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_第1页
2022年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_第2页
2022年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_第3页
2022年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_第4页
2022年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7.1考点难点归纳1.汇率及其标价(1)外汇与汇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能用于进行国际间结算的使用凭证和支付手段,包括外国货币、以外币表示的支票、汇票、本票等各种支付凭证,以及外币有价证券。外汇的买卖价格即为汇率,因此,汇率是指买卖外国货币或对外国货币索取权所支付的价格,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2)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由于在汇率标价时采取了不同的标准,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采用这种标价方法,如果外汇汇率上升,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跌;反之则相反。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绝大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而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采用这种标价方法,则外汇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币值的高低成正比,即外汇汇率上升,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本币币值上升,反之则相反。目前,世界上只有英国和美国采取间接标价法。(3)均衡汇率的决定。从本质上说,汇率由各种货币的内在价值的对比决定。在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汇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种货币各自的含金量;而在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由两种货币所具有的综合购买力决定。但从短期的、市场的因素来看,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外汇汇率与其需求成反方向变化,与其供给成同方向变动,均衡的汇率由外汇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2.净出口函数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常将净出口简化地表示为:上式被称为净出口函数,式中,、均为参数。参数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从上式中可知汇率上升会增加净出口。但汇率上升或者说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变国际收支,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和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3.净资本流出函数资本账户主要记录国际投资和借贷。为分析方便,将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量与从外国流向本国的资本量的差额定义为资本账户差额或净资本流出,并用F表示。即:F=流向外国的本国资本量-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量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外国的投资和贷款就会流入本国,这时净资本流出减少。反之,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国外水平,则本国的投资者就会向国外投资,或向国外企业放贷,这时,资本就要外流,使净资本流出增加。一般地,净资本流出是本国利率r与国外利率rw之差的函数。假定这一函数是线性的,有:F=σ(rW-r)式中,为常数。根据上式,在国外利率水平既定时,本国利率越高,流出的资本就越少,流入的资本就越多,即净资本流出越少;反之则相反。故F是的减函数。上式称为净资本流出函数。4.国际收支的平衡结合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和净资本流出函数就可以导出国际收支函数或BP曲线,从而说明国际收支平衡。每一国家每一年都可能产生经常账户的顺差或逆差,以及资本账户的顺差或逆差。将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BP)。BP曲线的斜率为正,即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即BP>0,称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即BP<0,则称国际收支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从上式可知,BP曲线的斜率为正,即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BP曲线还可以用图形的方法推导出来。具体推导过程参见简答题第3小题。5.IS-LM-BP模型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可以用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表示如下: ① ② ③方程①为IS曲线方程;方程②为LM曲线方程。方程③为BP曲线方程。上述方程组要决定三个未知量和实际汇率。相应地,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这一模型可以用三条曲线,即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来表示,如图7—1所示。图7–1IS-LM-BP模型图中,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相交于E点,表示经济内外同时达到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状态被称为内部均衡或国内均衡。BP曲线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即国际收支平衡被称为外部均衡或国外均衡。因此,图7—1中的E点反映的是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同时得以实现的状态。其中,IS曲线给出了在现行汇率下使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LM曲线给出了使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BP曲线给出了在给定汇率下与国际收支相一致利率和收入的组合。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分析财政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工具,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它将封闭经济下的宏观分析工具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并按照资本国际流动性的不同,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资金流动性0+∞0+∞扩张性货币政策000扩张性财政政策0>Y0>Y00其中,0表示资金完全不流动或者政策完全无效;+表示资金不完全流动;∞表示资金完全流动;表示期初收入水平;表示在封闭条件下的这些政策相应造成的收入变动()。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最初是由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建立的),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联的。而且,他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涵义十分明确: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由于利率和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即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产出水平的机制,其功能自然会遭到比较严重的削弱,从而货币政策无效;同样道理,利率稳定即可以基本消除财政政策引起的挤出效应,从而实现财政政策的最佳效果。因此,当一国面临的外部冲击,主要是国际金融和货币因素的冲击时,则固定汇率制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汇率制度。毕竟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本套利活动可以自发化解货币因素的外部冲击,并且使财政政策纠正经济失衡的效果达到最优。该模型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只分析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缺乏对浮动汇率下的开放经济平衡的研究。