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5篇_第1页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5篇_第2页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5篇_第3页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5篇_第4页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5篇疫情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让我们学习抗疫先进个人事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5篇,以供大家参考!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篇1)

2022年2月1日下午,兰州高校第一医院走进一名自称退役军人的年轻人,向医护人员捐赠医用口罩1500个。医院工作人员反复询问捐赠人姓名未果后,出具了这样一份感谢信:“友爱的退役军人: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您向我院捐赠医用口罩1500个。我院将严格管理捐赠物资,确保每一份爱心捐赠物资都用于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为您在特别时期对我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致以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兰州战役纪念馆的同事们不经意发觉了这份感谢信,知道了在自己的身边有这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在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刻悄悄捐赠医用口罩的同事,他就是齐乐。

齐乐同志2022年部队退役后应聘到兰州战役纪念馆担当讲解员。工作以来,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始终保持退伍军人困难面前不退缩、冲在前的精神,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心中有责,主动作为。

“一念起,天际咫尺”。2022年1月24日,齐乐同志已经预备与家人利用春节假期,前往印尼巴厘岛旅游度假。当天晚上,当他在临动身时得知新冠疫情恶化的消息,心就悬了起来,转机时看到机场军队医护人员整装动身的场面,他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峻性。1月25日是农历大年初一,全国人民都处在新冠疫情带来的慌乱中,疫情扩散、武汉封城、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医护人员驰援、医护用具缺乏等让人揪心的信息不断传来,人们的心越来越紧急。

此时,身在国外的齐乐从网上看到了医护人员防护用具不足,影响抗击疫情工作的消息后,他的脑海里出现出医护人员紧急劳碌抢救感染患者的身影,出现出亲人、伴侣、同事购买不到医用口罩着急的神情,想到所在单位没有应急用的防护口罩影响工作的现实,心想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

身在异国他乡的齐乐已经无心享受与家人一起度假的欢快,时刻想着为家乡的抗击疫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想着千方百计能多筹集一些口罩。接下来的几天,他几经周折,在当地多家药店购得医用防护口罩5000个。为将这些口罩随机运回国内,他放弃最初确定的购物方案,尽量减轻携带的行李。

1月31日晚上,齐乐和其他同胞踏上回国的旅程,当得知随行的旅行社有需要运回国内的医疗物资时,他冲在最前面乐观帮助旅行社在机场搬运同机回国的医疗物资,以志愿者身份在中川机场帮忙搬运大量的`防疫物资。

回国后,想到抗击疫情一线医护物资紧缺,齐乐顾不上休息,马上驱车赶往省市新冠疫情定点收治医院,将价值1000余元1500个医用口罩,以一名退役军人的名义捐赠给兰州高校第一医院。

齐乐始终牵挂着单位的防疫工作,在上班的第一天,他将500个医用口罩准时运到单位,第一时间查看单位还缺少那些疫情防控器材设施,当看到单位消毒防护器材缺乏,他悄悄的开上自己的私家车四处打听查找,垫资购买440斤消毒液和喷雾器等洗消器械,为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供应充分保障。他主动担负起每天为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全掩盖”消毒的任务,从2月3日起,每天提前上班对单位办公场所彻底进行消毒,努力为同事供应平安卫生的办公环境。

“涓涓如流,汇聚成海”。抗击新冠疫情需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需要每一个平凡的人在危难面前不畏艰险、乐观行动、悄悄付出。“我在部队参与过生化洗消和防护训练,这种时候我就应当发挥作用”,齐乐这样想更是这样做,在他的车里,消毒液、洗消服、喷雾器成了必备车载装备,不管是在单位还是社区,他都能够随时进行消毒防疫工作。

齐乐看到社区抗击疫情一线消毒液紧缺,他就多方联系购买消毒液,为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红山二村社区捐赠100斤消毒液;当看到社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紧急辛苦,就主动联系社区,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社区疫情防范工作,自2月3日以来,齐乐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急、连续作战,每天下班后帮助社区开展喷洒消毒液、人员车辆登记劝返等疫情防范工作,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始终义无反顾,悄悄奉献,做着自己应当做的事。

