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施工图说明-污水干管_第1页
排水施工图说明-污水干管_第2页
排水施工图说明-污水干管_第3页
排水施工图说明-污水干管_第4页
排水施工图说明-污水干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6页共8页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川渝高竹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成区雨污水综合管网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位于高竹新区,本项目共涉及建成区方中路(规划:大湾路,以下简称方中路)、宏兴路(规划:渝广路,以下简称宏兴路)、川渝路、广安路、平安路、竹灵路、方家河路、新崇路、新源路、新宁路、竹仁路、重庆路,共计12条路及1条污水干管。涉及范围包括原老旧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污水管道、新建污水干管、电力通讯下地、道路恢复和景观提升改造等。本工程为污水干管,包含排水及结构设计。本设计新建污水干管,管径d500~d1000,总长度约4150米,最终排入坛高污水处理厂。。2设计依据2.1设计规范、标准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8)《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1)《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CJJ/T210-2014)12)《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2016)1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16)《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2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4)《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2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6)《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2)27)《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范》(CECS141:2002)2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29)《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50046-2018)30)《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3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2)《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33)《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34)《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35)《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2.2设计基础资料(1)本工程项目合同(2)业主提供1:500地形图(3)《川渝高竹新区水系统综合规划-排水专项规划》(中间成果)(4)《川渝高竹新区水系统综合规划-给水专项规划》(中间成果)(5)《川渝高竹新区电力专项规划》(中间成果)(6)《管网综合规划》(中间成果)(7)管网内窥资料及报告(重庆市勘测院)(8)《成渝双城经济圈川渝高竹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成区雨污水综合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23.04(9)《成渝双城经济圈川渝高竹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成区雨污水综合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初步设计文件(10)初步设计批复2.3上一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2.3.1给排水专业1.本工程为片区排水管道系统提质增效改造项目,宜结合水量、水质简要分析污水管道系统的污水收集率和外水入渗情况,简要说明改造后达到的预期效果。回复: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得出现状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不足10%,针对该片区问题管道进行清淤、更换及错接改造,将有效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提高管道过流能力,减少雨污水外溢情况。初设说明已修改。2.应说明现有排水系统雨污混流情况,分析改造效果,未对上游彻底分流改造的混流管道宜采取截流措施。回复:经分析,各路段污雨水均分段排放,无上游转输流量,对设计范围内雨污水管道进行错接改造及新建雨污水管道可实现雨污分流。初设说明已修改。3.应说明片区现状积水内涝情况,易涝点应按内涝防治重现期进行校核,并提出改造措施。回复:根据意见补充内涝校核章节,初设说明已修改。4.应根据完善的检测评估资料细化排水管道改造修复设计,详细说明改造原因、改造内容和改造方式。整体更换管道较多,宜核实其合理性。