理论,V带传动的设计,链传

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链传动的张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

轮传动的精度,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参数,蜗杆传

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轴的结构设计。

课程难点:

10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较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凸轮

机构的设计、螺纹强度计算、链传动的张紧、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

强度计算、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构件的静力分析

1.静力分析基础

2.平面汇交力系

3.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4.平面任意力系

5.摩擦与自锁

第二章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

1.杆件拉伸和压缩受力分析

2.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

3.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第三章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

1.抗剪强度计算

2.挤压强度计算

3.圆轴扭转时的内力与应力

4.圆轴扭转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第四章直梁抗弯强度计算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剪力和弯矩

3.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4.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第五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平面机构的组成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第六章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2.平面连杆机构演化及工作特性

3.平面四杆机构的图解法设计

第七章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2.凸轮机构工作原理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3.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第八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1.螺纹的基本知识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

3.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4.螺纹联接强度计算

5.螺纹联接结构设计

6.螺旋传动

II

第九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1.带传动概述

2.普通V带和带轮结构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4.链传动的应用与结构

5.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第十章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和应用

2.渐开线齿廓啮合的几个重要性质

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5.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

6.齿轮传动的精度

7.渐开线齿轮传动强度设计计算基础

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

9.齿轮的结构设计和齿轮传动的润滑

第H■■一章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3.蜗杆传动的强度设计

4.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

5.蜗轮、蜗杆的结构,及其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第十二章轮系

1.轮系的功用及分类

2.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

第十三章轴及其联接

1.轴的分类和材料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强度及刚度计算

4.轴毂联接

5.联轴器、离合器及制动器

第十四章轴承

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

2.滑动轴承的结构、材料及润滑

3.滚动轴承的特点、结构及应用

4.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代号及选用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安排了8学时的实践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常用机构及零件。以下四个实验

任选三个,学时达到8学时即可。

(二)实验安排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一要求学时要求

1、掌握机构的工作原理;

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运动2

2、会结合一些具体条件进行

12

机构的设计计算。

2常用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常用机构原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2

用展成法加工齿

3齿轮根切现象分析掌握根切现象的原理4

轮,观察根切现象

掌握减速器工作原理,为后

4减速器拆装减速器工作原理2

续课程设计做准备。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考试。

2、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50%。

五、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

第一章构件的静力分析62

第二章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4

第三章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4

第四章直梁抗弯强度计算42

第五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422

第六章平面连杆机构42

第七章凸轮机构2

第八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4

第九章带传动和链传动4

第十章齿轮传动1012

第1—章蜗杆传动3

第十二章轮系32

第十三章轴及其联接4

第卜四章轴承2

复习4

合计62s10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口期

机械设计基础邵刚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2

机械设计基础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

(二)推荐参考书

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李铁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导书程光蕴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工程力学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9

制定:张淑敏审稿:陈树彬审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13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514029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学时学分:8学时,0.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适用专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是《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内实验,非独立授课。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

识常用机构及通用零件的基础知识,开扩视眼,拓展基础,增加感性认识。要求学生在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之中,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延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利用动手

操作与总结归纳的机会,从而有机地训练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

本门课程涉及到四个实验,主要仪器设备有:机械原理陈列柜,机械零件陈列柜,范成

仪,小型减速器以及各种机构与零件模型。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实验方式:仪器操作、分析测量、拆卸安装。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秩序,独立思考,成组解疑。

四、考核与报告

本实验为非独立授课,故其考核纳入《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考核之中,占总课程考核

的10%。

五、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号实验(训)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属性开出要求

'F面机构运动简图绘

1平面机构运动22操作选做

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

2常用机构原理21演示必做

动分析

用展成法加工齿轮,

3齿轮根切现象分析42验证必做

观察根切现象

4减速器拆装减速器工作原理22综合选做

六、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为自编讲义:张淑敏、《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2007.1

