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同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李华同学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时间轴,其中空白处应填入选官制度()A.禅让制 B.军功授爵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时间轴“隋唐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唐朝是科举制得到完善,因此,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C项正确;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期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排除A项;军功爵制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国家在选拔人才,主要在奴隶主贵族中选取,包括军事将领时,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八股取士是明朝实行的禁锢人们思想的科举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它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它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铸造的开元通宝是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最高,B项正确;水罗盘(模型)是后人复制的,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项;玄奘西行求法(邮票)是后人加工的,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项;昆曲脸谱是艺术化的加工,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3.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因此其享有“诗仙”的美誉,下面出自李白之笔的诗句为()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D.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是李白所作,表达了李白对自己无比的自信,对于即将入京施展抱负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B项正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登高》,排除A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排除C项;“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出自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排除D项。故选B项。4.宋朝从官方到民间藏书之风弥漫,各地州学都建有藏书楼,江西十一府,府府有藏书,私人藏书更胜官方,“仕宦稍显者,家必有书数千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宋朝()A.社会文化素养提高 B.文学艺术硕果累累C.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D.印刷技术创新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便于书籍印刷,书籍数量增加,使宋朝出现藏书之风,D项正确;出现藏书之风说明书籍数量增加,直接原因是活字印刷术发明,与社会文化素养提高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没有出现藏书之风,因此无法判断文学艺术硕果累累促进藏书之风出现,排除B项;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属于民族关系层面,藏书之风属于文化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5.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子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施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B.政治机构重叠现象较为严重C.杜绝了兵变政移情况发生 D.科举取士的名额大幅度增加【答案】A【解析】根据“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子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A项正确;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政治机构重叠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杜绝了兵变政移情况发生是材料中重文轻武政策的结果,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科举取士的名额大幅度增加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6.《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中记载“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反映了宋代()A.城市管理极其严格 B.都市人口众多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官民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由题干“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要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C项正确;城市管理极其严格与题干“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不符,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不能说明宋代都市人口众多,排除B项;宋代官民自由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7.宋代著作《本论》中记载:“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这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A.边境形势紧张 B.政局相对稳定 C.国家基本统一 D.政权更迭频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而不是边境形式紧张,排除A项;政权相对稳定与五代十国阶段特征不符,排除B项;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但是国家基本统一与题干“‘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元朝宣政院具有增减改易藏族地区行政机构的职能,负责该地区的重大案件审理、军事行动与佛教事务等。这说明宣政院的设立()A.完成了对蒙古族各部落地区统一 B.标志着元朝直接管辖西藏地区C.体现了元朝境内大规模人口流动 D.体现了元朝加强对西域的管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元朝宣政院具有增减改易藏族地区行政机构的职能,负责该地区的重大案件审理、军事行动与佛教事务等”可知,元朝设立的宣政院可以直接管辖西藏行政、军事等事务,这说明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管辖,元朝中央政府开始直接管辖西藏地区,B项正确;宣政院负责的是藏族地区的事务,与蒙古族无关,排除A项;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新民族的形成,体现了元朝境内大规模人口流动,排除C项;元朝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9.有学者认为,仅就丞相制度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经历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这一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文化专制不断强化C.极力禁锢思想言论 D.官僚体制日益腐败【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仅就丞相制度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经历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清代设立军机处都是加强皇权的表现,因此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说法正确,A项正确;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言论,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官僚体制日益腐败主要体现在贪污现象严重,出现卖官鬻爵等现象,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面是小于同学制作的古代科技著作资料卡片。据此判断,卡片中的著作是()作者:徐光启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地位: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的代表作是《农政全书》。《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C项正确;《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排除A项;《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作者是李时珍,排除D项。故选C项。11.乾隆皇帝通知江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A.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B.民众生活日益困苦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彻底断绝中外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并未体现清政府扼制工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百姓,无法得出民众生活如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彻底断绝中外交流与“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面的表格为清代1840年前《土地与人口比例变化》,据此判断这一时期()年代土地面积(顷)人口乾隆十八年(1753)7801142183678258乾隆三十一年(1766)7807156208095796嘉庆十七年(1812)7913939361600600道光十三年(1833)7420000389942036A.人地矛盾突出 B.市镇大量出现 C.商品贸易兴盛 D.水土流失严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乾隆十八年到道光十三年,土地面积整体有所减少,人口却大幅度增加,因此得出每人实际得到的土地大大降低,这极易引发人地矛盾,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土地面积与人口的变化。与市镇兴起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没有涉及商业,排除C项;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3.郑成功指挥军队迎击,在海上击沉荷兰战舰,在陆路迅速占据重要渡口,把敌人包围在赤崁城和台湾城两个孤立的据点中。赤崁城的荷军看到坚守无望,向郑成功投降。随后,郑成功对台湾城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并多次打败荷兰的海上援军。由此可看出郑成功是伟大的()A.民族英雄 B.抗倭英雄 C.反清英雄 D.抗金英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郑成功指挥军队迎击,在海上击沉荷兰战舰,......并多次打败荷兰的海上援军”可知,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A项符合题意;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排除B项;郑成功虽然奉明朝为正统,举兵反清,但这不是他的伟大之处,排除C项;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与郑成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为了解山西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小李同学在博物馆拍摄了下面的照片及说明。由此可推断出()砖雕出土自山西省侯马市的金代董明墓,墓室北壁的戏台上有五个彩色戏俑,形态各异,戏曲角色行当齐全。据考证,我国现存的12座金元戏台都在山西,全国50多座明代戏台山西就有28座。全省现存明清戏台超过2887座,是中国戏曲文化之最。A.戏曲内容紧密联系了社会现实 B.大量戏曲文物证明了山西戏曲历史悠久C.明清戏曲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 D.戏曲艺术是山西市民最喜欢的文化活动【答案】B【解析】由题干“据考证,我国现存12座金元戏台都在山西,全国50多座明代戏台山西就有28座。全省现存明清戏台超过2887座,是中国戏曲文化之最”可知,材料表明山西保存了大量的戏台,且出土了大量戏曲文物,这说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B项正确;题干说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没有涉及戏曲内容,排除A项;题干说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不能说明明清戏曲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排除C项;题干说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不能得出戏曲艺术是山西市民最喜欢的文化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15.