回复:根据管网内窥单位反馈,建成区管网大面积塌陷、堵塞和破损,且由于建成区管网年代久远,管材老旧落后,不符合新区建设发展,针对管材老旧和有破损的管段进行更换,经分析后可条件较好的管段利旧,初设说明已修改.5.应说明通沟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回复:根据意见补充同沟污泥处置方式,初设说明已修改。6.方中路和宏兴路末端污水管道均穿越桥坝河,应补充完善跨河污水管道设计,示意河道和岸边地形,说明河道内污水管道施工措施。回复:补充纵断图河道和岸边地形,河道内施工采用土石围堰,具体施工措施及做法详见结构图。7.污水干管整体埋深偏大。方中路和宏兴路污水管道末端跌差较大,管底标高降低后对污水干管整体标高影响很大,宜论证采用倒虹管方式或提升方式穿越河道的可能性,以提高干管整体高程,降低造价。回复:考虑上游有茨竹镇污水接入,且倒虹或者提升泵站不利于污水管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已优化污水干管坡度,减小管道埋深,降低造价。8.污水干管W85和W92检查井位于现状方家河河道内,若行泄通道保留,场平完成后,此处可能有桥或涵,污水干管埋深较大,应复核管道是否具备跨越条件。回复:已更新地形图,河道改道后不影响管道和检查井布置。9.应根据规划人口密度和用水定额计算说明污水单位面积比流量设计取值依据。回复:根据排水规划确定比流量取值为0.45L/ha·s。10.复核沿河敷设的污水干管雨季流量按3倍旱季流量确定是否合理,宜合理考虑截流雨水量,需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厂的承受能力。回复:已复核,雨季流量按2倍考虑。11.沿河污水干管很多埋深超过10m采用开槽施工方式,建议平面图中示意开挖边线,结合开挖边坡范围和地形地质条件复核是否具备开挖施工条件。回复:已优化管道坡度,降低管道埋深,结构专业已复核,具备开挖施工条件。12.车行道内污水干管W8~W17管段埋深超过10m,远大于“基坑开挖典型横剖面图”中5m左右的埋深,需根据实际埋深优化开挖支护方式。宜复核是否需要采取非开挖施工方式。回复:根据意见调整污水管道平面,W1~W17段污水管与G210道路同期施工,结构已优化开挖支护方式。13.边坡底部污水干管W24~W53管段埋深8~15m,远大于“基坑开挖典型横剖面图”中1~3m的埋深,需根据实际埋深优化开挖支护方式。宜复核是否需要采取非开挖施工方式,或者优化平面定线。回复:已优化管道坡度。14.很多改造排水管道在车行道内纵向敷设,宜补充典型开挖支护断面图;污水干管在车行道埋深较大,采用图中放坡开挖方式对路面结构和交通影响较大,宜适当优化支护方式,宜分析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回复:根据意见优化支护方式,详见结构图。15.雨污水改造管道纵断面图中宜反映需保护的现状管线,并提出保护措施,计取保护费用。回复:管线保护措施详见结构图,经济专业已考虑管线保护措施费用。16.污水管道改造应提出过渡方案,确保改造期间满足排污需求。回复:过渡方案由施工方在施工期间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保证改造期间污水的排放。17.GB50788-2012已废止,宜将GB55027-2022列入。回复:根据评审意见已修改。18.不必要求修复后管涵过流能力不能小于原管涵过流能力,能满足设计流量要求即可。回复:施工图阶段复核。19.不横穿车行道的雨水口连接管不必采用混凝土满包。回复:施工图阶段优化。20.宜说明为何部分雨水口采用环保雨水口,说明其规格型号和性能参数。回复:考虑本次改造范围为建成区,统一采用常规做法的雨水口。21.宜复核排水检查井防坠网缺失情况并增设。回复:施工图阶段进一步复核优化。22.污水干管平纵面图中宜示意现状需接入的污水支管和预留的污水支管。回复:施工图阶段进一步优化。23.顶管段纵断面图中采用混凝土满包基础有误。回复:根据评审意见已修改。24.川渝路北段东侧新建给水管为DN600,与总图和说明书不符;川渝路北段西侧废弃现有DN200给水管,新建DN800给水管,与总图不符,与管道横断面图不符,说明书中未提及,应结合规划说明其合理性。北段道路两侧给水管均设置室外消火栓,复核是否有必要。回复:施工图阶段根据最新给水规划复核。25.工程量表中应统计土石方开挖回填数量。回复:施工图阶段细化工程量表。26.复核排水管道分期实施方式是否可行。若污水干管纳入三期实施范围,应说明如何满足一二期污水管道排放需求。回复:经与建设单位沟通,排水管道将统一安排施工计划,不作分期实施。2.3.2结构专业1、应按《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与渝建发[2010]166号等文件要求对深基坑进行管理,补充方案设计的安全专项论证及可行性评估报告。回复:经复核,城区道路管槽基坑开挖深度均不超过5米,管道基坑工程不涉及渝建发[2010]166号文深基坑专项论证,《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第8.1.5条涉及到的管槽基坑周边市政管线保护待施工图阶段论证完善;截污干管深基坑设计方案的安全专项论证及可行性评估报告已取得,详见《深基坑专项设计方案》。2、校核基槽的设计放坡坡率,土质基槽按1:1放坡偏陡,校核基槽开挖后部分段上覆土层沿界面滑动的稳定性。回复:按专家意见修改,根据地勘建议,土质边坡不超过5米按1:1.25临时放坡,详见《管道结构图(四)》;经校核,按地勘建议临时边坡坡率开挖后,基槽上覆土层沿界面滑动均稳定。3、校核基槽开挖对周边挡墙、桩板挡墙、高压电杆、管网、路基路面及景观等既有建(构)筑物的不利影响及处置措施。回复:经校核,经管线平移调整,截污干管W-24~41段管网在河堤挡墙和桩板挡墙之间,基槽开挖深度不超过3米,按设计要求,该段管槽基坑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分段跳槽开挖,跳槽开挖距离不大于5米,间隔距离5米,管槽采用C20砼回填,以减少基槽开挖对河堤挡墙及桩板挡墙的影响,初设说明已修改;基槽开挖影响到的电杆及现状管网进行保护,保护措施详见《管道结构图(八-九)》,路基路面进行原状恢复,详见《路面开挖恢复大样图》,景观树木进行移栽。