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专家讲座_第1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专家讲座_第2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专家讲座_第3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专家讲座_第4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页基本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预防、治疗、诊疗疾病并含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物质。特点:1.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中药最初都是出产于中国。2.中药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含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3.它充分地反应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若干特点。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页中药与地域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天然药品种类最丰富国家之一,堪称“天然药品王国”。截止1995年,中国辽阔土地和海域分布着12807种中药资源,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最初中药含有显著地域性,主要出产地集中在中华文明最早出现区域。不过伴随各民族融合以及对外交流扩展,中药早已不局限于“中国出产药品才算中药”这种狭隘观念。中医中药早在汉、唐时代就为蒙、藏、回等民族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所接收,这些国家和民族也深入发展了中医中药理论。不过从主流和根源来看,仍属于中药范围。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3页中药与本草关系:

因为中药起源以植物药居多,所以古人把中药称为本草。“草药”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部分中药。“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混称。所以,草药、中草药、中药、本草并没有质区分,应统一于中药概念中。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要求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剂型,标明药品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使用药品,是中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4页中药与本草关系:

有些人认为中药应属于植物药范围,这种看法是局限。早期本草学著作记载了很多动物药和矿物药,伴随中药发展,中药已不但仅局限于天然药品,有些药品甚至是来自人工化学合成,这说明以是否为植物药或者是否是天然药品来衡量中药都是错误。到了近代,因为西方医药学在中国广为传输,为了防止概念上混同,本草学逐步改称中药学。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5页中药与民族药关系:

民族药是指中国少数民族所习用药品,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它是在吸收中医药学理论和经验基础上,又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含有本民族医药学特色和较强地域性药品,如藏药、蒙药、维药、苗药等。总而言之,民族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独立于中药这个大范围之外。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6页中药与西药关系:

中药,从整体来说,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但它一直在向前发展,时至今日,仍不停有一些新药品加入到中药行列,其中包含一些才被发觉其它民族应用有效,甚至还包含了西方传入药品。认为古人延续下来传统药品才算是中药看法,显然存在偏颇。机械将中国人或中医应用药品划分为中药,外国人和西医应用药品划分为西药观点也是不确切。药品本身并不含有中或西特征,而是否天然、是否合成也不能作为区分中药西药标准。真正决定药品属性是临床所依循理论。不论药品种类、起源是什么,凡是按照中医药理论用以治病,就是中药。中医药理论赋予了中药区分于西药基本特征。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7页中药学:

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起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8页第一章中药起源和中药学发展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9页中药起源一、原始社会药品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中药起源——即药食同源

(1)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2)以动物为师;(3)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4)有意识、有目标探索寻找。“火”和“酒”对药品应用推进。“毒药”——应该清楚是这个时期“毒药”是中药总称,并非专指有毒性反应药品。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0页二、中药学发展(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前)[先秦时期]

⑴医药典籍——《五十二病方》(药品247种,医方280多个);《黄帝内经》(药品26种;大量药学理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所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等。⑵人文典籍——《诗经》(100余种药品及其采集、形状、产地、服用季节等);《山海经》(126种药品及其产地、效用、性能等)、《楚辞》(药品40种以上)等。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1页(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⑴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⑵作者不明,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结晶.⑶内容:记述药学理论有药品性能(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七情、用药标准、剂型、服药时间及用药法度等.记载药品365种;按性能良、毒分为上、中、下三品(三品分类法)。⑷意义:我国最早药品学专著,奠定中药药性理论,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有文件价值和使用价值。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2页(三)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年).《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作者:陶弘景.⑵年代:南朝梁代.⑶总结本草学发展概况,补充判别、采收、炮制、制剂及合理取量理论和操作标准,还增列“诸病通用药”、“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⑷记载药品数730种,分为七类.书写格式:朱(《本经》)墨(《名医别录》)别书、大(正文)小(注解)结合.⑸创建按自然属性分类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标志着综合性本草模式确实立。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3页《雷公炮炙论》,简称《炮炙论》(1)成书年代:南朝刘宋时期(2)作者:雷敩(3)内容:介绍了300种药品炮制方法,包括了水飞、蒸、煮、炙、煨、制霜等十各种炮制技术。(4)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标志着本草中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出现,对中药炮制产生了主要影响。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4页(四)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布了经政府同意,由长孙无忌、李勣领衔编修,苏敬实际负责,23人参加撰写。全书54卷,载药844种,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这种图文并茂编写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品学先例。本书内容丰富,取材精要,含有高度科学价值,反应了唐代本草学辉煌成就。它不但对我国而且对世界本草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快流传到国外。《新修本草》是由国家组织修定和推行,所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最早药典。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5页《本草拾遗》唐代陈藏器编撰。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分,前者中记述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成为日后中药、方剂按性能、功效分类发端。李时珍:“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隐幽,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6页《千金方》

