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版_第1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版_第2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版_第3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版_第4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音乐教案

20xx年春

南海希望学校高明晖

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要求继续巩固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对优美和欢快情绪的感受、听辨乐句

的相同和不同、发展音乐的联想和想象力。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

乐趣,通过自制乐器继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做到: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歌曲,每学年背唱歌曲4-6首。

3、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

4、认真聆听欣赏曲,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5、初步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

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第二单元

1、学会《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第一段歌词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

曲》。

2、听赏《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能随音乐列队行进或击出节奏。

3、在《出旗》这一音乐活动中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

4、能区分XX、XX.、X—、XXX、XXXXXXXX等节奏。

第三单元

1、理解歌曲内容,能较正确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风车依呀呀》《理发师》。

理解《劳动最光荣》的词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2、欣赏乐曲《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感受音乐活泼、乐观的情绪和乐

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积极展开想象。

第四单元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认识换气记号,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2、初步认识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赏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扩大音

乐视野。

3、学习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扩大音乐

视野。

第五单元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

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

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

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第六单元

1、了解什么是童谣。介绍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

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童谣说唱、做音乐游戏等活动,体验童谣申蕴涵的乐趣,用打击乐器

为童谣说唱伴奏。

3、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说、唱童谣,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

4、组织学生边做游戏边唱童谣,并鼓励学生自编童谣。

具体教学措施

1、继续抓好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本学期,继续把“课堂表

现”(上课纪律、学具准备、举手发言等)作为音乐评价之一,期末采用“自评、互

评、他评、师评”的方式进行考评。

2、深入学习“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领悟内在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

涵。通过熟悉本册教材和教师用书,对教材内容、编写意图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本

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3、机动灵活的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过

程,备好每一堂课。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一切音乐教学活动不强求一致,允许学

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4、课中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真正吸引孩子注意,把激

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后,认真反思教学,写好教后记,及时改

进教学。

5、平时,多和孩子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与学生建立亲切友好

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尽量制造轻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到

音乐基础知识、技能。

6、加强实践与创造。平时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孩子们的胆量,但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多‘鼓励',少‘批评',树立起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

7、加强综合与渗透,即融入其它学科知识,真正体现学科间的的综合。

8、平时,多上网、多查看有关音乐教育的杂志、文刊,了解教育新动向,不断

给自己充电;多向同科目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学

生真正爱音乐、爱上音乐课。

学科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2.25-3.03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

1回音游戏;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2

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学唱歌

23.04-3.10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2

节线。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

33.11-3.172

景。

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

43.18-3.242

歌》;学唱《小号手之歌》。

欣赏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54.01-4.07欣赏《进行曲》;学唱歌曲《米老鼠2

进行曲》。

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学唱歌

64.08-4.142

曲《理发师》。

歌曲《风车依呀呀》;用自选的乐

74.15-421器或效果声模仿风车声插入演唱作伴2

奏。

欣赏《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

铁匠》,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

84.22-4.282

动;欣赏《猴子蒸糕》,合作创编、表

演《猴子蒸糕》。

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94.29-5.05为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2

伴奏。

学习歌曲《螃蟹歌》;欣赏乐曲《杜

105.05-5.122

鹃圆舞曲》。

欣赏乐曲《云雀》、《四小天鹅舞

115.13-5.192

曲》;活动《动物联欢会》。

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欣

135.20-5.262

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学唱歌曲《其多列》;欣赏童声对

145.27-6.022

唱《小放牛》,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156.03-6.09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2

166.10-6.16学唱歌曲《水牛儿》;音乐游戏。2

欣赏歌曲《编花篮》,音乐游戏;

176.17-6.232

学唱《小老鼠上灯台》。

歌曲《打花巴掌》,活动《童谣说

186.24-6.302

唱会》。

197.01-7.07复习。2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

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

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4/4

123—|123—|54325432|1----------II

师: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生: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学生跟唱:

1234|5—|1234|5—|

啊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

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

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一,我来了一,大山你好一,等等。

2、节奏。如:XXX,XX.XXXXX,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一sol一mi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艺术的本身起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丽风景,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回音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