(2)蒙代尔-德明模型假定价格水平不变,可见该模型从方法论上讲,属于短期分析范畴。短期分析的主要弱点在于仅仅考虑国际收支调节和内部平衡实现的政策效应,忽略了自动调节机制(如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和内部平均的影响。(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假定与现实世界差距较大,该模型忽略了交易成本、预期等因素对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的重要影响,因而削弱了模型的理论解释能力。后来许多学者从以上三个方面发展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7.实现国内外均衡的政策当国内外处于非均衡状态时,需要依靠政府宏观政策的干预,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调整政策等。但政府宏观政策的调节,应针对本国所处的具体状态,实行不同的政策组合。如:(1)经济处于国内均衡与对外不均衡时,只需采取有助于恢复对外均衡的措施,如调整汇率。(2)经济处于国内不均衡与对外均衡时,只需采取有助于使投资与储蓄趋于一致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3)经济处于国内、外非均衡时,又要区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①如果是失业与国际收支赤字并存,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时使货币贬值。②如果是失业与国际收支盈余并存,可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③如果是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并存,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④如果是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并存,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时使货币升值。7.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7.2.1概念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财政部2004研)2.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武大2001研)3.边际进口倾向(北航2005研)4.净出口函数(武大2002研)5.托宾税(复旦大学2000研)6.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parity)(武大2002研;人行2001研;华东理工大学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7.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对外经贸大学2001研)8.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TradeMultiplier)(武大2001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9.BP曲线(人大2002研,武汉理工大学2007研)10.政策指派理论11.浮动汇率制(中南财大2005研)12.J曲线效应(J-CurveEffects)13.米德冲突14.丁伯根原则15.爬行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制(人大2006研)7.2.2简答题1.简述“托宾税”方案及其意义和实施条件。(人行2002研)2.什么是BP曲线?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武大2000研)3.在“三元悖论”说中,在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固定和货币政策独立三个方面,一个国家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特性。请问为什么?(武大2003研)4.金本位制的优缺点。5.IS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中有何不同?6.简述支出调整政策的作用与局限。7.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偏离呢?8.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使国际收支自动得到调节?9.什么是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什么?10.A国采取单方面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一美元兑换8.27A元。A国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赤字为3000A元,如果政府采用直接对央行发行国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1)问每年A国的外汇储备变化量,能否平稳进行?(2)该汇率制度崩溃前后,说明汇率,价格,名义和实际货币的变化情况。(3)如果改成对公众发行国债,能否无限期的推迟通货膨胀,为什么?(北大2005研)7.2.3计算题1.某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下:收入Y=C+I+G+NX ①消费C=80+0.63Y ②投资I=350-2000r+0.1Y ③实际货币需求M/P=0.1625Y-1000r ④净出口NX=500-0.1Y-100(EP/PW) ⑤实际汇率EP/PW=0.75+5r ⑥其中政府支出G为750,名义货币供给M为600,假定其他国家的价格水平PW始终为1.0,该国的价格水平为1.0。(1)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的代数表达式;(2)求由模型所决定的Y、r、C、I、NX的值。2.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已知某经济社会的宏观模型为: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Yf=500。求:(1)外贸乘数。(2)产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及贸易收支。(3)使贸易收支均衡的产出水平。(4)实现充分就业时的贸易收支。3.参看下表:年份a国物价水平b国物价水平a与b的汇率a与b的实际汇率1100100每b兑换10a2120100每b兑换10a3120100每b兑换11a上表中给出了a与b国的物价水平以及a国货币(以a代表)和b国货币(以b代表)之间的汇率。试问:(1)计算每年a与b的实际汇率。(2)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不变时,实际汇率会发生什么变动?(3)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同比例下降时,实际汇率如何变动?4.利用数学方法证明开放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不可能大于封闭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上海交大2006研)7.2.4论述题1.用资本流动下蒙代尔-弗莱明(Mundell-Fleming)模型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北大2000研)2.在开放经济中,怎样理解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怎样的均衡状态最为理想?如何实现这种均衡?(中央财大2000研)3.试述蒙代尔政策指派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4.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5.试述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及效果。6.为什么1995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现了“双顺差”?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的后果?7.试述人民币的升、贬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8.采用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汇率的依据是什么?该方法有什么局限性?(北航2005研)9.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背景是:人民币盯住美元;采用结售汇制,即贸易收支外汇统一由国家购进和卖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周边国家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不变。之后,我国出现了长达40余月的通货紧缩。(1)假定总供给对价格为完全弹性(即在P-Y平面上,AS曲线为一水平直线),论证我国这次通货紧缩的机制。(2)通货紧缩之后,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其原因如何?(3)以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何含义?