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中药学】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1页
【中医与中药学】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2页
【中医与中药学】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3页
【中医与中药学】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4页
【中医与中药学】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测题3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透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直透法:直刺进针,由一侧腌穴向其对侧相应腌穴透刺

B.斜透法:斜刺进针,从一穴透至与病变经络、脏腑相关的腌穴

C.横透法:横刺进针,由一穴向相关脑穴透刺

D.直透法:斜刺进针,由--侧腌穴向其对侧相应用俞穴透刺

E.以上均不是

2.用1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

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此法为()

A.直针刺法B.半刺法C.分刺法D.合谷刺法E.恢刺法

3.用毫针从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捻转提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

节屈伸活动。此法为()

A.直针刺法B.半刺法C.分刺法D.合谷刺法E.恢刺法

4.用短毫针迅速浅刺透皮,不得损伤血络、肌肉,迅速出针而不留针。此

法为()

A.直针刺法B.半刺法C.分刺法D.合谷刺法E.恢刺法

5.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

内深入。此法为()

A.直针刺法B.半刺法C.分刺法D.合谷刺法E.恢刺法

6.眼部腌穴承泣、睛明、球后等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B.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

C.进针后,一般可用提插捻转

D.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

E.刺入0.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7.下面哪个穴位针刺时须闭口()

A.耳门B.听宫C.听会D.下关E.翳风

8.在针刺手法上,眼眶内的经穴应()

A.速刺B.轻、慢,不可提插捻转C.进针超过1.5寸

D.可作中等度提插E.先捻转后提插

9.胸椎棘突下穴位的操作是()

A.直刺B.斜刺C.向上斜刺D.向下斜刺E.平刺

10.极泉穴进针宜()

A.应向下斜刺0.5〜0.8寸B.缓慢刺入0.2〜0.5寸

C.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缓慢刺入0.5〜1寸

D.用手扪住腋动脉,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

E.针刺深度1〜1.5寸

11.章门进针宜()

A.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

B.可向上斜刺0.5〜0.8寸

C.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上方,缓慢刺入0.5〜1寸

D.直刺0.5〜1寸E.直刺,针刺深度1〜1.5寸

12.天突穴进针宜()

A.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B.缓慢刺入0.2〜0.5寸

C.应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再将针尖转向下方,沿

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0.5〜1寸

D.用手扪住胸骨柄,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

E.应稍向内下斜刺,针刺深度1〜1.5寸

13.晕针现象,除什么之外,都可以发生()

A.指针B.三棱针C.火针D.电针E.毫针

14.下列晕针处理方法,有错误的是()

A.患者平卧,头部垫高B.注意通风、保暖

C.予饮温开水或糖开水

D.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髅、内关、足三里等穴

E.可灸百会、关元、气海

(二)B型题

A.齐刺法B.围刺法C.扬刺法D.傍针刺法E.合谷刺法

1.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

2.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

刺方法是()

A.分刺、合谷刺及浮刺B.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

C.恢刺和关刺D.短刺和输刺E.以上均不是

3.出于《灵枢・官针》,刺骨之法是()

4.出于《灵枢・官针》,刺筋之法是()

A.向上斜刺B.治疗面瘫可以互相透刺

C.治疗鼻病可直刺,亦可向鼻内斜刺

D.治疗胆道蛔虫症还可以向外上方透四白穴

E.以上均不是

5.水沟、素醪()

6.地仓、颊车()

A.晕针B.滞针C.针后异常感D.损伤脑脊髓E.弯针

7.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是()

8.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昏迷是()

(三)C型题

A.毛刺B.直针刺和半刺法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

1.刺皮之法是()

2.刺肉之法是()

A.短刺和输刺B.合谷刺及浮刺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

3.刺皮之法是()

4.刺筋之法是()

A.治疗鼻病可直刺,亦可向鼻内侧斜刺

B.治疗胆道蛔虫症还可以向外上方透四白穴

C.两者均可D.两者均非

5.水沟、素髅()

6.迎香()

A.沿皮刺B.斜刺C.两者均可D.两者均非

7.治疗脱肛取长强穴,其操作方法是()

8.治疗脱肛取百会穴,其操作方法是()

A.精神紧张B.体质虚弱C.两者均可D.两者均非

9.晕针的原因主要是()

10.滞针的原因主要是()

A.气短胸闷B.眩晕恶心C.两者均可D.两者均非

11.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12.晕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四)X型题

1.运动针刺法选穴原则一般是()