制定:张淑敏审稿:陈树彬审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14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50000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4学时,3.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电能是•种重要能源,

在企事业单位中可以说无所不在,怎样管好、用好电能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

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

解常用的交、直流电源的性能与使用,并能很好地使用维修企业设备的常用电路。学习模拟

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模拟部分介绍半导体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基础。数字

部分介绍了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触发器电路以及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

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等内容,并特别介绍了利用现成的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逻辑设计

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机电设备中电子部分的故障并为后续课程打下

基础。

1.掌握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机电类专业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子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

3.熟悉常用的电工应用技术、电子应用技术;

4.了解常用的交、直流电源的性能与使用;

5.了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新产品、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

(―)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电源的等效变换、RLC串联电路、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常用控制与保

护电器的结构和动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选择、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

理及基本逻辑指令、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及其电流放大作用、放大电路的图

解法、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RS触发器、寄存器。

本课程的难点:电源的等效变换、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放大电路、门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直流电路

1.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木物理量

2.电压电压路的参考方向、功率

3.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压元件

4.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5.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

1.正弦量的三要素

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15

4.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串联电路

5.阻抗的串联与并联、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第三章三相交流电路

1.三相电源、三相电源的连接

2.三相负载的联接、三相电路的功率

第四章磁路和变压器

1.磁路的基本概念、变压器的用途与结构

2.变压器

第五章异步电动机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转动原理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选择

第六章继电——接触器控制

L常用控制电器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

第七章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

第八章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PN结

2.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

第九章基本放大电路

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2.放大器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第十章逻辑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L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及应用

2.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基本逻辑门电路

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第十一章触发器及其应用

1.基本RS触发器

2.可控RS触发器

3.JK触发器、D触发器

4.寄存器、二进制计数器

三、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安排了10学时的技能训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安排

序实验名称内容提要实验每组实验属性开出

号学时人数要求

1电位、电压测定和电路电位电位、电压测定、电路

图的绘制电位图的绘制,电工仪22操作必做

表认识实验

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22验证必做

16

律的验证

3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电压、电流相量关系研

研究究及日光灯线路的接22操作、设计必做

线

4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放大电路静态、动态测

22操作必做

5触发器及其应用触发器逻辑功能验证

22操作必做

及使用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

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20%;实验10%。

五、课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

第一章直流电路104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102

第三章三相交流电路4

第四章磁路和变压器2

第五章异步电动机4

第六章继电一接触器控制4

第七章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2

第八章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件62

第九章基本放大电路4

第十章逻辑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42

第十一章触发器及其应用4

合计5410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与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周元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

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

制定:吴文贤审稿:陈树彬审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17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500006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学时学分:10学时,0.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大纲是依据《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的。在覆盖基本要求的基础匕

适当地加深和拓宽了教学内容,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的需要。通过学习学生将学到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得到验证通过实践、操作,具有定的基

本技能和计算技能,为今后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课程打好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

TH-DT3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内置:直流稳压电源、恒流源、直流电压表、直

流毫安表、与实验相关的线路板、信号发生器等)、双踪示波器、交流毫伏表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实验方式:教师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常规测试仪器的使用,学会对单元电路的简单估算,掌握

电工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技能以及排除简单故障的方法,加强实验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

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后继学科打基础。

四、考核与报告

1、考核方法:考查课,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操作成绩包括抽查预习报告

的情况和提问回答,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及实验态度。

2、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不抄袭指导书,同学之间不互相抄袭,字迹端正、工整,按

要求书写,原理、步骤简明扼要,实验数据客观符合理论,分析处理到位,结果正确。

3、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优:符合基本要求;良:分析处理不够到位;中:分析处理不够到位,实验数据欠理想:

及:实验报告有现象抄袭;不及:严重抄袭。

五、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实验名称内容提要实验每组实验属性开出

号学时人数要求

1电位、电压测定和电路电位电位、电压测定、电路

22操作必做

图的绘制电位图的绘制

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

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