4、细化临近桥坝河洪水对基槽开挖及临时基坑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局部段50年一遇洪水位高于设计高程),完善处置措施。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已补充,初设说明已修改。5、截污干管W-87+33~W-114+30段,校核场平工程与截污干管的实施时序,是否场平完成后再行开挖基槽实施截污干管(或者回填至截污干管设计高程处实施干管后再行剩余部分回填)。校核填筑工程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对拟建截污干管的影响。(若先埋设,须考虑地基处理施工的不利影响)。回复:经与业主沟通,截污干管W-87+33~W-114+30段场平工程高填方区回填至截污干管管顶2米后即开挖实施干管,干管实施完成后再进行剩余部分回填,高填方区管底填土采用强夯或分层碾压等措施消除填土沉降,管道管材采用钢管,检查井处管道接头及软硬基交界处管道接头采用柔性接头,当管道基础置于软硬地基交接处时,应将硬质地基超挖1米,然后用天然连砂石换填,并尽量避免扰动地基土,以保证工程质量。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包保护,管顶部分填土采用分层碾压施工方式填筑,降低管顶后期填筑对管道的影响。6、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设计剖面,补充相关地质内容。土层较厚区域竖井井壁周边应采取加强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竖井井壁下沉。回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详见《顶管段地质剖面图》。7、完善地基处理的相关内容。回复:经复核地勘,管底涉及到的须处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相关地基处理初设说明已修改。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完善施工技术要求。强调“分段开挖、逆作法施工、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回复:按专家意见完善,初设说明已修改。3排水管道工程设计3.1设计原则(1)符合高竹新区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优先考虑疏通整治,再考虑开挖还建整治。最大限度的减少开挖工程量,减少管网改造带来的引起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社会负面影响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3)严格按照排水探查资料,同时详细调查该片区的污水接口情况,严格按雨、污分流制进行设计。(4)由于无其他综合管网物探资料,应谨慎施工,保护现状管网的正常运行;改造管段尽量利用原标高,接入支管埋深在保证污水接口标高的前提下,尽量适当减小埋深,减少开挖量。(5)无管网资料路段,先疏通,后根据现场情况设计雨污分流。(6)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7)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8)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9)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10)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3.2现状排水分析本项目位于高竹新区建成区,市政道路现状排水管网较为完善,能够及时收集区域排水,但地下管网历史久远,错综复杂,管网老化破损和堵塞问题突出。本次设计为污水干管,现状川渝路污水管承接片区大量污水,但下游污水无出处,污水厂污水收集率不足10%,需新建一条根沿河干管接收建成区道路污水。3.3改造概况本次设计新建污水干管,起点位于G210与方中路交叉口,终点位于现状污水处理厂进水处,沿途接收茨竹镇、方中路、宏兴路、广安路、平安路、川渝路等道路污水,总长度约4100米。3.4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3.4.1设计标准(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建成区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改造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3)一般道路暴雨重现期P=3年,重要道路暴雨重现期P=5年,排洪通道重现期P=50年,综合径流系数ψ=0.65,污水平均时面积比流量取0.45L/(s·ha)。(4)抗震设防烈度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有关规定,本工程拟建场地(高竹新区建成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I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其它建筑场地类别区段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8.2条之规定进行调整。(5)结构安全等级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3.4.2基本设计参数(1)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Vmax=10m/s,非金属管道Vmax=5m/s。