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

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

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

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

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

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一姐妹穿着一放风筝一风筝飞翔一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

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

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

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

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

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

弱。

①春雷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②春风呜一呜一…

③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④山泉叮咚叮咚叮咚叮咚…

⑤布谷鸟布谷o布谷o布谷o布谷o…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

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

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自己参与的时候很多,便于培养、学生的自己操作的能力,以

加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比较的有动力和兴趣。这是一节非常有

意思的课,学生在课堂上兴趣很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

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

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

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

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

唱。

四、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认识小节线和终止线,知道了音乐的歌谱中有很多的小节,

以后应该经常的给学生巩固,增加他们的兴趣,和提供他们参与的机会。这样他

们会更加的喜欢。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

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

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

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进行曲风格的活动为主,通过学生饶有趣味的“走”来体现音乐的节

奏感,给孩子无形中的感受,体验进行曲的行进速度与风格。孩子在单独走图形

的时候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圆满完成任务,因此可以在以后类似的教学过程

中事先将图形准备出来,给孩子以具体可操作性。

第二单元进行曲

教学内容:

1、唱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

3、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

4^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5、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教学目标:

1、学会《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第一段歌词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

进行曲》。

2、听赏《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能随音乐列队行进或击出节奏。

3、在《出旗》这一音乐活动中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

4、能区分XX、XX.、X—、XXX、XXXXXXXX等节奏。

教学重点:

1、在唱歌和听赏音乐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和理解进行曲的特点。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继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

1、随录音学唱《队歌》有一定困难,因为《队歌》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演

唱,低年级学生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随《土耳其进行曲》作队列行进时,要求按课本上的图示作队列变化会

有一定困难,且场地难以保证。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3、由于《进行曲》兼有舞曲特点,中段音乐形象有所改变,音乐语言也不

为学生所熟悉,故听赏时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教学目的:

1、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2、学会演唱《出旗》音乐的乐谱。

3、大致了解少先队队歌的历史变革。

教学过程: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5”四个

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

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镣的动作。

10、边唱《出旗》的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小号手之歌》。

2、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

教学目的:

1、学唱《小号手之歌》的歌词,并能初步唱出进行曲的特点来。

2、在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表演中做到节拍统一、配合密切,并具有一

定创造性。

教学过程:

1、听赏《小号手之歌》,提示这是一首雄壮有力的进行曲。

2、简介革命老区人民当年艰苦斗争的情景和儿童团员们机智勇敢斗敌人的

小故事,使学生对当年的儿童团员产生亲近感。歌词中提到的“白匪”是指当时的

地方反动武装。

3、随录音轻声学唱《小号手之歌》。

4、引导学生注意歌谱中的休止符,并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休止符在这首歌曲

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在学唱时注意将这些休止符“唱”出来。

5、随《小号手之歌》的录音分组列队前进,并一边即兴表演各种动作。

6、复习少先队《出旗》的音乐。

7、加入大小队鼓几镣的演奏,可分步骤按课本中出示的节奏进行教学。

少先队的出旗号声可用先期的录音代替。

8、分组进行列队表演,边唱《出旗》旋律,边演奏各种打击乐器。在热烈

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改变一下教法和教学策略,比如说让学生可以先通过听、反复跟

唱,让其对音乐有个完整的把握,这样降低难度的来教,或许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小号手之歌》。

2、欣赏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3、节奏听辨练习。

教学目的:

1、能背唱《小号手之歌》。

2、初步熟悉《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能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并随音乐行

进。

3、在听辨节奏练习中进一步熟悉节奏谱,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号手之歌》,要求吐字清楚、节奏正确,唱出进行曲的特点,