A.病在上取之下B.病在下取之上C.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

D.病在中,取之外E.病在左取之左,病在右取之右

2.病位深浅刺法包括()

A.分刺、合谷刺及浮刺B.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

C.恢刺和关刺D.围刺法E.扬刺法

3.局部多针刺法包括()

A.半刺B.围刺C.齐刺D.分刺E.扬刺

4.根据有关古籍记载,孕妇禁针的穴位有()

A.合谷B.昆仑C.三阴交D.石门E.肩井

5.晕针的处理方法是()

A.立即起针,给患者饮以温开水或糖水

B.重者可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

C.可灸百会、足三里

D.给患者安置头高脚低仰卧体位

E.仍不省人事,脉弱者,可采取急救措施

二、判断题

1.透穴刺法临床主要适用于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

症、顽固性头痛、胃下垂、痹症、痿证等。()

2.督脉腌穴微斜向下刺0.5〜1寸。()

3.耳部穴位闭口直刺0.5〜1寸或从后外向前内下方刺0.5〜1寸。()

三、名词解释

1.滞针

2.齐刺法

3.扬刺法

四、填空题

1.透穴刺法依据针刺角度的不同,可分为、、三

种。

2.在病变局部或腌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

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为。

3.《灵枢•官针》所载的,为刺筋之法。,为刺骨之法。

4.针刺风池穴,为安全考虑可向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5.乳中穴不针不灸,仅作为标志。

6.手部井穴、十宣、四缝等可放血。

7.针刺穴应取侧卧屈股,伸下足,屈上足体位。

8.折针又称断针,是指折断在人体内。

五、简答题

1.目前临床运用透穴刺法的病症,主要有哪些?

2.什么是傍针刺法?简述其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3.什么是齐刺法?简述其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4.以下关穴为例,说明其不同方向透刺及主治病症的关系。

5.针刺天突穴可能出现哪些意外和临床表现?

6.八醪穴怎样针刺?为什么?

7.晕针有什么症状?

8.什么是针后异常感?怎样处理针后异常感?

六、问答题

1.详述透穴刺法的临床特点。

2.什么是直针刺和半刺?详述其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3.什么是分刺、合谷刺及浮刺?详述其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4.弯针怎样处理?

5.详述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D2.D3.E4.B5.A6.C7.D8.B9.C10.D11.A

12.C13.A14.A

(二)B型题

1.A2.C3.D4.C5.A6.B7.A8.D

(三)C型题

1.C2.D3.D4.D5.D6.C7.B8.A9.C10.A11.A

12.C

(四)X型题

1.ABCD2.ABC3.BCE4.ABCDE5.ABCE

二、判断题

1.V2.X3.X

三、名词解释

1.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

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

2.齐刺法即在病变局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

法。临床以压痛点(反应点)为主取治。用3支等长毫针,先在其中心直刺--针,

捻转得气后,再在其上下或左右1-L5寸处各斜刺一针。再分别捻针,使针感

向深层与四周扩散。

3.扬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

一针的针刺方法。取用1~1.5寸毫针5支。先于病变局部(如疼痛显著处)中

心直刺一针,得气后留针,再在主针上下左右即病变部位旁,分别向病变中心斜

刺或沿皮刺一针。然后,各针依次实施手法。

四、填空题

1.直透法;斜透法;横透法2.傍针刺法;齐刺法3.恢刺和关刺;短

刺和输刺4.鼻尖5.定位6.点刺7.环跳8.针体

五、简答题

1.目前临床运用透穴刺法的病症,主要有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偏瘫、

头痛、胸痹、心悸、哮喘、胃下垂、痹证、痿证等,以病程长、病情顽固者为宜。

2.在病变局部或腌穴上,先直刺--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

如《灵枢•官针》云:“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傍针刺的操作方法,一般宜取痛点(或反应点)及其临近腌穴,先直刺一针,