(2)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3)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最小管径: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设计坡度:管道最小设计坡度按下表管径(mm)最小设计坡度4000.002500~7000.0015≥8000.001(6)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3.5污水系统3.5.1污水量计算(1)污水量计算方式污水采用单位面积比流量(平均日平均时)法确定流量,单位面积比流量取值0.45L/s·ha。(2)污水量计算公式:Q=Ks×Kz×F×q(L/s) 式中 Q: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 F:服务面积(ha)。 Ks:雨水及地下水渗入量系数,取1.1 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72.42.12.01.91.81.61.5(3)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m³/s)水力计算按曼宁公式:(m/s)过水断面:当h﹤D/2时,A=(θ-sinθcosθ)r2(m2)水力半径:(m)Or:当h﹥D/2时,A=(π-θ+sinθcosθ)r2(m2)(m)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4,钢管、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1。(4)污水管水力计算本次污水单位面积比流量为0.45L/s·ha,分流制污水管道应按旱季设计流量设计,并在雨季设计流量下校核,雨季设计流量在旱季设计流量基础上,增加截流雨水量,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本次设计截流雨水量取2倍旱季污水量,管道按满流核算,污水管水力计算结果详见附表。经计算,污水干管管径满足雨季流量排放要求。3.5.2污水管道设计(1)平面设计根据最新版排水规划,本次工程设计的污水干管,起点位于G210与方中路交叉口,终点位于现状污水处理厂进水处,管道主要沿方家河敷设,部分管段根据地形标高敷设在绿地或规划道路下。W97号检查井后管段,根据现状地形敷设,并将污水送至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内,待远期新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干管投产后,可废弃W97号检查井后的管段,将上游污水送至新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具体管道平面布置,详见《污水干管平面图》。(2)纵断面设计W1~W10段污水管道与G210道路同步实施,设计地面标高与道路设计标高一致;W10~W42段污水管道沿方家河岸布置,设计地面标高为现状地面标高;W42~W47段污水管道敷设在规划道路下,设计地面标高为规划道路标高,埋深较深,采用顶管施工;W47~W66段污水管道沿方家河岸边坡布置,设计地面标高为现状地面标高;W66~W78段污水管道敷设在规划道路周边,设计地面标高参考规划道路标高,高填方段标高考虑管顶覆土2~3米;W78~W91段污水管道敷设在地块外侧,设计地面标高为现状地面标高;W91~W97段污水管道敷设在规划道路下,设计地面标高为规划道路标高;W97~W105段污水管道布置在进场道路下,最小坡度0.3%,顺坡布置,详见污水管道纵断面图。(3)污水出路污水干管沿途接收其他道路污水,最终排入坛高污水处理厂。3.6管材、基础及接口3.6.1管材污水管道管径400mm<d≤2000mm且覆土高度H≤8m时采用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管径2000mm<d的排水管道以及顶管段排水管道采用国标钢筋混凝土管;G210同步实施管段、陡坡路段及架空段采用焊接钢管。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环刚度等级根据项目管径的大小(埋深小于6.0m,环刚度SN≥8000N/㎡;埋深6.0m~8.0m之间,环刚度SN≥10000N/㎡。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用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QB/T4011-2010)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要求。工程所用的管道、管件密封圈、粘接剂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等有效证明文件。顶管段的管道采用非标预制钢筋混凝土顶管专用管道(Ⅲ级)。3.6.2接口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连接方式:DN400-1000采用扩口承插T型橡胶圈密封。焊接钢管采用焊接和法兰连接,焊接时焊口处内外管壁应作补充防腐,满足防腐要求。可采用直缝卷焊钢管,采用Q235B碳素钢板卷焊,质量和规格应符合《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1)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详04S516-23,橡胶密封圈为滑动橡胶圈,应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JC/T946-2005)的要求。当采用混凝土满包基础时,在管道接口处设变形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3.6.3基础焊接钢管和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采用180°中粗砂基础。顶管专用钢筋混凝土管采用顶管专用基础。当雨、污水支管与排水主管间垂直净距小于0.15m时,对交叉处的排水主管采用砼满包。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力≥0.12Mpa。