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藤野先生》专练_第1页
初二语文《藤野先生》专练_第2页
初二语文《藤野先生》专练_第3页
初二语文《藤野先生》专练_第4页
初二语文《藤野先生》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藤野先生》专练PAGE初二语文《藤野先生》专练一、在东京1、给加点的字注音:绯红()发髻()2、解词:油光可鉴:标致:3、首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A、“清国留学生”热爱大自然、注重仪表。B、“清国留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C、东京的樱花开得烂漫的时节,确实让人流连忘。D、“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思想腐朽。(赏樱花、盘辫子的丑态、丑行)4、“清国留学生”加引号的作用是:()A、引用B强调C特定称谓D讽刺和否定5、“有时还值得一转”的原因是()A、中国留学生会馆里有几本书买。B、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还可以坐坐。C、那里有精通时事的人。D、那里有人在学跳舞,可以提高跳舞水平。6、首段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什么特征()A、清国留学生的帽子。B清国留学生的丑态。C、清国留学生的辫子。D清国留学生的外貌。7、对这部分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比喻、夸张、反语B、比喻、夸张、对比C、拟人、夸张、对比D比喻、夸张、反语8、对本部分的内容理解得全面、正确的一项是()A、嘲讽“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从侧面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B、嘲讽“清国留学生”思想空虚、庸俗无聊。C、叙述“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所作所为。D表现出对东京的不满、不得不离开东京。9、下面是对本段内容的分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句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失望的感情。B、二句写出了作者在东京的所感。C、三句写出了作者在东京的所见。D、四句紧承二三句,嘲讽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10、选文内容与藤野先生的内在联系是()A、写出了藤野先生生活的社会背景。B、写出了作者为什么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而遇见藤野先生的缘由。C、衬托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D、引人入胜,生动活泼。11、首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下文有什么影响?变成肯定句。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去别的地方看看打下伏笔。东京也是这样。12、“无非”一词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句)“只不过”。引起下文的描写,为离开东京埋下伏笔。表露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13、“成群结队”形容什么?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清国留学生数量之多。人虽多,却只会逛公园、看樱花、会馆里学跳舞、不务正业,进一步写出对其失望、厌恶之情。14、作者为什么离开了东京?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这个原因?对东京的失望。首句。15、说说“形成一座富士山”“实在”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更形象地描绘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实在”一词强调“标致”增强了句子的讽刺力量,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鄙视。16、首段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对“清国留学生”的辛辣的嘲讽。17、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描写。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反感。18、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作者看不惯东京“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学医救国救民)19、“问问精通时事的人”这里的“时事”意指什么?一些无聊的事情,这是一种讽刺的说法。20、首段中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细节,以(漫画)式的笔法,刻画了他们的丑态。21、文章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首句)22、“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交代了什么?有何用意?时间、地点、环境;对下文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起到了反衬的作用。说明他们虚度了美好的时光。23、对“除下帽来”中“除”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顺手拿下帽来,“除”同“拿”。B、随手摘下帽来,“除”同“摘”。C、郑重脱下帽来,“除”同“脱”。D、慢慢摘下帽来,“除”同“端”。24、从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语例,填在横线上(1)、运用成语,表示不学无术者之多(成群结队)(2)、运用动词,勾勒“留学生”之丑态。(盘、顶、耸、扭)(3)、妙用比喻,活画“留学生”之丑形。(形成一座富士山)(4)、巧用反语,表示作者厌恶、嘲讽之情。(实在标致极了)25、这个语段主要是写()A、东京樱花烂漫的景象。B、“清国留学生”的种种表现。C、我对“清国留学生”的反感。D、作者对东京的失望和对“清国留学生”的愤懑。二、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1、“后面有几个······中国早。”段写了几件事?各自的作用是怎样的?三件。第一句从侧面写出了藤野先生平易近人。第二句写出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第三句写出了藤野先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对中国的尊重。2、选段对藤野先生进行了哪些描写?有什么作用?肖像、语言、动作、作用:(1)表现藤野先生为人俭朴诚恳、(2)表现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3、将肖像描写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揭示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4、藤野先生一出场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治学严谨,生活俭朴的学者。5、文中两次写到“大大小小的书”用意是什么?突出藤野先生有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6、作者在刻画藤野先生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将侧面描写的部分指出来,并说说表现他的什么品质?那坐在后面······没有带领结。生活俭朴的学者。7、选段共写了几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件事的内容,并指出这些事件的选材特点是什么?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品质?事件: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选材特点:选取典型事例表现的品质: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热情诚恳、具有求实精神8、选段记叙采用了什么顺序?时间顺序9、如何理解作者的“吃了一惊”“不安”和“感激”?因为看到“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精心添改过了。