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有何启示?(中山大学2006研)9.假定某类小国开放经济实行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该类经济体正处于衰退期,产出水平低而失业率高,且有巨额政府预算赤字。试结合开放经济下的有关宏观经济学模型分析:它们为什么不能用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若它们能忍受高额预算赤字,为什么财政扩张将是有效的政策?为什么货币贬值将会同时导致产出增加和政府赤字的降低?(武汉大学2007研)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7.3.1概念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表。该表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它表明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对外支出和从国外得到的收入的对比,表明该国从国外所收款项的用途、对外支出资金的来源。国际收入平衡表包括三大部分:(1)经常项目,包括商品与劳务项目;(2)资本项目,包括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项目;(3)平衡项目,包括官方储备资产与错误及遗漏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为研究国际收支状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能帮助了解一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因而对于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国家和其他国家都有积极作用。2.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国内均衡指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国外均衡指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国外均衡理论主要是指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两种工具。3.边际进口倾向:指进口量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即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所能引起进口变动的比率。国民收入变动之所以能影响进口量,是因为,如果一国的国民收入增加,那么该国的消费,特别是对奢侈品的消费将增加,于是将向外国购买更多的商品,即进口量增加;反之,则进口量减少。边际进口倾向反映了国民收入对进口量的影响程度。4.净出口函数:国民产出账户中的一项,表示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减去商品和服务的进口的函数。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常将净出口简化地表示为:上式被称为净出口函数,式中,、均为参数。参数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从上式中可知汇率上升会增加净出口。但汇率上升或者说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变国际收支,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和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5.托宾税:指由托宾提出的针对全球外汇交易,为抑制投机而课征的交易税。1972年托宾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时,提议“往飞速运转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一车轮中掷些沙子”,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经济学家后来把这种外汇交易税称为“托宾税”。托宾税具有两个特征:单一低税率和全球性。托宾税的功能有两个:第一,抑制投机,稳定汇率;第二,为全球性收入再分配提供资金来源。托宾税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在学术界和政界引起热烈反响和争论,但由于这一方案有若干问题难以解决,至今并无任何国家在实践中实施此税。6.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parity):指一种传统的,但在实际中不太成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它认为货币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如果2美元和1英镑在各自的国内可以购买等量的货物,则2美元兑换1英镑便存在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物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购买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此外,购买力平价成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①经济的变动来自货币方面;②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③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④经济中如技术、消费倾向等实际因素不变,也不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影响。购买力平价存在两种形式:①绝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②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但由于运输成本及关税等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并非是实际上的那样。此外,汇率并非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决定,而是由外汇的供求、资本转移以及政府的汇率政策等决定的,因而实际汇率会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对不同国家选择一套合适的商品加以比较,并计算平衡价格。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西班牙学者的著作。李嘉图等学者也由于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被视为是该理论的先驱和开创者。但其奠基人和代表人物被公认是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提出这一理论,1916年后发表的数以十计的论文和专门著作中都专门论述或涉及到购买力平价,其中以1922年发表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文的论述最为详尽。但是,购买力平价只是指出了价格水平和对汇率的作用,没有揭示出这种作用发生的详细过程及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关系,不能完美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经济中汇率变动的经验。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汇率理论,它们试图从不同角度解决汇率决定问题。7.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指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P.Lerner)在研究既定的进出口供给条件下一国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提出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在假定贸易商品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本国贸易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假定以X表示本币计值的出口量,M表示外币计值的进口量,E表示外汇汇率,B表示以外币计值的贸易收支差额,则有:B=①对外汇汇率E求导、并变形有:②令:ηx、η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弹性的绝对值,则有:③由于假设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即ME=X,有:④很显然,当ηx+ηm>1时,,即本币贬值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条件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且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的作用越大。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弹性分析法的核心,也是一国是否采用货币贬值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为前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这一假设显然并不存在。