最后背唱歌曲。

2、按课本的插图为小号手的五个动作配上象声词,这一过程由学生完成,

教师可适当作些提示,注意每个动作都可有几个象声词,不要搞标准答案。

3、教师可根据五个动作的节奏创作五段短小的音乐。

吹号:1=G2/455533|5552|5556|2225|

走步:l=G2/415|15|15|5—|31|31|25|1—|

打枪:1=G2/455553333|55552222|33336633|11111111|

挥刀:1=G2/455.|66.|77.|ii.|

刺杀:1=G2/45—|6—|3—|5—|2—|5—|3一|1—|

4、让学生熟悉这五段音乐,再强化对这五种不同节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动作,将这五段音乐描绘的情景表现出来。

5、教师任意弹奏五段音乐中的一段,要求学生听辨边表演。

6、简介《土耳其进行曲》,同样曲名的《土耳其进行曲》有两首最为有名,

一首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写的,另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写的。

7、简介土耳其在我们亚洲的最西边,与欧洲相连,是一个风景优美、气候

宜人的国家。他们的国旗是在红旗上画一弯月亮和一颗星星。

8、听赏《土耳其进行曲》,听第二遍时可请学生随节拍拍手或原地踏步,还

可选用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

9、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两个主题让学生听辨记忆。

10、随音乐进行列队行进的练习,先是方队进行,再是菱形队进行,最后是

旋转十字形的进行,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进行曲》。

2、唱歌《米老鼠进行曲》。

3、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教学目的:

1、能随《进行曲》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理解这首进行曲中所具有

的童趣特点。

2、初步学会《米老鼠进行曲》,唱好连续符点节奏的旋律进行。

3、对进行曲的特点有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1、从《土耳其进行曲》过渡到《进行曲》,同样是进行曲,前者是雄壮坚定

的,后者是轻巧灵活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使人能随

其节拍行进。

2、《进行曲》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

的一段音乐,描写一群孩子们在圣诞树前的嬉戏情景,他们有时一个一个走过来

领取圣诞礼物,有时牵着手围着圣诞树跳舞,所以这段音乐是灵巧活泼的。

3、听赏两遍《进行曲》后要求学生随音乐奏出xxxxxx|xxxo|

和X.XXXX.XX.X的节奏。

4、教师可随音乐即兴表演动作,以加深学生对这段音乐的认识。

5、简介芭蕾舞剧。

6、学唱《米老鼠进行曲》时可由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

7、让学生随《米老鼠进行曲》的音乐走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进行曲的

认识。

8、师生共同总结什么是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声乐和器乐曲中都有进行曲,

进行曲大多是雄壮有力的,也有的活泼矫健,只有少数是速度较慢、情绪悲伤的。

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

教学内容:

1、学唱《劳动最光荣》、《理发师》、《风车依呀呀》。

2、欣赏:《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猴子蒸糕》。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4、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能较正确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风车依呀呀》《理发师》。

2、理解《劳动最光荣》的词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3、欣赏乐曲《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感受音乐活泼、乐观的情绪

和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积极展开想象。

教材分析:

1、《劳动最光荣》这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1954年“全国文

艺创作评奖''中获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赞美了“劳动最光荣歌曲为

五声宫调式,带变化的两段体。

2、《风车依呀呀》这是一首农村儿童生活题材的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

反映了农村孩子从小爱劳动、关爱父母的好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曲调欢

快、活泼,富于儿童情趣。歌曲为不规则的一段体,由五个乐句构成。其中,第

五乐句和反复后的结束句为扩充乐句,用衬词"依呀呀'’的多次重复进一步展现了

儿童天真、纯朴的形象和热爱劳动的美好心灵。

3、《狩猎波尔卡》这是著名作曲家一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1875年的管弦

乐作品。该作品于同年边10月5日首次演出。乐曲为复三部曲式。

4、《森林中的铁匠》这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有人

曾将此曲与艾伦贝格的《森林水车》和奥尔特的《钟表店》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

绘性标题乐曲。

5、《理发师》这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生动地表现了理发师认

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理发师为他人服务时的愉快心情表现得栩栩如生。歌曲为

大调式、单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

6、《猴子蒸糕》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音调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

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助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

动手解决了问题。当猴子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后的阻拦和“嘲笑

教学重点:

1、积极创设、营造教材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逐步领悟、

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情感、

态度。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

表达感情。

3、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器乐作品,积极展开想象,感受作品塑造的音乐形

象。

教学难点:

歌曲《风车依呀呀》第11-16小节音区偏高,容易出现喊唱的毛病,应从情

感表达和美感的角度加以引导。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劳动最光荣》。

歌曲《理发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熟悉歌曲音调,初步模唱歌曲。

2、能较准确而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并随伴奏进行表演。

3、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

动成果”之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劳动最光荣》。

2、播放范唱录音。

3、按歌曲节奏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引导学生了解词意。

4、播放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再次完整倾听后,组织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跟

唱。

5、学生随伴奏录音轻声演唱,教师在必要时加入提示性的演唱。

6、小结、谈话导入《理发师》。

7、创设情景,观看表演:以小品形式作《理发师》范唱表演。

8、组织讨论,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情境。

9、教师朗读歌词一遍后,分句带领学生朗读。

10、用稍慢速度伴奏,学生轻声唱词两遍。

11、跟随伴奏带演唱。

12、引导学生作表演唱。

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手段让小朋友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之中,使学生在音乐中

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并能把音乐融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风车依呀呀》。

2、用自选的乐器或效果声模仿风车声插入演唱作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唱《风车依呀呀》,并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

情趣。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劳动光荣”、

“关爱父母”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1、随伴奏复习《劳动最光荣》《理发师》演唱。

2、联系上两首歌曲表现的内容,设计话题导入《风车依呀呀》。

3、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5、再次播放录音范唱。

6、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找答案、谈感受。

7、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两遍。

8、随伴奏琴声,分句模唱歌词二至三遍。

9、随伴奏轻声、完整地演唱歌曲。

10、结合歌曲情绪,指导唱好结束句。

11、启发思考,让学生在演唱中适当地加入“模仿的风车声

12、小组商量,设计表演唱的方案后,以小组形式表演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狩猎波尔卡》。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感受本课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3、随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狩猎波尔卡》的欣赏。

2、结合乐曲标题,给予必要的提示。

3、组织讨论、引导思考。

4、让学生将自己听赏中的感受和想象在小组内交流后,请每组推选一位代

表向大家介绍。教师给予鼓励,并作引导性小结。

5、引导聆听,再次听赏。

6、由于本曲中模仿猎枪的射击声很鲜明,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容易抓住此特

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射击声拓开想象,进而引发学生对乐曲力度变化产生的效

果进行体验,在此基础上,完整地作第二遍听赏。

7、随音乐作即兴律动。可倡导学生用肢体语言作适当的动作,随着音乐的

进行将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表现出来。

8、引导听赏,导入《森林中的铁匠》第一遍欣赏。

根据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描绘的形象,简介下面将欣赏的另一首乐曲:作曲家

用管弦乐队塑造了森林里的情境。

提示:这首乐曲有五个段落,请大家听完后,分别给五个段落命名自己认

为最适合的标题。

9、组织讨论,学生介绍自己为五个段落所设想的标题。

10、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11、引导学生着重对音乐的感受、想象作表述,并可出示主题旋律,带领学

生唱唱。

12、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编几个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作表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通过几种新的教学形式的尝试,在不脱离音乐本身意蕴、审美的同时,使

听赏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协作、分享、共进的音乐信息素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猴子蒸糕》。

2、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熟悉这首壮族民歌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能大胆创编,主动参与合作表演。

教学过程:

1、观看动作、激发兴趣。

2、由于本课歌曲的内容具体明确,学生极易理解。而根据歌曲内容让学生

创编,并合作表演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可对此作必要的铺垫。

3、提出问题,引导听赏。通过简短谈话,导入本课欣赏,并引导学生看着

课本上的歌词、听录音演唱。

4、组织讨论后,让每组派一名同学归纳歌词的大意。

5、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趣,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6、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歌曲塑造的角色形象、性格、态

度的体验,并商量创编表演动作。

问题方向:

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是谁?

猴子自己去磨米时,心情怎样?

