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 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 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 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大学之道》教学设计一、单元任务群本单元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阶段的第二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寻根”,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分别选取了儒家、道家和墨家的经典论说,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节课属于单元学习活动二“诸子争鸣,析同辨异”中的任务一: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儒家经典,明立身之本,本节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大学之道》,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大学之道》,理清“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文化传承与理解:连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明确立身之本的内涵。审美鉴赏与创造:联系日常生活,思考先秦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及对青少年的启示,感悟家国一体。三、教材分析《大学之道》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论语>十二章》选取的主要是《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内容。《论语》中所提的学习,主要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道德修养的学习,是做人的学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三篇文章都强调修身对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结合三篇文章具体说明它们是如何阐释修齐治平的关系的,并思考其现实意义。四、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涉及到的儒道墨家的理论流变及其相关哲学思想,学生已通过历史课和政治课掌握了必备的学科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思维,这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借助已有的学科知识,在学科融合中更好的理解文章。高二年级是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实现的重要时期,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并践行立德修身,以培养文化传承关键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语言、审美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立德树人,增加文化自信,关键在于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而离我们相去甚远的先秦散文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更大,因此掌握文言基础是阅读之本,但是有些学生容易陷入仅仅学习文言基础甚至死学文言基础的泥淖,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兼顾语言学习与建构和审美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连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明确立身之本的内涵。难点:分析《大学之道》,理清“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学术乃时代之元气,国无学不立。学术弱则人弱、国弱,学术强则人强、国强——中国不能放弃自己的古典学术体系,以西方学术取而代之。近日,翟玉忠先生的新书《文脉寻根: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发布,引起强烈反响。为激发同学们对国学经典的研读热情,我校开展“寻根悟本——在寻根和对话中寻找自我价值”系列活动,今日让我们一起重温儒家经典,明确立身之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和文化自信,引发思考任务一:条分缕析,理“三纲八目”1.诵读《大学之道》,明确“三纲八目”的具体内容。(结合课下注释)明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修明人人内心原有的光辉品德。亲民:有两种解释:一指亲爱民众(亲民),二指革新民众(新民)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境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如此注解“止”:“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因此,“止”是达到并保持向上、坚守至善,而非停止。另外,也有训诂学家认为“止”同“趾”,为“行”义,就是要不断前进,精益求精啊。)格物:推究事物原理,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对事物之理认识充分,获得对万事万物的认识。诚意:在修养自身过程中,做到诚信、不自欺。正心: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修身: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齐家:善于处理家庭或家族内部关系。治国:治理国家政务,使强盛安定。平天下:一说:平定天下,安抚天下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说:《说文解字》解释“平”为“亏八”也,“亏”为亏损、消除,“八”就是分别,因此“平天下”就是天人合一,消除一切分别,达到大同世界的理想。2.探究“八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目的,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框架或思维导图,梳理“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齐读《大学之道》,回忆课文内容。结合课下注释,书写“三纲八目”具体内容。根据第一问,写出“八目”之间的关系,明确“修身”是根本。依据前两问进行小组讨论,列出框架或画出思维导图,选两位小组代表展示成果。通过诵读,快速回忆课文内容。结合课下注释明确“三纲八目”的具体内容。根据第一问,进一步理清“八目”之间的关系,形成递进思维。通过前两问的回答,再进一步思考,梳理“三纲八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任务二:经典联读,知立身之本1.通过对“三纲八目”的分析,我们发现,“修身”是古时读书人每天的必修课,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谈谈儒家强调如何“修身”。2.“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论语>十二章》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篇文章中,儒家是如何把“修身”和“治国平天下”结合在一起的?任务三:以古观今,悟家国一体小组合作探究:“修齐治平”的实践方针指引了古时士人君子的奋斗方向,铸造了知识分子“家国一体”、“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格。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把生命历程铺设在这一进修阶梯上。“三纲”“八目”早已融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血脉,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请从我们的教材或生活中找到现实例子。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教材或生活中能体现“家国一体”、“以天下为己任”的例子,并进行评析。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体会文化的传承,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七、作业设计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读书人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八、教学反思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选择了儒、道、墨三家学说,每一个都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保证教学的一贯性,我选则了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对三篇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儒家经典研读,以“修身”为基础,层层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修齐治平”的关系,体悟“寻根悟本,家国一体”的主题思想。在问题设置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