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欧阳修词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绘的传统节日是()A.中秋节 B.重阳节 C.端午节 D.元宵节【答案】D【解析】据材料“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写的是元宵节,元宵节有挂彩灯的习俗。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D项正确;中秋节北方的习俗是吃月饼,排除A项;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望远,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第16题11分.17题14分,18题15分,19题15分,共55分。16.乡土文化的学习是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大同又名平城,其地理位置“东连上谷,西界黄河,南达并恒,北控沙漠,实京师之幡屏,中原之保障”,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前沿阵地。某校七年级同学进行了以“畅游双城·鉴往知远”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项目目标】走近“平城”和“长城”,聚焦“双城辉煌”,感受“双城”在推动民族融合中的历史作用【任务驱动】任务一:一组同学以“畅游平城·了解古城历史”为题,精选部分文物,制作了下面的研学记录卡①“平城”瓦当(汉代)②相传2000多年前王昭君曾在此店留宿,临行前将她弹的琵琶赠与店家作为留念,唐懿宗显通年间大同军节度使将一块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亲笔书写的“琵琶老店”四字牌匾悬挂在该店门上。③云冈石窟的造像早期造型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图中人物均是峨冠博带、与鲜卑风帽截然不同。图一图二任务二:二组同学收集了明长城的两幅图片,以“鉴往知远·感悟长城力量”为题制作了下面的卡片。“宏观”长城“微观”长城长城的修建自春秋战国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秦、明所修长城均长逾万里。明朝还在长城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大同就是明代“九边”重镇之一。长城内外,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演绎了持久的碰撞与交融。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墙的外侧设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1)将上面一组文物图片与下表中的说明进行匹配。(只填写序号)文物(序号)说明见证了“平城”名称的出处彰显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高峰为研究汉朝“和亲”政策提供了实物证据(2)图一到图二帽子的变化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其在推动民族关系方面有何作用。(3)请你根据上面卡片中的内容,指出明长城防御哪个少数民族?并谈谈你对“长城精神”的理解。【答案】(1)①③②(2)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鲜卑族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自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蒙古贵族;作用:长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纽带;见证了古代建筑技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等。【解析】【小问1】根据题干文物可知,①“平城”瓦当(汉代),见证了“平城”名称的出处;③云冈石窟彰显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高峰;②“相传2000多年前王昭君曾在此店留宿……”,为研究汉朝“和亲”政策提供了实物证据。【小问2】事件:由图一中人物的帽子具有鲜卑风到图二中人物均是峨冠博带、与鲜卑风帽截然不同可知,鲜卑受中原文明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变化得益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自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小问3】民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理解:由题干“长城内外,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演绎了持久的碰撞与交融。”“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纽带;见证了古代建筑技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等。17.经济发展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朝生产工具的创新与发明图1图2材料二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键。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摘编自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材料三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营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数的,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以致在商业战线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喧洞局面,终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革命”,正是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全国各地相继崛起了不少商人群体。——摘编自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所示生产工具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说明其使用时的好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1)生产工具名称:曲辕犁、筒车。作用:曲辕犁: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扩大垦田面积等。筒车: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等。(2)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多战乱,南方社会环境较为稳定;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等。(3)表现: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增多;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经济作物产量增加;商帮崛起;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等。【解析】【小问1】名称:依据材料一“唐朝生产工具的创新与发明”的外观,图1是耕地工具、图2是灌溉工具。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盛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灌溉工具;曲辕犁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灌溉工具筒车,便于灌溉,有利于解决干旱问题。好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扩大垦田面积等。筒车的发明有利于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等。【小问2】原因:根据材料“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可归纳出北方多战乱,南方社会环境较为稳定;根据“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键。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可归纳出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等。【小问3】表现:根据材料三“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可归纳出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增多;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经济作物产量增加;根据材料“正是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全国各地相继崛起了不少商人群体。”可归纳出商帮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等。18.有效国家治理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他在位期间出现的局面被称作什么?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写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历史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称作:贞观之治。原因:关注百姓;重视经济发展;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等。(2)制度:行省制度。历史作用: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民族交往,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3)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广泛的交流与交融等。【解析】【小问1】思想:根据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得出,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为“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称作:结合所学唐太宗统治局面可知,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在位时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原因:结合所学“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可从关注百姓、经济、劳役负担、人才、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关注百姓;重视经济发展;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等。【小问2】制度:根据材料二“元代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并结合所学元朝的制度创新可知,是指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二“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边疆的管理、民族交往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民族交往,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小问3】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可从统一、民族交往、制度、民族凝聚力、民族交往和交融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广泛的交流与交融等。19.中华文明因交通而发展,因交融而丰富,因交流而博大。李老师以“交通·交融·交流”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对比地图——分析交通发展】图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任务二【研读史料——见证民族交融】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进程(部分)朝代朝代内容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宋朝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清朝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进行管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1)发达的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下面图片体现了中国隋、明两朝海上交通的繁荣景象。请分别简述其作用?(2)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表现,下面材料见证了我国民族交融的发展历程。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3)交流是扩大国际视野的重要手段,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请从下边关键词中任选三个史事,结合所学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遣唐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