猴子自己去蒸糕时,应该是什么表情?

小狗见糕蒸好、想猴子讨吃时,可能是啥模样?

猴子对小狗的讨吃是什么样的态度?

7、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表演动作向大家逐个展示,并引导大家作评论。

8、完整听赏歌曲,组织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构思自己的表演设计。

9、随音乐演唱,分组上台表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在各组的“汇报

演出“中,尽管学生们的"作品"质量高低参差不齐,重要的是学生已能在课堂中

自主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螃蟹歌》

2、欣赏乐曲《云雀》、《四小天鹅舞曲》和《杜鹃圆舞曲》。

3、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4、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

曲。认识换气记号,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2、初步认识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赏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扩

大音乐视野。

3、学习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扩大音

乐视野。

教材分析:

1、《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这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西班牙儿歌,2/4拍,bE

大调式。歌曲的音域不宽,仅有六度(do-la),旋律多是同音的连续重复和级进

下行,由于二度移位模进的手法贯穿全曲,使曲调新颖,别有特色。

2、《云雀》这是一首流传于罗马尼亚的民间乐曲。乐曲欢快活泼,由小提琴

演奏。通过听赏乐曲,感受罗马尼亚音乐风格,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

琴并了解它华丽优美极富表现力的音色。

3、《四小天鹅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1876

年写成的。《四小天鹅舞曲》就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一段舞曲。全

曲篇幅不长,#f小调,4/4拍,快板。开始由大管奏出由连续的八分音符组成的、

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

4、《螃蟹歌》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

下乐句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

它身上的故事。

5、《杜鹃圆舞曲》这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该曲在曲调

和节奏上都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6、《动物联欢会》大型综合性活动《动物联欢会》是这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练

习,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看,出现了以往学习过的一些歌曲和乐曲的图片,教

师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回忆曲名并复习演唱。

教学重点:

复习所有学习演唱和聆听过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

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

养学生勇敢自信地表演、歌唱。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2、为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伴奏。

教学目标:

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

的叫声记忆歌词,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学生选择课堂常用的打击

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教师在课前将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2、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出现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小狗、大马、小鸭、小猪、小鸡、小牛、小驴、小羊)

(2)再听歌曲前两段并提问:小动物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狗叫:wangwang大马叫:hui——

小鸭叫:gaga小猪叫:heng

(3)再播放歌曲前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

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4)再播放歌曲前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5)跟录音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6)再听歌曲后两段并提问:歌曲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

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鸡叫:jiji小牛叫:mou--

小驴叫:aa小羊叫:mie——

(7)再播放歌曲后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

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8)再播放歌曲后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9)跟录音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10)完整演唱歌曲:分别由八个同学模仿八种动物的叫声。

(11)认识唤气记号:

3、歌表演: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

(3)分组汇报并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的表演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

4、选用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分组讨论选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

(2)小组汇报。

5、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西班牙儿歌,歌曲中既有间奏

的呼应,又穿插着动物的模拟叫声,更增添了儿童们演唱、表演的兴致,但是难

度也相对大了。让学生在反复的听唱法学习中,基本学会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云雀》。

1、欣赏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

的音色。

2、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并了解一种艺术形式

——芭蕾舞。

教学过程:

1、欣赏乐曲《云雀》。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鸟叫)

(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3)再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

的音色。

(6)完整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1)欣赏动画片《天鹅湖》的片段,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出乐曲《四小

天鹅舞曲》。

(2)初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记忆主题: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学生哼唱记忆。

(4)再听乐曲:乐曲主题反复出现几次?