作者-孙思邈;该书包含《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后者中有《药录纂要》和《本草》两章,前者讨论药品采集、贮藏、栽培等内容;后者记述药品713种,分9类,又各分上、中、下品。

《食疗本草》:孟诜编撰、张鼎增补。载药200各种;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海药本草》:李珣编撰。载药100余种,主要为外来药。《蜀本草》(《重广英公本草》):作者韩保昇。增补药品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内容包含《唐本草》及其《图经》、韩氏增补部分组成。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7页(五)宋代(公元960-1127北宋,1127——1279南宋)1.官修本草:(1)开宝年间(公元973年~974年)《开宝本草》(983种);(2)公元1057~1060年编著《嘉祐补注本草》(载药1082种);公元1061年,苏颂编绘《本草图经》,绘制药图933幅,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绘刻版药品图谱。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8页

2.个人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代

四川名医唐慎微

全书33卷,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集前人著作之大成,图文并茂,方药兼收,资料丰富,内容广博,保留了大量医学文件和古代民间用药经验,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用。

李时珍:“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19页

3.国家药局设置是北宋一大创举:御药院→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修合药所→医药惠民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

药局设置,对于成药处方、配伍、合药制作、炮制方法、辅料用量都有明确要求,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发展,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提升。并将配伍禁忌药品进行了总结。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0页金元时期本草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发展了医学经典中相关升降浮沉、归经、脏腑苦欲补泻等药品性能理论,并作为药品记述中主要内容。二是结适用药经验及理、法、方剂,精炼药品功效。提升学术水平,增加可读性和实用性,为中药功效分化、方义解释及歌括、便读类药书出现有巨大推进作用。三是大兴药品奏效原理探求之风。(六)金元时期(公元1279—1368)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1页《饮膳正要》元代忽思慧本时期食疗专门著作。对养生避忌、妊娠食忌、高营养物烹调方法、营养疗法、食物卫生、食物中毒都有叙述,介绍了不少回、蒙民族食疗方法;蒸馏法制酒工艺。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2页(七)明代(公元1368—1644)《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该书共52卷,分16纲(部)、62目(类);载药1892种,改绘药图1160幅,附方11096首,新增药品374种。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书十七世纪末即传输海外,先后有各种文字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卓越贡献。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3页《本草品汇精要》—明代唯一官修本草。由刘文泰等49人编纂。记载药品1815种,分10部,又各分上、中、下品;绘有精美药图1358幅。药品记述分24项: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制、治、合、禁、代、忌、解、赝。我国封建社会史上最终一部官修大型综合本草。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4页《救荒本草》——朱橚(朱元璋五子,周王)编;《炮炙大法》——缪希雍著;《滇南本草》——兰茂著;《本草蒙筌》——陈嘉谟著。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5页(八)清代(1644—1911年)1.《本草纲目拾遗》⑴作者:赵学敏。⑵成书年代:清代(完稿于19世纪初叶)。⑶内容: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许多是各地草药。⑷特点: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本草著作。2.其它①《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编,为学术价值较高药用植物学著作。②《本草备要》—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本草学普及及入门性著作。③《本草求真》—黄宫绣编,为较有社会影响中医临证参考用药品著作。④《本草从新》—吴仪洛编,含有较高实用价值,新增药品达275种,内有许多惯用具。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6页(九)民国时期(1911—1949)1.浙江兰溪中医学校张寿颐《本草正义》

浙江中医专门学校何廉臣《试验药品学》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秦伯未《药品学》

2.《中国药品大辞典》:陈存仁组织编纂,收录词目4300条,包含相关中药古代叙述和当初研究结果,资料丰富,查阅方便,但错误较多。

3.中药研究开始采取当代科学技术(麻黄、延胡索、贝母等所含生物碱,三七、羊角拗等所含甙类等)。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7页(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升。”-----毛泽东“弘扬民族优异文化,振兴中医中药事业”

------江泽民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8页文件整理方面,成绩卓著影印、重刊、校点、评注了《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等数十种主要古代本草著作。对亡佚本草缉复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对本草学研究含有重大意义。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29页

出版了很多大型中药学专著: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第二版(1963年版,公布于1965年)起,分为二部,其中一部为中药。截止当前共发行7版,最新为年版。

2.《中药大辞典》:1975年完稿,载药5767种。

3.《中华药海》:1993年出版,载药8488种。

4.《中华本草》:1999年完稿,载药8980余种。

5.《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1978年出版,载药2202种。

6.《中药志》:原载药500余种,后有增补。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30页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31页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32页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33页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第34页中药开发利用,取得较大进展:依据最近一次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有12809种中药材资源,其中有11146种植物,占中药材8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