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8.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TradeMultiplier):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额与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贸易收支变动额之比。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以及净出口(X-M)所决定的。假定消费、进口是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投资与出口为外生变量,则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为:Y=C+Z+G+X-MC=C0+cY(0<c<1)⑤M=M0+mY(0<m<1)其中,c、m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由此可求得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⑥其中s代表边际储蓄倾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本国出口增加ΔX,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⑦式⑦表明了出口增加与收入增加的关系,其中即是外贸乘数,它表明增加一单位出口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单位。显然,对外贸易乘数与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出口倾向呈负相关,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对外贸易乘数越小,国民收入增加也越少。由于⑧因此,开放经济中的乘数效应要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效应。9.BP曲线:参见简答题第2题。10.政策指派理论:指蒙代尔于1962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政策主张。认为指派给财政政策的任务应该着眼于是稳定国内经济,而指派给货币政策的任务则应当是稳定国际收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同时发挥不同政策手段的比较利益。这一主张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分配,因而被称为政策指派理论。11.浮动汇率制:指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间的官方汇率以及汇率上下波动的范围,而是由外汇市场根据外汇供求关系自行决定汇率的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并非完全放弃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往往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汇率进行控制和调节。因此,浮动汇率制度又可以根据干预的情况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又称“清洁浮动汇率制度”,即一国政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又称“肮脏浮动汇率制度”,即一国政府为维持其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外汇市场进行有目的干预的浮动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还可以分为单独浮动汇率制、联合浮动汇率制、钉住汇率制。(1)单独浮动汇率制。本国货币不与任何外国货币规定固定的比价关系,而是完全根据外汇市场的变化对汇率进行调节控制的汇率制度。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货币都实行单独浮动汇率制。(2)联合浮动汇率制。又称“集体浮动汇率制”、“共同浮动汇率制”。具有密切经济合作关系的国家,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同时它们对集团以外国家的货币实行同升同降的汇率制度。(3)盯住汇率制。一国货币按照固定的兑换比率与某一种外币或一组外币相联系的汇率制度。有些国家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其对外贸易、金融往来主要集中于某个发达国家。为使这种贸易、金融关系得到稳定发展,免受相互间的货币汇率频繁变动的不利影响,这些国家通常使本国货币盯住该发达国家的货币,本国货币汇率随该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浮动而浮动。例如,一些英联邦国家货币盯住英镑。有些国家的货币与由若干外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之间建立稳定的汇率关系,并随“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动而变动。这“一篮子”货币主要由与本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的货币和对外支付使用最多的货币组成。12.J曲线效应(J-CurveEffects):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英文字母“J”相似,所以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如图7—2所示。贸易差额B顺差+0-时间t逆差图7—2J曲线效应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之所以存在J曲线效应是因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存在时滞。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计值,出口合同以本币计值,那么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在传导阶段,由于存在种种原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开始发生变化,但数量仍没有大的变化,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在数量的调整阶段,价格和数量同时变化,且数量变化远大于价格变化,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改善,最终形成顺差。因此,J曲线效应产生原因在于在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而在中长期,,本币贬值能使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13.米德冲突:指由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提出的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14.丁伯根原则:又称丁伯根法则,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关系的法则。其基本内容是,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如在两个目标、两种工具的情况下,只要决策者能够控制这两种工具,而且每种工具对目标的影响是独立的,决策者就能通过政策工具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目标水平。丁伯根原则指出了应运用N种独立的工具进行配合,以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这一结论对于经济政策理论具有深远意义。15.爬行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弹性的中间汇率制度的一种,指由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和爬行盯住汇率制组合而成的复合汇率制度。兼有盯住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灵活性、防冲击性,是一种国际上许多学者都推荐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新型汇率管理准则。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用于确定中心汇率,其作用是保持有效汇率的稳定。盯住一篮子货币可防止主要国际货币之间汇率变化引起的负面影响。爬行汇率制的作用是调整物价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通常影响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实际汇率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受国内外物价变动的影响。当本国物价上升快于国外物价时,相对物价的变化将引起本币实际汇率高估,为了阻止这一趋势,本币需要贬值,其结果名义汇率脱离水平运动并形成爬行走势。以上两种汇率机制的配套使用可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7.3.2简答题1.简述“托宾税”方案及其意义和实施条件。