“不忘初心、奉献有我。”齐乐同志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场上的突出表现,是他长期以来始终保持和发扬的军人本色、弘扬志愿者精神在特别困难面前的又一次闪光。服役期间,他苦练专业技能,是部队训练尖子和骨干,2022年已经退役5年的他接到部队征召复训命令后,克服家庭困难,按时归队受训,因训练成果突出受到部队好评,完善诠释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作为一名纪念馆的红色讲解员,他对本职工作布满热忱,对讲解工作精益求精,乐观参与业务培训,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战史书,充实学问储备;他悉心揣摩讲解技巧,努力为观众供应更好讲解服务和参观体验,多次受到参观群众留言表扬。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为向社会供应服务,兰州战役纪念馆开展线上观“战”,线下抗“疫”,齐乐同志乐观帮助整理汇总兰州战役线上展馆资料,发挥计算机技术特长,兰州战役纪念馆网上数字化展厅进入全国全国网上展厅。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的同时,他爱惜守护纪念馆这个“大家庭”,苦活累活抢着干、干在先;看到纪念馆屋顶的红旗被风吹歪了,他会第一时间爬上屋顶扶正更换;纪念馆内电器消失故障,他拿起工具二话不说仔细修理;每逢外出巡展,装卸展板、展架他总是干在先每一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他第一个报名参与,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2022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评委兰州战役纪念馆“志愿者之星”。

正是由于他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作风,养成的困难面前不低头、迎难而上习惯,使得齐乐同志在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关头,呈现出胸怀大局、甘愿付出,心系人民、悄悄奉献的精神。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齐乐仍旧在努力前行,以一个平凡人力所能及的努力,为战胜疫情做着应有的贡献。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篇2)

2022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发,由点及面,很快波及全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医护人员和疾控工乐观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投入到了与病毒抢夺时间、挽救人民生命的宏大斗争中。同志们立下了神圣的誓言:无论生死,不计酬劳!

在这千千万万名抗疫战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许蓉蓉。

24岁的许蓉蓉2022年9月刚刚入职到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平常工作刻苦、勤奋,深得大家的赞许。

2022年11月,许蓉蓉被派往扬州市疾控中心进修学习PCR技术(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应)。2022年1月30日,当她接到去扬州市疾控中心帮助检测新冠疫情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时,没有丝毫迟疑,整理行装,立即赶往扬州市疾控中心报到。

在长达26天的时间里,她全程参加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任务,包括样本的前期处理、核酸检测体系的配制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护设备,在试验室里一待就是4、5个小时,最长6个多小时,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闷热、痛苦、饥渴,但她始终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兢兢业业地完成全部工作。

许蓉蓉的父母也是医务工,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线,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时,赐予了她很大支持。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时候,他们一边担忧女儿的平安,一边又怕打搅她的工作,经常在家始终等她进了家门才会回房休息。虽然家在接近的邗江区,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作为检验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许蓉蓉乐观主动地担当各项工作。“能干,吃苦耐劳,仔细负责”是扬州市疾控中心检验科老师们对她最多的评价。

在结束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调用工作后,她马上回到了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的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当中,开展疑似新冠疫情样本采集、送检单汇总、样本的核对等工作。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篇3)

叶鹏同志乐观应对严峻疫情形势给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的各种考验和困难,在学院整体教学工作支配下,依据岗位职责,乐观谋划教学办公室工作,快速将各项工作由线下切换到线上进行。面对由于疫情形势随时可能变动的教学工作支配,叶鹏同志同办公室老师一起24小时待命,随时预备在第一时间向全体老师和同学传达学校最新上课、考试等变动信息,做好各课程考试支配调整,做好课程授课数据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保障学院教学稳定运行;根据学院工作支配乐观协调,通过在线方式做好学院课程改革讨论项目答辩、老师教学竞赛打磨指导等工作。

疫情封校期间,通过超星平台对全院同学进行2021-2022(2)学期课程选课指导和培训,与同学开展在线沟通互动,从同学培育方案架构、同学课程修读学分、课程修读方案制定、选课常见问题等方面,准时解答同学选课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关心全体同学做好学业规划。

担当班主任工作,做好班级同学管理工作,准时通过线上班会的方式向班级同学解释学校各项疫情防控政策。告诫同学们熬炼培育自己的辩证思维力量,理性辨别收到的各类消息。与班干部一起协同工作,把握同学每天在校的学习和心理状况。通过线上会议方式进宿舍、对同学逐个谈话,活跃班级气氛,做好班级同学的心理疏导,督促同学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作息,做好在校封控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支配。

作为新生院办公室党支部的一员,叶鹏同志深知身上责任之重,在疫情期间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乐观报名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学校支配在凌晨3点到12点期间,帮助做好全校师生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工作;在小区疫情封控期间,乐观帮助社区做好门卫站岗执勤、人员出入审核等工作,力所能及地为学校防疫工作发光发热。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篇4)

