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室模型药学系专家讲座_第1页
单室模型药学系专家讲座_第2页
单室模型药学系专家讲座_第3页
单室模型药学系专家讲座_第4页
单室模型药学系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滕增辉单室模型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页第二节

静脉滴注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页k0XkdX/dt=k0-kX血药浓度1模型建立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页X=(k0/k)(1-e-kt)C=[k0/(Vk)](1-e-kt)2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两边同时除以表观分布容积V得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页3稳态血药浓度Css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页血药浓度C时间t静脉滴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单室模型药学系第6页当t∞时,e-kt0Css=k0/(Vk)C=[k0/(Vk)](1-e-kt)单室模型药学系第7页血药浓度C时间t静脉滴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Css1Css2K01>

k02单室模型药学系第8页达坪分数4达稳态所需时间单室模型药学系第9页C=[k0/(Vk)](1-e-kt)Css=k0/(Vk)C=Css(1-e-kt)k=0.693/t1/2t=nt1/2C=Css(1-e-0.693n)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0页C=Css(1-e-0.693n)两边同时除以CssC/Css=1-e-0.693nC/Css=fssfss=1-e-0.693n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1页fss=1-e-0.693n1-fss=e-0.693nlg(1-fss)

=-0.693n/2.303n

=-3.32lg(1-fss)

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2页药品静脉滴注达坪90%所需半衰期个数计算n

=-3.32lg(1-fss)

n

=3.32

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3页半衰期个数达坪分数(Css%)半衰期个数达坪分数(Css%)150.00496.88275.00598.44390.00699.003.3293.75799.61表8-2药品静脉滴注半衰期个数与达坪分数关系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4页例4某一单室模型药品,生物半衰期为5h,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95%,需要多少时间?

C=Css(1-e-kt)n

=-3.32lg(1-fss)

t=21.6h

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5页例5某患者体重50kg,以每分钟20mg速度静脉滴注普鲁卡因,问稳态浓度是多少?滴注10h血药浓度是多少?t1/2=3.5h,V=2L/kgCss=k0/(Vk)C=Css(1-e-kt)C=Css(1-e-0.693n)Css=60.6µg/mlC=52.23µg/ml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6页例6对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t1/2=1.9h,V=100L,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到达4µg/ml,应取k0值为多少?Css=k0/(Vk)k0=CssVkk0=109.4(mg/h)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7页药品动力学参数计算C0=Css=k0/(Vk)C=C0e-kt静脉注射C=k0e-kt’

/(Vk)1稳态后停滴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8页lgC=-(k/2.303)t’+lgk0/(kV)C=k0e-kt’/(Vk)取对数单室模型药学系第19页C0=(1-e-kT)k0/(Vk)C=C0e-kt静脉注射2稳态前停滴

C=[k0(1-e-kT)

/(kV)]e-kt’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0页lgC=-(k/2.303)t’+lg[k0(1-e-kT)

/(kV)]C=[k0(1-e-kT)

/(kV)]e-kt’取对数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1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2页例7某药t1/2=3h,V=10L,k0=30mg,8h停顿滴注,停药后2h体内血药浓度为多少?C=[k0/(Vk)](1-e-kt)C=C0e-ktC=[k0(1-e-kT)

/(kV)]e-kt’C=6.892(µg/ml)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3页3负荷剂量(loadingdose)

X=X1+X2=X0e-kt+(k0/k)(1-e-kt)X2=(k0/k)(1-e-kt)X1=X0e-kt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4页X=X1+X2=X0e-kt+(k0/k)(1-e-kt)X0=CssVk0/k=CssV

X=CssVCss=k0/(Vk)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5页例8给某患者静脉注射某药20mg,同时以20mg/h速度静脉滴注该药,经过4h体内血药浓度为多少?已知t1/2=40h,V=50L。C2=[k0/(Vk)](1-e-kt)C1=C0e-ktC=C1+C2=1.919(µg/ml)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6页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7页基于血药浓度药品动力学过程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8页1.模型建立X0是给药剂量;F为吸收率;Xa为吸收部位药量;ka为一级吸收速率常数;X为体内药量;k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X0XaXFkak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示意图

单室模型药学系第29页2.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dXa/dt=-kaXadX/dt=kaXa-kX吸收部位药品改变速度体内药品改变速度求解X=kaX0(e-kt-e-kat)/(ka-k)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0页血管外给药吸收不充分两边同时除以V考虑生物利用度原因X=kaX0(e-kt-e-kat)/(ka-k)X=kaFX0(e-kt-e-kat)/(ka-k)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1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2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3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4页3.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Cmax)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5页方程右边展开对时间取微分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6页达峰时,dC/dt=0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7页解方程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8页抛物线法求达峰时间单室模型药学系第39页代入方程Cmax=FX0e-ktmax/V达峰浓度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0页dt4.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1页AUC也可由试验数据用梯形法求得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2页Cmax=FX0e-ktmax/Vtmax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3页残数法是药品动力学中把一条曲线分段分解成若干指数函数一个惯用方法5.残数法求k和ka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4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5页令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6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7页Ka求解步骤Y=bt+a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8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49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0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1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2页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3页6Wagner-Nelson法求ka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4页是指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品那段时间,惯用t0或Tlag表示7滞后时间(lagtime)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5页基于尿药排泄数据药品动力学过程1速度法2亏量法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6页单室模型药品以静脉滴注方式进入体内,包含两个方面:(1)药品以恒定速度k0进入体内;(2)体内药品以K即一级速度从体内消除。在静脉滴注开始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逐步上升,然后趋近于一个恒定水平,此时血药浓度值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称坪浓度,用Css表示。小

结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7页在到达稳态血药浓度状态下,体内药品消除速度等于药品输入速度。血管外给药后,药品吸收和消除惯用一级过程描述,药品以一级速度过程吸收进入体内,然后以一级速度过程从体内消除。可采取残数法求K和Ka。

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8页一室模型注射用药时体内药量改变(降低)速率2.瞬时药品浓度C(t),其中C0为0时刻时药品浓度

3.半衰期t½,为血浆药品浓度下降二分之一所需时间

dX/dt=-kXC=C0e-ktt1/2=0.693/k单室模型药学系第59页4.依据半衰期能够得到速率常数

k

5.药品浓度定义为药品剂量与体积比值,

其中X为剂量,V为体积

6.一次静脉注射给药中药品浓度以下式表示,其中X0/V为起始药品浓度

k=0.693/t1/2C=C0e-kt(C0=X0/V)C=X/V单室模型药学系第60页7.假如一室模型中药品总去除率以Cl

表示,则药品去除速率能够下式计算

Cl=-(dX/dt)/CdX/dt=-kXk=Cl/Vt1/2=0.693/kt1/2=0.693V/Cl从公式中能够得到。当去除率(Cl

)增加,k值增加,半衰期降低;容积(V)增大,k值降低,半衰期增加。

单室模型药学系第61页8.稳态浓度Css

能够经过滴注速率和去除率计算

Css=k0/kV9.半衰期为给药后浓度下降二分之一所需时间,一样也可了解为静脉滴注到达稳态浓度50%时时间。一次用药,药品浓度降至起始浓度25%、13%、6%和3%时分别需经历2、3、4、5个半衰期;恒速静脉滴注,药品浓度到达稳态浓度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