(藤野先生亲自为“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不安”是讲义的疏漏让先生费神;“感激”是由于先生的热情关心。10、经过二十年的“我”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A我对藤野先生没带领结的印象很深。B、藤野先生对我这个外国留学生的印象很深。C、我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深刻。D、藤野先生对我画错解剖图的印象深刻。11、找出第一、二两件事例之间的过渡句写在下面: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12、对“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是记得的”理解正确的是()A、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画的图不正确时,我自责的心情。B、写“我”接受先生的教诲并非心悦诚服,表明那时的我有时很任性。(口头答应,心里却不服气)C、写“我”自以为画法很高明,超过先生。D、写“我”画法很高明,善于变通,而先生则有些迂腐。13、“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任性”能否删去?如果不能请说明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不能,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14、“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我吃了一惊”是因为()A、“我”交出讲义,他“第二、三天便还我”。B、叫“我”以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讲义。C、看到“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精心添改过了”。(藤野先生亲自为“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D、交讲义要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15、“第二三天便还我”一句中为什么用“便”而不用“才”?(用“便”表明批阅得很快,用“才”表明批阅得很慢,所以本义用“便”)(“便”字强调归还之快,突出了藤野先生工作勤奋、认真负责的精神。)16、“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强调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内容?(强调“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因为这些错误作为教医生的老师藤野先生是完全可以不管的,他却这样认真,更突出地表现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17、“这样一直继续到······”“这样”指代什么内容?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指代“原来······也都一一订正”,表现添改讲义在继续进行,表现藤野先生对工作、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精神。“一直”强调“没有间断”,意在强调藤野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18、“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为难”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裹脚是陋习,鲁迅先生想说又不愿说。B、“为难”更能衬托出藤野先生注重事实的治学品质。C、鲁迅觉得应该说又难以启齿。D、鲁迅先生不知道应不应该说。19、如果用另一种标点符号代替最后“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一句中的冒号可用(破折号)20、选文中作者写藤野先生的言行主要是为了写出()A、藤野先生钻研骨学、学术水平很高。B、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工作认真负责。C、藤野先生正直善良、致力于中日友谊。D、藤野先生关心学生,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21、“后面有几个······中国早”段写了几件事?各自的作用是怎样的?(三件。第一句话从侧面写出了藤野先生平易近人。第二句话写出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第三句话写出了藤野先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对中国的尊重。)2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我”的态度如何?“我”对藤野的感情如何?(藤野先生对“我”热情诚恳、认真负责、尊重关心我,对“我”寄予希望。“我”对先生充满感激和崇敬。)23、当时,面对藤野先生的批评,“我”的态度是什么?而在写本文时,“我”内心的情感又如何?三、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句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议论、反语、强有力地表达作者对荒谬论调的痛斥和满腔义愤。总括上文。段中另一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2、为什么说“日本的爱国青年暗地里却早受了托老的影响了”?(匿名信中用了托尔斯泰曾用过的话)3、“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冒号后说了几类中国人?“偏”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给俄国人当侦探的中国人;围观的中国人;我(爱国的中国人)、痛苦、失望同时受到极大触动/恨中国人的麻木、不觉醒、怒其不争。)4、“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一句中“这一声”指什么?为什么特别刺耳?(日本人欢呼“万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之情受到伤害。思想受到极大震动。)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一句中“他们指谁?“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某些处于麻木状态的中国人/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失望、愤慨;对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们的麻木不忍仁,既予以批判,又寄以同情/对本国同胞精神麻木的痛恨。)5、(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4)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6、前两件,后两件。7、(1)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2)第二年添教霉菌学到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第①句呜呼,无法可想。(3)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 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4)“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5)A(6)副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和“不”连用,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7)这些中国人精神上愚昧麻木,毫不觉悟,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8)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9)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 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 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10)叙述 议论8、(1)从小的方面看。(2)议论、抒情(3)①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②对先生高尚品格的高度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