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详见管道结构设计说明及相关图纸。3.6.4钢管防腐埋地钢管均做内外防腐处理,涂底漆前应先做表面除锈,采用喷砂工艺除锈,质量标准应达到GB/T8923中Sa2.5级。若采用喷砂工艺困难,可采用人工机械除锈,质量标准应达到St3级。(1)外防腐:采用环氧煤沥青涂料六油二布(特加强级),厚度≥600μm,具体做法详《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内防腐:除锈后,IPN8710系列互穿网络底漆二道、防腐涂料二道防腐,厚≥300μm。直接埋入混凝土中的钢管、铁件,其与混凝土接触面仅作除锈处理,不涂任何涂料。插入防水套管中的钢制管件需做防腐处理。暴露在大气中的钢管外壁防腐:暴露在大气中的钢管(包括架空管)外壁防腐采用涂料,底漆为环氧富锌二道,干膜厚不小于120μm,中间漆为环氧云铁二道,干膜厚不小于120μm,面漆为脂肪丙烯酸聚氨酯漆或氟碳树脂漆二道,干膜厚不小于120μm,漆层总厚度不小于360μm。最外层面漆颜色可根据业主需要确定。3.7检查井、跌水井及其它构筑物3.7.1检查井污水检查井均采用钢筋砼检查井(或预制装配式钢筋砼检查井)。本工程按钢筋砼检查井设计,详见《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20S515)。按照20S515-16~18“检查井井型选用表”确定井型:当管道直径300≤D≤1000时,采用圆形检查井,井径按20S515-19"圆形检查井管道接入尺寸表"确定;当管道直径1000<D≤2200(污水)或3000(雨水)时,采用矩形检查井。当检查井井深H≤D+6000时,按以上原则选用标准图,当井深超过以上深度时,采用超深检查井,详见结构设计图。检查井一律按有地下水情况处理,内外抹面至井顶。设在车行道下的检查井,检查井周1m范围内回填5%水稳加强,由井底至道路水稳层底,并分层夯实。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3.7.2跌水井当跌落水头大于1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材料及附件技术要求同检查井。当井内有支管接入,管顶与管顶的落差0.5≤h<1.0m时,可用C30混凝土垫层加固,厚20cm,以防冲刷。当上下游管道(或井内有支管接入时)管顶与管顶的落差h>1.0m未设跌水井时,可用C30混凝土垫层加固,厚20cm,并铺设30cm厚砂卵砾石层,以防冲刷。3.7.3排水预留管及检查井污水支管:一般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两侧的民房、临街商铺等位置布置。管径为d400`d600,坡度为5‰,支管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5米处。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低于道路设计标高1.5m以上,可暂不设置支管检查井,仅将支管伸出路肩墙0.5m,用页岩实心砖将管口封死。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高于道路设计标高1.0m以上,则将支管埋至路堑墙脚。支管检查井应视地块开发情况适时砌筑,道路红线外现状地块已开发且无现状地块管线资料时,支管预留井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报设计确认。若近期地块无排水需求,则将支管埋至红线处,用页岩实心砖将管口封死,视远期地块使用情况适时砌筑。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做好地面标记和施工记录,以便今后查找。3.7.4检查井井盖、井座及踏步检查井盖采用∅700球墨铸铁防沉降“五防”井盖,且需符合地方标准。井盖需具有防盗、防响、防沉降、防跳动、防意外开启的弹性紧锁功能,须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和《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的要求。位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下检查井盖应符合景观设计要求,可采用700x700球墨铸铁方形井盖或700x700不锈钢隐形井盖,若景观设计无要求,统一采用∅700球墨铸铁防沉降“五防”井盖。球墨铸铁井盖表面可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图案花纹进行表面装饰,或涂刷与井盖周边铺装材料颜色相近的装饰涂层。位于盲道范围的井盖表面应采用粘贴或涂刷树脂等方式与盲道顺接。球墨铸铁材料应符合国标QT500-7及《球墨铸铁件》GB/T1348-2009的规定,球化率不小于80%,球化等级不低于三级。井盖、座荷载等级与道路设计荷载等级一致,位于车行道下等级不低于D400级,位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地下等级不低于C250级。检查井井盖上应有清晰标志标明井盖类别、井盖尺寸、承载等级、生产厂家或商标、生产日期、开启标志等,以便质量跟踪与监督。排水井盖需设透气孔,井内设防坠网,井盖自带防坠网挂钩的可直接挂设防坠网,井盖无防坠网挂钩的按照防坠网大样图设挂钩及防坠网。W16~W32靠近河道,采用密封井盖,并设通气管。设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下的检查井井盖顶面与路面齐平,设于绿化带下的检查井井盖顶面可高于地面0.20m。检查井井盖表面应铸有:“雨水”“污水”字样,且不得盖错。检查井踏步采用球墨铸铁踏步,按照《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14S501-1)选型和施工。3.8结构设计详见结构说明。4管道施工4.1管道放线污水管道应按检查井桩号和管线排列图所设计的管位进行放线。本着尽量不切管或少切管的原则,检查井的位置可沿道路纵向适当平移,但交叉口范围内与其他路段相交的检查井除外。