最早收治不明缘由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先打响的地方。56岁的院长张定宇,忍受着病痛的熬煎,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与病魔绽开争夺,累计救治2800余名新冠疫情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大贡献。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29日,张定宇和同事收到上级部门的通知,赶往湖北省新华医院会诊。依据多年的传染病防治阅历,他感觉这次的“肺炎”不同寻常。金银潭医院第一时间开启紧急通道,当晚6名不明缘由的肺炎患者和3名家属,首批收治入院。

在得知这9名患者的咽拭子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后,张定宇当即打算做肺泡灌洗采样,分别送往_和武汉市疾控中心。这宝贵的第一份临床样本,为后来科学家们胜利分别出病毒颗粒和基因序列、发觉并确认新冠病毒,争取了珍贵的时间。

春节前一周,转诊患者急剧增多,医护人员告急,防护用品也告急。此前,张定宇已经紧急支配医院选购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不断腾退新的病房和病区,为持续增多的患者预留床位。春节前夕,有600张病床的金银潭医院21个病区全部改造、消毒、布置完毕,投入使用。

就在金银潭医院全力以赴与病毒竞速、与时间赛跑之时,坏消息接踵而至: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门诊部负责接诊,不幸感染新冠疫情;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也不幸感染,且是重症……然而张定宇却连去探望一眼的时间都没有,他常常深夜两点才躺下,4点就被手机铃声叫醒。

重压之下,同事们无私无畏的精神始终鼓舞着张定宇。“全院257名党员,争相奔赴急难险重岗位,没有一个逃兵。”张定宇说。南六病区主任陈南山临危受命,参加两个ICU病区建立,最多的时候,1人管理近百名病人;重症隔离病区医生涂盛锦和同在隔离病房做护士的妻子曹珊,把酒店房间让给外地救济医生,以车为家睡了近一个月……

随着援鄂医疗队间续驰援,超负荷的医务人员最终能喘口气,但张定宇却停不下来。“从病房改造、院感防护措施到患者的详细用药和治疗,他都亲力亲为。”金银潭医院新冠疫情患者复诊办公室护士长李彩红说。

张定宇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性格风风火火、脾气急、嗓门大。疫情发生以来,他的嗓门越来越大,脚步却越来越迟缓。有同事见他上楼很费劲,想扶一下,却被他谢绝,“我自己可以走!”

在一次病区主任见面会结束后,张定宇说出了实情:“兄弟姐妹们,我得了渐冻症,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我必需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抢回更多患者!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

“拜托大家了!”他双手抱拳,深鞠一躬。大家这才知道,从前年开头,他们的院长走路愈发僵硬,不是由于腿脚不好,而是身患这种罕见的绝症:患者通常会由于肌肉萎缩而渐渐失去行动力量。

泪水模糊了大家的双眼。在院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带动下,金银潭医院广阔医务人员更加英勇地投入医疗救治中。除了常规疗法,他们还在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指导下,依据病情赐予患者多种疗法并辅以抗病毒、抗感染、抗炎等治疗,大大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病亡率。

如今,已经担当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的张定宇,仍旧兼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他一如既往地劳碌,“冬季来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丝毫不能放松。”

抗疫先进个人材料事迹(篇5)

“中国人的精神是打不垮的,我们中华民族肯定会生生不息。”11月9日晚播出的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讨论院讨论员陈薇感慨地说:“只要保持这股劲头,在科研道路上就没有攻不下的‘娄山关’,就没有攻不下的‘腊子口’。”

新冠疫情发生后,陈薇闻令而动,带领团队第一时间“逆行”武汉,在基础讨论、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进行,陈薇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由她领衔的讨论团队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讨论,尤其在生物平安、疫情处置等方面业绩显著,为很多生命打开盼望之门。

1月26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的第四天,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奔赴武汉,围绕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课题,快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与军地有关单位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疫情就是命令。为了人民群众的平安,陈薇始终带领团队和时间赛跑。专家组成员张珂告知记者,帐篷试验室搭设完成后,陈薇院士第一个进入试验方舱,实地检验各类装备;队员执行高风险任务前,她都会逐人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并不断激励鼓舞大家;她在一线通宵达旦工作,3个多月下来,人瘦了一圈儿,白头发却多了不少……大家都说,看到陈薇总是一副“舍命三郎”的样子工作,既心疼又踏实。

在陈薇指挥下,抵达武汉短短24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试验室,在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快速搭建起来。在这个试验室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协作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快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力量。

疫苗,是目前抗击新冠疫情最有力的科技武器。“中国必需自主研发疫苗。”陈薇说。在武汉一线,她对疫苗研发总负责;回到后方战线,科研团队夜以继日,联合有关单位协同攻关。

“除了成功,别无选择!”这是一场为了人类生命的赛跑,这是一场与病毒抢速度的鏖战,团队全部成员一路向前冲。

9月7日,陈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