捻针得气后,再在其旁5分至1寸处斜刺一针,针尖朝向直刺的针,捻针得气后

勿再深入。两针深度基本相等。适用于压痛明显、固定不移、久治不愈的痹证和

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纤维组织炎、腰背痛、足跟痛、腰椎增生症等。

3.齐刺法,即在病变局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

方法。临床以压痛点(反应点)为主取治。用3支等长毫针,先在其中心直刺…

针,捻转得气后,再在其上下或左右1~1.5寸处各斜刺一针。再分别捻针,使

针感向深层与四周扩散。主要用于寒湿久居、痛点固定、压痛明显而又缠绵不愈

的痹证和疼痛。

4.下关穴,略向下直刺1.5寸,可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颌或舌根,用以治

疗三叉神经痛(下颌支痛);向前、后方斜刺透穴,深1寸左右,酸胀感可扩散

至下颌部,用以治疗下颌关节炎;沿皮向地仓、颊车方向透刺,深1.5〜2寸,

可使针感扩散至面颊口齿部,用以治疗面瘫和牙痛等。

5.针刺天突穴针刺时应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再将针

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0.5~1寸。若直刺过深,可刺

中气管;或未贴胸骨柄后缘向下刺入,可刺中气管和主动脉弓等大血管;向两侧

偏离可刺中肺脏。在针刺过程中,若针下坚韧而有弹性,病人感觉喉中作痒,此

时已刺中气管;如病人出现剧烈咳嗽或咳血痰,则已刺破血管;如针下柔软而有

弹性,搏动明显,说明已刺中主动脉弓等大血管。

6.八醪穴位置与舐后孔相应,因第一舐后孔并非直对体表,而是稍向内下

方偏斜,故针刺上髅穴时,针尖应稍向内下即耻骨联合方向进针,方可透过舐后

孔通向骨盆腔,针刺深度1〜1.5寸,不宜过深,以防刺伤直肠。而次髅、中修、

下髅直刺1寸左右,以刺达舐后孔为宜。

7.晕针症状是: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

重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弱而数或沉伏;甚

而神志昏迷,卒然仆倒,唇甲青紫,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

8.针后异常感是指出针后患者遗留酸痛、沉重、麻木、酸胀等不适的感觉。

针后异常感处理,一般出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去。用手指在局部上

下循按,或可加艾条施灸,即可消失或改善。

六、问答题

1.透穴刺法的临床特点,大致有以下儿方面。

(1)精简用穴。透穴刺法取穴较少,由一穴而入,然后向其他穴位多向透

刺,可减少表皮刺破的次数,避免多针多穴带给病人的痛苦的损伤,同时又不影

响针刺疗法。

(2)避免组织损伤和局部疼痛。对头面、胸背、四肢远端肌肉菲薄处,透

穴刺法可避免血管、神经和深部重要脏器损伤,又达到治疗目的。头面部穴位直

刺常引起疼痛,且难以深刺时,用沿皮透刺法则可避免疼痛。

(3)对难以直接针刺的部位,用透穴刺法可采用定向深刺透穴,以达到治

疗目的。如秩边深透至归来可治疗前列腺炎。又如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能对

膀胱张力和尿道外括约肌发挥治疗作用,用于顽固性遗尿症有较好的效果。

(4)透穴针法可根据胸穴深层解剖特点,灵活掌握针刺方向和深浅程度,

达到常规针法难以取得的较强针感,从而扩大了腌穴主治范围。如下关穴,略向

下直刺1.5寸,可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颌或舌根,用以治疗三叉神经痛(下颌支

痛);向前、后方斜刺透穴,深1寸左右,酸胀感可扩散至下颌部,用以治疗下

颌关节炎;沿皮向地仓、颊车方向透刺,深L5〜2寸,可使针感扩散至面颊口

齿部,用以治疗面瘫和牙痛等。

(5)同经邻近穴透刺,可达到两穴同取达不到的治疗作用,有激发经气、

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如内关透间使,可促使针感向肘肩传导,直达心胸,治疗

心绞痛、心律不齐等。表里阴阳经透刺,协调表里阴阳。如大陵透外关治疗顽固

性失眠疗效显著,以一针透刺阴阳两经,原络相配,使其气血疏通、阴阳平秘,

有安神泄热之效。

2.看针刺和半刺法出于《灵枢•官针》,为刺皮之法。“直针刺者,引皮乃

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

取皮气。”以下介绍直针刺法和半刺法。

(1)直针刺法: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

在皮下组织内深入。

(2)半刺法:用短毫针迅速浅刺透皮,不得损伤血络、肌肉,迅速出针而

不留针。亦可捻转得气留针后,再迅速出针。

临床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泄泻、咳喘发作期,肢体麻木、关节扭伤及面瘫

等病症。如小儿泄泻,可浅疾点刺水分、天枢、气海、足三里等穴。陈旧性面瘫

病程在半年以上,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者,可取攒竹、阳白、丝竹空、鱼腰、太

阳、四白、上迎香、巨醪、迎香、献修、人中、禾髅、地仓、颊车、下关、夹承

浆、头维等穴,进针深度为2〜3分,用小幅度捻转手法予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