平移距离应控制在1.5m以内。图中所示检查井桩号均指井中心桩号,检查井桩号与道路中线桩号一致,施工时应注意转弯弧线处井位桩号与中线的关系。4.2现场复核本工程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4.3沟槽开挖基槽开挖前,应对拟开挖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避免施工对其它市政设施及地下管道的破坏。当管道位于道路挖方段时,可先对道路边坡进行削坡,车行道大面积开挖至道路加强层底,然后再开挖沟槽;当管道位于填方路段时,应在回填至管顶以上0.5m方可开挖管槽,施工管道。当沟槽不加支撑时,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4.3.3条的规定,具体坡度应依据项目地质勘测资料确定;对条件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4.4地基处理(1)管道一般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层为稳定的老土层或基岩,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2)管道大多位于素填土中,若管基持力层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则对管底1米范围内浅层填土进行翻挖压实处理,再分层(分层厚度0.30~0.50m为宜)填土、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压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应大于0.95。(3)当管道位于基岩上时,采用砂基础。4.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4.6检查井盖安装位于车行道下检查井盖严格按照《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及维护技术规程DB5101/T4-2018》相关要求施工,设于车行道外检查井盖按照《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14S501-1)相关要求施工。4.7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所有的雨、污水管道及检查井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做闭水试验。4.8沟槽回填管基达到设计强度及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沟槽回填需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回填,含土卵石在去除大块石后,满足级配比后可直接用于沟槽回填。为确保工程质量,应特别重视管道工程的沟槽回填质量,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选用适当回填机具设备。采取各种有效技术措施,加强检测手段,设专人负责沟槽回填土工作的自监和检查。沟槽回填土须分层(每层厚度小于或等于0.2米)夯实,管道两侧要同时进行,均匀上升,不得一边超载而另一边空载。柔性连接的刚性管道沟槽回填除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采用轻型击实标准,其余采用重型击实标准,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沟槽回填要求详《钢筋混凝土管管沟开挖及回填图》、《塑料排水管管沟开挖及回填图》。5危大工程范围及安全防护措施5.1危大工程范围根据建设部37号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的相关规定,本工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范围为:(1)管槽基坑工程:本工程管道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在1.3~13.7m,存在部分沟槽基坑深度超过3米,具有较大危险性。(2)污水管道有毒有害气体:本工程新建污水管道需要与已建污水管道接通,已建污水管道处于运行状态,其内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具有较大危险性。(3)管道沟槽开挖范围内地下可能埋设电信、电力、给水、排水、燃气等管线设施,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现状管线损坏,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和发生安全事故,在施工之前充分了解地下管网走向,确保施工对其无影响,并做好保护工作。5.2安全防护措施(1)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安全检查程序及施工安全管理要求。认真贯彻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2)在施工工地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各项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3)施工单位应熟悉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将现场地质状况与地勘资料对比,对现场地形、管线进行核查,如与地质资料、设计文件有差异,应及时反馈。(4)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大工程单独编制危大工程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经审查批准的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5)施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反馈。