(人行2002研)答:(1)托宾税方案托宾税方案提出的背景,是国际资金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动规模急剧膨胀造成汇率的不稳定。1972年,托宾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时提议“往飞速运转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一车轮中掷些沙子”,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经济学家后来把这种外汇交易税称为“托宾税”。托宾税具有两个特征:单一低税率和全球性。迄今为止,西方经济学家所提议的税率从外汇交易值的0.05%到1%不等。至于全球性,托宾及其支持者主张至少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好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此项外汇交易税。(2)托宾税方案的意义托宾税自70年代提出以来在学术界和政界引起热烈反响和争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它可以抑制投机,稳定汇率。在不存在托宾税的情况下,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预期的汇率变动等于两国间利率差,如果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投机活动就会发生。当存在托宾税时,外汇交易成本问题就将非常显著。由于套利交易牵涉到两次外汇交易,也就是即期现货市场与未来现货市场的两次方向相反的操作,因此只有当预期的汇率变动率与两国利率差之间的差异超过这一交易成本时,投机交易才可能发生。假如,国内外利率相同,只要预期一种货币价值变动的百分率小于托宾税的两倍,托宾税就将成功地阻止货币投机交易。因此,实施托宾税,可使一国政府在中、短期内,依据国内经济状况和目标推行更为灵活的利率政策,而无需担忧它会受到短期资金流动的冲击。而且,由于托宾税是针对短期资金的往返流动而设置的,它不仅不会阻碍反而将有利于因生产率等基本面差异而引致的贸易和长期投资,因为后者的收益较高,相关的货币流动期限较长,汇率的稳定对之更为有利。由此可见,托宾税能够抑制投机、稳定汇率,使外汇交易对经济基本面的差异和变化做出反映,引导资金流向生产性实体经济。②它可以为全球性收入再分配提供资金来源。考虑到目前全球外汇交易的天文数字,即使对外汇交易课征税率很低的税收,也能筹到巨额资金。如果能通过国际合作把这笔巨资用于全球性收入再分配,那么确实能对世界做出极大贡献。(3)托宾税方案的实施条件这一方案虽能有效地抑制投机、稳定汇率,但它的顺利实施却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①许多技术难题的解决。托宾税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从税基的确定角度看,根据公平原则,托宾税应尽可能涵盖一切参与外汇交易的个人、企业、金融中介机构、政府和国际组织。但这样的税基不能把不同性质的外汇交易区别开来,对投机者和非投机者都同等地课以此税,显然有悖于托宾税的宗旨。另外,从应税交易的识别角度看,托宾税主要针对的是投机性现货交易,但目前外汇市场上最为活跃的投机活动发生在衍生工具领域。对衍生工具征税将使税收的征收监管更加复杂,并且可能严重破坏衍生市场的发展。最后,在税率确定上,目前的建议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使用低税率,不一定能有效地阻止投机交易,如果采用足以阻止投机的高税率又将使外汇交易量大为缩减,从而损害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效率。②各国政策的协调一致。托宾税是一种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方案,各国协调中可能出现许多障碍难以克服。例如,是否能将所有国家都纳入协调范围。如果有的小国不愿采用,那么在其他主要国家都征收托宾税时,它就会迅速发展为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使托宾税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另外,托宾税的收入分配问题因为明显的利益性而可能引起各国的激烈争吵。2.什么是BP曲线?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武大2000研)答:(1)BP曲线指国际劳务收支保持不变时收支和利率组合的轨迹,即BP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支的组合都可以使当期国际收支均衡。(2)BP曲线的推导有两种方法:公式法和图形法①公式法:结合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和净资本流出函数来推导。BP指国际收支差额,即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差额: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者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0。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即>0,称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即<0,则称国际收支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当国际收支平衡时,即=0时,有:将净出口函数:和净资本流出函数:代入中,有:化简为:上式表示,当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和利率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称关系式为国际收支均衡系数,简称国际收支函数。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从上式可知,BP曲线的斜率为正,即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②图形法:用图形转换的方法来推导。如7–3所示,其中,(a)图为净资本流出曲线,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b)图是横纵坐标的转换线,即45°线,它表示净资本流出额与净出口额相等,两个项目的差额正好互相补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c)图为净出口曲线。在(a)图中,当利率从r1上升到r2时,净资本流出量将从F1减少到F2。假如,资本项目原来是平衡的,这时将出现顺差。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根据45°线,净出口必须从减少到,按照净出口曲线,国民收入要从y1增加到y2。这样,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利率和收入有两个对应点C和D,同理也可以找到其他对应点,把这些对应点连接起来便得到BP曲线。如(d)图中的BP线所示:BP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一个使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而不在BP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使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具体而言,在BP曲线上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入顺差即>F;在BP曲线下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F。在BP曲线上方取一点J,J与均衡点D相比较,利率相同,收入较低,而其相交的净出口较高,即有>F,在BP曲线下方任取一点K,K与均衡点C比较,利率相同,收入较高,故相应的净出量较低,即有<F。另外,从上述BP曲线的推导中容易看到,净出口减少使BP曲线右移,净出口增加使BP曲线左移。图7—3BP曲线的推导3.在“三元悖论”说中,在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固定和货币政策独立三个方面,一个国家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特性。请问为什么?(武大2003研)答: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一国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指一国是否具有使用货币政策影响其产出和就业的能力;汇率的稳定性是指保护本国汇率免受投机性冲击、货币危机等的冲击,从而保持汇率稳定;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即不限制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②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③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种选其是的二种是国际货币体系三元悖论的根本特性。