(5)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四小天鹅舞。

(6)教师钢琴演奏《四小天鹅舞曲》。

3、活动:听乐曲填序号。

(1)将听赏过的乐曲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乐曲的片段(主题),全体学生选择乐曲图标,并说出曲名。

顺序:《口哨与小狗》、《云雀》、《大象》、《荫中鸟》、《四小天鹅舞曲》、《快

乐的小熊猫》、《狮王进行曲》。

(3)教师播放乐曲的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序号。

顺序:①《大象》②《口哨与小狗》③《荫中鸟》④《四小天鹅舞曲》

⑤《狮王进行曲》⑥《云雀》

(4)教师将此次练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音乐网页中。

4、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我以《音乐课程标准》指导理念,以低年级学生年龄特

点、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趣导课,让学

生通过反复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多种音乐活动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来学习,

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感受及表现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螃蟹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螃蟹歌》,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

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将歌曲内容扩展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动物?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螃蟹,它有一对大夹子)

2、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怎样?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绍歌曲: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

4^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哥:guo、只:zi、脚:jiuo、个:guo>壳:kuo、

河:huOo

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

6、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

7、汇报创编结果。

8、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区分出乐曲的其他段落,理

解乐曲的情绪,能够随着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

一主题伴奏。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2、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1)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

(4)为第一主题起名:快乐的舞蹈、舞蹈的小鸟、自由的森林等等。

(5)介绍曲名:《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刚才我们听

到的是乐曲的第一部分。

(6)出示谱例: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为什么?

(7)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主题伴奏。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初听第二部分:这一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2)为第二主题起名:唱歌的杜鹃、舞蹈的小鸟、快乐的小鸟等。

4、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1)初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为第三主题起名:舞蹈的大树、快乐的大象、奔腾的大河等等。

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它和前面的哪一段相同?

6、完整欣赏全曲。

7、介绍圆舞曲:一种流行于欧洲的三拍子的民间舞曲。

8、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三步舞的基本舞步:左右左,右左右。

9、在《杜鹃圆舞曲》第一主题的伴奏下,跳个圆舞曲。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复习四册书中有关描写动物的音乐作品,学生在唱歌、

表演、舞蹈、聆听中复习所学习过的内容,这也是本课活动设计的目的。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新村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吗?

播放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有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大家一起唱

一唱。

2、动物新村里住着许多的动物,今天,我们用擂台赛形式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能演唱或说出曲名,为小队争得一面红旗。

3、学生复习有关动物的歌曲:

(1)复习歌曲《咏鹅》:说出歌名。

(2)复习歌曲《两只小象》:说出歌名,并做歌表演。

(3)复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说出歌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复习歌曲《保护小羊》: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5)复习歌曲《数蛤蟆》:说出歌名。

(6)复习歌曲《小蚂蚁》: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7)复习歌曲《大鹿》: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8)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说出曲名。

4、冠军赛:聆听音乐主题,猜曲名。

要求:将学生分成四个小队进行比赛,老师播放乐曲,说开始后,举手说曲

名。答对的小队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累计最多的小队获得冠军。

(1)《荫中鸟》

(2)《大象》

(3)《快乐的小熊猫》

(4)《鸭子拌嘴》

(5)《四小天鹅舞曲》

(6)《云雀》

(7)《口哨与小狗》

(8)《狮王进行曲》

5、总结:评选出冠军小队。全体学生在《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的伴奏下

跳舞。

教学反思:

音乐是情感艺术,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本例根据小学

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由浅入

深去体验音乐情境。由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经

验密切结合,所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激活和体验成功地达到了审美情感教育

的目标。

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

教材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

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

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

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

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

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

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猜调》

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对歌是民歌的

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

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

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日喀则在西

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

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关苗族、哈尼

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

1、知道《苗家儿童庆丰收》是苗族民歌并会演唱,能跟着老师做几个苗族

舞蹈动作。

2、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1、请学生观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录像,介绍有关苗族的简单常识。

2、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

4、为了表现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进鼓的节奏伴奏。

先可以按教材中的节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创编节奏伴奏。

5、跟教师学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二、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

1、表现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器乐的形式,下面我们来欣赏弹拨乐合奏《送

我一支玫瑰花》,这是根据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2、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弹拨乐合奏是由琵琶、扬琴、柳琴、阮等乐器组

成的。

补充动手活动:制作“纸芦笙”

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在中间挖一个圆孔以

备插吹嘴用。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用胶条粘在

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再拈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圆

孔里。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

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