其他未尽事宜参见各相关施工规范(规程)等。(6)施工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避免淹溺、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火灾、坍塌、车船撞击、施工设备事故等风险事件发生。施工中对溶洞、冲沟等不良地质,应有切实可行的预案。(7)施工期间应加强稳定性监测、监控,应建立边坡稳定信息化、动态化的监控系统,指导施工,如遇异常,应及时反馈业主。(8)基坑工程及深基坑工程,需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基坑支护专项设计,土方开挖的条件须由基坑支护专项设计明确。基坑施工应设置有效安全防护设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基坑施工应分层开挖,避免高低土体之间塌陷。同时,需采用有效的截水和降排水措施避免周边汇水灌入。(9)基坑工程及深基坑工程,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时,需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基坑支护专项设计,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机具不得影响毗邻新建及原有建、构筑物。(10)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机具不得影响地下管线。须探明现场管线,对地下管线做好防护措施或者管线迁改,避免对地下管线的影响。(11)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模板不凹凸、支架不偏移、不扭曲。(12)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及其他安装工程,当附着在建筑物上时,附着点应该选择钢筋混凝土墙(柱)、梁、板等结构受力构件,不允许选择二次结构构件和建筑造型混凝土构件或其他悬挑构件作为模板工程支座,连接节点必须可靠。模板、脚手架支撑在结构主体时,施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使用荷载并应满足相关施工规范要求。模板、脚手架堆放场所在结构板时,应制定区域,该区域材料堆放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13)安装和拆模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暂停人员和车辆通过。拆模时,应按顺序逐块拆除,避免整体塌落;拆除顶板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作业。(14)起重吊装悬臂范围内,人员需做好安全防护,尽量清场。吊装设备的位置尽量选择远离基坑、主体结构,当在结构板范围内进行吊装时,吊装设备支撑点尽量设置在柱位置,同时应设置临时支撑且施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使用荷载并应满足相关施工规范要求。(15)拆除工程应由原设计单位对安全性进行复核并明确意见。对周边建筑物和待建建筑物的安全进行评估,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16)施工场地严禁发生超出设计要求以外的挖方、堆载等行为。(17)在与现状污水管道碰通时,应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包括通风设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防毒面具、安全绳等,下井前应提前通风,并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检测无害后方可下井作业。6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7排水管线建设规定根据《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渝建发【2019】10号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排水管材质量抽检制度和排水管网内窥检测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承担见证取样检测的机构除外),在排水管材安装后,覆土前,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覆土前抽检。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在排水管网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根据CJJ61-201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规定,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2019年版)渝建〔2019〕198号规定:雨水口处需要设置沉塘(约低于路面1~3mm),收水口及支管排水流畅,防止出现阻水现象。塑料排水管道进场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见证取样抽检,检测参数包括规格尺寸、环刚度、环柔度、冲击强度等项目。闭水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进行污水管道的回填。8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第1.0.8条,本项目管道及构筑物不作抗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