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实际上是以牺牲稳定的汇率为代价,来达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发生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自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地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了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惟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说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实行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持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政策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就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如果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旨在实现的三个目标,那么每一条边均代表一类可能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克鲁格曼将此三角形称作“永恒的三角形”(eternaltriangle),其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各种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法。事实上,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三角形的三条边所代表的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都曾经在现实中实施过。比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各国汇率开始自由浮动,因此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今天的欧洲货币联盟、货币制度和历史上的金本位制均选择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而现今中国大陆则是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弃资本自由流动,即只开放经常账户,不开放资本账户。4.金本位制的优缺点。答:金本位制是一种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典型形式。国际金本位体系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①黄金作为最终清偿手段,是“价值的最后标准”,充当国际货币。②汇率体系呈现为严格的固定汇率制。③这是一个松散、无组织的体系。优点:①由于汇率固定,从而消除了汇率波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有助于促进世界贸易;②由于金本位制内在的对称性,该体系中没有一个国家持有特权地位,都必须承担干预外汇的义务;③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必须固定其货币的黄金价格,所以它们不会允许其货币供给比实际货币需求增长得更快。因此,金本位制天然地能够对中央银行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国内价格水平上涨的做法予以限制。缺点:①它大大限制了使用货币政策对付失业等问题的能力;②只有当黄金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稳定的,将货币与黄金挂钩的做法才能确保总体价格水平的稳定;③当各国经济增长时,除非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黄金,否则中央银行无法增加其持有的国际储备;④金本位制给了主要的黄金产出国通过出售黄金来影响世界经济状况的巨大的能力。5.IS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中有何不同?答:在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由个人消费、投资及政府支出三个部分所组成,AD=C+I+G,由Y=AD的恒等式推导出产品市场的均衡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即IS曲线。但在开放经济中,由于加入了国际经济部分,最大的变化是国内产出水平不完全取决于对本国商品的国内消费。国内的消费中的一部分是对本国商品的消费,而一部分则来自于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同时,本国商品亦要提供给国外消费。对国内商品的总需求必须加入国外对国内商品的需求,即出口,再减去国内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即进口,AD=(C+I+G)+(X-M),其中,(X-M)表示国外对本国商品的消费与本国消费的国外商品的差额,即净出口。如果外国的需求相对恒定时为,而国内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依据收入、汇率水平而变化,则收入提高时国内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由此可推导出开放经济下当国内产出等于国内总需求,即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IS曲线。由于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一方加入了净出口,利率变动对影响支出的因素增多了,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减少投资,还会提高汇率(这是因为,本国利率上升,会吸引更多国外资金流入本国,从而增加对本国货币需求,促使本国货币升值),从而减少净出口和总需求,因此,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比封闭经济中的IS曲线更平坦一些。更平坦的IS曲线使支出的乘数作用要小一些,即由于开放经济中收入增加会同时导致进口的增加,因而国内开支增加时,其作用的影响要小于封闭经济中的影响,如图7—4所示。 AD0 AD AD1(封闭经济下需求线的移动)AD1′(开放经济下需求的移动)(需求减小)45° OY1′Y1Y0Yr r1 r0 IS′(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利率上升) IS(封闭经济下的IS曲线) O Y1′ Y1Y0 Y图7—4IS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中的异同6.简述支出调整政策的作用与局限。答:支出调整政策的作用与局限分以下情况分析:(1)世界性衰退的情况。国际收支顺差国实行扩张性的支出调整政策,以刺激顺差国对产品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恢复本国的内部均衡。但对国际收支逆差国却处于政策冲突之中。若为了扩大国内就业,它应该实行国内支出膨胀的政策,但会刺激对顺差国产品的需求,加重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若为了外部均衡,他应该收缩国内支出,这又将造成对国内产品需求的缩减,加重国内的不均衡。(2)国际收支顺差国衰退、国际收支逆差国景气的情况。两国在政策选择上不存在任何冲突。国际收支顺差国应对其国内支出采取膨胀政策,国际收支逆差国应收缩国内支出。(3)国际收支顺差国景气、国际收支逆差国衰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都处于政策冲突之中。(4)世界性经济景气的情况。国际收支逆差国应实行收缩国内支出的政策。但是,国际收支顺差国却处于政策冲突之中,为了外部均衡,应当对其国内支出采取膨胀政策;而为了内部均衡,应当收缩国内支出。7.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偏离呢?答: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出现偏离的根本原因在于决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是不同的经济主体。在开放的宏观经济体系中,总需求是由五个经济主体决定的:居民、企业、政府、银行和外国政府。在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是通过宏观市场体系的调节来实现的。宏观市场体系由以下四种市场构成: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外汇市场。在产品市场上,主要是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产品市场总供求的失衡问题,宏观资产市场包括非盈利资产市场(货币市场)和盈利资产市场。盈利资产市场是指股票、债券和不动产市场。像价格是产品市场的调节工具一样,利率(货币的价格)是资产市场的调节工具。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是通过工资或失业率的变化来加以调节的。在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总供给仅是由企业这一经济部门决定的。宏观经济研究就是从影响总需求的五个宏观经济主体和影响总供给的一个宏观经济主体出发,来研究宏观经济波动、总供求不平衡问题。实际上,这种宏观经济的波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社会分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8.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使国际收支自动得到调节?答:在市场经济中,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主要是通过价格、收入、汇率等的变化,使国际收支自动得到调节,趋向平衡。历史上在金本位制度下,如果一国发生了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不应求,汇率就要上升,这时该国就要输出黄金,于是货币发行量及存款都要收缩,物价就会下降,这样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应得到改善。反之,则会发生相反的过程。这样,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就会通过黄金流通机制自动得到调节。金本位制被纸币本位制取代后,这种经济中的自动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及资本流动等各方面的变化,使国际收支自动得到调节的。例如,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时,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国外资产增加,使银行信用扩张,银根松弛,利率下降,由此使:(1)国内消费和投资都增加,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进口增加,缩小原来的国际收支顺差。(2)国内总需求增加,物价上涨,从而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缩小原来的国际收支顺差。(3)资本外流,外国资本流入受阻,也缩小了贸易顺差(4)对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汇率下降,本国货币升值,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减少了贸易顺差。反之,如果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能通过相反的调节过程,使国际收支状况自动得到改善。总之,在市场经济中,国际收支推移会影响利率、收入、汇率水平在市场作用下发生相应变化,从而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状况。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尤其为古典所强调。9.什么是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什么?答:开放经济是指多个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和资本等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经济体系。在一价定律下,开放经济体现为国际市场中不同的国家货币种类不同,外汇市场风险存在,套利活动存在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等障碍。一价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金块主义者J·威得利首次提出的概念,它反映了国际商品的套利条件。(1)一价定律的基本内容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决定规律的一种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若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一价定律成立,表现为: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即(e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2)一价定律的成立的条件①国际市场处地自由贸易状态。即商品劳务等要素可在各国市场之间自由流动。这为国际商品和劳务市场上的套利活动打下基础。②假定外汇市场上只存在经常账户的交易,不考虑资本流动问题。即只考虑商品和劳务的国际间交换对国际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动的影响。③假定不同地区的商品是同质的,这也同样是商品劳务能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的条件之一。④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状态,即价格能随供求的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不存在任何价格上的粘性。价格的灵活调整为套利者在不同国家采取套利策略奠定了基础。10.A国采取单方面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一美元兑换8.27A元。A国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赤字为3000A元,如果政府采用直接对央行发行国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1)问每年A国的外汇储备变化量,能否平稳进行?(2)该汇率制度崩溃前后,说明汇率,价格,名义和实际货币的变化情况。(3)如果改成对公众发行国债,能否无限期的推迟通货膨胀,为什么?(北大2005研)答:(1)当采取直接对央行发国债为财政融资时,为保持固定汇率,必然会使外汇储备减少。当A国储备丰富时,不会对其造成大的影响,但是一旦达到某一限度,势必会导致其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2)汇率制度崩溃前,汇率、价格名义及实际货币都不变;汇率制度崩溃后,汇率开始浮动,货币贬值,汇率上升,价格上升,名义货币增加,但实际货币不变。(3)如果改成对公众发行国债,不能无限期的推迟通胀。国债最终是要偿还的,而且还需付息,除非政府在对公众发债后能采取其他措施增加政府收入或削减政府支出,否则它不能无限期的推迟通胀。7.3.3计算题1.某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下:收入 Y=C+I+G+NX ①消费 C=80+0.63Y ②投资 I=350-2000r+0.1Y ③实际货币需求 M/P=0.1625Y-1000r ④净出口 NX=500-0.1Y-100(EP/PW) ⑤实际汇率 EP/PW=0.75+5r ⑥其中政府支出G为750,名义货币供给M为600,假定其他国家的价格水平PW始终为1.0,该国的价格水平为1.0。(1)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的代数表达式;(2)求由模型所决定的Y、r、C、I、NX的值。解:(1)Y=C+I+G+NX=80+0.63Y+350-2000r+0.1Y+750+500-0.1Y-100×(0.75+5r)=1605-2500r+0.63Y得:0.37Y=1605-2500rIS曲线方程;由货币市场均衡得:即:LM曲线方程;将LM代入IS方程得总需求曲线:即或(2)若该国的价格水平为1.0,则有:;;;;2.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已知某经济社会的宏观模型为: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Yf=500。求:(1)外贸乘数。(2)产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及贸易收支。(3)使贸易收支均衡的产出水平。(4)实现充分就业时的贸易收支。解:(1)外贸乘数K与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进口倾向m有关,根据已知的消费函数及进口函数可得b-0.8,m=0.2。所以,外贸乘数为:(2)将C,I,X,M各式代入Y的均衡方程,得:整理后得均衡产出为Y=400,此时的贸易收支(X-M)为:=100-(0.2×400+30)=-10即贸易赤字为10。(3)为使贸易收支均衡,要求X-M=0,即100=0.2Y+30所以,使贸易收支均衡的产出水平为:(4)在Y=Yf的情况下,贸易收支为:=100-(0.2×500+30)=-30即贸易赤字为30。3.参看下表:年份a国物价水平b国物价水平a与b的汇率a与b的实际汇率1100100每b兑换10a2120100每b兑换10a3120100每b兑换11a上表中给出了a与b国的物价水平以及a国货币(以a代表)和b国货币(以b代表)之间的汇率。试问:(1)计算每年a与b的实际汇率。(2)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不变时,实际汇率会发生什么变动?(3)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同比例下降时,实际汇率如何变动?解:(1)参考下表。年份a国物价指数B国物价指数a与b的汇率a与b的实际汇率1100100每b为10a每b为10a2120100每b为10a每b为12a3120100每b为11a每b为13.2a计算的公式为:a与b的实际汇率=例如,在第二年,a国物价指数为120,b国物价指数为100,汇率是每b为10a,所以,实际汇率为:=12(2)正如第一年与第二年的变动所表明的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没变时,实际汇率上升。(3)正如第一年与第三年的变动所表明的,当a国物价指数上升而汇率同比例下降时,实际汇率不变。4.利用数学方法证明开放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不可能大于封闭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上海交大2006研)答:政府购买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额与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额之比。(1)在封闭经济下,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所决定的。假定消费是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投资与出口为外生变量,则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为:Y=C+I+GC=C0+cY(0<c<1)其中,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由此可求得封闭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政府支出增加ΔG,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所以封闭经济下,政府支出乘数为:①(2)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以及净出口(X-M)所决定的。假定消费、进口是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投资与出口为外生变量,则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为:Y=C+I+G+X-MC=C0+cY(0<c<1)M=M0+mY(0<m<1)其中,c、m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由此可求得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政府支出增加ΔG,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因此,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支出乘数为:②比较①、②两式可得:开放经济中的政府支出乘数不可能大于封闭经济中的政府支出乘数。7.3.4论述题1.用资本流动下蒙代尔-弗莱明(Mundell-Fleming)模型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北大2000研)答:(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Model)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分析财政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工具,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蒙代尔-弗莱明进一步扩展了米德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因而被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它将封闭经济下的宏观分析工具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并按照资本国际流动性的不同,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涵义十分明确: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由于利率和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即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产出水平的机制,其功能自然会遭到比较严重的削弱,从而货币政策无效;同样道理,利率稳定即可以基本消除财政政策引起的挤出效应,从而实现财政政策的最佳效果。因此,当一国面临的外部冲击,主要是国际金融和货币因素的冲击时,则固定汇率制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汇率制度。毕竟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本套利活动可以自发化解货币因素的外部冲击,并且使财政政策纠正经济失衡的效果达到最优。

(2)固定汇率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效应:①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M-F模型在M-F模型中,如图7-5所示,CM线的斜率为无穷大,即CM线为水平直线,如图7-5所示。当国内利率超过国际利率,资本流入;反之,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资本流出。因此,一国的国内利率水平受国际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政策当局的经济政策不但不能改变利率水平,反而要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rLMLM1Er﹡CMAISOY图7-5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M-F模型②货币政策无效论如图7-5所示,中央银行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增加,LM→LM1,利率下降到A点,则资本外流,国际收支逆差,并增加本币贬值的压力。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进行市场干预,LM1→LM。其结果货币供应量与收入不变,但国际储备下降了。因此,在固定汇率与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货币存量是内生的,它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需求的影响。假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商品需求增加(特别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此时,IS→IS1(如图7-6所示),国内利率上升,资本大量流入,则国际收支顺差,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维持汇率水平,中央银行市场干预使货币供应量上升,LM→LM1。最终结果是总需求、收入与货币供应量均上升,国际储备增加。M-F模型的结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动的条件使得货币政策无力影响收入;而财政政策在影响收入方面则更有效力。rLMALM1EE1CMr﹡AIS1ISOY图7-6资本控制下的M—F模型③资本完全管制下的情形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如果政策当局实行资本管制,资本在国际间不能流动,则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水平存在差异,中央银行只需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供求负责,LM线会随国际收支的变化而移动。假定中央银行主动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LM→LM1,如图7-7所示,总需求增加,利率下降,为实现均衡,中央银行抛出外汇,满足进口,LM→LM2利率上升。这一过程将持续进行,直至恢复原来水平。可见,货币政策对经济没有实质性影响。rLM2LMr2LM2Ar﹡E0E1CMr1IS1ISOY0Y1Y图7—7资本完全管制下的M—F模型同样,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使IS→IS1。中央银行进行干预,则LM→LM2。最终总需求、国民收入不变,只有r﹡→r2。因此,在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短期有效,长期无效。而在长期内,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只影响结构,不影响水平。(3)浮动汇率制度下M-F模型的宏观政策效应:①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如图7-8)若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LM→LM1,r﹡→r1,资本外逃,本币贬值,进口增加,IS上移直至LM1与CM的交点C,即新的均衡点,国内利率等于国际利率,总需求从Y0→Y1。可见,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汇率来实现的。rLMLM1ACr﹡CMBIS1r1ISOY0Y1Y图7-8货币扩张的效应②资本自由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如图7-9)考虑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后果。财政支出增加,IS→IS1,IS1与LM交点B,资本流入,本币升值,净出口减少,IS向左移直至恢复到原位均衡才实现,此时,总需求不变。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完全被净出口的减少所“挤出”。rLMr1Br﹡ACMIS1ISY图7-9财政政策的效应③资本管制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效应分析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若资本处于管制状态,中央银行无须动用外汇储备,汇率不断调整使经常项目总处于不平衡状态。对财政政策而言,政府的扩张增加产出,但汇率会贬值。对货币政策而言,货币供应量增加,也会引起产出增加,汇率下降,这与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资本管制情况下,需求变化的构成会与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有所不同。2.在开放经济中,怎样理解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